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工具性矛盾—揭鍋蓋和捂鍋蓋式工具性矛盾
上一章已經說過,連接式工具性矛盾其一的功能就是為主要矛盾的雙方製造連接,那麼還有一類工具性矛盾,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揭開主要矛盾的蓋子,促使主要矛盾產生對立衝突,進而推動情節的不斷發展,我們把這種工具性矛盾叫做揭鍋蓋式工具性矛盾。這個讀者可能並不是十分理解,請聽作者解釋其中的原因。主要矛盾的雙方主體相互依存,主體之間的矛盾關係也非常清晰,但是這並不代表雙方一定要進入戰鬥狀態,這時還需要有一項工具性矛盾引發這兩個矛盾主體的對戰模式。說到這裡,讀者可能還是一頭霧水,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具體說明。
在假太后與康熙、韋小寶之間的主要矛盾中,由於太后是假的,是偽裝的,但這裡有個問題就是,如果不揭露假太后殺死孝康皇后、逼走順治皇帝這個蓋子,假太后仍然可以胡作非為,雙方矛盾縱使客觀存在,而主觀上卻不一定有開始進行對戰的意願。因此,只有揭穿假太后的真實來源才能使矛盾雙方開始激化。而揭開這個蓋子的真正始作俑者是海大富,是海大富與假太后之間的矛盾揭開了假太后毛東珠掌握蛇島武功,並且是殺害榮親王、董鄂妃、孝康皇后的真正兇手,這個秘密偶然被韋小寶知曉,因此才導致假太后三番五次的欲將韋小寶置於死地,雙方的對戰才正是開始。
當然,這類工具性矛盾的例子非常多,一個特別典型的例子就是《天龍八部》中康敏與喬峰之間的矛盾。我們知道,蕭峰被揭露契丹人之後,被冤枉殺父、殺母、殺師傅,又在聚賢莊被眾中原武林英雄羞辱,逼不得已痛下殺手,後來又被誣陷殺害徐長老、單正、智光大師等武林名門,最後被契丹耶律洪基認命為南院大王。由於不肯聽從耶律洪基的命令進攻大宋,在宋遼兩國無法再立足,隨即自殺的悲劇。而整個故事的悲劇如果追溯的話都源自於蕭峰契丹人的身份被揭露,而這個真實身份的揭露是誰做的呢?這個人就是康敏,是康敏對喬峰求愛不成,懷恨在心之時偶然發現丐幫前幫助汪劍通給與副幫主馬大元的書信才發現其中的秘密,並予以揭露,並將馬大元之死栽贓於喬峰,最後才引出喬峰一系列的悲劇故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康敏與喬峰的揭鍋蓋式的工具性矛盾式是引發喬峰一系列悲劇的直接原因。
從康敏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揭鍋蓋式工具性矛盾的重要性。在康敏揭發喬峰真實身份之前,其實喬峰的身世已經存在,而這個身世的存在並不能引發後續一連串的危機,同樣如果沒有康敏拉攏全冠清共同陷害蕭峰,恐怕蕭峰也不會步步陷入狼狽之地。所以蕭峰與康敏之間的揭鍋蓋式工具性矛盾是後續主要矛盾不斷推進演化的源頭,顧名思義,它揭開了主要矛盾爆發的蓋子。
那麼有讀者可能進一步深入追問,又是誰給康敏和喬峰之間的矛盾製造連接的呢?有人說,那肯定是馬大元啊,因為康敏是馬大元夫人,而喬峰是馬大元的頂頭上司,康敏因馬大元而與喬峰相識,馬大元是他們之間矛盾的連接。其實這種思考角度是不對的,馬大元在康敏和喬峰的矛盾中頂多起到了一個物理性連接的作用,而一般女子求愛不成頂多就退避三舍,遠遠觀望,將所有美好留在心底而已。而真正造成康敏對喬峰痛下殺手卻是康敏的自尊自傲,強烈的自我中心和瘋狂自私的性格。而這種性格來自於康敏貧苦的原生家庭。有讀者說,不對,康敏這種變態的性格應該來自於段正淳,是段正淳玩弄感情之後一走了之,康敏在走投無路之下殺死自己的孩子後改嫁馬大元。其實這個說法也是不正確的,客觀上段正淳對康敏確實是造成了傷害,但是這種傷害,也就是段正淳與康敏之間的矛盾屬於後面我們要講的第三類工具性矛盾—催化劑式工具性矛盾,這類矛盾我們後面要詳細講到的。其實在某個情節橋段之中,康敏已經揭示了其極端自私性格產生的源頭,在蕭峰誤殺阿朱之後,段正淳了解到可以傳播假消息的人來自信陽馬家,段正淳見到了康敏之後為探聽出帶頭大哥到底是誰,假意與康敏互訴衷腸,在他們之間還是卿卿我我之時,康敏講了這個一個自己的親身故事:「我小的時候,家裡很窮,即使像樣的衣服也買不起,我小時候日思夜想患了一種對新衣服的單思病。我七歲的那年,我爹和我說,今年過年,我把家裡養的三隻羊和十四隻雞都拿去賣了,賣回來的銀子給你買一件畫布縫的新衣。哪知道一個風雪之夜,一群野狼,把所有的雞和羊都給叼走了,爹發了狂似的拿了獵叉追上了區,我爹一瘸一拐的回來,原來在半路上他滾下了山去。我當時很失望,我坐在雪地上,大喊大叫,爹啊,我不管,你快去把雞和羊抱回來,我要穿新衣服,我要穿新衣服。我的那件衣服化為烏有,是多麼的傷心絕望。偏偏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隔壁的那個紅姐姐,竟然穿了一件藍底紅花的新棉襖,在我家門口經過。我看著她幾乎要發瘋,就在當晚,我偷偷的鑽入了紅姐姐的家,拿起針線籃裡面的那把剪刀,將那件衣服發狂似的剪,不斷的剪,剪成一條一條的碎布,讓她永遠無法縫補。我剪完了那件衣服之後,心理覺得很開心,比我自己穿新衣服還要痛快。」從康敏講的這段故事可以看出,康敏在小的時候就極具備這種極為自私的性格和超強烈的嫉妒心。而這種性格來源於康敏和原生家庭之間的矛盾,而這種矛盾卻又是康敏與喬峰之間的連接式工具性矛盾。
我們上面提到了,康敏與蕭峰的矛盾是一個揭鍋蓋式工具性矛盾,它揭開了喬峰的真實身份,以至於喬峰正式進入了一個雙重民族身份的矛盾之中。除了康敏與韋小寶之間的揭鍋蓋式工具性矛盾之外,丐幫前幫助汪劍通與喬峰的矛盾也屬於這種揭鍋蓋式工具性矛盾。讀者們可能會覺得比較奇怪,汪劍通他本人和喬峰是師徒關係,也是蕭峰繼玄苦大師之後的第二任授業恩師,同時也對蕭峰有著知遇之恩,將喬峰提拔至幫主之位,可以說汪劍通不但對喬峰信任倚重,而且愛護有加。但是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信任歸信任,他信任的只是現在的喬峰,一個不知道自己真實的民族身份,不知道自己父母深仇大恨的喬峰。而這裡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汪劍通留給馬大元的兩封書信,一封是帶頭大哥寫給汪幫主的信,裡面的內容是「劍髯吾兄如面,吾兄傳位之志不改,余以為切切不可,惟此子非我族類,他日此子若知其出身來歷,丐幫將殲於其手,中原武林亦遭逢莫大浩劫,此事牽連過巨,請吾兄三思。」而汪劍通寫給馬大元的信的內容是:「字諭丐幫馬副幫主、傳功長老、執法長老,暨諸長老,若喬峰有侵遼叛漢,助契丹而壓大宋之舉者,全幫即可合力擊殺,不得有誤,下手者有功無罪。」我們可以看到,現存在世能夠知曉喬峰真實民族身份的人只有汪劍通、帶頭大哥、智光大師、玄苦大師、趙錢孫、鐵面判官單正等人,而這些人都是武林正派,都不是隨意挑撥離間之人,即使在這種狀況之下,汪劍通仍然心存疑慮,正像帶頭大哥信中所說,此時牽連過巨,稍有不慎,中原武林將遭遇莫大浩劫,甚至關係到大宋的安危,因此汪幫主才留下這兩封書信,命馬大元小心收藏,到事發不可收拾之時,才將信件公之於眾。可是令汪劍通沒有想到的是,恰恰是這兩封書信卻成為讓喬峰和天下武林知曉其出身來歷的重要證據,也成為康敏、全冠清等人陷害喬峰的有力把柄。可以說,汪劍通的行為實實在在的幫了康敏一個大大的忙,在將喬峰打入深淵的實際效果中,汪劍通已經成為康敏的最好的夥伴和幫凶。汪劍通與蕭峰的矛盾也成為一項揭鍋蓋式工具性矛盾。
我們接下來再來談一談另外一項工具性矛盾,就是與揭鍋蓋式工具性矛盾相對應的捂鍋蓋式工具性矛盾。有人挑事揭發矛盾,自然就有人努力掩蓋矛盾,使矛盾進行隱藏,不讓其激化為下一個矛盾。我們還是舉《天龍八部》的例子,馬大元就是一個捂鍋蓋式工具性矛盾的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馬大元知道兩封書信對喬峰可能存在不利(馬大元可能並不知道兩封書信的具體內容,但是從汪幫助臨死之前將書信交付與他,並有所囑咐,聰明的馬大元一定知道其用意),但是他被喬峰英雄俠義和兄弟之情所征服,一度想要徹底燒毀信函,只是他受幫主臨死之前的囑託,不敢有絲毫怠慢,因此才作罷。可以說,他本人至始至終都是在維護大局,維護喬峰,認認真真收藏好密函,以免泄露幫中機密大事。應該說他一直都在喬峰真實的身份矛盾中捂住蓋子,只是他運氣不好(也可以說好色之心吧),沒有娶到一個好的媳婦,此事最終被康敏所敗露。
捂蓋子的人不僅僅有馬大元,還包括喬峰的父母師傅、智光大師、帶頭大哥、汪劍通和玄苦大師,他們悉心將喬峰撫養長大,並教他讀書寫字,練習武功,他們所有的行為都是不願意繼續殺戮,儘可能緩解矛盾,甚至為自己的不當行為進行贖罪(這裡不包括喬三槐夫婦)。他們的所作所為其實都是在為自己與蕭遠山一家的矛盾捂住鍋蓋,只是汪劍通後來的遺書卻是好心辦了壞事,以致於被壞人利用,東窗事發,矛盾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化。
可以說馬大元、喬氏夫婦、玄苦大師等人捂蓋子這項工作算是做得兢兢業業,雖然最後沒能蓋的住,而最主要的責任也並非他們本人,他們本人盡職盡責,最後甚至為了這項工作丟掉了自己的性命。而在《天龍八部》之中,還有一類人,他們也在拼命的捂鍋蓋,不可謂不用心良苦,不可謂不恪盡職守,甚至到了最後以命換命。可是他們捂蓋子的行為最終沒有達到化解矛盾,化解仇怨的目的。相反,他們捂蓋子的行為不斷激化新的矛盾產生,不斷引起更深的仇怨,這些人就是智光大師、趙錢孫、譚公譚婆。在杏子林,智光大師將喬峰身份的來龍去脈一一揭發,在出示證據之時,智光大師故意將帶有「帶頭大哥」真實姓名的碎紙吞入口中,目的就是不希望喬峰去找帶頭大哥報仇。而正是因為蕭峰不知道帶頭大哥的真實身份,因此在一路追查的過程中,包括丐幫徐長老、單正等人都遭到蕭遠山的毒手,而智光大師、趙錢孫、譚公譚婆為了保護真實的殺人兇手,或自盡、或被蕭遠山害死。他們這種捂鍋蓋的行為直接引起了中原武林對蕭峰的同仇敵愾,蕭峰也因此蒙冤受難。而更為嚴重的是,由於他們接二連三捂鍋蓋的行為,直接導致蕭峰被康敏矇騙,最後親手冤殺無辜的阿朱,這些捂蓋子的行為可以說是蕭峰悲慘結局的間接兇手。讀者們可能會問道,那直接兇手又是誰呢,在直接兇手中,蕭遠山是其中的一個,而另外一個就是真正的帶頭大哥—玄慈長老。江湖已因蕭峰而產生了巨大的動盪,而所有的歸因都是因為蕭峰追查殺害父母的真正兇手。在整個轟動中原武林的大事中,玄慈長老可謂是不會不曉得,畢竟少林是武林響噹噹的幫派。但是此時真正的帶頭大哥玄慈卻不聞不問,也不關心,縱使武林江湖為了維護他本人的聲譽與安危已經造成眾多慘案,他本人仍然能夠穩如泰山、鎮定自若。雖然他本人當初也是受人矇騙,但是不管怎樣,雁門關一役畢竟是他率領眾武林人士而主導了這樣一個悲劇,肯定是雁門關慘案的主要責任者之一。可以說他本人後續一系列捂蓋子的行為證明他本人絲毫沒有任何悔過之意,結合他本人對待葉二娘的態度來看,他本人是一個極端自私、極端看重自身聲譽和個人安危的負面人物。
當然,有捂蓋子很失敗的人,同時也有捂蓋子很成功的例子,這個認就是少林寺的掃地神僧。在蕭遠山與慕容博在少林寺偷看經書的過程中,他一直沒有揭發二人的行為,而是將佛法經書放在武林秘籍的旁側,希望他們能夠發現、學習佛法,放下仇怨,一心向善。當蕭遠山與慕容博矛盾徹底激化之時,掃地僧能夠用生死啟迪他們的佛性,讓他們化干戈為玉帛,最後有效的平息了雙方的怨恨。同樣是佛門高僧,同樣是捂蓋子的行為,掃地僧地位卑微,玄慈地位尊貴,但是其善心、其智慧、其佛性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完全不能夠同日而語。
至此,揭鍋蓋式工具性矛盾和捂鍋蓋式工具性矛盾筆者就講完了,請讀者們根據故事矛盾發展的需要,合理利用這兩種工具性矛盾,一定會為小說的寫作有效增色。
在假太后與康熙、韋小寶之間的主要矛盾中,由於太后是假的,是偽裝的,但這裡有個問題就是,如果不揭露假太后殺死孝康皇后、逼走順治皇帝這個蓋子,假太后仍然可以胡作非為,雙方矛盾縱使客觀存在,而主觀上卻不一定有開始進行對戰的意願。因此,只有揭穿假太后的真實來源才能使矛盾雙方開始激化。而揭開這個蓋子的真正始作俑者是海大富,是海大富與假太后之間的矛盾揭開了假太后毛東珠掌握蛇島武功,並且是殺害榮親王、董鄂妃、孝康皇后的真正兇手,這個秘密偶然被韋小寶知曉,因此才導致假太后三番五次的欲將韋小寶置於死地,雙方的對戰才正是開始。
當然,這類工具性矛盾的例子非常多,一個特別典型的例子就是《天龍八部》中康敏與喬峰之間的矛盾。我們知道,蕭峰被揭露契丹人之後,被冤枉殺父、殺母、殺師傅,又在聚賢莊被眾中原武林英雄羞辱,逼不得已痛下殺手,後來又被誣陷殺害徐長老、單正、智光大師等武林名門,最後被契丹耶律洪基認命為南院大王。由於不肯聽從耶律洪基的命令進攻大宋,在宋遼兩國無法再立足,隨即自殺的悲劇。而整個故事的悲劇如果追溯的話都源自於蕭峰契丹人的身份被揭露,而這個真實身份的揭露是誰做的呢?這個人就是康敏,是康敏對喬峰求愛不成,懷恨在心之時偶然發現丐幫前幫助汪劍通給與副幫主馬大元的書信才發現其中的秘密,並予以揭露,並將馬大元之死栽贓於喬峰,最後才引出喬峰一系列的悲劇故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康敏與喬峰的揭鍋蓋式的工具性矛盾式是引發喬峰一系列悲劇的直接原因。
從康敏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揭鍋蓋式工具性矛盾的重要性。在康敏揭發喬峰真實身份之前,其實喬峰的身世已經存在,而這個身世的存在並不能引發後續一連串的危機,同樣如果沒有康敏拉攏全冠清共同陷害蕭峰,恐怕蕭峰也不會步步陷入狼狽之地。所以蕭峰與康敏之間的揭鍋蓋式工具性矛盾是後續主要矛盾不斷推進演化的源頭,顧名思義,它揭開了主要矛盾爆發的蓋子。
那麼有讀者可能進一步深入追問,又是誰給康敏和喬峰之間的矛盾製造連接的呢?有人說,那肯定是馬大元啊,因為康敏是馬大元夫人,而喬峰是馬大元的頂頭上司,康敏因馬大元而與喬峰相識,馬大元是他們之間矛盾的連接。其實這種思考角度是不對的,馬大元在康敏和喬峰的矛盾中頂多起到了一個物理性連接的作用,而一般女子求愛不成頂多就退避三舍,遠遠觀望,將所有美好留在心底而已。而真正造成康敏對喬峰痛下殺手卻是康敏的自尊自傲,強烈的自我中心和瘋狂自私的性格。而這種性格來自於康敏貧苦的原生家庭。有讀者說,不對,康敏這種變態的性格應該來自於段正淳,是段正淳玩弄感情之後一走了之,康敏在走投無路之下殺死自己的孩子後改嫁馬大元。其實這個說法也是不正確的,客觀上段正淳對康敏確實是造成了傷害,但是這種傷害,也就是段正淳與康敏之間的矛盾屬於後面我們要講的第三類工具性矛盾—催化劑式工具性矛盾,這類矛盾我們後面要詳細講到的。其實在某個情節橋段之中,康敏已經揭示了其極端自私性格產生的源頭,在蕭峰誤殺阿朱之後,段正淳了解到可以傳播假消息的人來自信陽馬家,段正淳見到了康敏之後為探聽出帶頭大哥到底是誰,假意與康敏互訴衷腸,在他們之間還是卿卿我我之時,康敏講了這個一個自己的親身故事:「我小的時候,家裡很窮,即使像樣的衣服也買不起,我小時候日思夜想患了一種對新衣服的單思病。我七歲的那年,我爹和我說,今年過年,我把家裡養的三隻羊和十四隻雞都拿去賣了,賣回來的銀子給你買一件畫布縫的新衣。哪知道一個風雪之夜,一群野狼,把所有的雞和羊都給叼走了,爹發了狂似的拿了獵叉追上了區,我爹一瘸一拐的回來,原來在半路上他滾下了山去。我當時很失望,我坐在雪地上,大喊大叫,爹啊,我不管,你快去把雞和羊抱回來,我要穿新衣服,我要穿新衣服。我的那件衣服化為烏有,是多麼的傷心絕望。偏偏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隔壁的那個紅姐姐,竟然穿了一件藍底紅花的新棉襖,在我家門口經過。我看著她幾乎要發瘋,就在當晚,我偷偷的鑽入了紅姐姐的家,拿起針線籃裡面的那把剪刀,將那件衣服發狂似的剪,不斷的剪,剪成一條一條的碎布,讓她永遠無法縫補。我剪完了那件衣服之後,心理覺得很開心,比我自己穿新衣服還要痛快。」從康敏講的這段故事可以看出,康敏在小的時候就極具備這種極為自私的性格和超強烈的嫉妒心。而這種性格來源於康敏和原生家庭之間的矛盾,而這種矛盾卻又是康敏與喬峰之間的連接式工具性矛盾。
我們上面提到了,康敏與蕭峰的矛盾是一個揭鍋蓋式工具性矛盾,它揭開了喬峰的真實身份,以至於喬峰正式進入了一個雙重民族身份的矛盾之中。除了康敏與韋小寶之間的揭鍋蓋式工具性矛盾之外,丐幫前幫助汪劍通與喬峰的矛盾也屬於這種揭鍋蓋式工具性矛盾。讀者們可能會覺得比較奇怪,汪劍通他本人和喬峰是師徒關係,也是蕭峰繼玄苦大師之後的第二任授業恩師,同時也對蕭峰有著知遇之恩,將喬峰提拔至幫主之位,可以說汪劍通不但對喬峰信任倚重,而且愛護有加。但是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信任歸信任,他信任的只是現在的喬峰,一個不知道自己真實的民族身份,不知道自己父母深仇大恨的喬峰。而這裡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汪劍通留給馬大元的兩封書信,一封是帶頭大哥寫給汪幫主的信,裡面的內容是「劍髯吾兄如面,吾兄傳位之志不改,余以為切切不可,惟此子非我族類,他日此子若知其出身來歷,丐幫將殲於其手,中原武林亦遭逢莫大浩劫,此事牽連過巨,請吾兄三思。」而汪劍通寫給馬大元的信的內容是:「字諭丐幫馬副幫主、傳功長老、執法長老,暨諸長老,若喬峰有侵遼叛漢,助契丹而壓大宋之舉者,全幫即可合力擊殺,不得有誤,下手者有功無罪。」我們可以看到,現存在世能夠知曉喬峰真實民族身份的人只有汪劍通、帶頭大哥、智光大師、玄苦大師、趙錢孫、鐵面判官單正等人,而這些人都是武林正派,都不是隨意挑撥離間之人,即使在這種狀況之下,汪劍通仍然心存疑慮,正像帶頭大哥信中所說,此時牽連過巨,稍有不慎,中原武林將遭遇莫大浩劫,甚至關係到大宋的安危,因此汪幫主才留下這兩封書信,命馬大元小心收藏,到事發不可收拾之時,才將信件公之於眾。可是令汪劍通沒有想到的是,恰恰是這兩封書信卻成為讓喬峰和天下武林知曉其出身來歷的重要證據,也成為康敏、全冠清等人陷害喬峰的有力把柄。可以說,汪劍通的行為實實在在的幫了康敏一個大大的忙,在將喬峰打入深淵的實際效果中,汪劍通已經成為康敏的最好的夥伴和幫凶。汪劍通與蕭峰的矛盾也成為一項揭鍋蓋式工具性矛盾。
我們接下來再來談一談另外一項工具性矛盾,就是與揭鍋蓋式工具性矛盾相對應的捂鍋蓋式工具性矛盾。有人挑事揭發矛盾,自然就有人努力掩蓋矛盾,使矛盾進行隱藏,不讓其激化為下一個矛盾。我們還是舉《天龍八部》的例子,馬大元就是一個捂鍋蓋式工具性矛盾的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馬大元知道兩封書信對喬峰可能存在不利(馬大元可能並不知道兩封書信的具體內容,但是從汪幫助臨死之前將書信交付與他,並有所囑咐,聰明的馬大元一定知道其用意),但是他被喬峰英雄俠義和兄弟之情所征服,一度想要徹底燒毀信函,只是他受幫主臨死之前的囑託,不敢有絲毫怠慢,因此才作罷。可以說,他本人至始至終都是在維護大局,維護喬峰,認認真真收藏好密函,以免泄露幫中機密大事。應該說他一直都在喬峰真實的身份矛盾中捂住蓋子,只是他運氣不好(也可以說好色之心吧),沒有娶到一個好的媳婦,此事最終被康敏所敗露。
捂蓋子的人不僅僅有馬大元,還包括喬峰的父母師傅、智光大師、帶頭大哥、汪劍通和玄苦大師,他們悉心將喬峰撫養長大,並教他讀書寫字,練習武功,他們所有的行為都是不願意繼續殺戮,儘可能緩解矛盾,甚至為自己的不當行為進行贖罪(這裡不包括喬三槐夫婦)。他們的所作所為其實都是在為自己與蕭遠山一家的矛盾捂住鍋蓋,只是汪劍通後來的遺書卻是好心辦了壞事,以致於被壞人利用,東窗事發,矛盾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化。
可以說馬大元、喬氏夫婦、玄苦大師等人捂蓋子這項工作算是做得兢兢業業,雖然最後沒能蓋的住,而最主要的責任也並非他們本人,他們本人盡職盡責,最後甚至為了這項工作丟掉了自己的性命。而在《天龍八部》之中,還有一類人,他們也在拼命的捂鍋蓋,不可謂不用心良苦,不可謂不恪盡職守,甚至到了最後以命換命。可是他們捂蓋子的行為最終沒有達到化解矛盾,化解仇怨的目的。相反,他們捂蓋子的行為不斷激化新的矛盾產生,不斷引起更深的仇怨,這些人就是智光大師、趙錢孫、譚公譚婆。在杏子林,智光大師將喬峰身份的來龍去脈一一揭發,在出示證據之時,智光大師故意將帶有「帶頭大哥」真實姓名的碎紙吞入口中,目的就是不希望喬峰去找帶頭大哥報仇。而正是因為蕭峰不知道帶頭大哥的真實身份,因此在一路追查的過程中,包括丐幫徐長老、單正等人都遭到蕭遠山的毒手,而智光大師、趙錢孫、譚公譚婆為了保護真實的殺人兇手,或自盡、或被蕭遠山害死。他們這種捂鍋蓋的行為直接引起了中原武林對蕭峰的同仇敵愾,蕭峰也因此蒙冤受難。而更為嚴重的是,由於他們接二連三捂鍋蓋的行為,直接導致蕭峰被康敏矇騙,最後親手冤殺無辜的阿朱,這些捂蓋子的行為可以說是蕭峰悲慘結局的間接兇手。讀者們可能會問道,那直接兇手又是誰呢,在直接兇手中,蕭遠山是其中的一個,而另外一個就是真正的帶頭大哥—玄慈長老。江湖已因蕭峰而產生了巨大的動盪,而所有的歸因都是因為蕭峰追查殺害父母的真正兇手。在整個轟動中原武林的大事中,玄慈長老可謂是不會不曉得,畢竟少林是武林響噹噹的幫派。但是此時真正的帶頭大哥玄慈卻不聞不問,也不關心,縱使武林江湖為了維護他本人的聲譽與安危已經造成眾多慘案,他本人仍然能夠穩如泰山、鎮定自若。雖然他本人當初也是受人矇騙,但是不管怎樣,雁門關一役畢竟是他率領眾武林人士而主導了這樣一個悲劇,肯定是雁門關慘案的主要責任者之一。可以說他本人後續一系列捂蓋子的行為證明他本人絲毫沒有任何悔過之意,結合他本人對待葉二娘的態度來看,他本人是一個極端自私、極端看重自身聲譽和個人安危的負面人物。
當然,有捂蓋子很失敗的人,同時也有捂蓋子很成功的例子,這個認就是少林寺的掃地神僧。在蕭遠山與慕容博在少林寺偷看經書的過程中,他一直沒有揭發二人的行為,而是將佛法經書放在武林秘籍的旁側,希望他們能夠發現、學習佛法,放下仇怨,一心向善。當蕭遠山與慕容博矛盾徹底激化之時,掃地僧能夠用生死啟迪他們的佛性,讓他們化干戈為玉帛,最後有效的平息了雙方的怨恨。同樣是佛門高僧,同樣是捂蓋子的行為,掃地僧地位卑微,玄慈地位尊貴,但是其善心、其智慧、其佛性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完全不能夠同日而語。
至此,揭鍋蓋式工具性矛盾和捂鍋蓋式工具性矛盾筆者就講完了,請讀者們根據故事矛盾發展的需要,合理利用這兩種工具性矛盾,一定會為小說的寫作有效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