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臧否人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咱們再看看直系。

  直系以馮國璋大帥和曹錕為主,馮大帥如果不在了,必然是以曹錕為主帥。

  曹錕此人,庸碌之輩,談不上是個出色的將帥,但他身上也有常人不及的優點,那就是為人忠厚,與人為善,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善於識人用人,他最成功的一點,就是挖掘了吳佩孚吳子玉這個人才。

  要說直系的重要將領,王懷慶、王承斌、蔡成勛,以及所謂的長江三督王占元、齊燮元、陳光遠等人,與皖系的將領相比,也好不到哪兒去,基本也是胸無大志、一門心思地喝兵血撈黑錢之輩。

  整個直系的將領中間,我認為只有有兩員大將。

  張將軍,請您恕罪,我沒有把您算在直系的將領之內,畢竟您是後來才與直系走得較近的。」

  張鏡湖點點頭,大手一擺,「說你的,不要顧忌我。」

  冉洪這才繼續說道:「我說兩員大將,實際上是三個人。

  第一員大將,就是吳佩孚吳子玉。

  吳佩孚現在是北洋第三師的師長兼直魯豫巡閱副使,目前屯兵湖南。

  吳佩孚此人,可謂文武雙全,早年中過秀才,後來跑到東北,在日俄戰爭時,靠著給日軍打探消息,才當上了軍官,雖然加入北洋軍較晚,但自從跟隨了曹錕後,曹錕對他信任倍至,而且最大程度地放權給他,這就是曹錕知人善任的最大優點。

  我本人對吳佩孚推崇備至,我認為,直皖大戰的勝敗,關鍵就在此人身上。

  吳佩孚善於領兵打仗,帶的又是直系的起家隊伍北洋第三師,這幾年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

  去年初,吳佩孚領兵南下,抵禦南軍,接連攻克襄陽、長沙後,段大帥卻下了一步臭棋,沒有任命打下長沙的吳佩孚為湖南督軍,反而把張敬堯推上了湖南督軍之位,如此賞罰不公,惹得吳佩孚發出和平通電,南北雙方數十名將領紛紛通電響應,結果把本來形勢大好的南征之戰弄得個不了了之。

  至今,吳佩孚還盤桓在湖南境內,退又不退,戰又不戰,把個張敬堯搞得欲仙欲死,縮手縮腳,湖南也是境內亂作一團。

  吳佩孚的政治敏感性極強,五四運動爆發之後,他在全國所有的軍方勢力中,第一個發出通電,支持北京學生的愛國行為。

  而且,吳佩孚此人,有強烈的民族觀念,在民族大義和愛國這一點上,在目前的軍方勢力中,是最值得稱道的。

  我估計,一旦馮大帥離世,直系與皖系關係緊張,吳佩孚一定會迅速領兵北返中原。

  直皖大戰,將是吳佩孚大顯身手的絕佳時機,吳佩孚極有可能憑藉此戰,一躍成為直系僅次於曹錕的第二號人物,

  另一員大將,實際上是兩員,我是認為他們每個人,只能算是半員大將。

  一個是目前的十六混成旅旅長馮玉祥。

  此人出身行伍世家,從小在軍營長大,參與過鎮壓灤州起義,後來娶了曾任陝西督軍陸建章將軍的內侄女,才逐步走上高位。

  此人不僅作戰英勇,帶兵也很有一套,對部下官兵解衣推食,頗有古代名將吳起之風,所以在軍中威望很高,手下也願意為之效命。

  而他的恩人、舉主陸建章就死於皖系徐樹錚之手,你們說,如果直系和皖系打起來,馮玉祥會不會玩兒命?

  另一個是直隸第三旅旅長蕭耀南,人送外號「蕭瘋子」,

  打起仗來,像瘋子一樣不要命,手下全是驕兵悍將,作戰十分勇敢。

  據說此人極度崇拜吳佩孚,此人曾公開聲稱,「能救混亂之中國者,唯有吳佩孚。」

  這三個人,兩員大將,很可能將在未來的直皖大戰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咱們再說說直系的兵員。

  直系手下的部隊,這些年就沒有停止過戰鬥,尤其是第三師和馮玉祥、蕭耀南麾下的兩個旅,說得上是如狼似虎、能征慣戰,段大帥一心想著消耗直系的部隊,遇到什麼難題,都派直系的部隊出戰,豈不知客觀上反倒幫了直系,讓他們練就了幾支勇猛的軍隊。

  所以我說,直皖大戰,直系必勝,皖系必敗。

  而且,我再大膽地預測一句,這場大戰,一旦打起來,很可能很快就會分出勝負,說不了十天半個月就見了分曉。

  張將軍,尹公,黃老闆,我這都是個人的揣測,談不上有什麼高見,我是姑妄言之,您幾位就姑妄聽之吧。」


  冉洪的一席話說完,眾人都沒有說話,場面一時陷入了沉默。

  片刻過後,張鏡湖打破了沉默,「他奶奶的,小兄弟,你這就叫『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吧。」

  「不愧是三川愚公,言之有物,分析有理有據,結論更是令人拍案。」黃楚九也是大為感慨。

  「小冉,你是怎麼掌握到這些材料的?」尹昌衡問道。

  要說眼光,尹昌衡在幾人當中,自是排在首位,一眼就看出,冉洪的分析,是建立在充分詳實的海量資料的基礎上的,但這年頭,要想收集充足的資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尹公,我平時就關心時政,在辰都時,就收集了大量報章雜誌,來上海這一段時間,因為與申報關係不錯,查閱了這幾年的不少報章,才勉強得出這樣的結論。

  當然,還向不少高人做了請教,像申報的老闆史量才,我就沒少找他請教。」

  尹昌衡點點頭,讚許道:「小冉,不錯,年紀輕輕就知道用心,處處留心皆學問呀,三川有你這樣的年輕人,吾道不孤,後繼有人呀。」

  「小兄弟,那你覺得,這仗啥時候會打起來?」張鏡湖又發出了疑問。

  「張將軍,這就要看馮大帥的身體狀況了,他老人家要是挺得過去,兩三年,三四年都有可能,要是挺不過去,他走後的半年到一年,兩家必然會刀槍相見。」

  「唉,華甫兄的身體還真的不太好,去年就辭去了副總統,一直在他河間老家養病,只怕是回天無望呀。」張鏡湖與馮國璋關係甚好,一直都有聯繫。

  尹昌衡也不由地感嘆道:「馮大帥在這幾位大帥當中,算是個耿直公正之人了,他這一走,恐將國無寧日呀,這打那戰的,最終受苦的,還是億萬黎民百姓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