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縱論直皖大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時,有人敲響了院門,一個聲音喊道:「碩權賢弟,碩權賢弟,你和哪一位在這兒縱談時事呀?」

  黃楚九聞言哈哈大笑,「這肯定是鏡湖兄來了,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呀。」

  老僕過去打開了門,一位中年壯漢走進院來。

  此人個頭高大,身材魁梧健壯,一身茶青色北洋軍官制服,肩章上赫然扛著三顆金光閃閃的金色五角星,龍行虎步地走了過來。

  尹昌衡、黃楚九急忙站起身來迎接,冉洪也迅速站了起來。

  來人經過賈耀武時看了一眼,「這個小伙子不錯,有點兒功夫,應該也是軍中之人。」

  說完,來到尹昌衡面前,「碩權老弟,又是快一個月不見了,可把為兄想壞了,這不,才從南通回來,家門兒都沒進,就到你這兒來了。」

  一旁的黃楚就湊趣兒道:「鏡湖兄,你和碩權這是肝膽相照,氣味相投。」

  張鏡湖笑著說道:「你這個小九九,恐怕想說的是我倆臭味相投吧,哈哈哈哈,就你小九九多。」

  尹昌衡說道:「鏡湖兄,你來得正好,我和蹉玖兄正聽我這位小老鄉談論巴黎和會的事兒呢,這就是我的小老鄉冉洪,小冉,這是通州鎮守使張仁奎將軍。」

  冉洪正準備抱拳鞠躬行禮,張鏡湖卻一把拉著他的手,豪爽地說道:「啥年月了,不來那一套,小兄弟,我們握個手就可以了,我是最尊敬讀書人的。」

  原來,張鏡湖在門口聽到了冉洪的幾句話,把他當做讀書人了。

  冉洪雙手握住張鏡湖寬厚有力的大手,心裡想著,終於又見到一位歷史上的牛人了。

  張仁奎,字鏡湖,清同治四年(1865年)出生於山東藤縣的一個貧苦之家,年幼時,即表現出頭腦靈活、身手敏捷等特長,被其叔叔發現後,推薦他到武館習武。

  也許他天生就是塊練武的材料,很快他便習武有成,成為藤縣出名的武術高手,尤以擅長單刀聞名。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他一舉考上了當地的武秀才,更是名揚魯南、蘇北一帶。

  在朋友的引薦下,他拜了青幫禮字輩大佬朱奉先為師,成為青幫大字輩的成員,並以高超的武藝與豪爽的性格迅速在江湖上闖出名號。

  後來,他投靠前清兩江總督劉坤山麾下的緝私營管帶徐寶山,不久即立下功勞,被徐寶山所倚重,提拔為左哨隊長。

  沒過幾年,隨著徐寶山的官運亨通,張鏡湖也接任了緝私營管帶一職。

  辛亥起事,徐寶山與張鏡湖等人應運而起,攻下了江蘇鎮江,他們也搖身一變,成為北洋政府軍的一員。

  民國元年(1912年),張鏡湖被任命為陸軍中將旅長,戍守揚州。

  民國五年(1916年),張鏡湖就任通州鎮守使,晉升陸軍上將,率江蘇76旅移鎮南通。

  這兩年,他看準時機,投入了直系的懷抱,與直系首領馮國璋關係日漸密切。

  張鏡湖雖說屯兵南通,但實際上,他經常人在上海灘,因為在目前的上海灘上,他是青幫輩分最大的大佬之一。

  張鏡湖是大字輩,黃錦榮、張嘯林等人只是低一輩的通字輩,杜岳生是悟字輩,就更低了一輩。

  所以,拜在他門下的弟子眾多,他要拿出相當一部分精力,處理青幫的大小事務。

  冉洪心想,怪不得他與尹昌衡意氣相投,兩人都有點兒重視幫會甚於手下的軍隊。

  眾人見過禮後,團團坐下,喝著茶,繼續談起國內時事。

  「小冉兄弟,既然你熟悉國內時事,你看直系與皖系打不打得起來?」

  張鏡湖上來就問了他最關心的問題,恰巧就撞到了冉洪的槍口上。

  冉洪裝模作樣地思考了片刻,才開口說道:「張將軍,您是軍中宿將,這方面比我清楚,不過您既然問到了,小冉就大膽地班門弄斧,說得不對,您可別笑話我。

  關於直皖之間的大戰,我有三個觀點,一是只要馮國璋大帥健在,直系與皖系之間就打不起來。

  馮國璋大帥與段祺瑞大帥二人,畢竟有多年的袍澤之情,而且他們這一輩北洋軍人,最是重視北洋這個團體的完整和榮譽,雖然兩人摩擦不斷,據說也時常爭吵,但真到了動手的時候,都會冷靜下來,所以,只要馮大帥在世一天,這仗就打不起來。

  但是,現在坊間有傳言,說馮大帥身體不好,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這仗就不遠了。

  我的第二個觀點是,假如馮大帥一旦不幸離世,直系與皖系之間的大戰,一定會在一年之內爆發。

  理由是,其實現在,雙方的矛盾和衝突,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雙方在北洋政府的幾乎每一個國策上,在每一個重要的人事任命上,都是鬧得不可開交,尤其是在對內閣的控制權爭奪上,都是寸步不讓,只是目前暫時有所忌憚而已,一旦馮大帥不在了,雙方很快便會兵戎相見。

  我的第三個觀點是,只要雙方打起來,直系必勝,皖系必敗。

  我們先看皖系。

  段大帥手下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盧永祥等眾多將領,但他卻只相信徐樹錚,早就引起其他皖系將領的強烈不滿,而且,段大帥管理將領的方式,還是老套的父親管教兒子的方式,是,他是很多將領的老師和長期的上級,但這樣的管理,換來的只是表面上的擁戴,在我看來,段大帥是個清廉剛正的人,可是底下這些將領,卻認為段大帥擋了他們的財路,真的打起來,這些將領能不能拼死效命,我覺得要打個問號。

  可能只有徐樹錚會真心幫助段大帥,其他的將領,能堅持多長時間?

  再說說皖系的兵員,現在的皖系主要兵員,就是原來為世界大戰準備的參戰兵,練兵倒是練了好久,但沒有經過實戰。

  近幾年的幾場國內戰爭,段大帥為了保存實力,大多都是利用職權,安排直系或其他部隊去打的,這樣以來,看起來好像占了便宜,反倒讓其他部隊得到了鍛鍊。

  所以,從將領到兵員,皖系都沒有多少勝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