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瑾瑜打工
快一個月了,侯瑾瑜臉上的傷疤已經長出新的嫩肉,顏色發紅,也過了最初的痒痒期,只是縫合過的一道傷口還是清晰可辨。
侯瑾瑜和學堂的同學都不知道,其實正月初七那天,周顯庸就打發姚巒和許闊達去賴三兒常活動的那幾條街道找過他,但是找了三天沒找到這個人,後來聽一塊乞討的幾個乞丐說打正月初一就沒見過他人影,賴三兒這是害怕周顯庸收拾他,逃出京城了。
周顯庸不是個狠人,但是學堂里這第一批學生,是他未來開創新世界的生力軍,他不允許任何外來力量傷害他們,為此他不惜開殺戒。
只是周顯庸絕不會讓這些學生知道他幹過的不便明說的事,賴三兒還算聰明,躲過了這一劫。
一直活得比較糙的侯瑾瑜是壓根兒沒想過報復賴三兒,他嘴上說著最狠的話,心裡卻只剩可憐,就像可憐一隻窩在廁所牆角的髒老鼠一樣。
曾經他也是這樣兇狠、不分好歹地打架生事,隨時豎起渾身刺來對付一切企圖靠近他的人,不管他們是善意還是惡意的,因為在他的生命中,驚喜未必到來,傷害卻天天都在發生。
但是他現在不那麼想了,他現在每天都過得非常好,以至於他覺得只要他起一絲壞的念頭,就對不起今天這麼好的生活,就會失去這麼好的生活。
這些都因為他脫離了原來那種生活環境才得到的,他若再去和賴三兒拼命,就會再一次攪進過去的生活中,這對他來說,是想都不敢去想的可怕惡夢。
侯瑾瑜就在這樣的心境中,得到他人生第一份工作,他樂巔巔地給馮校長鞠了一躬,愉快地跑到邵家大聲告訴他們:
「侯爺給我找了份工,天天下午放課後,我去天下第一鍋背羊奶回來,背一個月就給我二百文工錢,邵家嬸嬸,到時候我就能還你傷藥錢了。」
邵萱眨巴眨巴眼睛羨慕地說:「侯瑾瑜,你可真能,都能掙錢了,我也想掙錢!」
邵家二姨娘輕拍了她後腦勺一下斥她:「消停點,你不惹禍我就念佛了,還掙錢?多大個人?好生跟哥哥們多讀點書,看看侯爺把你們一個個養得,都跟少爺似的,多好!」
說罷又對侯瑾瑜道:「你先好好學習,放課後不是還要寫作業嗎?你去背羊奶,怎麼有時間寫作業?等你以後長大再掙錢還我們不晚。」
侯瑾瑜已經擺擺手道:「我路上能背書,背回羊奶如果天黑了,就第二天早晨早起一會寫算數題。總之不會耽誤學習,邵家嬸嬸,我走了,給我和宋牛牛留點晚飯!」他說著人已經歡快地跑遠了。
頭一天去取羊奶,侯瑾瑜叫了宋牛牛陪他,去的時候用了不到半個時辰,回來時候因為背著一個柳條背筐,筐里裝著一隻小口瓷壇,壇里是一壇羊奶,封口是一個軟木塞子,外面又扎著一張軟牛皮。
四十多斤羊奶,加上瓷壇本身的重量和柳條筐也差不多快五十斤了。背著走一刻鐘還不算什麼,走半個時辰確實有困難。
倆人一路倒替著背回來,天已經全黑了,肚子餓得咕咕叫。倆人把牛奶交給還在後廚收拾的邵家二姨娘,幫她把生羊奶倒進一口大鐵鍋里煮上。邵姨娘又給他倆端出專門留給他們的飯菜,二人道謝後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經過這一年的學堂教育,這些曾經乞討為生的孩子們身上,基本已經看不出原來那種種惡習——張嘴就罵人,粗魯地搶東西,偷東西,打架等等現象都沒有了,只是偶然打鬧時候還會突然飆出一句髒話。這一年的教育成效很顯著,在職的老師們都在這些窮苦的孩子身上看到了巨大的變化。
尤其是輕雲子,從一開始看到孩子們就頭疼想躲的狀態,到現在動不動就單獨叫某個學生談心,了解他們所思所想,特別是這幾個乞兒。
他好像在這些乞討過的孩子身上尋找他自己曾經的影子一樣,他似乎陪著他們重新長大一遍,細細去回味他那和他們相似的童年。
學校這邊有條不紊地還是基礎教育階段,周顯庸那天從學校回到侯府,總感覺應該在學堂里增加點什麼,他考慮了一晚上,突然琢磨過來。
既然他準備等老皇上翹辮子後,就開始航海貿易,那他到現在還沒有接觸過曾經出海過的一些船員和官員,從現在,他得開始學一些關於航海的知識,以及需要學習幾種語言,然後在學堂里開展兩三門外語教學,通過兩三年學習,基本的對話應該差不多。
周顯庸立即告訴送罐頭來京的幾個南方員工,回去的路上一路打聽,看看能不能找到幾個曾經跟隨鄭和下過西洋的老人,只要找到,一定想辦法帶到北京來。
每次進宮見太子時候,他都想辦法去文淵閣藏書樓去查一些當年鄭和下西洋的資料,可惜的是,這些資料幾乎查不到,大概都收藏在應天府留都。
倒是找到幾本看起來像阿拉伯語的外文書,翻開看看,沒有圖片,他連書名都不知道是什麼,這個時代對外國名字的稱呼和二十一世紀也完全不一樣,這讓他感覺有點撓頭。
他借了一本外文書,拿著書去拜見皇上,請求皇上允許他去四夷館,找個會書上這種語言的老師,教他學這門外語。
順便他還得意地分別用蒙語語和日語,嘰里咕嚕說了一長串話給皇上聽。
皇上不知道他這又想整什麼么蛾子,不解地問:「你怎麼盡學些沒用的東西,你又用不到這些,花時間學這個有什麼用?朕接待外國使臣又不指望你給通譯。」
周顯庸伸出一個巴掌來說:「皇上,您看,萬一哪天這幾個國家使臣搭伴兒來朝貢了,臣一個人學會五種語言,一個人就能當通譯了,不比您找五個人當通譯強?」
接著他又得意地說:「就上回,日本國那幾個使臣過來,臣學會日語,馬上就把眼鏡賣給他們了,方便得很,臣要是不會日語,那不停等著失去一次掙日本人錢的機會嗎?」
侯瑾瑜和學堂的同學都不知道,其實正月初七那天,周顯庸就打發姚巒和許闊達去賴三兒常活動的那幾條街道找過他,但是找了三天沒找到這個人,後來聽一塊乞討的幾個乞丐說打正月初一就沒見過他人影,賴三兒這是害怕周顯庸收拾他,逃出京城了。
周顯庸不是個狠人,但是學堂里這第一批學生,是他未來開創新世界的生力軍,他不允許任何外來力量傷害他們,為此他不惜開殺戒。
只是周顯庸絕不會讓這些學生知道他幹過的不便明說的事,賴三兒還算聰明,躲過了這一劫。
一直活得比較糙的侯瑾瑜是壓根兒沒想過報復賴三兒,他嘴上說著最狠的話,心裡卻只剩可憐,就像可憐一隻窩在廁所牆角的髒老鼠一樣。
曾經他也是這樣兇狠、不分好歹地打架生事,隨時豎起渾身刺來對付一切企圖靠近他的人,不管他們是善意還是惡意的,因為在他的生命中,驚喜未必到來,傷害卻天天都在發生。
但是他現在不那麼想了,他現在每天都過得非常好,以至於他覺得只要他起一絲壞的念頭,就對不起今天這麼好的生活,就會失去這麼好的生活。
這些都因為他脫離了原來那種生活環境才得到的,他若再去和賴三兒拼命,就會再一次攪進過去的生活中,這對他來說,是想都不敢去想的可怕惡夢。
侯瑾瑜就在這樣的心境中,得到他人生第一份工作,他樂巔巔地給馮校長鞠了一躬,愉快地跑到邵家大聲告訴他們:
「侯爺給我找了份工,天天下午放課後,我去天下第一鍋背羊奶回來,背一個月就給我二百文工錢,邵家嬸嬸,到時候我就能還你傷藥錢了。」
邵萱眨巴眨巴眼睛羨慕地說:「侯瑾瑜,你可真能,都能掙錢了,我也想掙錢!」
邵家二姨娘輕拍了她後腦勺一下斥她:「消停點,你不惹禍我就念佛了,還掙錢?多大個人?好生跟哥哥們多讀點書,看看侯爺把你們一個個養得,都跟少爺似的,多好!」
說罷又對侯瑾瑜道:「你先好好學習,放課後不是還要寫作業嗎?你去背羊奶,怎麼有時間寫作業?等你以後長大再掙錢還我們不晚。」
侯瑾瑜已經擺擺手道:「我路上能背書,背回羊奶如果天黑了,就第二天早晨早起一會寫算數題。總之不會耽誤學習,邵家嬸嬸,我走了,給我和宋牛牛留點晚飯!」他說著人已經歡快地跑遠了。
頭一天去取羊奶,侯瑾瑜叫了宋牛牛陪他,去的時候用了不到半個時辰,回來時候因為背著一個柳條背筐,筐里裝著一隻小口瓷壇,壇里是一壇羊奶,封口是一個軟木塞子,外面又扎著一張軟牛皮。
四十多斤羊奶,加上瓷壇本身的重量和柳條筐也差不多快五十斤了。背著走一刻鐘還不算什麼,走半個時辰確實有困難。
倆人一路倒替著背回來,天已經全黑了,肚子餓得咕咕叫。倆人把牛奶交給還在後廚收拾的邵家二姨娘,幫她把生羊奶倒進一口大鐵鍋里煮上。邵姨娘又給他倆端出專門留給他們的飯菜,二人道謝後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經過這一年的學堂教育,這些曾經乞討為生的孩子們身上,基本已經看不出原來那種種惡習——張嘴就罵人,粗魯地搶東西,偷東西,打架等等現象都沒有了,只是偶然打鬧時候還會突然飆出一句髒話。這一年的教育成效很顯著,在職的老師們都在這些窮苦的孩子身上看到了巨大的變化。
尤其是輕雲子,從一開始看到孩子們就頭疼想躲的狀態,到現在動不動就單獨叫某個學生談心,了解他們所思所想,特別是這幾個乞兒。
他好像在這些乞討過的孩子身上尋找他自己曾經的影子一樣,他似乎陪著他們重新長大一遍,細細去回味他那和他們相似的童年。
學校這邊有條不紊地還是基礎教育階段,周顯庸那天從學校回到侯府,總感覺應該在學堂里增加點什麼,他考慮了一晚上,突然琢磨過來。
既然他準備等老皇上翹辮子後,就開始航海貿易,那他到現在還沒有接觸過曾經出海過的一些船員和官員,從現在,他得開始學一些關於航海的知識,以及需要學習幾種語言,然後在學堂里開展兩三門外語教學,通過兩三年學習,基本的對話應該差不多。
周顯庸立即告訴送罐頭來京的幾個南方員工,回去的路上一路打聽,看看能不能找到幾個曾經跟隨鄭和下過西洋的老人,只要找到,一定想辦法帶到北京來。
每次進宮見太子時候,他都想辦法去文淵閣藏書樓去查一些當年鄭和下西洋的資料,可惜的是,這些資料幾乎查不到,大概都收藏在應天府留都。
倒是找到幾本看起來像阿拉伯語的外文書,翻開看看,沒有圖片,他連書名都不知道是什麼,這個時代對外國名字的稱呼和二十一世紀也完全不一樣,這讓他感覺有點撓頭。
他借了一本外文書,拿著書去拜見皇上,請求皇上允許他去四夷館,找個會書上這種語言的老師,教他學這門外語。
順便他還得意地分別用蒙語語和日語,嘰里咕嚕說了一長串話給皇上聽。
皇上不知道他這又想整什麼么蛾子,不解地問:「你怎麼盡學些沒用的東西,你又用不到這些,花時間學這個有什麼用?朕接待外國使臣又不指望你給通譯。」
周顯庸伸出一個巴掌來說:「皇上,您看,萬一哪天這幾個國家使臣搭伴兒來朝貢了,臣一個人學會五種語言,一個人就能當通譯了,不比您找五個人當通譯強?」
接著他又得意地說:「就上回,日本國那幾個使臣過來,臣學會日語,馬上就把眼鏡賣給他們了,方便得很,臣要是不會日語,那不停等著失去一次掙日本人錢的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