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李木田藏鑒
夜幕低垂,晝夜更替,整日迴響的哀樂終歸於沉靜。
唯余葉盛與其堂兄李長湖,默默跪立於靈堂幽暗之中,靜守亡魂。
歷經兩天一夜未眠,葉盛容顏憔悴,真箇是悲從中來,傷心欲絕之態盡顯。
身旁李長湖見其猶自強撐,哀婉地說道:
「盛哥兒,為兄有愧!葉生生前可有提及……尚有何未竟之願?」
葉盛聞此言,燒紙之手動作微滯,轉頭看向李長湖,語帶哽咽道:
「長湖哥,葉生與我並不甚親近。但我常於他沉睡之時,聽他低語,言及來世之願,只盼能有你長湖哥這般好,再有如通崖哥那般親的親兄弟……」
李長湖仰頭閉目,淚水如泉涌,無法自禁。
葉盛說到這裡,稍作遲疑,又接著說道:
「長湖哥,家中以後就我一人了,我也想成為如大伯那般的人,聽叔伯們提及,你練功……長湖哥,你能教我嗎?」
言罷,他低頭又繼續一張張地焚燒著紙錢。
李長湖心中雖有諸多顧慮,欲婉拒之,但在這二叔與葉生的靈前,終是點了點頭,應允了下來。
「長湖哥,你奔波勞碌,已是一日未歇,叔父和葉生之靈,有我守候,且去歇息吧!」
待李長湖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葉盛心中如釋重負,這二日來的演繹情緒盡數化作疲憊,湧上心頭。
正當他欲轉身回房休息時,一陣細微的聲響自院牆傳來,瞬間將他的心弦繃緊,提到了嗓子眼。
葉盛忙自懷中掏出一團赤紅毛髮,正是他在山中從赤紅狐狸手中求來的保命之物。
只見,一人從院牆翻身而入,身影很是熟悉。
黎涇村四大有四大姓,葉、田、李、柳。
論及人丁興旺,葉氏一族獨占鰲頭,村民中三成以上皆姓葉,實為黎涇村之首姓。
李葉盛之母亦出身葉氏,於諸多親戚之中,葉盛對一名喚作葉承福的青年印象尤為深刻。
此人初時煽動眾人與李家為難,後又助李長湖與葉盛操辦喪事,條理分明,堪稱察言觀色、隨風轉舵之能人。
更有一事,令葉盛記憶猶新。
半月之前,葉承福娶妻,宴請親朋鄰里,卻未邀李葉盛。
然邀與不邀,於前身而言,並無大異。
當日,李葉盛不請自來,於葉承福婚宴之上,飽食暢飲,猶覺未盡興。
遂趁機潛入葉承福婚房床底。
待宴席散去,眾人嬉鬧,借昏黃燭光,見葉承福搖搖晃晃推門而入。
葉盛初時,只欲竊聽好事,再於關鍵時刻驚擾二人,使葉承福知曉不邀之禍。
孰料,諦聽良久,唯聞葉承福沉重之鼾聲,未見床榻搖曳之響。
酒意壯膽,加之李葉盛本為潑皮無賴,即便是他最為懼怕之大伯李木田家,亦敢撒潑打滾、行竊一番,更遑論他人家中偷香竊玉。
對於偷盜一事,李葉盛自是駕輕就熟,當即吹熄燈火。
緊接著,房中便傳出了如秋風掃落葉、雨打芭蕉般的聲響。
一眾躲在暗處偷聽的親戚朋友,聽到這番動靜後,紛紛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悄然離去。
雲收雨歇之後,李葉盛在那小婦人幽怨的目光中,從窗戶瀟灑地躍出。
然而,夜黑風高,加之他先前已酣戰兩場,本就虛弱的身體更加力不從心,腳步踉蹌。
沒走幾步,竟一頭栽進了葉承福屋側的水塘中。
當第二天被救眾人發現救醒時,早已是物是人非,一個新的靈魂已悄然入駐這具軀殼之中。
葉盛警惕地望著他,右手攏在袖中,模仿著前身平日的口吻道:
「承福哥,忙碌整日,怎不歸家,反來爬我家院牆?」
葉承福,嘿嘿笑了兩聲,貼近葉盛低聲說道:
「盛老弟,那李長湖不是要傳授他家戰法於你嗎?你可莫要全信了他,他自己都練岔了,哪能教的好你,盛老弟你天縱之才又識得字,叫他寫下來,也好有個憑證……」
葉生聽得兩眼登時放光,面上的哀愁之色也淡去了幾分,但心中卻是不屑冷笑。
李木田今日雖泄露了些許風聲,想必也是故意為之,藉此拖延些時間,回想起葉生昨日所述,及其身死李家,這背後極可能隱藏著驚天的秘密。
李長湖雖看似心地善良,葉盛可以動之以情,欺之以方,但李木田治家甚嚴,若換作他人說了這話,能否活命,都是兩說。
將葉承福應付過去,葉盛又在靈堂前守了會,見再無異動,終是抵擋不住睏倦,靠在放置棺木的凳子一角,沉沉地睡去。
……
李家,李項平此刻正緊緊握著從河中撈起的那枚鑒子。
一家人的猜測果然沒錯,這鑒子非同凡響。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此刻鑒子內部正有一道完整的意識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煎熬,鑒身也因此而微微顫抖,鏡面上更是亮起一道毫光,堅定不移地指向北方。
「爹,鑒子亮了!」
李項平壓低聲音,興奮地走到李木田身邊說道。
「胡鬧!」
李木田低喝一聲,一把奪過李項平手中的鑒子,臉上滿是驚駭之色,一時間分不清是手在顫抖還是鑒子在他手中顫動。
他慌忙躍上屋頂,從樑上抽出一個木盒,將鑒子小心翼翼地放入其中。
然而,木盒上傳來的顫動仍讓李木田覺得不夠安全。
於是,他從堂屋角落提起一把鋤頭,又吩咐幾個兒子在屋前屋後守著。
接著,他挖出土灶中的生灰,挖了一個深坑,用油紙將木盒緊緊包裹後放了進去。
之後,他又仔仔細細地恢復了土灶周圍的原貌,並燒了幾把火以掩蓋痕跡。
做完這一切後,他才將兄弟幾人喚了進去。
兄弟幾人,從未見過父親如此不安模樣。
「這恐是仙人之物。」
聽到父親這話,李長湖在堂中來回踱步,神色既焦慮又興奮。
「若是仙人丟失之物,明日便施法尋來,我等如何自處?」
李木田滿臉憂慮,言語中帶著幾分揣測。
「我聽聞仙人多有嗜殺之輩,萬萬不可!這鑒子落水中不知多久,要來取早便拾去了,哪輪得到我等凡人,我看那仙人多半已經遭遇不測。」
不等兄弟幾人開口,擺了擺手:
「雖是我家的機緣,走漏風聲,亦是我家滅門之禍,此時,村里那些人都在盯著咱家,切不可輕率行動。且等上幾年,待此事風波平息後再做計較。」
囑咐完幾個兒子後,李木田疲憊地坐在長凳上。
家中那捲山越戰法,他雖已研習數十年,卻只得了個耗費心力激發氣血的粗淺法子,始終未能入門。
他也清楚,這戰法能夠真正修煉成功的機率極小,千中難有一人。
楊將軍對麾下的將士如同手足,斷不會用虛假功法來搪塞他們。
只是,自己恐怕是缺乏那份天賦罷了!
且先將寶鑑藏匿起來,靜待風頭平息,至於涇兒幾個,就看他們的緣分與造化了!
唯余葉盛與其堂兄李長湖,默默跪立於靈堂幽暗之中,靜守亡魂。
歷經兩天一夜未眠,葉盛容顏憔悴,真箇是悲從中來,傷心欲絕之態盡顯。
身旁李長湖見其猶自強撐,哀婉地說道:
「盛哥兒,為兄有愧!葉生生前可有提及……尚有何未竟之願?」
葉盛聞此言,燒紙之手動作微滯,轉頭看向李長湖,語帶哽咽道:
「長湖哥,葉生與我並不甚親近。但我常於他沉睡之時,聽他低語,言及來世之願,只盼能有你長湖哥這般好,再有如通崖哥那般親的親兄弟……」
李長湖仰頭閉目,淚水如泉涌,無法自禁。
葉盛說到這裡,稍作遲疑,又接著說道:
「長湖哥,家中以後就我一人了,我也想成為如大伯那般的人,聽叔伯們提及,你練功……長湖哥,你能教我嗎?」
言罷,他低頭又繼續一張張地焚燒著紙錢。
李長湖心中雖有諸多顧慮,欲婉拒之,但在這二叔與葉生的靈前,終是點了點頭,應允了下來。
「長湖哥,你奔波勞碌,已是一日未歇,叔父和葉生之靈,有我守候,且去歇息吧!」
待李長湖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葉盛心中如釋重負,這二日來的演繹情緒盡數化作疲憊,湧上心頭。
正當他欲轉身回房休息時,一陣細微的聲響自院牆傳來,瞬間將他的心弦繃緊,提到了嗓子眼。
葉盛忙自懷中掏出一團赤紅毛髮,正是他在山中從赤紅狐狸手中求來的保命之物。
只見,一人從院牆翻身而入,身影很是熟悉。
黎涇村四大有四大姓,葉、田、李、柳。
論及人丁興旺,葉氏一族獨占鰲頭,村民中三成以上皆姓葉,實為黎涇村之首姓。
李葉盛之母亦出身葉氏,於諸多親戚之中,葉盛對一名喚作葉承福的青年印象尤為深刻。
此人初時煽動眾人與李家為難,後又助李長湖與葉盛操辦喪事,條理分明,堪稱察言觀色、隨風轉舵之能人。
更有一事,令葉盛記憶猶新。
半月之前,葉承福娶妻,宴請親朋鄰里,卻未邀李葉盛。
然邀與不邀,於前身而言,並無大異。
當日,李葉盛不請自來,於葉承福婚宴之上,飽食暢飲,猶覺未盡興。
遂趁機潛入葉承福婚房床底。
待宴席散去,眾人嬉鬧,借昏黃燭光,見葉承福搖搖晃晃推門而入。
葉盛初時,只欲竊聽好事,再於關鍵時刻驚擾二人,使葉承福知曉不邀之禍。
孰料,諦聽良久,唯聞葉承福沉重之鼾聲,未見床榻搖曳之響。
酒意壯膽,加之李葉盛本為潑皮無賴,即便是他最為懼怕之大伯李木田家,亦敢撒潑打滾、行竊一番,更遑論他人家中偷香竊玉。
對於偷盜一事,李葉盛自是駕輕就熟,當即吹熄燈火。
緊接著,房中便傳出了如秋風掃落葉、雨打芭蕉般的聲響。
一眾躲在暗處偷聽的親戚朋友,聽到這番動靜後,紛紛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悄然離去。
雲收雨歇之後,李葉盛在那小婦人幽怨的目光中,從窗戶瀟灑地躍出。
然而,夜黑風高,加之他先前已酣戰兩場,本就虛弱的身體更加力不從心,腳步踉蹌。
沒走幾步,竟一頭栽進了葉承福屋側的水塘中。
當第二天被救眾人發現救醒時,早已是物是人非,一個新的靈魂已悄然入駐這具軀殼之中。
葉盛警惕地望著他,右手攏在袖中,模仿著前身平日的口吻道:
「承福哥,忙碌整日,怎不歸家,反來爬我家院牆?」
葉承福,嘿嘿笑了兩聲,貼近葉盛低聲說道:
「盛老弟,那李長湖不是要傳授他家戰法於你嗎?你可莫要全信了他,他自己都練岔了,哪能教的好你,盛老弟你天縱之才又識得字,叫他寫下來,也好有個憑證……」
葉生聽得兩眼登時放光,面上的哀愁之色也淡去了幾分,但心中卻是不屑冷笑。
李木田今日雖泄露了些許風聲,想必也是故意為之,藉此拖延些時間,回想起葉生昨日所述,及其身死李家,這背後極可能隱藏著驚天的秘密。
李長湖雖看似心地善良,葉盛可以動之以情,欺之以方,但李木田治家甚嚴,若換作他人說了這話,能否活命,都是兩說。
將葉承福應付過去,葉盛又在靈堂前守了會,見再無異動,終是抵擋不住睏倦,靠在放置棺木的凳子一角,沉沉地睡去。
……
李家,李項平此刻正緊緊握著從河中撈起的那枚鑒子。
一家人的猜測果然沒錯,這鑒子非同凡響。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此刻鑒子內部正有一道完整的意識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煎熬,鑒身也因此而微微顫抖,鏡面上更是亮起一道毫光,堅定不移地指向北方。
「爹,鑒子亮了!」
李項平壓低聲音,興奮地走到李木田身邊說道。
「胡鬧!」
李木田低喝一聲,一把奪過李項平手中的鑒子,臉上滿是驚駭之色,一時間分不清是手在顫抖還是鑒子在他手中顫動。
他慌忙躍上屋頂,從樑上抽出一個木盒,將鑒子小心翼翼地放入其中。
然而,木盒上傳來的顫動仍讓李木田覺得不夠安全。
於是,他從堂屋角落提起一把鋤頭,又吩咐幾個兒子在屋前屋後守著。
接著,他挖出土灶中的生灰,挖了一個深坑,用油紙將木盒緊緊包裹後放了進去。
之後,他又仔仔細細地恢復了土灶周圍的原貌,並燒了幾把火以掩蓋痕跡。
做完這一切後,他才將兄弟幾人喚了進去。
兄弟幾人,從未見過父親如此不安模樣。
「這恐是仙人之物。」
聽到父親這話,李長湖在堂中來回踱步,神色既焦慮又興奮。
「若是仙人丟失之物,明日便施法尋來,我等如何自處?」
李木田滿臉憂慮,言語中帶著幾分揣測。
「我聽聞仙人多有嗜殺之輩,萬萬不可!這鑒子落水中不知多久,要來取早便拾去了,哪輪得到我等凡人,我看那仙人多半已經遭遇不測。」
不等兄弟幾人開口,擺了擺手:
「雖是我家的機緣,走漏風聲,亦是我家滅門之禍,此時,村里那些人都在盯著咱家,切不可輕率行動。且等上幾年,待此事風波平息後再做計較。」
囑咐完幾個兒子後,李木田疲憊地坐在長凳上。
家中那捲山越戰法,他雖已研習數十年,卻只得了個耗費心力激發氣血的粗淺法子,始終未能入門。
他也清楚,這戰法能夠真正修煉成功的機率極小,千中難有一人。
楊將軍對麾下的將士如同手足,斷不會用虛假功法來搪塞他們。
只是,自己恐怕是缺乏那份天賦罷了!
且先將寶鑑藏匿起來,靜待風頭平息,至於涇兒幾個,就看他們的緣分與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