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包圍反包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北元覆滅分裂,韃靼部共80萬人口,主力6萬騎,其中有近10萬人口和1萬騎投靠大明,其他分散在各領主手中。瓦剌部共50萬人口,3萬騎,同樣分散在各領主手中。

  只是瓦剌所處的環境更艱苦,草場更小,所以瓦剌部能團結大多數進攻韃靼部,爭搶草場。

  擁有更多草場的韃靼部天然處於守勢,各部不想進取,只想確保自身的一畝三分,自然對於戰爭就以保守為主,保存自身為主。

  南下陰山其實並不與韃靼各部想法相同,是鬼力赤說服了眾人。最重要的還是明軍太強力,開戰初期雙方都有過試探性進攻,韃靼這邊無一例外全部戰敗,慘敗。

  韃靼人不清楚為什麼大明突然之間變得那麼強力,後勤補給變得那麼充足,不再像以前那樣急於追尋蒙古人主力對決。

  這是大明靈氣和工業革命後,科研爆發後,動員能力加強,基礎建設增多,以前只能調動那麼多人力,如今前線二十萬大軍出兵,後方五十萬預備役已開始適應性訓練,隨時可以投放戰場。

  有了足夠的人力,明軍就不怕死傷,擁有更大的韌性,更寬鬆的戰術選擇。

  同時基礎建設發展使得大明可以用更低廉的成本調動後勤物資,加上明軍修煉武功,原本占據後勤重量大頭的鎧甲已不是必需品,省下來的重量都能用來運輸糧草。

  有了足夠的糧草,明軍就不用著急忙慌,可以步步為營,不給韃靼部任何埋伏的機會。

  飛機的應用也讓明軍不用再走冤枉路,進一步縮小糧草的消耗,擴大了明軍深入草原的維持時間。

  鬼力赤等蒙古首領不清楚明軍的底細,但他們能夠感受到明軍的不可力敵、毫無破綻,所以晉王一路唯一露出來的破綻,或許就是韃靼部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機會。

  人與人、國家與國家之間就是這樣,你不急,你的敵人就急,明軍抓住了戰略主動權,韃靼部只能動起來。

  涼城沖天的火光令鬼力赤欣喜,出戰前沒人沒有疑慮,真正一錘定音後已沒人再質疑鬼力赤。

  這一刻鬼力赤的威望達到頂峰,他一揮馬鞭,韃靼部主力殺向涼城。

  鬼力赤要確認明軍糧草真的燒了,更想以涼城為點,圍點打援。

  敵人更清楚你的制度,按照明軍規章制度,一旦周圍有友軍遭襲,必須救援,否則軍官斬首。

  涼城這麼重要的地方出了意外,肯定會引來許多明軍援兵,鬼力赤要以逸待勞,用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戰局的發展似乎跟鬼力赤設想的一樣,而且韃靼部不但確認了涼城燒毀大量糧草,他們還找到了好幾處沒有燒毀的倉庫,裡面有大量的鎧甲。

  這個發現引發韃靼部爭搶,要不是鬼力赤緊急制止,恐怕韃靼部要自行內鬥。

  鬼力赤以這批繳獲的鎧甲為獎勵,哪個部落拿就要在之後的戰鬥中首先出擊。

  這個提議眾首領都認可,並且依然爭搶,這是蒙古人習性使然,要麼強大要麼被吞併,拿了鎧甲雖然危險,可只要戰爭獲勝,一定可以成為大部落。若不爭,戰後無論勝敗一定衰敗。

  最後還是鬼力赤本部與親信部落一家一半,鬼力赤還是有私心,這也是他的權利,要不然誰還爭這個大汗之位。

  反倒是阿魯台從一開始就沒有爭,這是因為阿魯台見留存的物資是鎧甲很疑惑,他畢竟最早與明軍交戰,平日裡也靠近遼東,與遼東溝通較多。

  阿魯台知道明軍正淘汰鐵製鎧甲,這次涼城突然出現大批鎧甲,仿佛提前準備一般。

  東蒙這邊同樣不是阿魯台一言堂,有大小許多首領,這些首領無一例外與阿魯台的選擇相同,都沒有爭奪鎧甲與先攻,讓阿魯台堅定了心中所想。

  是經驗也好,是第六感也好,能夠存活至今的蒙古首領,都會對戰場有一個潛意識認知,這個認知許多名將都有,特別是遇到危險的時候。

  很快明軍增援部隊到來,人數並不多,只有五百人,還分散從三個地方出現,要是韃靼部行動迅速,可以將這五百人分割成五份。

  韃靼部沒有遲疑,快速機動衝殺,成功將第一波救援明軍分割五份,鬼力赤收到分割包圍成功的消息後就沒再理會,按照正常邏輯,這五百明軍必死無疑。

  然後第二波明軍到了,還是五百人,依然分割五份。

  接著第三波、第四波,明軍人數也從五百人增加到一千人,分割完後也從一百人增加到五百人。


  這四波明軍都被包圍,鬼力赤信心大增,隨後第五波明軍到達,這次是三千人,而且聚集在一起,這下必須小心應對。

  鬼力赤親自督戰,並令左右翼主力包抄,側翼襲擊。

  「大汗,勇士們還沒騰出手來。」

  「怎麼回事?」

  「之前的明軍還沒殲滅。」

  「幹什麼吃的,拖拖拉拉!」鬼力赤大怒,「傳令即刻解決戰鬥,主力圍殲明軍。」

  「是!」

  明軍小股部隊由鬼力赤親信負責圍殲,鬼力赤還以為這些親信吝嗇死傷,所以縮手縮腳。

  事實是韃靼部根本殲滅不了被包圍的明軍,或者說連殺掉一個明軍都困難。

  眼看三千明軍精銳要殺入戰場救援被圍的明軍,各部依然沒有解決戰鬥增援,這下鬼力赤只能動用嫡系進攻。

  鬼力赤嫡系共兩萬五千騎,人數最多,著甲率最高,才支撐鬼力赤當蒙古大汗。

  兩萬五圍攻三千,優勢在握,鬼力赤並不擔憂。

  結果與鬼力赤的設想完全不同,三千明軍結陣迎敵,從容不迫,仿佛並非他們被包圍,而是韃靼部被包圍。

  事實就是如此,這五波明軍是晉王這邊十萬人中武功最強的一批,他們的任務就是假裝增援被包圍。

  讓韃靼部認為他們占據優勢拖延時間,明軍真正的主力早已埋伏在涼城四面八方,就等韃靼部深陷戰場無法脫身。

  殺入戰場容易,從戰場脫身就難了。

  晉王為保萬全,第五波拖延主力進場後,又派出第六波、第七波人馬,每支一千人,這兩支明軍沒有第一時間殺入戰場,而是在外圍游斗,並且這兩支人馬是騎兵,這就讓鬼力赤不得不小心應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