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全真小祖師(下)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又過了幾日日,師徒倆在客棧之中飯後無事,忽聞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劃破寧靜。
他們不禁疑惑,回身望去,目睹了一位枯瘦蒼老的書生,其白髮蒼蒼,淚流滿面。
周圍的人紛紛不解,詢問他為何悲痛欲絕。
那老翁泣不成聲:「符離之戰大敗虧輸,北伐大業功虧一簣!放翁一恨戰備不力,使得敵人有機可乘;二恨邵宏淵這奸賊,嫉賢妒能,見害不救!致使一瀉千里;三恨民生凋敝,百姓遭受戰亂之苦。我一生致力於國家恢復,如今看來,皆是徒勞無功!」
哭聲在客棧中迴蕩,引得眾人紛紛圍觀。
老翁絕望不已,他知道自己年歲已大,時日無多,恐怕難見王師北定了。
王重陽聽聞這些,呆愣住許久,這個俊逸瀟灑的道士仿佛在一瞬間蒼老了十歲。
半響之後,他哈哈大笑:「好,兩軍交戰,坑害同袍,致使全線崩潰,大敗虧輸,平白失了北伐好局!好個大宋,好個大宋!!」
狂笑一陣,笑聲逐漸變得悽厲,忽地淒聲念道:「旻天疾威,天篤降喪。瘨我饑饉,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天降罪罟,蟊賊內訌。昏椓靡共,潰潰回遹,實靖夷我邦....」
他越念越越悲,漸漸地悲不可抑,以手掩面慟哭不已。
燕奔平時見到的師父,總是清淡如仙,笑容可掬,似乎對一切事物都成竹在胸,此次卻悲痛欲絕,不僅有傷痛北伐失利之心,更有悲憫蒼生之意。
老翁聽他哭得悲苦,也是憑生悽惶,接著王重陽的話,喃喃道:「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兢兢業業,孔填不寧,我位孔貶。如彼歲旱,草不潰茂,如彼棲苴。我相此邦,無不潰止。」
客棧內眾人雖然聽不太懂二人所念詩詞意思,但是內含的悲痛之情,北伐失利之恨,引得眾人哭得天昏地慘,以頭搶地,頭破血流。
燕奔不通文賦,皺眉問道:「他們念的是什麼?」
旁邊的一位年輕黑臉書生紅著眼睛,幽幽一嘆:「此乃《詩經》中的《《召旻》》,說的是蒼天懲罰降下,奸邪之徒爭權奪利自引內亂。讒言混淆視聽,政務混亂不堪,昏庸無能之輩肆意行兇,國家根基岌岌可危。心中暗藏鬼蜮伎倆,卻不知自己已沾染污名。賢良的君子雖然兢兢業業,心中不安,卻因職位卑微而無力改變。就如同乾旱之年,荒土無植草,枯萎傾斜,國家現狀如此,難擋滅亡之厄。」
這黑臉書生念到這裡,痴痴出神,不禁憤懣地連連灌酒,此人身量不高,面目尖瘦,他的眉毛濃密烏黑,眼睛明亮有神,透露著一種骨子裡的聰穎果敢,讓人感覺熱情卻又豁達。
王重陽擦了擦淚,忽地仰頭長嘯,「地闊天長,不知歸路。寄身鋒刃,腷臆誰訴……」站起身來,大步邁進裡屋去了。留下燕奔一人在夕陽影子裡沉思。
這時,燕奔深吸一口氣,走到老翁面前長鞠一躬:「放翁先生,還請節哀,切莫悲傷過度傷及身體。」
路放翁擺了擺手,緩聲道:「多謝小友,我還好,只是如鯁在喉,始終無法釋懷罷了。」
燕奔深深地吸了口氣,看著老人:「老先生,我人微言輕,言語粗鄙,不知如何訴說,只是想起了一位憧憬之至的長輩,他一生六起六落,所遇到的艱難困苦常人以想像,但是依然笑看風雲,希望他的這段話能給您帶來一些安慰。」
陸放翁眼神中閃過一絲好奇,他看著燕奔:「小友過謙了,不知那位長輩是何方神聖,能讓你如此敬仰?」
燕奔面帶感懷:「那位長輩,是我的老師,他教會了我如何面對困難,如何堅持自己的信念。其經歷和智慧,都讓我受益匪淺。」
陸放翁奇道:「你這長輩所言謂何?」
「不要被敵人的氣勢洶洶所嚇倒,
不要被尚能忍耐的困難所沮喪,
不要被一時的挫折所灰心,
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是光明的,
黑暗即將過去,
曙光就在眼前,
有利的條件和主動的恢復,
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燕奔看著夕陽朗聲念道,在他前世,這段話支撐著他度過最為難捱的時光。
每當他感到絕望無助之時,都會默念這段話,以此來激勵自己。
黑臉書生拍案而起,顫聲道:「好!好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當浮一大白!」
他顯然也被這段話大為觸動,經年的鬱郁不得之氣經此得以宣洩。
他走到燕奔面前,深深一鞠,握住他的手,激動道:「小兄弟,你的那位長輩真是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的奇人!此話讓吾輩豁然開朗,如遇指路明燈,旱逢甘霖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時之難,何足道也!坦夫在此不勝感激!」
陸放翁驚訝道:「坦夫?莫非是那五十騎大破五萬金兵,威鎮寰宇的辛坦夫?」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難以置信,似乎驚訝於他的年輕。
辛棄疾連忙回身一禮:「正是小子,見過放翁先生!」
陸放翁回了一禮,對著燕奔道:「小友,此言此景,振聾發聵,提振心氣!又得遇辛坦夫這種青年才俊,真可謂人生一大幸事,此情此景,的確當得浮一大白!」
燕奔微微一笑,沒想到在這片天地之間,竟然能同時遇見年老的陸游和正年輕的辛棄疾,這真是奇妙的感覺。
他與二人行了一禮,言及座師人在廂房,要回返侍奉,二人自是感嘆不提。
在幽靜的廂房內,王重陽雙手負於背後,仰望那輪皎潔的明月,口中反覆低語:「道路曲折,前途光明。」不覺有些痴了。
突然,他轉頭向燕奔詢問:「奔兒,你的那位長輩如今身在何處?我希望能見一見他。」
燕奔搖了搖頭:「師父,他,不在這個世上。」
王重陽啊的一聲,嘆息不已,遺憾之情溢於言表,只為這一奇人不在世上,同時遺憾自己無法一見其風采。
半響,王重陽忽然問道:「奔兒,你將來學了高深武功,要做什麼?」
燕奔想也不想地便道:「徒兒之前渾渾噩噩,如今得以大夢初醒,學會了武功,自要光大咱全真門楣,而後更要驅除韃虜,報效國家!」
道士側頭看他兩眼,忽地昂頭大笑:「報效國家?報效國家?」笑聲滾滾,似乎燕奔說的是天下最可笑的事情。
燕奔睜大黑白分明的雙眸,故意道:「師父,徒兒說錯了麼?」
王重陽驀地收了笑聲,道:「趙宋這狗屁朝廷,值得你去報效麼?岳飛、宗澤,都是銳意報國之士,後來如何?還不是死的死,亡的亡!什麼是朝廷?朝廷就是以天下之病以利一人的大糞坑,只有亂蠅臭蛆才能在糞坑裡面活得津津有味!」
燕奔輕聲道:「朝廷昏庸,黎民無辜!趙宋朝廷好比一座破屋子,至少能讓老百姓受到些庇佑,不至重現五胡亂華之慘狀。若是換作韃子攻過來,大夥連間棲身的破屋子也沒啦,豈不是屍骨無存?」
「然則,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家國也絕非一人之家國!徒兒絕不會做那趙宋朝廷的鷹犬,如若將來我能像師父一般天下無敵,我要節制天下兵馬,護一護這天下無辜的百姓!」
王重陽的眼神在暮色里幽幽地閃著,忽而憤怒憂傷,忽而明亮驚異,聲音也沉得象金鐵:「徒兒,你要走這大英雄、大豪傑之路,可知其路之艱難險阻?人心之多變狡詐?你要面對的,是世間最為強大的規則、不公和險惡,你知道嗎?」他說著,直直的盯著這個孩子的眼睛。
燕奔坐在椅子上,雙手撐著臉,看著道長,嘆息道:「師父,有些事情終歸是要有人去做,那為什麼不能是我呢?徒兒渾噩這麼多年,如今得見青天,師父啊,我成了您的徒弟,必不可能活得蟲豕蹴爾,在這個世上總要做些什麼,就如一位蓋世豪俠曾說過『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我想成為這樣的人,以前我沒機會,現在我想試試。」他的眼睛越說越亮,目光炯炯的盯著王重陽。
王重陽感到一陣恍惚,恍若看到四十年前那個少年意氣的自己,一轉眼,又是三十年前那個失魂落魄隱居活死人墓的自己.....
王重陽突然又哈哈大笑起來,對著燕奔道:「徒兒,心氣高是一回事,你可知,愚忠愚孝全是狗屁,那些腐儒教你的仁義道德更是狗屁!大丈夫不矯情昧心,只要率性直行,何必在乎這許多狗屁!」
說著,便往屋外走去,幾個縱躍消失不見。
之後幾天行路,王重陽更多的教他背誦道家經典,燕奔腦袋靈光,聽一遍便便倒背如流;講一遍,就能歸納總結,舉一反三;道長欣喜不已。
雖然沒有教授全真派的高深武功,但是一路指點燕奔的拳腳功夫。
幫助他歸納整理不同勁力運用,如何曲直如意,如何陰陽合流,如何輪轉如磨。
師徒二人穿下邽,過長安,路上不止一日,便到了終南山。
在重陽大殿內舉行了收徒儀式之後,王重陽便要燕奔做了敕書閣掌書,囑咐他先把閣內重陽道藏、貝葉佛經、儒家經典、醫道術數這些不傳典籍歸納編修,隨後便讓一名弟子帶著他前去敕書閣。
接著,重陽宮弟子便將他帶到一處巍峨的閣樓前,那弟子道:「小師祖,這兒便是敕書閣。」燕奔見這敕書閣方圓五十餘丈,高三層,心中啞然。
弟子又道:「敕書閣藏了道藏、佛經、算經、天文曆法,一層為『菩提苑』藏有天竺佛原經、貝葉佛經、禪宗和藏教秘本;二層為『百家府』放著諸子文章,哲人經傳;三層是『至柔樓』收集道藏之所;每層四方都放有史籍、歷代醫典、算經;小祖師,掌教吩咐過,這座敕書閣便由著您掌管,今後入閣的藏書也是由您整理歸納。」
燕奔悻悻道:「這浩瀚書海,我便是上下攀爬幾年也整理不完的。」
弟子笑道:「小祖師勿要擔心,我和其餘幾位師兄弟,就住在西邊的袇房,有要求您吩咐我們就行,可別耽擱您的修行。」說罷,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行了個圓揖,便轉身走了。
燕奔入了閣中,只聞得書香撲鼻而來,夾雜著樟腦氣味,滿眼重重疊疊,儘是新書舊籍,墳典索丘,有兩名弟子在閣內拂拭灰塵,見到有人來,也不抬頭。
燕奔東瞧瞧西望望,隨手抽出來一本,那書看著古舊,顏色泛黃,封頁破敗,上書《楞嚴經》。略一番看,便全部記下來,直感覺文字如冰化水一般,齊齊整整的印在心頭。燕奔心裡一奇,心中想要把這經書說個一二,腦海瞬間就列出這楞嚴經的精要,再略一思索,竟然化繁就簡,化為四個字——返妄歸真。
燕奔一愣:「娘耶,我何時竟有如此過目不忘,一證永證的本領?!」
愣了半響,忙不迭上了二層百家府,這次卻是朝著四方位隨意走去,隨手抽了一本看著最舊的,原來是《九宮圖》,也叫洛書。
燕奔深吸一口氣,緩緩揭開破舊書頁,快速翻看。當他放下書,沉吟了一會兒,便走到了旁邊,坐在了茶台處,隨手沾了點不知何人剩下的涼茶,在桌子上畫來畫去:九宮圖,師法靈龜,八方之數,相加皆為十五。
燕奔眼睛開始亮了起來,從座位上下來,又去書架上尋了一本,速速翻看完,便又回到茶台前,手指筆畫:這本是《河圖》,乃是舊宮之中陰陽奇偶之數,總共有四十五個方位,每一所在,又包含一個八卦。
燕奔邊想邊算,推演河圖洛書相生之道,又蘸了蘸水,畫出來兩個圖:五行也可以化作九宮,左邊是洛書五行成數,右邊是洛書五行生數,由此可以九宮演八卦,相互推演,無窮無盡.....我嘞個親娘嘞!難他天!這就是天才的感覺嗎?!
這種一學即會,一用即熟的感覺實在太過於舒爽,讓燕奔有種不切實際的飄然,恍惚間,他似乎覺得天下間再無什麼秘密可言,只需一眼掃過,就能隨意調動之前所接觸、所聽聞、所目睹的一切事物,為其提供佐證和解謎。
燕奔興致盎然,便在敕書閣住了下來。他每日除了刻苦鑽研道藏,連同他那一身精湛的華山功夫也毫不放鬆,修煉得愈發爐火純青。
期間,重陽祖師親自指導修正,不過短短數年,燕奔便將混元功修煉至登峰造極之境。
更為驚人的是,五年後,他結合了易卦之理和天下拳掌的勁力,自創出了一套精妙絕倫的掌法。祖師爺見到後,也是讚不絕口,並親自為其賜名——燕雲掌。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又過了幾日日,師徒倆在客棧之中飯後無事,忽聞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劃破寧靜。
他們不禁疑惑,回身望去,目睹了一位枯瘦蒼老的書生,其白髮蒼蒼,淚流滿面。
周圍的人紛紛不解,詢問他為何悲痛欲絕。
那老翁泣不成聲:「符離之戰大敗虧輸,北伐大業功虧一簣!放翁一恨戰備不力,使得敵人有機可乘;二恨邵宏淵這奸賊,嫉賢妒能,見害不救!致使一瀉千里;三恨民生凋敝,百姓遭受戰亂之苦。我一生致力於國家恢復,如今看來,皆是徒勞無功!」
哭聲在客棧中迴蕩,引得眾人紛紛圍觀。
老翁絕望不已,他知道自己年歲已大,時日無多,恐怕難見王師北定了。
王重陽聽聞這些,呆愣住許久,這個俊逸瀟灑的道士仿佛在一瞬間蒼老了十歲。
半響之後,他哈哈大笑:「好,兩軍交戰,坑害同袍,致使全線崩潰,大敗虧輸,平白失了北伐好局!好個大宋,好個大宋!!」
狂笑一陣,笑聲逐漸變得悽厲,忽地淒聲念道:「旻天疾威,天篤降喪。瘨我饑饉,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天降罪罟,蟊賊內訌。昏椓靡共,潰潰回遹,實靖夷我邦....」
他越念越越悲,漸漸地悲不可抑,以手掩面慟哭不已。
燕奔平時見到的師父,總是清淡如仙,笑容可掬,似乎對一切事物都成竹在胸,此次卻悲痛欲絕,不僅有傷痛北伐失利之心,更有悲憫蒼生之意。
老翁聽他哭得悲苦,也是憑生悽惶,接著王重陽的話,喃喃道:「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兢兢業業,孔填不寧,我位孔貶。如彼歲旱,草不潰茂,如彼棲苴。我相此邦,無不潰止。」
客棧內眾人雖然聽不太懂二人所念詩詞意思,但是內含的悲痛之情,北伐失利之恨,引得眾人哭得天昏地慘,以頭搶地,頭破血流。
燕奔不通文賦,皺眉問道:「他們念的是什麼?」
旁邊的一位年輕黑臉書生紅著眼睛,幽幽一嘆:「此乃《詩經》中的《《召旻》》,說的是蒼天懲罰降下,奸邪之徒爭權奪利自引內亂。讒言混淆視聽,政務混亂不堪,昏庸無能之輩肆意行兇,國家根基岌岌可危。心中暗藏鬼蜮伎倆,卻不知自己已沾染污名。賢良的君子雖然兢兢業業,心中不安,卻因職位卑微而無力改變。就如同乾旱之年,荒土無植草,枯萎傾斜,國家現狀如此,難擋滅亡之厄。」
這黑臉書生念到這裡,痴痴出神,不禁憤懣地連連灌酒,此人身量不高,面目尖瘦,他的眉毛濃密烏黑,眼睛明亮有神,透露著一種骨子裡的聰穎果敢,讓人感覺熱情卻又豁達。
王重陽擦了擦淚,忽地仰頭長嘯,「地闊天長,不知歸路。寄身鋒刃,腷臆誰訴……」站起身來,大步邁進裡屋去了。留下燕奔一人在夕陽影子裡沉思。
這時,燕奔深吸一口氣,走到老翁面前長鞠一躬:「放翁先生,還請節哀,切莫悲傷過度傷及身體。」
路放翁擺了擺手,緩聲道:「多謝小友,我還好,只是如鯁在喉,始終無法釋懷罷了。」
燕奔深深地吸了口氣,看著老人:「老先生,我人微言輕,言語粗鄙,不知如何訴說,只是想起了一位憧憬之至的長輩,他一生六起六落,所遇到的艱難困苦常人以想像,但是依然笑看風雲,希望他的這段話能給您帶來一些安慰。」
陸放翁眼神中閃過一絲好奇,他看著燕奔:「小友過謙了,不知那位長輩是何方神聖,能讓你如此敬仰?」
燕奔面帶感懷:「那位長輩,是我的老師,他教會了我如何面對困難,如何堅持自己的信念。其經歷和智慧,都讓我受益匪淺。」
陸放翁奇道:「你這長輩所言謂何?」
「不要被敵人的氣勢洶洶所嚇倒,
不要被尚能忍耐的困難所沮喪,
不要被一時的挫折所灰心,
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是光明的,
黑暗即將過去,
曙光就在眼前,
有利的條件和主動的恢復,
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燕奔看著夕陽朗聲念道,在他前世,這段話支撐著他度過最為難捱的時光。
每當他感到絕望無助之時,都會默念這段話,以此來激勵自己。
黑臉書生拍案而起,顫聲道:「好!好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當浮一大白!」
他顯然也被這段話大為觸動,經年的鬱郁不得之氣經此得以宣洩。
他走到燕奔面前,深深一鞠,握住他的手,激動道:「小兄弟,你的那位長輩真是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的奇人!此話讓吾輩豁然開朗,如遇指路明燈,旱逢甘霖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時之難,何足道也!坦夫在此不勝感激!」
陸放翁驚訝道:「坦夫?莫非是那五十騎大破五萬金兵,威鎮寰宇的辛坦夫?」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難以置信,似乎驚訝於他的年輕。
辛棄疾連忙回身一禮:「正是小子,見過放翁先生!」
陸放翁回了一禮,對著燕奔道:「小友,此言此景,振聾發聵,提振心氣!又得遇辛坦夫這種青年才俊,真可謂人生一大幸事,此情此景,的確當得浮一大白!」
燕奔微微一笑,沒想到在這片天地之間,竟然能同時遇見年老的陸游和正年輕的辛棄疾,這真是奇妙的感覺。
他與二人行了一禮,言及座師人在廂房,要回返侍奉,二人自是感嘆不提。
在幽靜的廂房內,王重陽雙手負於背後,仰望那輪皎潔的明月,口中反覆低語:「道路曲折,前途光明。」不覺有些痴了。
突然,他轉頭向燕奔詢問:「奔兒,你的那位長輩如今身在何處?我希望能見一見他。」
燕奔搖了搖頭:「師父,他,不在這個世上。」
王重陽啊的一聲,嘆息不已,遺憾之情溢於言表,只為這一奇人不在世上,同時遺憾自己無法一見其風采。
半響,王重陽忽然問道:「奔兒,你將來學了高深武功,要做什麼?」
燕奔想也不想地便道:「徒兒之前渾渾噩噩,如今得以大夢初醒,學會了武功,自要光大咱全真門楣,而後更要驅除韃虜,報效國家!」
道士側頭看他兩眼,忽地昂頭大笑:「報效國家?報效國家?」笑聲滾滾,似乎燕奔說的是天下最可笑的事情。
燕奔睜大黑白分明的雙眸,故意道:「師父,徒兒說錯了麼?」
王重陽驀地收了笑聲,道:「趙宋這狗屁朝廷,值得你去報效麼?岳飛、宗澤,都是銳意報國之士,後來如何?還不是死的死,亡的亡!什麼是朝廷?朝廷就是以天下之病以利一人的大糞坑,只有亂蠅臭蛆才能在糞坑裡面活得津津有味!」
燕奔輕聲道:「朝廷昏庸,黎民無辜!趙宋朝廷好比一座破屋子,至少能讓老百姓受到些庇佑,不至重現五胡亂華之慘狀。若是換作韃子攻過來,大夥連間棲身的破屋子也沒啦,豈不是屍骨無存?」
「然則,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家國也絕非一人之家國!徒兒絕不會做那趙宋朝廷的鷹犬,如若將來我能像師父一般天下無敵,我要節制天下兵馬,護一護這天下無辜的百姓!」
王重陽的眼神在暮色里幽幽地閃著,忽而憤怒憂傷,忽而明亮驚異,聲音也沉得象金鐵:「徒兒,你要走這大英雄、大豪傑之路,可知其路之艱難險阻?人心之多變狡詐?你要面對的,是世間最為強大的規則、不公和險惡,你知道嗎?」他說著,直直的盯著這個孩子的眼睛。
燕奔坐在椅子上,雙手撐著臉,看著道長,嘆息道:「師父,有些事情終歸是要有人去做,那為什麼不能是我呢?徒兒渾噩這麼多年,如今得見青天,師父啊,我成了您的徒弟,必不可能活得蟲豕蹴爾,在這個世上總要做些什麼,就如一位蓋世豪俠曾說過『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我想成為這樣的人,以前我沒機會,現在我想試試。」他的眼睛越說越亮,目光炯炯的盯著王重陽。
王重陽感到一陣恍惚,恍若看到四十年前那個少年意氣的自己,一轉眼,又是三十年前那個失魂落魄隱居活死人墓的自己.....
王重陽突然又哈哈大笑起來,對著燕奔道:「徒兒,心氣高是一回事,你可知,愚忠愚孝全是狗屁,那些腐儒教你的仁義道德更是狗屁!大丈夫不矯情昧心,只要率性直行,何必在乎這許多狗屁!」
說著,便往屋外走去,幾個縱躍消失不見。
之後幾天行路,王重陽更多的教他背誦道家經典,燕奔腦袋靈光,聽一遍便便倒背如流;講一遍,就能歸納總結,舉一反三;道長欣喜不已。
雖然沒有教授全真派的高深武功,但是一路指點燕奔的拳腳功夫。
幫助他歸納整理不同勁力運用,如何曲直如意,如何陰陽合流,如何輪轉如磨。
師徒二人穿下邽,過長安,路上不止一日,便到了終南山。
在重陽大殿內舉行了收徒儀式之後,王重陽便要燕奔做了敕書閣掌書,囑咐他先把閣內重陽道藏、貝葉佛經、儒家經典、醫道術數這些不傳典籍歸納編修,隨後便讓一名弟子帶著他前去敕書閣。
接著,重陽宮弟子便將他帶到一處巍峨的閣樓前,那弟子道:「小師祖,這兒便是敕書閣。」燕奔見這敕書閣方圓五十餘丈,高三層,心中啞然。
弟子又道:「敕書閣藏了道藏、佛經、算經、天文曆法,一層為『菩提苑』藏有天竺佛原經、貝葉佛經、禪宗和藏教秘本;二層為『百家府』放著諸子文章,哲人經傳;三層是『至柔樓』收集道藏之所;每層四方都放有史籍、歷代醫典、算經;小祖師,掌教吩咐過,這座敕書閣便由著您掌管,今後入閣的藏書也是由您整理歸納。」
燕奔悻悻道:「這浩瀚書海,我便是上下攀爬幾年也整理不完的。」
弟子笑道:「小祖師勿要擔心,我和其餘幾位師兄弟,就住在西邊的袇房,有要求您吩咐我們就行,可別耽擱您的修行。」說罷,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行了個圓揖,便轉身走了。
燕奔入了閣中,只聞得書香撲鼻而來,夾雜著樟腦氣味,滿眼重重疊疊,儘是新書舊籍,墳典索丘,有兩名弟子在閣內拂拭灰塵,見到有人來,也不抬頭。
燕奔東瞧瞧西望望,隨手抽出來一本,那書看著古舊,顏色泛黃,封頁破敗,上書《楞嚴經》。略一番看,便全部記下來,直感覺文字如冰化水一般,齊齊整整的印在心頭。燕奔心裡一奇,心中想要把這經書說個一二,腦海瞬間就列出這楞嚴經的精要,再略一思索,竟然化繁就簡,化為四個字——返妄歸真。
燕奔一愣:「娘耶,我何時竟有如此過目不忘,一證永證的本領?!」
愣了半響,忙不迭上了二層百家府,這次卻是朝著四方位隨意走去,隨手抽了一本看著最舊的,原來是《九宮圖》,也叫洛書。
燕奔深吸一口氣,緩緩揭開破舊書頁,快速翻看。當他放下書,沉吟了一會兒,便走到了旁邊,坐在了茶台處,隨手沾了點不知何人剩下的涼茶,在桌子上畫來畫去:九宮圖,師法靈龜,八方之數,相加皆為十五。
燕奔眼睛開始亮了起來,從座位上下來,又去書架上尋了一本,速速翻看完,便又回到茶台前,手指筆畫:這本是《河圖》,乃是舊宮之中陰陽奇偶之數,總共有四十五個方位,每一所在,又包含一個八卦。
燕奔邊想邊算,推演河圖洛書相生之道,又蘸了蘸水,畫出來兩個圖:五行也可以化作九宮,左邊是洛書五行成數,右邊是洛書五行生數,由此可以九宮演八卦,相互推演,無窮無盡.....我嘞個親娘嘞!難他天!這就是天才的感覺嗎?!
這種一學即會,一用即熟的感覺實在太過於舒爽,讓燕奔有種不切實際的飄然,恍惚間,他似乎覺得天下間再無什麼秘密可言,只需一眼掃過,就能隨意調動之前所接觸、所聽聞、所目睹的一切事物,為其提供佐證和解謎。
燕奔興致盎然,便在敕書閣住了下來。他每日除了刻苦鑽研道藏,連同他那一身精湛的華山功夫也毫不放鬆,修煉得愈發爐火純青。
期間,重陽祖師親自指導修正,不過短短數年,燕奔便將混元功修煉至登峰造極之境。
更為驚人的是,五年後,他結合了易卦之理和天下拳掌的勁力,自創出了一套精妙絕倫的掌法。祖師爺見到後,也是讚不絕口,並親自為其賜名——燕雲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