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有緣無分
第141章 有緣無分
神像被迎回了興慶宮,一路上聲勢浩大,所有長安城的百姓都知道了。
這是基哥故意造勢呢。
當一個人決定安享晚年的時候,一定需要給自己上幾道保險,後世是退休金、存款及各類財產,不到死的時候,不能交給子女。
基哥則是兩手抓,一邊掌握中樞,牢牢控制大權,一邊拉攏民意,為自已塑造崇高的聲望,這樣一來,民間不會造反,朝堂造不了反,他的老年生活就可以安安心心的開始了。
興慶宮有一大同殿,被用來存放玄元皇帝像,享皇家祭祀,以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5像陪祀,則天皇帝是不配的,因為她不姓李,不是道祖的子孫。
李隆基還召宮廷畫直及民間丹青之妙者入興慶宮,觀摩玄元皇帝像,然後作畫像。
到最後,李隆基會從中間挑選出一幅,做為大唐所有道觀當中的道祖神像樣本,並頒布旨意,所有州級行政單位,全部在當地修建開元觀,用以將來供奉道祖真身神像。
最恐怖的一點在於:直視道士為皇族宗室。
以前是斜視,現在直視了,從今以後,大唐道士的地位無疑又登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閏四月十五。
盛大的祭祀典禮開始了,長安城裡但凡有品級的,全部參加。
李隆基望看大唐的臣子,心知這是自己最後一次勞心費力了,此番過後,他可以舒舒服服的想幹嘛幹嘛了。
因為是李瑁迎回玄元皇帝像,所以不少臣子發聲,為李瑁討賞賜,有說加封官職的,有說封個什麼真人的。
他們其實不是衝著李瑁來的,完全就是拍李隆基的馬屁。
神像確實是李瑁找到的沒錯,但最大的功勞還是李隆基,而李隆基早就算到了這一點,道號是肯定不會給了,因為當下的大唐,你給封個什麼真君、真人的,在民間的威望比當官的只高不低。
所以李隆基給了一個從一品的武散官,虛職一個:驃騎大將軍。
「真讓人眼紅啊,怎麼最近什麼好事都落在他頭上了?」
祭祀典禮中,皇十三子穎王李墩一臉不滿的牢騷道:
「人家在外面風風光光,瀟灑自在,咱們呢?也只有這種禮儀中才能露個面,唉...!..以前還笑話人家,現在想想,我比人家可笑多了。」
他的親妹妹就是昌樂公主,竇的媳婦,因為竇的事情,他現在對李瑁非常不滿。
巧了,永王李也是如此。
李冷哼道:
「怎麼就風光了?我看他就是長安最大的笑柄,貴妃這兩個字他都能說的出口,太極宮的城牆都沒有他的臉皮厚,呵呵....令人唾棄。」
眼下的十王宅,看李瑁不爽的大有人在,不論新仇舊怨,加起來能有六七個。
李紹對此無動於衷,他與李瑁正在步入蜜月期,但這並不代表,他希望別人與李瑁之間的關係也能改善。
實際上,越惡劣越好,這是人的正常心理。
盛王李琦聽到幾人的議論,沒有任何表示,他已經習慣這些人在背後說他兄長的壞話了。
說吧說吧,你們說的越多,說明你們越嫉妒。
老大李琮冷哼道:
「郭四娘也是命好,祖母託夢,她雙身,正好撞在一塊,還是在姑母的延生觀,你們剛才也看到父皇對她如何嘉獎了,完全就是當兒媳對待的。」
『大哥說的什麼話?」親弟弟榮王琬皺眉道:
「那可不是就是兒媳嗎?十八郎又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出嗣歸出嗣,再怎麼說也是兄弟。」
眼下十王宅這幫人里,討論最多的,就是關於郭淑,
一個比一個心裡明白,但嘴上都在裝糊塗,硬著頭皮承認了郭淑被託夢的事情。
不承認不行啊,不承認郭淑,就等於不承認聖人。
「我看吶,郭四娘懷著的多半是個女的,」儀王李道:
「我可不是咒十八郎啊,不是有那句話嗎?宅內男丁宅外女,她是在外有的身孕,多半是個女娃。
一一,
「男女有區別嗎?」延王李朝著前方點了點下巴,皺眉道:
「別計較這些了,楊玉環出來了,不會是今日冊封吧?」
太子李紹一顆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高台上一身道袍的楊玉環。
賤人!狗男女!什麼不要臉的事你們都能幹出來。
他背地裡,說服不少官員出面,勸阻李隆基冊封妃子,當太子少師,大唐軍方第一人的信安王李禕灰溜溜的離開興慶宮之後,李紹就知道,這事攔不住了。
李隆基與李禕的談話,隻字不提楊玉環冊封的事情,而是將李禕當年在軍中培植自己黨羽的事情都給捅了出來,李禕心知肚明,他要再敢提,聖人就敢拿這些事辦他。
我一把年紀,馬上就要入土的人了,最後關頭可不能出事啊,否則牽連子孫後代,得不償失。
軍方系統,是非常特殊的,在這裡面做事,任人唯親是第一要義。
除了朝廷特別任命的之外,其它重要崗位,都必須牢牢握在自己人手裡,這樣一來做為主將才可以對魔下的軍隊如臂指使,不至於出現調動不靈的情況。
所以說,在軍中是必須這麼幹的,偏偏你這麼幹,在朝廷這裡又是個把柄。
等於卸任之後的軍方將領,其實頭頂上一直都懸著一柄劍,這柄劍直到你死亡的那天才會消失。
李禕慫了,挨了一頓罵走了,別看挨了一頓罵,事後還有賞呢。
從太子少師,頂替蕭嵩走後留下來的太子太師,而蕭嵩出任洛陽沒多久,就被裴敦復給頂替了。
這就是聽話不聽話的區別。
等了半天,沒等來楊玉環的冊封,李紹鬆了一口氣。
他早就有了安排,楊玉環被冊封之後,朝堂上立即便會有聲音,奏請聖人追封他的母親為皇后。
李适之這次很夠意思,決定幫他這個忙。
「是隋王?快請進來,」
四月十七,達奚盈盈宅,開門的是顏令賓,這讓李瑁頗感意外,再看對方額頭上有一處明顯傷痕,皺眉道:
「竇還對你動手了?
顏令賓笑了笑,沒有回答,事情都過去了,她不想再提,也不想因這件事再起風波了。
李瑁笑著轉移話題道:
「你怎麼不在抱翠樓,跑這裡了?」
顏令賓現在視李瑁為恩人,無論身心,都與李瑁極為親近,聞言打趣道:
「您就別裝了,金吾衛每天都在長安巡查,您能不知道嗎?」
李瑁哈哈一笑,是的,他知道。
顏令賓在見過顏允南之後,徹底洗手不干,如今好像是在給達奚盈盈打下手,處理一些帳目問題,風月場上的事情,她再也不摻和了。
小院內有一塊田圃,被顏令賓種了一些蔬菜,李瑁知道達奚盈盈眼下正在待客,所以不急著前往,而是坐在菜田邊上,望著除草的顏令賓,笑道:
「顏樓主似乎樂在其中。」
顏令賓微笑點頭:「半輩子都在做不喜歡的事情,如今終於可以自在由我,自從見過隋王之後,奴家好像轉運了呢。」
「達奚盈盈在跟誰見面?」李瑁問道。
顏令賓答道:「千牛備身獨孤士明。」
「不認識,他阿爺是誰?」李瑁問道。
顏令賓道:「右驍衛左翊府中郎將獨孤禮。
「噢.....知道了,」李瑁恍然道:「穎王李的小舅子。」
竇娶的是穎王的妹妹,穎王娶的是獨孤士明的姐姐,也算是一根強上的螞整之「他是來找麻煩的?」李瑁問道。
顏令賓微笑搖頭:!「不是的,他最近常來尋娘子,隋王不知道嗎?」
李瑁搖了搖頭,金吾衛沒有跟他匯報過這個人,可見獨孤士明每次來,
還是頗為隱秘的。
惡錢的事情,獨孤家多半也有份,這可真是滿朝勛貴流一氣,吸血百姓。
李瑁也不著急,還在一旁幫著顏令賓提水,用來澆灌菜園,兩人之間的配合還挺默契。
許久後,後院有人聲和腳步傳來,達奚盈盈微笑著將一名年輕俊俏的郎君送了出來。
她見到李瑁之後,頓時一臉錯,隨即笑如花道:
「這是哪來的田舍郎?莫要壞了我的菜鋪。」
獨孤士明的目光也隨即落在李瑁身上。
他倆不認識。
千牛備身,一般都是年輕人,十六歲就可以千,二十四怎麼也會離職而且離職之後,官職是由皇帝親自安排。
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皇帝的警衛員。
眼前的獨孤士明,應該也就是十七八歲的樣子,入宮時間短,壓根不認識李,何況李瑁今天一身便服,未佩金魚袋。
「你這菜田太小了,夠誰吃?」李瑁搓了搓手掌的泥土,隨後在一旁的水桶內洗了洗手。
月余不見,達奚盈盈再次見到李瑁的時候,心裡有種異樣的感覺,類似於舊友重逢的喜悅:
「反正不差你一雙筷子。」
一旁的獨孤士明好奇道:「這位郎君是?」
達奚盈盈抬起袖子遮住嘴巴,在後者身邊小聲嘀咕幾句。
獨孤士明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朝三人拱手笑道:
『我還有事情,就不打攪諸位了。
等人走後,顏令賓好奇看向達奚盈盈:
「娘子是怎麼回答他的?」
達奚盈盈腳下一笑,道:
「我告訴他,這位田舍郎,與楊玉瑤的關係可不一般。」
李瑁一臉然,哪跟哪啊?我怎麼聽不明白。
三人就這麼圍繞在菜圃周邊,飲酒聊天。
顏令賓一身布衣頭髮挽起,仿佛一農婦般,侍弄看剛剛竄出土的葵菜和萵苣,李瑁與達奚盈盈則是坐在邊上,時不時幫著傳遞工具。
小院的情景,頗具情趣。
「你是說,這個獨孤士明跟楊玉瑤勾搭上了?」李瑁一臉異。
達奚盈盈笑道:
『寡婦門前是非多,那個楊玉瑤又是個瘋婦,喜拋頭露面,近來常去各種戲場廟會,以其長袖善舞,已經結識了不少長安權貴,獨孤士明只是其中一個,聽說這幾日,通過駙馬張咱,結識了剛剛返京的李太白,舔著臉讓李白給他做詩呢。」
李瑁表情複雜,歷史上確實記載楊玉瑤玩的挺花,糟蹋過不少俊俏的少年郎,但沒聽說跟李白還有關係啊?
你可別霍霍李白啊,別壞了他的名聲。
「我竟不知道,」李瑁苦笑道:
「我只知她最近少有入宮,常離宅遊玩閒逛,倒不知她如今已經在長安闖出了一番名氣。」
達奚盈盈抓了一把蜜餓塞進李瑁手裡,而她則是吃著油炸的子,笑道:
「這個女人心志高遠,她常常拉著楊一起,出席各類宴會,楊話雖不擅交際,但也因此混了個臉熟,特別得張咱照顧,看樣子張增這是要在楊......
說著,達奚盈盈故意頓了頓:「要在貴妃身上下注了。」
李瑁斜目瞪了她一眼:
「拖那麼長音噁心我呢?」
「哈哈....
達奚盈盈笑眯眯的起身,拖著一陣香風,來到李瑁背後,雙臂伸出抱住李瑁脖頸,腳尖離地,像是蹺蹺板一樣,一點一點晃悠著,道:
「能屈能伸,方為丈夫,別人怎麼猜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貴妃兩個字,
一定是從你口中說出來的,侯莫陳超沒有撒謊,我現在才算明白,為何常有人評價你做事總是出人意表,貴妃貴妃,也就是你的腦袋能想得出來,張咱無論如何巴結楊家,都抵不上你這兩個字,你這叫坐收其成啊。」
李瑁被達奚盈盈腳上的力道壓迫,促使身子一前一後的晃蕩,聞言道:
「你上面那些人,押注否?」
達奚盈盈俏皮的衝著顏令賓眨眼,整個身子趴在李瑁背上,仿佛女兒在討要父親的寵溺,道:
「我也不是很清楚,自從竇被免職之後,他們沒有再召喚過我,也就是韋昭訓家裡那個小娘子,時不時來找我的茬,你都做什麼了?惹得人家動了春心。」
我跟她可是乾乾淨淨,」李擼笑看看向正停下手裡動作,聽他們倆聊天的顏令賓,道:
「我覺得韋三娘只是單純的...::.看你不順眼。」
達奚盈盈一口咬在李瑁耳垂,語聲柔嘴道:
「那也是因為你。」
顏令賓也在一邊道:
「這個小娘子近來風頭正盛,南曲的客人們當中,很多人聊天的話題,
都離不開她,聽說去年開始,便是長安少年郎君們趨之若鶩的正妻人選,家裡的門檻都快被貴人們踏破了,今年十六,更是出落的美人如玉,她要是出現在哪裡,哪裡便是世家公子們蜂擁而至之處。」
李瑁將背後的達奚盈盈推開,笑道:
「都是白費心機罷了,京兆韋氏選婿,首選李楊,其次杜、裴、王,不是這五姓出身,基本已經沒機會了。」
達奚盈盈輕哼一聲,裝出一副吃醋的表情道;
「你不剛好就在其中?」
她現在對李是沒有感覺的,準確來說,她對任何男人都沒有感覺,這與出身和成長經歷有關,後世許多高齡未嫁女,都是因為家庭不和諧影響了她們的心理。
不過如果和李瑁睡覺,她倒也不會拒絕,肉身和靈魂是分開考慮的。
我都有正妻了,你聽過哪個韋家嫡女給人做小的?」李瑁還頗為正經的解釋道:
「十王宅只有兩個人,娶的是京兆韋,一個是太子,一個是老四棣王琰(鄖公房),韋家的眼光可不低,選婿都是宗族議事決定的,尤其是韋妮兒這種大宗,她之所以如今在長安這麼搶手,不過是韋家待價而活的手段罷了,太子的長子李(chu唐代宗)已近成年,幾乎是最好的選擇,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就是他了。」
十王宅別看住了那麼多人,他們對皇位已經沒有繼承權了,與其它親王沒什麼區別,再加上李隆基打壓兒子,所以他們註定不會有任何地位和影響力,因此並不在豪門貴女的選擇範圍。
再者說,十王宅里沒娶媳婦的,也不多了。
達奚盈盈笑道:「我雖然也這麼想過,但是有一關,恐怕不太好過。」
李瑁點頭道:「你是在說太子妃吧?」
「沒錯,」達奚盈盈道:
「太子長子大概今年封爵,封爵之前是要訂下婚事的,太子肯定非常樂意選擇韋三娘,韋昭訓又是東宮出身,韋家這邊應該障礙不大,但是太子妃可是有兒子的,正經的太子嫡出,她會願意李傲得到韋家的支持嗎?」
她分析的非常到位。
李傲的親媽吳宮人,地位低,又是出身河南一個小家族,十八歲就死了,娘家那邊就兩個弟弟,一個是盛王李琦的參軍,一個還沒李年紀大,才十一歲,實在上不得台面。
什麼是宮人?掖庭宮出來的,李隆基賞賜給的太子李紹。
而太子妃韋氏現在已經有一個兒子了,李個,今年三歲,嫡長子。
李認同道:
「太子妃不會同意,韋堅也必然會阻撓,她們是彭公房,韋妮兒是大宗勛公房,一旦嫁給李,太子妃的兒子便會陷入尷尬境地,屆時韋家到底支持他,還是支持李呢?」
達奚盈盈笑道:
「就憑韋堅的影響力,這件事成不了,我甚至可以斷定,別看韋妮如今風光無兩,她嫁的不會好,因為牽扯太大了,這種天之驕女,要麼真的嫁入東宮,要麼只能嫁給一個不影響局勢的邊緣人。」
好了,別再提我媳婦了,李瑁默然無語。
韋妮兒歷史上,可是給壽王生了五子一女,這輩子就當是有緣無分吧,
李瑁返京之後,完全沒有去過金吾衛,因為竇藉口收拾私人物品,賴著沒走,其實就是想跟李瑁見一面,比劃比劃。
比劃個毛啊比劃,你個白身。
「是你自作主張?」
晚上回到家中,李瑁見到了遲遲沒有離開,一直在府上等著他的嚴武。
而嚴武將崔乾佑的事情和盤托出,他爹嚴挺之已經舉薦後者參加科舉。
嚴武低著頭,小聲道:
「我這些天來總是惶恐不安,擔心您知道之後會生氣,可是不說在心裡,我又實在過不去自己那關,所以不吐不快,隋王罵我吧。」
李瑁頓覺哭笑不得,其實嚴武的行為,他是能夠理解的,類似於交朋友,你不跟我玩,我總得找個跟我玩的,否則都以為沒人願意跟我玩。
終究年紀還小,有些少年心性是避不開的。
「他們本來就覺得侯莫陳三娘的事情,是你乾的,鄙夷的是你的人品,
1
李瑁冷冷道:
「現在可倒好,你又去巴結楊家,他們會怎麼想?他們會覺得你小子原來還是個見風使舵的啊?」
嚴武頓時覺的無地並容,因為王妃郭淑回來後第一次見他,還一切正常,但是第二次,王妃就沒給他好臉色了。
很明顯,王妃知道這件事了,畢竟隋王匕那麼多奴僕,都是以王妃唯命是從,何況他做那件事的時候也沒想著隱瞞。
「我當時是想著,如果您在的話,這件事會不會幫忙,」嚴武一丑苦瓜臉,道:
「六哥當時也覺得,您肯定會幫的,所以我才想,公主那邊沒亢表態,
時間久了恐會誤了事,這才並作主張。」
李瑁沉聲道:
「我做,和你做,這是兩回事,你什麼時候能替我拿主意了?」
嚴武頓時大驚,嚇得不敢說話了,他是非常憂李瑁的,因為他爹和裴耀卿、盧奐,都對李瑁評價極高。
他雖然經常頂撞他爹,可從來沒亢懷疑過他爹的眼光。
接下來,李瑁又劈頭蓋臉的訓斥了嚴武一頓,主要是針對嚴武不經過他,擅並拿主意這件事。
這可是個大毛病,往小了說叫做擅作主張,往大了說:將在外,君命亢所不受。
再亢本事,不聽話可不行,我要的是忠心的人,能力只在其次。
嚴武這個年紀,偏偏就是人生當中長記性的年紀,李刻意加重語氣訓斥半天,就是要給嚴武加深一個印象:以後做什麼事情,先問過我再說。
「這次就算了,我會跟旁人解釋,是我授意你去做的,下不為例,」李瑁最後道。
嚴武如蒙大赦,趕忙道:
「您今晚就先跟王妃解釋清楚,不然小子今後都不敢進這個門了。」
「瞧你那點出息,」李瑁伴怒道:
「回去吧。」
「喏!」嚴武徹底放心了,興高采烈的回家。
神像被迎回了興慶宮,一路上聲勢浩大,所有長安城的百姓都知道了。
這是基哥故意造勢呢。
當一個人決定安享晚年的時候,一定需要給自己上幾道保險,後世是退休金、存款及各類財產,不到死的時候,不能交給子女。
基哥則是兩手抓,一邊掌握中樞,牢牢控制大權,一邊拉攏民意,為自已塑造崇高的聲望,這樣一來,民間不會造反,朝堂造不了反,他的老年生活就可以安安心心的開始了。
興慶宮有一大同殿,被用來存放玄元皇帝像,享皇家祭祀,以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5像陪祀,則天皇帝是不配的,因為她不姓李,不是道祖的子孫。
李隆基還召宮廷畫直及民間丹青之妙者入興慶宮,觀摩玄元皇帝像,然後作畫像。
到最後,李隆基會從中間挑選出一幅,做為大唐所有道觀當中的道祖神像樣本,並頒布旨意,所有州級行政單位,全部在當地修建開元觀,用以將來供奉道祖真身神像。
最恐怖的一點在於:直視道士為皇族宗室。
以前是斜視,現在直視了,從今以後,大唐道士的地位無疑又登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閏四月十五。
盛大的祭祀典禮開始了,長安城裡但凡有品級的,全部參加。
李隆基望看大唐的臣子,心知這是自己最後一次勞心費力了,此番過後,他可以舒舒服服的想幹嘛幹嘛了。
因為是李瑁迎回玄元皇帝像,所以不少臣子發聲,為李瑁討賞賜,有說加封官職的,有說封個什麼真人的。
他們其實不是衝著李瑁來的,完全就是拍李隆基的馬屁。
神像確實是李瑁找到的沒錯,但最大的功勞還是李隆基,而李隆基早就算到了這一點,道號是肯定不會給了,因為當下的大唐,你給封個什麼真君、真人的,在民間的威望比當官的只高不低。
所以李隆基給了一個從一品的武散官,虛職一個:驃騎大將軍。
「真讓人眼紅啊,怎麼最近什麼好事都落在他頭上了?」
祭祀典禮中,皇十三子穎王李墩一臉不滿的牢騷道:
「人家在外面風風光光,瀟灑自在,咱們呢?也只有這種禮儀中才能露個面,唉...!..以前還笑話人家,現在想想,我比人家可笑多了。」
他的親妹妹就是昌樂公主,竇的媳婦,因為竇的事情,他現在對李瑁非常不滿。
巧了,永王李也是如此。
李冷哼道:
「怎麼就風光了?我看他就是長安最大的笑柄,貴妃這兩個字他都能說的出口,太極宮的城牆都沒有他的臉皮厚,呵呵....令人唾棄。」
眼下的十王宅,看李瑁不爽的大有人在,不論新仇舊怨,加起來能有六七個。
李紹對此無動於衷,他與李瑁正在步入蜜月期,但這並不代表,他希望別人與李瑁之間的關係也能改善。
實際上,越惡劣越好,這是人的正常心理。
盛王李琦聽到幾人的議論,沒有任何表示,他已經習慣這些人在背後說他兄長的壞話了。
說吧說吧,你們說的越多,說明你們越嫉妒。
老大李琮冷哼道:
「郭四娘也是命好,祖母託夢,她雙身,正好撞在一塊,還是在姑母的延生觀,你們剛才也看到父皇對她如何嘉獎了,完全就是當兒媳對待的。」
『大哥說的什麼話?」親弟弟榮王琬皺眉道:
「那可不是就是兒媳嗎?十八郎又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出嗣歸出嗣,再怎麼說也是兄弟。」
眼下十王宅這幫人里,討論最多的,就是關於郭淑,
一個比一個心裡明白,但嘴上都在裝糊塗,硬著頭皮承認了郭淑被託夢的事情。
不承認不行啊,不承認郭淑,就等於不承認聖人。
「我看吶,郭四娘懷著的多半是個女的,」儀王李道:
「我可不是咒十八郎啊,不是有那句話嗎?宅內男丁宅外女,她是在外有的身孕,多半是個女娃。
一一,
「男女有區別嗎?」延王李朝著前方點了點下巴,皺眉道:
「別計較這些了,楊玉環出來了,不會是今日冊封吧?」
太子李紹一顆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高台上一身道袍的楊玉環。
賤人!狗男女!什麼不要臉的事你們都能幹出來。
他背地裡,說服不少官員出面,勸阻李隆基冊封妃子,當太子少師,大唐軍方第一人的信安王李禕灰溜溜的離開興慶宮之後,李紹就知道,這事攔不住了。
李隆基與李禕的談話,隻字不提楊玉環冊封的事情,而是將李禕當年在軍中培植自己黨羽的事情都給捅了出來,李禕心知肚明,他要再敢提,聖人就敢拿這些事辦他。
我一把年紀,馬上就要入土的人了,最後關頭可不能出事啊,否則牽連子孫後代,得不償失。
軍方系統,是非常特殊的,在這裡面做事,任人唯親是第一要義。
除了朝廷特別任命的之外,其它重要崗位,都必須牢牢握在自己人手裡,這樣一來做為主將才可以對魔下的軍隊如臂指使,不至於出現調動不靈的情況。
所以說,在軍中是必須這麼幹的,偏偏你這麼幹,在朝廷這裡又是個把柄。
等於卸任之後的軍方將領,其實頭頂上一直都懸著一柄劍,這柄劍直到你死亡的那天才會消失。
李禕慫了,挨了一頓罵走了,別看挨了一頓罵,事後還有賞呢。
從太子少師,頂替蕭嵩走後留下來的太子太師,而蕭嵩出任洛陽沒多久,就被裴敦復給頂替了。
這就是聽話不聽話的區別。
等了半天,沒等來楊玉環的冊封,李紹鬆了一口氣。
他早就有了安排,楊玉環被冊封之後,朝堂上立即便會有聲音,奏請聖人追封他的母親為皇后。
李适之這次很夠意思,決定幫他這個忙。
「是隋王?快請進來,」
四月十七,達奚盈盈宅,開門的是顏令賓,這讓李瑁頗感意外,再看對方額頭上有一處明顯傷痕,皺眉道:
「竇還對你動手了?
顏令賓笑了笑,沒有回答,事情都過去了,她不想再提,也不想因這件事再起風波了。
李瑁笑著轉移話題道:
「你怎麼不在抱翠樓,跑這裡了?」
顏令賓現在視李瑁為恩人,無論身心,都與李瑁極為親近,聞言打趣道:
「您就別裝了,金吾衛每天都在長安巡查,您能不知道嗎?」
李瑁哈哈一笑,是的,他知道。
顏令賓在見過顏允南之後,徹底洗手不干,如今好像是在給達奚盈盈打下手,處理一些帳目問題,風月場上的事情,她再也不摻和了。
小院內有一塊田圃,被顏令賓種了一些蔬菜,李瑁知道達奚盈盈眼下正在待客,所以不急著前往,而是坐在菜田邊上,望著除草的顏令賓,笑道:
「顏樓主似乎樂在其中。」
顏令賓微笑點頭:「半輩子都在做不喜歡的事情,如今終於可以自在由我,自從見過隋王之後,奴家好像轉運了呢。」
「達奚盈盈在跟誰見面?」李瑁問道。
顏令賓答道:「千牛備身獨孤士明。」
「不認識,他阿爺是誰?」李瑁問道。
顏令賓道:「右驍衛左翊府中郎將獨孤禮。
「噢.....知道了,」李瑁恍然道:「穎王李的小舅子。」
竇娶的是穎王的妹妹,穎王娶的是獨孤士明的姐姐,也算是一根強上的螞整之「他是來找麻煩的?」李瑁問道。
顏令賓微笑搖頭:!「不是的,他最近常來尋娘子,隋王不知道嗎?」
李瑁搖了搖頭,金吾衛沒有跟他匯報過這個人,可見獨孤士明每次來,
還是頗為隱秘的。
惡錢的事情,獨孤家多半也有份,這可真是滿朝勛貴流一氣,吸血百姓。
李瑁也不著急,還在一旁幫著顏令賓提水,用來澆灌菜園,兩人之間的配合還挺默契。
許久後,後院有人聲和腳步傳來,達奚盈盈微笑著將一名年輕俊俏的郎君送了出來。
她見到李瑁之後,頓時一臉錯,隨即笑如花道:
「這是哪來的田舍郎?莫要壞了我的菜鋪。」
獨孤士明的目光也隨即落在李瑁身上。
他倆不認識。
千牛備身,一般都是年輕人,十六歲就可以千,二十四怎麼也會離職而且離職之後,官職是由皇帝親自安排。
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皇帝的警衛員。
眼前的獨孤士明,應該也就是十七八歲的樣子,入宮時間短,壓根不認識李,何況李瑁今天一身便服,未佩金魚袋。
「你這菜田太小了,夠誰吃?」李瑁搓了搓手掌的泥土,隨後在一旁的水桶內洗了洗手。
月余不見,達奚盈盈再次見到李瑁的時候,心裡有種異樣的感覺,類似於舊友重逢的喜悅:
「反正不差你一雙筷子。」
一旁的獨孤士明好奇道:「這位郎君是?」
達奚盈盈抬起袖子遮住嘴巴,在後者身邊小聲嘀咕幾句。
獨孤士明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朝三人拱手笑道:
『我還有事情,就不打攪諸位了。
等人走後,顏令賓好奇看向達奚盈盈:
「娘子是怎麼回答他的?」
達奚盈盈腳下一笑,道:
「我告訴他,這位田舍郎,與楊玉瑤的關係可不一般。」
李瑁一臉然,哪跟哪啊?我怎麼聽不明白。
三人就這麼圍繞在菜圃周邊,飲酒聊天。
顏令賓一身布衣頭髮挽起,仿佛一農婦般,侍弄看剛剛竄出土的葵菜和萵苣,李瑁與達奚盈盈則是坐在邊上,時不時幫著傳遞工具。
小院的情景,頗具情趣。
「你是說,這個獨孤士明跟楊玉瑤勾搭上了?」李瑁一臉異。
達奚盈盈笑道:
『寡婦門前是非多,那個楊玉瑤又是個瘋婦,喜拋頭露面,近來常去各種戲場廟會,以其長袖善舞,已經結識了不少長安權貴,獨孤士明只是其中一個,聽說這幾日,通過駙馬張咱,結識了剛剛返京的李太白,舔著臉讓李白給他做詩呢。」
李瑁表情複雜,歷史上確實記載楊玉瑤玩的挺花,糟蹋過不少俊俏的少年郎,但沒聽說跟李白還有關係啊?
你可別霍霍李白啊,別壞了他的名聲。
「我竟不知道,」李瑁苦笑道:
「我只知她最近少有入宮,常離宅遊玩閒逛,倒不知她如今已經在長安闖出了一番名氣。」
達奚盈盈抓了一把蜜餓塞進李瑁手裡,而她則是吃著油炸的子,笑道:
「這個女人心志高遠,她常常拉著楊一起,出席各類宴會,楊話雖不擅交際,但也因此混了個臉熟,特別得張咱照顧,看樣子張增這是要在楊......
說著,達奚盈盈故意頓了頓:「要在貴妃身上下注了。」
李瑁斜目瞪了她一眼:
「拖那麼長音噁心我呢?」
「哈哈....
達奚盈盈笑眯眯的起身,拖著一陣香風,來到李瑁背後,雙臂伸出抱住李瑁脖頸,腳尖離地,像是蹺蹺板一樣,一點一點晃悠著,道:
「能屈能伸,方為丈夫,別人怎麼猜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貴妃兩個字,
一定是從你口中說出來的,侯莫陳超沒有撒謊,我現在才算明白,為何常有人評價你做事總是出人意表,貴妃貴妃,也就是你的腦袋能想得出來,張咱無論如何巴結楊家,都抵不上你這兩個字,你這叫坐收其成啊。」
李瑁被達奚盈盈腳上的力道壓迫,促使身子一前一後的晃蕩,聞言道:
「你上面那些人,押注否?」
達奚盈盈俏皮的衝著顏令賓眨眼,整個身子趴在李瑁背上,仿佛女兒在討要父親的寵溺,道:
「我也不是很清楚,自從竇被免職之後,他們沒有再召喚過我,也就是韋昭訓家裡那個小娘子,時不時來找我的茬,你都做什麼了?惹得人家動了春心。」
我跟她可是乾乾淨淨,」李擼笑看看向正停下手裡動作,聽他們倆聊天的顏令賓,道:
「我覺得韋三娘只是單純的...::.看你不順眼。」
達奚盈盈一口咬在李瑁耳垂,語聲柔嘴道:
「那也是因為你。」
顏令賓也在一邊道:
「這個小娘子近來風頭正盛,南曲的客人們當中,很多人聊天的話題,
都離不開她,聽說去年開始,便是長安少年郎君們趨之若鶩的正妻人選,家裡的門檻都快被貴人們踏破了,今年十六,更是出落的美人如玉,她要是出現在哪裡,哪裡便是世家公子們蜂擁而至之處。」
李瑁將背後的達奚盈盈推開,笑道:
「都是白費心機罷了,京兆韋氏選婿,首選李楊,其次杜、裴、王,不是這五姓出身,基本已經沒機會了。」
達奚盈盈輕哼一聲,裝出一副吃醋的表情道;
「你不剛好就在其中?」
她現在對李是沒有感覺的,準確來說,她對任何男人都沒有感覺,這與出身和成長經歷有關,後世許多高齡未嫁女,都是因為家庭不和諧影響了她們的心理。
不過如果和李瑁睡覺,她倒也不會拒絕,肉身和靈魂是分開考慮的。
我都有正妻了,你聽過哪個韋家嫡女給人做小的?」李瑁還頗為正經的解釋道:
「十王宅只有兩個人,娶的是京兆韋,一個是太子,一個是老四棣王琰(鄖公房),韋家的眼光可不低,選婿都是宗族議事決定的,尤其是韋妮兒這種大宗,她之所以如今在長安這麼搶手,不過是韋家待價而活的手段罷了,太子的長子李(chu唐代宗)已近成年,幾乎是最好的選擇,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就是他了。」
十王宅別看住了那麼多人,他們對皇位已經沒有繼承權了,與其它親王沒什麼區別,再加上李隆基打壓兒子,所以他們註定不會有任何地位和影響力,因此並不在豪門貴女的選擇範圍。
再者說,十王宅里沒娶媳婦的,也不多了。
達奚盈盈笑道:「我雖然也這麼想過,但是有一關,恐怕不太好過。」
李瑁點頭道:「你是在說太子妃吧?」
「沒錯,」達奚盈盈道:
「太子長子大概今年封爵,封爵之前是要訂下婚事的,太子肯定非常樂意選擇韋三娘,韋昭訓又是東宮出身,韋家這邊應該障礙不大,但是太子妃可是有兒子的,正經的太子嫡出,她會願意李傲得到韋家的支持嗎?」
她分析的非常到位。
李傲的親媽吳宮人,地位低,又是出身河南一個小家族,十八歲就死了,娘家那邊就兩個弟弟,一個是盛王李琦的參軍,一個還沒李年紀大,才十一歲,實在上不得台面。
什麼是宮人?掖庭宮出來的,李隆基賞賜給的太子李紹。
而太子妃韋氏現在已經有一個兒子了,李個,今年三歲,嫡長子。
李認同道:
「太子妃不會同意,韋堅也必然會阻撓,她們是彭公房,韋妮兒是大宗勛公房,一旦嫁給李,太子妃的兒子便會陷入尷尬境地,屆時韋家到底支持他,還是支持李呢?」
達奚盈盈笑道:
「就憑韋堅的影響力,這件事成不了,我甚至可以斷定,別看韋妮如今風光無兩,她嫁的不會好,因為牽扯太大了,這種天之驕女,要麼真的嫁入東宮,要麼只能嫁給一個不影響局勢的邊緣人。」
好了,別再提我媳婦了,李瑁默然無語。
韋妮兒歷史上,可是給壽王生了五子一女,這輩子就當是有緣無分吧,
李瑁返京之後,完全沒有去過金吾衛,因為竇藉口收拾私人物品,賴著沒走,其實就是想跟李瑁見一面,比劃比劃。
比劃個毛啊比劃,你個白身。
「是你自作主張?」
晚上回到家中,李瑁見到了遲遲沒有離開,一直在府上等著他的嚴武。
而嚴武將崔乾佑的事情和盤托出,他爹嚴挺之已經舉薦後者參加科舉。
嚴武低著頭,小聲道:
「我這些天來總是惶恐不安,擔心您知道之後會生氣,可是不說在心裡,我又實在過不去自己那關,所以不吐不快,隋王罵我吧。」
李瑁頓覺哭笑不得,其實嚴武的行為,他是能夠理解的,類似於交朋友,你不跟我玩,我總得找個跟我玩的,否則都以為沒人願意跟我玩。
終究年紀還小,有些少年心性是避不開的。
「他們本來就覺得侯莫陳三娘的事情,是你乾的,鄙夷的是你的人品,
1
李瑁冷冷道:
「現在可倒好,你又去巴結楊家,他們會怎麼想?他們會覺得你小子原來還是個見風使舵的啊?」
嚴武頓時覺的無地並容,因為王妃郭淑回來後第一次見他,還一切正常,但是第二次,王妃就沒給他好臉色了。
很明顯,王妃知道這件事了,畢竟隋王匕那麼多奴僕,都是以王妃唯命是從,何況他做那件事的時候也沒想著隱瞞。
「我當時是想著,如果您在的話,這件事會不會幫忙,」嚴武一丑苦瓜臉,道:
「六哥當時也覺得,您肯定會幫的,所以我才想,公主那邊沒亢表態,
時間久了恐會誤了事,這才並作主張。」
李瑁沉聲道:
「我做,和你做,這是兩回事,你什麼時候能替我拿主意了?」
嚴武頓時大驚,嚇得不敢說話了,他是非常憂李瑁的,因為他爹和裴耀卿、盧奐,都對李瑁評價極高。
他雖然經常頂撞他爹,可從來沒亢懷疑過他爹的眼光。
接下來,李瑁又劈頭蓋臉的訓斥了嚴武一頓,主要是針對嚴武不經過他,擅並拿主意這件事。
這可是個大毛病,往小了說叫做擅作主張,往大了說:將在外,君命亢所不受。
再亢本事,不聽話可不行,我要的是忠心的人,能力只在其次。
嚴武這個年紀,偏偏就是人生當中長記性的年紀,李刻意加重語氣訓斥半天,就是要給嚴武加深一個印象:以後做什麼事情,先問過我再說。
「這次就算了,我會跟旁人解釋,是我授意你去做的,下不為例,」李瑁最後道。
嚴武如蒙大赦,趕忙道:
「您今晚就先跟王妃解釋清楚,不然小子今後都不敢進這個門了。」
「瞧你那點出息,」李瑁伴怒道:
「回去吧。」
「喏!」嚴武徹底放心了,興高采烈的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