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工具性矛盾—催化劑式工具性矛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下面我們再來說說第三種工具性矛盾—催化劑式工具性矛盾。顧名思義,就是在矛盾的博弈之中,由於這種催化劑式工具性矛盾的存在導致的矛盾被不斷的激化,就像催化劑一樣促使矛盾的對立衝突不斷的加深。還是以前我們所提到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會導致衝突對立,而從矛盾對立的現狀可以看出,很多時候這種矛盾的性質只能導致矛盾在局部上,有限的發生對立衝突,而為了使劇情不斷能夠高潮迭起,需要引入外在新的矛盾將現有的矛盾衝突對立更加激化,從而起到火上澆油、推波助瀾、雪上加霜的目的。而引入的這個矛盾就是催化劑式工具性矛盾。下面我們來舉個例子。

  在康熙與鰲拜的主要矛盾中,其皇權之間的鬥爭已經非常激烈。鰲拜不斷的欺君罔上挑釁康熙,而康熙身邊以倭赫為首的四大侍衛對鰲拜恣意妄為、飛揚跋扈的行為極度不滿,用言語頂撞鰲拜。而鰲拜此時也是惱羞成怒,竟然將倭赫等四大侍衛全部殺害,此舉更加激化了鰲拜與康熙之間的矛盾。鰲拜與倭赫等人之間的矛盾就是典型的催化劑式工具性矛盾。

  還有一個更為鮮明的例證,就是輔政大臣之一的蘇克薩哈。蘇克薩哈為人剛正不阿(同時也是缺乏頭腦和謀略),因為看不慣鰲拜不臣之心、縱橫霸道,以鰲拜圈地之罪將其告發,欲使皇上治其之罪。但是康熙剛剛親政,羽翼未豐,資源謀略都是很粗淺,雖然欲借蘇克薩哈整治鰲拜,但聽其母后(假太后)之言,時機未到而選擇隱忍,同時也沒有能力很好的保護蘇克薩哈,最後鰲拜竟然對皇帝威逼利誘私自將蘇克薩哈下獄並予以處死。雖然康熙表面並未發作,但是其內心的憤怒火焰爆棚,金庸先生引入鰲拜與蘇克薩哈之間的矛盾就是要再一次激化康熙與鰲拜之間的對立衝突,將這種衝突狀態引入高潮。

  我們再舉一個催化劑式工具性矛盾的例子。在《天龍八部》中,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主要矛盾就是蕭峰與蕭遠山之間的矛盾。有的讀者一定會大惑不解,蕭峰和蕭遠山本是父子,在亂石谷中被伏擊後,妻離子散,隱姓埋名苦學武功,不斷追查真正兇手;一個對自身身世一無所知,還不斷為異族(漢族)建功立業的大俠、大領導,二者都是受害者,為何他們之間的矛盾成為小說故事的主要矛盾呢。這個其實說來話長,有機會如果再寫一部《跟著<天龍八部>學習寫小說》的話,一定會盡力闡明原因。在蕭峰與蕭遠山的矛盾發展過程中,蕭峰與全冠清這種惡人之間的矛盾,蕭峰與冥頑不靈、死腦筋的丐幫長老之間的矛盾是蕭峰步步墮入深淵的重要推手,試想,如果不是全冠清等這樣的投機分子將蕭遠山所犯下的殺人罪行全部推到蕭峰身上,如果不是那幫不明是非、人云亦云的丐幫長老與江湖英雄輕信蕭峰殺父、殺母、殺師傅,殺害江湖武林同道(徐長老、單正、譚公譚婆、智光大師等人),蕭峰怎麼會最後在大宋無立足之地呢,這兩個矛盾其實就是蕭峰和蕭遠山之間矛盾的催化劑式工具性矛盾。說到這裡,讀者可能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如果讀者能夠再深層次的思考下去的話,就會發現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十分讓人疑惑。憑什麼全冠清等人的栽贓一定能夠讓武林人士對蕭峰的契丹人身份和其殺人的事實深信不疑呢,憑什麼那些跟隨喬峰為保大宋安危而東征西戰、建功立業的丐幫長老對蕭峰危害武林,危害大宋而深信不疑呢,這哪裡像當年一起保衛國家,征戰沙場的好戰友,好同事,好領導,甚至是當作自己精神偶像而崇拜的喬幫主呢?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這兩個催化劑確實存在邏輯性性矛盾,也就是這兩個催化劑式工具性矛盾不足以引發蕭峰受到重大冤屈和打擊的情節與最後悲慘的結局。其實,如果讀者們能夠深入思考到這一步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深度思考了。而筆者想說的是,讀者們思考的角度是對,但是金庸先生所思考的更為全面。其實這裡面的邏輯鏈條是非常合理的,是因為各位讀者忘記了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時代的背景。當時遼國侵略宋國,那真是燒殺搶奪無惡不作。在宋國人眼中,遼國人就是冷血野獸,他們恨遼國人恨的咬牙切齒,幾乎沒有一天不想吃其肉、寢其皮。從悲劇發生之初就可以看到,帶頭大哥以及各位武林人士之所以能夠如此輕信慕容博契丹武士搶奪中原武林秘籍之言,足以證明兩國之間的衝突對立十分嚴重,完全可以用勢如水火來形容雙方的對立狀態。讓我們重新回到剛才的話題,之所以全冠清的煽風點火能夠讓包括丐幫長老在內的武林人士對蕭峰殺人的事情深信不疑,本質上並不是不相信喬峰本人,而是真實的原因是表現了對契丹人的痛恨和恐懼。喬峰在做幫助之時所得到武林同道的信任和讚譽完全被全冠清的冤枉和武林同道的質疑中之所以能夠瞬間土崩瓦解、煙銷雲散,本質上還是由於當時社會狀態之下,契丹民族與漢族之間無法擬合的民族之間的仇恨。

  可能讀者會想到,蕭峰與全冠清之間,蕭峰與丐幫長老、少林寺僧人之間的催化劑式工具性矛盾之所以能夠深層次激發蕭峰的悲慘境地,背後的本質原因其實是民族之間的深刻矛盾。筆者也可以這麼說,契丹和漢族,遼國與大宋之間的矛盾也是整個劇情發展的真正的,本質的催化劑式工具性矛盾。而正是因為這種矛盾的存在,才將整個《天龍八部》的文學性提升了一個層次。

  接著前面所講,還有一個重要的催化劑式工具性矛盾就是大遼皇帝和耶律洪基之間的矛盾。如果不是耶律洪基強迫蕭峰南下侵宋,而蕭峰被迫擒拿耶律洪基令他發誓退軍,蕭峰又怎麼會落得一個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的名聲呢?而正是這個身份標籤最終導致蕭峰無路可走,自殺以謝天下。

  從以上的例證可以看出,為了使劇情走向高潮,為了使矛盾的對立衝突更加的深化,適當的、合理的引用催化劑式工具性矛盾將會事半功倍,小說故事也會顯得更加精彩不斷。

  在前面幾章中,我們講過了小說架構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內部矛盾和工具性矛盾。而這些矛盾的設置是小說故事的骨架和靈魂。小說骨架和靈魂就像人體的架構一樣,頭安放在頭的位置,胸、腹、腳各居其位,中間的比例連接也要十分的恰當與到位。如果五官比例和身體結構比例更為協調,那就會成為一個大美人,也是為一個美好的小說故事打下了非常優秀,非常堅固的基礎。對於小說中各種矛盾的搭建過程,應該按照如下的順序進行。

  首先要設置好自己小說故事的主要矛盾,這個矛盾的數量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這個要根據作者在小說中所要表達的內容以及容量篇幅所定。要設置好、明確好這個主要矛盾的特徵內容(是權力?還是財富?還是情感?),然後要設置好主要矛盾雙方對戰的主體。

  在配置好主要矛盾之後,要為戰隊雙方配置好戰隊的成員,至此搭建好整個雙方戰隊的配備。

  緊接著,要設置好次要矛盾,明確次要矛盾的對陣雙方之間矛盾的具體特徵內容。

  接下來,再配置內部矛盾,明確內部矛盾的特徵。

  最後要設置好工具性矛盾,將主要矛盾雙方做好合理的連接,對主要矛盾的矛盾爆發來源做出詳細的鋪墊和解釋,同時配置好催化劑式工具性矛盾,為後續的情節爆發打下好的基礎。

  接下來,在設置好所有的矛盾之後,我們將進入到情節的設置和推進之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