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弘治七年的末尾,岳不群師徒送走了來此祝賀的沖虛和方正,也徹底奠定了三教鼎立華山為首的局面。

  柳易的神跡尚且不說,風清揚的首次露面,便讓方正兩人心中翻江倒海。

  二人恭恭敬敬的向風清揚見禮,不單是輩分之差,更因為風清揚那肆無忌憚的氣勢,讓二人不得不恭謹。

  隨後在會客廳內,岳不群,柳易接連展露絕頂高手的氣勢,更是讓沖虛頭皮發麻,讓方正目瞪口呆。

  「老中青三代絕頂同堂,百年前的華山也沒有如此實力啊。」

  「武當唯有三豐祖師在世之時,有如此昌盛之景,後面便再沒有出現過如此盛況了。」

  兩人徹底收起來小心思,不敢稍有逾越。

  靠著三教同盟之好,方正兩人反倒是藉機向祖孫三人討教起了武功修行之法。

  這倆人是真的拿得起放得下,風清揚和岳不群不必說了,對柳易也願放下身份,虛心求教。

  岳不群等人倒也沒有為難二者,五個人在這華山會客廳,進行了一個小範圍的論武論道。

  方正沖虛離去之時,不僅一掃來時的緊張凝重之感,反而面帶喜色,似有所得。

  不過要說收穫最大的,當屬岳不群師徒。

  華山派本為全真華山。

  全真派又稱全真道,由王重陽祖師創立,主張儒、佛、道三教合一,即以「三教圓融、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

  奉《道德經》、《清靜經》、《孝經》、《心經》、《全真立教十五論》等為主要經典。

  可以說儒釋道三教通學,三教融會貫通,方得全真真意。

  雖是道門,但也可以說是兼容並蓄後的道門。

  有人講儒釋道的區別,說儒家拿得起,佛家放得下,道家想得開。

  跟儒家學入世,學的是拿得起、有正氣;跟佛家學出世,學的是放得下、有靜氣;跟道家學超世,學的是想得開、有大氣。

  智慧之人應帶著佛家的出世心態,憑著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業。

  其實全真道早就有近似的理念了。

  話說回來,風清揚因為以劍為本,對於悟道之法不感興趣,僅僅是在武功修行之上略有所獲。

  但柳易師徒可是走悟道之途。

  此前岳不群學儒家思想偏多,後學道家學問,如今補齊了佛家精華,整個人都氣質更加圓融飽滿。

  雖然方正所談僅僅是一部分佛家精要,但岳不群差的就是那麼一點,一個將三教法門圓融如一的引子。

  而柳易隨岳不群悟道多年,如今學了佛家至理,配合上穿越前的二十多年間,對儒釋道思想的學習和體悟,整個人身上,終於,有了全真道的滋味。

  師徒二人實力未有太多進展,但境界大有提高。

  ……

  弘治八年一月,常思在華山度過了第一個春節,與此同時,岳不群夫婦正式為柳易的婚事操辦起來。

  三茶六禮,事務繁多。

  尤其是以柳易如今的身份,婚禮規格也高了許多。有些禮節,雖然繁瑣,但在這個時代卻也無法避免。

  三月份,經過岳不群寧中則的操辦,封不平成不憂等人的奔波,柳易正式與常思定親,兩人的關係正式確定。

  婚期定在中秋。

  為什麼婚禮定的那麼靠後,實在是因為需要準備的東西太多,時間來不及。

  就這,整個華山幾百人,一大部分都被岳不群調動起來了。

  天南海北,各門各派,交好的勢力,都要差人送上請柬。

  這可不是什麼通緝令,公告一般,在江湖小報發個消息就行了。婚禮邀請,如果那麼操作,可是太不尊重人了。

  並且褚家作為娘家,也需要準備嫁妝。

  常家復起,常思畢竟是常家之後,雲南的老家親族和南京的常復等人也需要按照規矩出席。

  褚家與常家根基都在雲南,單說去往雲南的路程,往返都不是一個月能搞定的。

  車架,人員,護衛,各種安排,岳不群都有些捉襟見肘。

  好在,多年來的發展,華山除了自身,還有大量的資源可以調動。


  福威鏢局聯盟,遍布各地的江湖小報駐點,五嶽劍派的盟友,還有武當少林這兩個最大的合作夥伴。

  諸多勢力,在柳易婚禮之事,都給予了極大的方便。

  華山派繼前一年大舉行動,亮劍江湖後,再次組織起轟動江湖的盛宴。

  不只是江湖,褚博明,常復,一人是朝廷武將新貴,一者是勛貴之後復起,這倆人的侄女出嫁,而且倆人都要作為娘家人出席,在朝堂之上也引起了很大的關注。

  尤其是當弘治皇帝在通過褚博明側面打聽了一下岳不群柳易的意見後,更是直接下令,各地行署,駐軍,配合行動,維護秩序,保護參與婚宴之人的安全。

  同時光明神教號召綠林豪傑,為華山紫霞真人大弟子的婚宴保駕護航。

  近百年來,武林中最盛大,最受關注的婚禮,穩穩的向前推進。

  而這場婚禮的兩位主人公,此時卻悠閒的在江南踏青。

  「易哥哥,你看,前面就是南京城了,你之前行走江湖,來過這裡嗎?」十八歲的常思,近一米七的個子,一襲淡藍色長裙,一手牽著柳易的手,一手拿劍,指向南京城。

  「南京啊,來過,嗯,沒逛過。」柳易看著前方的南京城,眼中露出複雜的神色。

  「那我們進去找到二叔後,好好逛一逛。」常思捏著柳易的手,攥緊了些許。

  「嗯,好。」柳易感覺到常思的緊張,反過來握緊了她的手。

  常思對自己這個二叔沒什麼印象,只是聽姑姑常寧提起過。

  常家雖因為祖上被除爵而落寞,發配雲南,但畢竟身份在那裡。

  除了犯錯的先祖過的苦一些,後面世代經商,生活富足,還有諸多世交幫襯。也就是失去了官面上的權勢。

  到曾祖那輩,因為與褚家交好,相互幫扶,這些年過的更好了。

  褚家也是勛貴之後,武將出身。常家的一些資源,也給了褚家許多便利。

  而二叔常復那一支,武功練得好,總是想投身軍旅,卻因為祖上的緣故,無法進入軍隊。

  直到去年,弘治皇帝念起開國功臣,常家才突然復起,常復任南京錦衣衛指揮使。

  如果常思的父親還在的話,這個位子應該是她父親的。

  常思略微有些傷感,但並無太多感觸。

  因為她自記事起,就在褚家,如果不是褚家老一輩堅持讓常思繼承常家姓氏,常思很可能就姓褚了。

  在她心中,褚博明就是其父,常寧就是其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