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五子伐戎建功勳
秦仲犧牲的消息傳到秦國,秦國上下一片悲聲。
秦仲生有五個兒子:嬴祺、嬴福、嬴祿、嬴壽、嬴康,個個都是錚錚硬漢。長子嬴祺,一名秦襄,西犬丘人(今甘肅省禮縣人),生於公元前856年,時為秦國太子,沉穩雅重、果敢善戰;嬴福、嬴祿、嬴壽、嬴康自幼從父言傳身教,練就了一身的武藝,學得了一整套的兵法謀略。尤其是少子嬴康天資聰敏,足智多謀,是秦國的主心骨、頂樑柱。兄弟五人個個哭得泣不成聲,發誓要繼承父親的遺志,消滅西戎,給父親報仇雪恨。
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去世後,嬴祺繼位西周時期諸侯國秦國國君,是為秦莊公。秦莊公秦莊公即位,成為秦國第五任國君。《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記載名其(祺),秦仲的長子嬴祺即位,是為秦莊公。嬴祺,《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記載名其(祺),《中華梁氏古代譜牒》記載為嬴祺。因趙氏,又名趙其。
父親的戰死疆場,激發了五兄弟報仇雪恥的強烈願望。秦莊公道:「這次伐戎,我們秦國的兵力已損失殆盡,無法與西戎抗衡。這仇怎麼報?」
嬴康道:「那就求周天子發兵。長期以來,周天子為西戎屢屢犯境傷透了腦筋,寢食不安,伐戎一直是朝廷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再說,這次失敗,也不僅是我們的家仇,還是國恨。天子總不能不管吧?」
於是,兄弟五人便聯名上書替父報仇,請兵出戰,並立刻動身前往都城豐鎬,要求覲見天子周宣王。
周宣王向五兄弟道:「我十分欣賞你們的父親,可惜他為國戰死,現在國人十分懼怕西戎,寡人也是相當的悲痛和無奈,正愁著無兵可發,也無人領兵伐戎呢!」然後又對秦仲在世時的功績添油加醋的進行了一陣表彰。
周宣王接著說:「朕決定再次討伐西戎,不知你們五兄弟有沒有膽量帶兵出征西戎,替父報仇?」
年輕人的情緒本來就容易激動,再加上宣王的這一番激將,很快便進入了他的圈套,紛紛請命表示願意出征上陣,替父報仇。
秦莊公道:「我願帶兵討伐西戎!」
嬴康道:「我和幾位哥哥都願做先鋒,一是為父報仇,二是為國效力,戰死沙場,死而無憾!」
嬴福、嬴祿、嬴壽隨之附和:戰死沙場,死而無憾!
等到把雙方關係拉攏到一定程度後,宣王又話鋒一轉:「寡人並非要讓你們這些年輕人上陣送死,只是這西戎欺人太甚,想我周人先祖公劉部落在豳,三百年後古公亶父因西戎攻打而南遷於周原。寡人讓你們的先祖秦非子率人到西犬丘養馬,後來戎人東遷,來爭水草地,以致戰爭不斷。這原本就是西戎的罪過。如今他們又殘忍地把你們的父親給殺死了,這筆帳肯定要算的!」
嬴康憤憤地道:「這筆帳一定要算!」
周宣王說:「好。朕準備派給你們兵力七千人,戰車七百乘,七千匹良種戰馬,征伐西戎,希望能夠一舉擊敗西戎。」
秦莊公道:「還請王上配備些戰車。」
西周、春秋時期,戰爭的主要形式是車戰。當時的戰車上載甲士三人,左主射,右主伐,中主御,而每一乘戰車,配備步卒十人。交戰時,車馳卒奔,互相照應配合。
周宣王說:「寡人就想法給你們增派兵力七千人,可配戰車七百乘。」
弟兄幾人感覺周宣王能派兵七千協助秦伐戎,確係一次空前的投入。對於周宣王初年的周王室來說,這已是很高規格的軍事部署。
秦莊公連忙拜謝道:「叩謝天子大力支持。秦國實力確實不夠,不足以獨自應對可能西戎的侵擾,有了天子的這七千甲士,定將那西戎一舉殲滅!」
周宣王聽了很滿意:「好,成功之後,朕就讓你鎮守西陲,並將犬丘之地賜予你。其餘弟兄均論功行賞。朕就是盼望著你們秦國強大起來。你們秦國強大了,大周也就可以擁有一個安定的西部邊疆了。」
秦莊公再拜謝。
秦莊公又道:「這七千人的隊伍很龐大,天子是否派遣一個將領統帥軍隊呢?」
周宣王道:「秦國一向對周朝是忠誠的,你們兄弟五人本來就懷著國讎家恨,是值得朕信任的。本來,如果單靠秦國的力量來維持自身的生存,我相信沒問題,但和西戎決戰,朕也不會放心,朕也曾想派去新的將領協助你們,但又怕他們不熟悉當地環境和風情,盲目作戰,倘若再不聽你們調遣,那樣反而壞事。所以朕把七千人馬直接交給你們率領指揮,如果再要支持,那就派伯氏做監軍吧。相信你們會同仇敵愾,繼承你們父親的遺志,定能不負朕望的!」
周宣王不但在精神上支持,而且還在物質上也給予了足夠的支持,給了莊公兄弟七千人馬和大量的錢財糧草。
宣王任命秦莊公為主帥,其餘四兄弟為將領。很快,弟兄五人帶領七千兵馬踏上了西征的道路。
秦莊公首先派二弟嬴福帶領一支兩千人的隊伍直奔先祖大駱的駐地,對殘留在那裡的小股西戎隊伍進行突襲,又迅速派人打探西戎軍隊的足跡,尋求作戰。
當得知了西戎軍隊的準確駐地位置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戎人部落的聚集之地發起猛攻,戎人被殺的殺,逃的逃。
秦軍大獲全勝。
很快,西戎軍隊殘部被驅趕出了西犬丘地區。
公元前821年,消息報告給周宣王,周宣王大喜,親自出城十里,隆重迎接凱旋而歸的秦氏兄弟,同時大筵三日,為伐戎英雄接風慶功。
在周宣王眼中,安定邊境比國內平亂還要重要得多,誰能打敗和趕走西戎,誰就是大英雄、大功臣。秦氏兄弟立下如此大功,該如何賞賜,周宣王想到了一個一舉兩得的好主意,將國都外圍與西戎之間,邊患嚴重地區的土地賞給秦氏兄弟,即還了人情,又能使秦作為阻擋西戎入侵擋箭牌。
周宣王遂傳誥命,封秦莊公為西垂大夫,並讓秦莊公鎮守犬丘,以防西戎反撲。司馬遷在《史記》中雖僅談到了對莊公的封賞,並未涉及對康公等其他四兄弟的具體獎賞內容。但文中「復予秦仲後」的「後」字,應該指的是他們眾兄弟,證明還是給了其他兄弟一些封賞。
秦仲生有五個兒子:嬴祺、嬴福、嬴祿、嬴壽、嬴康,個個都是錚錚硬漢。長子嬴祺,一名秦襄,西犬丘人(今甘肅省禮縣人),生於公元前856年,時為秦國太子,沉穩雅重、果敢善戰;嬴福、嬴祿、嬴壽、嬴康自幼從父言傳身教,練就了一身的武藝,學得了一整套的兵法謀略。尤其是少子嬴康天資聰敏,足智多謀,是秦國的主心骨、頂樑柱。兄弟五人個個哭得泣不成聲,發誓要繼承父親的遺志,消滅西戎,給父親報仇雪恨。
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去世後,嬴祺繼位西周時期諸侯國秦國國君,是為秦莊公。秦莊公秦莊公即位,成為秦國第五任國君。《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記載名其(祺),秦仲的長子嬴祺即位,是為秦莊公。嬴祺,《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記載名其(祺),《中華梁氏古代譜牒》記載為嬴祺。因趙氏,又名趙其。
父親的戰死疆場,激發了五兄弟報仇雪恥的強烈願望。秦莊公道:「這次伐戎,我們秦國的兵力已損失殆盡,無法與西戎抗衡。這仇怎麼報?」
嬴康道:「那就求周天子發兵。長期以來,周天子為西戎屢屢犯境傷透了腦筋,寢食不安,伐戎一直是朝廷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再說,這次失敗,也不僅是我們的家仇,還是國恨。天子總不能不管吧?」
於是,兄弟五人便聯名上書替父報仇,請兵出戰,並立刻動身前往都城豐鎬,要求覲見天子周宣王。
周宣王向五兄弟道:「我十分欣賞你們的父親,可惜他為國戰死,現在國人十分懼怕西戎,寡人也是相當的悲痛和無奈,正愁著無兵可發,也無人領兵伐戎呢!」然後又對秦仲在世時的功績添油加醋的進行了一陣表彰。
周宣王接著說:「朕決定再次討伐西戎,不知你們五兄弟有沒有膽量帶兵出征西戎,替父報仇?」
年輕人的情緒本來就容易激動,再加上宣王的這一番激將,很快便進入了他的圈套,紛紛請命表示願意出征上陣,替父報仇。
秦莊公道:「我願帶兵討伐西戎!」
嬴康道:「我和幾位哥哥都願做先鋒,一是為父報仇,二是為國效力,戰死沙場,死而無憾!」
嬴福、嬴祿、嬴壽隨之附和:戰死沙場,死而無憾!
等到把雙方關係拉攏到一定程度後,宣王又話鋒一轉:「寡人並非要讓你們這些年輕人上陣送死,只是這西戎欺人太甚,想我周人先祖公劉部落在豳,三百年後古公亶父因西戎攻打而南遷於周原。寡人讓你們的先祖秦非子率人到西犬丘養馬,後來戎人東遷,來爭水草地,以致戰爭不斷。這原本就是西戎的罪過。如今他們又殘忍地把你們的父親給殺死了,這筆帳肯定要算的!」
嬴康憤憤地道:「這筆帳一定要算!」
周宣王說:「好。朕準備派給你們兵力七千人,戰車七百乘,七千匹良種戰馬,征伐西戎,希望能夠一舉擊敗西戎。」
秦莊公道:「還請王上配備些戰車。」
西周、春秋時期,戰爭的主要形式是車戰。當時的戰車上載甲士三人,左主射,右主伐,中主御,而每一乘戰車,配備步卒十人。交戰時,車馳卒奔,互相照應配合。
周宣王說:「寡人就想法給你們增派兵力七千人,可配戰車七百乘。」
弟兄幾人感覺周宣王能派兵七千協助秦伐戎,確係一次空前的投入。對於周宣王初年的周王室來說,這已是很高規格的軍事部署。
秦莊公連忙拜謝道:「叩謝天子大力支持。秦國實力確實不夠,不足以獨自應對可能西戎的侵擾,有了天子的這七千甲士,定將那西戎一舉殲滅!」
周宣王聽了很滿意:「好,成功之後,朕就讓你鎮守西陲,並將犬丘之地賜予你。其餘弟兄均論功行賞。朕就是盼望著你們秦國強大起來。你們秦國強大了,大周也就可以擁有一個安定的西部邊疆了。」
秦莊公再拜謝。
秦莊公又道:「這七千人的隊伍很龐大,天子是否派遣一個將領統帥軍隊呢?」
周宣王道:「秦國一向對周朝是忠誠的,你們兄弟五人本來就懷著國讎家恨,是值得朕信任的。本來,如果單靠秦國的力量來維持自身的生存,我相信沒問題,但和西戎決戰,朕也不會放心,朕也曾想派去新的將領協助你們,但又怕他們不熟悉當地環境和風情,盲目作戰,倘若再不聽你們調遣,那樣反而壞事。所以朕把七千人馬直接交給你們率領指揮,如果再要支持,那就派伯氏做監軍吧。相信你們會同仇敵愾,繼承你們父親的遺志,定能不負朕望的!」
周宣王不但在精神上支持,而且還在物質上也給予了足夠的支持,給了莊公兄弟七千人馬和大量的錢財糧草。
宣王任命秦莊公為主帥,其餘四兄弟為將領。很快,弟兄五人帶領七千兵馬踏上了西征的道路。
秦莊公首先派二弟嬴福帶領一支兩千人的隊伍直奔先祖大駱的駐地,對殘留在那裡的小股西戎隊伍進行突襲,又迅速派人打探西戎軍隊的足跡,尋求作戰。
當得知了西戎軍隊的準確駐地位置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戎人部落的聚集之地發起猛攻,戎人被殺的殺,逃的逃。
秦軍大獲全勝。
很快,西戎軍隊殘部被驅趕出了西犬丘地區。
公元前821年,消息報告給周宣王,周宣王大喜,親自出城十里,隆重迎接凱旋而歸的秦氏兄弟,同時大筵三日,為伐戎英雄接風慶功。
在周宣王眼中,安定邊境比國內平亂還要重要得多,誰能打敗和趕走西戎,誰就是大英雄、大功臣。秦氏兄弟立下如此大功,該如何賞賜,周宣王想到了一個一舉兩得的好主意,將國都外圍與西戎之間,邊患嚴重地區的土地賞給秦氏兄弟,即還了人情,又能使秦作為阻擋西戎入侵擋箭牌。
周宣王遂傳誥命,封秦莊公為西垂大夫,並讓秦莊公鎮守犬丘,以防西戎反撲。司馬遷在《史記》中雖僅談到了對莊公的封賞,並未涉及對康公等其他四兄弟的具體獎賞內容。但文中「復予秦仲後」的「後」字,應該指的是他們眾兄弟,證明還是給了其他兄弟一些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