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一戰定乾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為了不讓明軍騎兵救援被包圍的步兵,鬼力赤分出五千騎應對,不求殲滅這兩支千人隊,只要驅趕就是成功。

  鬼力赤知道這兩支騎兵到達就是信號,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明軍騎兵到達,於是他下令韃靼部所有部隊全部入場殺敵,儘快殲滅被包圍的明軍。

  總兵力五萬,四萬人聽從鬼力赤命令進兵,唯獨阿魯台等東蒙首領依然按兵不動,鬼力赤信使前來催促的時候,阿魯台就說探馬偵察到明軍後續增援部隊就在他們不遠處,他們不能動。

  剛收到消息的鬼力赤嚇了一跳,還以為明軍主力就要到達,若真的如此,韃靼部不得不謀求脫身,否則會有覆滅的危險。

  好在鬼力赤還有一定的定力,他親自指派精銳探馬偵察,並未發現阿魯台口中的明軍主力,甚至連明軍夜不收都沒看到,可見明軍主力到達還有一段時間。

  這下鬼力赤明白了,阿魯台他們是想保存兵力,不願出擊。

  鬼力赤並不反感這種事,等他殲滅戰勝明軍,戰後論功行賞就能藉機打壓阿魯台,甚至有可能分化拉攏東蒙各部,完成對東蒙的真正統治。

  鬼力赤不再理會阿魯台,將所有兵力投入戰場,身邊只留下兩千親衛。

  然後這場圍殲戰從上午一直打到中午都沒有結束,準確的說是半點沒有進展,仿佛剛開戰那般。

  應該是被包圍的明軍和開戰初沒有多大區別,反正明軍收縮陣型,輪流禦敵,累了就回陣中休息一段時間。

  反倒是明面上占據主動的韃靼部死傷慘重,許多人馬在與明軍對射中倒斃,只是韃靼部占據兵力優勢,初期沒有察覺到。

  「大汗,阿魯台撤兵了,他說明軍主力到達。」

  「混帳,他居然當逃兵。」

  鬼力赤並不相信阿魯台的話,還以為又是一次阿魯台的欺騙,殊不知這一次是真的。

  晉王親率七萬主力包圍而來,明軍夜不收散布在整個戰場,阿魯台就是知道自己的探馬全部沒有回信才意識到異常,果斷帶隊逃跑。

  就算阿魯台果斷,依然被明軍騎兵主力咬住,要不是他壯士斷腕,或許他都要留在戰場上。

  阿魯台一陣亡命奔逃,想著先回陰山腳下帶回自己的部落人口,正撞上晉王剩餘的兩萬主力,不敢停留,轉身就跑。

  這兩萬人的任務是突襲韃靼部後方王庭,人口、牛羊的暫時棲息地,所在地為後來的歸化城。

  這些鬼力赤看不到,他只看到四面八方包圍而來的明軍,綿延不絕,一眼望不到頭。

  這時鬼力赤想脫身撤退已不可能,原本被包圍的明軍一改頹勢,露出獠牙,咬住圍攻的韃靼部,不讓韃靼部離開。

  鬼力赤沒有辦法,只能儘量收攏更多兵力突圍,可惜最終只有五千騎跟在他的身邊。

  這時候鬼力赤已不想什麼戰勝明軍,活著才是最重要的。他將大汗王纛留在戰場上,留下一個替身穿上他的衣服,讓韃靼各部以為他沒有走,自己則率親衛找准西面突圍。

  韃靼各部看不清鬼力赤,明軍這邊不同,基層軍官都有望遠鏡,鬼力赤早就被人盯上了。

  斬將奪旗一直是最高軍功,這麼好的機會明軍不會放棄。

  晉王這邊還真就組建了一支高戰力部隊,這支部隊都是修煉內功有一定功力的將士,他們中的一批人前期主動被包圍,餘下的人剛到戰場就看準了鬼力赤,以及鬼力赤留下的王纛。

  事有輕重緩急,既然鬼力赤留下替身,那在這個戰場上,他的替身就是他,只要把他的替身殺了,蒙軍自然組織度清空崩潰。

  於是明軍精銳優先對王纛所在的小土山發起進攻,鬼力赤逃跑帶走了大部分親衛,留下的親衛根本抵擋不住明軍精銳進攻,很快王纛被砍倒,替身被斬首。

  小土山上的狀態立刻被戰場上的蒙古人知曉,蒙古各部不再有任何戰心,紛紛找地方突圍。

  然而這次明軍早有準備,包圍非常嚴整,這種無頭蒼蠅,各部各自為戰的突圍,根本不可能沖開包圍圈,反而因自身的混亂降低戰力,讓明軍可以輕鬆殲滅。

  最終在明軍投降不殺的喊話中,韃靼各部紛紛棄械投降。

  另一邊鬼力赤王庭,他們還以為鬼力赤主力獲勝,絲毫沒有防備,突然遭遇明軍突襲。

  明軍繳獲大量人口、牛羊馬匹,因物資太多,讓一批人騎馬逃離,明軍並未追擊,因為燕王已派出部隊配合作戰,且王庭周圍有飛機監視,沒人可以逃走。


  朱元璋認為這一戰遼東是主力,所以戰前將一批龍馬增援遼東,使遼東十萬軍隊有五萬騎兵,這五萬騎被燕王派出追殺鬼力赤王庭,配合晉王所部全殲王庭,只有少數幾百人逃脫。

  就連明軍自己也沒想到,北元正統繼承的韃靼部被一戰覆滅,70萬人口、數百萬牛羊全部成為明軍戰利品,一戰定乾坤。

  消息傳回大明,舉國歡慶。

  歡慶過後就是治理,若跟以往一樣打完就撤,蒙古人永遠殺不完,因為歐亞遊牧大草原是聯通的,蒙古高原又是蒙古人聖地,總會有人過來。

  戰前也已計劃好,至少是河套地區必須占領,有了鐵路,這一點並不太困難。

  正好俘虜了蒙古七十萬人,除去老弱婦孺,有二三十萬勞力。而修建鐵路所需的物資也早就準備好了,此時的大明已不缺鋼鐵,甚至還成功研究出合金鋼。

  最早的合金鋼是鎢鋼,為了工具機鑽頭更長久,在朱雄英的指導下,工匠找到了福建的一處露天鎢礦。

  煉鋼廠也按照朱雄英的設計製造了許多平爐,這些平爐完全依靠靈石和烈火陣加熱,製造的合金鋼不會摻雜,質量優秀。

  鎢鋼製作成功後緊接著工匠就造出了錳鋼,錳鋼的製成因為新一代鐵路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之前的鐵路鋼軌是普通鋼,火車軸承是滑動軸承,故而火車整體速度並不快,只有30公里每小時。

  如今鐵軌變成錳鋼,能夠承受更快的速度,更重的載荷。火車軸承也變成滾動軸承,火車整體速度加快至60-80公里每小時,效率提升兩三倍。

  河套地區一馬平川,正適合新式鐵路建造。有了更快的速度,一旦有風吹草動,大明可以立刻應對,不再怕蒙古人游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