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夜明珠被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九三九年的立秋之後,市長黃大本開始了整個榮州城的改造、改建工程,經過近八年的努力,在榮州市西北郊的鐵廠村用鐵水澆注了「鐵封井」、斬斷城南郊獅子山的「雙龍接尾」,制止住了鐵獅的躁動,又在鎖江橋河道正中修建「螺絲亭」,讓洪水泛濫的旭水河變得馴服後,先民們在城抱五峰、廓頻二水形如仙掌、勢若鳳鳴而又依山傍水的榮州城牆內大興土木,開始了「九街十八巷」的修建。

  俗話說「月滿則盈、水滿則溢」,九是易經里最大的陽數,很吉利。因此,榮州城內便逐步修建起了東街、南街、西街、北街、河街、泮水街、望佛街、古城街九條街。和財巷子、花巷子、水巷子、皂角巷、鋤把巷、文廟巷、新龍鱗巷、關岳廟巷、鳳鳴巷、後山巷、大無底洞巷、小無底巷、東鄰巷、西鄰巷、北鄰巷在當時統稱「十八巷」。由於當時的街道很窄,只有三米多一點,巷子就更狹窄了,只能容納兩人並排行走。因此有的街也像巷,而巷也似街,比如泮水街也叫東鄰巷,古城街也叫西鄰巷,望佛街也叫水巷子。在街道改造基本完成後,黃大本又再次奏請國民政府撥款修繕榮州大佛寺。

  一九四七年秋末,自大佛寺重新修繕後,香火鼎盛,朝聖者日漸增多,在城裡又陸續修建了許多廟觀。許多外省客商也幕大佛之名來到榮州市,因此城內商賈雲集。許多人以地域抱團,在城裡修起了江西廟、湖廣廟、陝西廟、天后宮(福建宮)等帶有地域性質的廟宇會館。在陸續修建的廟宇會館中,有禹王宮、巧聖宮、天后宮、上清宮、水晶宮、文昌宮、萬壽宮、南華宮等九宮和文廟、城皇廟、東嶽廟、財神廟、肖曹廟、川主廟、白雀寺、土主廟、江西廟、火神廟、關嶽廟、牛王廟、湖廣廟、龍王廟、呂祖廟、陝西廟、藥王廟、祖師廟共稱「十八廟」。當時的廟宇沒有規格界限,有些宮也稱廟,有些廟也稱宮,如醜宿宮也叫牛王廟,水晶宮也叫龍王廟,上清宮也叫玉皇觀,呂祖廟也叫胡公祠,江西廟也叫禹王宮等。總之,人們想湊齊九,或者十八這些吉利的數字以圖吉祥,因而榮州城內有「九街十八巷」和「九宮十八廟」的說法。

  經過八年多的改、擴建,榮州城在一九四七年末巳初具「穿城三里三,圍城九里九」的規模。市長黃大本對自己上任以來所做的民生工程也頗有自豪之感,是啊,從清朝到民國,幾個朝代十幾任官員沒有做完的事終於在自己的任內有了一個初具規模的榮州城。據說在當時西南省的一百多個市(縣)城市規模、街道排名中,榮州城是排名前三甲的。

  在榮州府的桂林街口,有一座「趙熙公館」特別引人注目。

  趙熙何許人也?他生於四川榮州城北郊宋家壩一個農民家庭,於1891年中舉,1892年中進士、點翰林,1894年應保和殿大考名列一等,授翰林院編修,二年後轉監察御史。被人稱為「晚凊第一詞人」,他天賦異稟,愽學多才,善書法,工詩詞。其書法被稱:「榮州趙字」,其詩詞曾風靡京城,令梁啓超、胡適等人執「弟子禮」向其請教。他曾當過吳玉章、道光皇帝、黃復生的老師,被稱為蜀中五老七賢之一。在如今的西南省內,有許多趙熙留下的文墨:成都望江公園的:「獨坐黃昏誰是伴,怎教紅粉不成灰?」;峨眉山金頂的:「萬里煙雲朝雪界,九天龍象護經窗」;成都人民公園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九個擘窩大字等等。而在榮州、遠威、井研、仁壽四地交界之處的仙人山石岩上,尚有許多趙熙的珍貴墨寶。

  仙人山的得名來自於一個古老的傳說:該山曾因得到仙人的相助欲與嘉州府的峨眉山一爭高下,後因本地人說錯話致使道法失靈,仙人惱怒一腳踏死靈山而雲遊他鄉,該山因此被命名「仙人山」。

  仙人山雖然只有海拔八百米的高度,但由於是在越溪河畔拔地而起,加上地處「多桌面山」的榮威穹窿地貌區,所以顯得奇峰鶴立。此山呈南北走向,像一條沖天飛龍,北端頂峰如龍頭高昂,「龍脊」怪石突兀、瘦骨嶙峋,當空飛舞。「龍尾」逶迤南垂,全長約三千米。東西兩面則是刀削斧劈般的懸崖峭壁,各臨一條溪水長流的河谷,相距約一千米。

  仙人山林木蒼翠,碧草幽幽,野花綻放,野果藏於茂密的果樹枝椏中。一道百餘級石梯從半山腰逶迤向上,直達仙人山山門。山寨門上刻有一幅趙熙書寫的對聯:「明月來投玉川子,曉雲遮盡仙人山」,橫批:「仙梵花宮」。字大如斗,莊嚴典雅而氣韻生動,不禁讓人望而生畏。

  趙熙為官清廉,一身正氣。在一九一一年有名的「保路運動」中,他上奏章彈劾趙爾豐、盛宣懷及數名清朝內閣成員,名震朝野。在深知清朝氣數巳盡後,他毅然辭官回歸故里,在榮州城內斥資修建《趙熙公館》,安頓好家人後,去了仙人山尋覓古蹟,探求清靜。

  一九一二年秋天的一個下午,趙熙從榮州古城的《趙熙公館》出發,坐滑竿來到了一山踏四縣的仙人山。山寺的道清住持用「山蔴柳茶」迎接這位西南聞名的清廉文人,一豌「山蔴柳茶」下肚,讓趙熙覺得腹中一股清洌之氣自丹田向上而起,讓人好不愜意!晚飯時,道清住持又用「豆花飯」招待趙熙,當趙熙吃到用黃豆、泉水、膽巴做出的「窖水豆花」時,對道清住持說:


  「你們寺廟的廚子真是好手藝!這豆花既綿扎、又細嫩,這糍粑海椒又麻辣的恰到好處。我好多年了都沒吃到這麼好的豆花飯了,真是太想在這裡不走了!」

  道清住持微微一笑:「趙大官人是寺廟的大施主,你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只怕時間長了,你那顆憂國憂民的心又熬不住了喲。」

  晚飯後,道清主持又帶著趙熙來到院中的葡萄架下,在石桌旁坐下,一邊品茶一邊聊天。倆人分別就最近發生的「保路運動」、「辛亥革命」以及榮州城的風土人情、莊稼收成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聊著聊著,不覺巳到深夜,倆人巳將水缸中的水喝光,趙熙提起水桶來到後院井邊打水,一輪明月正倒映在井中,望著水中月亮的倒影,耳旁傳來鳴叫的蟲聲,趙熙覺得自己像是悟到了什麼,又搖了搖頭,收回了心事……。

  第二天清晨,趙熙起床和道清住持來到仙人山頂峰,站在山頂之上,只見雲霧隔世,山花爛漫,松風清冷,晨曦縹緲,好似一幅山水畫仙境,正符合了辭官回鄉之人的意境。晨游歸來,道清住持請趙熙為山寺題寫門聯,趙熙也不推辭,提筆揮毫,一氣喝成,先寫了門聯:「明月來投玉川子,曉雲遮盡仙人山。」橫批是:「仙芃花宮」。乘著雅興,他再次揮毫疾書,一首《登仙人山絕頂》躍然紙上:「蒼龍瘦脊抉空飛,蛻骨靈山掛石扉。我是德雲前世住,仙朝珠館幾年歸。花濃細徑香千劫,天敞群峰壓大圍。若有人兮松際下,上清風冷五銖衣。」

  趙熙二十四歲中舉,二十五歲任翰林院編修、督察院御史,不到五十歲辭官,回到榮州後雖建《趙熙公館》,但他多數時間都在距仙人山約十里的大刀寨隱居,直到八十一歲辭世,死後的趙熙被安葬在榮州境內的牛角山(此是後話,特注。)

  那時的榮州城內的街道是砂石路或石板路,這一年的夏天特別的熱。正午的太陽底下,有人在一塊石板上攤熟了一個雞蛋,圍了有幾十個人看熱鬧,頭上冒著油汗,驚訝的忘了熱,只有小孩子為了滿頭化了膿的癤子,死命地嚎。到了夜晚,太陽落了,吸飽了熱氣的地面喘不過氣來,將那熱氣一團一團吐了出來,蒸著滿街滿巷的涼蓆子。

  屋裡和外面其實是一樣的熱,熱的連蚊子都不見了蹤影,一連幾天像是在蒸籠里似的過日子。後來,天陰了,飄來了雨雲,下雨點子了,如同撤退的軍隊,馬架椅涼蓆子「刷」地不見了,進屋了,大人孩子轉眼間睡熟了。也有些穿著褲衩,手捏笆笆扇的年輕後生,躺在馬架椅上不動,任由那天上的雨點灑落,只管熟睡便是。

  這一日,黃大本正在處理公務,門衛來報,說大佛寺主持宏遠法師求見。黃大本急忙吩咐:「把宏遠法師請到書房!」

  宏遠法師身長近六尺,體形墩厚結實,雖巳七十八歲高齡,但走起路來依然健步如飛。他自幼出家,在榮州大佛寺摩頂受戒,先後在東嶽泰山、南嶽嵩山、四川的峨眉山等地學習佛法,四十八歲起在榮州大佛寺做主持,至今巳三十年有餘。

  宏遠法師落座之後,讓市長黃大本屏退閒雜人等,上前向黃大本作了一揖:

  「老納今日前來,向黃市長請罪!」

  「法師何罪之有?」

  「大佛寺的鎮寺之寶,夜明珠昨晚被盜!」

  「啊!什麼時候發生的事?」

  「今日凌晨四更時分,巡夜的僕役聽見金冠樓內有響動,前去查看時,看見兩個蒙面人從屋內跑出,奔向後山小路消失。當我得到消息前去查看時,發現大佛額頭上的玻璃罩巳碎,夜明珠被盜!」

  「真有此事?!」

  「貧僧不打逛語,因此特來向黃市長稟報!」

  這榮州城的大佛寺,正是因為有了夜明珠而聞名於世。嘉州大佛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坐鎮三江之口而聞名天下,被稱為中華第一大佛。而榮州大佛則是以莊嚴、肅穆的釋迦牟尼佛像和夜明珠的襯托而被稱為中華第二大佛。黃市長思忖片刻,對宏遠法師說道:

  「請法師即刻回寺,召集大佛寺所有僧人、僕役,吩咐他們在誦經堂等候問話,我馬上派趙局長前來查案!」

  宏遠法師走後,黃市長不敢怠慢,急忙叫來警務局局長趙從武,吩咐他馬上帶人去大佛寺查看現場,迅速破案。趙從武帶了四名警員急忙向大佛寺奔去。黃市長在書房中來回踱步,思慮再三,最終提筆寫了一份報告呈報西南省省政府,請求派人偵破此案,追回被盜的夜明珠。因為他知道,這夜明珠被盜決不是一般的小毛賊所為,僅憑趙從武這個警務局長是無法破案的,如果追不回夜明珠,哪自己這個市長也就當到頭了。

  趙從武帶著四個警察來到大佛寺,逐一查看了前山門、大殿、藏經樓、方丈室、誦經堂以及後山門等處,沒有發現什麼可疑的地方。當他們五人在更夫的帶領下沿石梯上到山頂,來到金冠樓時,只見房門大開,進入屋內之後,看見地面上有一洞口,被撬開的青條石放在一旁,一根系在橫樑上又放入洞口的黃麻繩還在。看來盜賊就是從這洞口吊墜下去擊碎玻璃罩,盜走了夜明珠。於是他對身旁的更夫進行了詢問:


  「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伍和平,是更夫,已在大佛寺做了四十二年的巡夜打更。」

  「在巡夜的時候你看見了什麼?」

  「今早四更時分,我巡更到山頂金冠樓時,遠遠看見兩個蒙面黑衣人從裡面跑出來,我大喊了一聲:「什麼人?幹什麼的?」,那倆人也不答話,徑直跑向了後山,我年紀大追不上,於是去屋內察看,見地面有洞口和繩子,不敢耽誤,我立刻報了智清管亊和宏遠法師,我們三人沿閣樓逐層查看之後,發現鑲嵌在佛像額頭的夜明珠不見了。」

  「還有其他人知曉這一情況嗎?」

  「天亮前只有我們三人知道,但現在寺廟裡的人都知道了。」

  趙從武帶著四個警察在更夫的帶領下來到大佛寺的後山山頂察看,一根約三指粗的黃蔴繩一頭拴在一棵柏樹根部,另一頭則墜下懸崖,趙從武命幾名手下收起黃蔴繩,懸崖絕璧下是一片坡地通向菠蘿塘方向。趙從武又把管亊智清和尚以及昨晚住在寺內的僧人、伙夫、雜役一干人等逐一叫來問話並做了筆錄,並吩咐智清和尚通知下去:立即鎖好金冠樓保護現場,寺廟內所有人不得擅自離開寺廟並泄露夜明珠被盜消息,一旦查實重處!趙從武留下四個手下守在大佛寺,自己先回警局去向黃市長匯報案情。

  「黃市長,經過現場勘察和詢問有關人等,我初步推斷大佛寺的夜明珠被盜是內外勾結、監守自盜案件。」

  「有何根據?」

  「經過現場勘察,大佛寺的前後山門均無被撬的痕跡,那山牆有三米多高,但金冠樓里的洞口和黃蔴繩以及後山懸崖峭壁上留下的黃蔴繩都說明了沒有寺廟裡人做內應的話,盜賊不可能一晚上鑿開洞口溜繩下去盜走夜明珠。」

  「哦……!」

  「我初步推斷這是一樁蓄謀巳久、裡應外合的盜竊案。」

  「有什麼值得懷疑的人嗎?」

  「暫時還沒有,但今天在詢問僧侶、更夫、雜役後,我懷疑一個人與此案有關。」

  「誰?」

  「大佛寺的管亊智清和尚!」

  「宏遠法師的大弟子?」

  「就是他,寺廟內的各房鑰匙均由他一人掌管,只有他能隨時進入金冠樓而不被人懷疑!」

  「還有其他證據嗎?」

  「暫時沒有,但隨著案件調查的深入,我相信一定會找到證據的!」

  黃市長沉思了一會兒,對趙從武說道:「我已向省政府寫了報告,請省警察廳派人來偵破此案,在省廳的人到來之前,你要派人監視智清和尚的一舉一動,對大佛寺的僧人雜役也要一一查清社會關係和動向,順藤摸瓜,爭取早日破案!」

  「是!黃市長,我明白了!」

  告別黃市長,趙從武走出縣府大門,在回警察局的路上,他邊走邊在思索怎樣才能儘快破獲這個「夜明珠被盜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