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宣王中興襄公嫁妹
《梁伯戈》記載梁伯曾伐「鬼方(蠻)」。梁國,秦改為少梁(今陝西省韓城縣),在鎬京東北。故王國維斷定鬼方「全境猶當環周之西、北二垂而控其東北」。
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不知是宣王腦子臨時一熱還是怎麼地,反正是萌發了親征的念頭。
但是,那些文臣武將們為了他的安危著想,都勸他在家坐鎮指揮即可,你說打誰咱就打誰還不行嗎?
不行,宣王就像倔強的小牛犢,認準的事情就是死抓不放。
最後,雙方都妥協一步,決定宣王去攻伐西戎。
因為西戎在先前的那次戰爭中已經被打垮,傷了元氣,已經沒有什麼能力能對周軍構成威脅,征伐西戎那是萬無一失啊!
就這樣,在大臣尹吉甫的陪同下,宣王一行從鎬京一直打到彭衙(今陝西澄城西北)。
但令人可笑的是,這一路上宣王他們也沒碰見什麼像樣的遊牧騎兵,都是一些放牧的牧民,根本用不著你動手,人家見了你牲畜都不要了,撒丫子就跑。
此時,尹吉甫向宣王建議,先讓自己帶領部分騎兵輕裝前進,去偵察一下西戎的情況,宣王表示許可。於是,尹吉甫派騎兵四處去偵察西戎的下落,一天後終於發現了他們的蹤跡。
尹吉甫是相當聰明的,他並沒有立馬率軍殺過去,因為西戎人還沒有發現他們,而尹吉甫又怕西戎再有露網之魚,便準備到了晚上再包他們餃子。
於是,就在西戎人們都在熟睡的時候,周軍如同天兵而降,殺了個西戎措手不及。西戎沒有防備,邊戰邊退,一直被尹吉甫追打到太原(今甘肅鎮原一帶)附近才罷休。
雖然沒有徹底消滅西戎,但讓他們老實個三五十年是沒有問題的!
這次突襲的成功,使周軍獲得了大量的戰利品,車馬牛羊什麼都有。
這樣一來,讓宣王對戰爭有了新的認識,原來打勝仗有這麼多好處,開始尋找戰爭的理由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但是他忘了,那可都是勝仗,即使那樣,自己就沒有損失麼,難道就沒有人馬傷亡浪費財力!前幾年秦仲的全軍覆沒都不記得了麼,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痛!
所以說,戰爭不是兒戲,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不久,宣王又得到了淮夷來犯的戰報。
淮夷是淮河、漢江一帶的東夷部族,又稱南淮夷、淮南夷或南夷,自周穆王時期開始強盛,多次入侵伊水、洛水流域。周厲王時期,曾為西周南方屏障的鄂國國君鄂侯馭方聯合淮夷、東夷大舉進攻西周,深入周朝腹地。周厲王調集西六師和殷八師派虢公長父征討,未能取勝。多虧大臣武公派屬下禹調動兵車百輛、甲士二百、徒兵千人參與作戰,最終擊退聯軍,俘獲鄂侯,滅亡鄂國。周厲王隨後又與虢公長父親自率兵征討淮夷至角(今江蘇淮陰南)、津(今江蘇寶應南)、桐(今安徽桐城北)、遹(今安徽霍邱西南),終於平定了這次叛亂。戰後淮夷震懾於周朝的武力,稍加臣服。
宣王想都沒想,一個字--打!
但是這次,在召公的再三勸說下,宣王控制住了他那顆澎湃的心,沒有再要求親征。而是命令召公為周軍的統帥,以卿士南仲、大師皇父、大司馬程伯休父等為將,出兵反擊淮夷,自己就在京城等著清點戰利品了。
召公率領王師一路沿淮水東行,很多小方國見到強大的王師後,都紛紛加入進來。
夷探知到周軍人強馬壯,深知自己不是周軍的對手,便立即派人向召公請和,順便帶去了給王師的大量貢品。
召公見淮夷一來確實老實了,二來他們也上了不少貢品,於是就班師回朝了。
宣王見了那麼多貢品,也就沒有說些什麼。
徐國在西周時期是東夷的強國,後在周朝的連續打擊下,徐國的一些部族南遷至淮水流域,逐漸發展成淮夷中最強的一支力量。周宣王在位時,命卿士南仲和太師皇父在太祖廟整頓周六師,然後親率大軍與太師皇父、司馬程伯休父前往征討。大軍沿淮水東行,經過激烈戰鬥,周軍擊敗徐國。徐國臣服後,四周各方國、部族皆臣服於周。
諸侯見宣王對內修政修德,對外平定叛亂與騷擾,便又到來朝拜周宣王。公元前810年,南仲派駒父、高父前往淮夷,各方國、部族都奉命迎接來使,進獻財物。周王朝迎來了又一次但同時也是最後一次的興盛,史稱「宣王中興」。
秦莊公既鎮守犬戎,便居住在先祖故地西犬丘。
秦莊公因討伐西戎有功,被周宣王封為西垂大夫,封地在犬丘,其實這個西垂大夫說白了就是在西邊的邊境線上,替周王朝看家護院。
周宣王給嬴家劃塊的那塊面積不小的地皮,也是讓秦莊公能夠繼續培植勢力,抵禦犬戎。
可犬戎的軍事實力非常強大,時常威脅著秦的安全,稍不留神就得爆發戰爭。
秦莊公的大兒子世父說:「戎族對我虎視眈眈,大有吞併之心,如果不主動出擊,一旦被他偷襲,後悔就晚了。」
秦莊公仔細分析了形勢之後,覺得大兒子的建議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就同意他率軍征討犬戎。
剛開始的時候犬戎人準備不足,秦軍一度占據上風,取得過一些勝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犬戎人逐漸掌握了秦軍的打法,秦軍逐漸就扛不住了,只有好採取嚴防死守的策略。
公元前778年,秦莊公去世。
秦莊公的去世標誌著一個強有力的統治者的結束。他的統治雖然嚴厲,但非常有效,為秦國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的政策和軍事擴張對秦國的崛起起到了關鍵作用。秦莊公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統治不僅加強了秦國的內部結構,也通過對外擴張極大地擴展了國家的領土。秦莊公的政治遠見和治國策略,為秦國後來成為統一六國的超級大國奠定了基礎。他的一生是秦國從一個邊陲小國成長為強國的縮影,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值得研究和記憶的重要時期。
秦莊公有三子:長子世父;次子嬴姓,名失傳;三子名不詳。
秦莊公之後是秦襄公。
世父因其祖父秦仲在討伐西戎時戰死,世父說:「西戎殺死我祖父秦仲,我不殺死戎王我絕不回國。」
世父覺得自己的二弟有雄心壯志,便將繼承人的位子讓給了自己的弟弟秦襄公,自己則繼續領兵與犬戎周旋。遂將太子之位讓與其弟秦襄公,自己率兵攻打西戎。
《史記·秦本紀》:莊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長男世父。世父曰:「戎殺我大父仲,我非殺戎王則不敢入邑。」遂將擊戎,讓其弟襄公。襄公為太子。」
西周晚期,周王畿內出現了一個自立為王的國家,與周王隔灃河而居,這便是本文要說的豐國。豐國所在地就是我們熟知的豐京,與鎬京一水之隔,當年文王邑豐,武王克商後將都城遷到鎬,「豐」成了周都的後花園。不可否認「豐」在周取代商以前早已作為地名存在,後來一股戎人勢力在此紮根後便以「豐」為國名,《路史·國名紀》也有所記載。這個豐國是被正統史書明文記載的,但它的來歷並不是很清晰。
西戎勢力確實很強大,秦部族的發展和崛起離不開長期與西戎的艱苦鬥爭。根據《史記·秦本紀》記載,早在周厲王時,秦人就與西戎大幹過一仗。由於厲王專利,侵犯了守衛邊疆的諸侯國的利益,群情激憤,紛紛倒戈。西戎趁機興兵犯周,從中漁利。強大的西戎勢力很快吞併了秦部族大駱的封地犬丘。周宣王即位後,令當時的秦部族首領秦仲出兵討伐西戎,秦人與西戎激戰,秦鍾戰死疆場。這段記載不但可見當時的西戎之強大,更有力佐證了周厲王末年,已有西戎勢力越過秦人的地盤向周王畿逼近,這也是周宣王一即位就讓秦仲驅逐戎人的原因。
襄公即位初,為對付戎、狄圍攻,以妹繆嬴嫁戎人豐王,以期分化戎人。這是古代社會普遍採用的聯姻政策。後遷都汧邑(今陝西扶風縣境),逐步向東發展。
隨著宣王中興,周室威望暫時升溫,猖獗的西戎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數十年後,宣王晚期政治失利,周室再次衰落,戎人又趁機東出,豐國政權應該是這段時期出現的。說明秦莊公後期,秦人實力也大不如從前,才使得戎人有機可趁。後來秦莊公去世,其子秦襄公繼位。據《秦本紀》載:「襄公元年,以女弟繆嬴為豐王妻。」
早在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周文王的兩個弟弟虢仲封於制邑,建立東虢國,虢叔封於雍邑,建立西虢國。虢國國君世代為周天子的卿士,替周天子東征西討,南征北戰,起著周王室東西兩面屏障的作用,在屏藩周室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武王封王季之子於陝州,史稱西虢國,周厲王三年西虢國討伐淮夷。厲、宣之際,西虢東遷三門峽,史稱南虢國,形成所謂南虢襲。
周宣王十二年(前816)虢季子白在洛河北岸大勝獫狁(匈奴的先祖),殺死五百名敵人,活捉五十名俘虜,宣王舉行隆重的慶典表彰他的功績,賞賜了馬匹、斧鉞、彤弓、彤矢。虢季子白專門製造此盤來紀念這件事情。銘文語言洗鍊,字體端莊,是金文中的書家法本。內容為:
隹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乍寳盤。不顯子白,壯武於戎工,經維四方。搏伐獫狁,於洛之陽。折首五百,執訊五十,是以先行。桓桓子白,獻聝於王,王孔加子白義。王各周廟宣榭,爰饗。王曰:「白父,孔顯又光。」王賜乘馬,是用左王;賜用弓彤矢,其央。賜用戉(鉞),用政蠻方。子子孫孫,萬年無疆。
銘文意思說:在十二年正月初吉期間的丁亥日,虢季子白製作了寶盤。顯赫的子白,在軍事行動中勇武有為,經營著天下四方。進擊征伐玁狁,到達洛水之北。斬了五百個敵人的首級,抓獲俘虜五十人,成為全軍的先驅。威武的子白,割下敵人左耳獻給了王,王非常讚賞子白的威儀。王來到成周太廟的宣榭,大宴群臣。王說:「白父,你的功勞顯赫,無比榮耀。」王賜給子白配有四馬的戰車,以此來輔佐君王。賜給朱紅色的弓箭,顏色非常鮮明。賜給大鉞,用來征伐蠻夷。(子白作器以使)子子孫孫萬年永遠地使用。此篇銘文中「薄伐狁」、「折首」、「執訊「及「是以先行「等句,可與《詩》之《採薇》、《出車》、《六月》、《采芑》等篇所記史實相互徵引,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公元前813年(周宣王十五年):「王錫虢文公命。」《國語·周語上》:「宣王即位,不藉千畝,虢文公諫曰,不可。」
虢文公鼎:「虢文公子段作叔妃鼎,其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享。」虢文公鬲:「虢文公子段作叔妃鬲,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不知是宣王腦子臨時一熱還是怎麼地,反正是萌發了親征的念頭。
但是,那些文臣武將們為了他的安危著想,都勸他在家坐鎮指揮即可,你說打誰咱就打誰還不行嗎?
不行,宣王就像倔強的小牛犢,認準的事情就是死抓不放。
最後,雙方都妥協一步,決定宣王去攻伐西戎。
因為西戎在先前的那次戰爭中已經被打垮,傷了元氣,已經沒有什麼能力能對周軍構成威脅,征伐西戎那是萬無一失啊!
就這樣,在大臣尹吉甫的陪同下,宣王一行從鎬京一直打到彭衙(今陝西澄城西北)。
但令人可笑的是,這一路上宣王他們也沒碰見什麼像樣的遊牧騎兵,都是一些放牧的牧民,根本用不著你動手,人家見了你牲畜都不要了,撒丫子就跑。
此時,尹吉甫向宣王建議,先讓自己帶領部分騎兵輕裝前進,去偵察一下西戎的情況,宣王表示許可。於是,尹吉甫派騎兵四處去偵察西戎的下落,一天後終於發現了他們的蹤跡。
尹吉甫是相當聰明的,他並沒有立馬率軍殺過去,因為西戎人還沒有發現他們,而尹吉甫又怕西戎再有露網之魚,便準備到了晚上再包他們餃子。
於是,就在西戎人們都在熟睡的時候,周軍如同天兵而降,殺了個西戎措手不及。西戎沒有防備,邊戰邊退,一直被尹吉甫追打到太原(今甘肅鎮原一帶)附近才罷休。
雖然沒有徹底消滅西戎,但讓他們老實個三五十年是沒有問題的!
這次突襲的成功,使周軍獲得了大量的戰利品,車馬牛羊什麼都有。
這樣一來,讓宣王對戰爭有了新的認識,原來打勝仗有這麼多好處,開始尋找戰爭的理由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但是他忘了,那可都是勝仗,即使那樣,自己就沒有損失麼,難道就沒有人馬傷亡浪費財力!前幾年秦仲的全軍覆沒都不記得了麼,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痛!
所以說,戰爭不是兒戲,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不久,宣王又得到了淮夷來犯的戰報。
淮夷是淮河、漢江一帶的東夷部族,又稱南淮夷、淮南夷或南夷,自周穆王時期開始強盛,多次入侵伊水、洛水流域。周厲王時期,曾為西周南方屏障的鄂國國君鄂侯馭方聯合淮夷、東夷大舉進攻西周,深入周朝腹地。周厲王調集西六師和殷八師派虢公長父征討,未能取勝。多虧大臣武公派屬下禹調動兵車百輛、甲士二百、徒兵千人參與作戰,最終擊退聯軍,俘獲鄂侯,滅亡鄂國。周厲王隨後又與虢公長父親自率兵征討淮夷至角(今江蘇淮陰南)、津(今江蘇寶應南)、桐(今安徽桐城北)、遹(今安徽霍邱西南),終於平定了這次叛亂。戰後淮夷震懾於周朝的武力,稍加臣服。
宣王想都沒想,一個字--打!
但是這次,在召公的再三勸說下,宣王控制住了他那顆澎湃的心,沒有再要求親征。而是命令召公為周軍的統帥,以卿士南仲、大師皇父、大司馬程伯休父等為將,出兵反擊淮夷,自己就在京城等著清點戰利品了。
召公率領王師一路沿淮水東行,很多小方國見到強大的王師後,都紛紛加入進來。
夷探知到周軍人強馬壯,深知自己不是周軍的對手,便立即派人向召公請和,順便帶去了給王師的大量貢品。
召公見淮夷一來確實老實了,二來他們也上了不少貢品,於是就班師回朝了。
宣王見了那麼多貢品,也就沒有說些什麼。
徐國在西周時期是東夷的強國,後在周朝的連續打擊下,徐國的一些部族南遷至淮水流域,逐漸發展成淮夷中最強的一支力量。周宣王在位時,命卿士南仲和太師皇父在太祖廟整頓周六師,然後親率大軍與太師皇父、司馬程伯休父前往征討。大軍沿淮水東行,經過激烈戰鬥,周軍擊敗徐國。徐國臣服後,四周各方國、部族皆臣服於周。
諸侯見宣王對內修政修德,對外平定叛亂與騷擾,便又到來朝拜周宣王。公元前810年,南仲派駒父、高父前往淮夷,各方國、部族都奉命迎接來使,進獻財物。周王朝迎來了又一次但同時也是最後一次的興盛,史稱「宣王中興」。
秦莊公既鎮守犬戎,便居住在先祖故地西犬丘。
秦莊公因討伐西戎有功,被周宣王封為西垂大夫,封地在犬丘,其實這個西垂大夫說白了就是在西邊的邊境線上,替周王朝看家護院。
周宣王給嬴家劃塊的那塊面積不小的地皮,也是讓秦莊公能夠繼續培植勢力,抵禦犬戎。
可犬戎的軍事實力非常強大,時常威脅著秦的安全,稍不留神就得爆發戰爭。
秦莊公的大兒子世父說:「戎族對我虎視眈眈,大有吞併之心,如果不主動出擊,一旦被他偷襲,後悔就晚了。」
秦莊公仔細分析了形勢之後,覺得大兒子的建議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就同意他率軍征討犬戎。
剛開始的時候犬戎人準備不足,秦軍一度占據上風,取得過一些勝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犬戎人逐漸掌握了秦軍的打法,秦軍逐漸就扛不住了,只有好採取嚴防死守的策略。
公元前778年,秦莊公去世。
秦莊公的去世標誌著一個強有力的統治者的結束。他的統治雖然嚴厲,但非常有效,為秦國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的政策和軍事擴張對秦國的崛起起到了關鍵作用。秦莊公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統治不僅加強了秦國的內部結構,也通過對外擴張極大地擴展了國家的領土。秦莊公的政治遠見和治國策略,為秦國後來成為統一六國的超級大國奠定了基礎。他的一生是秦國從一個邊陲小國成長為強國的縮影,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值得研究和記憶的重要時期。
秦莊公有三子:長子世父;次子嬴姓,名失傳;三子名不詳。
秦莊公之後是秦襄公。
世父因其祖父秦仲在討伐西戎時戰死,世父說:「西戎殺死我祖父秦仲,我不殺死戎王我絕不回國。」
世父覺得自己的二弟有雄心壯志,便將繼承人的位子讓給了自己的弟弟秦襄公,自己則繼續領兵與犬戎周旋。遂將太子之位讓與其弟秦襄公,自己率兵攻打西戎。
《史記·秦本紀》:莊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長男世父。世父曰:「戎殺我大父仲,我非殺戎王則不敢入邑。」遂將擊戎,讓其弟襄公。襄公為太子。」
西周晚期,周王畿內出現了一個自立為王的國家,與周王隔灃河而居,這便是本文要說的豐國。豐國所在地就是我們熟知的豐京,與鎬京一水之隔,當年文王邑豐,武王克商後將都城遷到鎬,「豐」成了周都的後花園。不可否認「豐」在周取代商以前早已作為地名存在,後來一股戎人勢力在此紮根後便以「豐」為國名,《路史·國名紀》也有所記載。這個豐國是被正統史書明文記載的,但它的來歷並不是很清晰。
西戎勢力確實很強大,秦部族的發展和崛起離不開長期與西戎的艱苦鬥爭。根據《史記·秦本紀》記載,早在周厲王時,秦人就與西戎大幹過一仗。由於厲王專利,侵犯了守衛邊疆的諸侯國的利益,群情激憤,紛紛倒戈。西戎趁機興兵犯周,從中漁利。強大的西戎勢力很快吞併了秦部族大駱的封地犬丘。周宣王即位後,令當時的秦部族首領秦仲出兵討伐西戎,秦人與西戎激戰,秦鍾戰死疆場。這段記載不但可見當時的西戎之強大,更有力佐證了周厲王末年,已有西戎勢力越過秦人的地盤向周王畿逼近,這也是周宣王一即位就讓秦仲驅逐戎人的原因。
襄公即位初,為對付戎、狄圍攻,以妹繆嬴嫁戎人豐王,以期分化戎人。這是古代社會普遍採用的聯姻政策。後遷都汧邑(今陝西扶風縣境),逐步向東發展。
隨著宣王中興,周室威望暫時升溫,猖獗的西戎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數十年後,宣王晚期政治失利,周室再次衰落,戎人又趁機東出,豐國政權應該是這段時期出現的。說明秦莊公後期,秦人實力也大不如從前,才使得戎人有機可趁。後來秦莊公去世,其子秦襄公繼位。據《秦本紀》載:「襄公元年,以女弟繆嬴為豐王妻。」
早在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周文王的兩個弟弟虢仲封於制邑,建立東虢國,虢叔封於雍邑,建立西虢國。虢國國君世代為周天子的卿士,替周天子東征西討,南征北戰,起著周王室東西兩面屏障的作用,在屏藩周室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武王封王季之子於陝州,史稱西虢國,周厲王三年西虢國討伐淮夷。厲、宣之際,西虢東遷三門峽,史稱南虢國,形成所謂南虢襲。
周宣王十二年(前816)虢季子白在洛河北岸大勝獫狁(匈奴的先祖),殺死五百名敵人,活捉五十名俘虜,宣王舉行隆重的慶典表彰他的功績,賞賜了馬匹、斧鉞、彤弓、彤矢。虢季子白專門製造此盤來紀念這件事情。銘文語言洗鍊,字體端莊,是金文中的書家法本。內容為:
隹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乍寳盤。不顯子白,壯武於戎工,經維四方。搏伐獫狁,於洛之陽。折首五百,執訊五十,是以先行。桓桓子白,獻聝於王,王孔加子白義。王各周廟宣榭,爰饗。王曰:「白父,孔顯又光。」王賜乘馬,是用左王;賜用弓彤矢,其央。賜用戉(鉞),用政蠻方。子子孫孫,萬年無疆。
銘文意思說:在十二年正月初吉期間的丁亥日,虢季子白製作了寶盤。顯赫的子白,在軍事行動中勇武有為,經營著天下四方。進擊征伐玁狁,到達洛水之北。斬了五百個敵人的首級,抓獲俘虜五十人,成為全軍的先驅。威武的子白,割下敵人左耳獻給了王,王非常讚賞子白的威儀。王來到成周太廟的宣榭,大宴群臣。王說:「白父,你的功勞顯赫,無比榮耀。」王賜給子白配有四馬的戰車,以此來輔佐君王。賜給朱紅色的弓箭,顏色非常鮮明。賜給大鉞,用來征伐蠻夷。(子白作器以使)子子孫孫萬年永遠地使用。此篇銘文中「薄伐狁」、「折首」、「執訊「及「是以先行「等句,可與《詩》之《採薇》、《出車》、《六月》、《采芑》等篇所記史實相互徵引,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公元前813年(周宣王十五年):「王錫虢文公命。」《國語·周語上》:「宣王即位,不藉千畝,虢文公諫曰,不可。」
虢文公鼎:「虢文公子段作叔妃鼎,其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享。」虢文公鬲:「虢文公子段作叔妃鬲,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