第203章 固體火箭發動機試驗成功,太空梭有助推器了(求月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03章 固體火箭發動機試驗成功,太空梭有助推器了(求月票)

  在基地宿舍區吃完早餐後,王建昆駕駛著一輛軍用越野車,往遠處的航天基地開去。

  此時已經是立春節氣了,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基地的內部道路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王建昆駕駛著嶄新的軍用越野車,從基地的宿舍區緩緩駛出。

  現在的緬北基地已經建設得頗具規模了,宿舍區已經有3千多人入住,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王建昆製造的新人類,有三分之一是基地保衛人員,還有三分之一是已經植入了腦機晶片的自然人。

  這輛開著的越野車是王建昆參照各國的軍用車輛,讓智子幫忙設計修改的,目前基地內已經建造了不同規格和不同性能的試驗用車30多輛,由基地里的人進行試用,期間他們會不斷的將試用情況報告給基地內的車輛研究所,當然車輛研究所也會經常去檢測這些實驗車輛。

  這是在給下半年即將規劃建設的軍用車輛生產線打基礎,一旦完成定型後,王建昆就能根據收集來的數據來跟車輛研究所的人一起來設計生產線了。

  他一邊哼著不知名的歡快曲調,一邊感受著這款越野車的性能。雙手輕輕握住方向盤,感受著它的質感和反饋力度,腳下的油門和剎車踏板也被他試探性地踩了踩,感受著它們的靈敏度。

  道路寬敞而平坦,越野車平穩地行駛著,車輪與地面的摩擦聲在寂靜的空氣中顯得格外清晰。王建昆的目光不時掃過儀錶盤,關注著車輛的各項數據,心中默默評估著它的表現。

  隨著車子的前進,基地的景色逐漸向後退去。道路兩旁的樹木剛剛發出嫩綠的新芽,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向他招手致意。遠處,北部山脈的輪廓若隱若現,給人一種神秘而壯觀的感覺。

  王建昆的心情格外舒暢,他享受著這片刻的寧靜與自由,同時也在仔細感受著越野車的每一個細節,思考著是否有哪些地方可以進一步優化,以便讓它在未來的任務中發揮出更加出色的性能。

  大概20來分鐘,王建昆就到了航天研究所,他將車子交給早已收到命令的研究所管理人員,讓他去把車輛停好,他則跟隨前來迎接的航天研究所所長宋裕民一行人去往研究所內部。

  航天研究所位於最靠近北部山脈的位置,這個位置常年的風速都比較低,非常有利於航天試飛,雖然現在還沒有發展大型運載火箭,但是後續統一全緬,有比較合適的外部環境的時候,肯定是要發展大型運載火箭的。

  「建昆,這裡就是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地面試驗台了,都是按照你提供的圖紙建造的。」宋裕民所長指著眼前5層樓高的金屬台架介紹道。

  這位宋裕民所長是去年跟國內的軍工大廠展開合作後,從其中一個工廠聘請來的,他在原來的那家軍工大廠幹得頗不如意,雖然他本事挺大,曾經研發成功過一款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用在了將小型靶機助推上天,但是不知是得罪了人還是怎麼的,一直沒得到提拔,到快退休了還是普通的的研究員。

  那次小舅派去的駐廠代表偶然得知有這麼一號人,於是就嘗試著跟他交流,那駐廠代表發現他在小型火箭發動機上的研究能力非常強,而且還在條件非常有限的情況下,設計了一款推力2千牛頓,比沖260秒的固體火箭發動機。

  不過他雖然設計出來了,而且也在紙面上進行了詳細的論證,但是這家軍工廠已經自身難保,能維持工人有飯吃,有基本工資發就不錯了,哪裡還有經費來支持他試製並測試這款不知道用在哪的發動機呢。

  不過那名駐廠代表並沒有輕視他,請他複製了一份圖紙,表示圖紙會送到南解陣的研究所去進行論證,一旦發現可行性達標,會給他一筆可觀的技術諮詢費。

  不過宋裕民他對金錢不是很看重,只是對技術非常執著,他希望如果論證可行的話,能否支持他進行試製並試驗。

  那駐廠代表在聯繫了小舅,然後又跟王建昆匯報後,得到了王建昆的支持。

  他目前正缺乏這種能獨立研究,且是原創研究的人才,雖然這宋裕民年紀已經很大了,但是一身的技術和在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方面的研究經驗是非常寶貴的,王建昆即使是有超能力在,也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來從頭摸索研究。

  現在有這麼一位懂技術的人想獲得支持,那必須得招攬過來。

  這宋裕民的家庭關係也比較簡單,老伴已經在好幾年前因病去世,只有2個女兒,都已經成家了,因為條件都比較一般,他也幫不到兩個女兒什麼,所以只有逢年過節來往,其他時候他都是一個人生活。


  那駐廠代表得到王建昆的授意後,開始不斷的跟宋裕民聊,這鄭老頭可能是平時沒什麼人尊重他,願意聽他說那些難懂的科研暢想,現在逮到一個能聽他說話的那是非常的高興。

  在經過幾個月的溝通交流,摸清楚宋裕民的底細後,那駐廠代表就邀請他去南解陣的研究所主持固體火箭發動機研究,首先就會支持他試製出那款由他設計的固體火箭發動機,並且福利待遇相比他現在的軍工廠來說,那是高10倍不止。

  宋裕民沒有猶豫多久,思考了1天後就答應了,後面就是順理成章的辦理了提前退休,然後在南解陣的人的幫助下來到了這處航天研究所。

  他一來就收到了任務,由他組建固體火箭發動機研究事業部,先搭建一個地面試車台,同時監造由他設計的那款固體火箭發動機。

  地面試車台的圖紙是王建昆提供的,他在BJ的一個研究所內找到的圖紙,然後經過了智子的優化。

  這地面試驗台豎立在兩座小山之間,底下是堅固的花崗岩地基,能夠將實驗產生的巨大後坐力拖住不讓試驗台下陷。

  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地面試驗台由試車台底座、測試系統和發動機支撐調節結構等部分組成。

  其作用是在保證發動機穩定的前提下,對發動機點火後的各項數據進行準確測量,以驗證發動機的性能。

  從正面看去,這個實驗台支架呈 L型,水平放置的第一安裝板和垂直設置在第一安裝板一側的第二安裝板,測試組件安裝在第一安裝板上,第二安裝板側面安裝有2個支撐架,支撐架具有沿第一方向貫通的安裝空間用於發動機穿過,且支撐架上沿第二方向可調節移動地安裝有若干支撐杆,所有支撐杆位於安裝空間內的端部用於與發動機抵接以扶正發動機。

  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地面試驗台是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研發和測試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設備,這也是為後續的大型火箭發動機的研究進行探索和積累。

  「很好,宋所長,現在實驗台已經建好,你設計的那款2千牛推力,比沖260秒的發動機也製造出來了,那就趕緊安排實驗吧。」

  王建昆在觀察實驗台時,已經用超能力對這實驗台進行了檢查,沒有發現什麼問題,跟他提供的圖紙十分吻合,於是讓宋所長趕緊安排實驗。

  這2千牛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將用於太空梭的前期助推,太空梭會在翼根處捆綁兩枚固體火箭發動機,然後被大飛機帶到12000米的高空釋放,第一階段將主要由固體火箭發動機提供動力,將其送到60公里左右的高空,然後在自身的旋轉爆震發動機的帶動下,飛往近地空間。

  所以這第一步的火箭發動機是非常重要的,王建昆已經讓基地內以及緬北的其他配套工廠全力以赴的試製出這款固體火箭發動機,他來到這裡也將全程觀察,希望能儘快完成設計定型工作。

  「好的,我這就安排。」宋所長聽完王建昆的話後,開始用腦機晶片指揮新人類研究助理進行試驗準備工作。

  在固體火箭發動機研究所那充滿科技感的實驗室內,一群新人類研究員助理們正緊張而有序地忙碌著。他們的大腦與先進的腦機晶片完美連接,思維與行動的配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默契。

  一部分助理們專注地對試驗台進行著細緻入微的檢查,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影響實驗的微小細節。他們的眼神銳利,雙手靈活地在試驗台上摸索、測試,確保試驗台的各項性能處於最佳狀態。

  另一部分助理則對著測試系統進行嚴謹的檢查,他們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上的數據和圖表,不斷調試著系統的參數,以保證測試系統能夠精準地記錄下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瞬間。

  還有一些助理們齊心協力地去搬運那枚等待點火測試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這枚發動機閃爍著神秘的金屬光澤,仿佛蘊含著無盡的力量。他們小心翼翼地將其搬運到實驗台旁邊,接著開始吊運發動機。在他們的精準操作下,發動機緩緩升起,然後平穩地吊運到實驗台上。隨後,他們謹慎地將這枚充滿科技魅力的發動機緩緩放下,並熟練地固定在支撐架上。

  當這一切完成後,另外一隊人員迅速上前,再次仔細檢查發動機的安裝是否到位並固定好。確認無誤後,所有人員有序地離開實驗台,回到各自的崗位上,靜靜地等待著宋所長的下一步命令。整個實驗室瀰漫著緊張而又期待的氣氛,仿佛一場震撼人心的科技盛宴即將拉開帷幕。

  「建昆,那我就喊開始了?」宋所長在各崗位都通過腦機晶片回復準備就緒後,向王建昆請示道。

  「開始吧,接下來一切都以你的命令為主,我就在一旁觀看就好,不用都請示我。」


  宋所長聽到王建昆這麼說,點頭示意收到信息了,然後開始讀秒倒計時。

  「10,9,8……,3,2,1點火。」最後的點火聲有些顫抖,這表明宋所長也非常的激動。

  轟~,那枚固定在實驗台上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仿佛一頭被喚醒的巨獸。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火焰從發動機尾部噴射而出,帶著強大的衝擊力,那耀眼的光芒瞬間照亮了整個試驗區域。

  熱浪滾滾襲來,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個熾熱的熔爐之中,但科研人員們卻絲毫沒有退縮,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密切關注著發動機的每一個細微變化。

  在試驗台的上方,巨大的通風管道如同巨龍的咽喉,迅速將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和熱量抽走,以保持試驗環境的相對穩定。

  而在地面上,特殊的減震裝置發揮著作用,有效地減少了發動機震動對地面的影響,確保整個試驗台的穩固。

  隨著試驗的進行,發動機不斷地在各種工況下運行,科研人員們通過精確地控制各種參數,模擬出發動機在實際飛行中的各種狀態。

  王建昆也一刻不停的在用超能力記錄著這台發動機的實驗情況,他因為能觀察到最細微的內部結構,所以對台發動機的了解超出所有人。

  固體火箭發動機一旦開始點火,幾乎是不可能立即停止的,內部的燃料柱必須全部燒完才能停止工作。

  王建昆「看到」內部的藥柱不斷的燃燒,產生的燃氣從下方的噴管噴出,其反作用力不斷的推著發動機。

  大概260多秒後,內部的藥柱燃燒殆盡,這枚固體火箭發動機才停止了咆哮,但是實驗台附近十幾米內還是熱浪滾滾,不能讓人近身查看,此時通風系統還在持續工作,將熱氣吹走,好讓試驗台儘快降低到常溫。

  實驗室內的各研究人員此時是最忙碌了,他們有的開始將各種數據進行分析,然後將結果匯報給宋裕民,有的則還在監控火箭發動機和實驗台的情況,確保不會發生危險。

  大概過了20多分鐘,宋所長在腦機晶片的幫助下,將各小組分析整理後的數據進行了統一的匯總分析,得到了這款耗盡他大半生心血的火箭發動機最終的全部數據。

  「建昆,好消息,這款火箭發動機完全達到了設計標準,它的推力保持在2100千牛,比沖能達到263秒,……。」宋所長一臉高興的將這款發動機的數據向王建昆進行匯報。

  「很好啊!這發動機基本成功了,那就再製造10枚,進行穩定性測試,確保今後使用時不發生問題,另外,宋所長,你可以抽出精力來研究更大尺寸,更大推力的固體火箭發動機了,中央電腦里有很多的資料,你可以隨時調閱。」

  「好的,我這就通知下去,讓各工廠繼續製造這款發動機,不過現在就開始研製大尺寸發動機,咱們這的人員還是太少了,我怕時間會耗費很久。」

  「別擔心,後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才加入進來的,你先一步步往前走,目前這款發動機的直徑是60厘米,推力是2100千牛,你試著研製更大一些的比如1米左右直徑的,推力嘛越大越好,比衝要保持在240秒以上,另外你在花點精力,調配一部分人手進行更小型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研究,它們未來將用在衛星,空間站以及其他地方。」

  「好,我盡力而為,哎,要是早遇到你們就好了,現在我老了,雖然有這腦機晶片輔助,但是說實話精力以及思想跟以前是差好多了。」宋所長感嘆道。

  「宋所長,現在加入也不晚,只要持續的保持學習,相信你能設計出越來越大,性能越來越強的火箭發動機的。」

  王建昆寬慰了宋所長良久,然後還跟他探討了固體火箭發動機的一些研究情況,王建昆也受益匪淺,雖然他看資料很快,也有智子的輔助整理,但是有這麼一位實戰經驗比較豐富的專家指點,他對固體火箭發動機的了解更深了。

  既然這款用於助推太空梭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已經初步成功了,其基本形狀,尺寸和重量也差不多固定下來了,那麼他也就能夠去進行下一步的太空梭設計以及旋轉爆震發動機的研究了。

  於是他驅車去往一處新建的發動機研究基地,準備在那裡先製造出幾種不同尺寸,不同推力的旋轉爆震發動機,然後讓基地內的新人類助理研究員進行地面試驗。

  因為他也不知道智子設計的能不能成功,目前全世界對這種發動機的研究都還在紙面上,它最早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959年,蘇聯科學院沃伊采霍夫斯基首先發現了旋轉爆震這一燃燒形式;此後直到1966年,才有美國科學家尼科爾斯等首次提出了將旋轉爆震應用於動力系統的理念並開展實驗研究;

  王建昆目前收集到的消息是還沒有任何國家進行過工程製造,所以他也沒有獲得相應的數據或者可靠的圖紙參考,因此這款發動機就需要進行全方位的測試才能最終定型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