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要工資
又是新的一天,晨會結束。小王告訴了江晨一個消息,其他班組的一個同事要回了被扣的六千多元。江晨不可置信地問道:「真的?」,江晨幹了這麼長時間,這種事情聽都沒聽過。雖然很多人天天口裡嚷嚷道要去勞動局仲裁,真實付出行動的幾乎沒有。
江晨詳細問過,這位同事聽說離職了,氣不過,去勞動局申請了勞動仲裁。江晨感覺自己還在幹著,如果去告公司,有點像撕破臉皮了,不好意思再呆著了。
但江晨被扣了這麼多錢,也實在不甘心,而且被扣的也是江晨的血汗錢。每一分都是江晨勞動所得,並不是什麼績效,都是一單一單幹的勞動報酬。扣其他的可能忍了,但扣自己已經干好的,應該所得的勞動所得,江晨心裡不暢快。
思慮再三,江晨找出經理電話,「嘟...嘟...嘟」,電話沒有人接通。想了一想,江晨找到那位拿到了補償的同事,詢問了討要流程,看看是否複雜。
微信上找到那位同事,添加了好友,好友很快通過了。江晨微信問道:「兄弟,聽說你要回了被扣的工資,你總共被扣了多少?全要回了嗎?」
同事回道:「沒有哦,少了一點,拿了大部分」。江晨:「是直接去勞動局申請的仲裁嗎?」同事回:「不是,一開始是去問經理要,但是經理準備調崗,不在辦公室,聽說也不管這事了」,「後面又去諮詢了本市的民生熱線,民生熱線又表示不歸他們管」。
江晨問道:「那後面呢?」。同事回:「後面找了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又推薦勞動部門,等到了勞動部門又表示外包單位不在他們的管轄範圍」,「真是處處碰壁!」同事反問:「你知道最後怎麼解決的?」江晨猜不到,問道:「咋解決的?」同事:「最後找到本市市政府,一級一級的勞動部門的諮詢,光找到負責人就去了一個禮拜!」江晨沒弄過,沒想著這裡面這麼複雜。
經過再三諮詢,江晨心裡有數了。他準備先去同事指定的勞動仲裁辦公室去諮詢一下。
等到中午,江晨到達勞動局的時候,辦公室的接待不在,出去處理官司去了,聽說是一個農民工討要工資的官司,拖欠了幾十個工人的工資,老闆跑路了,工頭也沒要到錢。
這兩年,工地也不好幹了,國企都欠薪,更何況普通民營企業了。江晨等了一個多小時,接待處的空調開的很給力,江晨玩著玩著手機都睡著了。
下午三點,出去處理官司的主辦人員回來了,是一位年輕的小姐姐。小姐姐長的年輕,但是說話還是非常沉穩,調理清晰,聲音有著吳儂軟語的好聽音調。小姐姐登記完了江晨的信息,問道:「你是要求直接打官司還是只是主張要回所欠工資?」。
江晨也不想鬧得太過,只是氣不過,所以回道:「只是要回工資就行」。等辦好了流程,江晨在微信上跟那個諮詢的同事發了個微信:「我也去申請了勞動仲裁」。同事回:「那你得感謝我了,我給你先趟了,開始勞動局表示沒有公司電話還不受理呢」,「我找了外包公司的省公司老總電話才受理了」。
江晨不知道這裡面這麼多檻檻,連忙感謝了一番同事,表示沒有同事的指導今天不會這麼順利。
等到下午下班前,外包公司的負責人打來電話,說明天去辦公室協商勞動爭議問題。
江晨沒想到效率這麼快,看起來外包又外包的公司,以為對勞動法一點不怕呢!沒想到啊沒想到,早知道如此,早就去嘗試了。對方講了,這次是協商,協商好了就讓江晨撤訴。
江晨本來也不是想鬧事,只是想討回自己的工資。
第二天,江晨到公司辦公室,對面負責人跟公司主管都在場,主管也沒有給什麼臉色給江晨難看,只是驚訝問道:「怎麼直接勞動局了?」江晨說道:「經理電話沒打通,剛好聽說別人去勞動局要回了工資」。主管平常不太管事,反正是國企,摸魚的也多,不多他一個。,所以說話也比較和氣。
主管把所有扣錢的清單從電腦里導出,列印了兩份。另外一個外包公司的負責人是個寶媽,平常是財務兼助理。她表示道:「太早以前的,現在沒法追究,不然我們工作沒法開展」。主管也道:「扣罰規則就是規則,你要是以前幾年全部算,那其他同事有樣學樣,確實沒法開展的」。江晨是個和氣的人,基本沒有和人紅臉,對他兩說的話表示認同,只要求退回後兩個月的扣罰。
三人就後兩個月的扣罰明細一一對照,發現絕大部分其實江晨都是無責的,問題其實出在運營商的管理上。一些工作系統故障造成的不規範錄音,不規範回單等。把這些免責的去掉,剩下的大頭是一些質差扣罰。江晨就這些質差處理情況一一找出,憑記憶回憶了一番自己歷史處理情況。發現這些都是自己已經去處理過的,已報公司領導審核。
問題出在公司領導沒有及時流轉,造成運營商後台取數出現問題。以為江晨沒有去處理,重中又重的處罰了。江晨跟兩位表示委屈,這些其實江晨也是無責,憑啥扣那麼多。
主管掏出自己手機,與前面負責此項工作的同事溝通後,表示確實不是江晨的問題,是公司沒有做到位。最終零零散散的一加上,總共要退回五千多塊。
江晨感覺可以了,畢竟不去搞一下,一分都別想拿回。五千塊都快趕上半個月工資了。
最終江晨在協議上簽字,協議標明,退回的工資在月底發工資一起發給江晨。從此次的事情中,江晨感受到了國家法律的力量,對弱勢勞動者還是有不少的幫助的。以前江晨也只能罵罵公司,一直都沒想過能要回來。
其實公司也是欺軟怕硬,如果沒有這一回的申請勞動部門介入,估計江晨也要不回自己的工資。這還是國企,賺不到用戶的錢,開始賺員工的錢了。
江晨對主管跟那位寶媽表示了感謝,感謝他們的工作細緻。對公司,江晨是不怎麼感謝的,公司已經變得沒有人情味了,一切只以冰冷的數據說話,扣罰也不以尊重員工利益為基本原則。搞好了一切,江晨準備打的回去了,晚上還得跟表弟擺攤去呢。今天要回了工資,奢侈一把,打個車子回去。
江晨詳細問過,這位同事聽說離職了,氣不過,去勞動局申請了勞動仲裁。江晨感覺自己還在幹著,如果去告公司,有點像撕破臉皮了,不好意思再呆著了。
但江晨被扣了這麼多錢,也實在不甘心,而且被扣的也是江晨的血汗錢。每一分都是江晨勞動所得,並不是什麼績效,都是一單一單幹的勞動報酬。扣其他的可能忍了,但扣自己已經干好的,應該所得的勞動所得,江晨心裡不暢快。
思慮再三,江晨找出經理電話,「嘟...嘟...嘟」,電話沒有人接通。想了一想,江晨找到那位拿到了補償的同事,詢問了討要流程,看看是否複雜。
微信上找到那位同事,添加了好友,好友很快通過了。江晨微信問道:「兄弟,聽說你要回了被扣的工資,你總共被扣了多少?全要回了嗎?」
同事回道:「沒有哦,少了一點,拿了大部分」。江晨:「是直接去勞動局申請的仲裁嗎?」同事回:「不是,一開始是去問經理要,但是經理準備調崗,不在辦公室,聽說也不管這事了」,「後面又去諮詢了本市的民生熱線,民生熱線又表示不歸他們管」。
江晨問道:「那後面呢?」。同事回:「後面找了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又推薦勞動部門,等到了勞動部門又表示外包單位不在他們的管轄範圍」,「真是處處碰壁!」同事反問:「你知道最後怎麼解決的?」江晨猜不到,問道:「咋解決的?」同事:「最後找到本市市政府,一級一級的勞動部門的諮詢,光找到負責人就去了一個禮拜!」江晨沒弄過,沒想著這裡面這麼複雜。
經過再三諮詢,江晨心裡有數了。他準備先去同事指定的勞動仲裁辦公室去諮詢一下。
等到中午,江晨到達勞動局的時候,辦公室的接待不在,出去處理官司去了,聽說是一個農民工討要工資的官司,拖欠了幾十個工人的工資,老闆跑路了,工頭也沒要到錢。
這兩年,工地也不好幹了,國企都欠薪,更何況普通民營企業了。江晨等了一個多小時,接待處的空調開的很給力,江晨玩著玩著手機都睡著了。
下午三點,出去處理官司的主辦人員回來了,是一位年輕的小姐姐。小姐姐長的年輕,但是說話還是非常沉穩,調理清晰,聲音有著吳儂軟語的好聽音調。小姐姐登記完了江晨的信息,問道:「你是要求直接打官司還是只是主張要回所欠工資?」。
江晨也不想鬧得太過,只是氣不過,所以回道:「只是要回工資就行」。等辦好了流程,江晨在微信上跟那個諮詢的同事發了個微信:「我也去申請了勞動仲裁」。同事回:「那你得感謝我了,我給你先趟了,開始勞動局表示沒有公司電話還不受理呢」,「我找了外包公司的省公司老總電話才受理了」。
江晨不知道這裡面這麼多檻檻,連忙感謝了一番同事,表示沒有同事的指導今天不會這麼順利。
等到下午下班前,外包公司的負責人打來電話,說明天去辦公室協商勞動爭議問題。
江晨沒想到效率這麼快,看起來外包又外包的公司,以為對勞動法一點不怕呢!沒想到啊沒想到,早知道如此,早就去嘗試了。對方講了,這次是協商,協商好了就讓江晨撤訴。
江晨本來也不是想鬧事,只是想討回自己的工資。
第二天,江晨到公司辦公室,對面負責人跟公司主管都在場,主管也沒有給什麼臉色給江晨難看,只是驚訝問道:「怎麼直接勞動局了?」江晨說道:「經理電話沒打通,剛好聽說別人去勞動局要回了工資」。主管平常不太管事,反正是國企,摸魚的也多,不多他一個。,所以說話也比較和氣。
主管把所有扣錢的清單從電腦里導出,列印了兩份。另外一個外包公司的負責人是個寶媽,平常是財務兼助理。她表示道:「太早以前的,現在沒法追究,不然我們工作沒法開展」。主管也道:「扣罰規則就是規則,你要是以前幾年全部算,那其他同事有樣學樣,確實沒法開展的」。江晨是個和氣的人,基本沒有和人紅臉,對他兩說的話表示認同,只要求退回後兩個月的扣罰。
三人就後兩個月的扣罰明細一一對照,發現絕大部分其實江晨都是無責的,問題其實出在運營商的管理上。一些工作系統故障造成的不規範錄音,不規範回單等。把這些免責的去掉,剩下的大頭是一些質差扣罰。江晨就這些質差處理情況一一找出,憑記憶回憶了一番自己歷史處理情況。發現這些都是自己已經去處理過的,已報公司領導審核。
問題出在公司領導沒有及時流轉,造成運營商後台取數出現問題。以為江晨沒有去處理,重中又重的處罰了。江晨跟兩位表示委屈,這些其實江晨也是無責,憑啥扣那麼多。
主管掏出自己手機,與前面負責此項工作的同事溝通後,表示確實不是江晨的問題,是公司沒有做到位。最終零零散散的一加上,總共要退回五千多塊。
江晨感覺可以了,畢竟不去搞一下,一分都別想拿回。五千塊都快趕上半個月工資了。
最終江晨在協議上簽字,協議標明,退回的工資在月底發工資一起發給江晨。從此次的事情中,江晨感受到了國家法律的力量,對弱勢勞動者還是有不少的幫助的。以前江晨也只能罵罵公司,一直都沒想過能要回來。
其實公司也是欺軟怕硬,如果沒有這一回的申請勞動部門介入,估計江晨也要不回自己的工資。這還是國企,賺不到用戶的錢,開始賺員工的錢了。
江晨對主管跟那位寶媽表示了感謝,感謝他們的工作細緻。對公司,江晨是不怎麼感謝的,公司已經變得沒有人情味了,一切只以冰冷的數據說話,扣罰也不以尊重員工利益為基本原則。搞好了一切,江晨準備打的回去了,晚上還得跟表弟擺攤去呢。今天要回了工資,奢侈一把,打個車子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