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李家花園》的盛宴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已是民國二十七年(公元一九三九年)。
榮州城內的「李家花園」里張燈結彩、高朋滿桌,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今天是李家花園的老主人李天鵬的七十大壽生日。在老祖屋門前的院壩里擺了二十桌主席,在走廊里、花圃中還擺了五十桌次席,這是為李老太爺祝壽而擺下的七十桌酒席盛宴。
搭建的戲台上,正在演出西南省的地方戲曲《五女拜壽》,在二胡、銅鑼、皮鼓、鎖吶的伴奏聲中,台上的演員們紛紛逐個登場,咿咿呀呀地唱著、跳著,喜慶的氣氛襯托著李家花園的壽宴。
提起李氏家族,在榮州府以及周圍的龍都、嘉州、遠威、犍衛幾個州縣都很有名氣。據說這李氏家族是明末清初時期從廣東遷入四川的李凱後代,李凱及族人為區別於其他李姓人家,在族譜上設定了李氏宗族的輩分排名次序,分別是:凱、通、曰、氏、紹、春、方;鵬、維、仁、朝、月、天、光;學、仕、聯、登、成、少、局;強、銀、定、國、鎮、嘉、邦;帶、顯、停、風、祿;逢、是、約、秀、雲;齊、昌、龍、茂、值;樹、德、煥、文、明。
李天鵬的祖父是道光皇帝時期的翰林院編修,父親曾擔任清朝的西南巡撫,他也做了十八年的西南鹽運吏,民國時期又當了二十年的西南省鹽稅官,幾年前辭了官頤養天年。李天鵬養育了六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李光軒、次子李光雄、三子李光輝、四子李光清、五子李光榮、六子李光儒。家中長子李光軒現仍在鹽務局任職鹽務局長,次子李光雄在榮州府任文教官,而其他幾個兒子則分別在榮州城內《李裹兜》名下的織布、織衣、織襪三個作坊和《李記古玩齋》中管事。當地百姓都知曉「李裹兜」家大業大,不僅在城裡有作坊、古玩店,而且在距榮州城約十二里的「石碓窩」有二百多畝田地;不僅有長子、次子均在國民政府里任職,而且五兒子李光榮既是「李裹兜」作坊的總管,還是榮州府袍哥會、商會會長,屬於黑白兩道通吃的人物,這就是今天李天鵬七十大壽,連市長和警務局局長都要來賀壽的原因。
李家花園座落在榮州城內的東北方向,占地約二百八十畝。園子裡在東、西、北三個方位修建庭院,南方有一口約六十畝的池塘,取名為「荷花塘」,塘中建有一座「望月亭」。在園子其餘的空地里,連接各處房屋的走廊、路徑旁,栽滿了桃、李、梨樹和各種花草。在花草的間隔地段立有幾座假山,雖說是人工造的,但其景觀卻甚為別致,或異峰突起危如累卵,或重疊峰巒穿流漏雨自成一景,這也只能謂之為尋常文章,而另有緊要,稱得上詩眼的是幾具奇石,不知從何處得來,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在花圃里,有一具「玉玲瓏」,通地七十二孔,以水灌頂,孔孔泉流;如在石底燃一爐香,則竅竅煙出。又一具「三生石」,色隨時變,立春時該石由蒼而翠,到立夏時幾如碧綠,然後漸深、轉向菸灰色,到冬至時黑盡、又漸透青,立春時又及翠,如同返魂一般循環往復。還有一具名為「含情」的石頭,梅雨時分整塊石頭往外滲水、淚如雨下。再有一塊奇石,看似平淡無奇,卻是修園子時從菜畦中掘出,上刻二個字「花園」,無落款、如此天降的瑞石,似乎有些前緣,立於園中,於是「李家花園」便由此而得名。
壽宴開始之前,李天鵬和市長黃大本、警務局局長趙從武在鄉坤名流及眾親友的簇擁下,沿著新鋪的青石板路遊覽經過二年時間翻新、修茸的「李家花園」。走了不一會兒,覺得有些累了,便讓李光軒、李光榮帶領眾人繼續遊覽,自己則帶著貼身僕從回到壽宴主桌前繼續看戲。
李家二個兒子引領著眾人往前漫步而行,在穿過一片桃林之後便是花圃苗地,當他們走出桃林時,一片爛漫撲面而來。碗口大的紅花,開在白和粉的小花之中;喇叭筒狀的紫色花突兀而立,底下是無數倒掛的小金鐘;復瓣的黃菊花,一層層地疊壘著,四周是細長芯的蔓花;無色透明又薄如蟬翼的黛色花,映著絨球般翠綠的蕾。花和花之間種的是各種各樣的草,鋸齒的、裂瓣的、鑲邊的、掛絮的、雙色的、嵌拼的、捲曲的、垂懸的……。眾人走過去,忽然間騰空而起一幅錦緞,原來是一大群採花的蝶,覆在花叢中,錦緞揭開,花與草的顏色就更深一層,形制輪廓也鮮明突起,遊覽的眾人都停住了腳步,屏住了氣息,幾乎忘記了是在天上還是在人間。
這一片花海,向池塘邊漫去,與塘中的蓮藕、荷花、白蘆葦相接。於是,那婆婆娑娑的蓮葉,荷花、白蘆葦便為這花園劃了一道蓮界,太陽從荷花塘上射過來,金光閃耀中,只見一個漢子揮著長柄的水舀,奮力一揚,撒開一幅水簾,晶亮的水粒子分布在空中,再落下的瞬間,天地間全讓顏色和光線填滿了。還有一種無聲的聲音,充盈於光和聲之中,辯不出是怎樣的靜與響,只覺得光和色都在顫動,眾人都不覺有微悸的感覺,輕輕地打著顫,好似有溫潤的齏粉撒了一頭一身,天地都似乎在這剎那間搖曳了一下……。
走過花圃、荷花塘,兄弟二人又率眾人走進了「迷宮園」。剛走入時,好似陷入了迷宮陣,只見眼前樓閣。然而,腳下卻有路徑,山不轉水轉似的,不由自主沿著路徑走去,過門楹,向西、折北、上崗、復又下崗、順廊去、復又廊盡。然後由北向南度無數長短橋、高低路、竹林、葡萄架、花圃、苗圃、紫藤園。自然而然,路徑向東延去,穿巨石洞,遇大土庵,穿奇峰陣,正不知天南地北,眼前忽然軒闊敞朗,呈現廣庭一片。原來方才所經各景,其實全為廣庭所設,此時立於庭中央,此情此景,銜銜相接,徐徐迴旋,最終收於一身,眾人都有身臨仙境般的感覺。
稍息片刻之後,李氏兄弟二人又領著眾人再上返途。分明是從原路而入,卻不料越離越遠,景色迴異,完全是另開一路,閣不是那閣,水不是那水,花卉樹石不是那花卉樹石,眾人這才醒悟,這「迷宮園」的格式是八卦陣圖形。
終於出得八卦陣,到出園口,巋然一座拔地而起的樓宇,雕刻鏤空,鑲嵌鍍鎦,高三丈有餘,寬有五楹,每楹一題,順序為:《有親可事》、《有子可教》、《有田可耕》、《有山可樵》、《有澤可漁》。看完楹聯,眾人皆嘖嘖稱奇,榮州市市長黃大本嘆曰:「這李家花園猶如仙景,真不愧為我榮州府最佳景致也!」
李天鵬老太爺的七十壽宴,將於中午十二點準時開席。主宴設於李老太爺的堂屋門前院壩,最上方主桌坐的是壽星李天鵬、五兒子李光榮和市長黃大本、警務局長趙從武以及榮州糧油行老闆黃光洪、吳記釀酒行老闆吳永國、劉記典當行老闆劉永強、大通錢莊老闆謝文寶。其他幾個兒子則在其他桌席上陪同前來賀壽的各地鄉坤商賈。次宴則設於花圃、走廊之中,坐的是李氏家族的家眷、親朋好友及鄉下的佃戶們。雖說宴席有主、次之分,但安排的菜餚卻是同樣的,全都是按滿漢全席的菜譜來製作、上席的。
滿漢全席的菜餚是:四拼碟子(主要是冷菜)、四高莊碟(主要是零食)、四鮮果碟、四蜜餞碟、四果品碟、四糖酥碟;八大件(都是燕窩、熊掌、果子狸、魚翅等);十六小碗(是為山珍、海味一類);八樣燒烤(主要是雞、鴨、魚、兔,其中還分四紅四白的烤法,外帶四個碟子的餅類食品);八押桌碗(換了口味的山珍海味);八種小豬(麒麟小豬第一、如意小豬第二、滿漢小豬第三、縐紗小豬第四、小磨小豬第五、松子小豬第六、天花小豬第七、龍鳳小豬第八);四碗(各種鹹菜);四個隨飯碟(用火腿做配菜的各類小菜);點心四道(每道有三種:有餅、有餃子、有卷、有茶、有面、有糕);四望菜碟(乾酪、果酥、桃仁、杏仁);飯兩種(乾飯、稀粥);正宗的滿漢全席就是這共計八十四道菜餚。
中午十二時正,七十掛鞭炮在「李家花園」正門外圍牆上同時點燃,震天轟鳴的鞭炮聲響徹雲霄。生日宴主席桌上的榮州市市長黃大本站起身來,舉起酒杯說道:「各位來賓,各位親朋好友,今天是李天鵬老先生七十壽辰的大喜日子,讓我們大家共同舉杯,祝李老太爺生日快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來,乾杯!」,在坐的眾人也都同時應道:「乾杯!」,李家花園裡的客人們推杯換盞,品美酒、嘗佳肴……。
吃完這八十四道由碟、盤、缽、盆盛裝的滿漢全席菜餚,出身豪門又為官多年的市長黃大本也連連稱奇,說是這麼多年來第一次吃到了正宗的滿漢全席。受李家花園的啟發,他要寫報告,上報西南省政府,把李家花園定為榮州市的重要地標,並要求省政府撥款對榮州市的街道進行改造。也就是黃市長的這番話,讓榮州府的面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備註:本文創作中借鑑王安憶《天香》書中的有關章節,謹向原作者致意。一石英良)
榮州城內的「李家花園」里張燈結彩、高朋滿桌,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今天是李家花園的老主人李天鵬的七十大壽生日。在老祖屋門前的院壩里擺了二十桌主席,在走廊里、花圃中還擺了五十桌次席,這是為李老太爺祝壽而擺下的七十桌酒席盛宴。
搭建的戲台上,正在演出西南省的地方戲曲《五女拜壽》,在二胡、銅鑼、皮鼓、鎖吶的伴奏聲中,台上的演員們紛紛逐個登場,咿咿呀呀地唱著、跳著,喜慶的氣氛襯托著李家花園的壽宴。
提起李氏家族,在榮州府以及周圍的龍都、嘉州、遠威、犍衛幾個州縣都很有名氣。據說這李氏家族是明末清初時期從廣東遷入四川的李凱後代,李凱及族人為區別於其他李姓人家,在族譜上設定了李氏宗族的輩分排名次序,分別是:凱、通、曰、氏、紹、春、方;鵬、維、仁、朝、月、天、光;學、仕、聯、登、成、少、局;強、銀、定、國、鎮、嘉、邦;帶、顯、停、風、祿;逢、是、約、秀、雲;齊、昌、龍、茂、值;樹、德、煥、文、明。
李天鵬的祖父是道光皇帝時期的翰林院編修,父親曾擔任清朝的西南巡撫,他也做了十八年的西南鹽運吏,民國時期又當了二十年的西南省鹽稅官,幾年前辭了官頤養天年。李天鵬養育了六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李光軒、次子李光雄、三子李光輝、四子李光清、五子李光榮、六子李光儒。家中長子李光軒現仍在鹽務局任職鹽務局長,次子李光雄在榮州府任文教官,而其他幾個兒子則分別在榮州城內《李裹兜》名下的織布、織衣、織襪三個作坊和《李記古玩齋》中管事。當地百姓都知曉「李裹兜」家大業大,不僅在城裡有作坊、古玩店,而且在距榮州城約十二里的「石碓窩」有二百多畝田地;不僅有長子、次子均在國民政府里任職,而且五兒子李光榮既是「李裹兜」作坊的總管,還是榮州府袍哥會、商會會長,屬於黑白兩道通吃的人物,這就是今天李天鵬七十大壽,連市長和警務局局長都要來賀壽的原因。
李家花園座落在榮州城內的東北方向,占地約二百八十畝。園子裡在東、西、北三個方位修建庭院,南方有一口約六十畝的池塘,取名為「荷花塘」,塘中建有一座「望月亭」。在園子其餘的空地里,連接各處房屋的走廊、路徑旁,栽滿了桃、李、梨樹和各種花草。在花草的間隔地段立有幾座假山,雖說是人工造的,但其景觀卻甚為別致,或異峰突起危如累卵,或重疊峰巒穿流漏雨自成一景,這也只能謂之為尋常文章,而另有緊要,稱得上詩眼的是幾具奇石,不知從何處得來,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在花圃里,有一具「玉玲瓏」,通地七十二孔,以水灌頂,孔孔泉流;如在石底燃一爐香,則竅竅煙出。又一具「三生石」,色隨時變,立春時該石由蒼而翠,到立夏時幾如碧綠,然後漸深、轉向菸灰色,到冬至時黑盡、又漸透青,立春時又及翠,如同返魂一般循環往復。還有一具名為「含情」的石頭,梅雨時分整塊石頭往外滲水、淚如雨下。再有一塊奇石,看似平淡無奇,卻是修園子時從菜畦中掘出,上刻二個字「花園」,無落款、如此天降的瑞石,似乎有些前緣,立於園中,於是「李家花園」便由此而得名。
壽宴開始之前,李天鵬和市長黃大本、警務局局長趙從武在鄉坤名流及眾親友的簇擁下,沿著新鋪的青石板路遊覽經過二年時間翻新、修茸的「李家花園」。走了不一會兒,覺得有些累了,便讓李光軒、李光榮帶領眾人繼續遊覽,自己則帶著貼身僕從回到壽宴主桌前繼續看戲。
李家二個兒子引領著眾人往前漫步而行,在穿過一片桃林之後便是花圃苗地,當他們走出桃林時,一片爛漫撲面而來。碗口大的紅花,開在白和粉的小花之中;喇叭筒狀的紫色花突兀而立,底下是無數倒掛的小金鐘;復瓣的黃菊花,一層層地疊壘著,四周是細長芯的蔓花;無色透明又薄如蟬翼的黛色花,映著絨球般翠綠的蕾。花和花之間種的是各種各樣的草,鋸齒的、裂瓣的、鑲邊的、掛絮的、雙色的、嵌拼的、捲曲的、垂懸的……。眾人走過去,忽然間騰空而起一幅錦緞,原來是一大群採花的蝶,覆在花叢中,錦緞揭開,花與草的顏色就更深一層,形制輪廓也鮮明突起,遊覽的眾人都停住了腳步,屏住了氣息,幾乎忘記了是在天上還是在人間。
這一片花海,向池塘邊漫去,與塘中的蓮藕、荷花、白蘆葦相接。於是,那婆婆娑娑的蓮葉,荷花、白蘆葦便為這花園劃了一道蓮界,太陽從荷花塘上射過來,金光閃耀中,只見一個漢子揮著長柄的水舀,奮力一揚,撒開一幅水簾,晶亮的水粒子分布在空中,再落下的瞬間,天地間全讓顏色和光線填滿了。還有一種無聲的聲音,充盈於光和聲之中,辯不出是怎樣的靜與響,只覺得光和色都在顫動,眾人都不覺有微悸的感覺,輕輕地打著顫,好似有溫潤的齏粉撒了一頭一身,天地都似乎在這剎那間搖曳了一下……。
走過花圃、荷花塘,兄弟二人又率眾人走進了「迷宮園」。剛走入時,好似陷入了迷宮陣,只見眼前樓閣。然而,腳下卻有路徑,山不轉水轉似的,不由自主沿著路徑走去,過門楹,向西、折北、上崗、復又下崗、順廊去、復又廊盡。然後由北向南度無數長短橋、高低路、竹林、葡萄架、花圃、苗圃、紫藤園。自然而然,路徑向東延去,穿巨石洞,遇大土庵,穿奇峰陣,正不知天南地北,眼前忽然軒闊敞朗,呈現廣庭一片。原來方才所經各景,其實全為廣庭所設,此時立於庭中央,此情此景,銜銜相接,徐徐迴旋,最終收於一身,眾人都有身臨仙境般的感覺。
稍息片刻之後,李氏兄弟二人又領著眾人再上返途。分明是從原路而入,卻不料越離越遠,景色迴異,完全是另開一路,閣不是那閣,水不是那水,花卉樹石不是那花卉樹石,眾人這才醒悟,這「迷宮園」的格式是八卦陣圖形。
終於出得八卦陣,到出園口,巋然一座拔地而起的樓宇,雕刻鏤空,鑲嵌鍍鎦,高三丈有餘,寬有五楹,每楹一題,順序為:《有親可事》、《有子可教》、《有田可耕》、《有山可樵》、《有澤可漁》。看完楹聯,眾人皆嘖嘖稱奇,榮州市市長黃大本嘆曰:「這李家花園猶如仙景,真不愧為我榮州府最佳景致也!」
李天鵬老太爺的七十壽宴,將於中午十二點準時開席。主宴設於李老太爺的堂屋門前院壩,最上方主桌坐的是壽星李天鵬、五兒子李光榮和市長黃大本、警務局長趙從武以及榮州糧油行老闆黃光洪、吳記釀酒行老闆吳永國、劉記典當行老闆劉永強、大通錢莊老闆謝文寶。其他幾個兒子則在其他桌席上陪同前來賀壽的各地鄉坤商賈。次宴則設於花圃、走廊之中,坐的是李氏家族的家眷、親朋好友及鄉下的佃戶們。雖說宴席有主、次之分,但安排的菜餚卻是同樣的,全都是按滿漢全席的菜譜來製作、上席的。
滿漢全席的菜餚是:四拼碟子(主要是冷菜)、四高莊碟(主要是零食)、四鮮果碟、四蜜餞碟、四果品碟、四糖酥碟;八大件(都是燕窩、熊掌、果子狸、魚翅等);十六小碗(是為山珍、海味一類);八樣燒烤(主要是雞、鴨、魚、兔,其中還分四紅四白的烤法,外帶四個碟子的餅類食品);八押桌碗(換了口味的山珍海味);八種小豬(麒麟小豬第一、如意小豬第二、滿漢小豬第三、縐紗小豬第四、小磨小豬第五、松子小豬第六、天花小豬第七、龍鳳小豬第八);四碗(各種鹹菜);四個隨飯碟(用火腿做配菜的各類小菜);點心四道(每道有三種:有餅、有餃子、有卷、有茶、有面、有糕);四望菜碟(乾酪、果酥、桃仁、杏仁);飯兩種(乾飯、稀粥);正宗的滿漢全席就是這共計八十四道菜餚。
中午十二時正,七十掛鞭炮在「李家花園」正門外圍牆上同時點燃,震天轟鳴的鞭炮聲響徹雲霄。生日宴主席桌上的榮州市市長黃大本站起身來,舉起酒杯說道:「各位來賓,各位親朋好友,今天是李天鵬老先生七十壽辰的大喜日子,讓我們大家共同舉杯,祝李老太爺生日快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來,乾杯!」,在坐的眾人也都同時應道:「乾杯!」,李家花園裡的客人們推杯換盞,品美酒、嘗佳肴……。
吃完這八十四道由碟、盤、缽、盆盛裝的滿漢全席菜餚,出身豪門又為官多年的市長黃大本也連連稱奇,說是這麼多年來第一次吃到了正宗的滿漢全席。受李家花園的啟發,他要寫報告,上報西南省政府,把李家花園定為榮州市的重要地標,並要求省政府撥款對榮州市的街道進行改造。也就是黃市長的這番話,讓榮州府的面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備註:本文創作中借鑑王安憶《天香》書中的有關章節,謹向原作者致意。一石英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