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山窮水復疑無路
「袁術送信來,信中所言卻是要我即便不願出兵迎接天子,也要善待劉和,派兵將之送至揚州聯絡有識之士……君等以為此言何意?」劉表向一眾屬吏公布了袁術書信的內容。
蔡瑁看完之後,非常自信地給出自己的答案:「使君,現在情況已經很明顯了,劉和就是在私下裡與袁術勾結,想要欺騙使君出兵……一旦使君真出了兵,這些兵可就全歸袁術所有了!」
「只是使君堅持不能出兵,才讓彼輩的詭計不能得逞。」
劉表一聽就明白蔡瑁還在計較那日宴會時發生的事——蔡瑁在劉和的「奉承」下有些肆意,險些做下出兵長安的許諾。
至於蔡瑁智計不夠,看不出這麼明顯的離間計?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劉表一點都不覺得劉和想要替袁術做事,但蔡瑁終究是他賴以信重的屬吏,其態度不能無視。
「德珪此言並非沒有道理,只是如今劉和早已經放棄了勸我出兵之念,一心只想借道回到幽州。我本想在近日同君等商量該派多少人護送劉和東去,未想袁術的信竟先來了。」
蔡瑁回應道:「算他知道進退!」
劉表一聽就明白了,在劉和不知道的時候,蔡瑁算是原諒劉和了。
這時,蒯越說道:「使君,在我看來,袁術實際上非但沒有支持劉和的想法,甚至還期待著使君早日將劉和送出南郡,便於其在揚州動用袁氏的門生故吏重新控制劉和,以求多得幽州突騎。」
「南郡雖多水道,可袁術所控制的突騎多了,於使君而言,並非益事。」
其實說起門生故吏,南郡亦有和袁術有關聯的士大夫,可如今在面對袁術時,南郡大族卻普遍能堅定的站在劉表一方——除了劉表的名氣與才能外,另有一點便是南郡上下其實對袁術並沒有什麼好感。
至於原因——光看袁術在南陽幹的事就明白了。
真當袁術只搜刮平民百姓的家產啊?
咱們的冢中枯骨、路中悍鬼那叫一個一視同仁,眾生平等。
南陽是光武時代的勛貴集結地不假,但光武至今已經多少年了,南陽的後漢開國權貴們早已經陸續落寞,袁術針對起來毫不手軟。
就算以「娶妻當區陰麗華」而大名鼎鼎的陰氏又如何?
作為陰氏代表人物的陰脩先後擔任潁川太守、少府,還提拔舉薦過鍾繇、荀彧、荀攸、郭圖等人。只因陰脩奉天子之詔(實際出自董卓)前往關東安撫諸侯,便被袁術毫不客氣地宰了,絲毫不考慮他治下南陽陰氏的想法。
這種人物,南郡以蔡氏、蒯氏為代表的豪族能接受才有鬼了。
劉表聽完蒯越的分析後,覺得很有道理。
甚至於為了南郡的安全以及他日後更好的掌握荊州,袁術手底下的騎兵自然是越少越好。
可真要讓劉表為劉和火中取栗,多派兵馬一路護送,劉表又覺得虧得慌。
蒯越昔日與劉表同在無頭大將軍何進手下為屬吏,彼此之間還算了解,見劉表不能做下決定,繼續說道:「大司馬遠在北境,看似與大司馬交好乃遠水不解近渴之事,然則荊、幽之間,尤以二袁之間,不可能不受大司馬影響。此事利在長遠,且使君與大司馬同為宗室,南北呼應,豈不壯哉?」
蔡瑁這個時候忽然開口道:「要我說,便挑選數十兵卒與劉和同行即可。左右使君盡了地主之誼,待出了荊州,劉和何去何從,與我等何干?」
蒯越說道:「兵貴精不貴多,當初使君入荊州之時,單騎避開袁術之兵卒來此,是何等的英雄氣概。」
「今我觀劉和來時,只帶了一個家僕和路上尋得的一個鄉勇,看來其有效仿使君之心。劉和本就是自袁術處逃亡而來,之所以沒有戳破袁術真面目,只是為了留後路罷了。」
相較於擁有大局觀和戰略眼光的蒯良和有實際執行力的蔡瑁,蒯越的優勢在於他能謀。
蒯越說道:「劉和離開南郡,只需如他來南郡時一般更改姓名,低調行事而已。而使君若要為之助力,除了要派遣少數精銳陪著劉和隱姓埋名之外,還可另設一隊人馬,打著劉和的旗號,自別路而行。」
「異度之言,大善,便以異度之策行之。」劉表聽到蒯越說護送劉和回幽州無須他動用太多人力物力,當即就沒多少糾結了。
正如蒯越所說,和劉虞交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而且劉表想著,他已經答應了劉和派人護送,若是失敗了,丟的可不止是劉和的臉。
念及此處,劉表忽然想到了此前出現在他耳邊的一個名字——黃忠。
此前劉磐向他推薦黃忠的時候便數次說過黃忠乃是萬人敵。
劉表當然是不信的,但劉表料定劉磐就算再喜愛黃忠也不會稱讚得太過火,至少黃忠應該很勇猛。
劉和既然對黃忠有意,那他未嘗不可順水推舟。
反正黃忠的家眷都在南郡,要是寒門出身的黃忠能夠借著這次機會證明自己,等他回來之後,劉表覺得他不是不能委以重任。
在劉表看來,他給出這麼一個機會,黃忠就該感激涕零了。至於黃忠本人的意見,重要嗎?
……
「阿延看此書信,看出了什麼?」閒來無事,劉和便把袁術寫給他的書信拿出來分享給了魏延。
魏延的潛力毋庸置疑,畢竟是經由昭烈帝親自蓋章認定,一步步從部曲中提拔出來的帥才。
劉和可不願意這麼一塊璞玉毀在了自己手裡。
自從進入南郡境內知道了劉和的真正身份後,魏延也知道了劉和對於袁術的真正態度。
如今看了袁術寫給劉和的信,只覺得一身的雞皮疙瘩——什麼袁術對劉和的思念啊、什麼雙方的婚事還在商議之中,雙方都很滿意啊……
若非早知內情,魏延覺得自己見到了這封信,恐怕只會覺得這是正常的交流而已。
「少君,是不是天底下的名士,說起話來都這麼……」
「虛偽?」
「對,虛偽!」
劉和思索著點了點頭:「雖不全是,然大體不差。」
「不過我對阿延的要求是能分辨真偽,至於這等行徑,還是少學為妙。」
魏延立刻答道:「少君放心,我明白了。」
蔡瑁看完之後,非常自信地給出自己的答案:「使君,現在情況已經很明顯了,劉和就是在私下裡與袁術勾結,想要欺騙使君出兵……一旦使君真出了兵,這些兵可就全歸袁術所有了!」
「只是使君堅持不能出兵,才讓彼輩的詭計不能得逞。」
劉表一聽就明白蔡瑁還在計較那日宴會時發生的事——蔡瑁在劉和的「奉承」下有些肆意,險些做下出兵長安的許諾。
至於蔡瑁智計不夠,看不出這麼明顯的離間計?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劉表一點都不覺得劉和想要替袁術做事,但蔡瑁終究是他賴以信重的屬吏,其態度不能無視。
「德珪此言並非沒有道理,只是如今劉和早已經放棄了勸我出兵之念,一心只想借道回到幽州。我本想在近日同君等商量該派多少人護送劉和東去,未想袁術的信竟先來了。」
蔡瑁回應道:「算他知道進退!」
劉表一聽就明白了,在劉和不知道的時候,蔡瑁算是原諒劉和了。
這時,蒯越說道:「使君,在我看來,袁術實際上非但沒有支持劉和的想法,甚至還期待著使君早日將劉和送出南郡,便於其在揚州動用袁氏的門生故吏重新控制劉和,以求多得幽州突騎。」
「南郡雖多水道,可袁術所控制的突騎多了,於使君而言,並非益事。」
其實說起門生故吏,南郡亦有和袁術有關聯的士大夫,可如今在面對袁術時,南郡大族卻普遍能堅定的站在劉表一方——除了劉表的名氣與才能外,另有一點便是南郡上下其實對袁術並沒有什麼好感。
至於原因——光看袁術在南陽幹的事就明白了。
真當袁術只搜刮平民百姓的家產啊?
咱們的冢中枯骨、路中悍鬼那叫一個一視同仁,眾生平等。
南陽是光武時代的勛貴集結地不假,但光武至今已經多少年了,南陽的後漢開國權貴們早已經陸續落寞,袁術針對起來毫不手軟。
就算以「娶妻當區陰麗華」而大名鼎鼎的陰氏又如何?
作為陰氏代表人物的陰脩先後擔任潁川太守、少府,還提拔舉薦過鍾繇、荀彧、荀攸、郭圖等人。只因陰脩奉天子之詔(實際出自董卓)前往關東安撫諸侯,便被袁術毫不客氣地宰了,絲毫不考慮他治下南陽陰氏的想法。
這種人物,南郡以蔡氏、蒯氏為代表的豪族能接受才有鬼了。
劉表聽完蒯越的分析後,覺得很有道理。
甚至於為了南郡的安全以及他日後更好的掌握荊州,袁術手底下的騎兵自然是越少越好。
可真要讓劉表為劉和火中取栗,多派兵馬一路護送,劉表又覺得虧得慌。
蒯越昔日與劉表同在無頭大將軍何進手下為屬吏,彼此之間還算了解,見劉表不能做下決定,繼續說道:「大司馬遠在北境,看似與大司馬交好乃遠水不解近渴之事,然則荊、幽之間,尤以二袁之間,不可能不受大司馬影響。此事利在長遠,且使君與大司馬同為宗室,南北呼應,豈不壯哉?」
蔡瑁這個時候忽然開口道:「要我說,便挑選數十兵卒與劉和同行即可。左右使君盡了地主之誼,待出了荊州,劉和何去何從,與我等何干?」
蒯越說道:「兵貴精不貴多,當初使君入荊州之時,單騎避開袁術之兵卒來此,是何等的英雄氣概。」
「今我觀劉和來時,只帶了一個家僕和路上尋得的一個鄉勇,看來其有效仿使君之心。劉和本就是自袁術處逃亡而來,之所以沒有戳破袁術真面目,只是為了留後路罷了。」
相較於擁有大局觀和戰略眼光的蒯良和有實際執行力的蔡瑁,蒯越的優勢在於他能謀。
蒯越說道:「劉和離開南郡,只需如他來南郡時一般更改姓名,低調行事而已。而使君若要為之助力,除了要派遣少數精銳陪著劉和隱姓埋名之外,還可另設一隊人馬,打著劉和的旗號,自別路而行。」
「異度之言,大善,便以異度之策行之。」劉表聽到蒯越說護送劉和回幽州無須他動用太多人力物力,當即就沒多少糾結了。
正如蒯越所說,和劉虞交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而且劉表想著,他已經答應了劉和派人護送,若是失敗了,丟的可不止是劉和的臉。
念及此處,劉表忽然想到了此前出現在他耳邊的一個名字——黃忠。
此前劉磐向他推薦黃忠的時候便數次說過黃忠乃是萬人敵。
劉表當然是不信的,但劉表料定劉磐就算再喜愛黃忠也不會稱讚得太過火,至少黃忠應該很勇猛。
劉和既然對黃忠有意,那他未嘗不可順水推舟。
反正黃忠的家眷都在南郡,要是寒門出身的黃忠能夠借著這次機會證明自己,等他回來之後,劉表覺得他不是不能委以重任。
在劉表看來,他給出這麼一個機會,黃忠就該感激涕零了。至於黃忠本人的意見,重要嗎?
……
「阿延看此書信,看出了什麼?」閒來無事,劉和便把袁術寫給他的書信拿出來分享給了魏延。
魏延的潛力毋庸置疑,畢竟是經由昭烈帝親自蓋章認定,一步步從部曲中提拔出來的帥才。
劉和可不願意這麼一塊璞玉毀在了自己手裡。
自從進入南郡境內知道了劉和的真正身份後,魏延也知道了劉和對於袁術的真正態度。
如今看了袁術寫給劉和的信,只覺得一身的雞皮疙瘩——什麼袁術對劉和的思念啊、什麼雙方的婚事還在商議之中,雙方都很滿意啊……
若非早知內情,魏延覺得自己見到了這封信,恐怕只會覺得這是正常的交流而已。
「少君,是不是天底下的名士,說起話來都這麼……」
「虛偽?」
「對,虛偽!」
劉和思索著點了點頭:「雖不全是,然大體不差。」
「不過我對阿延的要求是能分辨真偽,至於這等行徑,還是少學為妙。」
魏延立刻答道:「少君放心,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