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抉擇之重
周明回到周府時,天色已暗。庭院裡的燈籠在夜風中搖曳,將他的影子拉得老長。小蓮守在門口,見他面色凝重,急忙迎了上來。
「少爺,您沒事吧?」她低聲問道,目光中滿是擔憂。
周明搖搖頭,逕自走向書房。案頭的燭火尚未熄滅,映出他緊鎖的眉頭。李林甫的要求如同懸在頭頂的利劍,他知道,三天後的答覆將決定自己在這個時代的命運。
「少爺,李公子來了。」小蓮輕聲叩門時,周明正對著案上白紙出神。
李逸推門而入,披風上還沾著夜露。他掃了眼周明案頭堆積的典籍,忽然嗤笑一聲:「子瑜兄這般用功,莫不是要搶了今科狀元的頭銜?」
周明擱下筆,苦笑著將白日之事和盤托出。燭火在兩人之間跳躍,將李逸的瞳孔映得忽明忽暗。
「李林甫的幕僚?」李逸把玩著案上的青瓷筆洗,釉色在指尖流轉,「我父親上月剛被他彈劾,如今還在家閉門思過。」
周明心頭一跳。史書記載李林甫「口蜜腹劍「,卻沒想到這柄劍已懸在友人頭頂。
「子安兄可知,東市醉仙樓的胡姬最近新排了拓枝舞?」李逸忽然話鋒一轉,起身推開雕花木窗。遠處坊市的燈火如星河墜落,隱約傳來羯鼓的震動。
周明會意,隨手抓起件深色披風:「聽聞西市有家波斯邸,賣的叵羅盞能映出月華。」
馬車駛過宵禁前的最後一道坊門時,周明掀開簾角。朱雀大街兩側的槐樹在夜色中張牙舞爪,巡夜武侯的燈籠像飄浮的鬼火。他突然想起現代長安街的霓虹,那些刺破黑夜的彩光此刻竟比史書更虛幻。
醉仙樓三層的雅間裡,琵琶聲如珠落玉盤。戴著金步搖的胡姬赤足踏在波斯毯上,腳踝銀鈴與鼓點相和。李逸漫不經心地斟著葡萄酒,絳紫色的酒液在夜光杯中流轉。
「這是安西都護府快馬送來的。」李逸將杯盞推至周明面前,「上個月,安祿山給聖人獻了三百匹突厥良駒。」
周明捏著杯腳的手指驟然收緊。琉璃盞上映出他驟然蒼白的臉——原來歷史的車輪早已轉動,那些註定要顛覆盛世的禍根,此刻正在長安城的陰影里悄然生長。
五更鼓響時,周明在書案前鋪開黃麻紙。李林甫送來的密函壓在鎮紙下,火漆上印著猙獰的狴犴紋。他蘸了蘸墨,忽然想起昨夜李逸臨走時的話。
「子瑜可知,太學博士賀知章前日醉酒墜馬?「李逸倚著馬車廂,指尖在窗欞上敲出《霓裳羽衣曲》的節拍,「他門下那個叫李白的狂生,此刻正在終南山尋仙問道。「
狼毫在紙上懸停,墨汁將落未落。周明望著窗外漸白的天色,突然將筆擲入筆洗。濃墨在水中暈開,如同化不開的夜色。
「小蓮,備車。」他抓起昨夜寫就的詩稿,「去崇仁坊。」
玄都觀前的桃樹正值花期,落英如雪。周明在道童指引下穿過三重殿宇,終於在煉丹房前見到那個白衣身影。李白正枕著酒葫蘆酣睡,道袍下露出半截金錯刀柄,案上攤著的詩稿被風吹得嘩嘩作響。
「先生好睡。」周明故意踏響木階。
青蓮居士翻身坐起時,發間還沾著桃瓣。他眯眼打量眼前少年,忽然撫掌大笑:「妙哉!我昨夜夢到謫仙人踏月而來,原是個眉間帶煞的書生。」
周明將詩稿遞上,正是前日文會上那首改動的《寄揚州韓綽判官》。李白醉眼掃過,忽然抽出金錯刀往地上一擲。刀尖入木三寸,驚起滿樹飛花。
「二十四橋明月夜?」他抓起酒葫蘆仰頭痛飲,琥珀色的酒液順著脖頸流淌,「小友可知,揚州二十四橋上月,照的是誰家離人淚?」
日昳時分,周明站在興慶宮外的望春樓前。龍池水波蕩漾,遠處勤政務本樓的飛檐在暮色中若隱若現。他摸了摸懷中李白的薦書,粗麻紙上的墨跡猶帶酒香。
「周公子請隨我來。」身著緋袍的宦官嗓音尖細,腰間魚符隨著步伐叮噹作響。
穿過三重宮門時,周明數著腳下金磚的紋路。九十九步後,他在沉香亭前見到了那個改變大唐命運的人——楊玉環正在亭中逗弄雪衣娘,石榴裙掃過青玉磚,留下淡淡胭脂痕。
「娘娘,這就是獻《清平調》的周明。」宦官躬身退下時,周明聽見自己心跳如擂鼓。他忽然明白李白為何要他獻這首詩,那些「雲想衣裳花想容「的句子,此刻竟成了最鋒利的投名狀。
更鼓敲過三遍時,周明在書房點燃了李林甫的密函。火舌舔舐著狴犴紋,將「結黨「二字吞入腹中。窗外的槐樹沙沙作響,他望著灰燼中最後一點火星,忽然想起穿越那日的閃電。
案頭擺著楊國忠送來的鎏金請帖,邊角印著牡丹紋。這是今日面聖后的賞賜——在他即興賦詩讚美貴妃新裁的霓裳時,那個日後將顛覆朝綱的國舅爺,正站在珠簾後露出意味深長的笑。
「少爺,李林甫府上來人了。」小蓮的聲音帶著顫意。
周明撫過請帖上的金粉,指尖沾了些許璀璨。他知道,自己已經踏入歷史的棋局,成為黑白之間那道曖昧的灰。但當他望向銅鏡時,鏡中人眼中跳動的燭火,分明比長安城的夜色更亮。
「少爺,您沒事吧?」她低聲問道,目光中滿是擔憂。
周明搖搖頭,逕自走向書房。案頭的燭火尚未熄滅,映出他緊鎖的眉頭。李林甫的要求如同懸在頭頂的利劍,他知道,三天後的答覆將決定自己在這個時代的命運。
「少爺,李公子來了。」小蓮輕聲叩門時,周明正對著案上白紙出神。
李逸推門而入,披風上還沾著夜露。他掃了眼周明案頭堆積的典籍,忽然嗤笑一聲:「子瑜兄這般用功,莫不是要搶了今科狀元的頭銜?」
周明擱下筆,苦笑著將白日之事和盤托出。燭火在兩人之間跳躍,將李逸的瞳孔映得忽明忽暗。
「李林甫的幕僚?」李逸把玩著案上的青瓷筆洗,釉色在指尖流轉,「我父親上月剛被他彈劾,如今還在家閉門思過。」
周明心頭一跳。史書記載李林甫「口蜜腹劍「,卻沒想到這柄劍已懸在友人頭頂。
「子安兄可知,東市醉仙樓的胡姬最近新排了拓枝舞?」李逸忽然話鋒一轉,起身推開雕花木窗。遠處坊市的燈火如星河墜落,隱約傳來羯鼓的震動。
周明會意,隨手抓起件深色披風:「聽聞西市有家波斯邸,賣的叵羅盞能映出月華。」
馬車駛過宵禁前的最後一道坊門時,周明掀開簾角。朱雀大街兩側的槐樹在夜色中張牙舞爪,巡夜武侯的燈籠像飄浮的鬼火。他突然想起現代長安街的霓虹,那些刺破黑夜的彩光此刻竟比史書更虛幻。
醉仙樓三層的雅間裡,琵琶聲如珠落玉盤。戴著金步搖的胡姬赤足踏在波斯毯上,腳踝銀鈴與鼓點相和。李逸漫不經心地斟著葡萄酒,絳紫色的酒液在夜光杯中流轉。
「這是安西都護府快馬送來的。」李逸將杯盞推至周明面前,「上個月,安祿山給聖人獻了三百匹突厥良駒。」
周明捏著杯腳的手指驟然收緊。琉璃盞上映出他驟然蒼白的臉——原來歷史的車輪早已轉動,那些註定要顛覆盛世的禍根,此刻正在長安城的陰影里悄然生長。
五更鼓響時,周明在書案前鋪開黃麻紙。李林甫送來的密函壓在鎮紙下,火漆上印著猙獰的狴犴紋。他蘸了蘸墨,忽然想起昨夜李逸臨走時的話。
「子瑜可知,太學博士賀知章前日醉酒墜馬?「李逸倚著馬車廂,指尖在窗欞上敲出《霓裳羽衣曲》的節拍,「他門下那個叫李白的狂生,此刻正在終南山尋仙問道。「
狼毫在紙上懸停,墨汁將落未落。周明望著窗外漸白的天色,突然將筆擲入筆洗。濃墨在水中暈開,如同化不開的夜色。
「小蓮,備車。」他抓起昨夜寫就的詩稿,「去崇仁坊。」
玄都觀前的桃樹正值花期,落英如雪。周明在道童指引下穿過三重殿宇,終於在煉丹房前見到那個白衣身影。李白正枕著酒葫蘆酣睡,道袍下露出半截金錯刀柄,案上攤著的詩稿被風吹得嘩嘩作響。
「先生好睡。」周明故意踏響木階。
青蓮居士翻身坐起時,發間還沾著桃瓣。他眯眼打量眼前少年,忽然撫掌大笑:「妙哉!我昨夜夢到謫仙人踏月而來,原是個眉間帶煞的書生。」
周明將詩稿遞上,正是前日文會上那首改動的《寄揚州韓綽判官》。李白醉眼掃過,忽然抽出金錯刀往地上一擲。刀尖入木三寸,驚起滿樹飛花。
「二十四橋明月夜?」他抓起酒葫蘆仰頭痛飲,琥珀色的酒液順著脖頸流淌,「小友可知,揚州二十四橋上月,照的是誰家離人淚?」
日昳時分,周明站在興慶宮外的望春樓前。龍池水波蕩漾,遠處勤政務本樓的飛檐在暮色中若隱若現。他摸了摸懷中李白的薦書,粗麻紙上的墨跡猶帶酒香。
「周公子請隨我來。」身著緋袍的宦官嗓音尖細,腰間魚符隨著步伐叮噹作響。
穿過三重宮門時,周明數著腳下金磚的紋路。九十九步後,他在沉香亭前見到了那個改變大唐命運的人——楊玉環正在亭中逗弄雪衣娘,石榴裙掃過青玉磚,留下淡淡胭脂痕。
「娘娘,這就是獻《清平調》的周明。」宦官躬身退下時,周明聽見自己心跳如擂鼓。他忽然明白李白為何要他獻這首詩,那些「雲想衣裳花想容「的句子,此刻竟成了最鋒利的投名狀。
更鼓敲過三遍時,周明在書房點燃了李林甫的密函。火舌舔舐著狴犴紋,將「結黨「二字吞入腹中。窗外的槐樹沙沙作響,他望著灰燼中最後一點火星,忽然想起穿越那日的閃電。
案頭擺著楊國忠送來的鎏金請帖,邊角印著牡丹紋。這是今日面聖后的賞賜——在他即興賦詩讚美貴妃新裁的霓裳時,那個日後將顛覆朝綱的國舅爺,正站在珠簾後露出意味深長的笑。
「少爺,李林甫府上來人了。」小蓮的聲音帶著顫意。
周明撫過請帖上的金粉,指尖沾了些許璀璨。他知道,自己已經踏入歷史的棋局,成為黑白之間那道曖昧的灰。但當他望向銅鏡時,鏡中人眼中跳動的燭火,分明比長安城的夜色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