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試劍東南
三月十七日,柳易與常思到南京城拜訪常復。
此來,一是為常思拜訪族中長輩親族,二是溝通一下婚禮之事的安排。
常復是一個頗有英氣的中年人,比褚博明年齡略小一些,有四十出頭。
見到常思和柳易,常復很是驚喜。自家侄女被褚博明收養後,自褚博明前往京畿地區,已有十多年未見了。
常復熱情的招待了兩人,言語中對柳易大加讚賞。
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常復對柳易的大名早有耳聞。如今柳易又得了弘治加封真人名號,更是聲勢愈隆。
尤其是常復通過褚博明的關係,得知了柳易的實力,更是對自家侄女的選擇滿意的不得了。
這個世道,要不有權,要不有拳,也就是武功或者勢力,有了這兩樣,錢就不會缺少,地位也不會太低。
而柳易這兩樣都占。
武功自不必說了。而權利方面,華山及江湖小報等江湖勢力暫且不談。
只說朝堂之上的地位,要知道,那真人名號附帶的,可還有一大堆特權,什麼見官不拜,四方監察,奏文直達天聽等等。
這也是武當少林二者為何一直與朝廷牽連不斷的原因,武當那國教之名,可是帶來了一大堆的利益。
少林積極參與國事法事,也是吃這碗飯。
當然了,現在這部分權益,歸華山了。不過岳不群,還沒有想好如何利用這份權利。
常思與常復倒是並未交談過多,大部分時間,都是柳易這個准侄女婿在聊。
柳易走南闖北,見過各地風土人情,挑一些有趣之事講講,倒也讓氛圍頗為融洽。
常復多年蹉跎,一步登天,很是謹小慎微,工作也是兢兢業業。
但南京城吧,地位在那,還有個小朝廷,一棍子下去能砸到幾個二三品大官。
而如今又是文官壓制武將,如果不是因為開國勛貴的身份,常復根本入不得他們的眼。
在這走馬上任大半年的時間裡,為了坐穩位置,常復針對部分部門,清查貪腐之事,查了不少人,但很多都不了了之,因為背後的人太硬。
這裡面的腌臢之事,平時他也沒有人訴說,如今倒是拿出來調侃,也是間接的給柳易講述官場的黑暗。
柳易也明白常復的意思,婉轉的表示,自己暫時無意於官場。
常復也是暗自鬆了口氣。他不擔心柳易的實力與手腕,就是怕柳易因為年輕,迷失在官場裡。
他確實需要盟友,但也不想坑自家侄女婿。
況且如今有褚博明與他互為支援,雖同為武官,影響力限於這個體系,暫時也足夠了。
常思與柳易在常復府中逗留三日,除了用半日溝通婚事外,其餘幾日都在遊覽南京城。
無論去到哪個地方,柳易都緊緊牽著常思的手。常思也感覺到柳易的不安,靜靜的陪著他。
看著南京城的一草一木,柳易眼裡有懷念,有遺憾,也有殺意浮現。
三月二十一日,柳易二人辭別常復,向東南而去。
與此同時,南京錦衣衛指揮使司向京城發出一封急報,同時,南京城內有數封密信發往東南沿海。
……
福州城,福威鏢局,林震南熱情的迎接了柳易二人,並且在得知柳易的來意後,極其配合的準備了船隻,馬匹等。
並且林震南還奉上了東南沿海倭寇勢力的分布圖,及背後的勢力。
與常復處所得兩相對照,基本上,一千餘里範圍內的倭寇勢力都被標註出來。給柳易的行動省了不少事。
柳易選擇來福威鏢局做最後的中轉站,一是因為雙方多年的合作,二則是因為林震南的獨子林平之,早在四年前,就拜入華山派,為岳不群的親傳弟子。
福威鏢局在三教之中,最終還是更傾向於華山派,也因此給華山派帶來了諸多便利。
江湖小報出現,已近十年,受益的勢力有很多的。但要說藉機發展最迅猛的,除了華山,當屬福威鏢局,或者說,現在的福威鏢局聯盟。
幾年前,林震南將九歲的林平之帶到華山,拜入岳不群門下。
那時候的福威鏢局,已經是天下鏢局之首,發展勢頭迅猛,生意遍布兩京十三省。
但與此同時,各地的鏢局,綠林豪客,對福威鏢局的霸道行為愈發不滿。林震南的生意做的太大,不給其他人活路。很多老牌的鏢局只能接一些福威鏢局不做的生意,勉強維持生計。
柳易在林平之的拜師禮結束後,給林震南提了個醒,簡單說了一下行業聯盟的做法。
林震南經濟思維非常敏銳,可以說一點就透。在感謝柳易指點後,回家後便張羅起鏢局聯盟之事。
作為龍頭企業,林震南鬆口帶大家一起掙錢,可以說是眾人求之不得的。各大鏢局,或者做類似生意的江湖勢力,紛紛響應。
最初眾人想樹一個『天下鏢局聯盟』的名號,不過被林震南給罵了。
「天下二字,除了朝廷能用?我們能用嗎?」
眾人只得退而求其次,使用福威鏢局聯盟的名字。無他,誰讓福威鏢局生意最好,人數最多,知名度最高呢。
自福威鏢局聯盟成立以來,群策群力,規範物流運輸行業的秩序,出錢出力配合官府嚴格打擊攔路搶劫的惡勢力。各地治安明顯轉好。
並且因為良好的信譽,在弘治皇帝的注意下,嘗試性的承接了部分漕運的功能。
一年的對比下來,林震南這一方的火耗較官府漕運下降許多。
經過弘治皇帝的強力支持,目前已有五分之一的漕運物資經由福威鏢局聯盟運送。
大量的損耗資源,尤其是糧食流入市場,不僅使得糧價趨於平穩,更促進了各地經濟發展。
在生意蒸蒸日上的同時,林震南也沒忘了實力的發展。
在各地鏢局中挑選精英幹練的鏢師鏢頭,送往華山、武當、少林,進行武藝學習。
幾個月的學習結束後,無論是武功理論還是實際戰鬥力,都有大的提高,再以老帶新的逐漸提高平均實力。
起初各個鏢局的人,都對林震南此舉不太在意,不就是調幾個人走嗎?給你就是了。幾個月時間就能聽你林震南的了?
可是等第一批人回去之後,對林震南的態度極大改變,這讓原本的各個鏢局頭頭腦腦,有些摸不准了。
而等到第二批人也是變了個樣後,他們開始慌了。可這時候,眾人都知道去學習的好處,不再是他們能攔得住的了。強行阻攔別人習武的機會,那只會適得其反。
至於他們想自己安排人去這三家習武,一要有門路,二要有錢。第一條就卡死了。
至於錢,林震南可沒動用聯盟的錢,而是從福威鏢局在江湖小報的抽成里出培訓學習的錢。
這一點,也是林震南的高明之處,該花的錢就花,等一段時間,會以更高的收益反饋回來。
以至於幾年下來,林震南如今算是實際掌控了福威鏢局聯盟這個龐然大物。
在大量的資源投入下,聯盟也招攬到幾個性格較好的一流高手,而二流武者更是培養了幾百人。
全國近百個駐地,幾百個鏢頭,幾千匹馬車,幾萬人的鏢師趟子手。
這是一股多麼強大的力量,或許林震南自己都沒注意到。或者說,他不去想這一方面,更不想染指不該碰的東西。
此來,一是為常思拜訪族中長輩親族,二是溝通一下婚禮之事的安排。
常復是一個頗有英氣的中年人,比褚博明年齡略小一些,有四十出頭。
見到常思和柳易,常復很是驚喜。自家侄女被褚博明收養後,自褚博明前往京畿地區,已有十多年未見了。
常復熱情的招待了兩人,言語中對柳易大加讚賞。
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常復對柳易的大名早有耳聞。如今柳易又得了弘治加封真人名號,更是聲勢愈隆。
尤其是常復通過褚博明的關係,得知了柳易的實力,更是對自家侄女的選擇滿意的不得了。
這個世道,要不有權,要不有拳,也就是武功或者勢力,有了這兩樣,錢就不會缺少,地位也不會太低。
而柳易這兩樣都占。
武功自不必說了。而權利方面,華山及江湖小報等江湖勢力暫且不談。
只說朝堂之上的地位,要知道,那真人名號附帶的,可還有一大堆特權,什麼見官不拜,四方監察,奏文直達天聽等等。
這也是武當少林二者為何一直與朝廷牽連不斷的原因,武當那國教之名,可是帶來了一大堆的利益。
少林積極參與國事法事,也是吃這碗飯。
當然了,現在這部分權益,歸華山了。不過岳不群,還沒有想好如何利用這份權利。
常思與常復倒是並未交談過多,大部分時間,都是柳易這個准侄女婿在聊。
柳易走南闖北,見過各地風土人情,挑一些有趣之事講講,倒也讓氛圍頗為融洽。
常復多年蹉跎,一步登天,很是謹小慎微,工作也是兢兢業業。
但南京城吧,地位在那,還有個小朝廷,一棍子下去能砸到幾個二三品大官。
而如今又是文官壓制武將,如果不是因為開國勛貴的身份,常復根本入不得他們的眼。
在這走馬上任大半年的時間裡,為了坐穩位置,常復針對部分部門,清查貪腐之事,查了不少人,但很多都不了了之,因為背後的人太硬。
這裡面的腌臢之事,平時他也沒有人訴說,如今倒是拿出來調侃,也是間接的給柳易講述官場的黑暗。
柳易也明白常復的意思,婉轉的表示,自己暫時無意於官場。
常復也是暗自鬆了口氣。他不擔心柳易的實力與手腕,就是怕柳易因為年輕,迷失在官場裡。
他確實需要盟友,但也不想坑自家侄女婿。
況且如今有褚博明與他互為支援,雖同為武官,影響力限於這個體系,暫時也足夠了。
常思與柳易在常復府中逗留三日,除了用半日溝通婚事外,其餘幾日都在遊覽南京城。
無論去到哪個地方,柳易都緊緊牽著常思的手。常思也感覺到柳易的不安,靜靜的陪著他。
看著南京城的一草一木,柳易眼裡有懷念,有遺憾,也有殺意浮現。
三月二十一日,柳易二人辭別常復,向東南而去。
與此同時,南京錦衣衛指揮使司向京城發出一封急報,同時,南京城內有數封密信發往東南沿海。
……
福州城,福威鏢局,林震南熱情的迎接了柳易二人,並且在得知柳易的來意後,極其配合的準備了船隻,馬匹等。
並且林震南還奉上了東南沿海倭寇勢力的分布圖,及背後的勢力。
與常復處所得兩相對照,基本上,一千餘里範圍內的倭寇勢力都被標註出來。給柳易的行動省了不少事。
柳易選擇來福威鏢局做最後的中轉站,一是因為雙方多年的合作,二則是因為林震南的獨子林平之,早在四年前,就拜入華山派,為岳不群的親傳弟子。
福威鏢局在三教之中,最終還是更傾向於華山派,也因此給華山派帶來了諸多便利。
江湖小報出現,已近十年,受益的勢力有很多的。但要說藉機發展最迅猛的,除了華山,當屬福威鏢局,或者說,現在的福威鏢局聯盟。
幾年前,林震南將九歲的林平之帶到華山,拜入岳不群門下。
那時候的福威鏢局,已經是天下鏢局之首,發展勢頭迅猛,生意遍布兩京十三省。
但與此同時,各地的鏢局,綠林豪客,對福威鏢局的霸道行為愈發不滿。林震南的生意做的太大,不給其他人活路。很多老牌的鏢局只能接一些福威鏢局不做的生意,勉強維持生計。
柳易在林平之的拜師禮結束後,給林震南提了個醒,簡單說了一下行業聯盟的做法。
林震南經濟思維非常敏銳,可以說一點就透。在感謝柳易指點後,回家後便張羅起鏢局聯盟之事。
作為龍頭企業,林震南鬆口帶大家一起掙錢,可以說是眾人求之不得的。各大鏢局,或者做類似生意的江湖勢力,紛紛響應。
最初眾人想樹一個『天下鏢局聯盟』的名號,不過被林震南給罵了。
「天下二字,除了朝廷能用?我們能用嗎?」
眾人只得退而求其次,使用福威鏢局聯盟的名字。無他,誰讓福威鏢局生意最好,人數最多,知名度最高呢。
自福威鏢局聯盟成立以來,群策群力,規範物流運輸行業的秩序,出錢出力配合官府嚴格打擊攔路搶劫的惡勢力。各地治安明顯轉好。
並且因為良好的信譽,在弘治皇帝的注意下,嘗試性的承接了部分漕運的功能。
一年的對比下來,林震南這一方的火耗較官府漕運下降許多。
經過弘治皇帝的強力支持,目前已有五分之一的漕運物資經由福威鏢局聯盟運送。
大量的損耗資源,尤其是糧食流入市場,不僅使得糧價趨於平穩,更促進了各地經濟發展。
在生意蒸蒸日上的同時,林震南也沒忘了實力的發展。
在各地鏢局中挑選精英幹練的鏢師鏢頭,送往華山、武當、少林,進行武藝學習。
幾個月的學習結束後,無論是武功理論還是實際戰鬥力,都有大的提高,再以老帶新的逐漸提高平均實力。
起初各個鏢局的人,都對林震南此舉不太在意,不就是調幾個人走嗎?給你就是了。幾個月時間就能聽你林震南的了?
可是等第一批人回去之後,對林震南的態度極大改變,這讓原本的各個鏢局頭頭腦腦,有些摸不准了。
而等到第二批人也是變了個樣後,他們開始慌了。可這時候,眾人都知道去學習的好處,不再是他們能攔得住的了。強行阻攔別人習武的機會,那只會適得其反。
至於他們想自己安排人去這三家習武,一要有門路,二要有錢。第一條就卡死了。
至於錢,林震南可沒動用聯盟的錢,而是從福威鏢局在江湖小報的抽成里出培訓學習的錢。
這一點,也是林震南的高明之處,該花的錢就花,等一段時間,會以更高的收益反饋回來。
以至於幾年下來,林震南如今算是實際掌控了福威鏢局聯盟這個龐然大物。
在大量的資源投入下,聯盟也招攬到幾個性格較好的一流高手,而二流武者更是培養了幾百人。
全國近百個駐地,幾百個鏢頭,幾千匹馬車,幾萬人的鏢師趟子手。
這是一股多麼強大的力量,或許林震南自己都沒注意到。或者說,他不去想這一方面,更不想染指不該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