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商人捐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顯庸又用通俗的話講了一遍,他的物流和保鏢如何結合,如何運輸大宗的、貴重的以及普通的貨物。

  這幾個晉商聽得眉花眼笑,這不就純粹為給他們拓寬業務範圍設置的嘛?想在哪裡做生意,都可以搭乘侯爺的運輸船運貨,主要還有侯爺的保鏢隊給押鏢,自己這邊可以跟著人也可以完全信託給物流公司,到時候去指定地點接貨或者直接給送到指定地點。

  問題的關鍵是這個運輸費用還比自己專門雇保鏢、雇運貨隊省錢又安全,哪裡找這好事去?這不就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地去任何地方做生意了,有侯爺的招牌打著,別說地方鄉紳了,連地方官員都得給行個方便吧!

  李老爺再沉穩的性子都禁不住急切道:「侯爺,我們可以跟著您的物流公司一道去南方看看市場不?你這物流公司什麼時候從京城出發呢?」

  周顯庸道:「我們福州運送罐頭是每十天運一船過來,在京城休憩兩天,再裝載半船空罐頭瓶回程。這次是初十那天回來卸貨,下次就是二十,如此類推。」他輪番看著四人道:「你們想去考察南方市場,可以在路途補給的時候,隨時在任何一個港口下船,然後等十天後再搭下次的船繼續走,或者隨時打聽返回的船到岸時間。」

  周顯庸道:「其實大家說起來都是生意人,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不過我這方便只行給商人協會成員,畢竟有組織的人還是可靠一些,沒有參加協會的,沒法提供這個方便。

  「你們什麼時候想走都可以提前告知我一聲,到時候從京城走時候,在商引上多加幾個人名字就可以了,不過,一次大概走不了很多人,每次三個五個是沒大有問題。」

  四位晉商這次進京,不單單和隆慶侯搭上關係,還得了隆慶侯特別的指點,最後還能搭乘侯爺的船隨時去南方考察,這些收穫是他們來之前往最好處想,都不敢想到的。

  謝三多和蒲黎一再感謝李老爺肯帶他們進京,三個半大老頭子說到激動處都快桃園結義了。

  其後四五天,四人又拜訪了京城三四個知名大商人,給他們說明了商人協會與侯爺之間的合作關係,那些京城商人頓時意動。大商人都是時刻關注政治和時事的,隆慶侯是皇上跟前紅人,太子的伴讀,這是滿京城皆知的事。

  換種思路,加入商人協會,就基本無限靠近皇商了,皇商——商人的終極夢想!

  幾乎沒幾天功夫,京城、北直隸一帶、山陝多少有點勢力家資的商人,四路八下打聽如何可以走後門申請到參加商人協會的資格。畢竟一年上交五十兩銀子的商會活動經費,對於年收入過萬兩的商人來說,沒有太大負擔!

  四位晉商在離開京城前一天,又帶了三個京城富戶,共七個人來帝國理工大學堂,每人給學堂捐了一千兩銀子子,盛讚隆慶侯菩薩轉世。馮校長隆重地讓捐助者簽名,並把各位捐助者名字當場刻在學堂門口立著的一塊功德碑上。

  天順四年正月二十,隆慶侯周顯庸與全國商人協會第一批會員愉快的接洽,以非常有仁愛之心的方式畫了個圓滿的句號。

  正月底,隆慶侯親自設計的大明帝國理工大學新校址破土動工,校址在紫禁城外東嶽廟東二里,占地20公頃。放在現代也就是三四線城市的一個中學那麼大,但是相對占地2.7公頃的國子監,無疑這是個龐大的嚇人的學校。因為不在城區,用的也是不大長糧食的鹽鹼地,所以才能得到批准。

  要全部蓋起這麼大個學校,指望周顯庸手裡剛接收到的仨瓜倆棗捐款肯定不夠,所以周顯庸制定了分期五年完成整個校舍的構建,等到五年以後,老皇帝早領盒飯了,那時候他肯定可以大刀闊斧招收新生源,擴大學校招收名額,專門設立不同專業,而現在這批孩子也真正到了完成基礎積累,可以分專業培養的階段。

  第一期就是先建兩排平房,靠南一排占地約一畝,連成十個同等大小的教室,每個教室一個前門。其中兩間搬過來就作為一班和二班教室。,另外八間房分別為教師辦公室一間,校長和資料共用一間,周顯庸自己一間,倉庫一間,雜物一間,其他三間空著。

  靠北牆一排平房面積和十間教室一樣大,但分成四十間宿舍,每宿舍安排八人,每人配備一床一櫃。其中有六間給教職工安排宿舍,每間兩人,邵家二姨娘、三姨娘和邵萱三人一間,剩下的房間都空著。

  教室與宿舍之間隔著一個可供學生活動的大操場,操場占地有六七畝地。

  在東邊校牆下,又建了一排南北走向的平房,靠近校門北邊的是保安值勤的小房間,往北走挨過來是一間水井房,一間盥洗室,再挨過來是伙房和一間大餐廳,餐廳已經貼住校牆。校門南邊十來丈的拐角處是廁所,廁所往西邊是馬棚、車棚。

  非常簡單的一個一期工程,周圍先圍起一小圈高八尺的院牆,以後學校擴建逐漸往外拆院牆擴建即可。

  所有校舍都是磚木結構,因為在沒有鋼筋水泥的時代,建樓房還是有困難的,但是哪怕平房,也是奔著百年建築去的。窗戶全部是木框加玻璃,初步估計用時三個月完成,等經過一個夏天的風乾,八月初搬進去。

  在周顯庸安排好校舍營建人員時候,他抽空去了趟租來的這個帝國理工大學堂,怎麼看怎麼不像樣子,也小得連學生活動空間都沒有,實在簡陋得不像話。

  馮校長大致和周顯庸匯報了這段時間學生的一些情況,最後和他商量了一下有關侯瑾瑜的事。

  「侯爺,前兩天侯瑾瑜問我,能不能給他在學校里安排個活,讓他掙點錢。」馮校長滿臉笑容道:「小伙子有心啊,是個好孩子。

  周顯庸奇怪道:「他這還學會勤工儉學了?怎麼個意思?他掙錢幹什麼用?」

  馮老師回答說:「他說過年受傷包紮傷口前後花了邵家娘子二百文錢,他想掙錢還給邵娘子。」

  周顯庸笑著點頭:「這想法好,總算不再有乞討這種想法,想到用個人能力償還了,好小子。咱們得支持他,我想想有什麼合適的活讓他干。」

  他想了一下道:「這樣,讓他每天下午放課後,去天下第一鍋的羊欄里去取擠下來的羊奶背回來。也不算重,四十來斤,來回也就一個多時辰,正合適,讓他干夠一個月給他二百文工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