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小說故事的精彩元素(5)—嚴重的情緒對立與巧妙化解
有的讀者可能會問到,嚴重的情緒對立是什麼,它和生死際遇又有什麼不同呢,他們還有一些共同點嗎?這裡請允許筆者對其不同點和相同點進行拆解。我們先說說相同點,二者都有嚴重情緒的對立甚至爆發,而不同點在於在生死際遇中,雙方的力量差異較大,一方有更為強大的實力將對方碾壓,而另外一方在遭遇這種生命的威脅時,會想起其他的辦法,或通過機智行動,或通過寶物寶貝來化解危機。而在嚴重的情緒對立中,雙方的力量可以說達到了某種恐怖的平衡,雙方你弄不死我,我也弄不死你,甚至這種情緒的對立一旦有一方弄巧成拙將其打破,雙方弄不好還會同歸於盡、玉石俱焚。這種嚴重的情緒對立將會大幅度增加情節的緊張感和壓迫感,甚至可以將雙方這種緊張對立的心理活動充分的展現出來。我們下面舉幾個例子予以說明。
第一個例子就是鰲拜在府上試穿龍袍,而康熙皇帝前往鰲拜府將鰲拜抓了一個現形,此時鰲拜立刻拔刀相向,而鰲拜府的侍衛和康熙皇帝的隨從也都拔刀相向,大戰之勢一觸即發。鰲拜穿龍袍已經是欺君罔上的死罪,論罪當誅,但是此時在鰲拜府上,如果真的動起刀兵,康熙必然會寡不敵眾。鰲拜雖然向來不把康熙當回事,但是如果在自己的府邸動起刀兵,一不小心將康熙斬殺,在以忠君思想為主的封建社會裡,縱然鰲拜還是應該沒有這個膽量。雙方堅持不下,一旦這個微妙的平衡被打破,兩方必然魚死網破。就在這個緊關節要的危機關頭,韋小寶以「獻刀」為名將雙方緊張的對立巧妙化解,甚至說他化解的不僅僅是一場對立的情緒,而是一場生死打鬥,是一場皇帝和權臣的一場你死我活的對立,誇大點說,更是大清江山是否穩固的危局。而如果發生了這場打鬥,因為鰲拜府兵眾多,吃虧被殺的一定是康熙皇帝,朝局也會變得動盪,相當於韋小寶救了皇帝一命,也相當於拯救了大清王朝。
下面我們再舉一個康熙與鰲拜的例子。蘇克薩哈狀告鰲拜圈地結黨,鰲拜將蘇克薩哈打入大牢,康熙明知蘇克薩哈是忠臣,但是他畏於鰲拜勢大,找不到好的辦法解救蘇克薩哈,但是他也不能坐以待斃,讓鰲拜輕易的殺掉蘇克薩哈這個政敵。鰲拜可以私自斬殺康熙侍衛,但是要他私自問斬蘇克薩哈,殺害朝廷重臣,特別是蘇克薩哈還是輔政大臣,他應該說還是絕對會有所顧忌的。如果強行這樣去做,恐怕難以預料後面會產生什麼樣意外的後果。他需要借康熙之手殺掉蘇克薩哈,所以才有了手抓皇帝手腕,逼迫康熙下旨的一幕。而就在這時,韋小寶突然出現,他厲聲喝止鰲拜,甚至拿出了要拼命的架勢,鰲拜從來沒有見過這個小太監,他殺掉倭赫等侍衛之後,再也沒有皇帝身邊的人敢對他以下犯上。他並不知道韋小寶的來歷和深淺,突然被韋小寶的大喝鎮住,便後退幾步,沒敢再對康熙有所放肆。
第三個例子是在通吃島,陳近南被鄭克爽偷襲殺害,韋小寶制服鄭克爽和馮錫范,當他想要殺掉二人為師傅報仇時,陳近南卻告知韋小寶千萬不可殺害鄭王爺的後人。韋小寶不能不為師傅報仇,也不能違抗師傅的一名,他只能對鄭克爽一頓拳打腳踢來發泄恨意,最後還敲詐了鄭克爽四百萬兩白銀,以解心頭只恨。仇不能不報,仇又無法報,這是韋小寶對待鄭克爽的一次很經典的情緒對立。還是韋小寶與鄭克爽,康熙皇帝將韋小寶從通吃島騙回之後,康熙皇帝此時已經收復了台灣,鄭克爽作為戰俘被押赴京城,但是康熙皇帝對鄭克爽予以優待,不但沒有對他進行任何懲罰,還給他封官進爵,以做給天下百姓看,彰顯聖君仁者,皇恩浩蕩。韋小寶帶著多隆前去催債,鄭克爽此時已經不再是一個偏偏公子,而是一臉的老氣橫秋,甚至頭上已經布上些許白髮。韋小寶催債咄咄逼人,但是鄭克爽翻箱倒櫃的結果卻只是湊了一個零頭。韋小寶依然不依不饒,最後馮錫范要鬧到皇帝那裡,在多隆的勸說之下,韋小寶才就此罷休。
第四個例子是韋小寶與吳三桂。在吳三桂書房之中,韋小寶看見了吳三桂的寶刀和寶弓,韋小寶以吳三桂大明總兵的身份和勒死永曆皇帝的事實不斷嘲諷吳三桂,吳三桂雖然火冒三丈,但是他也對這個作為賜婚使的韋爵爺沒有什麼辦法。韋小寶剛來雲南,初次見過前來迎接的吳三桂時,他笑破不說破吳三桂就是那個被自己作弄的給自己揉肩的僕人時,吳三桂雖然氣在心頭,但是卻無處發作,只能暗生殺意。再有一個例子就是吳應熊在雲南公主官邸悄悄放火,又派滅火隊要硬闖公主官邸,以便找到蒙古使者罕貼摩,但是韋小寶以嘲笑的方式揭穿吳應熊的真正用意,雙方雖然在表面上一個「世子,世子」,一個「韋大人,韋大人」的恭敬,但是在內心暗地裡卻在不斷的角力,這是一種安插在表面笑容背後的情緒對立。
第五個例子是天地會與沐王府,沐王府的白寒楓與天地會的徐天川因為立儲一事互相打鬥在一起,在打鬥過程中,徐天川將白寒楓殺死,而自己也身負重傷。不明真相的天地會以為徐天川被白白欺辱,便找到香主韋小寶一同前往沐王府為天地會徐天川被打成重傷去討要說法到了沐王府才知道,人家損失更為慘重,連命都沒了,這些更加尷尬。雙方都是反清義士,都有著剷除韃子,恢復明室的目標,但是矛盾已起,又不能像之前二位腦殘一樣再次大打出手,以命搏命,雙方情緒嚴重對立,但是卻拿對方毫無辦法。
第六個例子是韋小寶與康熙,這裡有兩個橋段是二人之間情緒的嚴重對立。首先是康熙皇帝在上書房當場揭穿韋小寶天地會中層幹部的身份,他希望韋小寶被揭穿後能夠站在自己一方與天地會為敵。但是韋小寶卻為了義氣死也不肯,韋小寶是康熙皇帝的好朋友,且為康熙皇帝屢立奇功,所以康熙絕不可能斬殺韋小寶。但是對於康熙來說,韋小寶對自己的要求執意不從,雖然情緒對立,但是康熙仍然拿韋小寶毫無辦法。另外一個橋段就是在小寶寶藏之中,康熙被劫持,康熙誤以為韋小寶要毀掉大清龍脈,便怒髮衝冠。韋小寶以發炮之前康熙與發炮官沒有對表為由,厲聲責問康熙,雖然雙方都知道並非有意而為之,仍然蠻力發作和對方廝打在一起。有的讀者可能會問道,他們二人都廝打在一起了,這個難道不算生死際遇嗎?難道還算是情緒對立?筆者認為這鐵定還算是情緒對立,因為對方即使開始打鬥,也並非是你死我活,也沒有想通過武力來將對方制服,雙方打鬥只是想發泄對立的情緒,沒錯,這和吹鬍子瞪眼,和對方噴吐沫星子罵街都是一樣的,只是情緒嚴重對立時,雙方互相發泄情緒而已。
最後的例子就是韋小寶與阿珂之間的情緒對立。在韋小寶追美的過程中,阿珂多次在情緒上與韋小寶產生對立,但是韋小寶因為有九難師太作為靠山,或者有少林寺的老師侄作為臂膀,阿珂再對韋小寶急火攻心,也拿韋小寶沒有一點辦法。好的,以上的情緒對立與巧妙化解這一章我們就講到這裡了,各位讀者可以在小說故事中多處穿插這樣的情緒對立,哪怕沒有情緒對立衝突,也要爭取通過設置一方挑事來將情緒對立衝突的火焰給點燃起來。但是讀者務必要謹慎設置雙方的立場,以至於雙方雖然情緒對立,甚至劍拔弩張,但是卻始終沒有辦法能夠有實力將對方一拳擊倒。而且,讀者也要設置好情緒對立化解的方法,讓情緒對立的橋段能夠有始,也要有終。接下來我們進行下一章的拆解和描述,下一章是小說故事中的精彩元素—豐富的做事方法和手段。
第一個例子就是鰲拜在府上試穿龍袍,而康熙皇帝前往鰲拜府將鰲拜抓了一個現形,此時鰲拜立刻拔刀相向,而鰲拜府的侍衛和康熙皇帝的隨從也都拔刀相向,大戰之勢一觸即發。鰲拜穿龍袍已經是欺君罔上的死罪,論罪當誅,但是此時在鰲拜府上,如果真的動起刀兵,康熙必然會寡不敵眾。鰲拜雖然向來不把康熙當回事,但是如果在自己的府邸動起刀兵,一不小心將康熙斬殺,在以忠君思想為主的封建社會裡,縱然鰲拜還是應該沒有這個膽量。雙方堅持不下,一旦這個微妙的平衡被打破,兩方必然魚死網破。就在這個緊關節要的危機關頭,韋小寶以「獻刀」為名將雙方緊張的對立巧妙化解,甚至說他化解的不僅僅是一場對立的情緒,而是一場生死打鬥,是一場皇帝和權臣的一場你死我活的對立,誇大點說,更是大清江山是否穩固的危局。而如果發生了這場打鬥,因為鰲拜府兵眾多,吃虧被殺的一定是康熙皇帝,朝局也會變得動盪,相當於韋小寶救了皇帝一命,也相當於拯救了大清王朝。
下面我們再舉一個康熙與鰲拜的例子。蘇克薩哈狀告鰲拜圈地結黨,鰲拜將蘇克薩哈打入大牢,康熙明知蘇克薩哈是忠臣,但是他畏於鰲拜勢大,找不到好的辦法解救蘇克薩哈,但是他也不能坐以待斃,讓鰲拜輕易的殺掉蘇克薩哈這個政敵。鰲拜可以私自斬殺康熙侍衛,但是要他私自問斬蘇克薩哈,殺害朝廷重臣,特別是蘇克薩哈還是輔政大臣,他應該說還是絕對會有所顧忌的。如果強行這樣去做,恐怕難以預料後面會產生什麼樣意外的後果。他需要借康熙之手殺掉蘇克薩哈,所以才有了手抓皇帝手腕,逼迫康熙下旨的一幕。而就在這時,韋小寶突然出現,他厲聲喝止鰲拜,甚至拿出了要拼命的架勢,鰲拜從來沒有見過這個小太監,他殺掉倭赫等侍衛之後,再也沒有皇帝身邊的人敢對他以下犯上。他並不知道韋小寶的來歷和深淺,突然被韋小寶的大喝鎮住,便後退幾步,沒敢再對康熙有所放肆。
第三個例子是在通吃島,陳近南被鄭克爽偷襲殺害,韋小寶制服鄭克爽和馮錫范,當他想要殺掉二人為師傅報仇時,陳近南卻告知韋小寶千萬不可殺害鄭王爺的後人。韋小寶不能不為師傅報仇,也不能違抗師傅的一名,他只能對鄭克爽一頓拳打腳踢來發泄恨意,最後還敲詐了鄭克爽四百萬兩白銀,以解心頭只恨。仇不能不報,仇又無法報,這是韋小寶對待鄭克爽的一次很經典的情緒對立。還是韋小寶與鄭克爽,康熙皇帝將韋小寶從通吃島騙回之後,康熙皇帝此時已經收復了台灣,鄭克爽作為戰俘被押赴京城,但是康熙皇帝對鄭克爽予以優待,不但沒有對他進行任何懲罰,還給他封官進爵,以做給天下百姓看,彰顯聖君仁者,皇恩浩蕩。韋小寶帶著多隆前去催債,鄭克爽此時已經不再是一個偏偏公子,而是一臉的老氣橫秋,甚至頭上已經布上些許白髮。韋小寶催債咄咄逼人,但是鄭克爽翻箱倒櫃的結果卻只是湊了一個零頭。韋小寶依然不依不饒,最後馮錫范要鬧到皇帝那裡,在多隆的勸說之下,韋小寶才就此罷休。
第四個例子是韋小寶與吳三桂。在吳三桂書房之中,韋小寶看見了吳三桂的寶刀和寶弓,韋小寶以吳三桂大明總兵的身份和勒死永曆皇帝的事實不斷嘲諷吳三桂,吳三桂雖然火冒三丈,但是他也對這個作為賜婚使的韋爵爺沒有什麼辦法。韋小寶剛來雲南,初次見過前來迎接的吳三桂時,他笑破不說破吳三桂就是那個被自己作弄的給自己揉肩的僕人時,吳三桂雖然氣在心頭,但是卻無處發作,只能暗生殺意。再有一個例子就是吳應熊在雲南公主官邸悄悄放火,又派滅火隊要硬闖公主官邸,以便找到蒙古使者罕貼摩,但是韋小寶以嘲笑的方式揭穿吳應熊的真正用意,雙方雖然在表面上一個「世子,世子」,一個「韋大人,韋大人」的恭敬,但是在內心暗地裡卻在不斷的角力,這是一種安插在表面笑容背後的情緒對立。
第五個例子是天地會與沐王府,沐王府的白寒楓與天地會的徐天川因為立儲一事互相打鬥在一起,在打鬥過程中,徐天川將白寒楓殺死,而自己也身負重傷。不明真相的天地會以為徐天川被白白欺辱,便找到香主韋小寶一同前往沐王府為天地會徐天川被打成重傷去討要說法到了沐王府才知道,人家損失更為慘重,連命都沒了,這些更加尷尬。雙方都是反清義士,都有著剷除韃子,恢復明室的目標,但是矛盾已起,又不能像之前二位腦殘一樣再次大打出手,以命搏命,雙方情緒嚴重對立,但是卻拿對方毫無辦法。
第六個例子是韋小寶與康熙,這裡有兩個橋段是二人之間情緒的嚴重對立。首先是康熙皇帝在上書房當場揭穿韋小寶天地會中層幹部的身份,他希望韋小寶被揭穿後能夠站在自己一方與天地會為敵。但是韋小寶卻為了義氣死也不肯,韋小寶是康熙皇帝的好朋友,且為康熙皇帝屢立奇功,所以康熙絕不可能斬殺韋小寶。但是對於康熙來說,韋小寶對自己的要求執意不從,雖然情緒對立,但是康熙仍然拿韋小寶毫無辦法。另外一個橋段就是在小寶寶藏之中,康熙被劫持,康熙誤以為韋小寶要毀掉大清龍脈,便怒髮衝冠。韋小寶以發炮之前康熙與發炮官沒有對表為由,厲聲責問康熙,雖然雙方都知道並非有意而為之,仍然蠻力發作和對方廝打在一起。有的讀者可能會問道,他們二人都廝打在一起了,這個難道不算生死際遇嗎?難道還算是情緒對立?筆者認為這鐵定還算是情緒對立,因為對方即使開始打鬥,也並非是你死我活,也沒有想通過武力來將對方制服,雙方打鬥只是想發泄對立的情緒,沒錯,這和吹鬍子瞪眼,和對方噴吐沫星子罵街都是一樣的,只是情緒嚴重對立時,雙方互相發泄情緒而已。
最後的例子就是韋小寶與阿珂之間的情緒對立。在韋小寶追美的過程中,阿珂多次在情緒上與韋小寶產生對立,但是韋小寶因為有九難師太作為靠山,或者有少林寺的老師侄作為臂膀,阿珂再對韋小寶急火攻心,也拿韋小寶沒有一點辦法。好的,以上的情緒對立與巧妙化解這一章我們就講到這裡了,各位讀者可以在小說故事中多處穿插這樣的情緒對立,哪怕沒有情緒對立衝突,也要爭取通過設置一方挑事來將情緒對立衝突的火焰給點燃起來。但是讀者務必要謹慎設置雙方的立場,以至於雙方雖然情緒對立,甚至劍拔弩張,但是卻始終沒有辦法能夠有實力將對方一拳擊倒。而且,讀者也要設置好情緒對立化解的方法,讓情緒對立的橋段能夠有始,也要有終。接下來我們進行下一章的拆解和描述,下一章是小說故事中的精彩元素—豐富的做事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