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梁伯宏梁伯輯相繼離世
公元前705年,梁伯宏去世,諡晉。
梁伯宏叔父梁輯,字秦忠,號梁勝,妣吳氏,生二子:梁宰、梁定。梁輯年邁,因被封夏陽伯而代行梁國政務,不久進位梁國伯,是為梁伯輯。
周桓王先後派虢公攻打晉國小宗,以支持晉國大宗,並先後立了晉國國君晉哀侯、晉小子侯。由於晉國小宗勢力很大,周桓王也把它吃不下,而且周王室離小宗的距離比大宗離小宗的距離遠得多,每次發生戰事,當周桓王收到消息,並派遣軍隊趕到後,戰鬥都快結束了。
周桓王要保住晉國大宗也很不容易,主要還得靠晉國大宗們自己努力。
可是晉國大宗們一點兒都不爭氣,總是被小宗擊敗,這讓周桓王頭疼不已。
公元前705年冬天,曲沃武公誘騙晉小子侯前來並將他殺害。
周桓王派虢仲討伐曲沃武公,曲沃武公抵擋不住,退回曲沃。
周桓王於是又扶植了晉小子侯的叔叔、晉哀侯的弟弟姬緡為晉君,也是最後一代大宗——晉侯緡。按照晉國源流世系:周武王—唐叔虞—晉侯燮—晉武侯—晉成侯—晉厲侯—晉靖侯—晉厘侯—晉獻侯—晉穆侯—晉文侯—晉昭侯—晉孝侯—晉鄂侯—晉侯緡。晉侯緡是晉鄂侯之子、晉哀侯之弟,晉國的第十七任君主,也是「晉國霸業」之第六代大宗。
晉侯緡元年(魯桓公八年,前704年)春天,曲沃武公滅亡翼城。
晉侯緡的翼城被小宗攻破後,曲沃武公就是用這樣的方式慢慢的將晉國國土兼併的。
晉侯緡之後,晉國便結束了內戰,又成了一個統一的諸侯國。
可是沒過幾年,周桓王便去逝了,他的兒子周莊王即位,周桓王的另一個兒子王子克發動了叛亂,周王室亂作一團,在加之當時的中原諸國:齊、魯、衛、宋等國也打成一鍋粥,周莊王根本無暇顧及晉國的事了。
曲沃武公就利用這個機會發兵攻下了晉國的都城翼城,晉侯緡出逃。曲沃武公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對晉侯緡進行最後的總攻,將晉侯緡殺死,全占晉國土地。
曲沃武公還用重金賄賂後來的周天子周厘王,要求周厘王承認自己的合法地位。曲沃武公軟硬兼施,迫使晉國的內部勢力一個一個的倒向了小宗的這一邊,慢慢的將大宗孤立,以達到逐步瓦解大宗的目的。
秦憲公十二年(公元前704年),秦憲公派兵攻打西戎小國盪氏,不久秦軍奪取盪氏。同年,秦憲公去世,終年二十一歲,葬於西山大麓(今陝西省寶雞市北陵園)。
秦憲公有三個兒子:長子秦武公和次子秦德公是魯姬子所生,少子秦出子是王姬所生。秦憲公死後,大庶長弗忌、威壘和三父廢黜太子秦武公,改立秦出子繼位。
秦出子,秦憲公(《史記》中稱秦寧公)的幼子,五歲即位,共在位六年。
前703年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賈伯率師伐曲沃。
公元前702年,在周王室的主持下,芮伯萬被釋放回國,得以重登大位,動亂平息,並得到戎人的支持,再任芮國國君。《左傳》桓公十年(前702年)說:「秋,秦人納芮伯萬於芮。」
同時,秦國的勢力則藉此機會涉入芮國,致使芮國逐步成為秦國的依附國。
梁國也因芮太子與梁氏之死因,受制於秦國。在這之後,秦國與梁國、芮國既有接觸,也有摩擦。表面上,梁國、芮國對秦國俯首,內心裡卻對秦國攻打芮國有股子怨氣出不來。
公元前701年)春天,宋莊公與齊國、衛國、鄭國在惡曹舉行會盟。同年夏天,鄭國國君鄭莊公去世,鄭國大臣祭仲(祭足)擁立太子忽繼位,是為鄭昭公。鄭昭公弟弟公子突的母親雍姞是宋國雍氏之女,雍氏深受宋莊公的寵愛。
公元前701年夏天,鄭莊公去世。鄭國大臣祭仲(祭足)擁立公子突的哥哥太子忽繼位,是為鄭昭公。
宋莊公得知祭仲擁立鄭昭公繼位後,便派人誘騙祭仲而把他抓起來,並威脅他說:「如果不立公子突,就殺死你。」同時,雍氏還抓來公子突,藉以索取財物。祭仲答應宋莊公擁立公子突,並與宋莊公訂立盟約,祭仲於是帶著公子突返回鄭國。鄭昭公得知祭仲因宋國的緣故要立公子突,於是逃亡到衛國。公子突回到鄭國後,繼位為君,是為鄭厲公。
宋莊公則遣人致書鄭厲公稱賀,就索取三城,及白璧、黃金、歲輸谷數。
鄭厲公召祭足商議:「當初急於得國,以此恣其需索,不敢違命。今寡人即位方新,就來責償。若依其言,府庫一空矣。況嗣位之始,便失三城,豈不貽笑鄰國?」
祭足謂厲公曰:「宋受我先君大德,未報分毫,今乃恃立君之功,貪求無厭,且出言無禮,不可聽也。臣請奉使齊、魯,求其婉轉。況魯侯之立,我先君實成之,即齊不厚鄭,魯自無辭。」
公元前701年,梁伯輯病逝,時年97歲。
時梁國朝政暫由年長的梁僖代理。
群臣推舉梁伯輯的弟弟梁輔登位。梁輔字秦克,號梁甫,妣薛氏,生二子:梁宜、梁室。梁輔拒絕,不願為君。
再議四弟梁軫。梁軫,字秦殷,號梁子,妣晉國箕姓女箕氏,生一女:贏姬。續娶鄭國鄭氏生二子:梁演、梁涸。梁軫時在魯國為將,不願接替國事。
魯桓公支持梁軫回國繼承梁國君主,讓梁軫提兵入梁。梁軫仍提兵返回魯國,聲稱:「我自幼生活在魯國,當為魯國效力,以使魯、梁兩國為永世之好。」
梁軫以弔唁梁伯輯為名,擁立梁伯輯次子梁定繼位,由梁輔輔政。
梁定繼位,號為梁伯定,梁國第四任國君。梁伯定,字秦求,號梁德。妣孫氏,生一子:梁繇東。繇東,名送,妣董氏,生一子:梁益邑。
公元前701年,衛公子朔與其母宣姜共同誹謗太子伋,衛宣公於是指使強盜殺害太子伋,改立公子朔為太子。第二年,衛宣公去世,太子朔繼位,是為衛惠公,時朔年15歲,將左右二公子罷官不用。庶兄公子碩字昭伯,心中不服,連夜奔齊。
宋莊公十年(魯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鄭國因宋使督促財賄,不絕於道,又遣人求魯桓公。
夏天,魯桓公想和宋國、鄭國講和。
秋天,魯桓公和宋莊公在句瀆之丘會盟。由於魯桓公不知道宋莊公對議和有無誠意,魯桓公只得又約宋莊公於虛龜之境面會,宋莊公不至,並遣使報魯桓公說:「寡君與鄭自有成約,君勿與聞可也。」
同年冬天,又在龜地會見。宋莊公拒絕議和。
魯桓公大怒:「匹夫貪而無信,尚然不可,況國君乎?」
魯桓公遂與鄭厲公會於武父之地,結盟後就率領軍隊進攻宋國。
於是,憤怒的鄭、魯兩國國君帶著聯軍一路殺奔宋國。
魯桓公另派時任魯國將領的梁軫通知梁國助力。
梁軫是梁康伯之子,自從梁康伯長子梁伯輈繼位,梁軫便投身魯國軍營中,練就一身武藝,最擅長射箭。
梁伯宏叔父梁輯,字秦忠,號梁勝,妣吳氏,生二子:梁宰、梁定。梁輯年邁,因被封夏陽伯而代行梁國政務,不久進位梁國伯,是為梁伯輯。
周桓王先後派虢公攻打晉國小宗,以支持晉國大宗,並先後立了晉國國君晉哀侯、晉小子侯。由於晉國小宗勢力很大,周桓王也把它吃不下,而且周王室離小宗的距離比大宗離小宗的距離遠得多,每次發生戰事,當周桓王收到消息,並派遣軍隊趕到後,戰鬥都快結束了。
周桓王要保住晉國大宗也很不容易,主要還得靠晉國大宗們自己努力。
可是晉國大宗們一點兒都不爭氣,總是被小宗擊敗,這讓周桓王頭疼不已。
公元前705年冬天,曲沃武公誘騙晉小子侯前來並將他殺害。
周桓王派虢仲討伐曲沃武公,曲沃武公抵擋不住,退回曲沃。
周桓王於是又扶植了晉小子侯的叔叔、晉哀侯的弟弟姬緡為晉君,也是最後一代大宗——晉侯緡。按照晉國源流世系:周武王—唐叔虞—晉侯燮—晉武侯—晉成侯—晉厲侯—晉靖侯—晉厘侯—晉獻侯—晉穆侯—晉文侯—晉昭侯—晉孝侯—晉鄂侯—晉侯緡。晉侯緡是晉鄂侯之子、晉哀侯之弟,晉國的第十七任君主,也是「晉國霸業」之第六代大宗。
晉侯緡元年(魯桓公八年,前704年)春天,曲沃武公滅亡翼城。
晉侯緡的翼城被小宗攻破後,曲沃武公就是用這樣的方式慢慢的將晉國國土兼併的。
晉侯緡之後,晉國便結束了內戰,又成了一個統一的諸侯國。
可是沒過幾年,周桓王便去逝了,他的兒子周莊王即位,周桓王的另一個兒子王子克發動了叛亂,周王室亂作一團,在加之當時的中原諸國:齊、魯、衛、宋等國也打成一鍋粥,周莊王根本無暇顧及晉國的事了。
曲沃武公就利用這個機會發兵攻下了晉國的都城翼城,晉侯緡出逃。曲沃武公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對晉侯緡進行最後的總攻,將晉侯緡殺死,全占晉國土地。
曲沃武公還用重金賄賂後來的周天子周厘王,要求周厘王承認自己的合法地位。曲沃武公軟硬兼施,迫使晉國的內部勢力一個一個的倒向了小宗的這一邊,慢慢的將大宗孤立,以達到逐步瓦解大宗的目的。
秦憲公十二年(公元前704年),秦憲公派兵攻打西戎小國盪氏,不久秦軍奪取盪氏。同年,秦憲公去世,終年二十一歲,葬於西山大麓(今陝西省寶雞市北陵園)。
秦憲公有三個兒子:長子秦武公和次子秦德公是魯姬子所生,少子秦出子是王姬所生。秦憲公死後,大庶長弗忌、威壘和三父廢黜太子秦武公,改立秦出子繼位。
秦出子,秦憲公(《史記》中稱秦寧公)的幼子,五歲即位,共在位六年。
前703年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賈伯率師伐曲沃。
公元前702年,在周王室的主持下,芮伯萬被釋放回國,得以重登大位,動亂平息,並得到戎人的支持,再任芮國國君。《左傳》桓公十年(前702年)說:「秋,秦人納芮伯萬於芮。」
同時,秦國的勢力則藉此機會涉入芮國,致使芮國逐步成為秦國的依附國。
梁國也因芮太子與梁氏之死因,受制於秦國。在這之後,秦國與梁國、芮國既有接觸,也有摩擦。表面上,梁國、芮國對秦國俯首,內心裡卻對秦國攻打芮國有股子怨氣出不來。
公元前701年)春天,宋莊公與齊國、衛國、鄭國在惡曹舉行會盟。同年夏天,鄭國國君鄭莊公去世,鄭國大臣祭仲(祭足)擁立太子忽繼位,是為鄭昭公。鄭昭公弟弟公子突的母親雍姞是宋國雍氏之女,雍氏深受宋莊公的寵愛。
公元前701年夏天,鄭莊公去世。鄭國大臣祭仲(祭足)擁立公子突的哥哥太子忽繼位,是為鄭昭公。
宋莊公得知祭仲擁立鄭昭公繼位後,便派人誘騙祭仲而把他抓起來,並威脅他說:「如果不立公子突,就殺死你。」同時,雍氏還抓來公子突,藉以索取財物。祭仲答應宋莊公擁立公子突,並與宋莊公訂立盟約,祭仲於是帶著公子突返回鄭國。鄭昭公得知祭仲因宋國的緣故要立公子突,於是逃亡到衛國。公子突回到鄭國後,繼位為君,是為鄭厲公。
宋莊公則遣人致書鄭厲公稱賀,就索取三城,及白璧、黃金、歲輸谷數。
鄭厲公召祭足商議:「當初急於得國,以此恣其需索,不敢違命。今寡人即位方新,就來責償。若依其言,府庫一空矣。況嗣位之始,便失三城,豈不貽笑鄰國?」
祭足謂厲公曰:「宋受我先君大德,未報分毫,今乃恃立君之功,貪求無厭,且出言無禮,不可聽也。臣請奉使齊、魯,求其婉轉。況魯侯之立,我先君實成之,即齊不厚鄭,魯自無辭。」
公元前701年,梁伯輯病逝,時年97歲。
時梁國朝政暫由年長的梁僖代理。
群臣推舉梁伯輯的弟弟梁輔登位。梁輔字秦克,號梁甫,妣薛氏,生二子:梁宜、梁室。梁輔拒絕,不願為君。
再議四弟梁軫。梁軫,字秦殷,號梁子,妣晉國箕姓女箕氏,生一女:贏姬。續娶鄭國鄭氏生二子:梁演、梁涸。梁軫時在魯國為將,不願接替國事。
魯桓公支持梁軫回國繼承梁國君主,讓梁軫提兵入梁。梁軫仍提兵返回魯國,聲稱:「我自幼生活在魯國,當為魯國效力,以使魯、梁兩國為永世之好。」
梁軫以弔唁梁伯輯為名,擁立梁伯輯次子梁定繼位,由梁輔輔政。
梁定繼位,號為梁伯定,梁國第四任國君。梁伯定,字秦求,號梁德。妣孫氏,生一子:梁繇東。繇東,名送,妣董氏,生一子:梁益邑。
公元前701年,衛公子朔與其母宣姜共同誹謗太子伋,衛宣公於是指使強盜殺害太子伋,改立公子朔為太子。第二年,衛宣公去世,太子朔繼位,是為衛惠公,時朔年15歲,將左右二公子罷官不用。庶兄公子碩字昭伯,心中不服,連夜奔齊。
宋莊公十年(魯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鄭國因宋使督促財賄,不絕於道,又遣人求魯桓公。
夏天,魯桓公想和宋國、鄭國講和。
秋天,魯桓公和宋莊公在句瀆之丘會盟。由於魯桓公不知道宋莊公對議和有無誠意,魯桓公只得又約宋莊公於虛龜之境面會,宋莊公不至,並遣使報魯桓公說:「寡君與鄭自有成約,君勿與聞可也。」
同年冬天,又在龜地會見。宋莊公拒絕議和。
魯桓公大怒:「匹夫貪而無信,尚然不可,況國君乎?」
魯桓公遂與鄭厲公會於武父之地,結盟後就率領軍隊進攻宋國。
於是,憤怒的鄭、魯兩國國君帶著聯軍一路殺奔宋國。
魯桓公另派時任魯國將領的梁軫通知梁國助力。
梁軫是梁康伯之子,自從梁康伯長子梁伯輈繼位,梁軫便投身魯國軍營中,練就一身武藝,最擅長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