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受封少梁康伯建梁國
秦莊公兄弟五人之所以能打敗西戎,是因為周宣王支援了七千名士兵,再加上秦人本有的士兵,合起來才打敗了西戎,但僅僅依靠秦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打敗西戎的。西戎勢力很大,而秦人的土地少,士兵少,戰鬥力也並不強悍,因此秦人在最初是很難和西戎相抗衡的。
周宣王從小就知道自己的父親周厲王是個暴君,知道自己的父親並不受到百姓的喜愛,而且他父親執政期間,還給國家、社會和人民帶來的嚴重的影響,周宣王親歷過這些事情,加之國家在父親的領導下發生過,國人暴動的慘痛經驗。即位之後的宣王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與父親不一樣的明君,而非一個暴君。
周宣王初年,周朝歷經了周厲王暴政和周召共和兩個時期,使得周朝的國力大大削弱,周朝西邊的西戎部落昆夷、鬼方、玁狁伺機侵擾周朝邊境,為解除邊患之憂,對周朝西方的昆夷、鬼方、玁狁諸國進行武力兼併,同時在國內實行「懷保小民」爭取人心的德政,雙管齊下,實現其戰略目標。當時西方抵抗周朝最強的是玁狁(周曰獫狁,秦漢時曰匈奴)。時玁狁部落活動於汧、隴之間(今陝西千陽、隴縣)的地區。(據王國維考證,其時玁狁生息之處,當在今之陝、甘兩省邊界地帶)於是周宣王命南仲征伐玁狁。南仲受命之後,並沒有直接發兵進攻,而是採用先固守軍營城堡,穩札穩打,步步進逼,使玁狁首領摸不到周軍行動計劃。隨著時間延長,等到玁狁鬥志懈怠時,南仲調集大軍,突然對玁狁發起總進攻,把玁狁打得大敗而遠遁,從此穩定了周朝西部邊境。
南仲是姬昌治岐時開拓周國西方疆域的名將。周國準備東進滅商,為解除後顧之憂,對周國西方的昆夷、鬼方、玁狁諸國進行武力兼併,同時在國內實行「懷保小民」爭取人心的德政,雙管齊下,實現其戰略目標。當時西方抵抗周國最強的是玁狁(周曰玁狁,秦漢時曰匈奴)。時玁狁部落活動於汧、隴之間(今陝西千陽、隴縣)的地區。(據王國維考證,其時玁狁生息之處,當在今之陝、甘兩省邊界地帶)於是姬昌命南仲征伐玁狁。南仲受命之後,並沒有直接發兵進攻,而是採用先固守軍營城堡,穩札穩打,步步進逼,使玁狁首領摸不到周軍行動計劃。隨著時間延長,等到玁狁鬥志懈怠時,南仲調集大軍,突然對玁狁發起總進攻,把玁狁打得大敗而遠遁,從此穩定了周國西部邊境,解除了東進滅商的後顧之憂。《出車》記載的正是南仲初為周軍大將,率部擊退侵鎬及方的戎軍,一直追敵到太原附近,與駐守此地的尹吉甫會師的史事。詩中不僅包括他本人的記敘,還包括夫人呂氏與其重見的心聲,以及歸途百姓對南國之師的讚頌。
前期經歷了一些治理,周朝的國力有所回升,總算是把周王朝從崩盤的邊緣給搶救了回來,總體而言其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了。在厲王魚肉百姓,暴政,宣王上台初期執政的這一時期。盤踞在西北的少數民族——戎狄,開始對周朝有所行動。特別是其中的西戎,開始騷擾周朝的邊境。
此前,周朝為了安撫民心,穩定時局,沒有舉兵攻打西戎,周宣王上台後見邊境情況如此不堪,就打算發兵征討西戎。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大夫秦仲,秦仲是秦非子的兒子,秦非子以擅長養馬而獲得封地,此前,西戎問題一直都是秦國搞定的,此次出征周宣王也就命令大夫秦仲為將,讓他統兵去征討西戎。但是,沒想到秦仲只是個文官,雖然說贏姓家族以擅長養馬而出名,但卻並不意味著他也擅長馬上作戰。
於是,秦仲此次征伐的結果可想而知,秦仲率軍慘敗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周朝和秦人的耳朵里,秦仲的五個兒子,對於父親的死對周宣王懷恨在心,一心想要找個機會為自己的父親報仇,周宣王得知他們這一想法後,親自前往慰問,並將他們父親的死都歸咎於西戎身上,周宣王還是很有口才,這一番說教之後,這幾兄弟也紛紛加入了抵禦西戎的陣容里。
這次出征秦莊公也參加了,這一次沒有前面那次那麼魯莽,而是選擇了提前集訓幾個月,熟悉了作戰的情況之後,才上戰場的。而這一次,秦莊公這幾個兄弟也沒有讓宣王失望,他們一鼓作氣把西戎打得落花流水。
宣王知道這個喜訊之後,甚是高興。隨即就宣布贏祺為秦國新君,不久,周宣王又封贏祺為周王朝的西垂大夫。至此,秦莊公成為秦國的第五任君主。
秦莊公在對外政策上採取了積極的擴張策略。他在位期間,多次對周邊的少數民族和其他諸侯國進行軍事征伐,顯著擴大了秦國的疆域。通過這些軍事行動,秦莊公不僅增強了秦國的軍事力量,也提高了國家的政治地位。秦莊公還重視文化建設和禮儀制度的整頓。他在位期間,積極推廣周朝的禮樂文化,強化了國人的禮儀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統一了國內的思想和行為,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
贏康當時21歲,正是年輕有為。當時西周京城豐鎬北部方向的洛川、宜川一帶,是犬戎與獫狁活動非常猖獗的地區,為了解除對京城的威脅,周宣王便將豐鎬東北邊的門戶少梁城(現陝西韓城)賜封給了贏康,來作為阻擋犬戎與獫狁入侵的擋箭牌。贏康由於戰功卓著,也受到了周宣王的特別嘉獎,被封為「伯」爵,並封地於夏陽梁山(今陝西省韓城市附近)組建梁國。
但按照司馬遷《史記》中的記載,莊公當時都沒有被封爵,僅任命為西垂大夫。這時的贏康自然也不可能有伯爵爵位,應該是與秦國一樣,只是周宣王的附庸國——梁國。
贏康成為梁國首任國君,時年方21歲,號稱梁伯,自然令人矚目。古人以國為氏,標誌著中華民族又誕生了一個新的氏族——梁氏,從此,秦康(名慶)也改稱為梁伯或梁康,梁康伯。正式從秦氏家族中分離出來。按周朝初期標準,爵位分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儘管才是三等爵,是個小國,但已成為諸侯一成員。西周是一個非常重視政治名分的社會,有了這個政治名分,就取得了跟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真可謂青雲直上。
這次受賞,贏康可以說是最大的贏家,得到了兩件珍貴禮物,一是封爵,一是賞地,這空前的獎賞,足以說明他在那次伐戎戰役中所作貢獻的價值。
梁康伯到達少梁後,披荊斬棘,擴大地盤,修築城池,把國都建立在梁山之東的一個相對平原的地帶(現陝西韓城以南約二十華里的夏陽鎮、芝川鎮一帶,芝川鎮西少梁與東少梁兩個村莊,古時統稱少梁,是在韓城市西邊的大梁山腳下,所以又叫少梁城,現在此地仍保存有古梁國國都——少梁城的遺蹟。城牆大體是依川原地形,用土夯築而成,它自南至西、至北共11公里長,成大半圓形(東靠黃河一邊無城牆),城內面積約20平方公里。以少梁為中心,包括今龍亭、芝川、巍東三個鄉鎮的西少梁、東少梁、新城、瓦窯頭、芝川、芝東、芝西、芝北、芝原和城北等十餘個自然村。此地當年乃是受封於周王,雖與秦人根源深厚,但名義上始終還是尊從周王室。
周宣王從小就知道自己的父親周厲王是個暴君,知道自己的父親並不受到百姓的喜愛,而且他父親執政期間,還給國家、社會和人民帶來的嚴重的影響,周宣王親歷過這些事情,加之國家在父親的領導下發生過,國人暴動的慘痛經驗。即位之後的宣王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與父親不一樣的明君,而非一個暴君。
周宣王初年,周朝歷經了周厲王暴政和周召共和兩個時期,使得周朝的國力大大削弱,周朝西邊的西戎部落昆夷、鬼方、玁狁伺機侵擾周朝邊境,為解除邊患之憂,對周朝西方的昆夷、鬼方、玁狁諸國進行武力兼併,同時在國內實行「懷保小民」爭取人心的德政,雙管齊下,實現其戰略目標。當時西方抵抗周朝最強的是玁狁(周曰獫狁,秦漢時曰匈奴)。時玁狁部落活動於汧、隴之間(今陝西千陽、隴縣)的地區。(據王國維考證,其時玁狁生息之處,當在今之陝、甘兩省邊界地帶)於是周宣王命南仲征伐玁狁。南仲受命之後,並沒有直接發兵進攻,而是採用先固守軍營城堡,穩札穩打,步步進逼,使玁狁首領摸不到周軍行動計劃。隨著時間延長,等到玁狁鬥志懈怠時,南仲調集大軍,突然對玁狁發起總進攻,把玁狁打得大敗而遠遁,從此穩定了周朝西部邊境。
南仲是姬昌治岐時開拓周國西方疆域的名將。周國準備東進滅商,為解除後顧之憂,對周國西方的昆夷、鬼方、玁狁諸國進行武力兼併,同時在國內實行「懷保小民」爭取人心的德政,雙管齊下,實現其戰略目標。當時西方抵抗周國最強的是玁狁(周曰玁狁,秦漢時曰匈奴)。時玁狁部落活動於汧、隴之間(今陝西千陽、隴縣)的地區。(據王國維考證,其時玁狁生息之處,當在今之陝、甘兩省邊界地帶)於是姬昌命南仲征伐玁狁。南仲受命之後,並沒有直接發兵進攻,而是採用先固守軍營城堡,穩札穩打,步步進逼,使玁狁首領摸不到周軍行動計劃。隨著時間延長,等到玁狁鬥志懈怠時,南仲調集大軍,突然對玁狁發起總進攻,把玁狁打得大敗而遠遁,從此穩定了周國西部邊境,解除了東進滅商的後顧之憂。《出車》記載的正是南仲初為周軍大將,率部擊退侵鎬及方的戎軍,一直追敵到太原附近,與駐守此地的尹吉甫會師的史事。詩中不僅包括他本人的記敘,還包括夫人呂氏與其重見的心聲,以及歸途百姓對南國之師的讚頌。
前期經歷了一些治理,周朝的國力有所回升,總算是把周王朝從崩盤的邊緣給搶救了回來,總體而言其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了。在厲王魚肉百姓,暴政,宣王上台初期執政的這一時期。盤踞在西北的少數民族——戎狄,開始對周朝有所行動。特別是其中的西戎,開始騷擾周朝的邊境。
此前,周朝為了安撫民心,穩定時局,沒有舉兵攻打西戎,周宣王上台後見邊境情況如此不堪,就打算發兵征討西戎。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大夫秦仲,秦仲是秦非子的兒子,秦非子以擅長養馬而獲得封地,此前,西戎問題一直都是秦國搞定的,此次出征周宣王也就命令大夫秦仲為將,讓他統兵去征討西戎。但是,沒想到秦仲只是個文官,雖然說贏姓家族以擅長養馬而出名,但卻並不意味著他也擅長馬上作戰。
於是,秦仲此次征伐的結果可想而知,秦仲率軍慘敗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周朝和秦人的耳朵里,秦仲的五個兒子,對於父親的死對周宣王懷恨在心,一心想要找個機會為自己的父親報仇,周宣王得知他們這一想法後,親自前往慰問,並將他們父親的死都歸咎於西戎身上,周宣王還是很有口才,這一番說教之後,這幾兄弟也紛紛加入了抵禦西戎的陣容里。
這次出征秦莊公也參加了,這一次沒有前面那次那麼魯莽,而是選擇了提前集訓幾個月,熟悉了作戰的情況之後,才上戰場的。而這一次,秦莊公這幾個兄弟也沒有讓宣王失望,他們一鼓作氣把西戎打得落花流水。
宣王知道這個喜訊之後,甚是高興。隨即就宣布贏祺為秦國新君,不久,周宣王又封贏祺為周王朝的西垂大夫。至此,秦莊公成為秦國的第五任君主。
秦莊公在對外政策上採取了積極的擴張策略。他在位期間,多次對周邊的少數民族和其他諸侯國進行軍事征伐,顯著擴大了秦國的疆域。通過這些軍事行動,秦莊公不僅增強了秦國的軍事力量,也提高了國家的政治地位。秦莊公還重視文化建設和禮儀制度的整頓。他在位期間,積極推廣周朝的禮樂文化,強化了國人的禮儀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統一了國內的思想和行為,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
贏康當時21歲,正是年輕有為。當時西周京城豐鎬北部方向的洛川、宜川一帶,是犬戎與獫狁活動非常猖獗的地區,為了解除對京城的威脅,周宣王便將豐鎬東北邊的門戶少梁城(現陝西韓城)賜封給了贏康,來作為阻擋犬戎與獫狁入侵的擋箭牌。贏康由於戰功卓著,也受到了周宣王的特別嘉獎,被封為「伯」爵,並封地於夏陽梁山(今陝西省韓城市附近)組建梁國。
但按照司馬遷《史記》中的記載,莊公當時都沒有被封爵,僅任命為西垂大夫。這時的贏康自然也不可能有伯爵爵位,應該是與秦國一樣,只是周宣王的附庸國——梁國。
贏康成為梁國首任國君,時年方21歲,號稱梁伯,自然令人矚目。古人以國為氏,標誌著中華民族又誕生了一個新的氏族——梁氏,從此,秦康(名慶)也改稱為梁伯或梁康,梁康伯。正式從秦氏家族中分離出來。按周朝初期標準,爵位分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儘管才是三等爵,是個小國,但已成為諸侯一成員。西周是一個非常重視政治名分的社會,有了這個政治名分,就取得了跟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真可謂青雲直上。
這次受賞,贏康可以說是最大的贏家,得到了兩件珍貴禮物,一是封爵,一是賞地,這空前的獎賞,足以說明他在那次伐戎戰役中所作貢獻的價值。
梁康伯到達少梁後,披荊斬棘,擴大地盤,修築城池,把國都建立在梁山之東的一個相對平原的地帶(現陝西韓城以南約二十華里的夏陽鎮、芝川鎮一帶,芝川鎮西少梁與東少梁兩個村莊,古時統稱少梁,是在韓城市西邊的大梁山腳下,所以又叫少梁城,現在此地仍保存有古梁國國都——少梁城的遺蹟。城牆大體是依川原地形,用土夯築而成,它自南至西、至北共11公里長,成大半圓形(東靠黃河一邊無城牆),城內面積約20平方公里。以少梁為中心,包括今龍亭、芝川、巍東三個鄉鎮的西少梁、東少梁、新城、瓦窯頭、芝川、芝東、芝西、芝北、芝原和城北等十餘個自然村。此地當年乃是受封於周王,雖與秦人根源深厚,但名義上始終還是尊從周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