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篇(二十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金史概括上

  金之先,出靺鞨氏。古肅慎氏之後。唐時,其黑水靺鞨附於高麗。及遼人取珠慮古納,又竄入新羅、渤海。

  其俗呼為生女真。世居混同江之東,長白山下。山多林樹,號長白山,亦曰不咸山,土人相傳舊名太白山,今其上多白色浮石,王師平遼後,改今名。

  始祖諱阿骨打,失其姓氏,嘗自言本出渤海。其所居曰上京,在按出虎水源之東南,按出虎水者,混同江之別名也。傳四世,至景祖,始自別為完顏部,徙居按出虎水之北焉。

  景祖有子四人,世祖最賢,即其後也。

  世祖之孫十二人,穆宗第四子也。

  穆宗行二年而崩。康宗嗣,歷四年,以世祖嫡孫合剌為儲嗣。及康宗沒,太祖即位。

  收國元年春正月,遼主遣中書舍人來使,遂班詔中外,斥遼主名,指陳罪釁。

  表發諸路募甲士萬眾,並趨達魯花赤軍所集。是月,遼耶律捏里起兵,來據提魚濼,命文臣宿直迪列充使招諭之。

  四月丙寅,詔有司謹醫視使副粘割斡特剌病狀聞奏。

  九月,攻下江州。

  十一月,賑泰州民被寇者。

  十二月乙亥,詔內外官民上書無沮撓。每歲季冬,選吉日車駕臨幸壽安宮,當盡一日留宿。

  二年正月庚午,詔曰:「自破遼兵,四方來降者眾,宜加優恤。然契丹或系一時酋長,或為親屬,若不分遣,恐動見居之心。其令依舊地,甚親者從便居之。」

  夏四月丁巳,詔斡魯等撫輯諸部。

  三年春正月己巳,如鴛鴦濼。辛未,漁河、統門二水合流,駐蹕其旁。

  二月壬辰朔,木星晝見於昴,積六十有七日伏,當赦。乙巳,詔曰:「大赦文興,將欲致天下之雍熙;無識之徒,以為小民榮遇,動違條禁。不知厥辜,反罹憲網。比及行赦,或有援例自陳,一無所問,俾常負愧恥。若在屯戍而逃還,窩藏不以自首,所在官司即捕逐蹤跡求得,依法行之,敢以為言!」

  秋七月,詔都勃極烈昱等相視泉子河牧地,以分遣諸王、駙馬、公主、郡主。

  八月甲寅,獵霿河。十月己卯,詔曰:「今大有年,無留神惠以周其急,可罷年來進馬牛駝。」

  世宗中

  世宗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諱雍,本諱烏祿,太祖孫,睿宗子也。

  母曰李貴人。孕育之夕,赤光照室。有聲如爐炭之裂,星若火光。帝生三歲,家徙太原。

  已而出繼曹王俊,尋遷止輦毅邸,命與諸子游。俄而金史失御,遂至憂危。

  貞元二年丁亥正月,太孫稱制,改元正隆。大定元年戊戌十月八日,即皇帝位於東京,詔中外改元大定。

  十一月甲午,以完顏彀英為右副元帥,統山東、大名兩路軍伐宋。

  壬午,以紇石烈志寧為左副元帥,統河北、BJ等路軍伐宋。

  二年九月,宸妃生壽王。

  三年五月乙巳朔,日有食之。

  八月甲戌,尚書省奏差除地,上曰:龍化州勾當官屬於刺史上署事,可改作從五品。

  癸丑,與宋議和。

  十二月壬辰,獵於酸棗。

  四年四月癸丑,御史台進所察州縣官罪狀。

  五月壬戌,大興府獄空。

  七月己丑,禁服用明金。

  十月丁酉朔,定百官誥命式。

  十一月戊辰,更定蔭子格。

  五年正月甲戌,宋通問使魏杞等入見。

  二月乙巳,罷鬻僧道度牒。

  三月辛巳,雨雹。

  四月癸卯,幸壽安宮。剌有司為民禱雨。

  五年五月壬申,世宗不豫。

  六月庚戌,崩於壽安宮,年六十七。

  是日,大風,雨雹,大雷電,紅氣亘天。

  後更諱世顯讓皇帝。

  七月丙戌,殯於大安殿。

  十月甲午朔,梓宮發引,同儉谷。

  十一月戊寅,將至闕,百官進朝服奠。


  己卯,奉安於大安殿。

  壬午,上諡曰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廟號世宗。

  十三年二月戊午,葬興陵。

  四年春二月癸丑朔,如魚兒濼。

  章宗下

  章宗憲天光運仁文義武神聖英孝皇帝,諱璟,小字麻達葛,顯宗長子也。

  母曰孝懿皇后徒單氏。大定八年,世宗幸壽安宮,始受學於進士完顏匡、司經徐孝美,後從之。

  十三年丙子三月,東巡至萬寧宮,時年十六,未逾月,即位於大金國中都大興府。丁丑,大赦天下,改元明昌。尊母為皇太后,追諡孝慈;立妃徒單氏為皇后。

  四月癸卯,朝於隆慶宮,是日,以遺詔降章宗為郡王,封其子平章政事芮王瞡為鄆王,奉定策功也。

  閏二月己亥,始視朝。敕親王及三品官之家,毋得與軍政利害職事。

  三月丙辰,命閣臣兼侍講讀。

  夏五月戊戌朔,停一日視朝。

  六月庚寅,幸壽安宮。刺有司為民禱雨。

  秋七月壬子,有司奏黃河決口,漂溺居民,不可勝紀。

  八月乙丑,章宗朝奠於隆慶宮。

  冬十月己巳,太白晝見。

  十一月丁丑,敕行宮名所或宰臣所提封入官。

  十二月己亥,諭有司:生民利害,事關哀救,蓋不輕出,可悉從公卿約度以聞。

  二年春正月甲申,如安州春水。

  辛亥,如壽安宮,剌有司為民禱雨。

  二月甲午,章宗朝獻於隆慶宮。

  三月癸亥,還都。

  夏四月辛亥,更定日進表箋數。

  六月丙寅,右丞石琚致仕。

  秋七月壬戌,召御史中丞紇石烈邈、副使王蔚視秋稼於壽州。

  八月丙午,幸壽安宮,剌有司為民禱雨。

  九月壬子,以郊祀攝太尉、尚書左丞相襄為監修國史。

  冬十月乙亥,上問宰相及禮官曰:古者立後若何?

  對曰:必由六禮以成。

  上曰:六禮備而不親迎,其可乎?

  對曰:不可。

  乃下詔,冊非皇太子妃徒單氏為皇后。

  十一月乙巳,更定百官進上表箋儀注。

  二年春正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二月壬子,罷侍衛府治中二十員。

  三月辛巳,賜尚書令張浩、左丞相張汝弼、平章政事張玄素、參知政事敬嗣暉寶帶。

  夏四月庚戌,朝享於隆慶宮。

  五月癸未,罷曷懶路所置觀候台。

  六月,御史中丞紇石烈邈有罪免。

  秋七月壬辰,幸壽安宮,剌有司為民禱雨。

  八月庚寅,命左三部檢法司事韓贊論列言事。尋詔左右司諫、左右拾遺、大理正、治中、侍御史、司諫、拾遺、補闕許與全諫官一體言事。

  九月庚戌,夏國遣使來請和。

  冬十月丙午,以皇子胙王從恪為皇太子,封其母遂王夫人烏林答氏為遂王后。

  十一月乙亥,更定百官及諸局承應人衣服制。

  三年春正月丁酉朔,日有食之。

  夏五月戊戌,以尚書左丞相襄為司空、平章軍國事,樞密使瓜勒佳清臣為尚書左丞相,加儀同三司,封密地郡王。

  六月戊辰,更定內侍寄班推試格,並考宣宗朝遷敘法,余但存宣宗聖訓七十七條。

  四年春三月己亥朔,夏國遣使來報謝。

  四年春三月辛丑朔,夏國遣使來報謝。

  四年春三月己亥,幸壽安宮,剌有司為民禱雨。

  五年春正月癸亥,判死刑十人,詔加審訂,眾以為不冤,然後行刑。

  二月丁亥,如春水。

  夏四月辛亥朔,禁民間稱言聖旨。

  五年春正月癸亥,判死刑十人,詔加審訂,眾以為不冤,然後行刑。

  二月丁亥,如春水。

  夏四月辛亥朔,禁民間稱言聖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