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白虎府和太平府
第424章 白虎府和太平府
白虎湖是朱簡烜前世的密西根湖,五大湖中唯一完全屬於美國的大湖。
密西根湖的最西南端,有著名的大城市芝加哥,現在是大明的白虎右衛所在地。
從這片區域向南,直到北美大河與美河(俄亥俄河)交匯處北部的低矮丘陵附近為止。
大概是朱簡烜前世美國的伊利諾州和印第安納州的範圍。
這片地區的總體地勢相對平坦,全年降水量與神洲江淮地區接近,基本都在一千毫米上下浮動。
當地的原始植被類型,是溫帶闊葉落葉林與溫帶長草草原的過渡區域。
有大量長草草原與森林錯落分布的情況。
在不考慮寒潮和其他極端天氣的情況下,當地夏季平均高溫在三十度左右,冬季平均低溫在零下七度左右。
這裡幾乎是北美大陸上最適合開荒種田的地方。
濕潤的長草草原土地天然肥沃且容易開墾,稀疏分布的森林可以提供早期的建築和工具材料。
熱量和降水都主要集中在夏季,能供應各種作物生長所需的熱量和水分。
這片區域自然也是大明在北美大陸上的重點開拓區。
大明在北美內陸的開拓行動,首先是從五大湖區和北美大河東岸的幾個關鍵節點開始的。
在白虎湖的西南端、東南端、正南端的三個方向,首先依次建立了白虎左衛、白虎右衛、白虎前衛三個早期的軍屯衛所。
三個衛所分別在大湖的三個方向開墾土地,陸續形成了穩定存在的居民區,在大平原上站穩了腳跟。
然後新到的移民以三個衛所為起點,向東南、西南、正南三個方向繼續開墾。
西南方向的目標是與西南大河沿岸的開拓區打通,正南方向的目標是與南方的中都太平衛開拓區打通。
東南方向的目標是與朱雀湖(伊利湖)西部和南部的開拓區打通。
所以在東方的朱雀湖西岸的朱雀右衛,西南岸的朱雀前衛,這兩個軍屯衛所基本穩定之後,就開始同步向西拓展開拓區了。
北美大河中游的河岸的軍屯衛所,也同時以東方為主要開拓方向,以打通白虎湖開拓區為目標。
早期這些開拓點在各自的目標上不斷的延伸,陸續與與其他開拓區按照計劃連接起來,也在開拓區之間串起了地面交通線。
後續抵達的新移民,則開始沿著開拓點之間的交通線繼續向外拓寬,逐漸形成更大範圍的成熟開拓區。
這個過程已經持續了二十年多年,開拓區總面積已經達到了三十萬平方公里,已經基本鋪滿了這片廣闊的平原區域。
當然,這些地方與神洲本土仍然有很大的不同。
這些成熟的開拓區內並不全是農田,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分散的原始森林和草原植被。
因為在森林區域開荒需要挖掘樹根,夾在森林中的草原地區則不需要,所以總體開荒難度更低,當然要優先去開墾草原。
與此同時,北美的荒地範圍幾乎無限,開拓區的衛所、公司、百姓除非為了獲取木材,否則都不會主動跟森林較勁。
也不會仔細的把每一塊土地都變成農田,而是有意無意的不同所有權的農場之間,留有大範圍的荒地或者果園。
白虎湖畔的三個最早的軍屯衛所,前幾年就已經陸續撤銷了,變成了新設立的白虎府下屬的四個縣。
特別是白虎右衛,現在變成了同城的兩個縣,分別叫右南縣、右北縣。
白虎府駐地也在原白虎右衛所在地。
十五個皇子們乘坐的火車,進入白虎府城建成區的時候,皇子們也都頗為好奇的看著周圍的景象。
鱗次櫛比的建築,熙熙攘攘的人群,遠處有很多冒煙的工廠,近處有大量的機動客車和貨車。
還有一條寬闊的運河穿過城區,河道裡面也有大量的各種船隻,噴吐著煙霧向前航行。
皇子們就感覺,這座城市算是頗為繁榮了,放在大明本土的幾個大型工業區之外,也屬於較大規模的府城了。
根本不像是他們想像中的海外蠻荒之地的情況。
而這個白虎府城和周邊地區,也是皇子們在北美的調研工作重點之一。
所以皇子們在白虎府城的火車站下車進城,開始了解白虎府的情況,下屬城市和農村的情況。
白虎府的主要官員自然要出來迎接,然後陪同皇子們到處參觀,說明這裡的大致情況。
白虎府周圍是北美內陸最大的農業區,城市周圍幾百公里都是大型農場。
不過白虎府本身,也是五大湖和北美大河流域的中轉站,還是這片區域最早的最重要的城市。
本地還有足夠多的人口,自然也承擔了理所當然的基本建設任務。
白虎府城有大型河湖船舶碼頭,有內河和內湖造船修船的船廠,有配套的鋼鐵廠和機械廠以及農機廠。
還有處理本地農產品的紡織廠、食品廠,以及生產基本生活設施的工廠。
不過比較特殊的是,無論是造船廠還是鋼鐵廠,絕大部分工廠都建設在運河岸邊,而不在白虎湖的岸邊。
湖岸邊只有農場和住宅區。
按照當地官員的介紹,這都是皇帝專門安排的,禁止在湖岸邊建設工廠,禁止將廢水直接排入湖中。
經過處理的廢水,可以排入運河,通過運河送走,最終送入大海。
官員們對於這種安排並不是非常的理解,倒是剛剛來到這裡的皇子們一聽就直接明白了。
皇子們的課程就是朱簡烜這個皇帝親自安排的。
博物學的地理知識內容裡面,就有關於水體的更新和污染相關的知識。
大型內陸湖泊的水體狀態,在數百年的周期內都具有不可逆性。
人類未來的幾百年內,沒有能力徹底清理被污染的大型湖泊。
河流的情況要好很多,河水基本保持單向流通,且始終長期向外流動。
污染物沉澱速度比湖泊要慢,更新速度遠比湖泊水源更快。
所以各種無法妥善處理的污染水源,都是優先排入大海,其次排入湖泊,禁止排入內陸湖泊。
皇子們了解情況之後,到大湖邊的碼頭區參觀,發現大湖的水面非常高。
現在才到春天,還沒有進入雨季,而大湖湖泊的水面高度,距離城區地面已經只有兩米左右了。
這個白虎位在湖邊地區還修建了漫長的堤壩,似乎是為了防止湖中的浪翻上地面。
經過本地官員的介紹,其實白虎湖的水面以前並沒有這麼高。
以前白虎湖和紫微湖的水面海拔是176米,距離湖岸邊的土地至少有六米的空間。
湖中的波浪很難直接影響到地面上的設施。
現在是為了方便運河建設,降低建設成本同時提高通航能力,在紫微湖(休倫湖)和朱雀湖之間修建了一道大壩。
攔截兩大湖匯入朱雀湖的湖水,將兩大湖的湖面提到了180米。
再通過修整白虎湖畔的大河支流,讓白虎湖成大河上游的水源,為相對缺水的大河上游提供穩定的水源。
經過這些年的不斷加深和修繕,現在萬噸內河船可以從五大湖開進北美大河。
皇子們就在白虎府停留了半個多月,然後就乘坐內河客船順著運河南下,前往北美大陸的核心中都太平府。
現在的北美大河中上游和艄公河的槽型河谷都已經變成了運河。
除了幾百公里會有一道船閘,大河在其他地方的表現,就像一條格外漫長的水庫。
大部分地方的寬度在五公里左右,水深通常在六到十二米之間,通航能力超越亞馬遜河之外的所有自然河流。
十五個皇子乘坐的客船順流而下,在初夏到來的時候進入了太平府範圍。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其他的絕大部分城市,無論是舊大陸還是新大陸,絕大部分都是以農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有農業才有人口,才有技術和產業需求。
在古典時代,能夠依靠純粹的商業穩定存在的城市,都是絕對的稀罕貨。
而太平府是那種非常罕見的,幾乎是直接以工商業建設為目標,專門規劃建設起來的新型城市。
城市核心區位於北美大河最大的支流的兩岸,總體上位於一片半圓形的丘陵中間。
地面向下挖掘不到一米深的地方,就會有各種形態的礫石了。
土層過於淺薄不適合種田,但適合搞建設。
地基不用打的特別深,只要插入下方的礫石和岩層之中,就能確保工業建築本身的穩定了。
所以朱簡烜專門安排,把這裡作為北美大陸的工業中心。
大明本土有的絕大部分產業,在太平府本地或者周圍也基本都能找得到。
太平府有煤礦、鋼鐵廠、化工廠、造船廠、農業機械廠、民用機動車廠,飛機製造廠。
有發電廠、電器廠,還有有紡織廠、食品廠,各種生活用品工廠。
甚至連軍工產業也相對齊全,包括步槍和火炮工廠,軍用的機械工廠從,軍用車輛工廠,飛行機器製造廠等等。
唯一缺乏的就是石油勘探和開採行業。
還是因為這片地方似乎真的沒有石油。
這樣快速全面工業化建設的城市,建成區規模自然也迅速的膨脹起來。
發展建設的速度太快,而且沒有長期處於穩定的農業時代,以至於太平府都沒有明確的府城和縣城。
美河兩岸的大片建成區範圍內的城市人口,現在已經超過三百萬人了。
放在全世界或者大明本土,也絕對是超級大城市了,現在全世界所有城市中,人口超過三百萬的屈指可數。
而且這些城市基本都在大明本土。
海外的幾個主要是北美的太平府和紐約府、澳洲的吳王都,霖洲的銀河府這三個大規模城市。
皇子們乘坐的客船順著北美大河航行,在大河和美河的交匯處轉入美河逆流而上,很快就進入了美洲中都太平府的城區。
皇子們大多都忍不住感慨,這個太平府與本土的大城市格外類似。
到處都是碼頭、建築、工廠和車輛,到處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太平府已經成了北美大陸的首府,北美留守司的大臣和大學士們,大部分本來就留在太平府。
紐約城的內閣系統,現在已經成了太平府內閣的分支下屬機構,專門負責處理東部海岸線上的自由邦和自治領的事務。
而且留在紐約的大學士和大臣們,收到了皇子們來實訓的通知之後,也提前來太平府等待和迎接了。
本地的官員現在的心態也兩年前的廣東省下屬官員類似,他們現在都不知道為什麼會有十幾個皇子被一起送到美洲來。
很多官員心中案子揣測,是不是皇帝對美洲現在的局勢不滿意了?想要改變現狀了?
畢竟這兩年朝廷剛做了亞歐留守司,還拆分的廣東。
不過無論心中怎麼猜測,表面上的配合是不能少的,都要擺出全力相助的姿態。
皇子們抵達太平府,就算是到了這一輪實訓的任職地點了。
本來就要辦理正式的職務交接手續,特別是這一次皇子們的職務是皇帝特別擬定的,需要跟本地的下屬官員說清楚。
美洲的大臣和內閣大學士們,帶著台太平府的主要官員在碼頭迎接皇子們。
雙方見面行禮之後,皇子們帥首先拿出任命書,交給現有的布政使等官員去確認無誤。
美洲大學士和大臣們,引領和簇擁著皇子們進入城中,送進北美的王宮,舉行了簡單的歡迎儀式。
朱簡烜本來在紐約已經有了一套王宮,而太平衛作為中都不能沒有宮殿。
所以本地的官員們就給朱簡烜上奏章,申請在中都太平府也建設一組新的宮殿。
美洲本地重大事務的決策會議,以及針對美洲高層的詔令的宣讀,都應該有合適的場所。
無論國王本人是否來美洲的宮殿居住,這些宮殿的政治意義和儀式作用都始終存在。
當時朱簡烜已經當了皇帝了,在美洲給自己建設宮殿應該用皇帝標準。
但是朱簡烜卻專門要求,只能按照親王的標準去建造。
朱簡烜首先是考慮自己長期不在北美,放一套皇帝級別的宮殿在北美就是個麻煩。
早晚會發生主動或者意外性質的僭越。
自己直接不在北美搞皇宮,直接把僭越的可能性和等級都降低了一級。
皇子們跟本地的大臣、大學士們互相確認了身份之後,大皇子朱靖坤宣讀了一份聖旨,那是皇帝給他們的直接命令。
大學士們聽完之後都明顯有些愣神,按照聖旨上的說法,這些皇子們相當於是美洲大學士了。
同時他們顯然還擁有遠超普通大學士的決策權。
那美洲現有的大學士怎麼辦?
(本章完)
白虎湖是朱簡烜前世的密西根湖,五大湖中唯一完全屬於美國的大湖。
密西根湖的最西南端,有著名的大城市芝加哥,現在是大明的白虎右衛所在地。
從這片區域向南,直到北美大河與美河(俄亥俄河)交匯處北部的低矮丘陵附近為止。
大概是朱簡烜前世美國的伊利諾州和印第安納州的範圍。
這片地區的總體地勢相對平坦,全年降水量與神洲江淮地區接近,基本都在一千毫米上下浮動。
當地的原始植被類型,是溫帶闊葉落葉林與溫帶長草草原的過渡區域。
有大量長草草原與森林錯落分布的情況。
在不考慮寒潮和其他極端天氣的情況下,當地夏季平均高溫在三十度左右,冬季平均低溫在零下七度左右。
這裡幾乎是北美大陸上最適合開荒種田的地方。
濕潤的長草草原土地天然肥沃且容易開墾,稀疏分布的森林可以提供早期的建築和工具材料。
熱量和降水都主要集中在夏季,能供應各種作物生長所需的熱量和水分。
這片區域自然也是大明在北美大陸上的重點開拓區。
大明在北美內陸的開拓行動,首先是從五大湖區和北美大河東岸的幾個關鍵節點開始的。
在白虎湖的西南端、東南端、正南端的三個方向,首先依次建立了白虎左衛、白虎右衛、白虎前衛三個早期的軍屯衛所。
三個衛所分別在大湖的三個方向開墾土地,陸續形成了穩定存在的居民區,在大平原上站穩了腳跟。
然後新到的移民以三個衛所為起點,向東南、西南、正南三個方向繼續開墾。
西南方向的目標是與西南大河沿岸的開拓區打通,正南方向的目標是與南方的中都太平衛開拓區打通。
東南方向的目標是與朱雀湖(伊利湖)西部和南部的開拓區打通。
所以在東方的朱雀湖西岸的朱雀右衛,西南岸的朱雀前衛,這兩個軍屯衛所基本穩定之後,就開始同步向西拓展開拓區了。
北美大河中游的河岸的軍屯衛所,也同時以東方為主要開拓方向,以打通白虎湖開拓區為目標。
早期這些開拓點在各自的目標上不斷的延伸,陸續與與其他開拓區按照計劃連接起來,也在開拓區之間串起了地面交通線。
後續抵達的新移民,則開始沿著開拓點之間的交通線繼續向外拓寬,逐漸形成更大範圍的成熟開拓區。
這個過程已經持續了二十年多年,開拓區總面積已經達到了三十萬平方公里,已經基本鋪滿了這片廣闊的平原區域。
當然,這些地方與神洲本土仍然有很大的不同。
這些成熟的開拓區內並不全是農田,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分散的原始森林和草原植被。
因為在森林區域開荒需要挖掘樹根,夾在森林中的草原地區則不需要,所以總體開荒難度更低,當然要優先去開墾草原。
與此同時,北美的荒地範圍幾乎無限,開拓區的衛所、公司、百姓除非為了獲取木材,否則都不會主動跟森林較勁。
也不會仔細的把每一塊土地都變成農田,而是有意無意的不同所有權的農場之間,留有大範圍的荒地或者果園。
白虎湖畔的三個最早的軍屯衛所,前幾年就已經陸續撤銷了,變成了新設立的白虎府下屬的四個縣。
特別是白虎右衛,現在變成了同城的兩個縣,分別叫右南縣、右北縣。
白虎府駐地也在原白虎右衛所在地。
十五個皇子們乘坐的火車,進入白虎府城建成區的時候,皇子們也都頗為好奇的看著周圍的景象。
鱗次櫛比的建築,熙熙攘攘的人群,遠處有很多冒煙的工廠,近處有大量的機動客車和貨車。
還有一條寬闊的運河穿過城區,河道裡面也有大量的各種船隻,噴吐著煙霧向前航行。
皇子們就感覺,這座城市算是頗為繁榮了,放在大明本土的幾個大型工業區之外,也屬於較大規模的府城了。
根本不像是他們想像中的海外蠻荒之地的情況。
而這個白虎府城和周邊地區,也是皇子們在北美的調研工作重點之一。
所以皇子們在白虎府城的火車站下車進城,開始了解白虎府的情況,下屬城市和農村的情況。
白虎府的主要官員自然要出來迎接,然後陪同皇子們到處參觀,說明這裡的大致情況。
白虎府周圍是北美內陸最大的農業區,城市周圍幾百公里都是大型農場。
不過白虎府本身,也是五大湖和北美大河流域的中轉站,還是這片區域最早的最重要的城市。
本地還有足夠多的人口,自然也承擔了理所當然的基本建設任務。
白虎府城有大型河湖船舶碼頭,有內河和內湖造船修船的船廠,有配套的鋼鐵廠和機械廠以及農機廠。
還有處理本地農產品的紡織廠、食品廠,以及生產基本生活設施的工廠。
不過比較特殊的是,無論是造船廠還是鋼鐵廠,絕大部分工廠都建設在運河岸邊,而不在白虎湖的岸邊。
湖岸邊只有農場和住宅區。
按照當地官員的介紹,這都是皇帝專門安排的,禁止在湖岸邊建設工廠,禁止將廢水直接排入湖中。
經過處理的廢水,可以排入運河,通過運河送走,最終送入大海。
官員們對於這種安排並不是非常的理解,倒是剛剛來到這裡的皇子們一聽就直接明白了。
皇子們的課程就是朱簡烜這個皇帝親自安排的。
博物學的地理知識內容裡面,就有關於水體的更新和污染相關的知識。
大型內陸湖泊的水體狀態,在數百年的周期內都具有不可逆性。
人類未來的幾百年內,沒有能力徹底清理被污染的大型湖泊。
河流的情況要好很多,河水基本保持單向流通,且始終長期向外流動。
污染物沉澱速度比湖泊要慢,更新速度遠比湖泊水源更快。
所以各種無法妥善處理的污染水源,都是優先排入大海,其次排入湖泊,禁止排入內陸湖泊。
皇子們了解情況之後,到大湖邊的碼頭區參觀,發現大湖的水面非常高。
現在才到春天,還沒有進入雨季,而大湖湖泊的水面高度,距離城區地面已經只有兩米左右了。
這個白虎位在湖邊地區還修建了漫長的堤壩,似乎是為了防止湖中的浪翻上地面。
經過本地官員的介紹,其實白虎湖的水面以前並沒有這麼高。
以前白虎湖和紫微湖的水面海拔是176米,距離湖岸邊的土地至少有六米的空間。
湖中的波浪很難直接影響到地面上的設施。
現在是為了方便運河建設,降低建設成本同時提高通航能力,在紫微湖(休倫湖)和朱雀湖之間修建了一道大壩。
攔截兩大湖匯入朱雀湖的湖水,將兩大湖的湖面提到了180米。
再通過修整白虎湖畔的大河支流,讓白虎湖成大河上游的水源,為相對缺水的大河上游提供穩定的水源。
經過這些年的不斷加深和修繕,現在萬噸內河船可以從五大湖開進北美大河。
皇子們就在白虎府停留了半個多月,然後就乘坐內河客船順著運河南下,前往北美大陸的核心中都太平府。
現在的北美大河中上游和艄公河的槽型河谷都已經變成了運河。
除了幾百公里會有一道船閘,大河在其他地方的表現,就像一條格外漫長的水庫。
大部分地方的寬度在五公里左右,水深通常在六到十二米之間,通航能力超越亞馬遜河之外的所有自然河流。
十五個皇子乘坐的客船順流而下,在初夏到來的時候進入了太平府範圍。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其他的絕大部分城市,無論是舊大陸還是新大陸,絕大部分都是以農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有農業才有人口,才有技術和產業需求。
在古典時代,能夠依靠純粹的商業穩定存在的城市,都是絕對的稀罕貨。
而太平府是那種非常罕見的,幾乎是直接以工商業建設為目標,專門規劃建設起來的新型城市。
城市核心區位於北美大河最大的支流的兩岸,總體上位於一片半圓形的丘陵中間。
地面向下挖掘不到一米深的地方,就會有各種形態的礫石了。
土層過於淺薄不適合種田,但適合搞建設。
地基不用打的特別深,只要插入下方的礫石和岩層之中,就能確保工業建築本身的穩定了。
所以朱簡烜專門安排,把這裡作為北美大陸的工業中心。
大明本土有的絕大部分產業,在太平府本地或者周圍也基本都能找得到。
太平府有煤礦、鋼鐵廠、化工廠、造船廠、農業機械廠、民用機動車廠,飛機製造廠。
有發電廠、電器廠,還有有紡織廠、食品廠,各種生活用品工廠。
甚至連軍工產業也相對齊全,包括步槍和火炮工廠,軍用的機械工廠從,軍用車輛工廠,飛行機器製造廠等等。
唯一缺乏的就是石油勘探和開採行業。
還是因為這片地方似乎真的沒有石油。
這樣快速全面工業化建設的城市,建成區規模自然也迅速的膨脹起來。
發展建設的速度太快,而且沒有長期處於穩定的農業時代,以至於太平府都沒有明確的府城和縣城。
美河兩岸的大片建成區範圍內的城市人口,現在已經超過三百萬人了。
放在全世界或者大明本土,也絕對是超級大城市了,現在全世界所有城市中,人口超過三百萬的屈指可數。
而且這些城市基本都在大明本土。
海外的幾個主要是北美的太平府和紐約府、澳洲的吳王都,霖洲的銀河府這三個大規模城市。
皇子們乘坐的客船順著北美大河航行,在大河和美河的交匯處轉入美河逆流而上,很快就進入了美洲中都太平府的城區。
皇子們大多都忍不住感慨,這個太平府與本土的大城市格外類似。
到處都是碼頭、建築、工廠和車輛,到處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太平府已經成了北美大陸的首府,北美留守司的大臣和大學士們,大部分本來就留在太平府。
紐約城的內閣系統,現在已經成了太平府內閣的分支下屬機構,專門負責處理東部海岸線上的自由邦和自治領的事務。
而且留在紐約的大學士和大臣們,收到了皇子們來實訓的通知之後,也提前來太平府等待和迎接了。
本地的官員現在的心態也兩年前的廣東省下屬官員類似,他們現在都不知道為什麼會有十幾個皇子被一起送到美洲來。
很多官員心中案子揣測,是不是皇帝對美洲現在的局勢不滿意了?想要改變現狀了?
畢竟這兩年朝廷剛做了亞歐留守司,還拆分的廣東。
不過無論心中怎麼猜測,表面上的配合是不能少的,都要擺出全力相助的姿態。
皇子們抵達太平府,就算是到了這一輪實訓的任職地點了。
本來就要辦理正式的職務交接手續,特別是這一次皇子們的職務是皇帝特別擬定的,需要跟本地的下屬官員說清楚。
美洲的大臣和內閣大學士們,帶著台太平府的主要官員在碼頭迎接皇子們。
雙方見面行禮之後,皇子們帥首先拿出任命書,交給現有的布政使等官員去確認無誤。
美洲大學士和大臣們,引領和簇擁著皇子們進入城中,送進北美的王宮,舉行了簡單的歡迎儀式。
朱簡烜本來在紐約已經有了一套王宮,而太平衛作為中都不能沒有宮殿。
所以本地的官員們就給朱簡烜上奏章,申請在中都太平府也建設一組新的宮殿。
美洲本地重大事務的決策會議,以及針對美洲高層的詔令的宣讀,都應該有合適的場所。
無論國王本人是否來美洲的宮殿居住,這些宮殿的政治意義和儀式作用都始終存在。
當時朱簡烜已經當了皇帝了,在美洲給自己建設宮殿應該用皇帝標準。
但是朱簡烜卻專門要求,只能按照親王的標準去建造。
朱簡烜首先是考慮自己長期不在北美,放一套皇帝級別的宮殿在北美就是個麻煩。
早晚會發生主動或者意外性質的僭越。
自己直接不在北美搞皇宮,直接把僭越的可能性和等級都降低了一級。
皇子們跟本地的大臣、大學士們互相確認了身份之後,大皇子朱靖坤宣讀了一份聖旨,那是皇帝給他們的直接命令。
大學士們聽完之後都明顯有些愣神,按照聖旨上的說法,這些皇子們相當於是美洲大學士了。
同時他們顯然還擁有遠超普通大學士的決策權。
那美洲現有的大學士怎麼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