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水滿則溢
第142章 水滿則溢
太子其實有一句話說錯了,他們兄弟裡面,其實有一個人的生育能力有問題。
老大慶王李琮,他的媳婦是竇鱷的堂姐,妻子加上好幾個小妾,也沒能給他生下一兒半女,說明什麼?說明問題就在李琮身上。
但是,李琮因面部有傷,與儲君擦肩而過,本來就遭受了極大的打擊,
你要再說他不能生,他還活不活了?
人活一張臉,所以當年李隆基特別警告過,誰敢說李琮不能生,直接砍了。
那麼慶王妃竇氏就將這口鍋頂了,自言是自己不能生育,而李琮也將自已的所有小妾全部打發掉,女眷只剩下妻子一人,夫妻倆也算是相依為命。
老二廢太子瑛,有五個兒子,五個全是庶出,死後全部過繼給了慶王李琮。
其中老三李倩是小兒麻痹症,天生殘疾,生母出身又差,所以鮮為人知,這五個全部沒有繼承權。
那麼老三就是太子李紹了,李紹的長子李,毫無疑問,擁有大唐皇室第二順位繼承權,是當下皇孫當中地位最高的。
這小子剛出生的時候,李隆基親往探視便曾經說過:這個孩子的福祿遠遠地超過他的父親,這個殿裡有三個天子,真是高興啊。
尤其那句:此兒甚有異相,他日亦是吾家一有福天子也,基本確定了太子李紹之後,就是李傲來接手他們家的產業。
這小子今年十六了,訂婚封王,已經被提上日程,目前為止大唐的第一潛力股。
「我怎麼覺得你不怎麼上心啊?」
少陽院,李紹正在與妻子韋妃商議長子的婚事,他不願意親自出面去找韋家,降尊纖貴,他落不下臉來,所以韋妃是最合適的。
但是韋妃還是日常照舊,除了去了幾趟韋陟家裡,回到少陽院依然是該幹嘛幹嘛,並不是很重視這件事。
她其實是一個好後媽,但是牽扯到自己兒子的時候,那可就不行了。
「我談過了,紫薇郎說了,會慎重考慮的,」韋妃淡淡道。
中書令是紫薇令,中書侍郎便是紫薇郎。
省內兩位侍郎,原本是戶部尚書兼任中書侍郎的王琚,另外一位就是蕭華了。
王琚不是死了嗎?就在上個月,韋陟從中書舍人升到了紫薇郎,補上了王琚的缺,成為中書省兩大台柱之一,他還兼著禮部侍郎和御史中丞,身兼三職,儲相之選。
人家在族內說話有分量,不是因為級別高,而是因為他爹韋安石,就是鄖國公,李旦時期的宰相,死後被李隆基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諡號文貞。
他們家跟楊洄的情況挺相似,鄖公房,誰繼承鄖國公,誰就是宗長,韋陟目前看來基本上是不二之選。
「呵呵....:.他還需要考慮?」李紹聲音上揚,咧嘴道:
「怎麼?他瞧不起孤?」
韋妃嘆息一聲:「紫薇郎又怎會輕視殿下?事情總需慢慢來,兒還未封王,又不是很著急。」
「你說的什麼荒唐話?」李紹不滿道:
「大郎都十六了,如今已經惦記上一個教坊的箏女,整日廝混,你非得等那個賤婢給他生個兒子才行嗎?」
韋妃燮眉道:「我私下囑咐過傲兒,可以嘶混,但不能讓那個女人懷上皇家子嗣,傲兒是謹慎之人,他知道該怎麼做。」
畢竟十六了,肯定有生理需求,這不叫亂搞,這叫水滿則溢。
「不要以為孤不知道你在盤算什麼?」李紹一拂袖子,不小心打在韋妃臉上,怒道:
「你不就是想替六郎(李)謀劃嗎?孤現在就告訴你,他不行,他上面五個哥哥,怎麼輪也輪不到他。」
大唐開國至今,繼承人嫡庶之別,問題就出在李隆基身上,這老小子也是第一個庶子繼位的,以至於到了李紹這裡,庶子的身份他不敢不重視。
不重視,就是瞧不起他爹,以及他自己。
「吾兒可是嫡出,」韋妃力爭道:
「我要還是良娣,不爭也罷,但我不該是太子妃,母以子貴,子以母貴,我不替六郎謀劃,還有誰能幫他謀劃?」
李紹一愣,一個巴掌扇在韋妃臉上,厲聲道:
「你反了天了,一個婦人也敢左右我李唐家事?孤今天就告訴你,你再敢有這個心思,就給孤滾。」
兒子是自己的血脈,但媳婦不是,媳婦能換,兒子可換不了,李紹其實並沒有錯,當然了,韋妃也沒有錯,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場考慮罷了。
他們倆的爭執,不僅僅是家事,也是國事,夫妻倆沒有處理好,以至於陷入僵持。
韋妃沒有再說一句話,捂著臉離開了房間。
太子妃,不是太子能廢的,只有和離一個途徑,必須女方同意才行,不同意你也離不了。
李紹怒不可遏,瘋狂在屋內打砸家具,他在外面是一位仁厚勤儉的儲君形象,但在家裡,就是另外一副樣子了。
韋妃的曾祖,是唐初名將韋雲起的弟弟韋雲平,正宗的彭城公房,與韋家其它幾房也一直都維持著良好的關係。
韋妮兒她們這一支,出自韋孝寬三子韋總,韋陟則是出自韋孝寬六子韋津,絕對的近親了。
所以別看韋昭訓眼下混的不求行,但人家家裡牛比人太多了。
而京兆韋氏眼下能拿的出手與李傲配對的,只有韋妮兒一個。
「你們都說說看吧,我平日難得空閒,今晚先將事情議個大概,」韋陟在自已家裡,主持宗族議事。
他的家也在平康坊,不但有宅子,中曲還有門面樓。
「牽扯太大了,右相盯的很緊,太子妃那邊肯定是不願意的,韋堅不是也有信嗎?咱們要是同意了,韋堅恐怕要鬧事,」堂弟韋廉率先說道。
他的職位,是吏部考功司員外郎,這是一個相當牛逼的崗位,竇鱷被免職,也得經他的手。
將作少監韋蘭做為彭公房代表,皺眉發言道:
「別說的那麼難聽,你們要是真乾的出來,我們才會鬧,不去做,我們自然也不會不滿,諸位,太子妃可是有兒子,得隴望蜀可就沒意思了。」
來自逍遙公房的少府少監韋附和道:
「事情確實不能這麼辦,別的不說,右相那關過不去啊,婚嫁一事從來都不是輕易就能下決定的,韋妮兒性耿直,不如太子妃沉穩,不宜嫁給太子長子,族內因此遭禍,歷歷在目,諸位不可不謹慎啊。」
他是暗指中宗皇帝的韋皇后,韋皇后一出事,駙馬房都快絕後了,其它幾房或多或少也被牽連。
這就是性格不穩理下的禍根。
嫁給繼承人,需要全方位考慮,富貴還是災禍,有時候就在一線之間。
韋陟點了點頭,看向當事人韋昭訓,皺眉道:
「大郎怎麼看?」
韋昭訓嘆息一聲:「弟不敢拿主意,全憑兄長做主。」
韋陟皺眉沉思半響,看向眾人,緩緩道:
「這件事兩難啊,不瞞諸位,我其實也沒有主意,太子已經催我多次,
既然大家傾向於不嫁,那麼該如何應對東宮,你們給我拿個主意。」
韋蘭率先道:「東宮有吾妹頂看,此事無憂,就說韋妮兒配不上太子長子,請太子另選良媳。」
「那你去說!」韋廉聞言,頓時不滿道:
「讓你出主意,不是讓你亂來,你這個建議兄長如何啟齒?這不是掃太子顏面嗎?」
韋鑾也是一臉鄙夷的看向韋蘭:
「太子妃真的頂得住嗎?她太良善了,容易被人說服,韋堅不在京,她便沒有主心骨,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因此事,導致太子與太子妃不睦,所以這件事還真不能讓太子妃去頂,虧你還是親哥哥,連這個道理都不懂嗎?」
這話韋蘭不好反駁,於是將矛頭又指向韋昭訓,沒好氣道:
「你那個閨女還未出閣,便在長安赫赫有名,整日鬥雞走狗,闖出好大的名聲,現在好了,讓人家盯上了?你最好有個心理準備,上嫁是別想了,
能別嫁的太慘,你就偷著樂吧。」
韋昭訓一愣,拿起自己桌子上的杯子就朝韋蘭扔了過去。
「」的一聲,沒有砸中。
他肚子裡著一股氣,卻是無處發泄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他也算看明白了,李林甫不可能眼睜睜看著鄖公房與少陽院一氣。
太子妃的彭公房實力有限,但勛公房可不一樣,一旦選擇站隊,影響極其之大。
偏偏眼下,朝堂之上最惹不起的人,就是李林甫。
韋堅現在又是勢頭正盛,堅決表態不同意,那麼其它幾房勢必會重點考慮韋堅的立場。
家族嘛,最忌諱的就是內鬥,外部壓力再大,也抵不上內部出問題帶來的危害嚴重。
所以韋昭訓基本確定,閨女嫁不進少陽院,但是拒了太子長子,誰敢再接收呢?
正如韋蘭方才所言,只能嫁的慘一點,太子那邊才能消氣。
韋陟望著臉色鐵青的韋昭訓,又掃視眾人一眼,隨後道:
「這件事還是需要看聖人的心意,我明天勤見聖人之後再說吧。
2
「兄長說的沒錯,」韋鑾點頭道:
「太子長子,地位非凡,最後拿主意的肯定還是聖人,我們商量來商量去,最後還是得聖人點頭,事關家族,兄長務要謹慎。」
韋陟眉頭緊鎖,一言不發。
他的地位,想要見李隆基那是輕而易舉,但是他眼下還是十分擔憂,擔心聖人的心意,會讓他們很為難。
這個宗長不好當啊。
李傲與韋妮兒的配對,一開始不知道是誰傳出來的,如今已經在長安鬧的沸沸揚揚。
但是因為雙方當事人太子與韋昭訓,對此矢口否認,以至於打韋妮兒主意的世家子弟,只增不減。
李紹不願意承認,主要是因為李隆基那邊沒反應,他不敢認,雖然是自己兒子,但是李紹心裡也清楚,李傲婚事的決定權,七成在聖人,剩下三成才是他。
所以他才想著背地裡聯絡韋家,提前將事情敲定,只要雙方同意,再報至聖人那裡,聖人也不好否決。
如果他直接奏請聖人,難免有交構韋家之嫌,他那個爹又比較忌諱這個。
至於韋昭訓為什麼也不敢承認,自然是因為皇帝和太子對外都沒有表態。
閏四月二十,響午,中書門下。
李林甫躺在公房的床榻上午休,兒子李則是直接在外面的政事堂,拿出中書門下的大印,哈了一口氣,蓋在了一封屬於他們將作監的公文上面。
今年十月份,聖人要移駕華清宮,但是那邊的修工程,還有一些沒有完成,將作監需要一筆四萬貫的撥款,李已經將工程用度的明細做好,響午來蓋印了。
「王那個王八蛋,逢迎這兩字算是被他用到登峰造極了,」李將公文收好,進入內間臥房,道:
「大盈和瓊林還沒修成,他又諫言聖人在華清宮也興造新的內庫,聖人還准了,阿爺今年還需想辦法,再挪一筆營造費用。」
李林甫躺在榻上並沒有睡著,他才是真正的日理萬機,休息的時候,做夢的時候,都與國事有關。
只見他雙手疊放在小腹,閉目道:
「只要是聖人用度,千難萬難,也要準備周全,一個韋堅,一個王,
都想學老夫,畫虎不成反類犬,該修修吧,你再見到王,給他五個耳光,
告訴他,這是右相讓給的,以懲他擅作主張之罪。」
王這個人,比楊慎矜更難管理,明面上依附李林甫,但是營造華清宮內庫的事情,提前卻沒有跟李林甫商量。
李林甫知道對方打的什麼算盤,其實就是向聖人表忠心,好讓聖人知道,我王是聖人的狗,絕不是右相的狗。
「哈哈.!.!.」李笑道:
「兒子明白,這句話我會帶到,但耳光就不必了。』
躺在床上的李林甫嘴角微翹這就叫老子給一巴掌,兒子賺人情,屆時王會認為,自己與李這段時間結下了深厚的交情,從而對他高抬貴手。
畢竟是李林甫手把手調教出來的,李自打成年之後,基本沒有將自己的信任隨意交附他人。
「韋妮兒的事情,最近鬧的挺大,迎月在背後出力不小,」
李瑁拎著坐席在榻邊坐下,笑道:
『阿爺好手段,您只是稍微那麼一出手,就將少陽院和韋家攪的一團糟,我當時還反對,擔心聖人順水推舟促成此事,那麼對咱們將是大大不利,現在好了,迎月又將韋妮常去隋王宅的事情給捅了出來,真想看看此時太子的臉色。」
李林甫的消息網是最龐大的,從嚴武的事件開始,太子妃便常去隋王宅,他派人嚴密監視,將所有消息匯總之後,抽絲剝繭,基本上判斷出,是太子有意拉攏隋王,而隋王則是順水推舟,如今,兄弟倆在表面上已經達成和解。
這可不行,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無論是明面上還是暗地裡,你倆都得不和。
李瑁想將太子的矛頭引向楊玉環,但是李林甫還是想將太子的矛頭引向李,這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
李迎月就是那個攪屎棍,鬥雞走狗也是她所擅長的,與韋妮兒屬於同道中人,是她告訴韋妮兒,隋王自從見過她之後,便對她十分仰慕。
韋妮兒相信了,真的以為李瑁看上了她,所以才有南曲達奚盈盈那邊,
跟李瑁擺臉色的情景。
雖然她知道自己不可能給人做小,但先入為主的以為李瑁仰慕她,卻又去招惹達奚盈盈,是人品作風問題,
也是小女孩的古怪心理作崇,因此常常藉口去隋王宅,就是想看看,李瑁仰慕她到了哪種程度。
別人的仰慕不值錢,李瑁的仰慕自然另算。
這不就類似於女頻文當中,世家小姐被皇子看上的場景嘛,還要扭扭捏捏裝出一副不情願,擺出一副被動的樣子,好吊足觀眾的胃口。
韋妮兒沒有那麼不堪,但她所表現出來的,確實是這樣。
「這件事左右都是對咱們有利,」李林甫緩緩睜開眼:
「他們真要是成了,韋堅與太子必然關係緊張,韋家內部也會因此而起紛爭,聖人對太子的顧忌只會越來越深,這事要是成不了,太子固然失去了與鄖公房聯姻的機會,與李瑁維繫沒幾日的假感情,也便隨即破裂。」
李點頭笑道:,「十八郎也是,立場要鮮明,才好判斷誰是敵人誰是朋友,他以前不是這樣,現在奇了怪了,變的能屈能伸了。」
「他想做烏龜,老夫不允許,」李林甫沉聲道:
「我是沒有退路的,但是他有,自然可屈可伸,太子妃不也常去他那邊嗎?這又是一件可以大書特書的事情,只不過要看時機,現在用了,對大家都不好。」
李好奇道:「今早韋陟去花萼樓見了聖人,應該就是在談論這件事,
阿爺知曉聖人的態度嗎?」
「這次不好猜,」李林甫緩緩起身,李趕忙起身去扶。
只見李林甫坐直身子,淡淡道:
「凡事都有可能,聖人如果准許,那麼多半是要給我施加壓力,逼迫我加大針對東宮的謀劃,如果不同意,那自然就是不希望太子得到勛公房這樣的強大助力,說不準的。」
「嘶......那兒子就不懂了,」李疑惑道:
「既然聖人有可能同意,阿爺又何必謀劃這件事呢?這不是自找麻煩嗎?如果韋妮兒真的嫁給了李傲,咱們不是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李林甫微笑搖頭:
「風險與利益共存,東宮勢力愈大,那麼聖人就需要賦予我更大的權利來制衡東宮,蕭嵩完了,李禕還能活幾年?沒了這倆人的支持,東宮必然勢微,那麼相應的,聖人也會削弱我的權利,以達到平衡的目的。」
「兒子越聽越糊塗,」李只覺聽的雲裡霧裡,迷糊道:
「那麼沒有鄖公房的支持,太子力微,阿爺的權利勢必也會被局限,對咱們也沒有好處啊?」
「重點就在韋堅,」李林甫耐心的解釋道:
「韋堅起勢已經是攔不住了,聖人近來常常將韋堅掛在嘴邊,這是快要嘉賞的苗頭,韋堅爬的越高,目前來說,對我們越有利,就讓他蹦噠幾年,
到時候一舉收拾掉。」
韋堅也是一個老陰比,他在疏通運河的時候,向朝廷要了河工的撥款也就是工資。
因為在大唐,免除勞役的地區,就是長安-洛陽-江南這條生命運輸線,
以及其它少數地區。
你僱傭河工,是要花錢的,但是韋堅給改了,長安至洛陽一線,今年的勞役不免,等於是韋堅拿了朝廷的錢,又沒給河工發下去。
錢去哪了?換成惡錢買糧了,朝廷撥款從來不撥惡錢,韋堅又有兌換渠道,拿著河工的血汗錢,討好了李隆基。
這件事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李林甫目前也不敢張揚,畢竟這種手段本來就是給朝廷臉上潑髒水,傳出去聖人臉上無光。
所以河工及沿線的州縣衙門,現在都在怨恨李林甫,以為是李林甫給改了政策。
其實人家韋堅這個河道轉運使,也有這個權利。
達
1
爺一道,」李笑道:
「我算是看出來了,他的才能就是拿國家的錢,左手倒右手,獻給聖人。」
李林甫笑道:
「老夫尚且因增賦而焦頭爛額,他哪來的新路子搞錢?不過是壓榨下面而已,但現在聖人喜歡他,這就是才能,此人與王一樣,確實是國之大才,只是沒用到正經地方,或者說,他們太心急了。」
李林甫是頂級財政專家,自然看得出韋堅和王,都是實打實的人才,
但眼下國家的財政全在他一個人手上,他又不可能放權,所以這兩人想要起來,只能另闢蹊徑。
李點了點頭,在腦中消化許久之後,轉移話題道:
「那阿爺覺得,韋妮兒這件事,十八郎能不能看出來,是咱們搞的鬼。」
「看出來又如何?」李林甫笑道:
「看出來,他也不會說出來,不然便是太子與老夫這邊,兩邊不討好,
他想坐山觀虎鬥,老夫偏偏要拉他下水。」
李郵捧腹大笑.:::::
太子其實有一句話說錯了,他們兄弟裡面,其實有一個人的生育能力有問題。
老大慶王李琮,他的媳婦是竇鱷的堂姐,妻子加上好幾個小妾,也沒能給他生下一兒半女,說明什麼?說明問題就在李琮身上。
但是,李琮因面部有傷,與儲君擦肩而過,本來就遭受了極大的打擊,
你要再說他不能生,他還活不活了?
人活一張臉,所以當年李隆基特別警告過,誰敢說李琮不能生,直接砍了。
那麼慶王妃竇氏就將這口鍋頂了,自言是自己不能生育,而李琮也將自已的所有小妾全部打發掉,女眷只剩下妻子一人,夫妻倆也算是相依為命。
老二廢太子瑛,有五個兒子,五個全是庶出,死後全部過繼給了慶王李琮。
其中老三李倩是小兒麻痹症,天生殘疾,生母出身又差,所以鮮為人知,這五個全部沒有繼承權。
那麼老三就是太子李紹了,李紹的長子李,毫無疑問,擁有大唐皇室第二順位繼承權,是當下皇孫當中地位最高的。
這小子剛出生的時候,李隆基親往探視便曾經說過:這個孩子的福祿遠遠地超過他的父親,這個殿裡有三個天子,真是高興啊。
尤其那句:此兒甚有異相,他日亦是吾家一有福天子也,基本確定了太子李紹之後,就是李傲來接手他們家的產業。
這小子今年十六了,訂婚封王,已經被提上日程,目前為止大唐的第一潛力股。
「我怎麼覺得你不怎麼上心啊?」
少陽院,李紹正在與妻子韋妃商議長子的婚事,他不願意親自出面去找韋家,降尊纖貴,他落不下臉來,所以韋妃是最合適的。
但是韋妃還是日常照舊,除了去了幾趟韋陟家裡,回到少陽院依然是該幹嘛幹嘛,並不是很重視這件事。
她其實是一個好後媽,但是牽扯到自己兒子的時候,那可就不行了。
「我談過了,紫薇郎說了,會慎重考慮的,」韋妃淡淡道。
中書令是紫薇令,中書侍郎便是紫薇郎。
省內兩位侍郎,原本是戶部尚書兼任中書侍郎的王琚,另外一位就是蕭華了。
王琚不是死了嗎?就在上個月,韋陟從中書舍人升到了紫薇郎,補上了王琚的缺,成為中書省兩大台柱之一,他還兼著禮部侍郎和御史中丞,身兼三職,儲相之選。
人家在族內說話有分量,不是因為級別高,而是因為他爹韋安石,就是鄖國公,李旦時期的宰相,死後被李隆基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諡號文貞。
他們家跟楊洄的情況挺相似,鄖公房,誰繼承鄖國公,誰就是宗長,韋陟目前看來基本上是不二之選。
「呵呵....:.他還需要考慮?」李紹聲音上揚,咧嘴道:
「怎麼?他瞧不起孤?」
韋妃嘆息一聲:「紫薇郎又怎會輕視殿下?事情總需慢慢來,兒還未封王,又不是很著急。」
「你說的什麼荒唐話?」李紹不滿道:
「大郎都十六了,如今已經惦記上一個教坊的箏女,整日廝混,你非得等那個賤婢給他生個兒子才行嗎?」
韋妃燮眉道:「我私下囑咐過傲兒,可以嘶混,但不能讓那個女人懷上皇家子嗣,傲兒是謹慎之人,他知道該怎麼做。」
畢竟十六了,肯定有生理需求,這不叫亂搞,這叫水滿則溢。
「不要以為孤不知道你在盤算什麼?」李紹一拂袖子,不小心打在韋妃臉上,怒道:
「你不就是想替六郎(李)謀劃嗎?孤現在就告訴你,他不行,他上面五個哥哥,怎麼輪也輪不到他。」
大唐開國至今,繼承人嫡庶之別,問題就出在李隆基身上,這老小子也是第一個庶子繼位的,以至於到了李紹這裡,庶子的身份他不敢不重視。
不重視,就是瞧不起他爹,以及他自己。
「吾兒可是嫡出,」韋妃力爭道:
「我要還是良娣,不爭也罷,但我不該是太子妃,母以子貴,子以母貴,我不替六郎謀劃,還有誰能幫他謀劃?」
李紹一愣,一個巴掌扇在韋妃臉上,厲聲道:
「你反了天了,一個婦人也敢左右我李唐家事?孤今天就告訴你,你再敢有這個心思,就給孤滾。」
兒子是自己的血脈,但媳婦不是,媳婦能換,兒子可換不了,李紹其實並沒有錯,當然了,韋妃也沒有錯,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場考慮罷了。
他們倆的爭執,不僅僅是家事,也是國事,夫妻倆沒有處理好,以至於陷入僵持。
韋妃沒有再說一句話,捂著臉離開了房間。
太子妃,不是太子能廢的,只有和離一個途徑,必須女方同意才行,不同意你也離不了。
李紹怒不可遏,瘋狂在屋內打砸家具,他在外面是一位仁厚勤儉的儲君形象,但在家裡,就是另外一副樣子了。
韋妃的曾祖,是唐初名將韋雲起的弟弟韋雲平,正宗的彭城公房,與韋家其它幾房也一直都維持著良好的關係。
韋妮兒她們這一支,出自韋孝寬三子韋總,韋陟則是出自韋孝寬六子韋津,絕對的近親了。
所以別看韋昭訓眼下混的不求行,但人家家裡牛比人太多了。
而京兆韋氏眼下能拿的出手與李傲配對的,只有韋妮兒一個。
「你們都說說看吧,我平日難得空閒,今晚先將事情議個大概,」韋陟在自已家裡,主持宗族議事。
他的家也在平康坊,不但有宅子,中曲還有門面樓。
「牽扯太大了,右相盯的很緊,太子妃那邊肯定是不願意的,韋堅不是也有信嗎?咱們要是同意了,韋堅恐怕要鬧事,」堂弟韋廉率先說道。
他的職位,是吏部考功司員外郎,這是一個相當牛逼的崗位,竇鱷被免職,也得經他的手。
將作少監韋蘭做為彭公房代表,皺眉發言道:
「別說的那麼難聽,你們要是真乾的出來,我們才會鬧,不去做,我們自然也不會不滿,諸位,太子妃可是有兒子,得隴望蜀可就沒意思了。」
來自逍遙公房的少府少監韋附和道:
「事情確實不能這麼辦,別的不說,右相那關過不去啊,婚嫁一事從來都不是輕易就能下決定的,韋妮兒性耿直,不如太子妃沉穩,不宜嫁給太子長子,族內因此遭禍,歷歷在目,諸位不可不謹慎啊。」
他是暗指中宗皇帝的韋皇后,韋皇后一出事,駙馬房都快絕後了,其它幾房或多或少也被牽連。
這就是性格不穩理下的禍根。
嫁給繼承人,需要全方位考慮,富貴還是災禍,有時候就在一線之間。
韋陟點了點頭,看向當事人韋昭訓,皺眉道:
「大郎怎麼看?」
韋昭訓嘆息一聲:「弟不敢拿主意,全憑兄長做主。」
韋陟皺眉沉思半響,看向眾人,緩緩道:
「這件事兩難啊,不瞞諸位,我其實也沒有主意,太子已經催我多次,
既然大家傾向於不嫁,那麼該如何應對東宮,你們給我拿個主意。」
韋蘭率先道:「東宮有吾妹頂看,此事無憂,就說韋妮兒配不上太子長子,請太子另選良媳。」
「那你去說!」韋廉聞言,頓時不滿道:
「讓你出主意,不是讓你亂來,你這個建議兄長如何啟齒?這不是掃太子顏面嗎?」
韋鑾也是一臉鄙夷的看向韋蘭:
「太子妃真的頂得住嗎?她太良善了,容易被人說服,韋堅不在京,她便沒有主心骨,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因此事,導致太子與太子妃不睦,所以這件事還真不能讓太子妃去頂,虧你還是親哥哥,連這個道理都不懂嗎?」
這話韋蘭不好反駁,於是將矛頭又指向韋昭訓,沒好氣道:
「你那個閨女還未出閣,便在長安赫赫有名,整日鬥雞走狗,闖出好大的名聲,現在好了,讓人家盯上了?你最好有個心理準備,上嫁是別想了,
能別嫁的太慘,你就偷著樂吧。」
韋昭訓一愣,拿起自己桌子上的杯子就朝韋蘭扔了過去。
「」的一聲,沒有砸中。
他肚子裡著一股氣,卻是無處發泄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他也算看明白了,李林甫不可能眼睜睜看著鄖公房與少陽院一氣。
太子妃的彭公房實力有限,但勛公房可不一樣,一旦選擇站隊,影響極其之大。
偏偏眼下,朝堂之上最惹不起的人,就是李林甫。
韋堅現在又是勢頭正盛,堅決表態不同意,那麼其它幾房勢必會重點考慮韋堅的立場。
家族嘛,最忌諱的就是內鬥,外部壓力再大,也抵不上內部出問題帶來的危害嚴重。
所以韋昭訓基本確定,閨女嫁不進少陽院,但是拒了太子長子,誰敢再接收呢?
正如韋蘭方才所言,只能嫁的慘一點,太子那邊才能消氣。
韋陟望著臉色鐵青的韋昭訓,又掃視眾人一眼,隨後道:
「這件事還是需要看聖人的心意,我明天勤見聖人之後再說吧。
2
「兄長說的沒錯,」韋鑾點頭道:
「太子長子,地位非凡,最後拿主意的肯定還是聖人,我們商量來商量去,最後還是得聖人點頭,事關家族,兄長務要謹慎。」
韋陟眉頭緊鎖,一言不發。
他的地位,想要見李隆基那是輕而易舉,但是他眼下還是十分擔憂,擔心聖人的心意,會讓他們很為難。
這個宗長不好當啊。
李傲與韋妮兒的配對,一開始不知道是誰傳出來的,如今已經在長安鬧的沸沸揚揚。
但是因為雙方當事人太子與韋昭訓,對此矢口否認,以至於打韋妮兒主意的世家子弟,只增不減。
李紹不願意承認,主要是因為李隆基那邊沒反應,他不敢認,雖然是自己兒子,但是李紹心裡也清楚,李傲婚事的決定權,七成在聖人,剩下三成才是他。
所以他才想著背地裡聯絡韋家,提前將事情敲定,只要雙方同意,再報至聖人那裡,聖人也不好否決。
如果他直接奏請聖人,難免有交構韋家之嫌,他那個爹又比較忌諱這個。
至於韋昭訓為什麼也不敢承認,自然是因為皇帝和太子對外都沒有表態。
閏四月二十,響午,中書門下。
李林甫躺在公房的床榻上午休,兒子李則是直接在外面的政事堂,拿出中書門下的大印,哈了一口氣,蓋在了一封屬於他們將作監的公文上面。
今年十月份,聖人要移駕華清宮,但是那邊的修工程,還有一些沒有完成,將作監需要一筆四萬貫的撥款,李已經將工程用度的明細做好,響午來蓋印了。
「王那個王八蛋,逢迎這兩字算是被他用到登峰造極了,」李將公文收好,進入內間臥房,道:
「大盈和瓊林還沒修成,他又諫言聖人在華清宮也興造新的內庫,聖人還准了,阿爺今年還需想辦法,再挪一筆營造費用。」
李林甫躺在榻上並沒有睡著,他才是真正的日理萬機,休息的時候,做夢的時候,都與國事有關。
只見他雙手疊放在小腹,閉目道:
「只要是聖人用度,千難萬難,也要準備周全,一個韋堅,一個王,
都想學老夫,畫虎不成反類犬,該修修吧,你再見到王,給他五個耳光,
告訴他,這是右相讓給的,以懲他擅作主張之罪。」
王這個人,比楊慎矜更難管理,明面上依附李林甫,但是營造華清宮內庫的事情,提前卻沒有跟李林甫商量。
李林甫知道對方打的什麼算盤,其實就是向聖人表忠心,好讓聖人知道,我王是聖人的狗,絕不是右相的狗。
「哈哈.!.!.」李笑道:
「兒子明白,這句話我會帶到,但耳光就不必了。』
躺在床上的李林甫嘴角微翹這就叫老子給一巴掌,兒子賺人情,屆時王會認為,自己與李這段時間結下了深厚的交情,從而對他高抬貴手。
畢竟是李林甫手把手調教出來的,李自打成年之後,基本沒有將自己的信任隨意交附他人。
「韋妮兒的事情,最近鬧的挺大,迎月在背後出力不小,」
李瑁拎著坐席在榻邊坐下,笑道:
『阿爺好手段,您只是稍微那麼一出手,就將少陽院和韋家攪的一團糟,我當時還反對,擔心聖人順水推舟促成此事,那麼對咱們將是大大不利,現在好了,迎月又將韋妮常去隋王宅的事情給捅了出來,真想看看此時太子的臉色。」
李林甫的消息網是最龐大的,從嚴武的事件開始,太子妃便常去隋王宅,他派人嚴密監視,將所有消息匯總之後,抽絲剝繭,基本上判斷出,是太子有意拉攏隋王,而隋王則是順水推舟,如今,兄弟倆在表面上已經達成和解。
這可不行,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無論是明面上還是暗地裡,你倆都得不和。
李瑁想將太子的矛頭引向楊玉環,但是李林甫還是想將太子的矛頭引向李,這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
李迎月就是那個攪屎棍,鬥雞走狗也是她所擅長的,與韋妮兒屬於同道中人,是她告訴韋妮兒,隋王自從見過她之後,便對她十分仰慕。
韋妮兒相信了,真的以為李瑁看上了她,所以才有南曲達奚盈盈那邊,
跟李瑁擺臉色的情景。
雖然她知道自己不可能給人做小,但先入為主的以為李瑁仰慕她,卻又去招惹達奚盈盈,是人品作風問題,
也是小女孩的古怪心理作崇,因此常常藉口去隋王宅,就是想看看,李瑁仰慕她到了哪種程度。
別人的仰慕不值錢,李瑁的仰慕自然另算。
這不就類似於女頻文當中,世家小姐被皇子看上的場景嘛,還要扭扭捏捏裝出一副不情願,擺出一副被動的樣子,好吊足觀眾的胃口。
韋妮兒沒有那麼不堪,但她所表現出來的,確實是這樣。
「這件事左右都是對咱們有利,」李林甫緩緩睜開眼:
「他們真要是成了,韋堅與太子必然關係緊張,韋家內部也會因此而起紛爭,聖人對太子的顧忌只會越來越深,這事要是成不了,太子固然失去了與鄖公房聯姻的機會,與李瑁維繫沒幾日的假感情,也便隨即破裂。」
李點頭笑道:,「十八郎也是,立場要鮮明,才好判斷誰是敵人誰是朋友,他以前不是這樣,現在奇了怪了,變的能屈能伸了。」
「他想做烏龜,老夫不允許,」李林甫沉聲道:
「我是沒有退路的,但是他有,自然可屈可伸,太子妃不也常去他那邊嗎?這又是一件可以大書特書的事情,只不過要看時機,現在用了,對大家都不好。」
李好奇道:「今早韋陟去花萼樓見了聖人,應該就是在談論這件事,
阿爺知曉聖人的態度嗎?」
「這次不好猜,」李林甫緩緩起身,李趕忙起身去扶。
只見李林甫坐直身子,淡淡道:
「凡事都有可能,聖人如果准許,那麼多半是要給我施加壓力,逼迫我加大針對東宮的謀劃,如果不同意,那自然就是不希望太子得到勛公房這樣的強大助力,說不準的。」
「嘶......那兒子就不懂了,」李疑惑道:
「既然聖人有可能同意,阿爺又何必謀劃這件事呢?這不是自找麻煩嗎?如果韋妮兒真的嫁給了李傲,咱們不是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李林甫微笑搖頭:
「風險與利益共存,東宮勢力愈大,那麼聖人就需要賦予我更大的權利來制衡東宮,蕭嵩完了,李禕還能活幾年?沒了這倆人的支持,東宮必然勢微,那麼相應的,聖人也會削弱我的權利,以達到平衡的目的。」
「兒子越聽越糊塗,」李只覺聽的雲裡霧裡,迷糊道:
「那麼沒有鄖公房的支持,太子力微,阿爺的權利勢必也會被局限,對咱們也沒有好處啊?」
「重點就在韋堅,」李林甫耐心的解釋道:
「韋堅起勢已經是攔不住了,聖人近來常常將韋堅掛在嘴邊,這是快要嘉賞的苗頭,韋堅爬的越高,目前來說,對我們越有利,就讓他蹦噠幾年,
到時候一舉收拾掉。」
韋堅也是一個老陰比,他在疏通運河的時候,向朝廷要了河工的撥款也就是工資。
因為在大唐,免除勞役的地區,就是長安-洛陽-江南這條生命運輸線,
以及其它少數地區。
你僱傭河工,是要花錢的,但是韋堅給改了,長安至洛陽一線,今年的勞役不免,等於是韋堅拿了朝廷的錢,又沒給河工發下去。
錢去哪了?換成惡錢買糧了,朝廷撥款從來不撥惡錢,韋堅又有兌換渠道,拿著河工的血汗錢,討好了李隆基。
這件事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李林甫目前也不敢張揚,畢竟這種手段本來就是給朝廷臉上潑髒水,傳出去聖人臉上無光。
所以河工及沿線的州縣衙門,現在都在怨恨李林甫,以為是李林甫給改了政策。
其實人家韋堅這個河道轉運使,也有這個權利。
達
1
爺一道,」李笑道:
「我算是看出來了,他的才能就是拿國家的錢,左手倒右手,獻給聖人。」
李林甫笑道:
「老夫尚且因增賦而焦頭爛額,他哪來的新路子搞錢?不過是壓榨下面而已,但現在聖人喜歡他,這就是才能,此人與王一樣,確實是國之大才,只是沒用到正經地方,或者說,他們太心急了。」
李林甫是頂級財政專家,自然看得出韋堅和王,都是實打實的人才,
但眼下國家的財政全在他一個人手上,他又不可能放權,所以這兩人想要起來,只能另闢蹊徑。
李點了點頭,在腦中消化許久之後,轉移話題道:
「那阿爺覺得,韋妮兒這件事,十八郎能不能看出來,是咱們搞的鬼。」
「看出來又如何?」李林甫笑道:
「看出來,他也不會說出來,不然便是太子與老夫這邊,兩邊不討好,
他想坐山觀虎鬥,老夫偏偏要拉他下水。」
李郵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