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故人
第390章 故人
侯府,此時已過午時,一眾寧海兵卒被侯家安排在偏廳用飯,而劉國軒等兵將首領則是被侯家請至正堂
大堂之中兩邊各自落座,侯岐曾領著侯玄汸侯玄涵等家中子弟坐在堂中左側,右側則是劉國軒等寧海兵將
堂中諸物齊備,桌案上擺著香瓜秋梨等應季水果,果盤一側則是放著梅花糕,定勝糕,棗泥麻餅等各色糕點
兩方飲過茶水,侯岐曾卻是率先開口
「今日若非劉將軍及時趕至,我侯家幾為惡吏所害」
「將軍千里來援,但說來慚愧,老夫不習家事,竟未能識得故交,敢問劉將軍,我侯家到底是在何處與陳將軍結緣」
劉國軒放下茶碗,卻是神色不變,直接開口說道
「我家陳將軍出身揚州衛,昔年曾在鎮江府出任營兵把總,彼時有軍中惡賊索賄不成,誣告我家將軍,幸得豫瞻公秉公直言,這才令我家將軍免受誣責」
「我家將軍事後曾欲登門致謝,但豫瞻公卻是嚴詞拒絕,只令我家將軍修身謹行,盡忠報效朝廷,更是將我家將軍所送謝禮盡皆退還而回」
「豫瞻公剛廉清正,是以我家將軍多年來亦不敢叨擾府上」
「我家將軍曾有言,昔年之事於豫瞻公而言或只為小事,但我家將軍卻因此得脫,不敢忘此大恩」
侯岐曾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恍然,卻是立時便信了劉國軒所言,因為據侯岐曾所知,自家兄長確實曾在南京兵部任職
侯岐曾當然不會懷疑,這番說辭乃是密衛司結合陳天寵與侯峒曾的履歷,精心編造出的關係
侯峒曾曾任南京武選司主事,此事任誰去查,都能查到兩方曾經的交集
把陳天寵與侯家的關係推到侯峒曾身上,乃是最安全的做法
侯峒曾已死,誰也無法去尋侯峒曾來求證往事,只要侯家寧海兩邊口風一致,誰也查不出疑點
侯岐曾心中此時卻是不禁升起一絲感慨,自家兄長為人端方剛直,世人皆笑其不懂變通
但也正是這份剛直,為侯家留下了不知多少遺蔭恩澤,這才讓侯家能在名列逆紳以後,仍能得多方士紳相助,堅持到現在
侯岐曾正要仔細詢問當年之事,但對面的劉國軒眼中一轉,卻是忽然開口說道
「我家將軍與豫瞻公昔年之事有些忌諱,卻是不宜大肆宣揚,請侯先生屏退左右,在下才好代為申祥」
劉國軒話音落下,跟隨而來的幾名黑衣士卒,卻是立時起身
侯岐曾臉上也是神色愕然,但見得一眾兵卒已經起身,也只得開口說道
「玄汸留下便可,天逵玄涵你等便先行退下吧」
顧天逵幾人正要起身,但此時劉國軒卻又是開口說道
「陳將軍交代過,昔年之事只能告知侯先生一人」
侯岐曾聞言卻是神色錯愕,開口說道
「玄汸乃是在下長子,犬子非是孟浪之人,絕不會在外妄言」
「將軍說過只能告知侯先生一人」
劉國軒聞言卻是立即開口,沒有絲毫猶豫
侯玄汸看著神色堅決的劉國軒,此時也是趕忙起身,開口說道
「既是劉將軍有事與父親相商,那孩兒便往偏廳,先為一眾義士接風」
侯玄汸幾人很快便起身走出大堂,侯家幾人走出堂外,但同行的幾名兵卒出了房門以後,卻是並未離去
幾名兵卒直接站在門外,把守住大堂門窗等處,不許旁人接近
侯玄汸顧天逵等侯家之人面面相覷,侯玄汸臉上雖是神色憂慮,但此時也不敢多言,只得領著眾人先行離去
大堂之中,侯玄汸及管科等眾人盡皆離去,堂中只剩侯岐曾與劉國軒兩人
大堂門邊,一名頭上包著頭巾的黑衣兵卒將大堂房門關起,這兵卒關上房門以後卻是並未退去,而是又走回了堂中
侯岐曾此時臉色也是凝重起來,不知到底是何事,竟能讓這些寧海兵將如此鄭重
「敢問劉將軍,到底是何事,竟要如此隱秘」
劉國軒聞言,卻並沒有說話,劉國軒對著走來的黑衣兵卒點了點頭,卻是忽然起身退至了門邊
而那黑衣兵卒此時卻是向著前方走去,坐在了劉國軒的位置之上
侯岐曾看著忽然起身的劉國軒,臉上神色愕然,黑衣男子看著對面的侯岐曾,卻是忽然開口說道
「雍瞻兄,可還識得故人否」
侯岐曾看向對面座上的中年男子,臉上先是神色疑惑,但侯岐曾越看卻越覺得對面的男子熟悉
下一刻,侯岐曾卻是忽然驚立而起,開口驚呼
「徐闇公,闇公兄?你怎會在此處」
侯岐曾當然認得徐孚遠,當年南京被清軍攻破以後,清廷之軍很快便大舉南下
當時江南各處處處烽煙,各地擁明士紳盡皆聚兵起義,徐孚遠等幾社士人同樣聯合蘇淞總兵吳志葵等人在松江起兵
侯岐曾當時得知消息以後,便立即趕往松江投入義軍,與徐孚遠等人一起舉義,兩人不僅是故交舊識,更曾經一起造過反
只是徐孚遠與吳志奎等人,終究只是匆匆拼湊而成的士人兵將,松江起兵後沒多久,義軍便被清軍剿滅,侯岐曾逃回嘉定,而徐孚遠則是航海逃往南方,其後又輾轉投入了隆武朝廷麾下
清軍占領嘉定後,清廷對侯家這等附逆之家監視甚嚴,而江南閩浙之地亦是消息斷絕,自松江起義失利以後,侯岐曾便再也沒有收到過徐孚遠的消息
侯岐曾卻是沒想到,自己今日竟能在府中再次見到徐孚遠
侯岐曾此時也是反應過來,自家和那寧海陳總兵應該並沒有什麼恩義,這些寧海兵將之所以出手相助,恐怕還是因為徐孚遠的關係
寧海一眾兵將有的剃髮留辮,有的則是包著頭巾,徐孚遠頭上用黑巾裹住,靠近後頸的頭髮盡皆剃去,一條尾辮同樣從腦後墜下
侯岐曾看著徐孚遠腦後的細辮,臉上卻是神色感慨,開口說道
「未想到闇公竟也投了韃……竟也投效了朝廷」
「也好,也好,身逢亂世,禮崩樂壞,我等這些書生又能如何,我等能做的也只有獨善其身,保得家眷……」
徐孚遠聞言,臉上卻是立時一沉,開口說道
「我輩士人讀聖賢書,行聖賢事,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徐某雖是不才,但卻仍知華夷大防,禮義廉恥,怎會去投韃子」
「徐某如今乃是朝廷所命蘇松巡撫,特為驅除韃虜而來,雍瞻兄可不要弄錯了」
徐孚遠說完,便將頭頂頭巾解開,其上卻是一頭黑白摻雜的長髮
侯岐曾看著徐孚遠頭上的髮髻,也是神色驚愕
侯岐曾此時也是立即反應過來,劉國軒等人剛才為何要屏退眾人,徐孚遠又為何要扮做兵卒模樣隱匿行蹤
侯岐曾雖已屈服逃避,但徐孚遠顯然始終初心未改,更是已經得了朝廷重用,受封蘇松巡撫,
只是徐孚遠所說的朝廷,與侯岐曾所說的朝廷顯然並不相同
清廷如今所封的蘇松巡撫乃是土國寶,侯岐曾為了侯家籍沒之事,不知往巡撫府衙送了多少銀子,絕不會弄錯
而現在徐孚遠卻也自稱蘇松巡撫,顯然徐孚遠這個蘇松巡撫,乃是大明所封的蘇松巡撫
徐孚遠看著神色驚愕的侯岐曾,沉聲說道
「雍瞻兄,你身處虜境數年,如今到底是清人還是明臣」
侯岐曾見得徐孚遠逼視,神色也是慌亂起來,徐孚遠雖然沒有多說,但侯岐曾此時已然知道徐孚遠想要做什麼
徐孚遠如今受封蘇松巡撫,又悄悄潛入嘉定,還能做什麼,徐孚遠此時找上侯家,定然是要借侯家之力去行大事
但如今江南之地到處皆是清虜大軍,嘉定更是身處南直隸腹地,這大事豈是如此好做的
若是他此時同意協助徐孚遠,事情一旦泄露,那侯家所有人都要死無葬身之地,侯岐曾如何敢應聲
侯岐曾早年雖然也滿腔激憤參與義軍,但在義軍潰敗,侯峒曾身死殉國以後,侯岐曾卻早已心灰意冷
侯岐曾雖然頻頻打探南方消息,但他的目的只是希望粵省大軍能儘快收復江南,解決侯家如今的困境
侯岐曾希望朝廷能夠北伐,但他自己卻是萬萬不敢再涉身其中
無錯版本在讀!首一發一本小說。讀
侯峒曾殉國以後,侯家如今只剩侯岐曾一人支撐門戶
侯岐曾如今一心只想完成兄長所託,護住侯家上下安穩,其他之事卻是再也不敢理會
徐孚遠見得侯岐曾避開目光,許久不語,此時卻是忽然起身
徐孚遠從懷中取出一份明黃絹帛,舉在身前,看著對面的侯岐曾,冷聲說道
「嘉定諸生侯岐曾,本官蘇松巡撫徐孚遠,特奉粵省大明朝廷之令,擢爾為蘇州巡按」
「朝廷旨意在此,你接是不接!」
徐孚遠看著神色愈發慌亂的侯岐曾,眼中也是閃過一絲冷意
原本一直站在房門邊的劉國軒,此時也是忽然抬起頭,臉上神色冷厲,看向堂中神色驚惶的侯岐曾
徐孚遠沒有展露身份之時,侯岐曾還有回頭路可選,但在表明身份以後,徐孚遠卻是知道,侯岐曾已經沒有選擇
徐孚遠雖是蘇松巡撫,但也只是一個執行之人而已
江南之事的全盤計劃已上報宮中,按照密衛司定下的計劃,若是侯岐曾不肯為朝廷效力,那為了防止消息外露,就必須除掉侯岐曾,而劉國軒就是負責監督行刑之人
這也是劉國軒剛剛為何要求侯玄汸等人退下的原因,若是侯家不肯合作,侯家所有知曉消息的人,統統都要滅口
徐孚遠當然信得過侯岐曾的人品,但鄧銘武與密衛司卻是不信
此時只留侯岐曾一人在此,若是他當真不同意,那他們就只用殺侯岐曾一人,這也是徐孚遠唯一能為侯家做的事情了
相比於朝廷花費數年心力埋下的暗線,侯岐曾也好整個侯家也罷,在密衛司眼中這些人全都可以被犧牲
侯岐曾看著明黃絹帛上張牙舞爪的游龍,愣了半晌,卻是神色怔怔
兄長殉國的壯烈,剃頭的屈辱,鄉人的冷嘲熱諷,清虜上下官吏的欺壓,數年來的一切忽然齊齊湧上心頭
侯岐曾忽然跪倒在地,頭顱重重叩在地上,聲音嗚咽
「罪臣侯岐曾,領旨謝恩」
徐孚遠看著跪地叩首的侯岐曾,心中也是忽然一松
朝廷選中侯家並不是隨意決定的,朝廷選中侯家,一方面是因為侯峒曾殉國之舉,讓侯家更有可能被策反
另一個原因便是侯家的地位,侯家乃是嘉定望族,在蘇州松江兩地交遊廣闊,與兩府各地士紳皆有聯繫,而朝廷要的,就是侯家在兩府的這份關係
侯岐曾雖然不知道朝廷殺人滅口的計劃,但此時他其實也根本沒有退路
張洪等人雖然暫時被逼退了,但侯家的困境卻並沒有改變
若是徐孚遠等人不再提供庇護,那侯家便又會被打回原型
侯家昔年何等望族,此時卻連徐香這等潑皮都能欺上門來,侯岐曾已經受夠了這些貪官惡吏的欺壓
侯岐曾接旨以後,臉上卻是再沒有任何猶豫,侯岐曾攥著聖旨,臉上神色漲紅,立即開口說道
「闇公,朝廷是不是要北伐了,闇公有事盡可吩咐,我現在就可前往府中,聯絡各地義紳」
徐孚遠看著神色激動的侯岐曾,卻是微微搖了搖頭,開口說道
「雍瞻兄稍安勿躁,北伐乃國朝廷大事,自有朝中一眾閣老操持」
「我此次潛回蘇州雖也是為北伐,但卻另有要務,雍瞻可知陳臥子如今行蹤」
徐孚遠所說的陳臥子便是陳子龍,陳子龍當年同樣與徐孚遠等人參與了松江舉義
松江起義失敗後,陳子龍便一直藏匿於南直隸沿海各府之中,繼續策劃舉義反清
陳友龍這些年為逃避清廷追捕,行蹤飄忽不定,粵省朝廷也無法確定其具體行蹤
徐孚遠前來侯家,除了是要策反侯家,另一個目的便是要獲取陳子龍的行蹤
侯岐曾只是猶豫片刻,便開口說道
「臥子兄如今應在崑山,只要到了崑山,我應該便能聯繫上他」
徐孚遠聞言,臉上卻是神色一振,開口說道
「請雍瞻帶路,我有要事要尋臥子兄商議」
徐孚遠對侯岐曾在堂中一番商議,第二日劉國軒等人便離開侯府
嘉定縣中,徐孚遠雖是讓侯岐曾帶路,但侯岐曾卻並沒有離去
侯岐曾及侯玄汸等侯家之人仍舊安坐侯家,吸引縣中之人的注意力,而顧天逵則是悄然出城,領著劉國軒等人,向著崑山一路疾行而去
(本章完)
侯府,此時已過午時,一眾寧海兵卒被侯家安排在偏廳用飯,而劉國軒等兵將首領則是被侯家請至正堂
大堂之中兩邊各自落座,侯岐曾領著侯玄汸侯玄涵等家中子弟坐在堂中左側,右側則是劉國軒等寧海兵將
堂中諸物齊備,桌案上擺著香瓜秋梨等應季水果,果盤一側則是放著梅花糕,定勝糕,棗泥麻餅等各色糕點
兩方飲過茶水,侯岐曾卻是率先開口
「今日若非劉將軍及時趕至,我侯家幾為惡吏所害」
「將軍千里來援,但說來慚愧,老夫不習家事,竟未能識得故交,敢問劉將軍,我侯家到底是在何處與陳將軍結緣」
劉國軒放下茶碗,卻是神色不變,直接開口說道
「我家陳將軍出身揚州衛,昔年曾在鎮江府出任營兵把總,彼時有軍中惡賊索賄不成,誣告我家將軍,幸得豫瞻公秉公直言,這才令我家將軍免受誣責」
「我家將軍事後曾欲登門致謝,但豫瞻公卻是嚴詞拒絕,只令我家將軍修身謹行,盡忠報效朝廷,更是將我家將軍所送謝禮盡皆退還而回」
「豫瞻公剛廉清正,是以我家將軍多年來亦不敢叨擾府上」
「我家將軍曾有言,昔年之事於豫瞻公而言或只為小事,但我家將軍卻因此得脫,不敢忘此大恩」
侯岐曾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恍然,卻是立時便信了劉國軒所言,因為據侯岐曾所知,自家兄長確實曾在南京兵部任職
侯岐曾當然不會懷疑,這番說辭乃是密衛司結合陳天寵與侯峒曾的履歷,精心編造出的關係
侯峒曾曾任南京武選司主事,此事任誰去查,都能查到兩方曾經的交集
把陳天寵與侯家的關係推到侯峒曾身上,乃是最安全的做法
侯峒曾已死,誰也無法去尋侯峒曾來求證往事,只要侯家寧海兩邊口風一致,誰也查不出疑點
侯岐曾心中此時卻是不禁升起一絲感慨,自家兄長為人端方剛直,世人皆笑其不懂變通
但也正是這份剛直,為侯家留下了不知多少遺蔭恩澤,這才讓侯家能在名列逆紳以後,仍能得多方士紳相助,堅持到現在
侯岐曾正要仔細詢問當年之事,但對面的劉國軒眼中一轉,卻是忽然開口說道
「我家將軍與豫瞻公昔年之事有些忌諱,卻是不宜大肆宣揚,請侯先生屏退左右,在下才好代為申祥」
劉國軒話音落下,跟隨而來的幾名黑衣士卒,卻是立時起身
侯岐曾臉上也是神色愕然,但見得一眾兵卒已經起身,也只得開口說道
「玄汸留下便可,天逵玄涵你等便先行退下吧」
顧天逵幾人正要起身,但此時劉國軒卻又是開口說道
「陳將軍交代過,昔年之事只能告知侯先生一人」
侯岐曾聞言卻是神色錯愕,開口說道
「玄汸乃是在下長子,犬子非是孟浪之人,絕不會在外妄言」
「將軍說過只能告知侯先生一人」
劉國軒聞言卻是立即開口,沒有絲毫猶豫
侯玄汸看著神色堅決的劉國軒,此時也是趕忙起身,開口說道
「既是劉將軍有事與父親相商,那孩兒便往偏廳,先為一眾義士接風」
侯玄汸幾人很快便起身走出大堂,侯家幾人走出堂外,但同行的幾名兵卒出了房門以後,卻是並未離去
幾名兵卒直接站在門外,把守住大堂門窗等處,不許旁人接近
侯玄汸顧天逵等侯家之人面面相覷,侯玄汸臉上雖是神色憂慮,但此時也不敢多言,只得領著眾人先行離去
大堂之中,侯玄汸及管科等眾人盡皆離去,堂中只剩侯岐曾與劉國軒兩人
大堂門邊,一名頭上包著頭巾的黑衣兵卒將大堂房門關起,這兵卒關上房門以後卻是並未退去,而是又走回了堂中
侯岐曾此時臉色也是凝重起來,不知到底是何事,竟能讓這些寧海兵將如此鄭重
「敢問劉將軍,到底是何事,竟要如此隱秘」
劉國軒聞言,卻並沒有說話,劉國軒對著走來的黑衣兵卒點了點頭,卻是忽然起身退至了門邊
而那黑衣兵卒此時卻是向著前方走去,坐在了劉國軒的位置之上
侯岐曾看著忽然起身的劉國軒,臉上神色愕然,黑衣男子看著對面的侯岐曾,卻是忽然開口說道
「雍瞻兄,可還識得故人否」
侯岐曾看向對面座上的中年男子,臉上先是神色疑惑,但侯岐曾越看卻越覺得對面的男子熟悉
下一刻,侯岐曾卻是忽然驚立而起,開口驚呼
「徐闇公,闇公兄?你怎會在此處」
侯岐曾當然認得徐孚遠,當年南京被清軍攻破以後,清廷之軍很快便大舉南下
當時江南各處處處烽煙,各地擁明士紳盡皆聚兵起義,徐孚遠等幾社士人同樣聯合蘇淞總兵吳志葵等人在松江起兵
侯岐曾當時得知消息以後,便立即趕往松江投入義軍,與徐孚遠等人一起舉義,兩人不僅是故交舊識,更曾經一起造過反
只是徐孚遠與吳志奎等人,終究只是匆匆拼湊而成的士人兵將,松江起兵後沒多久,義軍便被清軍剿滅,侯岐曾逃回嘉定,而徐孚遠則是航海逃往南方,其後又輾轉投入了隆武朝廷麾下
清軍占領嘉定後,清廷對侯家這等附逆之家監視甚嚴,而江南閩浙之地亦是消息斷絕,自松江起義失利以後,侯岐曾便再也沒有收到過徐孚遠的消息
侯岐曾卻是沒想到,自己今日竟能在府中再次見到徐孚遠
侯岐曾此時也是反應過來,自家和那寧海陳總兵應該並沒有什麼恩義,這些寧海兵將之所以出手相助,恐怕還是因為徐孚遠的關係
寧海一眾兵將有的剃髮留辮,有的則是包著頭巾,徐孚遠頭上用黑巾裹住,靠近後頸的頭髮盡皆剃去,一條尾辮同樣從腦後墜下
侯岐曾看著徐孚遠腦後的細辮,臉上卻是神色感慨,開口說道
「未想到闇公竟也投了韃……竟也投效了朝廷」
「也好,也好,身逢亂世,禮崩樂壞,我等這些書生又能如何,我等能做的也只有獨善其身,保得家眷……」
徐孚遠聞言,臉上卻是立時一沉,開口說道
「我輩士人讀聖賢書,行聖賢事,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徐某雖是不才,但卻仍知華夷大防,禮義廉恥,怎會去投韃子」
「徐某如今乃是朝廷所命蘇松巡撫,特為驅除韃虜而來,雍瞻兄可不要弄錯了」
徐孚遠說完,便將頭頂頭巾解開,其上卻是一頭黑白摻雜的長髮
侯岐曾看著徐孚遠頭上的髮髻,也是神色驚愕
侯岐曾此時也是立即反應過來,劉國軒等人剛才為何要屏退眾人,徐孚遠又為何要扮做兵卒模樣隱匿行蹤
侯岐曾雖已屈服逃避,但徐孚遠顯然始終初心未改,更是已經得了朝廷重用,受封蘇松巡撫,
只是徐孚遠所說的朝廷,與侯岐曾所說的朝廷顯然並不相同
清廷如今所封的蘇松巡撫乃是土國寶,侯岐曾為了侯家籍沒之事,不知往巡撫府衙送了多少銀子,絕不會弄錯
而現在徐孚遠卻也自稱蘇松巡撫,顯然徐孚遠這個蘇松巡撫,乃是大明所封的蘇松巡撫
徐孚遠看著神色驚愕的侯岐曾,沉聲說道
「雍瞻兄,你身處虜境數年,如今到底是清人還是明臣」
侯岐曾見得徐孚遠逼視,神色也是慌亂起來,徐孚遠雖然沒有多說,但侯岐曾此時已然知道徐孚遠想要做什麼
徐孚遠如今受封蘇松巡撫,又悄悄潛入嘉定,還能做什麼,徐孚遠此時找上侯家,定然是要借侯家之力去行大事
但如今江南之地到處皆是清虜大軍,嘉定更是身處南直隸腹地,這大事豈是如此好做的
若是他此時同意協助徐孚遠,事情一旦泄露,那侯家所有人都要死無葬身之地,侯岐曾如何敢應聲
侯岐曾早年雖然也滿腔激憤參與義軍,但在義軍潰敗,侯峒曾身死殉國以後,侯岐曾卻早已心灰意冷
侯岐曾雖然頻頻打探南方消息,但他的目的只是希望粵省大軍能儘快收復江南,解決侯家如今的困境
侯岐曾希望朝廷能夠北伐,但他自己卻是萬萬不敢再涉身其中
無錯版本在讀!首一發一本小說。讀
侯峒曾殉國以後,侯家如今只剩侯岐曾一人支撐門戶
侯岐曾如今一心只想完成兄長所託,護住侯家上下安穩,其他之事卻是再也不敢理會
徐孚遠見得侯岐曾避開目光,許久不語,此時卻是忽然起身
徐孚遠從懷中取出一份明黃絹帛,舉在身前,看著對面的侯岐曾,冷聲說道
「嘉定諸生侯岐曾,本官蘇松巡撫徐孚遠,特奉粵省大明朝廷之令,擢爾為蘇州巡按」
「朝廷旨意在此,你接是不接!」
徐孚遠看著神色愈發慌亂的侯岐曾,眼中也是閃過一絲冷意
原本一直站在房門邊的劉國軒,此時也是忽然抬起頭,臉上神色冷厲,看向堂中神色驚惶的侯岐曾
徐孚遠沒有展露身份之時,侯岐曾還有回頭路可選,但在表明身份以後,徐孚遠卻是知道,侯岐曾已經沒有選擇
徐孚遠雖是蘇松巡撫,但也只是一個執行之人而已
江南之事的全盤計劃已上報宮中,按照密衛司定下的計劃,若是侯岐曾不肯為朝廷效力,那為了防止消息外露,就必須除掉侯岐曾,而劉國軒就是負責監督行刑之人
這也是劉國軒剛剛為何要求侯玄汸等人退下的原因,若是侯家不肯合作,侯家所有知曉消息的人,統統都要滅口
徐孚遠當然信得過侯岐曾的人品,但鄧銘武與密衛司卻是不信
此時只留侯岐曾一人在此,若是他當真不同意,那他們就只用殺侯岐曾一人,這也是徐孚遠唯一能為侯家做的事情了
相比於朝廷花費數年心力埋下的暗線,侯岐曾也好整個侯家也罷,在密衛司眼中這些人全都可以被犧牲
侯岐曾看著明黃絹帛上張牙舞爪的游龍,愣了半晌,卻是神色怔怔
兄長殉國的壯烈,剃頭的屈辱,鄉人的冷嘲熱諷,清虜上下官吏的欺壓,數年來的一切忽然齊齊湧上心頭
侯岐曾忽然跪倒在地,頭顱重重叩在地上,聲音嗚咽
「罪臣侯岐曾,領旨謝恩」
徐孚遠看著跪地叩首的侯岐曾,心中也是忽然一松
朝廷選中侯家並不是隨意決定的,朝廷選中侯家,一方面是因為侯峒曾殉國之舉,讓侯家更有可能被策反
另一個原因便是侯家的地位,侯家乃是嘉定望族,在蘇州松江兩地交遊廣闊,與兩府各地士紳皆有聯繫,而朝廷要的,就是侯家在兩府的這份關係
侯岐曾雖然不知道朝廷殺人滅口的計劃,但此時他其實也根本沒有退路
張洪等人雖然暫時被逼退了,但侯家的困境卻並沒有改變
若是徐孚遠等人不再提供庇護,那侯家便又會被打回原型
侯家昔年何等望族,此時卻連徐香這等潑皮都能欺上門來,侯岐曾已經受夠了這些貪官惡吏的欺壓
侯岐曾接旨以後,臉上卻是再沒有任何猶豫,侯岐曾攥著聖旨,臉上神色漲紅,立即開口說道
「闇公,朝廷是不是要北伐了,闇公有事盡可吩咐,我現在就可前往府中,聯絡各地義紳」
徐孚遠看著神色激動的侯岐曾,卻是微微搖了搖頭,開口說道
「雍瞻兄稍安勿躁,北伐乃國朝廷大事,自有朝中一眾閣老操持」
「我此次潛回蘇州雖也是為北伐,但卻另有要務,雍瞻可知陳臥子如今行蹤」
徐孚遠所說的陳臥子便是陳子龍,陳子龍當年同樣與徐孚遠等人參與了松江舉義
松江起義失敗後,陳子龍便一直藏匿於南直隸沿海各府之中,繼續策劃舉義反清
陳友龍這些年為逃避清廷追捕,行蹤飄忽不定,粵省朝廷也無法確定其具體行蹤
徐孚遠前來侯家,除了是要策反侯家,另一個目的便是要獲取陳子龍的行蹤
侯岐曾只是猶豫片刻,便開口說道
「臥子兄如今應在崑山,只要到了崑山,我應該便能聯繫上他」
徐孚遠聞言,臉上卻是神色一振,開口說道
「請雍瞻帶路,我有要事要尋臥子兄商議」
徐孚遠對侯岐曾在堂中一番商議,第二日劉國軒等人便離開侯府
嘉定縣中,徐孚遠雖是讓侯岐曾帶路,但侯岐曾卻並沒有離去
侯岐曾及侯玄汸等侯家之人仍舊安坐侯家,吸引縣中之人的注意力,而顧天逵則是悄然出城,領著劉國軒等人,向著崑山一路疾行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