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枯榮亭前雷霆動
李洵扛著葉鴻,向山野秘林間逃去,四周巨木蔽日,荊棘叢生。擔心一路顛簸對葉鴻傷勢不利,回頭急切問:「追來了麼?」左顧右盼,尋思一條求生之策。
秦文玉道:「大師兄,他們好像迷路了,樹林太密,看不見人影。」聽小鳥驚飛的聲音,「好像在那邊……」
「你過來搭把手。」兩人小心翼翼將葉鴻依靠在一株大柏樹下,輕拍葉鴻臉頰,道:「葉師弟快醒醒,一定得撐住啊。」秦文玉耳聽有山泉流動的聲音,小跑過去,雙手汲水,邊走邊漏,來到葉鴻身旁已經漏光了。
葉鴻臉色煞白,顯是失血過多所至,即便斷臂傷口血流已止,人卻深深昏厥,脈搏微弱,生死難料。「即便能順利帶回蒼梧峰醫治,恐怕為時已晚了。」李洵手掌輕搭其腹,一股暖流霎時注入葉鴻體內,抱有一種悲憐心態,「雖帶這麼一個將死之人很是累贅,但死馬當作活馬醫,也不失同門之誼,我們已經盡力了……」環顧四周山林,陽光漸漸西移,不知身在何處。
一聲獸吼,震顫山嶺。
李洵神色緊迫:「此地不可久待,不一會兒他們必然順著沿途血跡搜尋過來。」說著再次背負起葉鴻。秦文玉道:「大師兄,讓我來吧,我小時候在村里號稱大力兒童,每次能扛三捆稻穀。」李洵早已累得滿頭大汗,點點頭,三人七高八低向密林更深處行去。
猇亭群山延綿不斷,山高林深,途中還躥出一頭土豹,張開獠牙利爪,襲擊三人,被李洵一劍砸中了腦袋,嗚呼而死。
「秦師弟,往這邊走。」李洵用手中木劍劈開荊棘。
眼看前方黑黝黝一塊,似是一個被蔓藤野草遮蔽的山洞,李洵先行過去察看,唯恐是野獸洞穴。察覺無礙後,兩人不由分說,抬著葉鴻鑽進山洞。
耳聞泉水嘀嗒,此地極為幽暗,卻不知有多深,因洞口被野草遮蔽,長年瘋長,只有絲絲陽光照入,視線不佳。
李洵順手一摸,感覺滑不溜手,心頭一驚,以為是蟒蛇的腦袋,結果卻是一大朵毒蘑菇。
「大師兄,我帶了火摺子。」秦文玉要點火。
李洵制止道:「你聽……」點火自然生煙,必會引來敵人。
下方密林中傳來一陣呼喝之聲,都是一些塵世粗俗之語,「他們好像在說——曹尼瑪……大師兄這曹尼瑪是誰?你認識嗎?」秦文玉腦袋探出野草,只見智深還有阿又阿木,正在披荊斬棘,沿途追趕,不消片刻,就能搜索到山洞。對李洵道:「他們人多,四散開來,馬上要搜到山洞了。」心想:「難道他們不是在找我們,而是找曹尼瑪?」秦文玉懵懂。
李洵手搭葉鴻脈搏,鄭重道:「葉師弟氣息已弱,不能再受顛簸了,你在這裡好好照顧他,亦可伺機下山。」
秦文玉問:「大師兄你呢?」
李洵道:「如此一路逃竄終究不是辦法,我去引開他們。」拍了拍秦文玉肩頭,以示安慰,道:「放心他們追不上我的,即便追上,我也能勉強應對。」
不待秦文玉回話,李洵提著木劍,白衣背後已被鮮血染紅,躥出野草,向山間一側跑去,高歌一句:「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沽酒一壺,好不快哉。……智深大師,在下早已恭候多時!」
智深「咦」了一聲,極目遠眺,只見一道白影,怒道:「小崽子,追得爺爺好苦,今天非剁碎了你不可。」招呼眾武僧追去,遠遠喊道:「有種的給爺爺站住……」
阿又阿木高喝:「王侯將相,寧有種……種什麼?」一時竟想不起來了,只道:「八嘎呀路!」其實他倆初涉太學,也不懂這句話的意思。
李洵的聲音在山間迴蕩:「王侯將相本無種,進退有據方輕鬆!有種的稱之為豬,無種的稱之為牛!王侯將相承皇帝遵旨,乃是順天之意也,天為乾,地為坤,大地為牛,負載乾坤。」太牛了!
阿又阿木自然聽不懂,又道:「八嘎呀路!」對望一眼,忽然止步,嘀咕道:「逃げたのはいち人だけで、他のに人はまだここにいるに違いない。」
阿木細細一琢磨,道:「阿又君の言うことはもっともだ。」隨即停下腳步。
秦文玉摸到洞中有數塊山石,待眾人走遠後,抱起石頭堵住洞口,以防野獸入侵。學著李洵的樣子,手搭葉鴻脈搏,再探探呼吸,卻不得要領。嘀咕道:「不知死了沒有?」秦文玉對經脈學一竅不通。心想葉鴻師弟其實人也不壞,只是……只是太調皮搗蛋了,就跟猴子似的,不弄出點事來,就渾身不自在。
兩位真人曾有意指點葉鴻幾招劍法,他卻嫌粗漏不堪,沒什麼用,挑三揀四,以至於都荒廢了。
既抱有如此不良心態,兩位真人就再也沒傳授給他任何精妙招數,只一味修行《神形坐忘論》,凝神靜氣,穩定道心。但葉鴻就連打坐也心境不佳,時常神遊天外,窺視上官小師妹的背影,一來二去,數年來仍逗留在初窺門徑的階段。
「一個籬笆三個樁,倒了東樁扶西樁,攙來扶去亂的慌,究其因果沒穩樁。」
想著想著,秦文玉不覺肚子咕嚕嚕一陣響,左顧右盼,也沒什麼可以吃的食物。洞口尚未完全封堵,秦文玉探出腦袋,只見山下右首,有一片桃林,桃子尚在青澀,亦可解一時之急。不多想,道:「葉鴻師弟,你待在這裡,我去給你找吃的,馬上就回來。」也不管葉鴻有沒有聽見,自顧自的爬出洞外,還不忘回身梳理洞口野草,以防有人察覺。
樹上桃子才有核桃大小,秦文玉餓不可支,爬上樹去,自己先吃了個半飽,酸溜溜的,味道還是……挺勉強的。
正想多摘幾個,帶回去給葉鴻。只聽身後有人冷冷道:「吃飽了麼?」另一人道:「讓你死前吃個飽,免得做了餓死鬼,死相太難看,污了我的眼!」
秦文玉猛然回頭,兩人正是阿木阿又,吃了一驚,「你……你們怎麼還沒走?」縱身正要跳下樹來。阿木一刀揮出,道:「我幫你!」碗口粗細的一株桃樹已被齊腰斬斷。
秦文玉落地打滾,一個鯉魚打挺,握劍在手。
其實,阿又阿木早等候在桃林中,兩人都曾在長安太學鑽研過中土文化,看李洵隻身一人在遠處大呼小叫,便已知是三十六計中的調虎離山之計。追殺的是三人,為何只有一人出現,其餘兩人必定還躲藏在這附近,隨即兩人在荊棘間盤腿而坐,猶如兩條蟄伏的毒蛇,一動不動,細耳傾聽著周邊動靜。
不出所料,「大魚」果然出現。
阿又道:「用你們的話說,那大和尚就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要是跟著他追下去,恐怕一輩子都追不到你們。」神情頗有些得意,道:「中土常以天朝自居,其治下百姓卻這樣的愚昧不堪,也不見得有什麼過人之處,反而妄自尊大,沾沾自喜,豈不可笑?」
阿木道:「閣下也是學武之人!花中櫻花,人中武士!我們會給你一個體面的死法,要麼戰死,要麼飲劍自殺。」
秦文玉聽了半天沒理解兩個人說了什麼,反而嚮往道:「我從小到大就沒見過櫻花長什麼樣子。」
「八嘎!」
「阿木君,別跟這頭蠢豬廢話,早早了結此人,還須去蒼梧峰助主人之力。」阿又緩緩抽刀,邪邪一笑:「血花飛濺,看起來很悽美,想起來太謙卑!」對秦文玉先行道歉:「得罪,閣下!」
阿木道:「不錯,我看那老和尚也並非善意,一心想藉助我們之手剷除蒼梧峰!說不定獲得蒼梧峰後山之寶後,就翻臉不認人,須得謹慎提防,主人孤掌難鳴……」語未畢,一刀出其不意斬向秦文玉,「殺這頭蠢豬,當真是侮辱了我的武士之劍!」
秦文玉舉劍擋住了阿木,阿又半跪一刀猛向秦文玉小腹刺出。
兩人一上一下配合得天衣無縫,秦文玉「啊呀」一聲,慌亂撤劍,謹記張真人所說:「打不過就逃。」轉身便跑,幾個縱躍,已在三丈開外。
阿又阿木兩人臉色輕蔑,心想秦文玉膽小如鼠,蒼梧峰竟能容下此人,門風不佳,「蒼梧」二字名不副實,中原武林當真是一團糟啊!
秦文玉急道:「我跟你們無冤無仇,今天也才第一次見面,怎麼動不動就下殺手?也太不講道理了吧?你們不是要去蒼梧峰幫助你們主人嗎?快去吧,別再追我啦。」說著,自己先拋下手中之劍,道:「不打了,不跟你們打了。」
「識時務者為俊傑!」阿又冷笑道:「倒有幾分「不動寺」之風!」
阿木向來尊敬對手,道:「閣下切腹自殺吧!」收刀入鞘,點頭致意,轉身默念:「八幡神,おきながたらしひめのみこと。」
八幡神是東瀛天皇祖神,東瀛鎌倉時代,源賴朝創設鎌倉幕府,尊八幡神為武神,上天下地,唯我獨尊!
浪人泛濫的東瀛,誰又不以尊八幡神為豪?
拋下兵器在東瀛武士看來,是一種投降的表現!秉承尊敬敵人的武士精神,背轉過身,不目睹對手「玉碎」,以表敬意!當然秦文玉這臭小子算什麼敵人?什麼敬意?一刀不就宰了?只不過是阿木阿又心裡還保持著對八幡神零星的信仰,做做樣子,安慰自己,藉以證明自己是一名「武士」!
……不是浪人。
當然,對手在自己面前切腹,也是自己無上光榮的一種表現。
秦文玉抓抓腦瓜好奇:「我活得好好的,他為什麼要我切腹自殺?自殺不就死了……死了小牛就沒人餵了!」這兩人腦袋不會是被牛踢了吧?說出這麼莫名其妙的話來。
阿又也回頭默念:「おきながたらしひめのみこと。」嘰里咕嚕,仿佛是咒語。
秦文玉聽不懂,輕輕咳嗽一聲,見兩人背對自己,始終不回頭。心想:「看來他們自己知道這樣強人所難是不對的,心裡在懺悔,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也不便打擾他們,撿起劍來,轉身大步離開。
預期的破腹聲、悶哼聲、倒地聲,都沒有響起!
當真奇怪!
阿又阿木頓時蹙眉,心想:「中土之人果真膽小如鼠,切個腹磨磨蹭蹭的,根本不如我們東瀛人堅毅!」阿又好奇側眼偷瞥,身後空無一人,不禁大怒:「八嘎,那小子跑掉了……」
「追!」
阿木阿又兵分兩路,在桃林中左右合圍:「任他如何跑,都逃不出你我的手掌心,抓到了先把鼻子割了。」
秦文玉採摘青桃,聽聞草叢窸窣作響,吃驚道:「你們,你們怎麼又來了?」懷中的桃子掉了一地,本還想回去撿,已然來不及了,轉身逃跑,情急之下慌不擇路,哪成想堪堪回頭,腦袋便猛的撞在桃樹上,一跤仰面栽倒,額頭上一大個包,狼狽不堪。
阿又譏笑道:「蒼梧峰當真名師出高徒啊!」
阿木腳蹬桃樹,樹枝立時彎曲,恰如彈弓一般,雙腳借力之下將阿木身體凌空送出老遠,他舉刀下劈,秦文玉命懸一線,閉眼待死,「我命休矣……哎,罷了,罷了!常聽師傅講做人難免一死,有的像鵝毛,有的就像大山,其實終歸都一樣變成白骨精。」
當然,並非秦文玉劍招不及二人,全因實戰經驗不足,臨敵則亂。再者,經常受張真人以柔克剛的言語薰陶,心想:「既然可以逃,為什麼還要跟你打?打架多累呀?」況且對方還是兩個人,四隻手、四隻腳,二十個手指頭,二十個腳指頭……
兵法有云:「臨敵自亂者,敗之道也!」
一聲鶴唳,白鶴展開大翅,從雲端俯衝而來,一口啄在阿木手腕,「哐啷」一聲,單刀立即脫手。
「八嘎,哪來的野鳥?」
阿又追上來,揮刀斬向白鶴。這頭白鶴終年徘徊蒼梧峰間,常聽兩位真人傳道,已極通人性,雙翅一旋疾衝上空,避開刀鋒,本還想在阿又頭頂拉一坨糞便,以作記認。礙於兩人刀法精湛,只能遠遁而走,飛向蒼梧峰傳信。
凌霄殿的屋脊上,李真人負手而立。
十二名泥瓦匠正在補上殿宇後牆,並對漏雨之處重新修繕,刷漆的刷漆,和泥的和泥,「沒辦法,一出生就是窮苦人,命由天註定呀……」
李真人道:「六道輪迴,你不投胎做豬狗已是天地仁德,還不知足?盡來聒噪!」
一名泥瓦匠坐下來喘口氣,不禁問:「老仙師,你站那麼高也不怕摔下來。」
李真人道:「既然知道會摔下來,老道也不會站這麼高了。但凡人生能預料到結果,人生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那名泥瓦匠叫做余斌,他道:「老仙師說話真玄乎,我父親告訴我,人只要能頓頓吃上肉,那才是最幸福的!」
李真人笑道:「不遇聖人傳妙理,空言口困喉嚨干!」不再理會,只見遠天一頭白鶴飛來,啼鳴數聲。
李真人難明其意,「難道這孽畜也聽不下去,又想在老道頭上拉屎?」正琢磨間,恰逢張真人到來,一聽便說:「李洵有危險!」
兩位真人不及多想,飛躍下山。
張真人騎乘白鶴在雲端引路,李真人身形矯健輕盈,飛澗過溪。「猶似蛟龍漫山游,周山禽獸盡低頭。」
陳歌凝望著兩位真人遠去的背影,兀自出神。
……
上蒼梧峰本有一條大道可行,共三千六百五十級台階,寬二丈四尺,對應周天三百六十五緯度之數,又按政歷二十四節氣建寬……道上無人,只因無人行道。
上官曦月往往別出心裁,她眼前這群和尚十分惡毒,「說話又臭,估摸著幾年都沒漱口了,還對幾名同門師兄拳打腳踢,要不是看那老禿驢厲害,早就拿筷子插他鼻孔里了,哎……人在暴雨下不得不撐傘。」
上官曦月有意要戲耍他們一番,帶著一大群人東繞西逛,恰似一群遊人在賞玩風景。武僧心下好奇:「這條路剛剛好像走過了,怎麼又繞了回來?難道是自己記錯了?不會吧?」
上官曦月不停介紹:「老和尚你看,這棵大葉子樹乃是當年達摩祖師所種,葉子大不大?綠不綠?漂不漂亮?」興高采烈,「你看,你看……樹椏上還有個鳥窩。你猜是什麼鳥?你有沒有聽過鳩占鵲巢?」
智通禪師緩緩道:「此乃龍樹,南北朝時期達摩東渡中土,隨身帶有九枚種子,分九州播種,此樹花期長而結果少,禪宗達摩無非就是想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大佛底下好棲身!有何奇哉?」
上官曦月納悶道:「龍樹?怎麼沒見龍呢?」
智通禪師道:「釋尊唯有一名女弟子,相傳在一株樹下常年參悟佛法,枝繁葉茂,樹綻金花,因此那棵樹便有龍樹之稱,此後那女弟子立地成佛,便是赫赫有名的龍樹菩薩。」智通神色十分嚮往,道:「想必禪宗達摩,便是從那株樹下取下的樹種……南無阿彌陀佛。」
上官曦月道:「老和尚滿口胡言!」
智通禪師奇道:「你這小女施主,怎說老衲滿口胡言?」
上官曦月道:「你又沒見到,怎麼知道?再說了達摩老和尚來我們中土,你也還沒出生呢!」
智通禪師乾笑數聲,道:「三十年前,老衲曾遊歷名山大川,四處拜訪名師,有緣到蒼梧峰一游,當時張李兩位真人尚且年輕,修為卻已入臻境。老衲羨慕已極,無故遭兩位真人驅趕下山,還言老衲心術不正,難以為道。一想起來當真慚之愧之,羞之怒之!」袈裟之下的拳頭捏了咯吱作響。
上官曦月道:「都這麼多年了,老和尚估計忘了山中道路,不過你放心,有本姑娘在,你們一定能找到的。」
上山之路本在山南,而上官曦月卻有意帶領眾武僧走山東小徑,走著走著,小徑旁野草漸多,道路蜿蜒難行。至此,才與兩位真人下山道路有別,陰差陽錯,未能相遇。
「你這小姑娘,怎麼盡帶我們走小路?」水匪走得夠嗆,四名抬著智通禪師的武僧更是汗流浹背,「你是不是走錯路了?」
上官曦月解釋道:「因為蒼梧峰沒有大路。大道朝天,各走一邊。寧可走小路也不走大路。」
「你這是什麼歪理?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路了。」武僧又道:「走的人多小路變大路,走的人少大路變小路。」
「咦~」上官曦月撓了撓頭,問:「那三個動不動就說八格牙路的人呢?」
「別東拉西扯,你們蒼梧峰平時就沒人來祈福問卦嗎?沒香火錢你們吃什麼?」武僧憤憤,「看你們蒼梧峰弟子,個個白白淨淨,平日裡肯定沒少收百姓孝敬錢。」
上官曦月撇嘴道:「這你們就不懂了,師傅常說錢是世俗物,既然身處世外,還要那麼多錢幹什麼?猇亭一帶,雨水充沛,銅板多了會生鏽的,弄了一手鏽跡,還得洗手。」
武僧氣急敗壞:「你……你這小娃娃就沒見過世面!」
「什麼沒見過世面?你才沒見過世面呢。」上官曦月舌戰群僧,道:「猇亭以前有個姓完名蛋的大富商,發達以後想舉家搬去揚州過好日子,但又擔心路上錢財被偷,所以就隨身腰纏萬貫。小舟路過秋風渡時,船底被魚咬穿了,也就沉了。你們想想,一萬貫錢那可有多重?恰好一名身手極佳的綠林好漢路過秋風渡……」
「胡說八道,魚怎麼會去咬船?」眾武僧呵斥:「你這小娃娃沒一句實話。」若不是全靠上官曦月指引後山道路,估計武僧會衝上去暴揍她一頓。
一聽綠林二字,眾水匪精神為之一震,急問:「小姑娘,後來怎麼樣?那位綠林高手是不是見義勇為、俠肝義膽?」
「呸!」眾武僧啐了一口:「就你們?還見義勇為?恬不知恥。」
水匪道:「你我就別大哥說二哥了,都彼此彼此!」
上官曦月雙手插腰,得意一笑,道:「哈哈……那位綠林好漢看見富商呼救,本不想搭理,只是那萬貫銅錢若是沉入水中,也太可惜了。怎麼辦呢……?好漢左想右想,右想左想,突然一咬牙,一跺腳,氣發丹田,凌波踏虛,飛向江中。好漢伸手去扯富商腰間銅錢,可是富商生怕錢丟了,小心謹慎,謹慎過頭,開元通寶都是用鋼絲串在一起,另外還打了十八個死疙瘩,上了一柄銅鎖。綠林漢漢一看大事不妙!內力已盡,足下一空,撲通跌入水中,成了一隻落湯雞。你們猜……」
「猜什麼猜?你快說……」眾人問:「後面怎麼樣?」
「還能怎麼樣?」上官曦月一攤手,道:「你們想,富商肯定長得很胖,胖得像頭大黑豬,抓住唯一的救命稻草,怎能就此輕易撒手?但又不肯捨棄萬貫銅板。所以……好漢跟富商還有萬貫銅錢都一起沉在了秋風渡——餵魚了。」
眾人一陣唏噓感嘆。
上官曦月道:「若是不信,本姑娘這就帶你們去看,那江面路過的漁夫親眼目睹了這一切,還在船上刻了一道印記,謂之「刻舟求錢」。說不定咱們人多力量大,還能把銅板給撈起來呢!去晚了就被那刻舟求錢的漁夫給打撈了……」說著,居然拍了拍一名水匪的肩頭,熱情問:「哥們,我看你四肢精瘦,水性極佳,怎麼樣?這筆買賣賺的錢全歸你,本姑娘分文不要。」眉飛色舞。
水匪竟然動容,有心去發這筆橫財,眼中湧現貪婪:「好!我們這就……」
水匪話音未落,臉上早被武僧重重打了一個耳光,喝道:「你沒腦子啊?」
水匪捂住臉頰,退到人群之中,心想:「待山中事了,必要跟這小姑娘去秋風渡一遭,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這群蠢禿驢不要,老子要。」
「小姑娘,你這不為錢財之心,深受老衲欽佩!不過……」智通禪師道:「像你這麼漂亮的小姑娘,有錢就可以買胭脂水粉、青紗碧裙、玉釵頭鳳,你年紀還小,又怎能理解錢財之奧妙?」
上官曦月道:「哼,我才不要呢!」小臉一紅,心想胭脂水粉?那不是把臉塗成猴子屁股了嗎?
智通禪師道:「難道你不想讓世間每一個女子都向你羨慕嫉妒?難道男子貪婪垂涎的目光不使你心動?你是世間最美的!轉過頭來,看著老衲的眼睛,一念世俗!」
上官曦月下意識回頭,只覺智通禪師目光慈祥,笑容和藹,不禁心為之一顫,心神顛倒,問:「不知……我該怎麼做呢?」
智通禪師道:「老衲當年被兩個老傢伙驅趕下山,曾在峰下逗留半月有餘,時常見後山烏雲壓頂,雷霆漫天,有狂風呼嘯,或是水漫山嶺,氣象非凡,為之神往。又聽鄉民傳言,猇亭後山有一至寶,獲得者可滿足你任何欲望,不乏身登極樂,長生不老,功效妙不可言。」
上官曦月神色木訥,呆呆看著智通禪師,眼珠已不如適才靈動,就像一個傻子。
智通禪師接著道:「乖孩子,你去過後山麼?」
上官曦月搖搖頭。
智通輕聲道:「你知道前往後山的道路嗎?帶老衲去,獲得至寶,眾人皆有份,苦度世人,我佛慈悲!」哪成想,這是西域拜火教所傳一套幻術,能不知不覺擾人心神,內力深厚者,甚至可以控制他人舉止。上官曦月諾諾點頭,道:「我知道,我這就帶你們去。」又道:「往回走,不是這條路。」
聞言,智通禪師暗喜,道:「乖孩子,你在前面引路。」
眾人跟上。
小徑深處傳來一聲暴喝:「我們都被這小妮子騙了,道路盡頭是一處山崖。」來人正是藤原佳世子,她舉刀喝道:「我先在她臉蛋上劃三刀,看她說是不說。」
智通禪師示意噤聲,唯恐喚醒上官曦月。
藤原佳世子會意。
一眾人跟隨著上官曦月前行,終歸來到山南大道。上山後路過蒼梧峰凌霄殿,幾名泥瓦匠好奇的多看幾眼。眾武僧上去揮舞棍棒,對其驅趕。
智通禪師道:「藤原女施主,奈何老衲行功心切,氣息走岔了道路,穴位受阻,致使半身癱瘓,若遇變故還望女施主勞心一二,斡旋其中。」
藤原佳世子不置可否,在凌霄殿前不見兩位真人,心想:「勁敵已除,還有何患?」這禿驢老態龍鍾,就算獲得後山至寶,還有沒有福享用都說不準。
藤原佳世子握刀,率先開路。
通往後山,需得路過一座亭,名為枯榮亭。當年佛教宗師真覺上人曾隱匿山中,參詳枯榮佛理。謂之:「有常無常,雙樹枯榮,南北西東,非假非空。」終成一代名僧。
「原來真覺上人領悟至妙佛理所在,竟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阿耶……」智通禪師有意下竹轎參拜,奈何腿腳不便,只能雙手合十,口念:「阿彌陀佛!」
藤原佳世子謹小慎微,早就注意到亭中盤膝坐著一人,雙目微閉,身前玉淨瓶中插有一束荷花,身心空靈。
陳歌內觀心境,暗行《神形坐忘論》。老子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如若根基不穩,一味圖招式的剛猛凌厲,亦不可取。真正的武學大宗匠當內外兼修,不可偏執一端。
陳歌謹記真人教誨,當從頭煉起,躲在僻靜山野之處,行周天之數,神遊五湖四海,渾然不知有人到來。
——那天紫氣岩陳歌與秦文玉過招之後,已窺探到自身的不足,便前往枯榮亭苦思冥想精進之道,直至雷霆爆響,陳歌才猛然驚醒,意識到天色已晚,冒著大雨奔回弟子居。而張真人卻誤以為陳歌去了後山,枉窺天機,師徒兩人嫌隙頓生。於隨後的步步細微試探中,張真人手頂陳歌天突穴,察覺陳歌穴位、內息均無任何異樣,再則陳歌那性格如此堅韌,當真世所少有,張真人才意識到自己誤會了陳歌,便給他吃了只叫花雞,又帶他去後山面見奕鶴先生,得獲荷花一支。
「小孩子就是好哄……」張真人不是人,而是真人。
此時,陳歌恰恰內息行完小周天,正自歸氣入海。
三名弟子苦於被綁縛,口中塞了麻核,即便被想開口呼喚,也難之極矣。
眾武僧低聲道:「那人必是蒼梧峰間弟子。」
藤原佳世子輕功極妙,「忽」的一聲,落在亭中,周身倍感清涼,伸出纖纖素指,探了探陳歌的鼻息。心想:「感覺不到絲毫生機,該不會是中土人所說的羽化了吧?」
忽然,陳歌鼻間嗅到陣陣幽香,睜開眼來,烏光碩碩。
兩人均是嚇了一跳,藤原佳世子不假思索,揮刀斬出,陳歌早已腳蹬朱雀步伐,一躍而起,單手環柱而游,躲開刀鋒,心中訝異:「好快!」
一刀斬碎了玉淨瓶,淡粉色的花瓣四分五裂,有點點螢光潰散,飛出枯榮亭,消失於天空。
陳歌回身兩腳齊踢,藤原佳世子橫刀身前。刀身被力道壓彎,陳歌借力一個筋斗,身子躍出枯榮亭外,落在茵茵草地間,打了一個響指,道:「妙哉!」陳歌倍感內息順暢,心態自然,拉開步伐,一個擒龍起手勢:「請指教!」
不容喘息,先發制人,藤原佳世子刷刷兩刀直撩而上,亭中石桌已被斬碎一角,陳歌側身一一躲過,兩道刀氣,一道受石桌阻下,另外一道則直衝亭檐,頓時瓦片四濺,破了一條大洞,露出青天。
陳歌驚嘆於對方刀氣猛烈,抖抖衣袖,道:「再來!」
藤原佳世子道:「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敏捷身手,想必是兩位真人高足,今日有幸領教,需再接我一刀。」
「一刀白虹起,千尋雪浪飛!」說是一刀,藤原佳世子瞬息間,已斬出了七刀,刀刀相連,毫無空隙。陳歌東躲西避,頗顯狼狽。刀氣斬得地下泥土紛飛。殊死一搏,陳歌一招大鵬式,雙臂開合之間,抓住枯榮亭檐,翻身一躍,跳上亭頂。
藤原佳世子這才收刀,向亭頂一喝:「荊襄鼠輩,只知一味逃竄,真不痛快!」
陳歌俯視藤原佳世子。
藤原佳世子縱身一躍,唯恐陳歌暗施毒手,以刀護身,飛上亭頂。陳歌仍舊一動不動,清風下白衣飄飄。
「認輸了?」
藤原佳世子好奇:「難道他已被刀氣所傷,兀自強撐?」初次照面,心下居然莫名為其擔憂。藤原佳世子鎮定心神,刀鋒一橫,停在陳歌頸項之側,道:「怕了就跪下求饒,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陳歌冷冷道:「今天真是個好天氣!」
哪裡什麼好天氣,只見後山頂上烏雲密布,隱隱有雷光閃爍!
突然陳歌一招神龍擺尾,出其不意。藤原佳世子本想揮刀斬他的腿,但這一招卻精微已極,出招迅捷,奇力突生。
藤原佳世子腰肋被踢中,翻下亭來,踉蹌數步才穩住身形,只覺肋間劇烈作痛,想是肋骨已斷。咬牙切齒的同時,心中暗自詫異:「蒼梧峰竟有如此精妙武學,必將想方設法獲得,引入東瀛!」
智通禪師早已看出端倪,笑道:「藤原女施主,老衲來助你一臂之力。」說著,從武僧手中接過降魔杖,「當」的一聲向地一撐,身子沖天而起,直飛出六七丈遠,還未落在亭頂,運勢一丈擊出,風雷迅捷,威勢懾人。
陳歌被杖風籠罩,這一擊如聚千鈞之力,別說自己的腦袋不保,恐怕這枯榮亭都要被震崩了。智通修為精湛,法杖又勢沉力猛,想逃已然不及,信念堅定:「生死有命,福禍在天!」陳歌雙手使出《青龍捲》擒龍功,捨命一搏。
「匹夫皆有死,難滅潑天志!」陳歌雙手捏訣,內息盡數傾巢而出,雙臂轟然推出。
恰逢其時,天空雷鳴電閃,一道天雷發自後山溶洞,撕裂蒼穹,張牙舞爪,最末微一支,落地而下,擊中智通禪師。
電光耀眼,刺得眾人眼睛煥白,風嘯山林,雷聲震耳欲聾。
智通禪師骨骼脆響,一跌落地。
一柄精鋼降魔杖,已焦黑不堪,白煙縷縷飄起。
眾武僧圍攏上來:「禪師……」不敢伸手去摸,因為太燙了。
秦文玉道:「大師兄,他們好像迷路了,樹林太密,看不見人影。」聽小鳥驚飛的聲音,「好像在那邊……」
「你過來搭把手。」兩人小心翼翼將葉鴻依靠在一株大柏樹下,輕拍葉鴻臉頰,道:「葉師弟快醒醒,一定得撐住啊。」秦文玉耳聽有山泉流動的聲音,小跑過去,雙手汲水,邊走邊漏,來到葉鴻身旁已經漏光了。
葉鴻臉色煞白,顯是失血過多所至,即便斷臂傷口血流已止,人卻深深昏厥,脈搏微弱,生死難料。「即便能順利帶回蒼梧峰醫治,恐怕為時已晚了。」李洵手掌輕搭其腹,一股暖流霎時注入葉鴻體內,抱有一種悲憐心態,「雖帶這麼一個將死之人很是累贅,但死馬當作活馬醫,也不失同門之誼,我們已經盡力了……」環顧四周山林,陽光漸漸西移,不知身在何處。
一聲獸吼,震顫山嶺。
李洵神色緊迫:「此地不可久待,不一會兒他們必然順著沿途血跡搜尋過來。」說著再次背負起葉鴻。秦文玉道:「大師兄,讓我來吧,我小時候在村里號稱大力兒童,每次能扛三捆稻穀。」李洵早已累得滿頭大汗,點點頭,三人七高八低向密林更深處行去。
猇亭群山延綿不斷,山高林深,途中還躥出一頭土豹,張開獠牙利爪,襲擊三人,被李洵一劍砸中了腦袋,嗚呼而死。
「秦師弟,往這邊走。」李洵用手中木劍劈開荊棘。
眼看前方黑黝黝一塊,似是一個被蔓藤野草遮蔽的山洞,李洵先行過去察看,唯恐是野獸洞穴。察覺無礙後,兩人不由分說,抬著葉鴻鑽進山洞。
耳聞泉水嘀嗒,此地極為幽暗,卻不知有多深,因洞口被野草遮蔽,長年瘋長,只有絲絲陽光照入,視線不佳。
李洵順手一摸,感覺滑不溜手,心頭一驚,以為是蟒蛇的腦袋,結果卻是一大朵毒蘑菇。
「大師兄,我帶了火摺子。」秦文玉要點火。
李洵制止道:「你聽……」點火自然生煙,必會引來敵人。
下方密林中傳來一陣呼喝之聲,都是一些塵世粗俗之語,「他們好像在說——曹尼瑪……大師兄這曹尼瑪是誰?你認識嗎?」秦文玉腦袋探出野草,只見智深還有阿又阿木,正在披荊斬棘,沿途追趕,不消片刻,就能搜索到山洞。對李洵道:「他們人多,四散開來,馬上要搜到山洞了。」心想:「難道他們不是在找我們,而是找曹尼瑪?」秦文玉懵懂。
李洵手搭葉鴻脈搏,鄭重道:「葉師弟氣息已弱,不能再受顛簸了,你在這裡好好照顧他,亦可伺機下山。」
秦文玉問:「大師兄你呢?」
李洵道:「如此一路逃竄終究不是辦法,我去引開他們。」拍了拍秦文玉肩頭,以示安慰,道:「放心他們追不上我的,即便追上,我也能勉強應對。」
不待秦文玉回話,李洵提著木劍,白衣背後已被鮮血染紅,躥出野草,向山間一側跑去,高歌一句:「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沽酒一壺,好不快哉。……智深大師,在下早已恭候多時!」
智深「咦」了一聲,極目遠眺,只見一道白影,怒道:「小崽子,追得爺爺好苦,今天非剁碎了你不可。」招呼眾武僧追去,遠遠喊道:「有種的給爺爺站住……」
阿又阿木高喝:「王侯將相,寧有種……種什麼?」一時竟想不起來了,只道:「八嘎呀路!」其實他倆初涉太學,也不懂這句話的意思。
李洵的聲音在山間迴蕩:「王侯將相本無種,進退有據方輕鬆!有種的稱之為豬,無種的稱之為牛!王侯將相承皇帝遵旨,乃是順天之意也,天為乾,地為坤,大地為牛,負載乾坤。」太牛了!
阿又阿木自然聽不懂,又道:「八嘎呀路!」對望一眼,忽然止步,嘀咕道:「逃げたのはいち人だけで、他のに人はまだここにいるに違いない。」
阿木細細一琢磨,道:「阿又君の言うことはもっともだ。」隨即停下腳步。
秦文玉摸到洞中有數塊山石,待眾人走遠後,抱起石頭堵住洞口,以防野獸入侵。學著李洵的樣子,手搭葉鴻脈搏,再探探呼吸,卻不得要領。嘀咕道:「不知死了沒有?」秦文玉對經脈學一竅不通。心想葉鴻師弟其實人也不壞,只是……只是太調皮搗蛋了,就跟猴子似的,不弄出點事來,就渾身不自在。
兩位真人曾有意指點葉鴻幾招劍法,他卻嫌粗漏不堪,沒什麼用,挑三揀四,以至於都荒廢了。
既抱有如此不良心態,兩位真人就再也沒傳授給他任何精妙招數,只一味修行《神形坐忘論》,凝神靜氣,穩定道心。但葉鴻就連打坐也心境不佳,時常神遊天外,窺視上官小師妹的背影,一來二去,數年來仍逗留在初窺門徑的階段。
「一個籬笆三個樁,倒了東樁扶西樁,攙來扶去亂的慌,究其因果沒穩樁。」
想著想著,秦文玉不覺肚子咕嚕嚕一陣響,左顧右盼,也沒什麼可以吃的食物。洞口尚未完全封堵,秦文玉探出腦袋,只見山下右首,有一片桃林,桃子尚在青澀,亦可解一時之急。不多想,道:「葉鴻師弟,你待在這裡,我去給你找吃的,馬上就回來。」也不管葉鴻有沒有聽見,自顧自的爬出洞外,還不忘回身梳理洞口野草,以防有人察覺。
樹上桃子才有核桃大小,秦文玉餓不可支,爬上樹去,自己先吃了個半飽,酸溜溜的,味道還是……挺勉強的。
正想多摘幾個,帶回去給葉鴻。只聽身後有人冷冷道:「吃飽了麼?」另一人道:「讓你死前吃個飽,免得做了餓死鬼,死相太難看,污了我的眼!」
秦文玉猛然回頭,兩人正是阿木阿又,吃了一驚,「你……你們怎麼還沒走?」縱身正要跳下樹來。阿木一刀揮出,道:「我幫你!」碗口粗細的一株桃樹已被齊腰斬斷。
秦文玉落地打滾,一個鯉魚打挺,握劍在手。
其實,阿又阿木早等候在桃林中,兩人都曾在長安太學鑽研過中土文化,看李洵隻身一人在遠處大呼小叫,便已知是三十六計中的調虎離山之計。追殺的是三人,為何只有一人出現,其餘兩人必定還躲藏在這附近,隨即兩人在荊棘間盤腿而坐,猶如兩條蟄伏的毒蛇,一動不動,細耳傾聽著周邊動靜。
不出所料,「大魚」果然出現。
阿又道:「用你們的話說,那大和尚就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要是跟著他追下去,恐怕一輩子都追不到你們。」神情頗有些得意,道:「中土常以天朝自居,其治下百姓卻這樣的愚昧不堪,也不見得有什麼過人之處,反而妄自尊大,沾沾自喜,豈不可笑?」
阿木道:「閣下也是學武之人!花中櫻花,人中武士!我們會給你一個體面的死法,要麼戰死,要麼飲劍自殺。」
秦文玉聽了半天沒理解兩個人說了什麼,反而嚮往道:「我從小到大就沒見過櫻花長什麼樣子。」
「八嘎!」
「阿木君,別跟這頭蠢豬廢話,早早了結此人,還須去蒼梧峰助主人之力。」阿又緩緩抽刀,邪邪一笑:「血花飛濺,看起來很悽美,想起來太謙卑!」對秦文玉先行道歉:「得罪,閣下!」
阿木道:「不錯,我看那老和尚也並非善意,一心想藉助我們之手剷除蒼梧峰!說不定獲得蒼梧峰後山之寶後,就翻臉不認人,須得謹慎提防,主人孤掌難鳴……」語未畢,一刀出其不意斬向秦文玉,「殺這頭蠢豬,當真是侮辱了我的武士之劍!」
秦文玉舉劍擋住了阿木,阿又半跪一刀猛向秦文玉小腹刺出。
兩人一上一下配合得天衣無縫,秦文玉「啊呀」一聲,慌亂撤劍,謹記張真人所說:「打不過就逃。」轉身便跑,幾個縱躍,已在三丈開外。
阿又阿木兩人臉色輕蔑,心想秦文玉膽小如鼠,蒼梧峰竟能容下此人,門風不佳,「蒼梧」二字名不副實,中原武林當真是一團糟啊!
秦文玉急道:「我跟你們無冤無仇,今天也才第一次見面,怎麼動不動就下殺手?也太不講道理了吧?你們不是要去蒼梧峰幫助你們主人嗎?快去吧,別再追我啦。」說著,自己先拋下手中之劍,道:「不打了,不跟你們打了。」
「識時務者為俊傑!」阿又冷笑道:「倒有幾分「不動寺」之風!」
阿木向來尊敬對手,道:「閣下切腹自殺吧!」收刀入鞘,點頭致意,轉身默念:「八幡神,おきながたらしひめのみこと。」
八幡神是東瀛天皇祖神,東瀛鎌倉時代,源賴朝創設鎌倉幕府,尊八幡神為武神,上天下地,唯我獨尊!
浪人泛濫的東瀛,誰又不以尊八幡神為豪?
拋下兵器在東瀛武士看來,是一種投降的表現!秉承尊敬敵人的武士精神,背轉過身,不目睹對手「玉碎」,以表敬意!當然秦文玉這臭小子算什麼敵人?什麼敬意?一刀不就宰了?只不過是阿木阿又心裡還保持著對八幡神零星的信仰,做做樣子,安慰自己,藉以證明自己是一名「武士」!
……不是浪人。
當然,對手在自己面前切腹,也是自己無上光榮的一種表現。
秦文玉抓抓腦瓜好奇:「我活得好好的,他為什麼要我切腹自殺?自殺不就死了……死了小牛就沒人餵了!」這兩人腦袋不會是被牛踢了吧?說出這麼莫名其妙的話來。
阿又也回頭默念:「おきながたらしひめのみこと。」嘰里咕嚕,仿佛是咒語。
秦文玉聽不懂,輕輕咳嗽一聲,見兩人背對自己,始終不回頭。心想:「看來他們自己知道這樣強人所難是不對的,心裡在懺悔,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也不便打擾他們,撿起劍來,轉身大步離開。
預期的破腹聲、悶哼聲、倒地聲,都沒有響起!
當真奇怪!
阿又阿木頓時蹙眉,心想:「中土之人果真膽小如鼠,切個腹磨磨蹭蹭的,根本不如我們東瀛人堅毅!」阿又好奇側眼偷瞥,身後空無一人,不禁大怒:「八嘎,那小子跑掉了……」
「追!」
阿木阿又兵分兩路,在桃林中左右合圍:「任他如何跑,都逃不出你我的手掌心,抓到了先把鼻子割了。」
秦文玉採摘青桃,聽聞草叢窸窣作響,吃驚道:「你們,你們怎麼又來了?」懷中的桃子掉了一地,本還想回去撿,已然來不及了,轉身逃跑,情急之下慌不擇路,哪成想堪堪回頭,腦袋便猛的撞在桃樹上,一跤仰面栽倒,額頭上一大個包,狼狽不堪。
阿又譏笑道:「蒼梧峰當真名師出高徒啊!」
阿木腳蹬桃樹,樹枝立時彎曲,恰如彈弓一般,雙腳借力之下將阿木身體凌空送出老遠,他舉刀下劈,秦文玉命懸一線,閉眼待死,「我命休矣……哎,罷了,罷了!常聽師傅講做人難免一死,有的像鵝毛,有的就像大山,其實終歸都一樣變成白骨精。」
當然,並非秦文玉劍招不及二人,全因實戰經驗不足,臨敵則亂。再者,經常受張真人以柔克剛的言語薰陶,心想:「既然可以逃,為什麼還要跟你打?打架多累呀?」況且對方還是兩個人,四隻手、四隻腳,二十個手指頭,二十個腳指頭……
兵法有云:「臨敵自亂者,敗之道也!」
一聲鶴唳,白鶴展開大翅,從雲端俯衝而來,一口啄在阿木手腕,「哐啷」一聲,單刀立即脫手。
「八嘎,哪來的野鳥?」
阿又追上來,揮刀斬向白鶴。這頭白鶴終年徘徊蒼梧峰間,常聽兩位真人傳道,已極通人性,雙翅一旋疾衝上空,避開刀鋒,本還想在阿又頭頂拉一坨糞便,以作記認。礙於兩人刀法精湛,只能遠遁而走,飛向蒼梧峰傳信。
凌霄殿的屋脊上,李真人負手而立。
十二名泥瓦匠正在補上殿宇後牆,並對漏雨之處重新修繕,刷漆的刷漆,和泥的和泥,「沒辦法,一出生就是窮苦人,命由天註定呀……」
李真人道:「六道輪迴,你不投胎做豬狗已是天地仁德,還不知足?盡來聒噪!」
一名泥瓦匠坐下來喘口氣,不禁問:「老仙師,你站那麼高也不怕摔下來。」
李真人道:「既然知道會摔下來,老道也不會站這麼高了。但凡人生能預料到結果,人生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那名泥瓦匠叫做余斌,他道:「老仙師說話真玄乎,我父親告訴我,人只要能頓頓吃上肉,那才是最幸福的!」
李真人笑道:「不遇聖人傳妙理,空言口困喉嚨干!」不再理會,只見遠天一頭白鶴飛來,啼鳴數聲。
李真人難明其意,「難道這孽畜也聽不下去,又想在老道頭上拉屎?」正琢磨間,恰逢張真人到來,一聽便說:「李洵有危險!」
兩位真人不及多想,飛躍下山。
張真人騎乘白鶴在雲端引路,李真人身形矯健輕盈,飛澗過溪。「猶似蛟龍漫山游,周山禽獸盡低頭。」
陳歌凝望著兩位真人遠去的背影,兀自出神。
……
上蒼梧峰本有一條大道可行,共三千六百五十級台階,寬二丈四尺,對應周天三百六十五緯度之數,又按政歷二十四節氣建寬……道上無人,只因無人行道。
上官曦月往往別出心裁,她眼前這群和尚十分惡毒,「說話又臭,估摸著幾年都沒漱口了,還對幾名同門師兄拳打腳踢,要不是看那老禿驢厲害,早就拿筷子插他鼻孔里了,哎……人在暴雨下不得不撐傘。」
上官曦月有意要戲耍他們一番,帶著一大群人東繞西逛,恰似一群遊人在賞玩風景。武僧心下好奇:「這條路剛剛好像走過了,怎麼又繞了回來?難道是自己記錯了?不會吧?」
上官曦月不停介紹:「老和尚你看,這棵大葉子樹乃是當年達摩祖師所種,葉子大不大?綠不綠?漂不漂亮?」興高采烈,「你看,你看……樹椏上還有個鳥窩。你猜是什麼鳥?你有沒有聽過鳩占鵲巢?」
智通禪師緩緩道:「此乃龍樹,南北朝時期達摩東渡中土,隨身帶有九枚種子,分九州播種,此樹花期長而結果少,禪宗達摩無非就是想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大佛底下好棲身!有何奇哉?」
上官曦月納悶道:「龍樹?怎麼沒見龍呢?」
智通禪師道:「釋尊唯有一名女弟子,相傳在一株樹下常年參悟佛法,枝繁葉茂,樹綻金花,因此那棵樹便有龍樹之稱,此後那女弟子立地成佛,便是赫赫有名的龍樹菩薩。」智通神色十分嚮往,道:「想必禪宗達摩,便是從那株樹下取下的樹種……南無阿彌陀佛。」
上官曦月道:「老和尚滿口胡言!」
智通禪師奇道:「你這小女施主,怎說老衲滿口胡言?」
上官曦月道:「你又沒見到,怎麼知道?再說了達摩老和尚來我們中土,你也還沒出生呢!」
智通禪師乾笑數聲,道:「三十年前,老衲曾遊歷名山大川,四處拜訪名師,有緣到蒼梧峰一游,當時張李兩位真人尚且年輕,修為卻已入臻境。老衲羨慕已極,無故遭兩位真人驅趕下山,還言老衲心術不正,難以為道。一想起來當真慚之愧之,羞之怒之!」袈裟之下的拳頭捏了咯吱作響。
上官曦月道:「都這麼多年了,老和尚估計忘了山中道路,不過你放心,有本姑娘在,你們一定能找到的。」
上山之路本在山南,而上官曦月卻有意帶領眾武僧走山東小徑,走著走著,小徑旁野草漸多,道路蜿蜒難行。至此,才與兩位真人下山道路有別,陰差陽錯,未能相遇。
「你這小姑娘,怎麼盡帶我們走小路?」水匪走得夠嗆,四名抬著智通禪師的武僧更是汗流浹背,「你是不是走錯路了?」
上官曦月解釋道:「因為蒼梧峰沒有大路。大道朝天,各走一邊。寧可走小路也不走大路。」
「你這是什麼歪理?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路了。」武僧又道:「走的人多小路變大路,走的人少大路變小路。」
「咦~」上官曦月撓了撓頭,問:「那三個動不動就說八格牙路的人呢?」
「別東拉西扯,你們蒼梧峰平時就沒人來祈福問卦嗎?沒香火錢你們吃什麼?」武僧憤憤,「看你們蒼梧峰弟子,個個白白淨淨,平日裡肯定沒少收百姓孝敬錢。」
上官曦月撇嘴道:「這你們就不懂了,師傅常說錢是世俗物,既然身處世外,還要那麼多錢幹什麼?猇亭一帶,雨水充沛,銅板多了會生鏽的,弄了一手鏽跡,還得洗手。」
武僧氣急敗壞:「你……你這小娃娃就沒見過世面!」
「什麼沒見過世面?你才沒見過世面呢。」上官曦月舌戰群僧,道:「猇亭以前有個姓完名蛋的大富商,發達以後想舉家搬去揚州過好日子,但又擔心路上錢財被偷,所以就隨身腰纏萬貫。小舟路過秋風渡時,船底被魚咬穿了,也就沉了。你們想想,一萬貫錢那可有多重?恰好一名身手極佳的綠林好漢路過秋風渡……」
「胡說八道,魚怎麼會去咬船?」眾武僧呵斥:「你這小娃娃沒一句實話。」若不是全靠上官曦月指引後山道路,估計武僧會衝上去暴揍她一頓。
一聽綠林二字,眾水匪精神為之一震,急問:「小姑娘,後來怎麼樣?那位綠林高手是不是見義勇為、俠肝義膽?」
「呸!」眾武僧啐了一口:「就你們?還見義勇為?恬不知恥。」
水匪道:「你我就別大哥說二哥了,都彼此彼此!」
上官曦月雙手插腰,得意一笑,道:「哈哈……那位綠林好漢看見富商呼救,本不想搭理,只是那萬貫銅錢若是沉入水中,也太可惜了。怎麼辦呢……?好漢左想右想,右想左想,突然一咬牙,一跺腳,氣發丹田,凌波踏虛,飛向江中。好漢伸手去扯富商腰間銅錢,可是富商生怕錢丟了,小心謹慎,謹慎過頭,開元通寶都是用鋼絲串在一起,另外還打了十八個死疙瘩,上了一柄銅鎖。綠林漢漢一看大事不妙!內力已盡,足下一空,撲通跌入水中,成了一隻落湯雞。你們猜……」
「猜什麼猜?你快說……」眾人問:「後面怎麼樣?」
「還能怎麼樣?」上官曦月一攤手,道:「你們想,富商肯定長得很胖,胖得像頭大黑豬,抓住唯一的救命稻草,怎能就此輕易撒手?但又不肯捨棄萬貫銅板。所以……好漢跟富商還有萬貫銅錢都一起沉在了秋風渡——餵魚了。」
眾人一陣唏噓感嘆。
上官曦月道:「若是不信,本姑娘這就帶你們去看,那江面路過的漁夫親眼目睹了這一切,還在船上刻了一道印記,謂之「刻舟求錢」。說不定咱們人多力量大,還能把銅板給撈起來呢!去晚了就被那刻舟求錢的漁夫給打撈了……」說著,居然拍了拍一名水匪的肩頭,熱情問:「哥們,我看你四肢精瘦,水性極佳,怎麼樣?這筆買賣賺的錢全歸你,本姑娘分文不要。」眉飛色舞。
水匪竟然動容,有心去發這筆橫財,眼中湧現貪婪:「好!我們這就……」
水匪話音未落,臉上早被武僧重重打了一個耳光,喝道:「你沒腦子啊?」
水匪捂住臉頰,退到人群之中,心想:「待山中事了,必要跟這小姑娘去秋風渡一遭,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這群蠢禿驢不要,老子要。」
「小姑娘,你這不為錢財之心,深受老衲欽佩!不過……」智通禪師道:「像你這麼漂亮的小姑娘,有錢就可以買胭脂水粉、青紗碧裙、玉釵頭鳳,你年紀還小,又怎能理解錢財之奧妙?」
上官曦月道:「哼,我才不要呢!」小臉一紅,心想胭脂水粉?那不是把臉塗成猴子屁股了嗎?
智通禪師道:「難道你不想讓世間每一個女子都向你羨慕嫉妒?難道男子貪婪垂涎的目光不使你心動?你是世間最美的!轉過頭來,看著老衲的眼睛,一念世俗!」
上官曦月下意識回頭,只覺智通禪師目光慈祥,笑容和藹,不禁心為之一顫,心神顛倒,問:「不知……我該怎麼做呢?」
智通禪師道:「老衲當年被兩個老傢伙驅趕下山,曾在峰下逗留半月有餘,時常見後山烏雲壓頂,雷霆漫天,有狂風呼嘯,或是水漫山嶺,氣象非凡,為之神往。又聽鄉民傳言,猇亭後山有一至寶,獲得者可滿足你任何欲望,不乏身登極樂,長生不老,功效妙不可言。」
上官曦月神色木訥,呆呆看著智通禪師,眼珠已不如適才靈動,就像一個傻子。
智通禪師接著道:「乖孩子,你去過後山麼?」
上官曦月搖搖頭。
智通輕聲道:「你知道前往後山的道路嗎?帶老衲去,獲得至寶,眾人皆有份,苦度世人,我佛慈悲!」哪成想,這是西域拜火教所傳一套幻術,能不知不覺擾人心神,內力深厚者,甚至可以控制他人舉止。上官曦月諾諾點頭,道:「我知道,我這就帶你們去。」又道:「往回走,不是這條路。」
聞言,智通禪師暗喜,道:「乖孩子,你在前面引路。」
眾人跟上。
小徑深處傳來一聲暴喝:「我們都被這小妮子騙了,道路盡頭是一處山崖。」來人正是藤原佳世子,她舉刀喝道:「我先在她臉蛋上劃三刀,看她說是不說。」
智通禪師示意噤聲,唯恐喚醒上官曦月。
藤原佳世子會意。
一眾人跟隨著上官曦月前行,終歸來到山南大道。上山後路過蒼梧峰凌霄殿,幾名泥瓦匠好奇的多看幾眼。眾武僧上去揮舞棍棒,對其驅趕。
智通禪師道:「藤原女施主,奈何老衲行功心切,氣息走岔了道路,穴位受阻,致使半身癱瘓,若遇變故還望女施主勞心一二,斡旋其中。」
藤原佳世子不置可否,在凌霄殿前不見兩位真人,心想:「勁敵已除,還有何患?」這禿驢老態龍鍾,就算獲得後山至寶,還有沒有福享用都說不準。
藤原佳世子握刀,率先開路。
通往後山,需得路過一座亭,名為枯榮亭。當年佛教宗師真覺上人曾隱匿山中,參詳枯榮佛理。謂之:「有常無常,雙樹枯榮,南北西東,非假非空。」終成一代名僧。
「原來真覺上人領悟至妙佛理所在,竟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阿耶……」智通禪師有意下竹轎參拜,奈何腿腳不便,只能雙手合十,口念:「阿彌陀佛!」
藤原佳世子謹小慎微,早就注意到亭中盤膝坐著一人,雙目微閉,身前玉淨瓶中插有一束荷花,身心空靈。
陳歌內觀心境,暗行《神形坐忘論》。老子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如若根基不穩,一味圖招式的剛猛凌厲,亦不可取。真正的武學大宗匠當內外兼修,不可偏執一端。
陳歌謹記真人教誨,當從頭煉起,躲在僻靜山野之處,行周天之數,神遊五湖四海,渾然不知有人到來。
——那天紫氣岩陳歌與秦文玉過招之後,已窺探到自身的不足,便前往枯榮亭苦思冥想精進之道,直至雷霆爆響,陳歌才猛然驚醒,意識到天色已晚,冒著大雨奔回弟子居。而張真人卻誤以為陳歌去了後山,枉窺天機,師徒兩人嫌隙頓生。於隨後的步步細微試探中,張真人手頂陳歌天突穴,察覺陳歌穴位、內息均無任何異樣,再則陳歌那性格如此堅韌,當真世所少有,張真人才意識到自己誤會了陳歌,便給他吃了只叫花雞,又帶他去後山面見奕鶴先生,得獲荷花一支。
「小孩子就是好哄……」張真人不是人,而是真人。
此時,陳歌恰恰內息行完小周天,正自歸氣入海。
三名弟子苦於被綁縛,口中塞了麻核,即便被想開口呼喚,也難之極矣。
眾武僧低聲道:「那人必是蒼梧峰間弟子。」
藤原佳世子輕功極妙,「忽」的一聲,落在亭中,周身倍感清涼,伸出纖纖素指,探了探陳歌的鼻息。心想:「感覺不到絲毫生機,該不會是中土人所說的羽化了吧?」
忽然,陳歌鼻間嗅到陣陣幽香,睜開眼來,烏光碩碩。
兩人均是嚇了一跳,藤原佳世子不假思索,揮刀斬出,陳歌早已腳蹬朱雀步伐,一躍而起,單手環柱而游,躲開刀鋒,心中訝異:「好快!」
一刀斬碎了玉淨瓶,淡粉色的花瓣四分五裂,有點點螢光潰散,飛出枯榮亭,消失於天空。
陳歌回身兩腳齊踢,藤原佳世子橫刀身前。刀身被力道壓彎,陳歌借力一個筋斗,身子躍出枯榮亭外,落在茵茵草地間,打了一個響指,道:「妙哉!」陳歌倍感內息順暢,心態自然,拉開步伐,一個擒龍起手勢:「請指教!」
不容喘息,先發制人,藤原佳世子刷刷兩刀直撩而上,亭中石桌已被斬碎一角,陳歌側身一一躲過,兩道刀氣,一道受石桌阻下,另外一道則直衝亭檐,頓時瓦片四濺,破了一條大洞,露出青天。
陳歌驚嘆於對方刀氣猛烈,抖抖衣袖,道:「再來!」
藤原佳世子道:「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敏捷身手,想必是兩位真人高足,今日有幸領教,需再接我一刀。」
「一刀白虹起,千尋雪浪飛!」說是一刀,藤原佳世子瞬息間,已斬出了七刀,刀刀相連,毫無空隙。陳歌東躲西避,頗顯狼狽。刀氣斬得地下泥土紛飛。殊死一搏,陳歌一招大鵬式,雙臂開合之間,抓住枯榮亭檐,翻身一躍,跳上亭頂。
藤原佳世子這才收刀,向亭頂一喝:「荊襄鼠輩,只知一味逃竄,真不痛快!」
陳歌俯視藤原佳世子。
藤原佳世子縱身一躍,唯恐陳歌暗施毒手,以刀護身,飛上亭頂。陳歌仍舊一動不動,清風下白衣飄飄。
「認輸了?」
藤原佳世子好奇:「難道他已被刀氣所傷,兀自強撐?」初次照面,心下居然莫名為其擔憂。藤原佳世子鎮定心神,刀鋒一橫,停在陳歌頸項之側,道:「怕了就跪下求饒,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陳歌冷冷道:「今天真是個好天氣!」
哪裡什麼好天氣,只見後山頂上烏雲密布,隱隱有雷光閃爍!
突然陳歌一招神龍擺尾,出其不意。藤原佳世子本想揮刀斬他的腿,但這一招卻精微已極,出招迅捷,奇力突生。
藤原佳世子腰肋被踢中,翻下亭來,踉蹌數步才穩住身形,只覺肋間劇烈作痛,想是肋骨已斷。咬牙切齒的同時,心中暗自詫異:「蒼梧峰竟有如此精妙武學,必將想方設法獲得,引入東瀛!」
智通禪師早已看出端倪,笑道:「藤原女施主,老衲來助你一臂之力。」說著,從武僧手中接過降魔杖,「當」的一聲向地一撐,身子沖天而起,直飛出六七丈遠,還未落在亭頂,運勢一丈擊出,風雷迅捷,威勢懾人。
陳歌被杖風籠罩,這一擊如聚千鈞之力,別說自己的腦袋不保,恐怕這枯榮亭都要被震崩了。智通修為精湛,法杖又勢沉力猛,想逃已然不及,信念堅定:「生死有命,福禍在天!」陳歌雙手使出《青龍捲》擒龍功,捨命一搏。
「匹夫皆有死,難滅潑天志!」陳歌雙手捏訣,內息盡數傾巢而出,雙臂轟然推出。
恰逢其時,天空雷鳴電閃,一道天雷發自後山溶洞,撕裂蒼穹,張牙舞爪,最末微一支,落地而下,擊中智通禪師。
電光耀眼,刺得眾人眼睛煥白,風嘯山林,雷聲震耳欲聾。
智通禪師骨骼脆響,一跌落地。
一柄精鋼降魔杖,已焦黑不堪,白煙縷縷飄起。
眾武僧圍攏上來:「禪師……」不敢伸手去摸,因為太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