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洛雲侯出南城
第913章 洛雲侯出南城
洛雲侯府,
正廳之中,雕花的梨木大門未被關上,隨著微風一吹起,屋子門晃動,發出清脆又略顯沉悶的聲響,緩緩傳入屋內,
王氏端坐在主位上,品了一口茶水,剛剛說的話也是交代,行軍打仗本就是辛苦,再沒有個人照顧,多不方便,而蘭月兒好像早就知曉此事,一身男裝背著行囊,從裡屋走了出來,瞧得張瑾瑜眼皮子直跳,
哪有行軍打仗帶著女子的,咳咳,當然,能待上也是好的,猶豫間,看向秦可卿和楊寒玉二女,眼裡多有擔心之意,於心不忍,
「聽母親的,蘭月兒跟著也好,倒是省了許多事,此次南下又不知需要多久時間,還請夫人多多照看家中,母親,兒子走了,」
這話對著秦可卿交代的,卻見秦可卿絕美容顏上,兩眼微紅,點頭應道;
「郎君放心,府上奴家自會照看,」
張瑾瑜頷首,一抱拳之後,提上行囊背在身上,轉身就離開,蘭月兒跟在身後,對著蘭舒兒暗自點頭,也就跟了上去,
府外,
寧邊早已經集結南下親兵等候,張瑾瑜翻身上了馬,順帶著跟隨兩架馬車,把包裹往裡一扔,見蘭月登上馬車之後,揮舞馬鞭,奔去南城門,
「駕,快速到安湖大營那邊,」
「是,侯爺,駕。」
大軍一動,天崩地裂,整個京城都仿佛在顫抖,不少百姓或許察覺什麼,腳下步履匆忙,各自回家緊閉門戶,連就街上商戶開門的都少了許多,
南城門處,早已經戒嚴,禁軍五萬大軍已然緩緩出城,而洛雲侯府關外鐵騎,早已經到了安湖大營之外停留,就等著洛雲侯的到來,
南城門上,兵馬司指揮史何永熙,還有南城兵馬司同知付雲成,以及城門守將韓令,一同站在城樓上,望著城下大軍緩緩而出,臉色均是有些凝重,
「何大人,這麼多大軍集結,難不成南邊,王節帥所部十幾萬大軍,都敗了,」
說話之人是付元誠,他根本不信,眨眼間十幾日的光景,怎麼說敗就敗了,再說了,不是還有司州何用何將軍,和弘農胡樂胡將軍兩位猛將,如何就敗了,那大梁城節度使呂代元,更是一位老將,再怎麼也不能打成這般摸樣,
「是啊,老夫也不相信,可是敗就敗了,哪有那麼多為什麼,看來,太平教背後有高人,也不知洛雲侯此次南下,能否順利,」
何用暗自嘆息,既然朝廷能直接啟用洛雲侯,說明南邊戰事危險了,
「應該無恙,整個京樞之地的大軍,現在都在洛雲侯手上,人數上就力壓太平交教賊軍,而且晉王殿下跟著監軍,無人敢不從,」
付元誠說一些安慰之詞,京營將領雲龍混雜,囊括整個京城武勛世家子弟,許多年未曾離京出戰,這一去,不知是福是禍,
「那就看天意吧,既然當初都去京營當值,哪裡能反悔,看不起咱們兵馬司,還不是他們。」
說起這點,何永熙是一肚子氣,那些勛貴子弟,每年都是搶破頭進京營,如今戰事一起,竟然有人來府上當說客,想來兵馬司任職,自己哪裡敢答應,一個兩個尚且能解釋,人一多,鬧得動靜大,被皇上或者洛雲侯知道,還如何收場,和幾個同知商議下,就把這個後門口子給紮上了,
「大人,誰說不是呢,還好洛雲侯留個口子,京營還剩五萬大軍留守,這些都是給那些人準備的,洛雲侯治軍極嚴,要是知道有將領臨陣脫逃,來了咱們兵馬司,鬧起來,咱們也不占理,」
付元誠受了侯爺不少恩惠,最不願意兵馬司參合這些糟心事,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就在二人說話間,韓令一直在身後一言不發,城樓下,一名校尉,急匆匆跑了上來,跪拜在地,
「報,大人,長安縣守備將軍何永華,有急報呈給大人。」
正望著城下的何大人聞言一愣,長安縣的族弟,他有什麼急報?
「拿過來,」
「是,大人,」
校尉起身,躬身近前,雙手捧著密信遞了過來,何永熙伸手接過之後,仔細查驗字跡,卻是族弟何永華的筆跡,這是遇上事了,把信封撕開,拿出密信一觀,大致一看,臉色就變得陰沉,長安縣知府常大人,節度使雲光,還有京城榮國府,他們怎麼會牽扯其中,
身邊的付元誠和韓令,微微避開一些,許些事,知道的越少越好,何況是自己的頂頭上司,更應該謹小慎微,方能長久。
等了片刻,
只見何指揮史放下書信,問道;
「你們可知道長安縣節度使雲光,和榮國府關係如何?」
問的突然,
更問的有些讓人捉摸不透,韓令低著頭,兩耳不聞,他僅僅是一個城門守將,只把門看好就成,其他的,怎敢過問,
城樓上,
微風吹過,留下同知付元誠有些尷尬,大人問的有些突然,長安縣節度使雲光,那可是榮國府的老關係了,但悄悄瞄了一眼何大人的臉色,顯然是有些不對勁,怕是內里有變故,
「大人,這長安縣的節度使雲光,下官不熟,想來也曾經是軍中之人,榮國府的關係,下官不好猜測。」
模稜兩可的話語,偏偏又提了榮國府在軍中的關係,話雖不明,但勝在實在,榮國府如今的地位,雖然勢危,可京城武勛諸多府邸,還依然給其臉面,可不是現在才積累下來的,那都是當年賈家兩位老國公用命拼來的,這些,大人不是不知道。
果然,
聽到付元誠的話,何永熙身子一頓,他如何不知榮國府在京城關係,但何家如此被打臉,這口惡氣,如何能忍,想著信封內的密信,還有狀告的摺子,何永熙快速回想,其中可以插手的地方,長安縣的雲光,既然你敢伸手,合該你倒霉,
洛雲侯調用的大軍已經出城,可是北靜王前出西河郡,兵力不夠,北地調兵南下還不知需要幾日,白蓮教賊軍威脅近在咫尺,何不藉此機會,讓雲光領兵協助守城,既能讓內閣幾位閣老插手其中,又能讓皇上知曉此事原委,還得讓北靜王出兵增援緩口氣,一舉三得。
打定主意之後,就把書信收了起來,帶著親兵就下了城頭,
「元誠,看好城門,」
「是,大人。」
付元誠也不知何大人要去哪裡,想問又不敢問,低頭抱拳應道,再一抬頭,只尋見大人的背影,
眼裡有些思索,
「韓將軍,你說何大人為何今日突然提起長安縣節度使雲光,和榮國府的牽扯,這裡面的事,可有猜測?」
韓令默默站在身邊,搖搖頭,回道;
「大人,末將還真不知曉,但末將知道另一個消息,長安縣節度使是雲光,但是還有一個守備將軍,聽說是姓何。」
「哦,竟有此事,」
付元誠猛地一抬頭,眼裡精光一閃,轉頭看向還有些憨厚的韓將軍,
「看來,韓將軍是藏拙了,」
「大人,末將豈敢。」
韓令低著頭,臉色有些尷尬,許些事,只要細細打聽,才能知曉,但他也僅限於知曉這些,再多的事,那就不是他能知道的了,
城下,
隨著禁軍蜂擁而出,
落在最後面出城的,則是張瑾瑜一行人,眼看著京城南城門近在眼前,真的一走,感覺還有些捨不得,都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京城花花世界待久了,乍一想到要出門,還真有些挪不動步子。
可惜,王子騰還有大梁城等不了,也不知他們仗怎麼打的,能敗退如此乾脆,
隊伍走的慢,並沒有人催促,張瑾瑜張望了一下四周,快到城門口的時候,身後傳來一陣馬蹄聲,
「侯爺,慢些走,慢些走,」、
聽到有人叫喊,
張瑾瑜勒住馬匹,回頭一瞧,卻是宮中的雲公公,騎著馬追了過來,身後還跟著一隊兵丁,遠處又是一批兵馬護送著兩輛馬車,急匆匆的朝著這邊趕著,
人到近前,雲公公還喘著粗氣,額頭上還見了細汗,一身大紅色的官袍還有些凌亂,身上,還繫著一個長形包裹,見到侯爺停下,立即喊道;
「侯爺慢些,身後大殿下已經收拾行囊趕來,還有,皇上給您的尚方寶劍,」
說完,就把身上的包裹卸下,遞了過來,
張瑾瑜聞言一愣,走得急,還真把此事忘了,伸手接過包裹,只覺得手中之物,沉重無比,心底有些詫異,這麼重,小心打開一看,只見是一把金色龍紋配飾的劍鞘,閃著華麗細密的鱗光映在眼中,通體大紅色,劍柄還用金絲纏繞,遊走龍蛇,端是尊貴華美,伸手握上劍柄,入手有些冷冽,並不滑膩,握緊之後,往外一抽,
寒光冷冽,劍身長約七十寸,竟然還帶有血槽,比之一般寶劍要寬厚,好似能劈砍一番,張瑾瑜贊道;
「不愧是尚方寶劍,好劍啊。」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把劍收回去,重新包裹起來,就扔給寧邊,對著雲公公抱拳謝道;
「多謝雲公公走一趟,倒是本侯失了禮數,見諒。」
「唉,侯爺哪裡話,雜家和侯爺之間,不必說謝字,此劍乃是內務府大匠戶歐冶長風用千年寒鐵所造,其劍身寬厚,重量大,甚少有人使用,侯爺也知曉,尚方寶劍,就是在冊的名劍,雜家見侯爺用慣了長刀,這才特意替侯爺尋找的,」
雲公公客氣一番,順勢買了好,也別說,這把寬劍已經蒙塵多年,雖然鋒利異常,但無人喜歡用,所以一直鎖在內庫中,今日乾爹讓那個自己去內庫選一把名劍,作為洛雲侯佩戴尚方寶劍,這才記起來,登記之後,便帶著它匆匆趕來,還好趕上了,
聽到雲公公這番解釋,張瑾瑜略顯的有些感動,怪不得剛剛見到雲公公騎馬來的時候,額頭都冒了汗,這把劍的重量,委實有些重了,
「那更得多謝雲公公了,今日沒有機會,等打完仗回來,再厚謝公公,」
張瑾瑜臉色鄭重,抱拳謝道,俗話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太監,在關鍵時候,可比那些文采飛揚的文人靠譜,宮裡面,還是要敬著他們,
「侯爺客氣,雜家不過是跑腿的,當不得侯爺這番禮數,侯爺既然拿了寶劍,雜家就省了了一件心事,南鎮撫司衙門,一千皇城司近衛甲士,也已經由季千戶接手護衛,侯爺,保重。」
雲公公臉色一正,竟然沒了以前那些虛偽的笑容,同樣一抱拳,回了禮數,而後一拉韁繩,打馬便回了宮裡,人一走,張瑾瑜一行人的目光,便落在不遠處的車隊上,前後四輛馬車,後面跟著的禁軍,加上季千戶的人馬,還有自己派去的人,足有三千人,且人人騎著馬,速度倒也不慢,
有這三千人護衛,想來安全是沒問題,但大皇子晉王跟著一起同去,說不上好壞,
「寧邊,如果大軍紮營,你就讓段宏時刻注意大殿下的營帳安全,你告訴他,不管遇上事,定要保證大殿下的周全,」
「是,侯爺,末將知曉,侯府暗衛的人,已經藏匿其中,大殿下一舉一動都在侯府眼裡。」
寧邊微微低著頭,靠近一些回話,
張瑾瑜滿意的點點頭,只要晉王平安過去,平安回來,晉王的作用可就大了,
「那就好,」
瞧見晉王車多到了眼前,張瑾瑜擺了擺手,示意車隊繼續前行,自己也拉著韁繩,夾了一下馬腹,帶著人走在前頭,片刻之後,就出了城門,朝著安湖大營而去,天色尚明,宜出行!
只留下站在城樓里的付元誠,遠遠的望著!
城內,
榮國府上慌亂了一陣子過後,就被賈母幾句話,安穩下來,到了飯點,也沒讓眾人回去,就在榮慶堂內擺了飯,眾人用過之後,賈赦和賈政,也沒心思在此說話,就先各自回去,黛玉和薛姨媽還需要午休,就告別賈母,回屋休息去了,
眼見著眾人陸續離去,邢夫人和二太太也準備離開,剛想起身告辭,卻見門外的賴管家,疾步走了進來,到了門帘外,說道;
「稟告老太君,長安縣節度使雲大人來了信,」
就這一句話,兩位太太剛剛起身的動作,忽然定住,摸著椅子的扶手,慢慢坐了回去,無人在意,
賈母抬起頭,眼裡閃過一絲不解,長安縣節度使雲光,他來信做什麼,
「進來吧,」
「是,老太太。」
賴大如今變了許多,謹言慎行,更是多了許多禮數,家中出的變故,歷歷在目,惹了洛雲侯的不快,如若不好好伺候主家,萬一哪天被發落出去,哪怕侯爺不記得,其他小官小吏,自會給貴人出氣的,所以,榮國府上的許多事,賴大也就是多不管,多請示,得了二奶奶許多讚許,
聽到老太太同意讓進去,低著頭小心答應,便邁著步子,疾走幾步,入了內堂,道;
「老太太,奴才拿書策驗了,是長安節度使府的印璽。」
所謂的書冊,就是國公府老國公爺留下的一本書冊,裡面沒有什麼過人的文章,反而是一張張印璽蓋印,這是當年為了軍情保密所用,後來就存入府上,京城外往來的書信,皆要驗證,為的就是小心,這些事,只有兩位老爺和老太太,以及賴大知曉,對比之事都是賴大親力親為,不敢假借他人之手,
賴大隱晦一說,賈母立刻就明白內里的事,書信是真的,這個時候來的蹊蹺,
「拿過來吧,這長安縣節度使雲光,和咱們國公府也是許久沒聯繫了,今個怎地會有書信傳來,倒也奇怪。」
「回老太太嗎,奴才不知,送信之人送了信之後,奴才問了一句,但送信之人搖頭不知,只吩咐留人用飯,誰知,送信人連飯都不吃,就回去了,」
這也是賴大要驗印章的緣由,都是老親故舊,何故走的那麼著急,
賈母點點頭,這事辦的穩妥,接過書信,仔細瞧瞧,紅色的封漆,一個落款印章,別無他物,還真是雲光的手法,
堂內的三春丫頭,和史湘雲,也有些熬不住,就起身告辭離去,賈母也未留她們,只有兩位太太始終不為所動,賈母也就隨她們了,要真有事,再喊賈赦和賈政過來商議,
拿著信封,
這就要拆開,躺在身邊炕上的王熙鳳,聽到動靜,就醒了過來,睜開眼,見到賈母手上的書信,問道;
「老太太,又是哪裡來的書信,可有事?」
「你怎麼醒了,躺下多睡一會,勞心勞神的,以後許多事讓奴才去做,你多歇歇,這封信,是長安縣節度使雲光的,什麼事還不知曉,」
賈母一見鳳丫頭醒了,眼裡心疼的神色瞞不住,都這樣還過問,成事勞心的命,多休息一點,都留不住,
卻不知老太太這番話,讓還有些迷糊的王熙鳳,瞬間清醒過來,長安縣節度使雲光,不就是水月庵的清虛師太,托自己行個方便那事,怎會還有了回信,一時間愣在那!
(本章完)
洛雲侯府,
正廳之中,雕花的梨木大門未被關上,隨著微風一吹起,屋子門晃動,發出清脆又略顯沉悶的聲響,緩緩傳入屋內,
王氏端坐在主位上,品了一口茶水,剛剛說的話也是交代,行軍打仗本就是辛苦,再沒有個人照顧,多不方便,而蘭月兒好像早就知曉此事,一身男裝背著行囊,從裡屋走了出來,瞧得張瑾瑜眼皮子直跳,
哪有行軍打仗帶著女子的,咳咳,當然,能待上也是好的,猶豫間,看向秦可卿和楊寒玉二女,眼裡多有擔心之意,於心不忍,
「聽母親的,蘭月兒跟著也好,倒是省了許多事,此次南下又不知需要多久時間,還請夫人多多照看家中,母親,兒子走了,」
這話對著秦可卿交代的,卻見秦可卿絕美容顏上,兩眼微紅,點頭應道;
「郎君放心,府上奴家自會照看,」
張瑾瑜頷首,一抱拳之後,提上行囊背在身上,轉身就離開,蘭月兒跟在身後,對著蘭舒兒暗自點頭,也就跟了上去,
府外,
寧邊早已經集結南下親兵等候,張瑾瑜翻身上了馬,順帶著跟隨兩架馬車,把包裹往裡一扔,見蘭月登上馬車之後,揮舞馬鞭,奔去南城門,
「駕,快速到安湖大營那邊,」
「是,侯爺,駕。」
大軍一動,天崩地裂,整個京城都仿佛在顫抖,不少百姓或許察覺什麼,腳下步履匆忙,各自回家緊閉門戶,連就街上商戶開門的都少了許多,
南城門處,早已經戒嚴,禁軍五萬大軍已然緩緩出城,而洛雲侯府關外鐵騎,早已經到了安湖大營之外停留,就等著洛雲侯的到來,
南城門上,兵馬司指揮史何永熙,還有南城兵馬司同知付雲成,以及城門守將韓令,一同站在城樓上,望著城下大軍緩緩而出,臉色均是有些凝重,
「何大人,這麼多大軍集結,難不成南邊,王節帥所部十幾萬大軍,都敗了,」
說話之人是付元誠,他根本不信,眨眼間十幾日的光景,怎麼說敗就敗了,再說了,不是還有司州何用何將軍,和弘農胡樂胡將軍兩位猛將,如何就敗了,那大梁城節度使呂代元,更是一位老將,再怎麼也不能打成這般摸樣,
「是啊,老夫也不相信,可是敗就敗了,哪有那麼多為什麼,看來,太平教背後有高人,也不知洛雲侯此次南下,能否順利,」
何用暗自嘆息,既然朝廷能直接啟用洛雲侯,說明南邊戰事危險了,
「應該無恙,整個京樞之地的大軍,現在都在洛雲侯手上,人數上就力壓太平交教賊軍,而且晉王殿下跟著監軍,無人敢不從,」
付元誠說一些安慰之詞,京營將領雲龍混雜,囊括整個京城武勛世家子弟,許多年未曾離京出戰,這一去,不知是福是禍,
「那就看天意吧,既然當初都去京營當值,哪裡能反悔,看不起咱們兵馬司,還不是他們。」
說起這點,何永熙是一肚子氣,那些勛貴子弟,每年都是搶破頭進京營,如今戰事一起,竟然有人來府上當說客,想來兵馬司任職,自己哪裡敢答應,一個兩個尚且能解釋,人一多,鬧得動靜大,被皇上或者洛雲侯知道,還如何收場,和幾個同知商議下,就把這個後門口子給紮上了,
「大人,誰說不是呢,還好洛雲侯留個口子,京營還剩五萬大軍留守,這些都是給那些人準備的,洛雲侯治軍極嚴,要是知道有將領臨陣脫逃,來了咱們兵馬司,鬧起來,咱們也不占理,」
付元誠受了侯爺不少恩惠,最不願意兵馬司參合這些糟心事,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就在二人說話間,韓令一直在身後一言不發,城樓下,一名校尉,急匆匆跑了上來,跪拜在地,
「報,大人,長安縣守備將軍何永華,有急報呈給大人。」
正望著城下的何大人聞言一愣,長安縣的族弟,他有什麼急報?
「拿過來,」
「是,大人,」
校尉起身,躬身近前,雙手捧著密信遞了過來,何永熙伸手接過之後,仔細查驗字跡,卻是族弟何永華的筆跡,這是遇上事了,把信封撕開,拿出密信一觀,大致一看,臉色就變得陰沉,長安縣知府常大人,節度使雲光,還有京城榮國府,他們怎麼會牽扯其中,
身邊的付元誠和韓令,微微避開一些,許些事,知道的越少越好,何況是自己的頂頭上司,更應該謹小慎微,方能長久。
等了片刻,
只見何指揮史放下書信,問道;
「你們可知道長安縣節度使雲光,和榮國府關係如何?」
問的突然,
更問的有些讓人捉摸不透,韓令低著頭,兩耳不聞,他僅僅是一個城門守將,只把門看好就成,其他的,怎敢過問,
城樓上,
微風吹過,留下同知付元誠有些尷尬,大人問的有些突然,長安縣節度使雲光,那可是榮國府的老關係了,但悄悄瞄了一眼何大人的臉色,顯然是有些不對勁,怕是內里有變故,
「大人,這長安縣的節度使雲光,下官不熟,想來也曾經是軍中之人,榮國府的關係,下官不好猜測。」
模稜兩可的話語,偏偏又提了榮國府在軍中的關係,話雖不明,但勝在實在,榮國府如今的地位,雖然勢危,可京城武勛諸多府邸,還依然給其臉面,可不是現在才積累下來的,那都是當年賈家兩位老國公用命拼來的,這些,大人不是不知道。
果然,
聽到付元誠的話,何永熙身子一頓,他如何不知榮國府在京城關係,但何家如此被打臉,這口惡氣,如何能忍,想著信封內的密信,還有狀告的摺子,何永熙快速回想,其中可以插手的地方,長安縣的雲光,既然你敢伸手,合該你倒霉,
洛雲侯調用的大軍已經出城,可是北靜王前出西河郡,兵力不夠,北地調兵南下還不知需要幾日,白蓮教賊軍威脅近在咫尺,何不藉此機會,讓雲光領兵協助守城,既能讓內閣幾位閣老插手其中,又能讓皇上知曉此事原委,還得讓北靜王出兵增援緩口氣,一舉三得。
打定主意之後,就把書信收了起來,帶著親兵就下了城頭,
「元誠,看好城門,」
「是,大人。」
付元誠也不知何大人要去哪裡,想問又不敢問,低頭抱拳應道,再一抬頭,只尋見大人的背影,
眼裡有些思索,
「韓將軍,你說何大人為何今日突然提起長安縣節度使雲光,和榮國府的牽扯,這裡面的事,可有猜測?」
韓令默默站在身邊,搖搖頭,回道;
「大人,末將還真不知曉,但末將知道另一個消息,長安縣節度使是雲光,但是還有一個守備將軍,聽說是姓何。」
「哦,竟有此事,」
付元誠猛地一抬頭,眼裡精光一閃,轉頭看向還有些憨厚的韓將軍,
「看來,韓將軍是藏拙了,」
「大人,末將豈敢。」
韓令低著頭,臉色有些尷尬,許些事,只要細細打聽,才能知曉,但他也僅限於知曉這些,再多的事,那就不是他能知道的了,
城下,
隨著禁軍蜂擁而出,
落在最後面出城的,則是張瑾瑜一行人,眼看著京城南城門近在眼前,真的一走,感覺還有些捨不得,都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京城花花世界待久了,乍一想到要出門,還真有些挪不動步子。
可惜,王子騰還有大梁城等不了,也不知他們仗怎麼打的,能敗退如此乾脆,
隊伍走的慢,並沒有人催促,張瑾瑜張望了一下四周,快到城門口的時候,身後傳來一陣馬蹄聲,
「侯爺,慢些走,慢些走,」、
聽到有人叫喊,
張瑾瑜勒住馬匹,回頭一瞧,卻是宮中的雲公公,騎著馬追了過來,身後還跟著一隊兵丁,遠處又是一批兵馬護送著兩輛馬車,急匆匆的朝著這邊趕著,
人到近前,雲公公還喘著粗氣,額頭上還見了細汗,一身大紅色的官袍還有些凌亂,身上,還繫著一個長形包裹,見到侯爺停下,立即喊道;
「侯爺慢些,身後大殿下已經收拾行囊趕來,還有,皇上給您的尚方寶劍,」
說完,就把身上的包裹卸下,遞了過來,
張瑾瑜聞言一愣,走得急,還真把此事忘了,伸手接過包裹,只覺得手中之物,沉重無比,心底有些詫異,這麼重,小心打開一看,只見是一把金色龍紋配飾的劍鞘,閃著華麗細密的鱗光映在眼中,通體大紅色,劍柄還用金絲纏繞,遊走龍蛇,端是尊貴華美,伸手握上劍柄,入手有些冷冽,並不滑膩,握緊之後,往外一抽,
寒光冷冽,劍身長約七十寸,竟然還帶有血槽,比之一般寶劍要寬厚,好似能劈砍一番,張瑾瑜贊道;
「不愧是尚方寶劍,好劍啊。」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把劍收回去,重新包裹起來,就扔給寧邊,對著雲公公抱拳謝道;
「多謝雲公公走一趟,倒是本侯失了禮數,見諒。」
「唉,侯爺哪裡話,雜家和侯爺之間,不必說謝字,此劍乃是內務府大匠戶歐冶長風用千年寒鐵所造,其劍身寬厚,重量大,甚少有人使用,侯爺也知曉,尚方寶劍,就是在冊的名劍,雜家見侯爺用慣了長刀,這才特意替侯爺尋找的,」
雲公公客氣一番,順勢買了好,也別說,這把寬劍已經蒙塵多年,雖然鋒利異常,但無人喜歡用,所以一直鎖在內庫中,今日乾爹讓那個自己去內庫選一把名劍,作為洛雲侯佩戴尚方寶劍,這才記起來,登記之後,便帶著它匆匆趕來,還好趕上了,
聽到雲公公這番解釋,張瑾瑜略顯的有些感動,怪不得剛剛見到雲公公騎馬來的時候,額頭都冒了汗,這把劍的重量,委實有些重了,
「那更得多謝雲公公了,今日沒有機會,等打完仗回來,再厚謝公公,」
張瑾瑜臉色鄭重,抱拳謝道,俗話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太監,在關鍵時候,可比那些文采飛揚的文人靠譜,宮裡面,還是要敬著他們,
「侯爺客氣,雜家不過是跑腿的,當不得侯爺這番禮數,侯爺既然拿了寶劍,雜家就省了了一件心事,南鎮撫司衙門,一千皇城司近衛甲士,也已經由季千戶接手護衛,侯爺,保重。」
雲公公臉色一正,竟然沒了以前那些虛偽的笑容,同樣一抱拳,回了禮數,而後一拉韁繩,打馬便回了宮裡,人一走,張瑾瑜一行人的目光,便落在不遠處的車隊上,前後四輛馬車,後面跟著的禁軍,加上季千戶的人馬,還有自己派去的人,足有三千人,且人人騎著馬,速度倒也不慢,
有這三千人護衛,想來安全是沒問題,但大皇子晉王跟著一起同去,說不上好壞,
「寧邊,如果大軍紮營,你就讓段宏時刻注意大殿下的營帳安全,你告訴他,不管遇上事,定要保證大殿下的周全,」
「是,侯爺,末將知曉,侯府暗衛的人,已經藏匿其中,大殿下一舉一動都在侯府眼裡。」
寧邊微微低著頭,靠近一些回話,
張瑾瑜滿意的點點頭,只要晉王平安過去,平安回來,晉王的作用可就大了,
「那就好,」
瞧見晉王車多到了眼前,張瑾瑜擺了擺手,示意車隊繼續前行,自己也拉著韁繩,夾了一下馬腹,帶著人走在前頭,片刻之後,就出了城門,朝著安湖大營而去,天色尚明,宜出行!
只留下站在城樓里的付元誠,遠遠的望著!
城內,
榮國府上慌亂了一陣子過後,就被賈母幾句話,安穩下來,到了飯點,也沒讓眾人回去,就在榮慶堂內擺了飯,眾人用過之後,賈赦和賈政,也沒心思在此說話,就先各自回去,黛玉和薛姨媽還需要午休,就告別賈母,回屋休息去了,
眼見著眾人陸續離去,邢夫人和二太太也準備離開,剛想起身告辭,卻見門外的賴管家,疾步走了進來,到了門帘外,說道;
「稟告老太君,長安縣節度使雲大人來了信,」
就這一句話,兩位太太剛剛起身的動作,忽然定住,摸著椅子的扶手,慢慢坐了回去,無人在意,
賈母抬起頭,眼裡閃過一絲不解,長安縣節度使雲光,他來信做什麼,
「進來吧,」
「是,老太太。」
賴大如今變了許多,謹言慎行,更是多了許多禮數,家中出的變故,歷歷在目,惹了洛雲侯的不快,如若不好好伺候主家,萬一哪天被發落出去,哪怕侯爺不記得,其他小官小吏,自會給貴人出氣的,所以,榮國府上的許多事,賴大也就是多不管,多請示,得了二奶奶許多讚許,
聽到老太太同意讓進去,低著頭小心答應,便邁著步子,疾走幾步,入了內堂,道;
「老太太,奴才拿書策驗了,是長安節度使府的印璽。」
所謂的書冊,就是國公府老國公爺留下的一本書冊,裡面沒有什麼過人的文章,反而是一張張印璽蓋印,這是當年為了軍情保密所用,後來就存入府上,京城外往來的書信,皆要驗證,為的就是小心,這些事,只有兩位老爺和老太太,以及賴大知曉,對比之事都是賴大親力親為,不敢假借他人之手,
賴大隱晦一說,賈母立刻就明白內里的事,書信是真的,這個時候來的蹊蹺,
「拿過來吧,這長安縣節度使雲光,和咱們國公府也是許久沒聯繫了,今個怎地會有書信傳來,倒也奇怪。」
「回老太太嗎,奴才不知,送信之人送了信之後,奴才問了一句,但送信之人搖頭不知,只吩咐留人用飯,誰知,送信人連飯都不吃,就回去了,」
這也是賴大要驗印章的緣由,都是老親故舊,何故走的那麼著急,
賈母點點頭,這事辦的穩妥,接過書信,仔細瞧瞧,紅色的封漆,一個落款印章,別無他物,還真是雲光的手法,
堂內的三春丫頭,和史湘雲,也有些熬不住,就起身告辭離去,賈母也未留她們,只有兩位太太始終不為所動,賈母也就隨她們了,要真有事,再喊賈赦和賈政過來商議,
拿著信封,
這就要拆開,躺在身邊炕上的王熙鳳,聽到動靜,就醒了過來,睜開眼,見到賈母手上的書信,問道;
「老太太,又是哪裡來的書信,可有事?」
「你怎麼醒了,躺下多睡一會,勞心勞神的,以後許多事讓奴才去做,你多歇歇,這封信,是長安縣節度使雲光的,什麼事還不知曉,」
賈母一見鳳丫頭醒了,眼裡心疼的神色瞞不住,都這樣還過問,成事勞心的命,多休息一點,都留不住,
卻不知老太太這番話,讓還有些迷糊的王熙鳳,瞬間清醒過來,長安縣節度使雲光,不就是水月庵的清虛師太,托自己行個方便那事,怎會還有了回信,一時間愣在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