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篇(十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黃帝崩,天地震動,四海悲鳴。自古帝王之終,莫不有死;然而,黃帝之逝,乃是萬民之心,如喪考妣。

  昔日,軒轅氏崛起於華夏,以德服人,以智治世,開創文明之先河。黃帝之名,傳於千古,其功績,昭昭在天。黃帝治世,百姓安居樂業,和風習習,物阜民豐。其時,百穀滋長,草木蔥蘢,鳥獸魚蟲,各得其所。

  黃帝之德,廣被四海,諸侯來朝,蠻夷歸化。神農嘗百草,黃帝造舟車,製衣裳,鑄五兵,立五行,定律呂,創文字,開疆拓土,教化萬民。是以,天下太平,禮樂興焉。

  然,天道循環,盛極則衰。黃帝雖神武,亦難逃大數。聞帝崩之時,四方風雲變色,龍蛇起陸,山川泣血,星辰墜落。群臣哀痛,若喪考妣,百姓如失父母,號咷哭泣,聲震寰宇。

  帝之崩,非比尋常。其靈柩,非凡木可制,乃用崑崙神木,由巧匠雕琢,鑲嵌珍寶,光華四射。葬之於橋山之巔,陵寢雄偉,氣象萬千。群山環抱,江河匯聚,雲霧繚繞,猶如仙境。

  送葬之日,天地晦暗,風雨交加。群臣素服,徒步隨行,手執香爐,淚灑黃土。百獸齊吼,百鳥悲鳴,似在訴說著對帝的哀思與不舍。

  帝崩之後,天下無主。群臣議立新君,然非黃帝血脈,難以繼承大統。於是,眾臣商議,決定以黃帝之道,選舉賢能,繼續治理天下。

  新君即位,承繼黃帝之遺志,繼續推行仁政,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然而,新君之治,雖有成效,卻難及黃帝之盛。天下雖有小康,但人心漸生思變。

  歲月流轉,黃帝之教,漸被世人淡忘。貪婪、嫉妒、爭鬥、殺戮,再次蔓延於世。天下大亂,英雄並起,爭霸天下。

  然而,無論世事如何變遷,黃帝之名,永垂不朽。後人紀念黃帝,不僅因其治世之功,更因其為人之德。黃帝之教,成為中華民族精神之根基,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

  黃帝崩後,雖身死道消,然其精神,卻永存於世。後人當以黃帝為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期再現黃帝之治,使天下太平,人民幸福。

  故,黃帝之崩,雖是天地之大事,然其精神,卻是永恆之光芒。後人當銘記黃帝之道,傳承華夏文明,使之光耀千秋,照耀萬世。

  軒轅黃帝,乃中華之始祖,炎黃子孫之共祖。其德配天地,功蓋三皇,教化萬民,肇始文明。及至晚年,黃帝遍覽四海,巡狩邊疆,以安天下,終於橋山之上,崩而登遐。

  橋山,峻岭巍峨,雲霧繚繞,猶如仙境。黃帝崩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風木含悲,百獸齊哀。群臣百姓,莫不涕泣如雨,哀痛欲絕。遂以天子之禮,厚葬於橋山之巔,以志其不朽之功,永垂不朽。

  自此,橋山成為聖地,世人瞻仰,歲歲祭祀。春華秋實,四時更替,而黃帝之靈,永鎮山川,庇佑華夏,千秋萬代,傳頌不息。

  後人銘記黃帝之恩德,頌其聖跡,流傳千古。橋山之下,青松翠柏,長青不衰,象徵著黃帝精神之永恆,激勵著子孫後代,繼往開來,砥礪前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