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梁芮朝秦衛國求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齊僖公為兵敗於紀,懷憤成疾。公元前698年,齊僖公去世,其子諸兒繼位,是為齊襄公。

  公元前698年(秦出子六年),三父等人共同合謀派人暗殺秦出子,葬於西山墓區(今寶雞市北陵原),又擁立秦武公為國君。

  秦武公是秦出子的大哥,秦武公討三父等殺出子之罪,夷(滅)其(三父)全族。

  公元前698年夏天,鄭厲公派子人來魯國重溫過去盟會的友好,並且也是重溫在曹國的會見。十二月,宋國聯合齊國、蔡國、衛國、陳國攻打鄭國。五國聯軍焚燒鄭國都城的渠門,進入鄭國都城的大街上,攻打東郊,占取牛首,把鄭國太廟的椽子拿回去做宋國盧門的椽子。

  公元前697年,鄭厲公因祭仲專擅國家大權,害怕對自己的君位不利,於是暗中派祭仲的女婿雍糾去殺祭仲。

  雍糾準備在郊外宴請祭仲,然後趁機殺死祭仲。

  祭仲的女兒、雍糾的妻子雍姬知道此事,對自己母親說:「父親與丈夫哪一個更親近?」

  母親說:「任何男子,都可能成為一個女人的丈夫,父親卻只有一個,怎麼能夠相比呢?」

  祭仲於是殺死雍糾,在大街上陳屍示眾。

  鄭厲公拿祭仲沒辦法,只好裝載雍糾的屍體逃離鄭國。同年夏天,鄭厲公逃亡到蔡國,祭仲於是迎回鄭昭公重新即位。秋天,鄭厲公依靠櫟邑人殺死櫟邑大夫單伯(一作檀伯),於是占據並居住在櫟邑。同年冬天,諸侯們聽說鄭厲公出奔,於是策劃攻打鄭國,以便護送鄭厲公回國。

  秦國開始干涉芮國的內政。武公時繼續向東、東北進軍。武公元年(前697年),討伐彭戲氏,到華山之下。彭戲氏,《史記正義》:「蓋同州彭衙故城是也。」彭衙在今白水縣東北,已經直逼梁國、芮國了。

  在憲公、武公時期,秦向北占領了涇水流域,並將勢力擴展到了洛水一線,對梁國、芮國產生了更大的威脅。

  迫於秦的壓力,梁伯、芮伯朝秦。

  是年,周厘王去世,周厘王之子、王子頹的侄子姬閬即位,是為周惠王。周惠王非常貪婪,即位後,占取蔿國的菜園來畜養野獸,為國的人民不滿;強取大夫邊伯靠近王宮的房舍,奪取周大夫詹父和子禽、祝跪的土地田產,收回膳夫石速的俸祿,引起蔿國五大夫及石速的強烈不滿。

  公元前697年四月己巳日,齊襄公安葬父親齊僖公。同年六月,許叔進入許國都城。齊襄公和魯桓公在艾地會見,謀劃安定許國。

  衛國國君衛惠公是齊襄公的妹妹宣姜之子。齊襄公二年(魯桓公十六年,公元前696年)十一月,衛國的左、右公子因怨恨衛惠公誹謗殺害太子伋而取代其位,於是起兵作亂,進攻衛惠公,擁立太子伋同母弟公子黔牟為國君,史稱衛君黔牟,衛惠公逃亡到齊國。

  公元前696年,齊襄公和魯桓公、紀國國君在黃地結盟,促成齊、紀二國的和議,同時商量對付衛國。

  齊襄公說:「今王姬已卒,此舉無礙。但非連合諸侯,不為公舉,君少待之。」衛惠公稱謝。

  宋莊公十九年(公元前692年)宋莊公去世,其子公子捷繼位,是為宋閔公(宋後愍公)。華督官至太宰(宰相),位及「六卿」之首,是當時宋國很有勢力的大貴族。

  因楚武王在位長達五十一年,所以熊貲繼位時已人到中年了。熊貲早年受過嚴格教育,他的師傅是從申國請來的,史稱「保申」(亦稱葆申)。楚武王五十一年(前690年),熊貲的父親楚武王在伐隨途中去世,熊貲繼位,是為楚文王。楚文王繼位後,從疆郢幾經周折遷都到為郢。

  楚文王二年(前688年)冬天,楚文王舉兵北上討伐申國(今河南南陽)。楚、申之間有鄧國(今湖北襄樊一帶),楚伐申,必須假道於鄧。鄧與楚為姻親,當時的鄧國國君鄧祁侯是楚文王之舅。楚文王引兵過鄧時,鄧祁侯說:「楚文王是我的外甥。」於是讓他停在鄧國,設宴款待他。騅甥、聃甥和養甥請求鄧祁侯殺掉楚王,鄧祁侯不許,於是三人說:「亡鄧國者,必是此人。等到他滅了申國,再來滅鄧國,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臍一樣,再也來不及圖謀應付了。要殺他,只有乘這個時候。」鄧祁侯不聽,按正規的禮儀接待楚文王后,楚文王繼續北上,攻滅了申國,將申變成楚國的一個大縣。此時,鄧雖倖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魚。次年春天,楚師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鄧。

  楚文王六年(前684年),楚文王派兵攻打蔡國(今河南上蔡縣)。從郢都到蔡國,全程約四百公里,楚伐蔡必須向一些小國假道,不像在江漢平原上來往那麼自由自在。論戰略,楚武王用兵如波浪式推進,楚文王用兵則跳躍式突進。自從楚武王揚言:「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只過了二十二年,其子楚文王就開始逐鹿中原。


  齊襄公自禚(齊國之邑,故址在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境內)回國,衛侯朔迎賀滅紀之功,再請伐衛之期。過數日,齊襄公遣使約會宋、魯、陳、蔡四國之君,一同伐衛,共納惠公。其檄云:

  天禍衛國,生逆臣泄職,擅行廢立,致衛君越在敝邑,於今七年。孤坐不安席,以疆場多事,不即誅討。今幸少閒,悉索敝賦,願從諸君之後,左右衛君,以誅衛之不當立者。

  公元前697年,發生了一件大事——東周第二代天子周桓王姬林駕崩。可憐周桓王一心想讓周王室變得強大,但是天不遂人願,他一直沒有成功,反倒吃了一個大敗仗,狠狠丟了一把人。從周桓王打的那次敗仗開始,諸侯基本沒人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了。很多諸侯國改朝換代、廢立國君都不再匯報,楚國國君甚至公開稱呼自己為「楚王」,也只有幾個宗親國還礙於血統關係,對他有點尊敬。周天子的威信,基本掃地。

  周桓王去世,佗繼位,是為周莊王。周桓王姬林駕崩。他的兒子姬佗繼位,是為周莊王。

  齊國、衛國兩國宮廷的這些年,可真是夠混亂的,那真是一個打破倫理、無比荒亂的時代。不用說,這件事自然淪為諸侯的笑柄,衛國很長一段時間都抬不起頭來。

  齊襄公做主把姐姐宣姜嫁給公子頑,確實有效地拉攏了公子頑。不過短時間內,公子頑還沒能發展成為足以平衡衛國朝局的政治力量。

  新的周莊王上台,更沒有威信力了,諸侯們之間的鬥爭也愈演愈烈。

  公元前696年,諸侯間又開始了一場多國大戰。

  從正月開始,魯國和衛、宋、陳、蔡會盟,攻打鄭國,這一打就打了半年多。《春秋》記載道:衛國本不想參戰,但是出於政治考慮不得不打。衛國被拖著跑來跑去,耗費了不少精力,國內百姓怨聲載道。這年冬天,左、右公子等老牌貴族們,就趁機作亂,把衛惠公朔趕下了台。

  這一年,衛惠公朔剛剛做了三年的國君。左、右公子懷念太子伋,就把太子伋的親弟弟公子黔牟迎回,請他做了國君。而衛惠公朔呢,則逃往自己的舅舅家——齊國,暫時安頓了下來。

  當初,周莊王的弟弟王子克(一名子儀)受到其父周桓王的寵愛,周桓王臨終前將他囑託給周公黑肩。周莊王三年(魯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史記》誤作周莊王四年),周公黑肩打算...死周莊王,改立王子克為君。周朝大夫辛伯勸諫周公黑肩說:「妾媵並同於王后,庶子相等於嫡子,權臣和卿士互爭權力,大城和國都一樣,這都是禍亂的根本。」周公黑肩沒有聽從。於是辛伯將此陰謀報告給周莊王,周莊王在辛伯的幫助下...死周公黑肩。王子克見事情敗露,便逃亡到南燕國,史稱王子克之亂。

  公元前693年夏天,周莊王為了籠絡齊國,要將妹妹(史稱周王姬)嫁給齊國國君齊襄公為妻。周莊王讓魯國國君魯桓公作媒,並派遣單伯先將周王姬護送到魯國。同年冬天,周莊王派大臣榮叔到魯國賞賜魯桓公,魯桓公就派人將周王姬嫁往齊國。

  魯莊公三年(前691年)五月,周莊王才將父親周桓王安葬,這在喪禮的時間上太過遲緩。

  公元前689年冬天,魯國聯合齊國、宋國、陳國、蔡國攻打衛國。

  衛國去周王室求援,描述衛國悽慘的現狀。

  周莊王朝議出兵援救衛國之事。

  周王室有人不贊成出兵支援衛國:「對方的聯軍這麼多的人,我們王室就這麼幾個兵,怎麼能打得贏他們呢?」

  子突卻義正言辭:「你們怎麼能這樣干呢?我們是王室啊!」

  周莊王覺得子突說得有道理:「子突說得不錯,我們就算是力有不足,但是也要盡一份心力。還是出兵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