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章 辭別侯府王氏
第912章 辭別侯府王氏
「嗚嗚!嗚嗚!嗚嗚!」
號角聲不斷地的在京城上空迴響,伴隨著聚兵擂鼓聲,鬧得京城百姓不免有些惶恐,又兼之洛雲侯鐵騎穿城而過,似有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悲涼之意,
榮國府,
平兒帶著兩個丫鬟,心急如焚,將二奶奶半拖半抱,好不容易把奶奶扶進榮慶堂,躺在老太太炕上,又是掐人中,又是灌水,這才讓王熙鳳睜開眼,此時屋內,兩位太太和薛姨媽都得了消息,匆匆趕來,三春和史湘雲更是跟著落淚,旁坐一旁抽泣,而林黛玉和薛寶釵則是圍在鳳姐身邊,不斷的呼喊,氣氛凝重的都能滴出水來,
在眾人的努力下,王熙鳳悠悠轉醒,恍惚間,只覺得周圍光影交錯,也就是睜開眼睛的一瞬間,待看清身處內堂,先是一愣,眼神中尚有迷茫未散,俄頃,意識回籠,猛地記起賈璉之事,淚水湧現,「噌」地一下欲要起身,卻因身子虛軟又跌回榻上,
眼裡儘是心急如焚,全然沒了平日裡以往的精幹,聲音帶著幾分顫抖與嘶啞,
「這是怎麼說的,賈璉現在如何了,可能回來,」
環顧四周,
身旁坐的老太太,也紅了眼,勸慰道;
「鳳丫頭勿要著急,兩位老爺去了宮裡朝會,具體如何等回來再說,十幾萬大軍在城裡,沒事的。」
老太君不過是託詞,戰場兇險,真要是被圍在城中,說明戰況急轉直下,已然到了危局,也不知賈璉這孩子,命還在不在,更多是擔憂王子騰的處境,王家姻親,靠山就只剩他一人了,
「奶奶,您別慌,現在外面傳的都是沒影的事,剛剛城裡面,侯爺的大軍入城南下,想來不會有事兒,」
也就是把奶奶攙扶進來的時候,外院的管事又來傳,說是洛雲侯麾下精騎入城,穿城南下,想來就是奔著南邊去的,
可惜,話音一落,屋內便是安靜下來,王熙鳳臉色蒼白如紙,毫無血色的嘴唇微微顫抖,額前的髮絲也被汗水浸潤,凌亂的貼在臉頰上,
「此事許是真的,悔不當初,讓他去當什麼將軍,叔父為帥,哥哥也一同去了,此番戰事竟如此兇險,竟然連侯爺關外精騎也要調用,如何」
還沒說完,眼神里便是凌亂的驚恐與憂慮,掙扎想起身,卻發現自己渾身無力,只能任由平兒將自己扶起,
林黛玉眼見著鳳姐如此擔憂,也不知如何勸解,遂開了口,
「鳳姐不必擔憂,像老祖宗所言,一城之地,那麼多兵守著,破不了,侯爺那邊也說過,守城之戰,攻城一方損失最大,守城一方有城牆保護,損失最小,璉二哥為將,不必上前廝殺,大可放心。」
情急之間,黛玉想也沒想,就把之前郎君平日裡所說之話,略作修改,當著勸慰的話說了出來,也讓屋內凝重氣氛為之一松,就連賈母緊繃的身子,都鬆懈下來,
王熙鳳激動地抓著黛玉的手問道;
「妹妹可是說真的?」
黛玉頷首,伸出另一隻手握著鳳姐緊張的手腕,道;
「自然是真的,你沒聽平兒說,關外精騎都動了,許些賊軍,能打得過他們,」
「這倒也是。」
王熙鳳喃喃自語,別人不知道那些兵丁如何,她可是經常見到,尋常士兵哪裡是他們的對手,這才把懸著的心放下,
邢夫人皺著眉,站在一旁,神色中帶著狐疑,還不相信這些說辭,十幾萬大軍,說敗就敗了,想當年,老國公爺在的時候,幾萬人就可上陣廝殺,也沒有遇上敗仗,
只有二太太王夫人,手裡握著念珠不斷地轉動著,別人沒聽懂鳳丫頭的話,她可是聽明白,自家哥哥王子騰為帥,王仁和賈璉都陷入重圍,這萬一有個三長兩短,王家就完了,自己的女兒靠山,也就無依無靠,想到此,手上念珠一停,問道;
「老太太,此番,咱們就沒法子了嗎?」
二太太所問,也是屋裡眾人所想,全都把目光看向坐在炕上的賈母,老太君嘆息一口氣,道;
「戰場兇險,都是一刀一槍拼命殺出來的,又不是在京城,憑著臉面過活,你們也不要擔心,既然能確定是守城,主將應該無礙,就像玉兒所言,圍城者,打的最為艱難,所以,不必擔憂。」
賈母也不是故意勸誡,老國公爺打了一輩子仗,什麼樣的沒遇上過,兩軍對戰,最怕死的,反而先死了,老二家擔心的事,她心中知曉,但終歸是不能明言,賈璉去京營也是她的意思,如若府上沒有男丁武勛,如何才能保下這片富貴呢,
眾人一聽,有著老太太的話語保證,也不像剛剛那樣難過,尤其是王熙鳳,渾身的力氣也回在身上,臉色好看了許多,雖然心中還是憂慮,卻不可倒下,眼見著外面號角聲四起,看著還在門口等待的來旺,氣不打一處來,罵道;
「你個狗奴才,愣在那做什麼,外面動靜那麼大,又是出了何事?」
來旺低著頭,聽見奶奶喝罵聲,暗地裡鬆口氣,趕緊衝進來跪下磕頭,回道;
「奶奶,都是奴才不好,讓您操心了,外面的號角聲,是禁軍大營那邊傳來的,還有侯爺手下那些騎兵,在東街口也吹了號角,現在往南奔去,」
來旺如何敢欺瞞,就是因為之前的話語,就把院裡幾個小廝,全部放出去查探消息,一有信就來回報,也就是須臾間,畢竟距離近,
說話間,
門帘響動,
屏風處,賈赦和賈政的身影,匆匆走了進來,兩位老爺面色陰沉,眉頭緊皺,好似有著天大的心事,
進了屋,就見內里女眷在此,走到炕前一拜;
「母親,兒子回來了,」
賈母也沒讓二人再施禮數,趕緊問道;
「朝會怎麼說,南邊如何了。」
這一問,就讓眾人把剛落下的心,又懸了起來,賈政哀嘆口氣,搖搖頭,賈赦心急,畢竟賈璉還陷在大梁城裡面,著急上火;
「母親,應是南下大軍慘敗,退回大梁城,如今來的是求援信,還有汝南城也危在旦夕,並且江南又發了水災,朝廷已然讓洛雲侯,和北靜王,東平王組織三路大軍平叛,關鍵不是一個太平教那麼簡單,汝南城方向,是,是白蓮教賊子。」
賈赦臉色漲紅,在朝中聽到這些,他根本就不相信,父親早年可是親手把白蓮教一眾高層屠盡,乍一聽白蓮教死灰復燃,最害怕的就是他,那些吃人賊寇,如何不會記恨他們,
賈母聞言,臉色驟然一變,
「什麼,白蓮教,怎麼會呢,你可聽錯了?」
賈母之所以有些驚駭該,內里的原因她可知曉,當年老國公爺率軍南下掩殺,就是在大梁城擊敗白蓮教主力,殺得賊寇四下皆逃,
並在林山郡唯獨白蓮教一眾匪首,當年的白蓮教主並未逃,但是聖女卻不知所蹤,後來傳聞是死了,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時間一久就給遺忘在身後,
賈母記得,老國公爺那時候回來就念叨,白蓮教匪首是兩人,而不是一人,聖女亦可是教主,放虎歸山貽害無窮,但後來終歸是沒找到,十數載而過,就把此事忘掉了,
「母親,兒子怎可聽錯,卻是白蓮教,看信中之意,汝南重鎮太守魏湘平,恐怕真的守不住,朝廷都讓其退守西河郡石州,說明那些賊人來者不善。」
賈赦雖然著急上火,可卻不會記錯的,也不知父親當年仗如何打的,還好賈璉在京南,要是在汝南城,怕是出不來了,這念頭一閃而過,屋內眾人只有兩位太太臉色難看,三春丫頭她們,則是沒有聽懂話中之意,
「這段時間,榮國府和寧國府就緊閉門戶,鳳丫頭招的那些護院,可再多招一些人,沒有必要,就不必出府,其他的一切照舊,園子該修的修,至於賈璉,還有姻親王家,只能看洛雲侯如何帶兵南下了,」
賈母心中所想的不是在大梁城的賈璉和王家,而是榮國府,白蓮教復起,未必沒有探子甚至是刺客潛入京城,府上不好進,可是府邸外面要是被盯上,那就是天大的麻煩,
還有,俗話說樹大招風,宵小之輩沒有膽子,要是哪家人看不慣賈家做派,暗地裡尋了他們,重金給予便利,那時候,有錢壯膽,未必不會出手,所以,小心為上。
看著還有虛弱的鳳丫頭,也難為她了,如若賈璉出了事,她又該如何自處,伸手摸了摸手背,勸道;
「你也不要過於擔心,有些事天註定,要看命,再者,什麼消息,不都在侯府,也只有你能過去打聽,真要去的時候,多帶人,小心一些。」
該說的,賈母也說了,許些事,只能看命。
王熙鳳躺在炕上,還有些不知所措,聞聽老太太言語,瞬間找到主心骨,想知道消息,那就該去侯府,臉上便有了喜色,重重點點頭
而京城內,
不說關外鐵騎,滾滾南下,皇宮西北的禁軍大營,更是一片慌亂,右衛大將軍和孝成,鐵青著臉,瞪著大統領保寧侯,手上拿著聖旨,逼出一句話,
「保寧侯,調動右衛禁軍,可有太上皇御令?」
此話問的僵硬,身側還站著禁軍左衛統領易安信,同樣臉色鐵青的看著保寧侯,
康貴臣面無表情,指著聖旨,道,
「和統領,易統領,太上皇知不知曉,本統領不知,但是聖旨乃是內閣和陛下同意的,奉詔與否,皆在你,」
俗話說冷眼旁觀,保寧侯心中有些不可置信,洛雲侯竟然真的敢要右衛禁軍,這一動,宮裡日後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你,」
和孝成想怒罵出口,卻又深深忍住,想準備派人去長樂宮請示,
「和將軍,洛雲侯已經下令,所有大軍安湖大營集結,今日就出發,時間緊迫,還望將軍行動迅速,畢竟洛雲侯治軍極嚴。」
好似是提醒,又好似是看穿和將軍用意,只能出言勸誡,勢已危,如何能扭轉乾坤,
就連旁邊左衛統領易安信,都罕見的並未出言,顯然對洛雲侯極為忌憚,此人不能以常理對待,
「敢問保寧侯,讓右衛禁軍出動,是誰的提議。」
這才是關鍵的,無緣無故,誰會對著他們二人出手,太上皇現在不知,不代表以後不知,打破平衡,真要到了那時候,長樂宮來了密信,他們二人該奉詔嗎。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保寧侯眼神一凝,瞬間想到許多,現在京城需要的是安穩,可聖旨已出,如何能改,
「易將軍,朝廷危難之際,說這些太早了,本統領的兒子,還陷在大梁城呢,至於誰提議,自然是洛雲侯,你去尋他問吧。」
態度驟然轉變,一雙虎目緊緊盯著二人,讓二人的氣勢陡然一落,
「好,既然是皇上之命,末將奉詔,」
和孝成把聖旨易手,立刻傳令,
「來人啊,擂鼓聚將,帶齊所有糧草軍械,出城。」
「是,將軍。」
身後親兵副將應道,立刻跑了出去,保寧侯見到大勢已定,也不再多言,抱拳,跟著走了出去,大帳內,就剩他們二人,易安信碎了一口,罵道;
「娘的,洛雲侯果真是記恨著,和兄,宮裡面是否派人去傳信?」
也就是把此事告知太上皇,或許可以更改詔命,誰知,和孝成臉色露出苦笑,
「易兄,你還未看出來嗎,這種事,長樂宮裡怎會不知情,太上皇既然不出手過問,你我二人再派人去求更改詔命,如何能成,只有把此事通告太上皇即可,」
「這,哎!」
易安信重重嘆口氣,與之奈何,
轉瞬間,禁軍大營一陣喧囂,右衛禁軍立刻集結,兵甲備齊,浩浩蕩蕩就出了大營,順著街道朝著南城門而去,長樂宮內,則是有太監步履匆匆進入了內殿之中
「駕,駕,吁」
「下馬,寧邊,迅速準備,」
「是,侯爺。」
洛雲侯門前,張瑾瑜一行人騎著馬急匆匆趕回來,下了馬之後,吩咐寧邊收拾東西,就急匆匆直奔東雲樓內,
或許是心有所感,今日侯府眾女,竟然都圍坐在樓內等候,秦可卿和楊寒玉,一左一右在內堂陪坐,閣樓門廊入口有了動靜之後,眾女就把目光抬起,看著門帘處的動靜,
只聽到匆匆腳步聲,就尋見侯爺走了進來,
張瑾瑜走得急,口中饑渴,一進屋子,就見到母親還有秦可卿她們坐在屋內喝茶,也沒多禮,走到秦可卿身邊,端起茶碗,咕嘟一氣,就喝了乾淨,不覺得解渴,又倒了一碗茶水,一口喝乾,
秦可卿見郎君喝的急,有些心疼,勸道;
「郎君慢些喝,別嗆著。」
「沒事,走得急,連口水都沒喝上,衣物都備齊了?」
張瑾瑜放下茶碗,先是問了行囊收拾如何,事不遲疑,需要立馬動身。
「寶珠都收拾好了,就在這,」
秦可卿招了招手,寶珠和瑞珠抬了一個大行囊過來,看樣子裡面帶了不少東西,張瑾瑜有些愕然,帶這麼多東西,又不是出遊,也罷,帶就帶了,也不知何時回來,
轉頭看向高位上的母親王氏,抱拳道;
「母親,兒子今日就要帶兵南下,太平教的逆賊已經把大梁城圍上了,恐怕戰事艱難,還有汝南重鎮,也不知魏太守所言真假,說是白蓮教死灰復燃,那些賊子妖女重現天下,汝南城怕是守不住,加之白蓮教妖女乃是江湖中人,要是在攪亂江湖,危害極大。」
張瑾瑜搖搖頭,天下一亂,什麼路數的人都出來,江湖中人在渾水摸魚,那就是亂上加亂。
白蓮教以往的教主聖女的,都是女子當家做主,霍亂天下可不就是妖女了嗎,隨口一說,卻不見得坐在主位上的王氏,和月舒二女臉色古怪,什麼叫白蓮教賊子和妖女,這人不都在屋裡嗎,
王氏更是眼神閃爍,有些好笑,接到秦護法密報,汝南城已經拿下,魏湘平已經撤回西河郡石州,下一步白水月就要率眾,攻打陽平和石洲,打開進入西河郡的門戶之地,這樣一來,倒是避開京南那一片,此次朝廷的動靜可不小,看來也只能掠奪一番,見機行事了,
「朝廷不仁,百姓饑寒交迫,有人振臂一呼,自然是從者雲集,京南之地本就是亂地,有今日也不是一兩次了,可惜,朝廷記吃不記打!」
「母親說的是,庸官,貪官,士紳豪強遍地都是,殺都殺不乾淨,關內藩王希望亂,但是四王八公,還有關外不希望亂,這番南下,北靜王水溶帶兵去西河郡阻敵,東平王穆蒔領兵守唐郡,希望他們能壓制白蓮教吧。」
張瑾瑜贊同道,天下亂,有些不在於朝廷,而在於地方士紳豪強,貪得無厭,但關內現在不能亂,亂了以後,得利的是在關內的人,暫且還要借著朝廷這棵大樹苟著,尤其是關外,還等著關內秋收的糧食呢,
「既如此,定要小心,太平教那些人,看似魯莽,實為大膽心細,手裡多是奴軍,人在餓瘋的情況下,為了一口吃的,那是什麼都不顧了,所以戰場之內,不必留手,還有汝南城的白蓮教,管他是不是真的,只要剿滅南邊主力,東邊自然是不足為慮,你去的時候,把月兒帶上,負責照顧你起居,」
王氏三言兩語,有所交代,看似輕描淡寫,懂得其中含義的月舒二女,心裡淨明,白蓮教也不是以往的時候,情況不對,立刻遁走,論藏身,天下無人可比!
(本章完)
「嗚嗚!嗚嗚!嗚嗚!」
號角聲不斷地的在京城上空迴響,伴隨著聚兵擂鼓聲,鬧得京城百姓不免有些惶恐,又兼之洛雲侯鐵騎穿城而過,似有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悲涼之意,
榮國府,
平兒帶著兩個丫鬟,心急如焚,將二奶奶半拖半抱,好不容易把奶奶扶進榮慶堂,躺在老太太炕上,又是掐人中,又是灌水,這才讓王熙鳳睜開眼,此時屋內,兩位太太和薛姨媽都得了消息,匆匆趕來,三春和史湘雲更是跟著落淚,旁坐一旁抽泣,而林黛玉和薛寶釵則是圍在鳳姐身邊,不斷的呼喊,氣氛凝重的都能滴出水來,
在眾人的努力下,王熙鳳悠悠轉醒,恍惚間,只覺得周圍光影交錯,也就是睜開眼睛的一瞬間,待看清身處內堂,先是一愣,眼神中尚有迷茫未散,俄頃,意識回籠,猛地記起賈璉之事,淚水湧現,「噌」地一下欲要起身,卻因身子虛軟又跌回榻上,
眼裡儘是心急如焚,全然沒了平日裡以往的精幹,聲音帶著幾分顫抖與嘶啞,
「這是怎麼說的,賈璉現在如何了,可能回來,」
環顧四周,
身旁坐的老太太,也紅了眼,勸慰道;
「鳳丫頭勿要著急,兩位老爺去了宮裡朝會,具體如何等回來再說,十幾萬大軍在城裡,沒事的。」
老太君不過是託詞,戰場兇險,真要是被圍在城中,說明戰況急轉直下,已然到了危局,也不知賈璉這孩子,命還在不在,更多是擔憂王子騰的處境,王家姻親,靠山就只剩他一人了,
「奶奶,您別慌,現在外面傳的都是沒影的事,剛剛城裡面,侯爺的大軍入城南下,想來不會有事兒,」
也就是把奶奶攙扶進來的時候,外院的管事又來傳,說是洛雲侯麾下精騎入城,穿城南下,想來就是奔著南邊去的,
可惜,話音一落,屋內便是安靜下來,王熙鳳臉色蒼白如紙,毫無血色的嘴唇微微顫抖,額前的髮絲也被汗水浸潤,凌亂的貼在臉頰上,
「此事許是真的,悔不當初,讓他去當什麼將軍,叔父為帥,哥哥也一同去了,此番戰事竟如此兇險,竟然連侯爺關外精騎也要調用,如何」
還沒說完,眼神里便是凌亂的驚恐與憂慮,掙扎想起身,卻發現自己渾身無力,只能任由平兒將自己扶起,
林黛玉眼見著鳳姐如此擔憂,也不知如何勸解,遂開了口,
「鳳姐不必擔憂,像老祖宗所言,一城之地,那麼多兵守著,破不了,侯爺那邊也說過,守城之戰,攻城一方損失最大,守城一方有城牆保護,損失最小,璉二哥為將,不必上前廝殺,大可放心。」
情急之間,黛玉想也沒想,就把之前郎君平日裡所說之話,略作修改,當著勸慰的話說了出來,也讓屋內凝重氣氛為之一松,就連賈母緊繃的身子,都鬆懈下來,
王熙鳳激動地抓著黛玉的手問道;
「妹妹可是說真的?」
黛玉頷首,伸出另一隻手握著鳳姐緊張的手腕,道;
「自然是真的,你沒聽平兒說,關外精騎都動了,許些賊軍,能打得過他們,」
「這倒也是。」
王熙鳳喃喃自語,別人不知道那些兵丁如何,她可是經常見到,尋常士兵哪裡是他們的對手,這才把懸著的心放下,
邢夫人皺著眉,站在一旁,神色中帶著狐疑,還不相信這些說辭,十幾萬大軍,說敗就敗了,想當年,老國公爺在的時候,幾萬人就可上陣廝殺,也沒有遇上敗仗,
只有二太太王夫人,手裡握著念珠不斷地轉動著,別人沒聽懂鳳丫頭的話,她可是聽明白,自家哥哥王子騰為帥,王仁和賈璉都陷入重圍,這萬一有個三長兩短,王家就完了,自己的女兒靠山,也就無依無靠,想到此,手上念珠一停,問道;
「老太太,此番,咱們就沒法子了嗎?」
二太太所問,也是屋裡眾人所想,全都把目光看向坐在炕上的賈母,老太君嘆息一口氣,道;
「戰場兇險,都是一刀一槍拼命殺出來的,又不是在京城,憑著臉面過活,你們也不要擔心,既然能確定是守城,主將應該無礙,就像玉兒所言,圍城者,打的最為艱難,所以,不必擔憂。」
賈母也不是故意勸誡,老國公爺打了一輩子仗,什麼樣的沒遇上過,兩軍對戰,最怕死的,反而先死了,老二家擔心的事,她心中知曉,但終歸是不能明言,賈璉去京營也是她的意思,如若府上沒有男丁武勛,如何才能保下這片富貴呢,
眾人一聽,有著老太太的話語保證,也不像剛剛那樣難過,尤其是王熙鳳,渾身的力氣也回在身上,臉色好看了許多,雖然心中還是憂慮,卻不可倒下,眼見著外面號角聲四起,看著還在門口等待的來旺,氣不打一處來,罵道;
「你個狗奴才,愣在那做什麼,外面動靜那麼大,又是出了何事?」
來旺低著頭,聽見奶奶喝罵聲,暗地裡鬆口氣,趕緊衝進來跪下磕頭,回道;
「奶奶,都是奴才不好,讓您操心了,外面的號角聲,是禁軍大營那邊傳來的,還有侯爺手下那些騎兵,在東街口也吹了號角,現在往南奔去,」
來旺如何敢欺瞞,就是因為之前的話語,就把院裡幾個小廝,全部放出去查探消息,一有信就來回報,也就是須臾間,畢竟距離近,
說話間,
門帘響動,
屏風處,賈赦和賈政的身影,匆匆走了進來,兩位老爺面色陰沉,眉頭緊皺,好似有著天大的心事,
進了屋,就見內里女眷在此,走到炕前一拜;
「母親,兒子回來了,」
賈母也沒讓二人再施禮數,趕緊問道;
「朝會怎麼說,南邊如何了。」
這一問,就讓眾人把剛落下的心,又懸了起來,賈政哀嘆口氣,搖搖頭,賈赦心急,畢竟賈璉還陷在大梁城裡面,著急上火;
「母親,應是南下大軍慘敗,退回大梁城,如今來的是求援信,還有汝南城也危在旦夕,並且江南又發了水災,朝廷已然讓洛雲侯,和北靜王,東平王組織三路大軍平叛,關鍵不是一個太平教那麼簡單,汝南城方向,是,是白蓮教賊子。」
賈赦臉色漲紅,在朝中聽到這些,他根本就不相信,父親早年可是親手把白蓮教一眾高層屠盡,乍一聽白蓮教死灰復燃,最害怕的就是他,那些吃人賊寇,如何不會記恨他們,
賈母聞言,臉色驟然一變,
「什麼,白蓮教,怎麼會呢,你可聽錯了?」
賈母之所以有些驚駭該,內里的原因她可知曉,當年老國公爺率軍南下掩殺,就是在大梁城擊敗白蓮教主力,殺得賊寇四下皆逃,
並在林山郡唯獨白蓮教一眾匪首,當年的白蓮教主並未逃,但是聖女卻不知所蹤,後來傳聞是死了,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時間一久就給遺忘在身後,
賈母記得,老國公爺那時候回來就念叨,白蓮教匪首是兩人,而不是一人,聖女亦可是教主,放虎歸山貽害無窮,但後來終歸是沒找到,十數載而過,就把此事忘掉了,
「母親,兒子怎可聽錯,卻是白蓮教,看信中之意,汝南重鎮太守魏湘平,恐怕真的守不住,朝廷都讓其退守西河郡石州,說明那些賊人來者不善。」
賈赦雖然著急上火,可卻不會記錯的,也不知父親當年仗如何打的,還好賈璉在京南,要是在汝南城,怕是出不來了,這念頭一閃而過,屋內眾人只有兩位太太臉色難看,三春丫頭她們,則是沒有聽懂話中之意,
「這段時間,榮國府和寧國府就緊閉門戶,鳳丫頭招的那些護院,可再多招一些人,沒有必要,就不必出府,其他的一切照舊,園子該修的修,至於賈璉,還有姻親王家,只能看洛雲侯如何帶兵南下了,」
賈母心中所想的不是在大梁城的賈璉和王家,而是榮國府,白蓮教復起,未必沒有探子甚至是刺客潛入京城,府上不好進,可是府邸外面要是被盯上,那就是天大的麻煩,
還有,俗話說樹大招風,宵小之輩沒有膽子,要是哪家人看不慣賈家做派,暗地裡尋了他們,重金給予便利,那時候,有錢壯膽,未必不會出手,所以,小心為上。
看著還有虛弱的鳳丫頭,也難為她了,如若賈璉出了事,她又該如何自處,伸手摸了摸手背,勸道;
「你也不要過於擔心,有些事天註定,要看命,再者,什麼消息,不都在侯府,也只有你能過去打聽,真要去的時候,多帶人,小心一些。」
該說的,賈母也說了,許些事,只能看命。
王熙鳳躺在炕上,還有些不知所措,聞聽老太太言語,瞬間找到主心骨,想知道消息,那就該去侯府,臉上便有了喜色,重重點點頭
而京城內,
不說關外鐵騎,滾滾南下,皇宮西北的禁軍大營,更是一片慌亂,右衛大將軍和孝成,鐵青著臉,瞪著大統領保寧侯,手上拿著聖旨,逼出一句話,
「保寧侯,調動右衛禁軍,可有太上皇御令?」
此話問的僵硬,身側還站著禁軍左衛統領易安信,同樣臉色鐵青的看著保寧侯,
康貴臣面無表情,指著聖旨,道,
「和統領,易統領,太上皇知不知曉,本統領不知,但是聖旨乃是內閣和陛下同意的,奉詔與否,皆在你,」
俗話說冷眼旁觀,保寧侯心中有些不可置信,洛雲侯竟然真的敢要右衛禁軍,這一動,宮裡日後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你,」
和孝成想怒罵出口,卻又深深忍住,想準備派人去長樂宮請示,
「和將軍,洛雲侯已經下令,所有大軍安湖大營集結,今日就出發,時間緊迫,還望將軍行動迅速,畢竟洛雲侯治軍極嚴。」
好似是提醒,又好似是看穿和將軍用意,只能出言勸誡,勢已危,如何能扭轉乾坤,
就連旁邊左衛統領易安信,都罕見的並未出言,顯然對洛雲侯極為忌憚,此人不能以常理對待,
「敢問保寧侯,讓右衛禁軍出動,是誰的提議。」
這才是關鍵的,無緣無故,誰會對著他們二人出手,太上皇現在不知,不代表以後不知,打破平衡,真要到了那時候,長樂宮來了密信,他們二人該奉詔嗎。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保寧侯眼神一凝,瞬間想到許多,現在京城需要的是安穩,可聖旨已出,如何能改,
「易將軍,朝廷危難之際,說這些太早了,本統領的兒子,還陷在大梁城呢,至於誰提議,自然是洛雲侯,你去尋他問吧。」
態度驟然轉變,一雙虎目緊緊盯著二人,讓二人的氣勢陡然一落,
「好,既然是皇上之命,末將奉詔,」
和孝成把聖旨易手,立刻傳令,
「來人啊,擂鼓聚將,帶齊所有糧草軍械,出城。」
「是,將軍。」
身後親兵副將應道,立刻跑了出去,保寧侯見到大勢已定,也不再多言,抱拳,跟著走了出去,大帳內,就剩他們二人,易安信碎了一口,罵道;
「娘的,洛雲侯果真是記恨著,和兄,宮裡面是否派人去傳信?」
也就是把此事告知太上皇,或許可以更改詔命,誰知,和孝成臉色露出苦笑,
「易兄,你還未看出來嗎,這種事,長樂宮裡怎會不知情,太上皇既然不出手過問,你我二人再派人去求更改詔命,如何能成,只有把此事通告太上皇即可,」
「這,哎!」
易安信重重嘆口氣,與之奈何,
轉瞬間,禁軍大營一陣喧囂,右衛禁軍立刻集結,兵甲備齊,浩浩蕩蕩就出了大營,順著街道朝著南城門而去,長樂宮內,則是有太監步履匆匆進入了內殿之中
「駕,駕,吁」
「下馬,寧邊,迅速準備,」
「是,侯爺。」
洛雲侯門前,張瑾瑜一行人騎著馬急匆匆趕回來,下了馬之後,吩咐寧邊收拾東西,就急匆匆直奔東雲樓內,
或許是心有所感,今日侯府眾女,竟然都圍坐在樓內等候,秦可卿和楊寒玉,一左一右在內堂陪坐,閣樓門廊入口有了動靜之後,眾女就把目光抬起,看著門帘處的動靜,
只聽到匆匆腳步聲,就尋見侯爺走了進來,
張瑾瑜走得急,口中饑渴,一進屋子,就見到母親還有秦可卿她們坐在屋內喝茶,也沒多禮,走到秦可卿身邊,端起茶碗,咕嘟一氣,就喝了乾淨,不覺得解渴,又倒了一碗茶水,一口喝乾,
秦可卿見郎君喝的急,有些心疼,勸道;
「郎君慢些喝,別嗆著。」
「沒事,走得急,連口水都沒喝上,衣物都備齊了?」
張瑾瑜放下茶碗,先是問了行囊收拾如何,事不遲疑,需要立馬動身。
「寶珠都收拾好了,就在這,」
秦可卿招了招手,寶珠和瑞珠抬了一個大行囊過來,看樣子裡面帶了不少東西,張瑾瑜有些愕然,帶這麼多東西,又不是出遊,也罷,帶就帶了,也不知何時回來,
轉頭看向高位上的母親王氏,抱拳道;
「母親,兒子今日就要帶兵南下,太平教的逆賊已經把大梁城圍上了,恐怕戰事艱難,還有汝南重鎮,也不知魏太守所言真假,說是白蓮教死灰復燃,那些賊子妖女重現天下,汝南城怕是守不住,加之白蓮教妖女乃是江湖中人,要是在攪亂江湖,危害極大。」
張瑾瑜搖搖頭,天下一亂,什麼路數的人都出來,江湖中人在渾水摸魚,那就是亂上加亂。
白蓮教以往的教主聖女的,都是女子當家做主,霍亂天下可不就是妖女了嗎,隨口一說,卻不見得坐在主位上的王氏,和月舒二女臉色古怪,什麼叫白蓮教賊子和妖女,這人不都在屋裡嗎,
王氏更是眼神閃爍,有些好笑,接到秦護法密報,汝南城已經拿下,魏湘平已經撤回西河郡石州,下一步白水月就要率眾,攻打陽平和石洲,打開進入西河郡的門戶之地,這樣一來,倒是避開京南那一片,此次朝廷的動靜可不小,看來也只能掠奪一番,見機行事了,
「朝廷不仁,百姓饑寒交迫,有人振臂一呼,自然是從者雲集,京南之地本就是亂地,有今日也不是一兩次了,可惜,朝廷記吃不記打!」
「母親說的是,庸官,貪官,士紳豪強遍地都是,殺都殺不乾淨,關內藩王希望亂,但是四王八公,還有關外不希望亂,這番南下,北靜王水溶帶兵去西河郡阻敵,東平王穆蒔領兵守唐郡,希望他們能壓制白蓮教吧。」
張瑾瑜贊同道,天下亂,有些不在於朝廷,而在於地方士紳豪強,貪得無厭,但關內現在不能亂,亂了以後,得利的是在關內的人,暫且還要借著朝廷這棵大樹苟著,尤其是關外,還等著關內秋收的糧食呢,
「既如此,定要小心,太平教那些人,看似魯莽,實為大膽心細,手裡多是奴軍,人在餓瘋的情況下,為了一口吃的,那是什麼都不顧了,所以戰場之內,不必留手,還有汝南城的白蓮教,管他是不是真的,只要剿滅南邊主力,東邊自然是不足為慮,你去的時候,把月兒帶上,負責照顧你起居,」
王氏三言兩語,有所交代,看似輕描淡寫,懂得其中含義的月舒二女,心裡淨明,白蓮教也不是以往的時候,情況不對,立刻遁走,論藏身,天下無人可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