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芮太子白客葬梁國
公元前708年冬天,周桓王派兵聯合秦國和虢國,組成三國聯軍兵圍魏城(今山西芮城),以報三年前桓王被射傷之仇,聯軍得勝,於是將芮伯萬俘虜帶回秦國。
《左傳·桓公四年》(前708年)云:「秋,秦侵芮,敗焉,小之也。冬,王師、秦師圍魏,執芮伯以歸。」《左傳·桓公十年》云:「秋,秦人納芮伯萬於芮。」《水經注·河水》引《紀年》說是周師、虢師圍魏,「取芮伯萬而東。九年,戎人逆芮伯萬於郟」。
芮伯萬之子芮太子,名白,娶梁國宗室梁宗之女仲姜為妻。在芮伯萬被俘後,芮國部分大臣擁立太子白為新君,建立了新政權,也於公元前708年與秦國交戰。
公元前702年秋天,秦憲公趁芮伯萬在外之際,派兵攻打芮國,秦軍由於輕視芮軍而戰敗。
冬秋,周、秦聯軍獲勝,芮太子白新政權戰敗。
芮太子白身中數箭,夫人仲姜帶人將其救出,逃到梁國,醫治無效去世。
此時,秦、芮兩國仍在交戰,芮國太子白新政權也發生內訌,要將芮太子白的屍體運回芮國安葬,那是很難的事情。
仲姜的父親梁宗時在晉國,聞訊趕回梁國。
梁宗見到眼前的狀況,心中既悲痛又無奈。他深怕梁國會因此捲入戰事。
仲姜哀求父親:「父親還是去見見伯父吧,他是梁國的國君,讓他想想辦法。」
梁宗道:「他也不會有什麼好法子,現在秦國對我梁國一直存有吞併之心,這事本來就是因為秦國攻打芮國引起的,現在芮國的國君也被抓了,梁國袒護芮國,那就是與芮國一起的,要藉口滅了我們梁國,那也是不容質疑的。這個時候,我如果出面,等於往乾柴上加油,一點就著。再說,梁伯有可能會義氣用事,捲入亂局,毀了梁國。」
仲姜只好說:「這事總得有個辦法,您有此顧慮,只好我去去求梁伯作主。」
仲姜去見梁伯宏,直接請求在梁國的邊境地帶黃河岸邊安葬芮太子白。
梁伯宏也很無奈:「一個芮國的新君葬在梁國,這是有違族制的大事,禮制不可輕改。即便是我梁國拿出一塊地方送給芮國作為墓地,也要得芮國人答應才行啊!」
仲姜悲痛欲絕:「那我就替芮國作主了,國君就借一塊小地方給我和芮國吧,您的大恩大德我不會忘記的,將來芮國定會補償給梁國的。」
梁伯宏依然無奈地搖著頭。
仲姜絕望了:「那我就隨夫君而去了!」遂搶過一名護衛的劍,自刎而死。
梁伯宏大驚失色:「你——你這是讓我背上背不了的沉重責任啊!」
秦憲公得知芮太子白與仲姜的死因,不好責怪梁伯宏,便將實情稟奏周桓王,請求天子旨意。
周桓王對仲姜之死深表惋惜,也怕梁國為此生發反意,便答應此事就此為止,不再追究。一切後事均由梁國自處。
由於芮國國內動盪不安,出現動亂勢力,芮太子白和仲姜無法回到芮國安葬。
梁伯宏找到秦憲公。
秦憲公說:「那就葬在梁地吧。」
梁伯宏道:「人是因你們而死,我也不想把責任推到秦國身上,不妨將此事稟告周天子知曉,看他怎麼說吧。」
秦憲公面帶難色地說:「我想此事已經這樣了,也無需再生枝節。倘若周天子發難,我們也就更加為難了。」
梁伯宏道:「你說個辦法也行。」
秦憲公道:「這事我作主了,就委託你來辦。你想怎麼辦就怎麼辦,這是你們梁國的事,我就不參與了。就是有些出入,料他周天子也難拿整個梁國開刀。」
於是,秦憲公出面,安排梁伯宏將芮太子白與仲姜安葬在梁國境內,名義是:「芮太子客葬梁國。」
梁伯宏返回梁國,與家族代表以及大臣們商議喪葬之事。
梁伯宏說:「芮太子白乃姬姓後人,死前已是新君,既然娶了仲姜,就是芮國夫人,也理應國葬。」
大家對「芮太子客葬梁國」的提法沒有異議。
只是墓道方向問題存在分歧。
按照禮制,嬴姓周人帶有墓道的大墓,墓道向東;姬姓周人帶有墓道的大墓皆一致朝南。
「向東還是向南?」
「芮太子白乃姬姓後人,當然墓道要向東。」
「可仲姜是我梁國的女兒,又是葬在梁國,理應尊我贏姓習俗,墓道向東!」
「我梁國的女兒既然嫁到了芮國,就如同潑出去的水,嫁夫隨夫。墓道向南為宜。」
「芮太子白在芮國國君被抓後,已經建立了新政,也是有了國君之實。禮制跟著周天子走,也是理所當然,何況芮太子白之死也是周天子引起的。」
最後,梁伯宏敲定:「墓道向南!秦憲公已經發話,一切由我們梁國負責。難道我們還要跟秦國開戰不成?」
眾人不再言語。
梁伯宏遂安排墓葬隨葬品諸如青銅器和金銀首飾等全由梁國按照國葬規格操辦。
於是,「芮太子客葬梁國」的葬禮全由梁伯宏做主,規格很高,完全按照姬姓周人帶有墓道的大墓格局,方向朝南開掘。
春秋早期,各諸侯國仍然沿襲著周朝的禮儀,在天子、諸侯、大夫與士四級官宦之間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即便是葬禮,也必須遵循嚴格的喪葬制度,陪葬品的規格、禮器的件數都有著嚴格規定。
梁宗向國君梁伯宏建議:「為了避免將梁國和芮國扯到一塊,給梁國帶來麻煩,芮太子白的墓與梁仲姜的墓穴分開,防止以後芮國起墓。我的意思,還是把仲姜永遠留在梁國吧。」
梁伯宏同意:「好,免得秦憲公找麻煩。」
選定送葬日子,芮太子白與梁仲姜同日安葬。
芮國不少人跑來觀望,梁國增派兵馬,按期舉行葬禮儀式。
梁國舉國哀悼。
芮伯萬屬於親周天子的勢力,跟著周天子支持翼地晉國政權,反對晉國的曲沃政權,所以在秦國的7年間,他參加了由周、秦、虢和戎人組成的平叛晉國曲沃政權的戰鬥,扶持翼地晉國政權正位。芮太子政權被打敗後,因多種原因,芮伯萬沒有及時回國復位。
梁國這邊,梁伯宏經常想起芮太子白與梁仲姜的死,也是鬱鬱寡歡。
梁伯宏經常自言自語:「大家都是親戚,為什麼要刀兵相見?」
《左傳·桓公四年》(前708年)云:「秋,秦侵芮,敗焉,小之也。冬,王師、秦師圍魏,執芮伯以歸。」《左傳·桓公十年》云:「秋,秦人納芮伯萬於芮。」《水經注·河水》引《紀年》說是周師、虢師圍魏,「取芮伯萬而東。九年,戎人逆芮伯萬於郟」。
芮伯萬之子芮太子,名白,娶梁國宗室梁宗之女仲姜為妻。在芮伯萬被俘後,芮國部分大臣擁立太子白為新君,建立了新政權,也於公元前708年與秦國交戰。
公元前702年秋天,秦憲公趁芮伯萬在外之際,派兵攻打芮國,秦軍由於輕視芮軍而戰敗。
冬秋,周、秦聯軍獲勝,芮太子白新政權戰敗。
芮太子白身中數箭,夫人仲姜帶人將其救出,逃到梁國,醫治無效去世。
此時,秦、芮兩國仍在交戰,芮國太子白新政權也發生內訌,要將芮太子白的屍體運回芮國安葬,那是很難的事情。
仲姜的父親梁宗時在晉國,聞訊趕回梁國。
梁宗見到眼前的狀況,心中既悲痛又無奈。他深怕梁國會因此捲入戰事。
仲姜哀求父親:「父親還是去見見伯父吧,他是梁國的國君,讓他想想辦法。」
梁宗道:「他也不會有什麼好法子,現在秦國對我梁國一直存有吞併之心,這事本來就是因為秦國攻打芮國引起的,現在芮國的國君也被抓了,梁國袒護芮國,那就是與芮國一起的,要藉口滅了我們梁國,那也是不容質疑的。這個時候,我如果出面,等於往乾柴上加油,一點就著。再說,梁伯有可能會義氣用事,捲入亂局,毀了梁國。」
仲姜只好說:「這事總得有個辦法,您有此顧慮,只好我去去求梁伯作主。」
仲姜去見梁伯宏,直接請求在梁國的邊境地帶黃河岸邊安葬芮太子白。
梁伯宏也很無奈:「一個芮國的新君葬在梁國,這是有違族制的大事,禮制不可輕改。即便是我梁國拿出一塊地方送給芮國作為墓地,也要得芮國人答應才行啊!」
仲姜悲痛欲絕:「那我就替芮國作主了,國君就借一塊小地方給我和芮國吧,您的大恩大德我不會忘記的,將來芮國定會補償給梁國的。」
梁伯宏依然無奈地搖著頭。
仲姜絕望了:「那我就隨夫君而去了!」遂搶過一名護衛的劍,自刎而死。
梁伯宏大驚失色:「你——你這是讓我背上背不了的沉重責任啊!」
秦憲公得知芮太子白與仲姜的死因,不好責怪梁伯宏,便將實情稟奏周桓王,請求天子旨意。
周桓王對仲姜之死深表惋惜,也怕梁國為此生發反意,便答應此事就此為止,不再追究。一切後事均由梁國自處。
由於芮國國內動盪不安,出現動亂勢力,芮太子白和仲姜無法回到芮國安葬。
梁伯宏找到秦憲公。
秦憲公說:「那就葬在梁地吧。」
梁伯宏道:「人是因你們而死,我也不想把責任推到秦國身上,不妨將此事稟告周天子知曉,看他怎麼說吧。」
秦憲公面帶難色地說:「我想此事已經這樣了,也無需再生枝節。倘若周天子發難,我們也就更加為難了。」
梁伯宏道:「你說個辦法也行。」
秦憲公道:「這事我作主了,就委託你來辦。你想怎麼辦就怎麼辦,這是你們梁國的事,我就不參與了。就是有些出入,料他周天子也難拿整個梁國開刀。」
於是,秦憲公出面,安排梁伯宏將芮太子白與仲姜安葬在梁國境內,名義是:「芮太子客葬梁國。」
梁伯宏返回梁國,與家族代表以及大臣們商議喪葬之事。
梁伯宏說:「芮太子白乃姬姓後人,死前已是新君,既然娶了仲姜,就是芮國夫人,也理應國葬。」
大家對「芮太子客葬梁國」的提法沒有異議。
只是墓道方向問題存在分歧。
按照禮制,嬴姓周人帶有墓道的大墓,墓道向東;姬姓周人帶有墓道的大墓皆一致朝南。
「向東還是向南?」
「芮太子白乃姬姓後人,當然墓道要向東。」
「可仲姜是我梁國的女兒,又是葬在梁國,理應尊我贏姓習俗,墓道向東!」
「我梁國的女兒既然嫁到了芮國,就如同潑出去的水,嫁夫隨夫。墓道向南為宜。」
「芮太子白在芮國國君被抓後,已經建立了新政,也是有了國君之實。禮制跟著周天子走,也是理所當然,何況芮太子白之死也是周天子引起的。」
最後,梁伯宏敲定:「墓道向南!秦憲公已經發話,一切由我們梁國負責。難道我們還要跟秦國開戰不成?」
眾人不再言語。
梁伯宏遂安排墓葬隨葬品諸如青銅器和金銀首飾等全由梁國按照國葬規格操辦。
於是,「芮太子客葬梁國」的葬禮全由梁伯宏做主,規格很高,完全按照姬姓周人帶有墓道的大墓格局,方向朝南開掘。
春秋早期,各諸侯國仍然沿襲著周朝的禮儀,在天子、諸侯、大夫與士四級官宦之間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即便是葬禮,也必須遵循嚴格的喪葬制度,陪葬品的規格、禮器的件數都有著嚴格規定。
梁宗向國君梁伯宏建議:「為了避免將梁國和芮國扯到一塊,給梁國帶來麻煩,芮太子白的墓與梁仲姜的墓穴分開,防止以後芮國起墓。我的意思,還是把仲姜永遠留在梁國吧。」
梁伯宏同意:「好,免得秦憲公找麻煩。」
選定送葬日子,芮太子白與梁仲姜同日安葬。
芮國不少人跑來觀望,梁國增派兵馬,按期舉行葬禮儀式。
梁國舉國哀悼。
芮伯萬屬於親周天子的勢力,跟著周天子支持翼地晉國政權,反對晉國的曲沃政權,所以在秦國的7年間,他參加了由周、秦、虢和戎人組成的平叛晉國曲沃政權的戰鬥,扶持翼地晉國政權正位。芮太子政權被打敗後,因多種原因,芮伯萬沒有及時回國復位。
梁國這邊,梁伯宏經常想起芮太子白與梁仲姜的死,也是鬱鬱寡歡。
梁伯宏經常自言自語:「大家都是親戚,為什麼要刀兵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