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正統皇帝,英明天子!
朱祁鎮很得意。
那放肆的大小聲里,充滿了暢快。
其實朱見深也能表示理解,畢竟他先前一直被內閣三楊壓制,眼睜睜地看著內閣三楊竊取自己的帝王權柄,而絲毫沒有反抗之力,天知道他肚子裡憋了多少火。
換做是他朱見深自己,恐怕也會狠狠收拾這些混帳狗東西。
笑了半天,朱祁鎮突然開口道出一樁秘聞。
「太子,你知道楊士奇吧?他因何致仕?」
朱見深不假思索地給出了回答。
「楊士奇之子楊稷暴虐成性,在其鄉強奪民女、私收田宅商稅、毀墓、殺人……無惡不作,後被有司揭發,楊士奇因此只能以老疾告辭,不久憂慮不起,鬱鬱而終。」
「你說的不錯。」朱祁鎮笑著開口,可滿是森寒,「那你知道是誰檢舉了這楊稷嗎?」
此話一出,朱見深瞳孔猛地一縮。
聽他這話的意思,難不成這是他做的手腳?
陡然間,朱見深頓時就反應了過來。
正統七年,張太后病逝,三楊最大的靠山就此沒了。
而楊榮已經於正統五年病逝,內閣三楊裡面就剩下了楊士奇與楊溥!
隨即不久就有人檢舉揭發其子楊稷的累累罪行……
開什麼玩笑?
楊士奇這個時候是什麼人?
內閣首輔,三楊之首,並且還攫取了帝王權柄,說是正兒八經的宰相都絲毫不為過,誰敢招惹這位帝國首輔呢?
除非是有人在背後從中作梗,給予了這些馬前卒敢於與帝國首輔作對爭鬥的底氣!
那這個人還能是誰?
嘶,朱祁鎮還真是好手段吶!
天順帝笑吟吟地開口道:「沒錯,這是朕讓王振做的。」
「原本此事不為朝堂所知,就算那楊稷再怎麼為非作歹、魚肉百姓,地方官員也不敢過問,更不敢查插手,因為他是楊士奇的兒子,相反地方官員還會儘可能地壓下此事!」
「可惜,突然冒出一個泰和人,也就是楊士奇的鄉人,千里奔赴北京舉報,並將楊稷罪行公之於眾,然後問題擺在了台面之上,三法司也不能裝作無動於衷,立刻商議後決定不予加法,但要把楊稷罪狀告知楊士奇,這條老狗得知消息後那一刻起,就已經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朱見深目光一凝。
朱祁鎮手下的東廠、錦衣衛監視百官,想要獲取本就不守法的官宦子弟的違法行為,應該不是難事。
倘若沒有朱祁鎮勢力在背後推波助瀾,楊士奇此時的勢力,那個不知名的『泰和人敢自尋死路,千里進京告御狀呢?
根本沒有在北京舉報的可能。
而且此案最後牽連三百餘人,不用想,這三百人應該都是楊士奇一黨,他們正是內閣三楊推行保舉制度產生的朋黨!
摟草不過為了打兔子,朱祁鎮的目標最後還是指向了內閣首輔楊士奇。
「楊士奇不蠢,所以他知道這是朕在背後主導!」
「可惜他表面上一再認錯請罪,卻始終不肯識趣地致仕,交還朝政大權。」
話說到這兒,朱祁鎮語氣裡面充滿了冷意。
「所以朕又幫了他一把,隨後又有人再次告發楊稷橫虐的數十件事情,楊士奇面對朝野非議,最後也只能以老疾告辭,咬著牙不甘心地致仕!」
「太子,你知道最搞笑的是什麼嗎?」
朱祁鎮豁然扭頭看向朱見深。
「最搞笑的是,朕和他分明都知道實情,可表面上卻依舊還要做出一副『君聖臣賢』的模樣。」
「他楊士奇請辭,朕還不能直接答應了,還得下旨撫慰,等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奏請辭,朕才能答應!」
「楊士奇也看出了朕對他積怨已深,且當時那楊稷一直在朕的掌控之中,為了兒子安危,他楊士奇也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請辭致仕,最後裝出一副感恩哭泣的模樣,這才終於滾了!」
「不過他也算是活到頭了,他兒子楊稷一直被關押在大獄裡面,連探視都做不到,所以不久之後這條老狗就憂慮而亡了,等他前腳一死,朕後腳就斬了楊稷那個畜生東西!」
「太子,你可知這是何等暢快?」
暢快嗎?
當然暢快!
換做是誰站在朱祁鎮的角度去看,都恨不得將楊士奇給挫骨揚灰!
偏偏他還不能這樣做,人家死了之後,還要給予楊士奇崇高的死後哀榮,追贈太師,諡號「文貞」。
諡號這東西,說白了就是蓋棺定論,用來高度概括一個歷史人物的生平。
要知道早在唐朝時期,最高等級的諡號便是「文貞」,這是歷代讀書人夢寐以求的諡號,比如魏徵、宋璟、張說這些賢臣,死後都諡「文貞」。
到了北宋初年,「文貞」仍然沿襲唐制,是最高等級諡號,比如太宗年間的賢臣李昉、王旦等都在死後獲諡「文貞」。
到了宋仁宗開始,因為宋仁宗御名「趙禎」,為了避諱,將「文貞」改為「文正」,此後歷代沿襲。
明代,「文貞」成為僅次於「文正」的諡號。
至於「文正」,終大明一朝都沒有一人。
楊士奇得這「文貞」美諡,天知道當時朱祁鎮心裏面是有多惱怒,偏偏卻發作不得!
一番痛快發泄後,朱祁鎮也漸漸冷靜了下來。
「正統十年,朕開始整頓朝治,調查軍衛糧倉情況,然而可笑的事情卻發生了。」
「羽林前衛忠義後衛倉火……京太倉大寧中衛倉火……彭城衛南新倉火……景陵衛倉火……忠義前衛倉火……涼州衛糧儲案牘火……」
「朕查到哪裡,哪裡就開始失火,當真是把朕當成傻子在糊弄啊!」
聽到這話,饒是朱見深都不由暗自咋舌!
這些文臣縉紳,還真是狗膽包天啊!
什麼意思?就是不能查唄。
為什麼不能查?
正統十三年,屬於大明前中期,糧食即為軍餉,在正統二年後,因為內閣三楊的手段,軍衛糧食歸兵部、戶部掌管。
失火不為別,就是不能查,至於為什麼不能查,那就只能證明其中有貓膩!
虧空補不上,就只能燒掉,來一手死無對證!
虧空從何而來?
貪腐受賄,中飽私囊!
為什麼軍衛主管糧倉未出現這樣的情況,兵部、戶部主管糧倉會出現失火?
因為兵部、戶部盡皆在文臣縉紳的執掌之中,這批人在三楊的領導之下,早就已經形成了一個絲毫不輸於明初郭桓等人的龐大貪腐團體!
所以,根本就經不起查!
郭桓等人的下場,群臣當然歷歷在目,他們哪敢真讓年輕的正統皇帝繼續追查下去。
而這一連串的失火,其實也是在警告朱祁鎮,不要揪著此事不放!
文臣縉紳,內閣三楊,當真是狗膽包天!
那放肆的大小聲里,充滿了暢快。
其實朱見深也能表示理解,畢竟他先前一直被內閣三楊壓制,眼睜睜地看著內閣三楊竊取自己的帝王權柄,而絲毫沒有反抗之力,天知道他肚子裡憋了多少火。
換做是他朱見深自己,恐怕也會狠狠收拾這些混帳狗東西。
笑了半天,朱祁鎮突然開口道出一樁秘聞。
「太子,你知道楊士奇吧?他因何致仕?」
朱見深不假思索地給出了回答。
「楊士奇之子楊稷暴虐成性,在其鄉強奪民女、私收田宅商稅、毀墓、殺人……無惡不作,後被有司揭發,楊士奇因此只能以老疾告辭,不久憂慮不起,鬱鬱而終。」
「你說的不錯。」朱祁鎮笑著開口,可滿是森寒,「那你知道是誰檢舉了這楊稷嗎?」
此話一出,朱見深瞳孔猛地一縮。
聽他這話的意思,難不成這是他做的手腳?
陡然間,朱見深頓時就反應了過來。
正統七年,張太后病逝,三楊最大的靠山就此沒了。
而楊榮已經於正統五年病逝,內閣三楊裡面就剩下了楊士奇與楊溥!
隨即不久就有人檢舉揭發其子楊稷的累累罪行……
開什麼玩笑?
楊士奇這個時候是什麼人?
內閣首輔,三楊之首,並且還攫取了帝王權柄,說是正兒八經的宰相都絲毫不為過,誰敢招惹這位帝國首輔呢?
除非是有人在背後從中作梗,給予了這些馬前卒敢於與帝國首輔作對爭鬥的底氣!
那這個人還能是誰?
嘶,朱祁鎮還真是好手段吶!
天順帝笑吟吟地開口道:「沒錯,這是朕讓王振做的。」
「原本此事不為朝堂所知,就算那楊稷再怎麼為非作歹、魚肉百姓,地方官員也不敢過問,更不敢查插手,因為他是楊士奇的兒子,相反地方官員還會儘可能地壓下此事!」
「可惜,突然冒出一個泰和人,也就是楊士奇的鄉人,千里奔赴北京舉報,並將楊稷罪行公之於眾,然後問題擺在了台面之上,三法司也不能裝作無動於衷,立刻商議後決定不予加法,但要把楊稷罪狀告知楊士奇,這條老狗得知消息後那一刻起,就已經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朱見深目光一凝。
朱祁鎮手下的東廠、錦衣衛監視百官,想要獲取本就不守法的官宦子弟的違法行為,應該不是難事。
倘若沒有朱祁鎮勢力在背後推波助瀾,楊士奇此時的勢力,那個不知名的『泰和人敢自尋死路,千里進京告御狀呢?
根本沒有在北京舉報的可能。
而且此案最後牽連三百餘人,不用想,這三百人應該都是楊士奇一黨,他們正是內閣三楊推行保舉制度產生的朋黨!
摟草不過為了打兔子,朱祁鎮的目標最後還是指向了內閣首輔楊士奇。
「楊士奇不蠢,所以他知道這是朕在背後主導!」
「可惜他表面上一再認錯請罪,卻始終不肯識趣地致仕,交還朝政大權。」
話說到這兒,朱祁鎮語氣裡面充滿了冷意。
「所以朕又幫了他一把,隨後又有人再次告發楊稷橫虐的數十件事情,楊士奇面對朝野非議,最後也只能以老疾告辭,咬著牙不甘心地致仕!」
「太子,你知道最搞笑的是什麼嗎?」
朱祁鎮豁然扭頭看向朱見深。
「最搞笑的是,朕和他分明都知道實情,可表面上卻依舊還要做出一副『君聖臣賢』的模樣。」
「他楊士奇請辭,朕還不能直接答應了,還得下旨撫慰,等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奏請辭,朕才能答應!」
「楊士奇也看出了朕對他積怨已深,且當時那楊稷一直在朕的掌控之中,為了兒子安危,他楊士奇也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請辭致仕,最後裝出一副感恩哭泣的模樣,這才終於滾了!」
「不過他也算是活到頭了,他兒子楊稷一直被關押在大獄裡面,連探視都做不到,所以不久之後這條老狗就憂慮而亡了,等他前腳一死,朕後腳就斬了楊稷那個畜生東西!」
「太子,你可知這是何等暢快?」
暢快嗎?
當然暢快!
換做是誰站在朱祁鎮的角度去看,都恨不得將楊士奇給挫骨揚灰!
偏偏他還不能這樣做,人家死了之後,還要給予楊士奇崇高的死後哀榮,追贈太師,諡號「文貞」。
諡號這東西,說白了就是蓋棺定論,用來高度概括一個歷史人物的生平。
要知道早在唐朝時期,最高等級的諡號便是「文貞」,這是歷代讀書人夢寐以求的諡號,比如魏徵、宋璟、張說這些賢臣,死後都諡「文貞」。
到了北宋初年,「文貞」仍然沿襲唐制,是最高等級諡號,比如太宗年間的賢臣李昉、王旦等都在死後獲諡「文貞」。
到了宋仁宗開始,因為宋仁宗御名「趙禎」,為了避諱,將「文貞」改為「文正」,此後歷代沿襲。
明代,「文貞」成為僅次於「文正」的諡號。
至於「文正」,終大明一朝都沒有一人。
楊士奇得這「文貞」美諡,天知道當時朱祁鎮心裏面是有多惱怒,偏偏卻發作不得!
一番痛快發泄後,朱祁鎮也漸漸冷靜了下來。
「正統十年,朕開始整頓朝治,調查軍衛糧倉情況,然而可笑的事情卻發生了。」
「羽林前衛忠義後衛倉火……京太倉大寧中衛倉火……彭城衛南新倉火……景陵衛倉火……忠義前衛倉火……涼州衛糧儲案牘火……」
「朕查到哪裡,哪裡就開始失火,當真是把朕當成傻子在糊弄啊!」
聽到這話,饒是朱見深都不由暗自咋舌!
這些文臣縉紳,還真是狗膽包天啊!
什麼意思?就是不能查唄。
為什麼不能查?
正統十三年,屬於大明前中期,糧食即為軍餉,在正統二年後,因為內閣三楊的手段,軍衛糧食歸兵部、戶部掌管。
失火不為別,就是不能查,至於為什麼不能查,那就只能證明其中有貓膩!
虧空補不上,就只能燒掉,來一手死無對證!
虧空從何而來?
貪腐受賄,中飽私囊!
為什麼軍衛主管糧倉未出現這樣的情況,兵部、戶部主管糧倉會出現失火?
因為兵部、戶部盡皆在文臣縉紳的執掌之中,這批人在三楊的領導之下,早就已經形成了一個絲毫不輸於明初郭桓等人的龐大貪腐團體!
所以,根本就經不起查!
郭桓等人的下場,群臣當然歷歷在目,他們哪敢真讓年輕的正統皇帝繼續追查下去。
而這一連串的失火,其實也是在警告朱祁鎮,不要揪著此事不放!
文臣縉紳,內閣三楊,當真是狗膽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