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梁軫代梁國助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梁國得知魯國要伐宋,梁伯定便積極表示支持,遂即將梁國部分兵馬交與梁軫指揮。

  宋莊公聞魯桓公發怒,料想歡好不終;又聞齊僖公不肯助突,乃遣公子游往齊結好,訴以子突負德之事:「寡君有悔於心,願與君協力攻突,以復故君忽之位,並為燕伯求平。」

  使者未返,宋疆吏報:「魯、鄭二國興兵來伐,其鋒甚銳,將近睢陽。」

  宋莊公遂召諸大夫計議迎敵。

  公子御說:「師之老壯,在乎曲直。我貪鄭賂,又棄魯好,彼有詞矣。不如請罪求和,息兵罷戰,乃為上策!」

  南宮萬道:「兵至城下,不發一矢自救,是示弱也,何以為國?」

  宋莊公不聽御說之言,採納了宋國一流名將南宮萬「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建議,命南宮萬為將。

  南宮萬推薦薦猛獲為先鋒。

  南宮萬帶著猛獲率領三百輛戰車浩浩蕩蕩而行。

  南宮萬對先鋒猛獲說:「猛獲兄弟,今天可是個揚名立萬與立功的好機會,你可要好好表現啊!」

  可惜的是,猛獲這位勇如張飛、呂布的猛人卻在歷史上默默無聞,基本沒幾個人知道他。他能夠當上先鋒也是南宮萬舉薦的。

  當時,南宮萬名揚各諸侯國,而可憐的猛獲雖然勇猛無比卻無人知曉,屬於「無名小卒」類型的人。得到其鼓勵的猛獲瞬間「暴走」,拿著混鐵點鋼矛,乘著兵車直奔敵人的國君大陣殺去。

  魯桓公、鄭厲公看見猛獲來勢兇猛,將車退後一步,左右湧出二員上將,一是魯公子溺,一是鄭原繁,各駕戎車迎住。

  鄭國上將原繁見狀第一個來迎戰猛獲。原繁是鄭莊公的庶兄,同時也是鄭國有名的上將。

  原繁得知來將是猛獲後,笑其是個「無名小卒」,於是揮舞著大刀就殺向了猛獲。

  就在上將原繁可以在幾招內解決猛獲時,結果一交手,才發現猛獲勇猛無比,自己不是其對手。

  魯公子溺本是魯國上將,立刻前去幫助原繁夾攻猛獲,可是原繁與公子溺兩人聯手也打不贏猛獲。

  好像「打了雞血」的猛獲越戰越勇,全無懼怯,在出場不多的時間裡完美地表現出來了非凡的勇猛,猛獲的表現令人大吃一驚。

  眼看兩上將原繁與公子溺有點招架不住了。關鍵時刻,魯桓公急了,大呼:「秦子何在?梁子何在?檀伯何在?給我一起上!」

  梁伍是魯國一名驍勇善戰的將軍,本是梁國人,自幼與弟弟梁僖一同隋母親魯氏在魯國長大成人。梁伍一直被梁國稱為梁康伯庶長子,自號秦子。而梁子便是梁軫。

  梁伍、梁軫應聲躍馬直奔猛獲。

  鄭國的大將檀伯也上去圍攻猛獲。

  猛獲面對這四大上將毫無懼怕,並且可以頑強抵擋住四人凌厲的攻勢。

  戰不幾合,梁軫抽空便一箭射出,正中那猛獲右臂。

  猛獲受傷,手裡的點鋼矛掉落於地。

  梁伍上前用槍逼住猛獲,猛獲只好束手受縛。

  猛獲所部兵車甲士,盡為俘獲,只逃走得步卒五十餘人。

  南宮萬聞敗,發狠道:「不取回猛獲,何面目入城?」

  南宮萬命長子南宮牛,引車三十乘搦戰,並囑咐道:「佯輸詐敗,誘得敵軍追至西門,我自有計!」

  南宮牛應聲而出,橫戟大罵:「鄭突背義之賊,自來送死,何不速降?」

  此時,鄭將檀伯引著弓弩手數人,單車巡陣,欺南宮牛年少,便與交鋒。

  未及三合,南宮牛回車便走,鄭將檀伯不舍,隨後趕來。將近西門,炮聲大舉,南宮萬從後截住,南宮牛回車,兩下夾攻。

  鄭將檀伯連發數箭,射南宮牛不著,心裡落慌,被南宮萬躍入車中,只手擒來。

  鄭原繁聞知本營偏將單車赴敵,恐其有失,同檀伯引軍疾驅而前,只見宋國城門大開,太宰華督自率大軍,出城接應。

  魯公子溺見鄭軍失利,連忙招呼梁伍、梁軫前往助戰。

  兩下各秉火炬,混殺一場,直殺至雞鳴方止,宋兵折損極多。

  南宮萬將鄭將獻功,請宋莊公遣使到鄭營,願以鄭將換回猛獲。

  宋莊公使者來到鄭軍營,說明交換之事。鄭厲公應允。


  雙方各將檻車推出陣前,彼此互換。鄭將歸於鄭營,猛獲仍歸宋城去了。

  是日,各自休戰。

  齊公子游回到齊國復命。

  齊僖公曰:「鄭突逐兄而立,寡人之所惡也。但寡人方有事於紀,未暇及此,倘貴國肯出師助寡人伐紀,寡人敢不相助伐鄭?」

  於是,齊公子游回復宋莊公說齊國攻打紀國事宜。

  此時,魯桓公、鄭厲公在營中正商議攻宋之策,忽報紀國有國書來。

  宋莊公十一年(魯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宋國多次向鄭國索取財貨,鄭國實在不能忍受,所以率領紀、魯兩國的軍隊和齊、宋、衛、燕四國軍隊交戰,結果四國軍隊兵敗。

  紀國位於齊國以東,萊國以北。疆域不亞於齊國或魯國。周夷王年間,王烹殺齊哀公。傳說是紀侯進讒言的緣故。兩國結仇。齊國一直伺機吞併紀國,報仇是一個原因,其實滅紀是齊國擴張的必由之路。紀國選擇與魯國結好,借齊、魯兩強國的矛盾而自保。魯國力圖保存紀國,抑制齊國的擴張。

  魯桓公連忙展開來看:

  齊兵攻紀至急,亡在旦夕,乞念婚姻世好,以一旅拔之水火!

  魯桓公大驚,對鄭厲公道:「紀君告急,孤不得不救。宋城亦未可猝拔,不如撤兵。量宋公亦不敢復來索賂矣!」

  鄭厲公曰:「君既移兵救紀,寡人亦願悉率敝賦以從!」

  魯桓公大喜,實時傳令拔寨,先行三十里,鄭厲公引軍斷後。

  宋莊公先得了公子游回音,後知敵營移動,恐別有誘兵之計,不來追趕,只遣諜遠探。

  太宰華督道:「齊既許助攻鄭,我國亦當助其攻紀。」

  宋莊公發兵車二百乘,仍命猛獲為先鋒,星夜前來幫助齊國。

  卻說紀武侯見三國兵多,不敢出戰,只深溝高壘,堅守以待。

  忽報:「魯、鄭二君前來救紀。」

  紀武侯登城而望,心中大喜,安排接應。

  魯桓公道:「紀乃敝邑世姻,聞得罪於上國,寡人躬來請赦。」

  齊僖公道:「吾先祖哀公為紀所譖,見烹於周,於今八世,此仇未報。君助其親,我報其仇,今日之事,惟有戰耳!」

  於是,魯、齊雙方開戰。

  魯桓公即命公子溺出戰。

  齊僖公則命將公子彭生接住廝殺。

  彭生有萬夫不當之勇,公子溺如何敵得過?

  梁伍、梁軫見公子溺處於劣勢,連忙併力向前,架隔遮攔。

  衛、燕二主聞齊、魯交戰,亦來合攻。

  此時,鄭厲公大軍已到,原繁引檀伯眾將,直衝齊僖公老營。

  紀武侯亦使其弟姜季(紀威侯),引軍出城相助,喊聲震天。六國兵車,混做一處相殺。

  齊僖公令公子彭生急急回轅。齊侯回顧紀城,誓曰:「有我無紀,有紀無我,決不兩存也!」

  宋軍不能立營,亦大敗而去。各國收拾殘兵,分頭回國。

  自此,魯、鄭為一黨,宋、齊為一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