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被惦記的生辰綱
我們書接前文,一個準備混社會,想要當大哥的人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或者說能夠成為黑道大哥的人,通常需要具備哪些先決條件呢?(咱們這裡的討論前提依然是原文設定的歷史社會背景下,不作過度聯想)
首先,你得有一定的江湖名望,道上的人得一定程度上知道你的名號,你只有具備一定的名望才能籠絡住足夠的小嘍囉,才能讓馬仔知道跟你混不會吃虧,你自個兒平時都混的有一頓沒一頓的,你說帶人家去混富貴,誰能信呢?那麼,正式踏入江湖前如何能積累這種江湖名望呢?自然是「仗義疏財,專好結交天下好漢」。對,你得有點錢,同時也捨得花錢。
其次,你得頭腦有風暴,遇事有主意,無論是跟政府打交道還是跟其他黑社會團伙起衝突,你得拿的出方案,是打還是和,是賄賂還是威逼,你得衡量得失,心裡有計劃。辦事前想不明白,真到遇見事兒了,你兩眼一摸黑,沒個三六五,你說下面的一眾小弟怎麼看你這個大哥呢?
再其次,你得足夠勇猛果敢,能有點拿得出手的武藝那自然更好了,在創業初期,啥事你都指望小弟給你衝鋒陷陣,且不說你有沒有這樣的金牌小弟,關鍵時刻你就不怕小弟跟你玩個消極怠工把事情給攪黃了嗎?正因如此,所以在火燒烏巢的時候,曹老闆身為大哥那也是身先士卒、親臨第一現場!
最後,你得有那麼一股犯二的勁兒,什麼叫犯二的勁呢?就是遇事的時候,你敢不按常理出牌,因為如果事事都按常理出牌,你也就混不了黑道,人的性格都是複雜的,社會關係都是博弈出來的,人與人在社會事件的博弈中,都會掂量自己的出牌套路和揣摩對方的出牌套路,你如果事事都按常理出牌(所謂的常理就是在社會上,普遍人都認可的最優選擇),來上那麼幾回,人家也就摸清你的出牌方式了,當摸清了你的出牌方式,在博弈的時候自然也就不會害怕你了,可能說的不太好理解。
我們舉個栗子,街上兩人吵架,其中一人從旁邊水果攤上搶過一把西瓜刀,對方見狀,把脖子往前一伸叫道「來,有種你砍個試試」,你說這兩人誰能贏?博弈開始,兩人相爭,這位抽刀的先犯了一下二,「我tm遇事敢拔刀」,常理之下對方見你拿刀,應該會害怕,最起碼也會有將事情平息的想法,不說拔腿就跑,可能也會開始一邊罵罵咧咧一邊走開,雙方最後互罵幾句,旁人一勸,事情就結束了,這時候是抽刀的就贏了。可對方也犯個二,把身體讓出來並嗆了句狠話,「你還真別嚇我,老子今天這百來斤就放你手上了,有本事你就砍一刀試試」這個時候拿刀的就被反架住了,按常理他可能會作勢虛晃幾下,旁人再拉扯幾下,兩邊罵罵咧咧的也散了,這個情況下沒拿刀的就算是贏了。但是,如果抽刀這位見他嗆聲,真就唰一刀劈上去了呢?那拿刀的眼前肯定是贏了,因為以後別人跟他相爭時肯定都會心裡盤算盤算,畢竟,人家那是真敢砍啊。但是說,這一刀砍下去之後,你就得有事後擺平砍人這事情的能力,或是賠錢,誒,老子有錢有勢不在乎,你再敢嗆老子,老子還敢剁你,或是跑路,誒,老子光棍一條,出去躲個三兩年,你最後別讓老子回來逮著你,但是,你要是沒錢沒勢擺不平,或者說運氣實在不好,這一刀下去,人死了,那麼就算是把後半輩子給搭進去了,甚至說給人償了命,最後這誰贏誰輸就真說不清楚咯。所以,犯二有風險,出手需謹慎。可是,你要是不敢擔這種風險,沒這點犯二的勁,還想著混社會當大哥,那就未免太天真了。
那麼再來看晁蓋現在攢的這個團隊,說到遇事有招,進退從容,有吳用、公孫勝,要勇猛果敢,能沖能打,有阮氏兄弟,而教書先生跟打魚的缺少的江湖名望,晁蓋那是一點不缺,而且晁蓋的形象也很是符合一個大哥的形象,拿得出手,最後再加上劉唐那為了十兩銀子就想著打翻十來個警察的犯二勁,一個優秀的大哥形象就豐滿起來了,這個團隊在混江湖上足以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優秀的團隊。
接著,我們再來細看生辰綱,關於生辰綱最大的爭執有以下兩點:
一,為什麼生辰綱的出發時間、行進路線劉唐這樣的小混混,公孫勝這樣的遊方道士都能一清二楚呢?是不是他們在梁中書那裡有什麼人做內應?
二,生辰綱去年就被劫了,案子也沒破,今年這又被惦記上了,會不會是梁中書捨不得每年掏這十萬貫,故意安排人往外放風聲,其實擔子裡根本就沒有十萬貫足額的珠寶?
關於生辰綱的出發時間與行進路線,其實這本身就不會是多大的秘密,為什麼這麼說呢,話說蔡太師馬上要過生辰了,你是梁中書,你會如何安排出發時間呢,那必然是算好日辰,基本上在生辰的兩三日前能到達,算上下雨什麼的突發因素容多個兩日也就差不多了,這是肯定的,你送去太早或誤了日期那都是失禮的表現。再說行進路線,古代沒有柏油馬路、穿山隧道什麼的,自然走的都是兩地往來之間最常規平坦的大路,至於說你走大路怕被劫,那翻山穿林遇到剪徑的可能性不是更大嘛,所以時間跟路線肯定稍作打聽都能知道的,至於從哪打聽,各種販賣珠寶絹帛的店鋪、店主小二那裡都是消息渠道。這就好比現在滿大街的銀行金樓,每天來往運送錢財珠寶的押解車路線跟時間,它是秘密嗎?顯然不是,有心人稍微蹲幾天點自然都能摸得一清二楚,有人說現在搶押解車那是死罪,誰二逼去干那事,對嘍,搶押解車現在是死罪,那劫取梁中書蔡太師的財物難道就不是死罪嗎?又有人會說那會治安環境差啊,你看到處都是強盜,其實呢,施老先生只是站在了黑社會的角度寫了一本社會紀實的傳世奇書,裡面記載的自然多是黑社會相關的事件,顯得好像人人想做好漢,個個想當山賊,其實書中不時有通過一些小配角反映當時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與三觀,只是我們都忽略了罷了,比如武大,比如李逵的哥哥,那都是生活在最底層的人民,他們面對兄弟犯渾做賊的狀況那也是痛心疾首、恨鐵不成鋼的,如果說社會真的亂到三步一賊,五步一寇,我想知道朝廷每年的稅收錢糧是怎麼能保證安全運到中央府庫去的呢?我在這裡摘一段書中原文說李逵下樑山要取老娘上山享福,回到家中遇到哥哥的對話給大家細細品味:
李達罵道:「你這廝歸來則甚?又來負累人。」娘便道:「鐵牛如今做了官,特地家來取我。」李達道:「娘呀!休信他放屁。當初他打殺了人,教我披枷帶鎖,受了萬千的苦。如今又聽得他和梁山泊賊人通同,劫了法場,鬧了江州,現在梁山泊做了強盜。前日江州行移公文到來,著落原籍追捕正身,卻要捉我到官比捕。又得財主替我官司分理,說他兄弟已自十來年不知去向,亦不曾回家,莫不是同名同姓的人冒供鄉貫?又替我上下使錢,因此不吃官司杖限追要。現今出榜賞三千錢捉他。你這廝不死,卻走家來胡說亂道!」李逵道:「哥哥不要焦躁,一發和你同上山去快活,多少是好。」李達大怒,本待要打李逵,卻又敵他不過,把飯罐撇在地下,一直去了。
至於說,梁中書捨不得每年給蔡太師十萬貫的孝敬錢,從而連續兩年作局,這根本就更加不可想像了,蔡太師位極人臣,那是國家級幹部,十萬貫對於普通人來說,自然不是小錢,但是對於梁中書與蔡太師這個級別的官員來說,還真不是什麼大數目,其實我們試著去分析一下「禮金」這個東西,它的數量究竟是如何衡定的呢?
首先,基於你與對方的社會地位,兩個普通人、打工人你倆之間結婚生日,送個五八百的,對方肯定覺得,真夠意思,讓你如此破費真不好意思,是吧。但是兩個大老闆,官員之間結婚,生日,你說彼此禮金來往也是五八百的,你還真不好意思往那禮金簿上寫名字。
其次,基於二人之間的關係,你娶妻嫁女,普通同事、朋友包個五八百,你同樣會覺得,哎喲挺夠意思的了,但是你親叔叔,二大爺也包個五八百還大剌剌的往主席上一坐,旁人肯定會想,我去,這也太摳門了吧!
這個解釋如果還不夠充分,那我們再沿著思路繼續想,你是個生意人或者當官的,如果給你個機會能把三千萬送到省一把手的家裡,你會猶豫嗎?哪怕你手上不夠這三千萬估計都得東挪西借的去把錢給送了,建立了這樣的關係之後,當你碰到問題的時候人家打個哈欠你能省下的錢可能就夠回本的了,再說省里的現在很多工程,給張三也是做,給李四也是做,你比他倆多了這三千萬的關係,你說一把手會不會就給你做了呢?更何況蔡太師那可是國家級的大佬,他抬抬手產生的效益遠不是省一把手能比擬的。再說了,梁中書還是他女婿,他能讓自己閨女家吃虧嗎?他既然敢每年收女婿這三千萬,心裡就知道他讓女婿撈回來的每年肯定有幾個三千萬。
我們再想的深一點,蔡太師手下有梁中書這樣的利益輸送者,難道梁中書作為省一把手,手底下就沒有利益輸送者嗎?蔡太師要過生辰了,梁中書家裡開始各種採辦,你作為在梁中書地盤上的豪紳大戶、手底下的各級官員,你們就眼巴巴在旁邊看著?那你們是真會做人情啊, 你們不得大家組個局邀請梁中書赴宴,酒至半酣代表站起來表示表示嗎?「今年深受中書大人的關照與栽培,小人們都心懷感激,近日太師爺生辰將至,下官與各位特地備了一些薄禮恭賀,望請中書大人千萬笑納,遙祝他老人家萬壽無疆,福氣綿長」咱可以大膽說這十萬貫生辰綱里,梁中書自個兒掏個一兩萬的就了不起了,搞不好,就蔡夫人那一擔子,究竟是不是兩口子自己掏的都說不定。
所以說有的讀者覺得十萬貫很多那只是因為我們普通人所處的社會層級與社會關係限制了我們的想像而已,可以說能有機會把三千萬送到國家級高官手裡,願意掏這筆錢的人排隊那都能從一環排到三環去了!
澄清了上述疑問,再來說為什麼總有賊惦記這生辰綱呢?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我們只需要反問一句「真的總有賊惦記生辰綱嗎?」或者說「惦記生辰綱的都是什麼樣的賊?」,答案很簡單!根本就沒有幾個職業盜賊團伙會去惦記生辰綱,也就只有小毛賊,小混混,外加三觀歪了的上進青年,會想著去幹這不靠譜的事情,整本書從頭到尾,滿篇的盜寇、流匪、人渣,能把生辰綱這種東西當回事的就晁蓋這七人小團伙,劉唐、公孫勝、白勝,一個小混混、一個遊方道士,一個爛賭鬼,這都屬於江湖社會中最底層的人物;晁蓋,一個土財主富二代,放著好日子不過,要去趟這種事,本身就證明他腦子不夠用;三阮,社會底層勞動人民,還是被黑白兩道同時壓榨的那種。
原文有寫:阮小五接了說道:「教授不知,在先這梁山泊是我弟兄們的衣飯碗,如今絕不敢去。」;阮小七接著便道:「這個梁山泊去處,難說難言。如今泊子裡新有一夥強人占了,不容打魚。」;吳用道:「小生實是不知有這段事,如何官司不來捉他們?」阮小五道:「如今那官司一處處動彈,便害百姓,但一聲下鄉村來,倒先把好百姓家養的豬、羊、雞、鵝盡都吃了,又要盤纏打發他。如今也好教這夥人奈何!那捕盜官司的人,那裡敢下鄉村來!若是那上司官員差他們緝捕人來,都嚇得尿屎齊流,怎敢正眼兒看他!」
吳用這個人相對另外幾人要複雜很多,一個教書先生,文化人,不甘心於清貧的生活,嚮往過上更好的日子,有膽識,有計謀,事前事後都安排的有條不紊,可以說,整個生辰綱事件得以落實執行,都是吳用在推進,而且在宋江上梁山之前,吳用也是梁山的實際話事人,他的能力毋庸置疑,唯獨就缺少資本,他對成功的渴望與不擇手段那也是顯而易見的,所以他屬於典型的三觀歪了沒底線的上進青年。
除了這些人,還有誰惦記過生辰綱嗎?起碼書中明里暗裡的沒發現,我們前面梳理過生辰綱的行進路線,路過的山頭不少,盤踞這些山頭的大盜們那一夥不比晁蓋這幾人要更人多勢眾、要更心狠手辣?可為什麼他們不會去惦記生辰綱呢?可能有人會說,山大王有錢啊,他們不屑於搶這玩意,說這話的朋友,您也太看得起這些人渣了,這都是山下開個酒家碰到合適的就麻翻了劫取財物殺人滅口,更甚者屍體都不浪費,剁碎了包包子的貨,你說他們會無緣由放過嘴邊的肥肉?他們不惦記這玩意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們不敢動!因為混黑道最為之依賴的是什麼?是潛規則!作為這種占據山頭掛旗幟經營犯罪業務的團伙來說,跟當地白道通過潛規則達成利益互惠才是生存下去的保障,你要是不開眼敢去動蔡太師的東西,最後太師爺逼著當地白道跟你死磕,你真擋的住白道大哥的奮力一擊嗎?很多時候,黑道有生存的縫隙,就是因為白道衡量利弊後發現徹底剿滅黑道的成本太大,加之地方官輪換制度等各種原因,最後給當地黑道留出了一條生路,但是真要到了死磕的地步,在宋江那種超級江湖大哥出現前,北宋還沒出現過哪個黑道人物有勇氣直面白道奮力一擊的。
所以說,除了晁蓋七人組這樣的人之外,也沒見有哪個大盜雄寇真把生辰綱當回事。那麼去年的生辰綱肯定也就是湊巧被這麼一群犯二的生瓜蛋子給弄了,至於說生瓜蛋子乾的,為什麼案子一直破不了,我們後面聊到晁蓋等人案發時會細聊,這裡先按住不提。
總之,今年又有這麼一群二貨盯上了生辰綱,你就說梁中書倒不倒霉吧!
首先,你得有一定的江湖名望,道上的人得一定程度上知道你的名號,你只有具備一定的名望才能籠絡住足夠的小嘍囉,才能讓馬仔知道跟你混不會吃虧,你自個兒平時都混的有一頓沒一頓的,你說帶人家去混富貴,誰能信呢?那麼,正式踏入江湖前如何能積累這種江湖名望呢?自然是「仗義疏財,專好結交天下好漢」。對,你得有點錢,同時也捨得花錢。
其次,你得頭腦有風暴,遇事有主意,無論是跟政府打交道還是跟其他黑社會團伙起衝突,你得拿的出方案,是打還是和,是賄賂還是威逼,你得衡量得失,心裡有計劃。辦事前想不明白,真到遇見事兒了,你兩眼一摸黑,沒個三六五,你說下面的一眾小弟怎麼看你這個大哥呢?
再其次,你得足夠勇猛果敢,能有點拿得出手的武藝那自然更好了,在創業初期,啥事你都指望小弟給你衝鋒陷陣,且不說你有沒有這樣的金牌小弟,關鍵時刻你就不怕小弟跟你玩個消極怠工把事情給攪黃了嗎?正因如此,所以在火燒烏巢的時候,曹老闆身為大哥那也是身先士卒、親臨第一現場!
最後,你得有那麼一股犯二的勁兒,什麼叫犯二的勁呢?就是遇事的時候,你敢不按常理出牌,因為如果事事都按常理出牌,你也就混不了黑道,人的性格都是複雜的,社會關係都是博弈出來的,人與人在社會事件的博弈中,都會掂量自己的出牌套路和揣摩對方的出牌套路,你如果事事都按常理出牌(所謂的常理就是在社會上,普遍人都認可的最優選擇),來上那麼幾回,人家也就摸清你的出牌方式了,當摸清了你的出牌方式,在博弈的時候自然也就不會害怕你了,可能說的不太好理解。
我們舉個栗子,街上兩人吵架,其中一人從旁邊水果攤上搶過一把西瓜刀,對方見狀,把脖子往前一伸叫道「來,有種你砍個試試」,你說這兩人誰能贏?博弈開始,兩人相爭,這位抽刀的先犯了一下二,「我tm遇事敢拔刀」,常理之下對方見你拿刀,應該會害怕,最起碼也會有將事情平息的想法,不說拔腿就跑,可能也會開始一邊罵罵咧咧一邊走開,雙方最後互罵幾句,旁人一勸,事情就結束了,這時候是抽刀的就贏了。可對方也犯個二,把身體讓出來並嗆了句狠話,「你還真別嚇我,老子今天這百來斤就放你手上了,有本事你就砍一刀試試」這個時候拿刀的就被反架住了,按常理他可能會作勢虛晃幾下,旁人再拉扯幾下,兩邊罵罵咧咧的也散了,這個情況下沒拿刀的就算是贏了。但是,如果抽刀這位見他嗆聲,真就唰一刀劈上去了呢?那拿刀的眼前肯定是贏了,因為以後別人跟他相爭時肯定都會心裡盤算盤算,畢竟,人家那是真敢砍啊。但是說,這一刀砍下去之後,你就得有事後擺平砍人這事情的能力,或是賠錢,誒,老子有錢有勢不在乎,你再敢嗆老子,老子還敢剁你,或是跑路,誒,老子光棍一條,出去躲個三兩年,你最後別讓老子回來逮著你,但是,你要是沒錢沒勢擺不平,或者說運氣實在不好,這一刀下去,人死了,那麼就算是把後半輩子給搭進去了,甚至說給人償了命,最後這誰贏誰輸就真說不清楚咯。所以,犯二有風險,出手需謹慎。可是,你要是不敢擔這種風險,沒這點犯二的勁,還想著混社會當大哥,那就未免太天真了。
那麼再來看晁蓋現在攢的這個團隊,說到遇事有招,進退從容,有吳用、公孫勝,要勇猛果敢,能沖能打,有阮氏兄弟,而教書先生跟打魚的缺少的江湖名望,晁蓋那是一點不缺,而且晁蓋的形象也很是符合一個大哥的形象,拿得出手,最後再加上劉唐那為了十兩銀子就想著打翻十來個警察的犯二勁,一個優秀的大哥形象就豐滿起來了,這個團隊在混江湖上足以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優秀的團隊。
接著,我們再來細看生辰綱,關於生辰綱最大的爭執有以下兩點:
一,為什麼生辰綱的出發時間、行進路線劉唐這樣的小混混,公孫勝這樣的遊方道士都能一清二楚呢?是不是他們在梁中書那裡有什麼人做內應?
二,生辰綱去年就被劫了,案子也沒破,今年這又被惦記上了,會不會是梁中書捨不得每年掏這十萬貫,故意安排人往外放風聲,其實擔子裡根本就沒有十萬貫足額的珠寶?
關於生辰綱的出發時間與行進路線,其實這本身就不會是多大的秘密,為什麼這麼說呢,話說蔡太師馬上要過生辰了,你是梁中書,你會如何安排出發時間呢,那必然是算好日辰,基本上在生辰的兩三日前能到達,算上下雨什麼的突發因素容多個兩日也就差不多了,這是肯定的,你送去太早或誤了日期那都是失禮的表現。再說行進路線,古代沒有柏油馬路、穿山隧道什麼的,自然走的都是兩地往來之間最常規平坦的大路,至於說你走大路怕被劫,那翻山穿林遇到剪徑的可能性不是更大嘛,所以時間跟路線肯定稍作打聽都能知道的,至於從哪打聽,各種販賣珠寶絹帛的店鋪、店主小二那裡都是消息渠道。這就好比現在滿大街的銀行金樓,每天來往運送錢財珠寶的押解車路線跟時間,它是秘密嗎?顯然不是,有心人稍微蹲幾天點自然都能摸得一清二楚,有人說現在搶押解車那是死罪,誰二逼去干那事,對嘍,搶押解車現在是死罪,那劫取梁中書蔡太師的財物難道就不是死罪嗎?又有人會說那會治安環境差啊,你看到處都是強盜,其實呢,施老先生只是站在了黑社會的角度寫了一本社會紀實的傳世奇書,裡面記載的自然多是黑社會相關的事件,顯得好像人人想做好漢,個個想當山賊,其實書中不時有通過一些小配角反映當時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與三觀,只是我們都忽略了罷了,比如武大,比如李逵的哥哥,那都是生活在最底層的人民,他們面對兄弟犯渾做賊的狀況那也是痛心疾首、恨鐵不成鋼的,如果說社會真的亂到三步一賊,五步一寇,我想知道朝廷每年的稅收錢糧是怎麼能保證安全運到中央府庫去的呢?我在這裡摘一段書中原文說李逵下樑山要取老娘上山享福,回到家中遇到哥哥的對話給大家細細品味:
李達罵道:「你這廝歸來則甚?又來負累人。」娘便道:「鐵牛如今做了官,特地家來取我。」李達道:「娘呀!休信他放屁。當初他打殺了人,教我披枷帶鎖,受了萬千的苦。如今又聽得他和梁山泊賊人通同,劫了法場,鬧了江州,現在梁山泊做了強盜。前日江州行移公文到來,著落原籍追捕正身,卻要捉我到官比捕。又得財主替我官司分理,說他兄弟已自十來年不知去向,亦不曾回家,莫不是同名同姓的人冒供鄉貫?又替我上下使錢,因此不吃官司杖限追要。現今出榜賞三千錢捉他。你這廝不死,卻走家來胡說亂道!」李逵道:「哥哥不要焦躁,一發和你同上山去快活,多少是好。」李達大怒,本待要打李逵,卻又敵他不過,把飯罐撇在地下,一直去了。
至於說,梁中書捨不得每年給蔡太師十萬貫的孝敬錢,從而連續兩年作局,這根本就更加不可想像了,蔡太師位極人臣,那是國家級幹部,十萬貫對於普通人來說,自然不是小錢,但是對於梁中書與蔡太師這個級別的官員來說,還真不是什麼大數目,其實我們試著去分析一下「禮金」這個東西,它的數量究竟是如何衡定的呢?
首先,基於你與對方的社會地位,兩個普通人、打工人你倆之間結婚生日,送個五八百的,對方肯定覺得,真夠意思,讓你如此破費真不好意思,是吧。但是兩個大老闆,官員之間結婚,生日,你說彼此禮金來往也是五八百的,你還真不好意思往那禮金簿上寫名字。
其次,基於二人之間的關係,你娶妻嫁女,普通同事、朋友包個五八百,你同樣會覺得,哎喲挺夠意思的了,但是你親叔叔,二大爺也包個五八百還大剌剌的往主席上一坐,旁人肯定會想,我去,這也太摳門了吧!
這個解釋如果還不夠充分,那我們再沿著思路繼續想,你是個生意人或者當官的,如果給你個機會能把三千萬送到省一把手的家裡,你會猶豫嗎?哪怕你手上不夠這三千萬估計都得東挪西借的去把錢給送了,建立了這樣的關係之後,當你碰到問題的時候人家打個哈欠你能省下的錢可能就夠回本的了,再說省里的現在很多工程,給張三也是做,給李四也是做,你比他倆多了這三千萬的關係,你說一把手會不會就給你做了呢?更何況蔡太師那可是國家級的大佬,他抬抬手產生的效益遠不是省一把手能比擬的。再說了,梁中書還是他女婿,他能讓自己閨女家吃虧嗎?他既然敢每年收女婿這三千萬,心裡就知道他讓女婿撈回來的每年肯定有幾個三千萬。
我們再想的深一點,蔡太師手下有梁中書這樣的利益輸送者,難道梁中書作為省一把手,手底下就沒有利益輸送者嗎?蔡太師要過生辰了,梁中書家裡開始各種採辦,你作為在梁中書地盤上的豪紳大戶、手底下的各級官員,你們就眼巴巴在旁邊看著?那你們是真會做人情啊, 你們不得大家組個局邀請梁中書赴宴,酒至半酣代表站起來表示表示嗎?「今年深受中書大人的關照與栽培,小人們都心懷感激,近日太師爺生辰將至,下官與各位特地備了一些薄禮恭賀,望請中書大人千萬笑納,遙祝他老人家萬壽無疆,福氣綿長」咱可以大膽說這十萬貫生辰綱里,梁中書自個兒掏個一兩萬的就了不起了,搞不好,就蔡夫人那一擔子,究竟是不是兩口子自己掏的都說不定。
所以說有的讀者覺得十萬貫很多那只是因為我們普通人所處的社會層級與社會關係限制了我們的想像而已,可以說能有機會把三千萬送到國家級高官手裡,願意掏這筆錢的人排隊那都能從一環排到三環去了!
澄清了上述疑問,再來說為什麼總有賊惦記這生辰綱呢?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我們只需要反問一句「真的總有賊惦記生辰綱嗎?」或者說「惦記生辰綱的都是什麼樣的賊?」,答案很簡單!根本就沒有幾個職業盜賊團伙會去惦記生辰綱,也就只有小毛賊,小混混,外加三觀歪了的上進青年,會想著去幹這不靠譜的事情,整本書從頭到尾,滿篇的盜寇、流匪、人渣,能把生辰綱這種東西當回事的就晁蓋這七人小團伙,劉唐、公孫勝、白勝,一個小混混、一個遊方道士,一個爛賭鬼,這都屬於江湖社會中最底層的人物;晁蓋,一個土財主富二代,放著好日子不過,要去趟這種事,本身就證明他腦子不夠用;三阮,社會底層勞動人民,還是被黑白兩道同時壓榨的那種。
原文有寫:阮小五接了說道:「教授不知,在先這梁山泊是我弟兄們的衣飯碗,如今絕不敢去。」;阮小七接著便道:「這個梁山泊去處,難說難言。如今泊子裡新有一夥強人占了,不容打魚。」;吳用道:「小生實是不知有這段事,如何官司不來捉他們?」阮小五道:「如今那官司一處處動彈,便害百姓,但一聲下鄉村來,倒先把好百姓家養的豬、羊、雞、鵝盡都吃了,又要盤纏打發他。如今也好教這夥人奈何!那捕盜官司的人,那裡敢下鄉村來!若是那上司官員差他們緝捕人來,都嚇得尿屎齊流,怎敢正眼兒看他!」
吳用這個人相對另外幾人要複雜很多,一個教書先生,文化人,不甘心於清貧的生活,嚮往過上更好的日子,有膽識,有計謀,事前事後都安排的有條不紊,可以說,整個生辰綱事件得以落實執行,都是吳用在推進,而且在宋江上梁山之前,吳用也是梁山的實際話事人,他的能力毋庸置疑,唯獨就缺少資本,他對成功的渴望與不擇手段那也是顯而易見的,所以他屬於典型的三觀歪了沒底線的上進青年。
除了這些人,還有誰惦記過生辰綱嗎?起碼書中明里暗裡的沒發現,我們前面梳理過生辰綱的行進路線,路過的山頭不少,盤踞這些山頭的大盜們那一夥不比晁蓋這幾人要更人多勢眾、要更心狠手辣?可為什麼他們不會去惦記生辰綱呢?可能有人會說,山大王有錢啊,他們不屑於搶這玩意,說這話的朋友,您也太看得起這些人渣了,這都是山下開個酒家碰到合適的就麻翻了劫取財物殺人滅口,更甚者屍體都不浪費,剁碎了包包子的貨,你說他們會無緣由放過嘴邊的肥肉?他們不惦記這玩意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們不敢動!因為混黑道最為之依賴的是什麼?是潛規則!作為這種占據山頭掛旗幟經營犯罪業務的團伙來說,跟當地白道通過潛規則達成利益互惠才是生存下去的保障,你要是不開眼敢去動蔡太師的東西,最後太師爺逼著當地白道跟你死磕,你真擋的住白道大哥的奮力一擊嗎?很多時候,黑道有生存的縫隙,就是因為白道衡量利弊後發現徹底剿滅黑道的成本太大,加之地方官輪換制度等各種原因,最後給當地黑道留出了一條生路,但是真要到了死磕的地步,在宋江那種超級江湖大哥出現前,北宋還沒出現過哪個黑道人物有勇氣直面白道奮力一擊的。
所以說,除了晁蓋七人組這樣的人之外,也沒見有哪個大盜雄寇真把生辰綱當回事。那麼去年的生辰綱肯定也就是湊巧被這麼一群犯二的生瓜蛋子給弄了,至於說生瓜蛋子乾的,為什麼案子一直破不了,我們後面聊到晁蓋等人案發時會細聊,這裡先按住不提。
總之,今年又有這麼一群二貨盯上了生辰綱,你就說梁中書倒不倒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