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臣願領兵南下
第911章 臣願領兵南下
乾清宮內,
輕煙渺渺,大殿內的香爐中,燒著上好的龍涎香,提神醒腦,彰顯皇家貴氣,
但此時此刻,
滿朝文武,仿佛懼怕些什麼,盡皆不言,不說京營全部大軍,禁軍左右衛乃是太上皇心腹,洛雲侯想要調用禁軍右衛和孝成的五萬大軍,就不免讓人多一些聯想,是陛下授意,還是洛雲侯自己所想,實難猜測,
首輔李崇厚眼角一動,眼神里閃過一絲精光,洛雲侯如此直言,必然事先和陛下商議過,禁軍右衛大統領和孝成,這一次動動也好,隨口咳嗽兩聲,在寂靜的殿內,尤為刺耳;
「咳咳,陛下,臣有幾句話想問一問洛雲侯,」
「首輔可問。」
武皇此時心思未定,要說二十萬三十萬兵馬尚可,現如今真到要兵這麼多的時候,心底的遲疑,片刻定不下,也想看看李首輔如何言語的,
「謝陛下,侯爺,那容老夫多問幾句,可好。」
「請閣老儘管問,」
張瑾瑜無所謂,兵要多要少,少個十萬八萬並非不可,但有些事,就需要試探一番,文武百官,甚至於皇上,是真的放心他領軍出征,還是假的,如果是處處節制,這一仗,神仙來了也打不贏啊,
還有武勛反應,如果不成,京營兵就是個花架子,之所以留下五萬兵馬,就是給那些不願上戰場之人留的,算是開了後門,想來武勛這邊,應該明白。
不明白的,也不必明言了,
「好,既如此,老夫托大,敢問侯爺,這麼多兵可有必勝把握?」
這才是關鍵,京南糜爛至今,朝廷束手無策,如今洛雲侯擔此重任,朝廷是該大喜,但就怕不能如願,
「陛下,首輔大人,打仗之事,都是竭盡全力,獅子搏兔尚用全力,何況朝廷的兵事,只能說,臣盡全力,也希望北王和東王兩位王爺,率軍牽制住白蓮教賊人,給臣子爭取時間,」
張瑾瑜沒有真的狂妄,反而謹慎的提了一點意見,畢竟兩教的人啥樣,戰力如何,多少人馬,張瑾瑜也沒見過,都是血肉之軀,誰又能真的能盡全功呢。
首輔李崇厚眯著眼,仔細打量洛雲侯,也不知說的是真是假,殿內其餘官員也是滿臉譁然,洛雲侯都不能保證贏,這,不會吧。
「好,第二問,從古至今,有道是出兵十餘萬,就敢號稱百萬大軍,震懾對方,為何侯爺反其道而行?」
這也是首輔大人所不理解的,如今朝廷南下大軍潰敗,正需要提振氣勢的時候,為何偏偏反其道而行,
這點,別人不懂,張瑾瑜確實有想法,只要能抓到太平教主力,一戰而下,重創敵軍,後面的仗就好打了,
「回陛下,首輔大人,既然是號稱,都是虛數,臣反其道而行,就是要打一個時間差,這些邪教賊子腳底抹油的速度可不慢,要是被他們快速察覺,就怕他們跑了,所以,臣留下安湖大營五萬軍士,就要在外面多豎立旗幟,正常出操,迷惑京城細作之用。」
「說得好,洛雲侯用兵,果然出神,既如此,還有最後一問,如果發現太平教背後有人支援,又當如何?」
首輔李崇厚誇讚完之後,又問了一個犀利的問題,背後支援,那會是誰去支援呢?
眾朝臣盡皆沉默寡言,許些事能做不能說,就連武皇也早已猜到,若無人支持,錢糧兵甲,哪來的那麼多,府庫那些兵甲,根本不夠用的,只是,背後予以支持的人,是一個還是一群。
張瑾瑜抬頭正眼瞧了李首輔一眼,這個老匹夫,果真是不可小視,問的問題刁鑽,但也知道,此番過問,也是朝臣和皇上想問的,所以,自己的回答,明白周正即可,至於遇上背後之人,無非就是關內藩王,亦或者是東平王和北靜王二人,最大可能就是前太子,遇上就遇上,正主絕對遇不上,戰場上,只分生死,
「回陛下,首輔大人,帶兵打仗,只分生死,何來其他之說,就當竭盡全力。」
「好,好,洛雲侯,老夫記得你說的話,最後一問,如若出兵,何時出兵?」
這算是最後一問,李崇厚依舊是剛剛那一副面容,只不過眼底的氣勢,只有張瑾瑜瞧見了,
「事不遲疑,時間寶貴,皇上,首輔大人,即刻出兵不可怠慢!」
朝臣猛然一驚,
這麼快。
「是不是太著急了,軍械糧草如何補充。」
「是啊,還沒有摸清賊軍動向,貿然出兵,萬一。」
「難道不多準備一番,」
朝臣小聲議論之際,留在最前面的幾位皇子,心有悸動,大皇子晉王周鼎出列大聲喊道;
「啟奏父皇,兒臣願意和洛雲侯一同出戰,為父皇分憂,」
眼見著大哥已經站了出去,二皇子魏王周崇和三皇子楚王周隆,亦然同時出列喊道;
「父皇,兒臣皆願意和洛雲侯一同出戰,為父皇分憂。」
僅僅三聲,確使殿內朝臣們議論聲安靜下去,都在用狐疑的目光看向三位皇子,顯然三人的話語,極為突兀,不少人心思翻轉,捉摸著三位皇子都已經開牙建府,爭奪儲君的位子,已然是不肯落後,或許,機會就在眼前,畢竟以往都忽略三位皇子動向,現在反應過來,卻還算是不晚,
武皇面色微動,見到他們三人神情忠肯,終究是有舔犢之情在裡面,或許有個兩全的法子,比如監軍。
「難得你們三人有孝心,兵事不同於政事,刀劍無眼,爾等可有懼怕之意?」
「回父皇,兒臣不怕,」
三人異口同聲,朝中眾臣,也是閉口不言,陛下有三位皇子,如今初露崢嶸,亦是可喜之色,但真要去,也是在後方,還需要好好籌辦一番,
武皇眯著眼,許是下了決心一般,點點頭,
「好,既然你們三人都有此心思,朕就答應了,但不可同去一地,晉王跟隨洛雲侯,魏王跟隨北靜王,楚王跟隨東平王,分別任監軍隨軍,另外,從南鎮撫司衙門,各自加派皇城司近衛千人護衛左右,盧文山,增派三人為副手,審查地方官,你可有言官人選?」
口述恩旨,最後還給三人分別配上副手,方便任用,盧文山知道武皇用意,有道是舉賢不避親,迅速脫口而出,
「陛下,老臣有人選,言官嚴從,曹廣正,曾正三人,可分派左右,」
「好,既如此嚴從跟著晉王,曹廣正跟著魏王,曾正跟著楚王,另外,洛雲侯統領京營之兵,加之禁軍右衛兵馬,並著工部調任匠戶和攻城器械,賜尚方寶劍,二品以下,盡可斬之,命北靜王水溶為西河郡督軍,統領西河郡全部兵馬阻敵,命東平王穆蒔為唐郡督軍,統領全部兵馬加之江南大營,防守運河前線,伺機奪回汝南城,即刻調兵,不可怠慢,糧草銀響,動用戶部官倉!」
既然下定決心,武皇絲毫不拖泥帶水,立刻任命三人,即刻出發,也讓朝中文武百官身子一震,陛下這一次,竟然沒有通知長樂宮,雖然一瞬間想了許多,但是眾人盡皆拜服,
「退朝!」
戴權尖細的嗓音響起,眾朝臣這才猛然驚醒,可是,武皇早已經沒了身影,
許多人還有疑問,但不少京官卻用羨慕眼神盯著後面的三位言官,
殿內,嚴從,曾正,曹廣正三人,也有些神情恍惚,不知道此舉是福是禍,但三人明白,皇命已下,如何能拒絕,只能聽其命,
張瑾瑜看到眾人還不走,自己可沒時間耽擱,走到三位皇子身前,說道;
「三位殿下,即刻回府收拾好行囊,晉王殿下隨後在南城門匯合,並且三位殿下動身時候,要把府上禁軍護衛全部帶在身邊,還有三位女史也是一樣,負責照顧殿下起居,速度要快,」
「是,侯爺,」
三位皇子點點頭,又看了一眼北靜王水溶,和東平王穆蒔,二人此刻臉上泛著苦笑,皇上來這一手,屬實沒有想到,帶上兩位皇子,只怕這一仗不好打了,許是看出兩位王爺心中不願意,張瑾瑜笑了笑,提醒一番,抱拳道;
「兩位王爺,既然皇命已下,自然不可耽擱,魏王和楚王兩位殿下安危為重,前線決不能去,不如在郡城監督糧草軍械之事,兩位王爺覺得如何?」
「還是侯爺想的周全,小王贊同!」
北靜王水溶立馬知道其中含義,把皇子放在後方郡城,多有吃喝玩樂,自然不會去前方,是個好主意,東平王穆蒔抿嘴一笑,抱拳回禮,
「多謝侯爺提醒,此番想法甚好,江南唐郡乃是魚米之鄉,端是好地方。」
隱晦的回應,幾乎瞬間,就把楚王的去處想好了,唐郡郡城,那可是熱鬧的地方,想來皇子也不缺玩鬧之地,剩下的,無非是看在眼前,
「好,既如此,兩位王爺,本侯還有一個請求,到了西河郡,還請儘快組織大軍,拖住白蓮教主力,讓其主力不得回援,給下官爭取時間。」
這一點,張瑾瑜其實心裡也沒底,對方到底什麼樣,自己一無所知,穩妥起見,讓其拖著一部分主力,就算賊軍回援,自己打了時間差,回來也是無用了,
卻不知張瑾瑜自己這一番說辭,反而讓兩位王爺變了臉色,都由本侯變為下官了,是求人的語氣,難不成洛雲侯也沒有底氣,水溶暗自鎮定,委婉問道;
「侯爺,你給小王一個準信,此番南下有幾成把握?」
張瑾瑜張了張嘴,看著兩位王爺略有擔心的目光,笑了笑;
「王爺,戰場瞬息萬變,怎可真的定下輸贏,開局者都是五五分,此戰則是三七開,如若王爺能拖住白蓮教賊軍主力,則為九成開局,但想到賊軍背後是否真的另有其人,勝算亦在八成。」
這也算張瑾瑜給二人打足了氣,真假難辨,東平王穆蒔立刻接話,
「好,既然侯爺誠懇,小王亦然不能沒有表示,五日內,坐衛軍的船到唐郡,立刻組織江南大營三萬兵馬救援石州,水兄的動作也要快,北地調兵至少需要八日之久,所以,西河郡的府軍尚有兩萬,亦然可用做守城,等後續招募青壯,也可組成新軍補充。」
原本答應給的援軍是兩萬,如今變為三萬,可見穆王爺上了心,水溶也不得不表態,
「穆兄和瑾瑜兄放心,石州不會破,本王到了西河郡立刻整軍南下,汝南城既然被白蓮教奪取,那就不可能再放棄,所以,拖住大半主力尚可。」
見二人都答應下來,張瑾瑜還真的好好謝謝二人,躬身一拜;
「謝兩位王爺,時間緊迫,我等立刻動身,」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好。」
幾人商議完,臉色凝重的各自離去,到了乾清宮的殿門前,見到嚴從三人還在等待,張瑾瑜隨口吩咐,
「你們三人各自回去收拾一番,而後到三位王府待命,隨之一起走,帶的東西不必太多,傷藥也帶一些,」
「謝侯爺,」
三人拜謝後,迅速離開,張瑾瑜也不等三人,急切跑出皇宮,還想著回府上和母親辭別,
也就是這個時候,
養心殿,
御書房內,
武皇匆匆回來,坐在龍椅上,皺著眉,看著東牆壁影上的堪輿圖,三下合圍,主戰場還在洛雲侯那邊,但西河郡和運河天險,必須確保無憂,
「戴權,傳口諭,讓皇城司南鎮撫司,負責三地情報傳遞之事,並且近衛之兵,務必確保三位皇子安危。」
「是。陛下,老奴早已經派人傳令,並且把皇城司中的好手,都調用過去,三位皇子身邊各有一個千戶貼身跟隨,時刻保護,如有敵情,皆可先斬後奏,」
戴權眼神凌厲,此番安排也是他剛剛在短時間內籌謀的,晉王跟在洛雲侯身邊,本身就有季千戶跟隨,魏王身處西河郡,匪徒眾多,所以把柳千戶調任身邊,至於楚王身在唐郡,則是馮千戶護在身邊,此人畢竟多次去了江南了解一些,如此安排加上大批親兵護送,萬無一失。
「好,去安排吧,此事你親自去。」
「是,陛下,老奴去了。」
戴權應聲,躬身而退,只留下武皇一人,沉思不定的面容,靜靜坐在那
「快,把東西都帶上,全軍進城,駕!」
東城門處,
段宏手持調令,騎著馬在那催促著,一萬餘重甲精銳騎兵入城,不說招搖過市,城中百姓喜看熱鬧,紛紛湧來,伸頭觀望,
片刻後,
街上盡頭,傳來一陣沉悶的馬蹄聲,如天邊的悶雷,身穿玄甲,散發出冰冷的煞氣,長長的隊伍,宛如一條黑色莽獸,從街上穿行,
隨著騎兵隊伍越進越多,街上百姓紛紛伸頭觀看,議論紛飛,酒肆中的不少學子,也在窗戶邊伸頭觀望,醉仙樓的二樓窗戶邊,早就被江南三大書院的人圍的水泄不通,
看著城下的騎兵入城,往南而行,都有些不可思議,外軍豈可進京城,還如明目張胆,不少書院子弟竊竊私語,
「莊兄,洛雲侯的精銳騎兵入京城,這是怎麼回事?」
藍信文有些不解,今日說來也巧,自從詩會一過之後,有著大公子和洛雲侯的兩首詩詞,誰還敢言第一,餘下的人只能隨意作詩,把酒言歡,算得上是虎頭蛇尾,詩會最終也未排名,但誰寫的好壞一目了然,天下士子品鑑,洛雲侯詩乃是天下第一,大公子詞當世一絕,
又兼之二人一文一武,也不知道誰先傳出來,得此二人一文一武,文可安天下,武可定乾坤,雖然私底下似玩笑說法,卻不知讀書人最喜好這些,乃至於趕考士子,和六大書院的人,越傳說的越多。
「人都說,文靠大公子李潮生,武定洛雲侯而安天下,此番京城急報,必然不是喜報,既如此,朝廷有洛雲侯,豈有不用之理。」
莊孝義難得好好站在那,靜靜地回道,想到京城處處精彩,時局牽扯天下動盪不安,此番就是證明,江南偏安一隅,三大書院就落了下乘,就算文官影響再大,還需要靠武勛將軍,此乃不變之理,尤其是今日時局,文人最是無用。
「啊哈哈,還是莊兄看的透徹,如今運河出京的客船已經備好,我等就要回江南了,也不知何時再回來,」
許仁濤也是一臉的嘆息,是非之地,早離開為好,江南雖然偏安一隅,但勝在安穩,又有著運河天險,只要中原無事,江南亦是無事,
天下大事,輪不到他們。
「是啊,也不知何時回來,兩位仁兄,汝南城,距離唐郡太近了,江南之安危在乎江南大營,希望魏太守能堅持住,」
藍信文總感覺心中有了一絲不好的預感,或許承平已久的江南,再也不會安穩了,愣神之下,就把此念頭甩出去,怎麼可能呢,
片刻,
宮城方向,
禁軍大營,立刻想起了淒涼的號角聲,
「嗚嗚!嗚嗚!嗚嗚!」
好似是商量好的一般,樓下關外精騎的隊伍,也有哨兵拿起號角,吹了起來,
一時間,蒼茫淒涼的號角聲傳遍整個京城上空.
(本章完)
乾清宮內,
輕煙渺渺,大殿內的香爐中,燒著上好的龍涎香,提神醒腦,彰顯皇家貴氣,
但此時此刻,
滿朝文武,仿佛懼怕些什麼,盡皆不言,不說京營全部大軍,禁軍左右衛乃是太上皇心腹,洛雲侯想要調用禁軍右衛和孝成的五萬大軍,就不免讓人多一些聯想,是陛下授意,還是洛雲侯自己所想,實難猜測,
首輔李崇厚眼角一動,眼神里閃過一絲精光,洛雲侯如此直言,必然事先和陛下商議過,禁軍右衛大統領和孝成,這一次動動也好,隨口咳嗽兩聲,在寂靜的殿內,尤為刺耳;
「咳咳,陛下,臣有幾句話想問一問洛雲侯,」
「首輔可問。」
武皇此時心思未定,要說二十萬三十萬兵馬尚可,現如今真到要兵這麼多的時候,心底的遲疑,片刻定不下,也想看看李首輔如何言語的,
「謝陛下,侯爺,那容老夫多問幾句,可好。」
「請閣老儘管問,」
張瑾瑜無所謂,兵要多要少,少個十萬八萬並非不可,但有些事,就需要試探一番,文武百官,甚至於皇上,是真的放心他領軍出征,還是假的,如果是處處節制,這一仗,神仙來了也打不贏啊,
還有武勛反應,如果不成,京營兵就是個花架子,之所以留下五萬兵馬,就是給那些不願上戰場之人留的,算是開了後門,想來武勛這邊,應該明白。
不明白的,也不必明言了,
「好,既如此,老夫托大,敢問侯爺,這麼多兵可有必勝把握?」
這才是關鍵,京南糜爛至今,朝廷束手無策,如今洛雲侯擔此重任,朝廷是該大喜,但就怕不能如願,
「陛下,首輔大人,打仗之事,都是竭盡全力,獅子搏兔尚用全力,何況朝廷的兵事,只能說,臣盡全力,也希望北王和東王兩位王爺,率軍牽制住白蓮教賊人,給臣子爭取時間,」
張瑾瑜沒有真的狂妄,反而謹慎的提了一點意見,畢竟兩教的人啥樣,戰力如何,多少人馬,張瑾瑜也沒見過,都是血肉之軀,誰又能真的能盡全功呢。
首輔李崇厚眯著眼,仔細打量洛雲侯,也不知說的是真是假,殿內其餘官員也是滿臉譁然,洛雲侯都不能保證贏,這,不會吧。
「好,第二問,從古至今,有道是出兵十餘萬,就敢號稱百萬大軍,震懾對方,為何侯爺反其道而行?」
這也是首輔大人所不理解的,如今朝廷南下大軍潰敗,正需要提振氣勢的時候,為何偏偏反其道而行,
這點,別人不懂,張瑾瑜確實有想法,只要能抓到太平教主力,一戰而下,重創敵軍,後面的仗就好打了,
「回陛下,首輔大人,既然是號稱,都是虛數,臣反其道而行,就是要打一個時間差,這些邪教賊子腳底抹油的速度可不慢,要是被他們快速察覺,就怕他們跑了,所以,臣留下安湖大營五萬軍士,就要在外面多豎立旗幟,正常出操,迷惑京城細作之用。」
「說得好,洛雲侯用兵,果然出神,既如此,還有最後一問,如果發現太平教背後有人支援,又當如何?」
首輔李崇厚誇讚完之後,又問了一個犀利的問題,背後支援,那會是誰去支援呢?
眾朝臣盡皆沉默寡言,許些事能做不能說,就連武皇也早已猜到,若無人支持,錢糧兵甲,哪來的那麼多,府庫那些兵甲,根本不夠用的,只是,背後予以支持的人,是一個還是一群。
張瑾瑜抬頭正眼瞧了李首輔一眼,這個老匹夫,果真是不可小視,問的問題刁鑽,但也知道,此番過問,也是朝臣和皇上想問的,所以,自己的回答,明白周正即可,至於遇上背後之人,無非就是關內藩王,亦或者是東平王和北靜王二人,最大可能就是前太子,遇上就遇上,正主絕對遇不上,戰場上,只分生死,
「回陛下,首輔大人,帶兵打仗,只分生死,何來其他之說,就當竭盡全力。」
「好,好,洛雲侯,老夫記得你說的話,最後一問,如若出兵,何時出兵?」
這算是最後一問,李崇厚依舊是剛剛那一副面容,只不過眼底的氣勢,只有張瑾瑜瞧見了,
「事不遲疑,時間寶貴,皇上,首輔大人,即刻出兵不可怠慢!」
朝臣猛然一驚,
這麼快。
「是不是太著急了,軍械糧草如何補充。」
「是啊,還沒有摸清賊軍動向,貿然出兵,萬一。」
「難道不多準備一番,」
朝臣小聲議論之際,留在最前面的幾位皇子,心有悸動,大皇子晉王周鼎出列大聲喊道;
「啟奏父皇,兒臣願意和洛雲侯一同出戰,為父皇分憂,」
眼見著大哥已經站了出去,二皇子魏王周崇和三皇子楚王周隆,亦然同時出列喊道;
「父皇,兒臣皆願意和洛雲侯一同出戰,為父皇分憂。」
僅僅三聲,確使殿內朝臣們議論聲安靜下去,都在用狐疑的目光看向三位皇子,顯然三人的話語,極為突兀,不少人心思翻轉,捉摸著三位皇子都已經開牙建府,爭奪儲君的位子,已然是不肯落後,或許,機會就在眼前,畢竟以往都忽略三位皇子動向,現在反應過來,卻還算是不晚,
武皇面色微動,見到他們三人神情忠肯,終究是有舔犢之情在裡面,或許有個兩全的法子,比如監軍。
「難得你們三人有孝心,兵事不同於政事,刀劍無眼,爾等可有懼怕之意?」
「回父皇,兒臣不怕,」
三人異口同聲,朝中眾臣,也是閉口不言,陛下有三位皇子,如今初露崢嶸,亦是可喜之色,但真要去,也是在後方,還需要好好籌辦一番,
武皇眯著眼,許是下了決心一般,點點頭,
「好,既然你們三人都有此心思,朕就答應了,但不可同去一地,晉王跟隨洛雲侯,魏王跟隨北靜王,楚王跟隨東平王,分別任監軍隨軍,另外,從南鎮撫司衙門,各自加派皇城司近衛千人護衛左右,盧文山,增派三人為副手,審查地方官,你可有言官人選?」
口述恩旨,最後還給三人分別配上副手,方便任用,盧文山知道武皇用意,有道是舉賢不避親,迅速脫口而出,
「陛下,老臣有人選,言官嚴從,曹廣正,曾正三人,可分派左右,」
「好,既如此嚴從跟著晉王,曹廣正跟著魏王,曾正跟著楚王,另外,洛雲侯統領京營之兵,加之禁軍右衛兵馬,並著工部調任匠戶和攻城器械,賜尚方寶劍,二品以下,盡可斬之,命北靜王水溶為西河郡督軍,統領西河郡全部兵馬阻敵,命東平王穆蒔為唐郡督軍,統領全部兵馬加之江南大營,防守運河前線,伺機奪回汝南城,即刻調兵,不可怠慢,糧草銀響,動用戶部官倉!」
既然下定決心,武皇絲毫不拖泥帶水,立刻任命三人,即刻出發,也讓朝中文武百官身子一震,陛下這一次,竟然沒有通知長樂宮,雖然一瞬間想了許多,但是眾人盡皆拜服,
「退朝!」
戴權尖細的嗓音響起,眾朝臣這才猛然驚醒,可是,武皇早已經沒了身影,
許多人還有疑問,但不少京官卻用羨慕眼神盯著後面的三位言官,
殿內,嚴從,曾正,曹廣正三人,也有些神情恍惚,不知道此舉是福是禍,但三人明白,皇命已下,如何能拒絕,只能聽其命,
張瑾瑜看到眾人還不走,自己可沒時間耽擱,走到三位皇子身前,說道;
「三位殿下,即刻回府收拾好行囊,晉王殿下隨後在南城門匯合,並且三位殿下動身時候,要把府上禁軍護衛全部帶在身邊,還有三位女史也是一樣,負責照顧殿下起居,速度要快,」
「是,侯爺,」
三位皇子點點頭,又看了一眼北靜王水溶,和東平王穆蒔,二人此刻臉上泛著苦笑,皇上來這一手,屬實沒有想到,帶上兩位皇子,只怕這一仗不好打了,許是看出兩位王爺心中不願意,張瑾瑜笑了笑,提醒一番,抱拳道;
「兩位王爺,既然皇命已下,自然不可耽擱,魏王和楚王兩位殿下安危為重,前線決不能去,不如在郡城監督糧草軍械之事,兩位王爺覺得如何?」
「還是侯爺想的周全,小王贊同!」
北靜王水溶立馬知道其中含義,把皇子放在後方郡城,多有吃喝玩樂,自然不會去前方,是個好主意,東平王穆蒔抿嘴一笑,抱拳回禮,
「多謝侯爺提醒,此番想法甚好,江南唐郡乃是魚米之鄉,端是好地方。」
隱晦的回應,幾乎瞬間,就把楚王的去處想好了,唐郡郡城,那可是熱鬧的地方,想來皇子也不缺玩鬧之地,剩下的,無非是看在眼前,
「好,既如此,兩位王爺,本侯還有一個請求,到了西河郡,還請儘快組織大軍,拖住白蓮教主力,讓其主力不得回援,給下官爭取時間。」
這一點,張瑾瑜其實心裡也沒底,對方到底什麼樣,自己一無所知,穩妥起見,讓其拖著一部分主力,就算賊軍回援,自己打了時間差,回來也是無用了,
卻不知張瑾瑜自己這一番說辭,反而讓兩位王爺變了臉色,都由本侯變為下官了,是求人的語氣,難不成洛雲侯也沒有底氣,水溶暗自鎮定,委婉問道;
「侯爺,你給小王一個準信,此番南下有幾成把握?」
張瑾瑜張了張嘴,看著兩位王爺略有擔心的目光,笑了笑;
「王爺,戰場瞬息萬變,怎可真的定下輸贏,開局者都是五五分,此戰則是三七開,如若王爺能拖住白蓮教賊軍主力,則為九成開局,但想到賊軍背後是否真的另有其人,勝算亦在八成。」
這也算張瑾瑜給二人打足了氣,真假難辨,東平王穆蒔立刻接話,
「好,既然侯爺誠懇,小王亦然不能沒有表示,五日內,坐衛軍的船到唐郡,立刻組織江南大營三萬兵馬救援石州,水兄的動作也要快,北地調兵至少需要八日之久,所以,西河郡的府軍尚有兩萬,亦然可用做守城,等後續招募青壯,也可組成新軍補充。」
原本答應給的援軍是兩萬,如今變為三萬,可見穆王爺上了心,水溶也不得不表態,
「穆兄和瑾瑜兄放心,石州不會破,本王到了西河郡立刻整軍南下,汝南城既然被白蓮教奪取,那就不可能再放棄,所以,拖住大半主力尚可。」
見二人都答應下來,張瑾瑜還真的好好謝謝二人,躬身一拜;
「謝兩位王爺,時間緊迫,我等立刻動身,」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好。」
幾人商議完,臉色凝重的各自離去,到了乾清宮的殿門前,見到嚴從三人還在等待,張瑾瑜隨口吩咐,
「你們三人各自回去收拾一番,而後到三位王府待命,隨之一起走,帶的東西不必太多,傷藥也帶一些,」
「謝侯爺,」
三人拜謝後,迅速離開,張瑾瑜也不等三人,急切跑出皇宮,還想著回府上和母親辭別,
也就是這個時候,
養心殿,
御書房內,
武皇匆匆回來,坐在龍椅上,皺著眉,看著東牆壁影上的堪輿圖,三下合圍,主戰場還在洛雲侯那邊,但西河郡和運河天險,必須確保無憂,
「戴權,傳口諭,讓皇城司南鎮撫司,負責三地情報傳遞之事,並且近衛之兵,務必確保三位皇子安危。」
「是。陛下,老奴早已經派人傳令,並且把皇城司中的好手,都調用過去,三位皇子身邊各有一個千戶貼身跟隨,時刻保護,如有敵情,皆可先斬後奏,」
戴權眼神凌厲,此番安排也是他剛剛在短時間內籌謀的,晉王跟在洛雲侯身邊,本身就有季千戶跟隨,魏王身處西河郡,匪徒眾多,所以把柳千戶調任身邊,至於楚王身在唐郡,則是馮千戶護在身邊,此人畢竟多次去了江南了解一些,如此安排加上大批親兵護送,萬無一失。
「好,去安排吧,此事你親自去。」
「是,陛下,老奴去了。」
戴權應聲,躬身而退,只留下武皇一人,沉思不定的面容,靜靜坐在那
「快,把東西都帶上,全軍進城,駕!」
東城門處,
段宏手持調令,騎著馬在那催促著,一萬餘重甲精銳騎兵入城,不說招搖過市,城中百姓喜看熱鬧,紛紛湧來,伸頭觀望,
片刻後,
街上盡頭,傳來一陣沉悶的馬蹄聲,如天邊的悶雷,身穿玄甲,散發出冰冷的煞氣,長長的隊伍,宛如一條黑色莽獸,從街上穿行,
隨著騎兵隊伍越進越多,街上百姓紛紛伸頭觀看,議論紛飛,酒肆中的不少學子,也在窗戶邊伸頭觀望,醉仙樓的二樓窗戶邊,早就被江南三大書院的人圍的水泄不通,
看著城下的騎兵入城,往南而行,都有些不可思議,外軍豈可進京城,還如明目張胆,不少書院子弟竊竊私語,
「莊兄,洛雲侯的精銳騎兵入京城,這是怎麼回事?」
藍信文有些不解,今日說來也巧,自從詩會一過之後,有著大公子和洛雲侯的兩首詩詞,誰還敢言第一,餘下的人只能隨意作詩,把酒言歡,算得上是虎頭蛇尾,詩會最終也未排名,但誰寫的好壞一目了然,天下士子品鑑,洛雲侯詩乃是天下第一,大公子詞當世一絕,
又兼之二人一文一武,也不知道誰先傳出來,得此二人一文一武,文可安天下,武可定乾坤,雖然私底下似玩笑說法,卻不知讀書人最喜好這些,乃至於趕考士子,和六大書院的人,越傳說的越多。
「人都說,文靠大公子李潮生,武定洛雲侯而安天下,此番京城急報,必然不是喜報,既如此,朝廷有洛雲侯,豈有不用之理。」
莊孝義難得好好站在那,靜靜地回道,想到京城處處精彩,時局牽扯天下動盪不安,此番就是證明,江南偏安一隅,三大書院就落了下乘,就算文官影響再大,還需要靠武勛將軍,此乃不變之理,尤其是今日時局,文人最是無用。
「啊哈哈,還是莊兄看的透徹,如今運河出京的客船已經備好,我等就要回江南了,也不知何時再回來,」
許仁濤也是一臉的嘆息,是非之地,早離開為好,江南雖然偏安一隅,但勝在安穩,又有著運河天險,只要中原無事,江南亦是無事,
天下大事,輪不到他們。
「是啊,也不知何時回來,兩位仁兄,汝南城,距離唐郡太近了,江南之安危在乎江南大營,希望魏太守能堅持住,」
藍信文總感覺心中有了一絲不好的預感,或許承平已久的江南,再也不會安穩了,愣神之下,就把此念頭甩出去,怎麼可能呢,
片刻,
宮城方向,
禁軍大營,立刻想起了淒涼的號角聲,
「嗚嗚!嗚嗚!嗚嗚!」
好似是商量好的一般,樓下關外精騎的隊伍,也有哨兵拿起號角,吹了起來,
一時間,蒼茫淒涼的號角聲傳遍整個京城上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