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新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85章 新朝

  廣州城,街道之上人流如織,街邊店面閣樓上彩旗招展,城中到處皆是一派喜慶氣氛

  街道之中,十幾名少年在人群中穿行,一眾少年手中揚著報刊,口中不斷呼喊叫賣

  「特報,特報,監國殿下登基繼統,改元永曆」

  「特保,特報,監國殿下登基即位,發布登基詔書……」

  街道邊,兩名身著襴衫的男子正往城中走去,此時其中一人聽得報童的叫賣聲,卻是忽然停住腳步,將報童招來

  「這位小兄弟,買一份時報」

  「先生客氣,普通報刊十五文一份,典藏版需銀一錢,先生要哪一種」

  王夫之聞言,臉上也是一愣,開口問道

  「這典藏版是何物,與普通報刊有何區別?」

  報童聞言也是直接開口

  「監國殿下即位,乃是我大明重開天地的大事,監國殿下即位了,咱們漢家百姓的好日子就來了」

  「我興明時報此次特出增刊,普通版便如尋常報刊一般,這典藏版則是用上好宣紙印刷,其上更有名家畫師所繪的登基御宇圖,盡繪當日殿下登基之盛景」

  「這珍藏版我興明時報翻刻不多,得之一副便可存於家中珍藏傳世,今後定然會升值,先生萬萬不可錯過」

  王夫之看著滔滔不絕的報童,猶豫片刻,終於還是掏出銀子,買下了兩份報刊

  王夫之將畫軸一般的典藏版放到一邊,而後這才取過正常版報刊看了起來

  報刊正面醒目之處印著幾個黑色大字,赫然便是殿下登基詔書的標題,漢虜不兩立,枕戈待中原

  街邊人流如織,但王夫之卻是毫無所覺,只是凝神看著手中報刊,過得半晌,王夫之這才放下手中報刊,臉上神色振奮,開口說道

  「漢虜不兩立,枕戈待中原,全我漢家之甌越,復我大明之社稷」

  「殿下登基繼統,聲震天下,我漢家生民,我大明江山,再得明君矣」

  一旁的夏汝弼見得神色激動的王夫之,也是輕笑一聲,開口說道

  「當日殿下登基之時,城中彩燈招展,夜間煙火徹夜不絕,百姓人人奔走相告,熱鬧至極,幾如昔年盛世之景」

  「而農兄晚來了幾日,卻是未能趕上殿下的登基大典,當真是可惜了」

  王夫之聞言,臉上卻是神色一肅,開口說道

  「只要身履我大明之土,何處不可盡忠朝廷,何處不可恭賀聖上,忠君之心為一,又何分城內城外,南國北地」

  夏汝弼聞言一愣,而後也是欣然點頭

  王夫之在崇禎十五年便已獲得舉人功名,但他卻沒有參加年初的庚寅科舉

  王夫之之父數年前病逝,朝廷重開科舉的消息傳來後,王家雖然力勸王夫之應試,但王夫之卻仍是堅持守孝三年

  王夫之如今已經守孝完畢,此次進京既是為了遊歷京師,也是為了在京準備下一科的會試

  夏汝弼乃是王夫之好友,兩人同樣出身衡州,昔年更是同中鄉試,夏汝弼去年便已進京參加了庚寅科會試,只是沒能得中

  會試結束後,夏汝弼卻也並沒有回鄉,而是繼續留在京師,準備下一屆的會試

  此時廣州城中,和夏汝弼一樣的舉人還有很多

  今科會試以後,一眾士子皆斷定下一科會試,必然會以朝廷實務為主

  廣州乃朝廷中樞所在,朝廷無論有什麼新的風向動作,在廣州都能立即得知

  而朝廷今後幾年的這些新舉動,便極有可能會是下一屆會試的考題,他們留在京中卻是可以比外省舉人更加占得先機

  王夫之也是在夏汝弼的一力邀請之下,這才決定趕往京師備考

  王夫之收起手中的報刊,正要趕往客棧,但此時王夫之卻是發現街上百姓,竟有許多人拿著一朵秋菊,往城外走去

  夏汝弼見得王夫之臉上的疑惑之色,也是開口說道

  「如今已近重陽,這些皆是出城去祭祀城外英烈碑的百姓」

  朱朗當日即位之時,除了祭祀天地社稷壇,同樣也領著朝中百官祭祀了英烈碑

  朝中雖然規定英烈碑春秋兩祭,但朱朗九月初一登基之時剛剛才祭拜過,所以今年重陽朝中便不再另外設祭


  但朱朗攜帶秋菊,祭祀英烈碑的事情被興明時報刊載以後,廣州城中的百姓卻是紛紛效仿

  如今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士子自發前往城外,祭祀碑陵

  王夫之聞言,臉上卻是神色一肅,看向一旁的夏汝弼,開口說道

  「叔直兄可去過英烈碑所在」

  「自是去過」

  「請叔直引路,我欲往英烈碑祭掃一番,瞻仰我大明忠烈英魂」

  王夫之今日剛剛入城,夏汝弼原本欲先帶著王夫之入城安頓,但見得王夫之堅持,卻也沒有拒絕

  兩人在城中各自買了一束秋菊,而後便向著城外走去

  越秀山西峰,山路之上到處是密密麻麻的人影,這些皆是上山祭掃的城中百姓

  朱朗在廣州城外建立英烈碑,在朝中定下祭祀儀典以後,如今大明各省也是紛紛效仿,都在興建碑陵

  只是各地雖有仿建,但最出名的還是廣州城外的這處英烈碑,此處已成了外地百姓士子入京以後,必去的一處景點

  一些城中商販見得商機,更是在山腳下賣起了涼飲糕點等各色小吃,山腳下人群的交談聲,商販的叫賣聲交織在一起,卻是極為熱鬧

  王夫之與夏汝弼跟隨著人群,花了兩刻鐘,這才終於登上山腰,只是山腰上此時卻同樣是人群擁擠

  陵園外的空地上百姓擁擠在一處,幾名身著朱紅軍服的老卒正在維持秩序

  朱朗剛剛即位不過兩日,熱度還未過去,上山祭掃的人群卻是極多

  上山的百姓哪怕到了陵園之外,也必須排隊等待,前方的一批人出來下山,下一批人才能入園祭掃

  王夫之在人群中排著隊伍,幾名身著素服的婦女到得陵園門外,卻是越過排隊的眾人,直接向著陵園之內走去

  幾名婦人牽著孩童,門外維持秩序的老卒見得身前佩著銅章的婦人,卻也並不阻攔,任由這些婦人進入園中

  夏汝弼見得王夫之看來,也是開口說道

  「這些皆是葬在陵園中的將士家眷,殿下登基以前獎賜諸軍,凡是葬入陵園的犧牲將士,皆會配發英烈銅章以示褒獎」

  王夫之此時也是反應過來,這些婦人身前皆戴著一枚圓形銅章,銅章表面正中刻著日月圖案,底下則兩柄交叉的長劍

  他們這些城中的百姓只是帶著一束秋菊,而這些婦人手中卻還提著竹籃香紙,顯然是來祭掃墓碑的

  百姓進入陵園以後,一般只在廣場前的巨大塔碑前上香獻花,而幾名婦人入得陵園以後,卻是登上石階,沒入後山層層的碑陵之中

  廣場正中,高大的碑陵豎立,巨大的青銅香爐上密密麻麻插滿靈香,一股白色的煙氣在碑前升騰而起

  塔碑前則是擺滿秋菊,金色的秋菊環繞著碑陵,足有一人高

  王夫之看著碑陵前祭祀行禮的人群,卻是忍不住輕嘆一聲

  「生為朝廷盡忠,死享萬民香火,大丈夫當如是也」

  王夫之將一柱長香插入青銅鼎內,將秋菊放在碑陵之前,低頭躬身行禮

  而後方的山路之上,仍有源源不斷的百姓向著陵園趕來

  廣州城南,張家宅院,院落正堂,供桌上擺著五六個青瓷貢盤,盤上則是盛著蘋果橘子,核桃糕點等物

  堂中兩側站著幾名身著素服的婦人及孩童,堂中一片肅靜,所有人皆是沒有說話

  張世鵬從木盒中取出兩副畫軸,將兩張畫像小心的張掛在正堂之上

  左側畫卷上繪著一個身穿仙鶴緋袍容貌威嚴的中年男子,右側畫卷上則是一個身著襴衫的青年

  張世鵬乃是張國維次子,畫卷上身著仙鶴官袍的,正是前武英殿大學士張國維,而右側的青年則是張國維長子張世鳳

  魯監國元年,亦即一六四六年,清軍攻破錢塘江防線,浙省諸軍俱潰

  魯監國倉惶逃亡舟山,臨行前卻是下令讓張國維退守四府,以圖後舉

  彼時魯監國朝中主力俱潰,連朝中的大軍都已潰敗,讓張國偉一個空有虛名的文臣去抵禦清軍根本不切實際

  請...您....收藏_(六\\\九\\\書\\\吧!)

  而張國維領命以後,竟真的依令退回東陽欲圖繼續募兵據守,只是此時局勢難挽,張國維剛退回鄉中不久,清軍便已攻破義烏,直逼東陽城下


  清軍入城前,張國維招二子入書房詢問生死態度,長子張世鳳毫不猶豫,表示絕不負國偷生

  張世鵬因為憂慮家中祖母婦孺安危,應答稍緩,卻當即便被大怒的張國維以石硯擲擊

  當時浙省之地,方國安領軍降於清廷,魯監國倉惶逃亡海上,張國維要兵無兵要餉無餉,縱是再募兵據守,也不過只能換來一場屠殺

  清兵兵臨東陽前一日,張國維賦絕命詞三章,又留遺書言稱忠孝不能兩全,身為大臣,國家傾覆,宜在必死,令二子各自盡忠盡孝

  張國維留下遺書,而後便穿戴衣冠朝服,從容拜別家人,在東陽淪陷以前投入園池中,在明土之上自盡殉國

  張國維死後二子果然也如當日所擇,張世鳳為清軍捕拿,在獄中不屈而死,而張世鵬則是僥倖得活

  明軍攻入浙省以後,浙省各地大亂,張世鵬亦是冒險護持家中老幼,成功逃歸明廷

  張世鵬張掛好兩人畫像,又是起身一副畫軸,畫軸攤開,其上卻是寫著漢虜不兩立,枕戈待中原幾個大字

  這畫軸便是興明報社所出的特版增刊,在正楷小字印刷的登基詔書之後,緊跟著的便是一串長長的名單

  登基詔書後的名單,皆是甲申以來的殉難之臣,這些殉國大臣按殉國地點分作四部

  依次為甲申殉難諸臣,江南殉難諸臣,江上殉難諸臣,及閩省殉難諸臣

  甲申殉難諸臣便是在京師殉國的大臣,當先者便是崇禎朝大學士范景文及李邦華等人

  江南殉難諸臣則以史可法黃得功為首,閩省殉難諸臣則為傅冠曹學佺等人,而江上殉難諸臣的前二人,赫然便是張國維與朱大典

  四份殉難諸臣名錄,加起來足足有上百人,能夠上的名錄的,生前最低也是七品以上的官吏

  而七品以下未能刊載記錄的殉難百姓官吏,更是數不勝數難以統計,歷代王朝傾覆殉烈之臣,未有一朝能如大明之眾

  香案上的靈香已經點燃,一縷青煙縹緲而起,張世鵬領著張家一眾婦孺跪在蒲團上

  張世鵬看著上方張國維兩人畫像,只覺在這縷縷青煙中,父兄仍如昔年一般,坐在堂上看著自己,張世鵬輕聲說道

  「父親,張家如今已遷入廣京,孩兒不孝,未能在鄉中為父親祭掃」

  「如今鄉里已為清虜蠻夷之地,父親持節一生,若是在世應當也會奔還明土,父親應能諒我」

  「家中一切安好,祖母身子仍算康健,母親嫂嫂在家中操持家務,侄兒已經重新進學,用功甚勤,明年便可下科場一試」

  「孩兒得父兄蔭蔽,在朝中得授中書舍人,家中如今一切安好」

  「聖上監國以來,北擊東虜,破賊十萬,收復八省,如今朝廷已於南國再立,聖上亦已於數日前登基繼統」

  「我大明國祚賡續,聖上亦英明勇睿,父親可安心矣」

  徐家婦孺聽著張世鵬話語,跪在蒲團上卻是眼眶微紅

  張世鵬跪在蒲團上稟報完家中朝廷的近況,又從老僕手中取過一份興明時報,將載有登基詔書的時報投入火盆之中

  火盆中烈焰捲動,報刊很快便被燒去,化為一律青煙升騰而起,融入上方的香火煙氣之中

  張世鵬領著張家婦孺跪地叩首,眾人行禮以後正要起身,此時門外的老僕卻是匆匆走入堂中,臉上帶著喜色,開口說道

  「老爺,宮中天使到了府外,說是帶來了朝廷給老大人的追封旨意」

  張世鵬先前雖是哀傷但仍能保持平靜,但此時聽得老僕稟告,張世鵬眼中卻是忽然一紅

  張世鵬看著上方兩人的畫像,哀聲說道

  「聖上昭示天下,追封殉難諸臣,父親名列江上諸臣之首得入賢良祠,如今天下之人已皆知父親忠節之義」

  「聖上英武仁厚,乃是我大明萬世難有的明君,若父兄在天有靈,請定要護佑聖上,護佑我大明社稷長遠興盛」

  張世鵬對著上方父兄的畫像,又是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響頭,而後這才起身,指揮著家中僕役在庭院中擺放香案,準備迎接聖旨

  廣州城中,一眾內臣前往城中宣詔,為甲申以來殉難諸臣追諡定論,這既是對過去的告別,也是新朝的起始

  張世鵬等人迎接聖旨之時,皇宮之中,朱朗登基以後的第一場軍機府會議,也正在進行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