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大戰將近,背後陰謀!
「沒錯。」
「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
朱祁鎮冷笑連連,眼中充斥著滔天恨意!
「朕辛苦籌謀了這麼久,船都已經造好了,結果偏偏在此刻發生了民變,重啟下西洋不得不暫停。」
「然而一個區區的地方叛亂,地方官員卻鎮壓不了,眼睜睜地看著其做大,最後朝廷不得不派遣京軍出征將其剿滅,太子你說這背後有沒有士紳縉紳的參與?」
「當然有!」朱見深直接點了點頭,「此事要麼是當地士紳集團在背後支持,甚至就是當地士紳集團煽動的。」
「目的就在於阻止朝廷重啟下西洋!」
為了利益,致萬民於不顧,這是士紳集團一貫的作為。
他們哪裡在乎什麼重啟遠洋貿易,不但利國而且利民,他們只知道一旦任由正統皇帝這麼做了,那麼已經到手的既得利益會再次被皇室天家給搶走,所以絕不能讓朝廷重啟下西洋!
「唔……朕說漏了一件事情,也跟這場民變有關,那就是朕重開銀課一事。」
朱祁鎮自嘲地笑道:「為什麼要重開銀課呢?因為朕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宣德九年全國銀稅收入三十二萬餘兩,而正統元年這個數字變成了五千餘兩,正統二年是兩千餘兩,正統四年直接變成了不足千兩!」
話聽到這兒,朱見深都忍不住笑了。
這些士紳縉紳,還真是足夠貪婪,也足夠膽大啊!
吃相未免也太難看了些吧?
真把人當成傻子在糊弄嗎?
此時,朱祁鎮年幼,內閣主政。
簡而言之,內閣主政期間,銀稅最高收入僅為宣德九年的百分之一,跟沒收銀稅一樣。
銀場未停,一直在開採,那麼問題來了,這些銀稅哪裡去了?
總不能憑空消失吧。
銀場未停,銀稅不會消失,銀稅只可能從經手的人手中「流失」,至於流向何方,壓根不用多想。
哪怕大明早有律令,貪污銀稅是要抄家滅族的,可內閣三楊才是掌權者,底下官員自然會肆無忌憚!
朱祁鎮重開福建浙江銀場,意味著整頓銀稅,並且他還命令造船,就意味著要再次重啟下西洋,於是乎東南沿海就開始亂了。
先是葉宗留叛亂,緊接著鄧茂七起義,整個東南沿海一帶亂成了一鍋粥!
而文臣集團也趁機上奏,指責這是因為朝廷重開銀課才惹出來的麻煩,將一切罪責全都推到了朱祁鎮這個年輕天子頭上!
利益永遠占據著政治鬥爭的第一位。
正統九年東南沿海地區並未出現大規模天災,也未出現過重的徭役,咱華夏小老百姓,但凡吃得飽穿得暖,就不可能出現大規模起義。
所謂的起義應該是朱祁鎮重開銀礦,危害到當地士紳集團的利益,士紳集團背後煽雲動的武裝叛亂。
再加上重啟下西洋一事,這些東南沿海士紳索性將事情鬧大,堵死朱祁鎮的前路!
「朕也不是傻子,所以自然看出了這些人的謀劃,於正統十三年十一月,立刻派寧陽侯陳懋統兵南征福建,同時調去了兩萬京營軍。」
「正統十四年三月,在福建鬧騰了數年的鄧茂七,在短短四個月內就被京軍消滅,鄧茂七押解入京被梟首示眾。」
朱見深聽後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究竟是中央京營軍天下無敵?
還是地方軍綏靖縱容?
還需要多問嗎?
「賊首是滅了,可他背後的幕後黑手卻還在。」
「於是正統十四年五月,朕命令錦衣衛調查東南沿海叛亂一事,很快他們就調查清楚了,地方官提供武器裝備,包庇縱容,賊寇才能逐漸勢大!」
「這裡面有一個關鍵人證,叫做陳鑑湖,正是他吐出了背後的勾當,正統十四年六月,三法司會審陳鑑湖等六十餘人斬立決,朕當然不同意,而是將其收押錦衣獄。」
文官集團官官相護,想要來上一個死無對證,在朱祁鎮這裡是不可能的。
朱祁鎮要深究其背後的勢力,地方處理完,就該處理中央了。
朱見深已經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兒了。
「這些賊子不願意坐以待斃,於是乎緊接著六月湖廣苗蠻叛軍又起,但這並未動搖朕整飭朝堂的決心,非要揪著此案向文臣縉紳發難,然後……」
話說到這兒,朱祁鎮沒有說下去,而是戛然而止。
可朱見深卻已經知道了答案。
然後,土木之變爆發了。
正統十四年七月,兵部奏報瓦剌三路大軍寇邊,朱祁鎮準備御駕親征。
在此之前,他早已經做好了安排,先命駙馬都尉西寧侯宋瑛總督大同備戰,隨即又命太保、成國公朱勇選京營四萬五千人,令平鄉伯陳懷、駙馬都尉井源、都督耿義、毛福壽、高禮、太監林富等人率三萬往大同,都督王貴、吳克勤等率萬五千往宣府各備虜。
緊接著,正統十四年七月初二,朱祁鎮命給事中翟敬、監察御史羅篪等十人往宣府、獨石、大同、延安等處賞責軍士每人銀一兩,等同於是在慰軍,提升三軍士氣。
但朱見深明白,這只是表面上做出來看的罷了。
給事中、監察御史是什麼官?
科道言官。
給事中掌侍從、諫諍、補闕、拾遺、審核、封駁詔旨,駁正百司所上奏章,監察六部諸司,彈劾百官,與御史互為補充。
監察御史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
朱祁鎮為何派監察職能的給事中、監察御史前往慰軍?
結合兵部正統十四年六月兵部奏報瓦刺犯邊,正統十四年七月侍郎劉璉的奏報宣同糧草儲備不足的情況,朱祁鎮派給事中、監察御史前去慰軍的用意已經明顯了。
這位年輕天子並沒有那麼蠢,大戰之前他需求搞清楚宣府大同邊軍的真實情況。
六部官員尸位素餐,不顧邊軍死活,阻礙朱祁鎮調查軍衛糧倉補給。
因為軍隊吃空餉,兵部有責任;軍隊倉庫缺糧,戶部和兵部都有責任,所以這些人在暗中百般阻撓。
朱祁鎮以給事中、監察御史慰軍,就是要以慰軍的名義調查軍隊情況,給事中、監察御史監督發錢慰軍,每人發一兩銀子,那總能清點軍隊人數了吧。
可問題在於,朱祁鎮這些小手段,文臣縉紳難道看不懂嗎?
文臣縉紳當然看得懂,甚至他們還將計就計,直接將朱祁鎮送去瓦剌留學了!
「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
朱祁鎮冷笑連連,眼中充斥著滔天恨意!
「朕辛苦籌謀了這麼久,船都已經造好了,結果偏偏在此刻發生了民變,重啟下西洋不得不暫停。」
「然而一個區區的地方叛亂,地方官員卻鎮壓不了,眼睜睜地看著其做大,最後朝廷不得不派遣京軍出征將其剿滅,太子你說這背後有沒有士紳縉紳的參與?」
「當然有!」朱見深直接點了點頭,「此事要麼是當地士紳集團在背後支持,甚至就是當地士紳集團煽動的。」
「目的就在於阻止朝廷重啟下西洋!」
為了利益,致萬民於不顧,這是士紳集團一貫的作為。
他們哪裡在乎什麼重啟遠洋貿易,不但利國而且利民,他們只知道一旦任由正統皇帝這麼做了,那麼已經到手的既得利益會再次被皇室天家給搶走,所以絕不能讓朝廷重啟下西洋!
「唔……朕說漏了一件事情,也跟這場民變有關,那就是朕重開銀課一事。」
朱祁鎮自嘲地笑道:「為什麼要重開銀課呢?因為朕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宣德九年全國銀稅收入三十二萬餘兩,而正統元年這個數字變成了五千餘兩,正統二年是兩千餘兩,正統四年直接變成了不足千兩!」
話聽到這兒,朱見深都忍不住笑了。
這些士紳縉紳,還真是足夠貪婪,也足夠膽大啊!
吃相未免也太難看了些吧?
真把人當成傻子在糊弄嗎?
此時,朱祁鎮年幼,內閣主政。
簡而言之,內閣主政期間,銀稅最高收入僅為宣德九年的百分之一,跟沒收銀稅一樣。
銀場未停,一直在開採,那麼問題來了,這些銀稅哪裡去了?
總不能憑空消失吧。
銀場未停,銀稅不會消失,銀稅只可能從經手的人手中「流失」,至於流向何方,壓根不用多想。
哪怕大明早有律令,貪污銀稅是要抄家滅族的,可內閣三楊才是掌權者,底下官員自然會肆無忌憚!
朱祁鎮重開福建浙江銀場,意味著整頓銀稅,並且他還命令造船,就意味著要再次重啟下西洋,於是乎東南沿海就開始亂了。
先是葉宗留叛亂,緊接著鄧茂七起義,整個東南沿海一帶亂成了一鍋粥!
而文臣集團也趁機上奏,指責這是因為朝廷重開銀課才惹出來的麻煩,將一切罪責全都推到了朱祁鎮這個年輕天子頭上!
利益永遠占據著政治鬥爭的第一位。
正統九年東南沿海地區並未出現大規模天災,也未出現過重的徭役,咱華夏小老百姓,但凡吃得飽穿得暖,就不可能出現大規模起義。
所謂的起義應該是朱祁鎮重開銀礦,危害到當地士紳集團的利益,士紳集團背後煽雲動的武裝叛亂。
再加上重啟下西洋一事,這些東南沿海士紳索性將事情鬧大,堵死朱祁鎮的前路!
「朕也不是傻子,所以自然看出了這些人的謀劃,於正統十三年十一月,立刻派寧陽侯陳懋統兵南征福建,同時調去了兩萬京營軍。」
「正統十四年三月,在福建鬧騰了數年的鄧茂七,在短短四個月內就被京軍消滅,鄧茂七押解入京被梟首示眾。」
朱見深聽後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究竟是中央京營軍天下無敵?
還是地方軍綏靖縱容?
還需要多問嗎?
「賊首是滅了,可他背後的幕後黑手卻還在。」
「於是正統十四年五月,朕命令錦衣衛調查東南沿海叛亂一事,很快他們就調查清楚了,地方官提供武器裝備,包庇縱容,賊寇才能逐漸勢大!」
「這裡面有一個關鍵人證,叫做陳鑑湖,正是他吐出了背後的勾當,正統十四年六月,三法司會審陳鑑湖等六十餘人斬立決,朕當然不同意,而是將其收押錦衣獄。」
文官集團官官相護,想要來上一個死無對證,在朱祁鎮這裡是不可能的。
朱祁鎮要深究其背後的勢力,地方處理完,就該處理中央了。
朱見深已經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兒了。
「這些賊子不願意坐以待斃,於是乎緊接著六月湖廣苗蠻叛軍又起,但這並未動搖朕整飭朝堂的決心,非要揪著此案向文臣縉紳發難,然後……」
話說到這兒,朱祁鎮沒有說下去,而是戛然而止。
可朱見深卻已經知道了答案。
然後,土木之變爆發了。
正統十四年七月,兵部奏報瓦剌三路大軍寇邊,朱祁鎮準備御駕親征。
在此之前,他早已經做好了安排,先命駙馬都尉西寧侯宋瑛總督大同備戰,隨即又命太保、成國公朱勇選京營四萬五千人,令平鄉伯陳懷、駙馬都尉井源、都督耿義、毛福壽、高禮、太監林富等人率三萬往大同,都督王貴、吳克勤等率萬五千往宣府各備虜。
緊接著,正統十四年七月初二,朱祁鎮命給事中翟敬、監察御史羅篪等十人往宣府、獨石、大同、延安等處賞責軍士每人銀一兩,等同於是在慰軍,提升三軍士氣。
但朱見深明白,這只是表面上做出來看的罷了。
給事中、監察御史是什麼官?
科道言官。
給事中掌侍從、諫諍、補闕、拾遺、審核、封駁詔旨,駁正百司所上奏章,監察六部諸司,彈劾百官,與御史互為補充。
監察御史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
朱祁鎮為何派監察職能的給事中、監察御史前往慰軍?
結合兵部正統十四年六月兵部奏報瓦刺犯邊,正統十四年七月侍郎劉璉的奏報宣同糧草儲備不足的情況,朱祁鎮派給事中、監察御史前去慰軍的用意已經明顯了。
這位年輕天子並沒有那麼蠢,大戰之前他需求搞清楚宣府大同邊軍的真實情況。
六部官員尸位素餐,不顧邊軍死活,阻礙朱祁鎮調查軍衛糧倉補給。
因為軍隊吃空餉,兵部有責任;軍隊倉庫缺糧,戶部和兵部都有責任,所以這些人在暗中百般阻撓。
朱祁鎮以給事中、監察御史慰軍,就是要以慰軍的名義調查軍隊情況,給事中、監察御史監督發錢慰軍,每人發一兩銀子,那總能清點軍隊人數了吧。
可問題在於,朱祁鎮這些小手段,文臣縉紳難道看不懂嗎?
文臣縉紳當然看得懂,甚至他們還將計就計,直接將朱祁鎮送去瓦剌留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