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梁國與魯國聯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魯國是西周至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都曲阜(今屬山東省),史稱東魯。國君為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子姬禽(姬伯禽),即魯公伯禽,前1043年-前998年在位,魯國第二任君主魯考公(?―前993年),姬姓,名酋(《世本》作就,鄒誕本作遒),周公之孫。魯考公是魯君伯禽的長子,承襲伯禽擔任該國君主,公元前997年即位,一共在位4年。諡號「考」,是為考公。是年即周康王十七年,周康王十七年為考公元年。於周康王二十年薨,考公無嗣,傳位給弟弟熙,是為魯煬公。魯煬公,本名姬熙,又名姬怡,是魯國第三任君主。他為魯考公的弟弟,承襲魯考公擔任該國君主。一共在位6年,一說在位60年(根據《漢書·律曆志》),死後由魯幽公繼任。魯幽公(?─前973年),即姬宰,為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四任君主。他為魯煬公兒子,承襲魯煬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14年,後其弟魯魏公弒君自立並於當年改元。魯魏公(?-前924年),即姬沸,史記作姬晞,為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五任君主。他為魯幽公的弟弟,殺魯幽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50年,由魯厲公繼位。魯厲公,即姬擢,為西周時期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六任君主。他為魯魏公兒子,承襲魯魏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37年。魯魏公(?-前924年),即姬沸,史記作姬晞,為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五任君主。他為魯幽公的弟弟,殺魯幽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50年,由魯厲公繼位。魯厲公,即姬擢,為西周時期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六任君主。他為魯魏公兒子,承襲魯魏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37年。魯獻公,即姬具,為周代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七任君主。他為魯魏公兒子,承襲魯厲公擔任該國君主,前886年-前855年在位,共在位32年,由魯真公繼位。魯真公,即姬濞,為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八任君主。他為魯獻公兒子,承襲魯獻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30年。《史記·魯周公世家》:獻公三十二年卒,子真公濞立。真公十四年,周厲王無道,出奔彘,共和行政。二十九年,周宣王即位。三十年,真公卒,弟敖立,是為武公。魯武公(?―前817年),姬姓,名敖,魯獻公之子,魯真公之弟,周朝諸侯國魯國第九位國君,前825年―前817年在位。魯懿公(?―前807年),姬姓,名戲,魯武公少子,周朝諸侯國魯國第十任國君,前815年-前807年在位。公元前817年(魯武公九年)春天,與父親魯武公、哥哥公子括西行朝見周宣王。周宣王喜愛魯懿公,便立他為魯國太子。同年夏天,魯武公回國後去世,魯懿公繼位。公元前807年(魯懿公九年),魯懿公兄公子括之子伯御與魯人攻擊弒殺魯懿公,魯人立伯御為魯君,史稱「魯廢公」,為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十一任君主。

  據《滕縣金石志》載:清道光十年(1830),城東北八十里鳳凰嶺(今鄒城東部鳳凰山)澗溝中,出伯俞父諸器……其中鬲、盤、匜、簠等銅器銘文中,皆有「邾」(鼄)字。其銘文如下:

  魯伯俞父簠:魯伯俞父作姬仁簠,其萬年眉壽永寶用。

  魯伯俞父盤:魯伯愈父作邾姬仁媵沫盤,其永寶用。

  魯伯俞父匜:魯伯俞父作邾姬仁媵沫匜,其永寶用。

  魯伯俞父鬲:魯伯愈父作邾姬仁媵羞鬲,其永寶用。

  銘文中的魯伯俞父,根據古重耳治,音同即可通用的的原則,實際就是魯懿公九年(前807年),夷父顏幫助魯伯御發動政變殺死魯君姬戲被推舉為魯國國君的魯伯御。《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關於魯廢公在位的這幾年都劃歸在了魯孝公的表下,《國語》中也只是稱魯廢公為伯御,可見依據傳統禮學多數古代學者不承認魯廢公的國君地位。但正是因為魯廢公的存在才揭開了春秋戰國禮崩樂壞的序幕,周昭王死於江中,周厲王被國人驅逐出國。到了宣王更是開始廢長立幼。曾經的先王之法已被周王拋棄的一乾二淨,周王不尊禮,誰復尊禮。魯伯御是西周社會變化的重要標誌人物,自此事後,諸侯多叛王命。

  魯伯御早知梁康伯的英名,一心想與梁國建立聯盟,見梁康伯正是年輕有為,於是就上門求親,將魯伯御的妹妹魯郡主嫁給了梁康伯。

  不久,魯郡主為梁康伯生下一女:梁姬。之後又生了兩個兒子:梁伍、梁僖。

  魯氏在生下樑僖後,身體患病,每況愈下,臥床不起。由於魯氏思念娘家人,梁康伯考慮當時自己正在四處征戰,難以照顧他們母子,便安排送魯郡主母子到魯國居住。

  梁姬和弟弟梁伍便跟隨父親梁康伯身邊。

  公元前800年,魯郡主病逝。

  梁伍長大成年後,由於武藝出眾,便被魯伯御重用,當上了魯國軍隊的一個將領。

  公元前799年,為了加強一心為周室出力的秦氏聯絡,周宣王考慮梁國國君贏康身邊正需要有個女人照顧,便安排秦襄公從中牽線搭橋,選中了43歲的梁康伯與龍伯和之女龍姬結成姻緣。

  龍伯和就是當年的共和伯。龍姓本出自嬴姓,以國為氏。西周諸侯國之一,伯爵,故稱龍伯,或為太皞伏羲氏後裔的封國,在今山東泰安縣東南(魯國龍邑)。《左傳·昭公十七年》載:「太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清人何紹基的《東洲草堂文鈔》言:「周龍伯戟,龍蓋古國名。」又言:「泰山博平南且即古國地歟。」據甲骨文發現,龍伯國在商朝早期就已存在,如「貞乎取龍白」(《甲骨文合集》)。周時復國(據周文物龍伯戟)。據戰國清華簡,國君龍伯名和者疑即共和行政之共伯和,如「乃歸厲王於徹,龍伯和立。」(《系年》第一章)。且據春秋早期樊夫人龍嬴墓,龍伯或為嬴姓。國滅後,國人以龍為氏。嬴姓,以國為氏。一說龍氏出自子姓,以領地為氏。周武王滅商後復封皋陶後裔建立共國(古稱「龍」地),伯爵,為商朝王室分支,領有龍地(今河南輝縣),稱共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