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梁康伯護駕平王東遷
前771年,秦襄公率軍救周,力戰犬戎。次年,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被賜以岐(今陝西岐山東北)西之地,得封諸侯,秦由此正式立國。在秦襄公手裡秦國才真正被封為諸侯國,在這之前都是次一等地附庸國。而秦莊公按等級來看也只是個邊陲大夫,他何德何能被稱為「公」呢?當時西周實行分封統治,地位由上往下分別是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爵位也被分為了公、侯、伯、子、男這幾種。一個剛剛被冊封不久的養馬部落的領導者是不可能會被稱為公的,所以只可能是後人為了紀念他而給他掛了一個「公」的稱號。
但秦人並沒有放棄與西戎的對抗,即便沒有周王朝的命令,秦人和西戎之間也是勢不兩立的,秦莊公後來住在犬丘,生下了三個兒子,其中長子為世父,次子為未來的秦襄公,而世父之所以沒有成為秦莊公的繼承人,就是為了對抗西戎。
秦襄公說:「西戎殺死我祖父秦仲,我不殺死戎王,就不敢進城安居。」
世父的志向是非常遠大的,就是一定要殺死西戎的首領,但這並不好辦,因為西戎遠比秦人強大,想要打敗西戎,就是一個持久戰。秦襄公繼位後,為了換得短暫的和平發展機會,將妹妹繆嬴嫁給了西戎豐王為妻。但這並沒有換來多長時間的安寧,第二年,西戎就圍攻犬丘,世父帶領秦軍與西戎對抗,卻被俘虜,過了一年多才被放回。
但在秦襄公時期仍然取得過對西戎作戰的勝利,即西周即將滅亡之際,周幽王出兵攻打申國,申國聯合繒國、西戎反攻周幽王,周幽王被殺死。秦襄公帶領秦軍勤王,同晉國、衛國、鄭國一起攻打西戎,最終西戎敗退撤軍。而之後秦襄公又在護送周平王東遷的過程中出了力。周平王將岐西之地都賜給了秦人,秦國因此正是成為諸侯國。不過,周平王賜給的土地並不那麼好拿,因為大部分都在西戎手中,秦國想要得到這些土地,就必須虎口奪食,和西戎搶土地。
秦襄公就是在攻打西戎的路上去世的,之後秦文公繼位,秦文公時期對西戎的作戰就相對來說順利了些,多數都取得了勝利,秦國的實際領土多了不少。秦國自秦文公開始有了關注東方的想法,不過西戎依舊是秦國最主要的敵人,是必須先解決完才能東進的一個障礙物。
於是,秦襄公就隨周宣王繼續率軍攻打西戎,將太子之位讓給次子秦襄公。
當時秦國力弱,狄戎為近患。秦師伐戎的西征之路十分艱難,可謂行道遲遲,載飢載渴。戎人部落聚集之地在周宣王時代多次遭到王師的打擊,逐漸遷徙到距離周地很遠的邊荒地帶。戎人部落由於馬背民族的優越性,千里戈壁和草原絲毫沒有減弱他們侵擾中原地區的能力。
秦襄公繼位初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他深知秦人一方面受到戎狄的威脅,另一方面秦國僅為「大夫」一職,只是天子的附庸,不受皇室的信任,只有效命賣力的份,秦國如在夾縫中求生存,一不小心就有覆滅的危險。
於是他當下立斷,在戎狄進攻面前採取兩個措施:一方面於秦襄公元年(公元前777年)將其妹妹穆贏嫁給西戎豐王為妻,以便分化戎人,為秦國的發展壯大謀得了喘息的時間。另一方面,於公元前776年,遷都汧邑(今陝西隴縣),節節向東逼近。
秦襄公率秦兵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侯領國後,秦國已由大夫上升為與齊、晉等大國地位平等的諸侯,歷史進入了春秋時代。
公元前771年,虢石父戰敗被殺。東虢滅亡,其後裔虢序西遷至山西平陸,子爵,是為北虢,依附於南虢。北虢在平陸,在黃河北岸;南虢在三門峽,在黃河南岸。北虢和南虢隔河相望,其實只是一個虢國(相當於原西虢,只是北虢夏陽邑附於南虢),這是平王東遷後建立的國家」。東虢於公元前767年被鄭國所滅(據《竹書記年》)。西虢國國君虢文公,又稱虢季。
申戎聯軍將周都鎬京包圍。
周幽王大驚曰:「機不密,禍先發,我兵未起,戎兵先動,此事如何?」
虢石父奏曰:「吾王速遣人於驪山舉起烽煙,諸侯救兵必至,內外夾攻,可取必勝。」
周幽王遣人舉烽。諸侯之兵因前被烽火所戲,是時又以為詐,所以皆不起兵也。
周幽王因準備未緒,舉烽火求援無一回應,被申戎聯軍打得大敗。
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申國國君申侯因周幽王廢黜自己的女兒申後、外孫姬宜臼而惱怒,於是聯合繒國、犬戎進攻周朝都城鎬京,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周幽王在位時,將姬宜臼立為太子。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因周幽王廢黜女兒申後、外孫姬宜臼之事而惱怒,於是聯合鄫國(河南方城)、西夷犬戎大舉進攻西周都城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不久,犬戎攻陷鎬京,在驪山之下殺死周幽王,擄走褒姒,取走周朝的全部財物離去。
申、魯、許等諸侯國擁立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周平王姬宜臼為避犬戎之難,申侯求救於梁康伯,讓梁康伯出兵保周平王東遷。
當時豐鎬周圍主要有四種力量:一是周幽王和姬伯服的勢力,他們死後由王子余臣(周攜王)繼承;二是周平王的勢力;三是戎族的勢力;四是秦的勢力。在周幽王被殺之後,秦襄公面臨的抉擇是或者追隨周攜王,或者擁戴周平王。
梁國當時兵力敵不過虢國,於是,梁康伯便以叔父的身份勸說秦襄公聯合出兵救周。
秦襄公利用周王室的傳統威信,而並不拘於秦國與周幽王、姬伯服的舊有關係,特別是周幽王死後,他更沒有必要與王室的正統代表周平王相敵對。於是在周朝為逃避犬戎禍難,都城東遷洛邑時,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
公元前770年,在梁康伯和秦襄公等諸侯的護送下,經過十數日的急行軍,周平王聖駕抵達東都洛邑。洛邑街道人山人海,百姓筆食壺漿以迎王師,爭相上前一睹龍顏。
周平王見東都繁華似錦,百姓又如此擁戴,聖心大慰。
但秦人並沒有放棄與西戎的對抗,即便沒有周王朝的命令,秦人和西戎之間也是勢不兩立的,秦莊公後來住在犬丘,生下了三個兒子,其中長子為世父,次子為未來的秦襄公,而世父之所以沒有成為秦莊公的繼承人,就是為了對抗西戎。
秦襄公說:「西戎殺死我祖父秦仲,我不殺死戎王,就不敢進城安居。」
世父的志向是非常遠大的,就是一定要殺死西戎的首領,但這並不好辦,因為西戎遠比秦人強大,想要打敗西戎,就是一個持久戰。秦襄公繼位後,為了換得短暫的和平發展機會,將妹妹繆嬴嫁給了西戎豐王為妻。但這並沒有換來多長時間的安寧,第二年,西戎就圍攻犬丘,世父帶領秦軍與西戎對抗,卻被俘虜,過了一年多才被放回。
但在秦襄公時期仍然取得過對西戎作戰的勝利,即西周即將滅亡之際,周幽王出兵攻打申國,申國聯合繒國、西戎反攻周幽王,周幽王被殺死。秦襄公帶領秦軍勤王,同晉國、衛國、鄭國一起攻打西戎,最終西戎敗退撤軍。而之後秦襄公又在護送周平王東遷的過程中出了力。周平王將岐西之地都賜給了秦人,秦國因此正是成為諸侯國。不過,周平王賜給的土地並不那麼好拿,因為大部分都在西戎手中,秦國想要得到這些土地,就必須虎口奪食,和西戎搶土地。
秦襄公就是在攻打西戎的路上去世的,之後秦文公繼位,秦文公時期對西戎的作戰就相對來說順利了些,多數都取得了勝利,秦國的實際領土多了不少。秦國自秦文公開始有了關注東方的想法,不過西戎依舊是秦國最主要的敵人,是必須先解決完才能東進的一個障礙物。
於是,秦襄公就隨周宣王繼續率軍攻打西戎,將太子之位讓給次子秦襄公。
當時秦國力弱,狄戎為近患。秦師伐戎的西征之路十分艱難,可謂行道遲遲,載飢載渴。戎人部落聚集之地在周宣王時代多次遭到王師的打擊,逐漸遷徙到距離周地很遠的邊荒地帶。戎人部落由於馬背民族的優越性,千里戈壁和草原絲毫沒有減弱他們侵擾中原地區的能力。
秦襄公繼位初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他深知秦人一方面受到戎狄的威脅,另一方面秦國僅為「大夫」一職,只是天子的附庸,不受皇室的信任,只有效命賣力的份,秦國如在夾縫中求生存,一不小心就有覆滅的危險。
於是他當下立斷,在戎狄進攻面前採取兩個措施:一方面於秦襄公元年(公元前777年)將其妹妹穆贏嫁給西戎豐王為妻,以便分化戎人,為秦國的發展壯大謀得了喘息的時間。另一方面,於公元前776年,遷都汧邑(今陝西隴縣),節節向東逼近。
秦襄公率秦兵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侯領國後,秦國已由大夫上升為與齊、晉等大國地位平等的諸侯,歷史進入了春秋時代。
公元前771年,虢石父戰敗被殺。東虢滅亡,其後裔虢序西遷至山西平陸,子爵,是為北虢,依附於南虢。北虢在平陸,在黃河北岸;南虢在三門峽,在黃河南岸。北虢和南虢隔河相望,其實只是一個虢國(相當於原西虢,只是北虢夏陽邑附於南虢),這是平王東遷後建立的國家」。東虢於公元前767年被鄭國所滅(據《竹書記年》)。西虢國國君虢文公,又稱虢季。
申戎聯軍將周都鎬京包圍。
周幽王大驚曰:「機不密,禍先發,我兵未起,戎兵先動,此事如何?」
虢石父奏曰:「吾王速遣人於驪山舉起烽煙,諸侯救兵必至,內外夾攻,可取必勝。」
周幽王遣人舉烽。諸侯之兵因前被烽火所戲,是時又以為詐,所以皆不起兵也。
周幽王因準備未緒,舉烽火求援無一回應,被申戎聯軍打得大敗。
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申國國君申侯因周幽王廢黜自己的女兒申後、外孫姬宜臼而惱怒,於是聯合繒國、犬戎進攻周朝都城鎬京,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周幽王在位時,將姬宜臼立為太子。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因周幽王廢黜女兒申後、外孫姬宜臼之事而惱怒,於是聯合鄫國(河南方城)、西夷犬戎大舉進攻西周都城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不久,犬戎攻陷鎬京,在驪山之下殺死周幽王,擄走褒姒,取走周朝的全部財物離去。
申、魯、許等諸侯國擁立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周平王姬宜臼為避犬戎之難,申侯求救於梁康伯,讓梁康伯出兵保周平王東遷。
當時豐鎬周圍主要有四種力量:一是周幽王和姬伯服的勢力,他們死後由王子余臣(周攜王)繼承;二是周平王的勢力;三是戎族的勢力;四是秦的勢力。在周幽王被殺之後,秦襄公面臨的抉擇是或者追隨周攜王,或者擁戴周平王。
梁國當時兵力敵不過虢國,於是,梁康伯便以叔父的身份勸說秦襄公聯合出兵救周。
秦襄公利用周王室的傳統威信,而並不拘於秦國與周幽王、姬伯服的舊有關係,特別是周幽王死後,他更沒有必要與王室的正統代表周平王相敵對。於是在周朝為逃避犬戎禍難,都城東遷洛邑時,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
公元前770年,在梁康伯和秦襄公等諸侯的護送下,經過十數日的急行軍,周平王聖駕抵達東都洛邑。洛邑街道人山人海,百姓筆食壺漿以迎王師,爭相上前一睹龍顏。
周平王見東都繁華似錦,百姓又如此擁戴,聖心大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