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一章:引子

  唐朝末年(公元七一三年),從印度古老的佛教聖地菩提加雅,走出來兩位石雕高手阿古力、阿古真。

  在菩提加雅寺,阿古力、阿古真倆人是同時拜師石雕大師辛格瓦學習石雕技藝的。十年過去了,為了考察兩個弟子的石雕技藝和選撥一名弟子做自己的接班人,也是受了華夏唐玄宗皇帝的邀請,辛格瓦給了兩個弟子每人五十兩黃金,要求阿古力、阿古真前往神秘的東方大國,考察名山大川,各選一處地形雕刻佛像。佛像雕成後回來稟報,然後由辛格瓦組織各寺廟高僧進行評選。師兄弟二人從印度進入XZ後在LS分手,約定佛像建成後再回菩提加雅寺相聚。

  阿古真和師兄阿古力分手後,帶著二個徒弟在嚮導兼翻譯何浩強的帶領下,沿著LS一林芝一格爾木一西寧一雅安一成都線路徒步而行。就在師徒三人在嚮導的帶領下翻越秦嶺時,天上突降暴雪,阿古真在跨過一棵倒地的大樹時不慎跌倒,一下子滾下山坡幾十米遠而暈了過去。待他醒來時,已躺在當地一戶治病救人的郎中家裡。

  兩個徒弟見師傅醒來,急忙上來問候:「師傅,你可醒了,你覺得怎麼樣啊?」

  阿古真動了一下身子想坐起來,卻不料全身疼痛,腳也不聽使喚,只能無奈地搖了搖頭問道:「我們這是在哪兒?」,大徒弟阿泰端來一杯茶水遞給阿古真:「師傅,你的小腿骨骨折,我們現在住在一個漢族郎中的家裡,他巳經給你包紮過了。」這時,郎中羅大夫走了進來,看見阿古真巳醒,於是對他說道:

  「阿古真師傅,你的小腿骨摔折了,需要休息一段時間才能走路。」

  「哪要多久才能恢復呢?我還有大事要辦呢!」

  「你想下地走路有二十來天就行,但要長途跋涉恐怕至少要三個月以後才行!」

  「哦,要這麼長時間啊?」

  「是啊,傷筋動骨一百天,你要想走很遠的路,就必須要休息那麼多天!」

  阿古真把大徒弟阿泰叫到跟前:

  「阿泰,我現在不能走遠路,留下阿頗照料我,你和嚮導帶上盤纏,沿西南方向去尋找適合雕刻佛像的名山大川,找到後立刻回來給我講!同時要順便打聽你師叔阿古力選址造佛的情況。」

  「是!師傅。」阿泰收拾好行李,和嚮導一起向阿古真告別後踏上行程。

  二個多月過去了,阿泰和嚮導回到了秦嶺山下的羅大夫家,阿泰向阿古真稟報情況:師叔阿古力巳在西南省的嘉州府選好了一處地址,開始動工造佛。經過實地考察,我也在距嘉州府三百里的榮州府找到一處適宜雕刻佛像的地形,只等師傅前往定奪。

  阿古真聽說已找到一處適合造佛像的地方,立刻收拾好行裝,來到堂屋向羅大夫辭行:

  「尊敬的羅大夫,謝謝你這麼多天的精心醫治,我已完全康復,要和徒弟一道去西南省建造佛像,特來向你告別!」

  「阿古真師傅,你雖巳痊癒,但每日行走約八十里地便要歇息才好!我給你配了三十包舒筋活血之藥,記得每晚睡前服下。」

  「謝謝羅大夫的提醒,我一定照辦!只是在你這裡吃住了這麼多日子,連同醫藥費,不知該付多少黃金?」

  「阿古真師傅,我也是信佛之人,懸壺濟世是我的本份。你們師徒三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我們選址造佛,這一去還有許多花費,你就安心前去完成你的大事吧!」

  「謝謝羅大夫,我師徒三人一定選好名山,為佛祖的佛光普照蒼生而鞠躬盡瘁,待造佛完畢回國之時,一定再來拜望你老人家!」

  在嚮導的帶領下,阿古真師徒三人曉行夜宿、日夜兼程趕往西南方向的榮州府。途中經過嘉州府時,他特意來到阿古力已經開工造佛的凌雲山對岸隔江觀望。當看見阿古力所選的山勢地形位於嘉陵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處時,阿古真對二個徒弟說:「你師叔所造的這尊彌勒佛像將來必成名佛!」,徒弟阿泰說道:「師傅,距此地約三百里東南方的榮州府城外,有一座山也適宜造佛,我們快趕路吧。」

  阿古真師徒三人在嚮導的帶領下再次踏上行程,經過三天多的跋涉來到了隸屬於西南省的榮州府。

  榮州府城是一座有著東、南、西、北四條主街,四條副街和十八條巷子的古城,四道城門分別通向遠威府、龍都府、井研府、犍為府和嘉州府,奔騰不息的旭水河、越溪河分別從東北、西北兩個方向流經榮州城外,匯集後流向東南方的龍都府。

  在榮州城外約三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名叫「真如崖」,此山高約五十餘丈,山勢直立陡峭,屬黃砂岩層。奔流不息的旭水河從真如崖的山腳流過,與真如崖相鄰的龍頭山山上林木蔥鬱、花草遍地且巳建有一座白塔。而與真如崖隔河相對還有一座高約三十丈的山,由於岩璧直立猶如刀削,被當地百姓稱為「金璧崖」。

  阿古真站在真如崖山巔仰望著天空,只見蔚藍色的蒼穹明淨如水、廣闊無垠,一輪皓月掛在天空,周圍簇擁著無數眨著眼睛的星星。「就是這裡了!」,阿古真經過這幾天的考察、走訪,終於下定決心在榮州城東郊的真如崖造一座「釋迦牟尼佛像」。

  嚮導兼翻譯何浩榮帶領阿古真師徒三人來到榮州府府衙,管轄著約八十平方千米,九萬多戶人家的榮州府府衙座落在榮州城的東西街道交匯處。進入府衙大門,阿古真遞上自己的「通關牘文」並說明了來此地是要選址建造佛像,縣令吳慎道看過牘文,知道師徒三人是來選址造佛的雕刻大師。他大喜過望,從太師椅上站起身來,下堂握住阿古真的手說道:「太好了,榮州府的百姓終於等來了這一天!」。他讓師爺帶領阿古真師徒去後院休息,同時馬上向朝庭上奏摺,請朝庭拔付銀兩造佛。

  縣令吳慎道一面上奏摺,報請朝迋為榮州府造佛撥銀八十萬兩,一面邀請城中鄉坤商賈進府議事,為在城東郊的真如崖建造「釋迦牟尼」佛像籌集銀兩、物資。聽說要在城東郊建造佛像,榮州府的百姓奔走相告,踴躍捐款捐物,大約三十天時間,縣令吳慎道就收到白銀八萬兩、稻穀五百石、豬、羊二百頭及開山鑿石的工具無數,吳慎道自己主管銀兩、財物及擔任總監工,派師爺鍾富華擔任現場監工帶領石匠、民工協助阿古真師徒三人開始了建造佛像的浩大工程……。

  歷經八年多的風風雨雨,克服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阿古真師傅主持建造的釋迦牟尼佛像終於在公元七二一年農曆八月初八完工。這座佛像通高36.67米、頭長8.76米、肩寬12.67米、膝高12米、腳寬3.5米,阿古真在描完最後一筆鳳冠金漆後,從懷裡掏出了一顆拳頭大小的「夜明珠」放進佛像額頭正中,然後用圓形玻璃罩蓋住,上膠,最後一個離開腳手架。開光典禮定在了七日後的八月十五日。從各地請來的高僧、和尚共計四十九人巳從八月初一日開始設壇誦經,為開光典禮做準備。

  農曆八月十五日傍晚,榮州大佛寺門外人山人海,已等候多時的榮州百姓和從龍都、遠威、井研、犍衛等地幕名而來百姓數萬人,懷著虔誠而崇敬的心情,等待觀看釋迦牟尼佛像的「開光儀式」。

  酉陽三刻,大佛寺寺主施宏德帶領四十九名僧人點燃了香燭,向大佛寺的山門、山牆灑下些許清水後,他帶領四十九名僧人面向民眾誦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三遍。隨著寺主釋宏德宣布:「戍時已到,釋迦牟尼佛像揭幕!」的宏亮聲音,遮蓋於佛像頭部的金黃色綢緞徐徐降下,釋迦牟尼的慈祥而莊嚴的頭像展現在世人面前,施宏德手持一面銅鏡,將皎潔的月光反射到佛像上「開光」,而釋迦牟尼佛像額頭中間的夜明珠則慢慢地發出了它燦爛的光芒。這燦爛無比的夜明珠之光和銀白色的月光交相輝映,照亮了真如崖下的農田、樹林、河流,也照亮了榮州古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