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倒計時34天、寬特科技:興衰之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寬特科技的崛起在商業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家傳奇公司的創始人阿爾伯特・貝索格・寬特工程師,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前瞻性的眼光,為公司奠定了繁榮的基礎。

  1982年,寬特科技在行業中占據著龍頭地位,營業收入高達 10億美元,盈利更是達到了 1億美元。

  這樣的成績在當時的行業背景下堪稱卓越。

  公司的成本主要集中在支付給參與設計的技術員工的薪酬上,直接的員工薪酬成本占到營業收入的 70%。

  其中,基本工資占 30%,獎金占 40%,所有薪酬均以現金支付。

  寬特先生對股票期權的法定會計處理方式持否定態度,認為其「軟弱、腐敗和令人鄙視」。

  他堅持嚴格依據業績標準給個人或小組發放巨額激勵性獎金,而不採用股票期權作為激勵機制。

  在他的領導下,寬特科技沒有債務,即使業務增長迅速,運營也無需股東資金。

  老先生還秉持著班傑明・富蘭克林的名言「空袋子很難豎起來」,因此公司持有五億美元的現金等價物,約為年收入的 50%。

  寬特科技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擁有健康的財務報表和行之有效的企業文化,以及快速變化、快速增長的行業中的關鍵技術。

  只要繼續採用老先生的方法,未來 20年,公司的年均利潤必定可以達到收入的 10%,而年收入增長必定可以達到 20%。

  在這之後,雖然年收入增長速度會下降到每年 4%,但利潤仍將繼續保持在年收入的 10%。

  任何有經驗的股票投資者都能看出,1982年是購入擁有大量現金的寬特科技的良機。

  當時公司的市盈率只有 15,儘管前景非常好,但整個公司的市值只有 15億美元。

  這是因為在 1982年,其他很棒的股票的市盈率也只有 15甚至更少,而且當時的利率很高,持股人此前多年的投資回報率也相當令人失望。

  阿爾伯特・貝索格・寬特工程師為他的繼任者和造物主留下了一家非常繁榮和有為的公司。

  他的傳奇故事激勵著後人,也為寬特科技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管理變革與「細水長流」計劃

  現代金融工程術

  在寬特科技新管理層上任後,他們果斷啟動了所謂的「現代金融工程術」。

  當時美國通常的會計做法為,若先給予員工認股權,公司可將股票以低於市場價賣給員工,折讓給員工的部分相當於現金,但在做帳時不用記為薪酬支出,從而不會影響年報披露的盈利。

  寬特科技的管理層決定充分利用這一做法,以提高財務報表上的盈利。他們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在不引起投資者懷疑的前提下,提升公司的市場價值。

  「細水長流」計劃的內容

  寬特科技的管理層精心制定了「細水長流」計劃。

  該計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每年虛報一點利潤,他們認為這樣被發現的概率比虛報大量利潤要低得多。

  其次,雖然每年虛報的利潤不多,但經過多年累積,這個細水長流計劃將產生巨大的長期效應。

  他們計劃持續實施這個計劃 20年,在這 20年中,每年披露的利潤增長幅度都保持穩定,以獲得機構投資者的較高估值。

  具體而言,他們希望寬特科技的披露利潤每年增長 28%,而不是像公司創始人那樣老老實實地報出 20%的增長。

  為了維護年報披露的利潤的可信度,即使在第 20年,寬特科技從設計發電廠得到的利潤率也不會高過 40%。

  他們相信,通過這種穩定的利潤增長,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提升公司的股價和市值。

  實際盈利能力與虛報利潤的差距

  寬特科技在實施「細水長流」計劃後,實際盈利能力與虛報利潤之間的差距逐漸顯現。

  原本按照創始人的規劃,公司在未來 20年的年均利潤可達到收入的 10%,年收入增長達到 20%,之後雖增速下降但利潤仍能保持在年收入的 10%。

  然而,新管理層為了追求更高的市場估值和股價表現,虛報利潤,使得披露的利潤增長幅度遠超實際情況。這種差距帶來了巨大的潛在風險。


  一方面,虛報利潤可能導致投資者對公司的真實價值產生錯誤判斷,過度投資於寬特科技。

  一旦真相被揭露,投資者將遭受巨大損失,市場信心也會受到嚴重打擊。

  另一方面,長期的虛報利潤可能掩蓋公司內部存在的經營問題,使管理層無法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改進。

  當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可能引發公司的財務危機,甚至導致公司破產。

  計劃實施中的問題

  外部會計師的包庇難為情

  在「細水長流」計劃實施過程中,外部會計師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一旦包庇過幾份顯示利潤有增長但包含少數造假成分的財務報表,他們就很難拒絕繼續包庇同樣虛報利潤增長的財務報表。

  否則,他們可能會覺得非常難為情,甚至可能面臨法律風險和職業聲譽受損的問題。

  然而,外部會計師的包庇行為並不能長久維持。

  隨著時間的推移,虛報利潤的問題可能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屆時外部會計師將難以逃脫責任。

  此外,外部會計師的包庇也違背了職業道德和法律規定,一旦被揭露,將對整個會計行業產生不良影響。

  被發現的概率

  雖然寬特科技的管理層認為每年虛報一點利潤被發現的概率比虛報大量利潤要低,但實際上,被發現的風險始終存在。

  隨著時間的推移,虛報利潤的累積效應可能會引起投資者、監管機構和媒體的關注。

  此外,公司內部員工也可能發現虛報利潤的問題,並向外界舉報。一旦醜聞曝光,寬特科技將面臨嚴重的法律後果和聲譽損失。

  為了降低被發現的概率,寬特科技的管理層可能會採取更加複雜的手段來掩蓋虛報利潤的行為,但這也可能會增加公司的經營風險和法律風險。

  醜聞敗露與後果

  醜聞的曝光

  2003年,寬特科技的實際業績增長只有 4%,這與公司長期以來虛報的高增長利潤形成了巨大反差。

  這一結果如同導火索,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導致了醜聞的敗露。

  引發醜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寬特科技的管理層為了追求更高的市場估值和股價表現,實施了「細水長流」計劃,通過財務手段和特殊的做帳方法每年虛增一點利潤。

  然而,這種虛假的增長終究難以持續,當實際業績增長與虛報利潤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時,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其次,投資者對公司的業績增長產生了懷疑。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敏銳的投資者開始重新審視寬特科技的歷史財務報告,發現了其中的疑點。

  此外,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對醜聞的曝光起到了推動作用。

  市場競爭加劇,行業發展趨勢發生變化,使得寬特科技的經營壓力增大,進一步暴露了公司內部存在的問題。

  事件的發展過程如下。當寬特科技公布 2003年的實際業績增長只有 4%時,股價開始出現下跌趨勢。

  投資者們對公司的未來前景感到擔憂,紛紛拋售股票。這一行為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媒體也開始對寬特科技進行深入調查。

  在調查過程中,一些內部員工透露了公司虛報利潤的情況,進一步證實了投資者的懷疑。隨著醜聞的不斷發酵,監管機構也介入了調查。

  最終,寬特科技的「細水長流」計劃被曝光,公司的聲譽一落千丈。

  股價暴跌與連鎖反應

  醜聞曝光後,寬特科技的股價直線下跌。原本備受推崇的優質公司,如今卻成為了投資者避之不及的對象。在短短半年之內,寬特股價重挫 90%。

  股價暴跌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許多投資者血本無歸,他們不僅損失了大量的資金,還對市場失去了信心。

  一些機構投資者也遭受了重創,他們不得不重新評估自己的投資策略,調整投資組合。

  此外,股價暴跌還引發了嚴重的經濟衰退。

  寬特科技作為一家大型企業,其業務涉及多個領域,與眾多企業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

  當寬特科技陷入困境時,這些企業也受到了影響,導致整個產業鏈出現問題。


  一些供應商面臨貨款無法收回的風險,不得不減少生產或降低價格,以應對市場變化。

  同時,消費者也對寬特科技的產品產生了懷疑,減少了購買需求,進一步加劇了經濟衰退的程度。

  總之,寬特科技的醜聞敗露給公司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也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這一事件提醒我們,企業必須誠實守信,遵守法律法規,不得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

  同時,監管機構也應加強對企業的監管,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對寬特科技的反思

  對股票期權記帳方法的批評

  股票期權作為一種激勵手段,在企業中被廣泛應用。然而,其標準記帳方法卻存在諸多問題,受到了廣泛的批評。

  從本質上看,股票期權的標準記帳方法與簡單的欺騙作假手段有著相似之處。

  一方面,這種記帳方法容易導致企業利潤被高估。

  在傳統的會計處理中,企業發放股票期權時,往往不將其作為成本計入財務報表,這使得企業的利潤看起來比實際情況更加可觀。

  這種做法就如同通過隱瞞一部分成本來誇大利潤,與簡單的作假手段類似。

  例如,一些企業通過大量發放股票期權來激勵員工,卻不在財務報表中體現這部分成本,從而使投資者誤以為企業的盈利能力很強。

  而實際上,這些股票期權在未來行權時,會對企業的股東權益產生稀釋作用,降低企業的實際價值。

  另一方面,股票期權的標準記帳方法也容易被企業管理層利用來操縱利潤。

  由於股票期權的價值在不同時間點會發生變化,企業管理層可以通過調整股票期權的授予時間、行權價格等因素,來影響企業的財務報表。

  這種行為就如同通過操縱數據來欺騙投資者,與簡單的作假手段無異。

  此外,股票期權的標準記帳方法還存在著不透明性。投資者很難準確了解企業發放股票期權的具體情況以及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

  這種不透明性使得投資者難以對企業的真實價值進行準確評估,增加了投資風險。

  對行業的警示

  寬特科技的失敗為其他行業敲響了警鐘,提醒企業要踏實發展,避免靠財務手段粉刷業績。

  首先,企業應該注重核心業務的發展。

  寬特科技在新管理層上任後,過於依賴財務手段來提升公司的市場價值,而忽視了核心業務的發展。

  這種做法最終導致了公司的失敗。其他企業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將精力集中在提高產品質量、提升服務水平、拓展市場份額等核心業務上,通過不斷創新和優化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其次,企業要保持誠信經營。寬特科技的虛報利潤行為不僅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破壞了企業的聲譽。在市場經濟中,誠信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

  企業只有保持誠信經營,如實披露財務信息,才能贏得投資者的信任和支持,實現可持續發展。

  再者,企業要加強內部管理。寬特科技的外部會計師在「細水長流」計劃實施過程中,由於包庇行為而陷入了困境。這表明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性。

  企業應該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對財務報表的審核和監督,確保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同時,企業也要加強對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員工的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

  最後,監管機構應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寬特科技的醜聞敗露,也反映出監管機構在監管方面存在的不足。

  監管機構應該加強對企業的財務報表審核,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同時,監管機構也應該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監管,確保其獨立、客觀、公正地履行職責。

  總之,寬特科技的失敗為其他行業提供了深刻的警示。

  企業只有踏實發展,注重核心業務,保持誠信經營,加強內部管理,並接受監管機構的有效監管,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