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明臣
第391章 明臣
崑山顧府,傍晚時分,偏院閣樓中燈火通明,一眾士人齊聚
閣樓正堂中,桌上放著茶盞糕點,顧咸建,夏之旭,夏完淳,張寬,殷之輅等十餘名士人散坐房中
清廷占領江南已近五年,此時江南之地無論士紳還是百姓,皆已盡皆剃髮,而堂中十幾人竟人人結髻,無一人剃髮
若是被縣衙之人發現,恐怕場中所有人都要被當成通明逆賊,統統緝拿下獄
一眾士紳各自飲茶,交流著近況
如今江南之地幾乎已盡皆剃髮,戴發之人極為顯眼,他們這些人為了留髮,平日裡幾乎是杜門不出
場中這些人幾乎每人都有著明朝功名,顧咸正舉人,夏之旭諸生,殷之輅進士
這些人平日裡離群索居,活的如同孤魂野鬼,也只有在這夜幕之時,他們才算真正活過來
眾人正自交談,此時房門卻是忽然啪的一聲打開,陳子龍手中揚著一副畫軸,臉上神色激動,入得門來便大聲說道
「諸位,大喜,大喜啊,監國殿下即位了」
場中眾人聞言皆是神色一愣,夏之旭臉上閃過一絲喜色,開口說道
「魯監國殿下即位了嗎?這是何時的消息」
陳子龍臉上神色卻是一肅,開口說道
「元初兄此言謬矣,我大明只有魯王殿下,何來的魯監國!」
「是桂監國,桂監國月前經南方八省總督提督,並朝中眾文武大臣奉表勸進,已於九月初一日在廣京稱帝,改元永曆,我大明終於再得明主矣」
場中眾人聞言,忽然盡皆起身,顧咸正連聲開口
「消息確實嗎」
「絕不會有錯,殿下登基之事,上月便已傳遍南方八省」
「聖上即位詔書已經興明時報刊載,明發天下」
「這是在下今日花十兩銀子購得的登基御宇圖,再過不久,聖上登基之事必然傳遍天下」
陳子龍臉上神色興奮,魯監國駐於舟山,距南直隸只有咫尺之遙
隆武帝被殺後,江南閩浙的一眾擁明士紳,一度將魯監國視為大明正統,甚至房中陳子龍幾人,身上還領受著魯監國的所賜的官職
但此時場中眾人對陳子龍剛才之言,卻並無反應
朱朗領軍在閩浙西南大勝清虜,雖然清廷極力遮掩,但消息依舊很快便傳遍江南
南方大勝的消息傳入江南後,各地的擁明士紳便已將朱朗視為朝廷正統
哪怕是清廷朝中,也不再關注舟山島上的魯監國,而是將目光放在了南邊的粵省朝廷上
此時已是亂世,兵強馬壯者為王,戰場上打不贏,縱然你是朱三太子別人也不會認
況且朱朗的身份本就極正,魯監國雖然還沒有臣服,但可以說在此時天下人眼中,大明正統的歸屬已經沒有疑義了
在原來的軌跡中,陳子龍三年前便會策反清廷蘇松提督,同時連結舟山島上的張名振等魯監國之軍,欲圖裡應外合,起兵恢復江南
但陳子龍等人雖是氣節可彰,但行事卻極為草率,陳子龍等人舉義之事還沒開始,起義的消息便已經在蘇州各府傳的沸沸揚揚
清廷知得消息,提前調兵布置抓捕陳子龍等人,而負責接應的舟山水師在途中又遇風暴,大半船隻傾覆
這場陳子龍策劃了數年的起義,還沒有開始,便被清廷剿滅
陳子龍起義失敗後,先逃入顧家,顧家全族被滅,而後陳子龍又逃往侯岐曾家,侯家不顧危險收留,同樣被滅
江南各方竭力營救,但陳子龍最終還是被清廷捕獲,陳子龍被捕後,同樣未曾屈膝,在押運途中投水殉國
蘇州起義失敗後,清廷開始在江南大肆抓捕逆案士紳,如今房中的顧咸正,夏之旭這十數人皆名列逆案,事後皆被清廷所殺
陳子龍本該在三年前便起義殉國,但今世粵省朝廷攻入浙省後,明清兩邊在浙省屯兵對峙,大量軍卒被清廷調入江南
江南如今兵卒遍地,陳子龍這些年根本找不到起義的機會,只得一直匿身江南各地等待機會
大堂之中,幾張桌案被清理出來,陳子龍小心將手中的畫軸攤開
畫軸展開,開頭之處赫然便寫著漢虜不兩立,枕戈待中原幾個大字,這畫軸正是興明時報所發的典藏增刊
一眾士人圍聚房中,借著燈火趴在桌案邊,眾人看過一字一句看過以蠅頭小字寫成的登基詔書,隨後又是看向後方的的追祀名單
一眾士紳原本盡皆神色興奮,但在看完追祀名單後,房中的氣氛卻是忽然沉悶下來
顧咸正看著追祀名單上一個個熟悉的師友名字,卻是喟然一嘆
「聖上褒忠獎義,不忘我江南忠臣義子」
「仲彝兄,雍瞻兄如今入祀賢良,名載丹青,二公若泉下有知,可含笑矣」
夏允彝字仲彝,侯峒曾字豫瞻,兩人皆在江上諸臣追祀名單之中
房中一個身著襴衫的少年,眼眶微紅,忽然對著陳子龍躬身下拜,開口說道
「家父殉義之時,心中所念唯在我大明社稷」
「如今聖上登基,我大明社稷已然再興,小侄欲將聖圖請回家中,供於靈前,日日參拜,請陳公割愛」
少年說完身子便躬拜而下,而一旁的夏之旭也是躬身求請
夏之旭乃是夏允彝之兄,而那少年便是夏允彝之子夏完淳
陳子龍聞言卻是猶豫,他購得這副畫軸之時,便已經決定要將這畫軸珍藏於家中
但此時看著神色誠懇的兩人,陳子龍也只得輕嘆一聲,同意了此事
此時房中眾人皆是氣氛沉悶,能夠在清虜境內冒著殺頭的風險留髮五年,哪一個不是對清虜有著滔天之恨
陳子龍見得場中氣氛沉悶,卻是忽然開口說道
「聖上即位,我大明國祚賡續,必可再興,此乃天大的喜事,諸公何故如此頹喪」
「我等雖身處虜境,但盡忠事君之心卻是無二,我等何不恭拜聖圖,慶賀聖上即位」
一旁的顧咸正聞言,眼中卻是一亮,立時開口說道
「臥子兄所言不錯,我等雖不可身列朝班,但卻仍是我大明臣民,聖上即位,我等豈能不賀」
場中眾人聞言亦是神色欣然,顧咸正從府中取來襴衫儒巾,堂中眾人也是開始各自穿戴起衣冠
一眾士紳在房間正中張掛起登基圖卷,而後便在堂中分列左右各自肅立,下拜行禮
「崇禎朝兵科給事中陳子龍,恭賀聖上登基御宇,願聖上早日北伐,驅除韃虜,復我大明江山社稷」
「崇禎朝延按府推官顧咸正,恭賀聖上登基御宇,願聖上早日北伐,驅除韃虜,復我大明江山社稷」
「崇禎朝諸生夏之旭,恭賀聖上登基御宇……」
陳子龍身上其實還有更高的官職,唐魯爭立之時,魯監國曾任陳子龍為兵部尚書,節制七省漕運,而隆武帝亦任命陳子龍為兵部左侍郎並左都御史
此時陳子龍與房中眾人隱去魯監國所授官職,僅用崇禎朝職,便是在表明尊奉粵省朝廷之意
興明時報所發的畫軸,繪有廣州登基時朱朗率領百官,祭拜天地社稷壇的圖像
但這些圖像主要展現的是登基之時的流程,意在展現朝廷的威嚴與氣派,其上的人物面目卻是根本看不清
此時房中眾人卻盡皆神色肅穆,對著畫軸之上那個身著帝冠冕袍,面目模糊不清的人影,跪地行禮
場中眾人鄭重其事,輪流對著一副畫軸叩首行,若是以旁人視角來看,其實頗為兒戲
但這已經是房中一眾士紳數年以來,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了
隨著清廷占領江南日久,江南百姓已經開始慢慢習慣了清廷的統治,對於剃髮之事也已經開始無動於衷
清軍剛剛占領江南之時,江南各地起義此起彼伏,但近年以來江南起義的消息卻越來越少
顧咸正等人幾年前聚會之時,戴發持節的士人足有五六十人,但隨著時間推移,或迫於時勢,或覺得明廷再難收復江南,期間卻是不斷有人剃髮退出
如今仍堅持留髮的只剩房中這十幾人,誰也不知道下一次聚會,會不會又少去幾名同道
常言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民心如水,卻也最易改變
陳子龍等一眾士人輪流跪拜恭賀,眾人行禮完畢以後,皆是神色振奮
雖然只是對著一副畫卷叩首,雖然他們這一番叩拜甚至都不會被人所知曉,但眾人起身以後,卻只覺天地間已然大不相同了
先前他們不過是一群孤魂野鬼,但如今朝廷正統已立,天下諸臣盡皆歸服,他們這些江南遺臣再有君矣
房中眾人起身後,便神色興奮的交換起最近打探到的情報,這也是他們每月聚會最重要的目的
眾人正自說話,此時房門卻又是打開
顧天逵神色凝重,闖入房中就要開口,但見得這滿堂的人影,顧天逵臉上亦是神色愕然,顯然沒想到房中竟會有如此多人
顧天逵止住話語,對著眾人拱手敷衍一番,而後便匆匆走到顧咸正身旁,低聲說道
「父親,孩兒有些事要稟告,請父親往偏廳一行」
顧咸正飲了些酒,此時臉色微紅,卻是隨意說道
「此間不是外人,有何事直說便是,無須避諱」
顧天逵看著場中一眾或是暢談叱罵,或是飲酒狂歌的士紳,心中亦是無語
他這些天跟著徐孚遠等人趕路,也知道了徐孚遠等人的行事風格
若是他今天敢當著如此多人泄露了消息,那劉國軒明天恐怕直接就會砍了他
顧天又是開口說道
「是些家中私事,不好擾了諸位叔父雅興,請父親往偏廳一行」
顧咸正看著神色嚴肅的長子,也是眉頭微皺
顧咸正向著場中陳子龍幾人告罪一聲,便跟著顧天逵向著房外走去
顧咸正卻是並沒有離去太久,半刻鐘以後,顧咸正便走回房中,只是此時顧天逵卻已經不見了蹤影
顧咸正走回房中,隨口應付過房中之人的詢問,而後又是神色如常,與眾人交談起來,只是顧咸正回房以後,便不再飲酒
一個時辰後,此次聚會如期結束,眾人在托陳子龍收購登基圖卷以後,也是趁著夜色,各自離去歸府
顧家裡院暗室,陳子龍走入房中,看著房中的夏之旭夏完淳兩人,臉上也是神色疑惑
他剛剛本已坐上馬車回府,但還沒等他離開街巷,顧府僕從便又追上馬車,請陳子龍返回
陳子龍看向房中的顧咸正,正要開口詢問,但此時房門卻是忽然打開,顧天逵領著兩名身著黑衣的男子走入房中
陳子龍見得那領頭男子,臉上卻是神色驚喜,立時開口說道
「闇公兄,你怎會在此處!」
陳子龍當然認得徐孚遠,陳子龍與徐孚遠兩人出身松江華亭,共同創立幾社,又一起在松江起兵抗清
兩人相交數十年,乃是可以互相託付親眷的知交故友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夏之旭見得徐孚遠,臉上亦是神色驚喜,幾人在房中坐下,各自敘起松江逃亡後的經歷
陳子龍聽得徐孚遠竟已被朝廷任為蘇松巡撫,眼中卻是一亮,陳子龍的反應卻是與侯岐曾一般無二
「闇公,朝廷是不是要北伐了?」
他們剛剛才得知聖上即位的消息,此時徐孚遠這個松蘇松巡撫就潛回了蘇州,除了北伐還能是什麼
徐孚遠聞言,也是神色一正,沉聲說道
「不錯,我此次奉朝廷之令返回,正是為了獲取江南絲貨,為朝廷積蓄財用,籌備北伐」
徐孚遠此次潛回蘇州,真正的目的便是為了在江南組建商號,獲取江南絲貨
如今南直隸被清廷掌控,想要大量獲取江南絲貨,只能靠陳子龍這些江南士紳相助
陳子龍乃是幾社領袖,復社名士,聲名遍及天下
如果說侯家能夠連結起蘇州松江兩府,那陳子龍的關係網便能連接起整個江南之地,這對朝廷的計劃極為關鍵
陳子龍雖然也知錢糧的重要性,但此時聽得徐孚遠潛回江南京師,只是為了商賈之事,臉上亦是閃過一絲失望
徐孚遠臉上神色嚴肅,看向陳子龍幾人,忽然開口說道
「臥子兄,你等可還願為朝廷效力」
「這是自然,闇公你有何事儘管吩咐便是,我等必全力相助」
陳子龍顧咸正幾人紛紛開口應是,徐孚遠此時卻是沉聲說道
「好,既是如此,請臥子兄先行剃髮!」
陳子龍聞言,神色卻是驟然一變
「我等身為明臣,豈可剃髮作虜,此事恕難從命」
陳子龍等人為了留得這一身冠裳,這五年間哪怕冒著隨時被緝捕的風險,也堅決不肯剃髮
此時若是把發剃了,那他們和先前那些變節投敵的奸佞有何區別!
徐孚遠卻是不再所動,開口說道
「我跟著張總督在閩省為官數年,清廷極有可能已知曉我的身份,我卻是無法在清虜境內公開露面」
「朝廷所需絲貨數額巨大,經手之人必須要絕對可靠,採買絲貨必要現身人前,若臥子兄不剃髮,這商號之事誰人來做」
徐孚遠見得幾人沉默不語,又是開口說道
「南方八省貧瘠,聖上去年費盡辛苦,這才打通倭國海路,此時朝廷亟需江南絲貨布匹,販運諸洋取利」
「此時多得一擔江南之絲,朝廷便能早一日進兵北伐,救我中原之民於水火」
「臥子,你乃是聖上欽定的應天巡撫,難道你連聖上的諭旨也不肯遵行嗎」
陳子龍聞言,神色一愣,開口說道
「聖上竟也知我之名?」
「自然知得,不然聖上如何會欽點臥子兄!」
徐孚遠看著神色振奮的陳子龍,眼中卻是目光微閃
欽點固然是欽點,但陳子龍卻是徐孚遠推薦上去的,朱朗隱約記得陳子龍的名字,於是也直接照准
陳子龍知得此是宮中旨意,終於是下定決心,同意剃髮
密室之中,陳子龍身著襴衫跪在地上,而徐孚遠則是捧著絹帛聖旨,沉聲宣詔
「兵科給事中陳子龍,剛果廉毅,持節不墮,可堪大任,特封應天巡撫,加督查院右都御史,署理南直隸各府錢糧人事」
「臣陳子龍遵旨」
陳子龍跪在聖旨前,而劉國軒此時亦是上前,開始替陳子龍剃髮,一縷縷髮絲落地,陳子龍頭頂之發很快便被剃去,變為金錢鼠尾
「特封延安推官顧咸正為常州知府」
「特封諸生夏之旭為湖州知府」
「特奉諸生夏完淳為嘉興同知」
顧咸正三人依次上前領旨,而後同樣被剃去頂發
陳子龍剃髮以前還百般不願,但此時當真剃髮以後,陳子龍卻是再無猶豫,開口說道
「太湖諸府盛產絲綿,要購得絲貨卻是不難」
「但清廷先前在海上連連失利,此時南直隸沿海諸府卻是海禁甚嚴」
「江南的絲貨在清廷內部轉運還好,但若想要運至南方卻是很難」
徐孚遠聞言,也是直接開口說道
「臥子兄但管在江南收購絲貨,購得絲貨以後,只須將絲貨運至寧波即可,其後朝廷自會安排」
昏暗的密室中,燭火搖晃,明黃的火光好像要將這滿室的黑暗燒透,陳子龍徐孚遠幾人圍聚在燈下,卻是開始緊鑼密鼓的籌備起來
(本章完)
崑山顧府,傍晚時分,偏院閣樓中燈火通明,一眾士人齊聚
閣樓正堂中,桌上放著茶盞糕點,顧咸建,夏之旭,夏完淳,張寬,殷之輅等十餘名士人散坐房中
清廷占領江南已近五年,此時江南之地無論士紳還是百姓,皆已盡皆剃髮,而堂中十幾人竟人人結髻,無一人剃髮
若是被縣衙之人發現,恐怕場中所有人都要被當成通明逆賊,統統緝拿下獄
一眾士紳各自飲茶,交流著近況
如今江南之地幾乎已盡皆剃髮,戴發之人極為顯眼,他們這些人為了留髮,平日裡幾乎是杜門不出
場中這些人幾乎每人都有著明朝功名,顧咸正舉人,夏之旭諸生,殷之輅進士
這些人平日裡離群索居,活的如同孤魂野鬼,也只有在這夜幕之時,他們才算真正活過來
眾人正自交談,此時房門卻是忽然啪的一聲打開,陳子龍手中揚著一副畫軸,臉上神色激動,入得門來便大聲說道
「諸位,大喜,大喜啊,監國殿下即位了」
場中眾人聞言皆是神色一愣,夏之旭臉上閃過一絲喜色,開口說道
「魯監國殿下即位了嗎?這是何時的消息」
陳子龍臉上神色卻是一肅,開口說道
「元初兄此言謬矣,我大明只有魯王殿下,何來的魯監國!」
「是桂監國,桂監國月前經南方八省總督提督,並朝中眾文武大臣奉表勸進,已於九月初一日在廣京稱帝,改元永曆,我大明終於再得明主矣」
場中眾人聞言,忽然盡皆起身,顧咸正連聲開口
「消息確實嗎」
「絕不會有錯,殿下登基之事,上月便已傳遍南方八省」
「聖上即位詔書已經興明時報刊載,明發天下」
「這是在下今日花十兩銀子購得的登基御宇圖,再過不久,聖上登基之事必然傳遍天下」
陳子龍臉上神色興奮,魯監國駐於舟山,距南直隸只有咫尺之遙
隆武帝被殺後,江南閩浙的一眾擁明士紳,一度將魯監國視為大明正統,甚至房中陳子龍幾人,身上還領受著魯監國的所賜的官職
但此時場中眾人對陳子龍剛才之言,卻並無反應
朱朗領軍在閩浙西南大勝清虜,雖然清廷極力遮掩,但消息依舊很快便傳遍江南
南方大勝的消息傳入江南後,各地的擁明士紳便已將朱朗視為朝廷正統
哪怕是清廷朝中,也不再關注舟山島上的魯監國,而是將目光放在了南邊的粵省朝廷上
此時已是亂世,兵強馬壯者為王,戰場上打不贏,縱然你是朱三太子別人也不會認
況且朱朗的身份本就極正,魯監國雖然還沒有臣服,但可以說在此時天下人眼中,大明正統的歸屬已經沒有疑義了
在原來的軌跡中,陳子龍三年前便會策反清廷蘇松提督,同時連結舟山島上的張名振等魯監國之軍,欲圖裡應外合,起兵恢復江南
但陳子龍等人雖是氣節可彰,但行事卻極為草率,陳子龍等人舉義之事還沒開始,起義的消息便已經在蘇州各府傳的沸沸揚揚
清廷知得消息,提前調兵布置抓捕陳子龍等人,而負責接應的舟山水師在途中又遇風暴,大半船隻傾覆
這場陳子龍策劃了數年的起義,還沒有開始,便被清廷剿滅
陳子龍起義失敗後,先逃入顧家,顧家全族被滅,而後陳子龍又逃往侯岐曾家,侯家不顧危險收留,同樣被滅
江南各方竭力營救,但陳子龍最終還是被清廷捕獲,陳子龍被捕後,同樣未曾屈膝,在押運途中投水殉國
蘇州起義失敗後,清廷開始在江南大肆抓捕逆案士紳,如今房中的顧咸正,夏之旭這十數人皆名列逆案,事後皆被清廷所殺
陳子龍本該在三年前便起義殉國,但今世粵省朝廷攻入浙省後,明清兩邊在浙省屯兵對峙,大量軍卒被清廷調入江南
江南如今兵卒遍地,陳子龍這些年根本找不到起義的機會,只得一直匿身江南各地等待機會
大堂之中,幾張桌案被清理出來,陳子龍小心將手中的畫軸攤開
畫軸展開,開頭之處赫然便寫著漢虜不兩立,枕戈待中原幾個大字,這畫軸正是興明時報所發的典藏增刊
一眾士人圍聚房中,借著燈火趴在桌案邊,眾人看過一字一句看過以蠅頭小字寫成的登基詔書,隨後又是看向後方的的追祀名單
一眾士紳原本盡皆神色興奮,但在看完追祀名單後,房中的氣氛卻是忽然沉悶下來
顧咸正看著追祀名單上一個個熟悉的師友名字,卻是喟然一嘆
「聖上褒忠獎義,不忘我江南忠臣義子」
「仲彝兄,雍瞻兄如今入祀賢良,名載丹青,二公若泉下有知,可含笑矣」
夏允彝字仲彝,侯峒曾字豫瞻,兩人皆在江上諸臣追祀名單之中
房中一個身著襴衫的少年,眼眶微紅,忽然對著陳子龍躬身下拜,開口說道
「家父殉義之時,心中所念唯在我大明社稷」
「如今聖上登基,我大明社稷已然再興,小侄欲將聖圖請回家中,供於靈前,日日參拜,請陳公割愛」
少年說完身子便躬拜而下,而一旁的夏之旭也是躬身求請
夏之旭乃是夏允彝之兄,而那少年便是夏允彝之子夏完淳
陳子龍聞言卻是猶豫,他購得這副畫軸之時,便已經決定要將這畫軸珍藏於家中
但此時看著神色誠懇的兩人,陳子龍也只得輕嘆一聲,同意了此事
此時房中眾人皆是氣氛沉悶,能夠在清虜境內冒著殺頭的風險留髮五年,哪一個不是對清虜有著滔天之恨
陳子龍見得場中氣氛沉悶,卻是忽然開口說道
「聖上即位,我大明國祚賡續,必可再興,此乃天大的喜事,諸公何故如此頹喪」
「我等雖身處虜境,但盡忠事君之心卻是無二,我等何不恭拜聖圖,慶賀聖上即位」
一旁的顧咸正聞言,眼中卻是一亮,立時開口說道
「臥子兄所言不錯,我等雖不可身列朝班,但卻仍是我大明臣民,聖上即位,我等豈能不賀」
場中眾人聞言亦是神色欣然,顧咸正從府中取來襴衫儒巾,堂中眾人也是開始各自穿戴起衣冠
一眾士紳在房間正中張掛起登基圖卷,而後便在堂中分列左右各自肅立,下拜行禮
「崇禎朝兵科給事中陳子龍,恭賀聖上登基御宇,願聖上早日北伐,驅除韃虜,復我大明江山社稷」
「崇禎朝延按府推官顧咸正,恭賀聖上登基御宇,願聖上早日北伐,驅除韃虜,復我大明江山社稷」
「崇禎朝諸生夏之旭,恭賀聖上登基御宇……」
陳子龍身上其實還有更高的官職,唐魯爭立之時,魯監國曾任陳子龍為兵部尚書,節制七省漕運,而隆武帝亦任命陳子龍為兵部左侍郎並左都御史
此時陳子龍與房中眾人隱去魯監國所授官職,僅用崇禎朝職,便是在表明尊奉粵省朝廷之意
興明時報所發的畫軸,繪有廣州登基時朱朗率領百官,祭拜天地社稷壇的圖像
但這些圖像主要展現的是登基之時的流程,意在展現朝廷的威嚴與氣派,其上的人物面目卻是根本看不清
此時房中眾人卻盡皆神色肅穆,對著畫軸之上那個身著帝冠冕袍,面目模糊不清的人影,跪地行禮
場中眾人鄭重其事,輪流對著一副畫軸叩首行,若是以旁人視角來看,其實頗為兒戲
但這已經是房中一眾士紳數年以來,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了
隨著清廷占領江南日久,江南百姓已經開始慢慢習慣了清廷的統治,對於剃髮之事也已經開始無動於衷
清軍剛剛占領江南之時,江南各地起義此起彼伏,但近年以來江南起義的消息卻越來越少
顧咸正等人幾年前聚會之時,戴發持節的士人足有五六十人,但隨著時間推移,或迫於時勢,或覺得明廷再難收復江南,期間卻是不斷有人剃髮退出
如今仍堅持留髮的只剩房中這十幾人,誰也不知道下一次聚會,會不會又少去幾名同道
常言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民心如水,卻也最易改變
陳子龍等一眾士人輪流跪拜恭賀,眾人行禮完畢以後,皆是神色振奮
雖然只是對著一副畫卷叩首,雖然他們這一番叩拜甚至都不會被人所知曉,但眾人起身以後,卻只覺天地間已然大不相同了
先前他們不過是一群孤魂野鬼,但如今朝廷正統已立,天下諸臣盡皆歸服,他們這些江南遺臣再有君矣
房中眾人起身後,便神色興奮的交換起最近打探到的情報,這也是他們每月聚會最重要的目的
眾人正自說話,此時房門卻又是打開
顧天逵神色凝重,闖入房中就要開口,但見得這滿堂的人影,顧天逵臉上亦是神色愕然,顯然沒想到房中竟會有如此多人
顧天逵止住話語,對著眾人拱手敷衍一番,而後便匆匆走到顧咸正身旁,低聲說道
「父親,孩兒有些事要稟告,請父親往偏廳一行」
顧咸正飲了些酒,此時臉色微紅,卻是隨意說道
「此間不是外人,有何事直說便是,無須避諱」
顧天逵看著場中一眾或是暢談叱罵,或是飲酒狂歌的士紳,心中亦是無語
他這些天跟著徐孚遠等人趕路,也知道了徐孚遠等人的行事風格
若是他今天敢當著如此多人泄露了消息,那劉國軒明天恐怕直接就會砍了他
顧天又是開口說道
「是些家中私事,不好擾了諸位叔父雅興,請父親往偏廳一行」
顧咸正看著神色嚴肅的長子,也是眉頭微皺
顧咸正向著場中陳子龍幾人告罪一聲,便跟著顧天逵向著房外走去
顧咸正卻是並沒有離去太久,半刻鐘以後,顧咸正便走回房中,只是此時顧天逵卻已經不見了蹤影
顧咸正走回房中,隨口應付過房中之人的詢問,而後又是神色如常,與眾人交談起來,只是顧咸正回房以後,便不再飲酒
一個時辰後,此次聚會如期結束,眾人在托陳子龍收購登基圖卷以後,也是趁著夜色,各自離去歸府
顧家裡院暗室,陳子龍走入房中,看著房中的夏之旭夏完淳兩人,臉上也是神色疑惑
他剛剛本已坐上馬車回府,但還沒等他離開街巷,顧府僕從便又追上馬車,請陳子龍返回
陳子龍看向房中的顧咸正,正要開口詢問,但此時房門卻是忽然打開,顧天逵領著兩名身著黑衣的男子走入房中
陳子龍見得那領頭男子,臉上卻是神色驚喜,立時開口說道
「闇公兄,你怎會在此處!」
陳子龍當然認得徐孚遠,陳子龍與徐孚遠兩人出身松江華亭,共同創立幾社,又一起在松江起兵抗清
兩人相交數十年,乃是可以互相託付親眷的知交故友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夏之旭見得徐孚遠,臉上亦是神色驚喜,幾人在房中坐下,各自敘起松江逃亡後的經歷
陳子龍聽得徐孚遠竟已被朝廷任為蘇松巡撫,眼中卻是一亮,陳子龍的反應卻是與侯岐曾一般無二
「闇公,朝廷是不是要北伐了?」
他們剛剛才得知聖上即位的消息,此時徐孚遠這個松蘇松巡撫就潛回了蘇州,除了北伐還能是什麼
徐孚遠聞言,也是神色一正,沉聲說道
「不錯,我此次奉朝廷之令返回,正是為了獲取江南絲貨,為朝廷積蓄財用,籌備北伐」
徐孚遠此次潛回蘇州,真正的目的便是為了在江南組建商號,獲取江南絲貨
如今南直隸被清廷掌控,想要大量獲取江南絲貨,只能靠陳子龍這些江南士紳相助
陳子龍乃是幾社領袖,復社名士,聲名遍及天下
如果說侯家能夠連結起蘇州松江兩府,那陳子龍的關係網便能連接起整個江南之地,這對朝廷的計劃極為關鍵
陳子龍雖然也知錢糧的重要性,但此時聽得徐孚遠潛回江南京師,只是為了商賈之事,臉上亦是閃過一絲失望
徐孚遠臉上神色嚴肅,看向陳子龍幾人,忽然開口說道
「臥子兄,你等可還願為朝廷效力」
「這是自然,闇公你有何事儘管吩咐便是,我等必全力相助」
陳子龍顧咸正幾人紛紛開口應是,徐孚遠此時卻是沉聲說道
「好,既是如此,請臥子兄先行剃髮!」
陳子龍聞言,神色卻是驟然一變
「我等身為明臣,豈可剃髮作虜,此事恕難從命」
陳子龍等人為了留得這一身冠裳,這五年間哪怕冒著隨時被緝捕的風險,也堅決不肯剃髮
此時若是把發剃了,那他們和先前那些變節投敵的奸佞有何區別!
徐孚遠卻是不再所動,開口說道
「我跟著張總督在閩省為官數年,清廷極有可能已知曉我的身份,我卻是無法在清虜境內公開露面」
「朝廷所需絲貨數額巨大,經手之人必須要絕對可靠,採買絲貨必要現身人前,若臥子兄不剃髮,這商號之事誰人來做」
徐孚遠見得幾人沉默不語,又是開口說道
「南方八省貧瘠,聖上去年費盡辛苦,這才打通倭國海路,此時朝廷亟需江南絲貨布匹,販運諸洋取利」
「此時多得一擔江南之絲,朝廷便能早一日進兵北伐,救我中原之民於水火」
「臥子,你乃是聖上欽定的應天巡撫,難道你連聖上的諭旨也不肯遵行嗎」
陳子龍聞言,神色一愣,開口說道
「聖上竟也知我之名?」
「自然知得,不然聖上如何會欽點臥子兄!」
徐孚遠看著神色振奮的陳子龍,眼中卻是目光微閃
欽點固然是欽點,但陳子龍卻是徐孚遠推薦上去的,朱朗隱約記得陳子龍的名字,於是也直接照准
陳子龍知得此是宮中旨意,終於是下定決心,同意剃髮
密室之中,陳子龍身著襴衫跪在地上,而徐孚遠則是捧著絹帛聖旨,沉聲宣詔
「兵科給事中陳子龍,剛果廉毅,持節不墮,可堪大任,特封應天巡撫,加督查院右都御史,署理南直隸各府錢糧人事」
「臣陳子龍遵旨」
陳子龍跪在聖旨前,而劉國軒此時亦是上前,開始替陳子龍剃髮,一縷縷髮絲落地,陳子龍頭頂之發很快便被剃去,變為金錢鼠尾
「特封延安推官顧咸正為常州知府」
「特封諸生夏之旭為湖州知府」
「特奉諸生夏完淳為嘉興同知」
顧咸正三人依次上前領旨,而後同樣被剃去頂發
陳子龍剃髮以前還百般不願,但此時當真剃髮以後,陳子龍卻是再無猶豫,開口說道
「太湖諸府盛產絲綿,要購得絲貨卻是不難」
「但清廷先前在海上連連失利,此時南直隸沿海諸府卻是海禁甚嚴」
「江南的絲貨在清廷內部轉運還好,但若想要運至南方卻是很難」
徐孚遠聞言,也是直接開口說道
「臥子兄但管在江南收購絲貨,購得絲貨以後,只須將絲貨運至寧波即可,其後朝廷自會安排」
昏暗的密室中,燭火搖晃,明黃的火光好像要將這滿室的黑暗燒透,陳子龍徐孚遠幾人圍聚在燈下,卻是開始緊鑼密鼓的籌備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