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爛漫的晁天王
引子:那些年被電視劇賺了的孩子
說起水滸傳,不得不提98版央視大劇,它為年少的我們展現了一個個鮮活的古代豪俠,武松、林沖、魯智深、史進,電視劇里他們義薄雲天、肝膽相照,讓大批的80、90後們對那個快意恩仇的江湖充滿了無限的嚮往,加之九十年代各類黑幫港片的盛行,相信不少小夥伴身邊都有那麼幾個「講義氣」的好朋友!
但是水滸傳被尊為四大名著,施老先生寫下這本奇書的目的只是要給我們描繪一個燦爛的江湖世界嗎?
多年後長大了的我們翻開原著,耐下性子慢慢讀來,發現那個世界爛是夠爛,燦卻根本談不上,那是一個沒有陽光照射的世界,裡面充滿了爾虞我詐,殘忍血腥,不少情節更是讓人初讀之下感覺莫名其妙,比如宋江當初不聽眾兄弟勸誡不肯上梁山,執意要去青州服刑,結果被黃文炳整的死去活來,比如盧俊義聽了個算命的瞎咧咧就死去活來的定要外出避禍,結果又被李固整的半死不活,我相信有不少讀者跟當時的我一樣,讀到一半就讀不下去了,這群人腦子是不是有病,梁山的頭兩把交椅就這貨色?以至於把書丟去墊麻將桌子!
直到歷遍了社會的捶打,見慣了世態炎涼,人到中年,再次翻開這本書,赫然發現,真乃字字皆人情,句句乃世故!
原著的開篇交代了天罡地煞一百單八星被洪太尉放出的過程與高俅高太尉的髮際,這些內容我們暫時壓下不說,之後會在有需要的時候提到。
而我們的故事從劉唐東溪村尋那晁保正聊起…
劉唐,東潞州人,自幼衣食不定,流浪街頭,關鍵長得還丑,鬢角邊上一大塊硃砂胎記,人送外號赤發鬼,偷雞摸狗混到二十四五歲仍然是個衣不蔽體,足上無履的狀態,可是就這麼個底層小混子卻不辭辛苦的跑到東溪村尋訪托塔天王晁蓋去送富貴,途中不想因貪酒酣醉在破廟裡,被雷橫當作盲流盜寇給逮了起來,吊在了晁保正的後院柴房中,但是,就在這樣的狀態下,劉唐對著晁蓋開口就說「如今我有一套富貴要與哥哥說知,因此而來。」
劉唐口裡的富貴,是今年梁中書準備送與老丈人蔡太師的十萬貫生日禮物,他來這裡的目的就是邀請晁蓋一同干一票大的(當然,說出來得說取的是不義之財,為的是替天行道)更強調了「去年這生辰綱就被劫了,至今也就是個無頭懸案」,劉唐的意思是這買賣風險無限小,回報超級大!哥哥你還猶豫啥?
原文中通過楊志與梁中書的對話得知,從北京大名府到東京開封府的路途得過「紫金山、二龍山、桃花山、傘蓋山、黃泥岡、白紗塢、野雲渡、赤松林」,咱們能知道的有,此時桃花山上打虎將李忠與小霸王周通占著,二龍山上盤踞著金眼虎鄧龍一夥,赤松林更是之前史進剪徑的地方,後來與魯智深在這裡殺了生鐵佛崔道成與飛天夜叉丘小乙,一把火燒了瓦罐寺,可見生辰綱這一路上要過的賊窩確實不少,那麼我們第一個問題來了,劉唐為什麼放著這麼多個專業的黑幫團伙不找,單單要來找一個東溪村的治保主任晁蓋呢?
小生猜想有三個原因:
其一,劉唐一個人,勢單力薄,如果去找了大山頭的強人一塊幹這事,最後能分多少,行動中自己能有多少決定權,他沒把握,(事實也證明,最後哪怕是在晁蓋這臨時組建的七人小團伙里,劉唐仍然逐漸淪為小弟馬仔的角色)而晁蓋雖說平日裡接待四方各路混子,頂多也就屬於一個黑白兩路都有點小名氣的地主土財主,對比一看,還是晁蓋這邊能拿捏的把握更大。
第二呢,那些山頭劉唐也去找了,但是讓人明里暗裡的給打發走了(具體原因我們後面會聊到)
第三:劉唐來找晁蓋就是為了唬凱子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細看晁蓋的身份與他們所謀劃的事情的風險收益比就知道了。
晁蓋,號托塔天王,這個外號的由來是當初西溪村請和尚用青石鑿了個祈福避災的小塔,晁天王覺得這影響到了自己東溪村的風水了,於是跑去把這塔給拆遷到東溪村這邊來了,由此得名「托塔天王」。可見晁蓋家族在東溪村、西溪村這塊地界還是挺拿得住的,原因大概有二:
一,晁家祖上就是本鄉富戶,有錢,晁蓋本人又是本地保正,相當於村長的職務,負責協助治安、稅收、訓練壯勇等,自然與官家也有一定來往。
二,晁蓋平時喜歡跟所謂的江湖好漢來往,外人看來很有勢力,他家中江湖人士來往甚是頻繁,他自己也喜好混這個場子,大哥的派頭擺的很足。大致上可以總結,晁蓋是一個在當地有錢有勢有名望的土財主。
那麼,這樣的一個人,正常的邏輯下會因為聽從一個初次見面的小混混三兩句話,就冒著丟家舍業的風險,跟著混混去一塊打劫嗎?這還是要打當朝太師的劫,太師可是國家級的高官。
這麼說大家可能感觸不太深,我們打個比方,你家小鎮上有個富二代,他爹給他留了一家效益還不錯的企業,然後父母就攜手極樂了,這富二代雖說兼著某個外編事業單位的小領導,也沒婚娶,卻總是天天帶著一幫朋友吃肉喝酒ktv,洗腳按摩大保健,你作為一個他鄉的無業青年、小混混,雖說久聞大名,卻與這富二代從未謀面,你有把握三言兩語就說服這個富二代跟你去懟著運鈔車干一票大的嗎?
我想只要智商夠五十,你都不會認為自己能做到這一切吧。
所以,劉唐之所以干出如此不可理喻的事情,就只能基於一個前提,「晁蓋是個凱子」,當然,原著里對這樣的人描寫通常都是「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各位讀者朋友是不是在想,那宋江、柴進不也是這樣寫的嗎?那他們都是凱子嗎?別急,關於宋江、柴進我們之後會有相當大的篇幅細說。
先看晁蓋,我們現在可以對這個人做進一步的總結,晁蓋是一個對江湖有著近乎童話般嚮往,並且相當享受被人叫大哥的土財主!
如此,我們就能理解劉唐來此的真實目的了,在劉唐看來,但凡正常的智商下,晁蓋完全不可能真的捨得下家業去跟他鋌而走險的,但是呢,劉唐作為江湖人,來給你晁保正送富貴,至於拿不拿,那就由你晁保正自己去想了,通常情況下,最後也就是彼此互相客套一番,這件事就此擱置,但是劉唐人來了,晁保正專好結交江湖朋友,自然得招待好吃好住上三兩月的,最後劉唐走的時候再給來個五兩、十兩銀子做盤纏,劉唐呢,肯定會去江湖上傳播一番晁蓋的美名,如此這般,大家彼此豈不都快哉美哉!
但是,凡事就怕有但是,這晁蓋足以稱之為凱中凱,因為他,在吳用的攛掇下,晁蓋認真了!
可能有的朋友依然覺得小生對劉唐來找晁蓋就是哄凱子的結論定的過於草率,那我們再看看劉唐見晁蓋前後的表現:
劉唐醉臥靈官殿被雷橫逮著,直到將他押到晁蓋府上吊起來,劉唐有做辯解嗎?一句都沒有,因為正常人在這種情況下肯定得大呼小叫的喊冤枉,那為什麼劉唐選擇一言不發,直到跟晁蓋串好供後才開口說話呢?那是因為劉唐長期混盪社會的經驗告訴他,在沒見到晁蓋之前保持沉默就是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因為串供之前你說的越多留下的破綻就越多,劉唐一來,很有可能身上多少還帶著點別的案子,混江湖嘛,正常。二來,此時劉唐心裡對於晁蓋是否會搭救自己還沒底,畢竟兩人都不認識,素未謀面,所以此時的劉唐選擇保持沉默,這證明劉唐的智商是在線的。
可當見到晁蓋,兩人相識之後,劉唐和盤托出了生辰綱的計劃,劉唐卻會高調的拿著朴刀去追雷橫討要十來兩銀子,這在明面上看就不符合常理了,因為一個真正準備要做大案子的人,行事前自然是要保持低調,劉唐都已經不小心跟官兵打了照面了,這會兒還去起衝突,這不是倒霉催的嗎,你是嫌雷橫等一眾官兵對自己的印象不夠深刻不成?
劉唐這看似智商突然下線的行為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前面說的,劉唐的真實目的只是來賺凱子的,他拿著朴刀衝去追雷橫的時候,心裡根本沒顧及到之後所謂的要組織辦大事,他此刻心裡只想著如何跟晁蓋顯擺一下自己的膽色手段
原著有寫「我著甚來由,苦惱這遭!多虧晁蓋完成,解脫了這件事。只叵耐雷橫那廝平白騙了晁保正十兩銀子,又吊我一夜。想那廝去未遠,我不如拿了條棒趕上去,齊打翻了那廝們,卻奪回那銀子,送還晁蓋,也出一口惡氣。此計大妙。」
一個喊著到處送人十萬貫富貴的好漢,眼裡十兩銀子比天大,竟成了足以彰顯手段的由頭,真是可笑至極。
確定了劉唐是來哄凱子的,那晁蓋襯得上「凱中凱」的名號嗎?可以說不但襯得上,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且不說他在吳用的拱火下真是舍了家業上山做了賊,我們就看他在謀劃劫取生辰綱計劃中的表現,其天真爛漫的凱子特性可謂展露無疑!
原文寫道:晁蓋攔下了劉唐、雷橫二人衝突後,邀請吳用一同回到晁家莊,講述完事情前後緣由後,晁蓋對著吳用來了一句「今早正要求請教授商議,此一件事若何?」(這說明晁蓋遇事沒主見,自己無法分析利弊,這種要抄家殺頭的勾當他都早就準備找吳用商量,可見吳用平時在他心裡的地位,應該也沒少給吳用花銀子)
當公孫勝找上門後說貧道有十萬貫富貴相送,晁蓋聞言大笑道「先生所言,莫非此地生辰綱麼?」(這裡的表現更是將晁蓋處事浮躁、毫無城府的特質展現的很是淋漓盡致,再次提醒,這是要抄家滅門的勾當,公孫勝都還在話說一半,晁蓋就急吼吼的自個兒全招了,他完全就缺少作為一個大哥應有的沉穩與老練,此處關於公孫勝我們先略提兩句,很多人說公孫勝會仙法屬於超一流輸出的角色,加上古代人對於仙神鬼怪都有敬畏之心,所以他的定位不同於凡人,其實不然,公孫勝其實就是一個遊方道士,會些障眼法的小伎倆,同樣屬於社會上下九流的階級人物,我這麼說肯定有人不屑,其實我這麼說的理由很多,在後面具體談到公孫勝的時候再詳述,我先留下一個最直觀的證據:後文中寫到宋江偶遇九天玄女得了仙書,為何卻與吳用私下參詳卻放著梁山第一神棍公孫勝不一起看呢?就因為宋江說這是娘娘意思?那作為梁山法師代表的公孫勝就不會心生間隙,私底下畫個圈咒死宋江?)
ok,我們接著看,七人在定好初步計劃後,晁蓋又問了吳用一句「「吳先生,我等還是軟取,卻是硬取?」(晁蓋這時候的表現就不再是沒主見了,基本可以說是沒腦子了,你這真是豁出了命去混社會啊,你決定要打劫梁中書跟蔡太師的財物,偷摸摸的智取完了回頭繼續當你的土財主不香嗎?如果是劉唐那種身無長物的人說出這種話來,旁人都得以審視奇葩的眼光好好看看這傢伙是不是還值得一塊共事,這下好,家大業大的晁蓋自己還做上力取的準備了?是做好準備劫了財物再弄出幾條人命嗎?真當這天下是沒人管了嗎?劫了蔡太師的錢財還殺了梁中書的人,這兩白道大哥能善罷甘休嗎?那太師不得往死里逼著追查嫌犯?所以吳用只能很給晁蓋面子的附和了他一句
原著有寫:吳用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來的光景,力則力取,智則智取。我有一條計策,不知中你們意否?如此,如此。」那晁老大又是作何反應呢?原文寫:晁蓋聽了大喜,攧著腳道:「好妙計!不枉了稱你做智多星!果然賽過諸葛亮!好計策!」就大家能想像七個大漢一起合謀打劫官府財物,做老大的跺著腳拍著手大喊好妙計的畫面嗎?
原文緊接著又寫到:吳用立即說道「休得再提,常言道:『隔牆須有耳,窗外豈無人。』只可你知我知。」言語中對晁蓋的鄙夷已經快要遮掩不住了。)
說起水滸傳,不得不提98版央視大劇,它為年少的我們展現了一個個鮮活的古代豪俠,武松、林沖、魯智深、史進,電視劇里他們義薄雲天、肝膽相照,讓大批的80、90後們對那個快意恩仇的江湖充滿了無限的嚮往,加之九十年代各類黑幫港片的盛行,相信不少小夥伴身邊都有那麼幾個「講義氣」的好朋友!
但是水滸傳被尊為四大名著,施老先生寫下這本奇書的目的只是要給我們描繪一個燦爛的江湖世界嗎?
多年後長大了的我們翻開原著,耐下性子慢慢讀來,發現那個世界爛是夠爛,燦卻根本談不上,那是一個沒有陽光照射的世界,裡面充滿了爾虞我詐,殘忍血腥,不少情節更是讓人初讀之下感覺莫名其妙,比如宋江當初不聽眾兄弟勸誡不肯上梁山,執意要去青州服刑,結果被黃文炳整的死去活來,比如盧俊義聽了個算命的瞎咧咧就死去活來的定要外出避禍,結果又被李固整的半死不活,我相信有不少讀者跟當時的我一樣,讀到一半就讀不下去了,這群人腦子是不是有病,梁山的頭兩把交椅就這貨色?以至於把書丟去墊麻將桌子!
直到歷遍了社會的捶打,見慣了世態炎涼,人到中年,再次翻開這本書,赫然發現,真乃字字皆人情,句句乃世故!
原著的開篇交代了天罡地煞一百單八星被洪太尉放出的過程與高俅高太尉的髮際,這些內容我們暫時壓下不說,之後會在有需要的時候提到。
而我們的故事從劉唐東溪村尋那晁保正聊起…
劉唐,東潞州人,自幼衣食不定,流浪街頭,關鍵長得還丑,鬢角邊上一大塊硃砂胎記,人送外號赤發鬼,偷雞摸狗混到二十四五歲仍然是個衣不蔽體,足上無履的狀態,可是就這麼個底層小混子卻不辭辛苦的跑到東溪村尋訪托塔天王晁蓋去送富貴,途中不想因貪酒酣醉在破廟裡,被雷橫當作盲流盜寇給逮了起來,吊在了晁保正的後院柴房中,但是,就在這樣的狀態下,劉唐對著晁蓋開口就說「如今我有一套富貴要與哥哥說知,因此而來。」
劉唐口裡的富貴,是今年梁中書準備送與老丈人蔡太師的十萬貫生日禮物,他來這裡的目的就是邀請晁蓋一同干一票大的(當然,說出來得說取的是不義之財,為的是替天行道)更強調了「去年這生辰綱就被劫了,至今也就是個無頭懸案」,劉唐的意思是這買賣風險無限小,回報超級大!哥哥你還猶豫啥?
原文中通過楊志與梁中書的對話得知,從北京大名府到東京開封府的路途得過「紫金山、二龍山、桃花山、傘蓋山、黃泥岡、白紗塢、野雲渡、赤松林」,咱們能知道的有,此時桃花山上打虎將李忠與小霸王周通占著,二龍山上盤踞著金眼虎鄧龍一夥,赤松林更是之前史進剪徑的地方,後來與魯智深在這裡殺了生鐵佛崔道成與飛天夜叉丘小乙,一把火燒了瓦罐寺,可見生辰綱這一路上要過的賊窩確實不少,那麼我們第一個問題來了,劉唐為什麼放著這麼多個專業的黑幫團伙不找,單單要來找一個東溪村的治保主任晁蓋呢?
小生猜想有三個原因:
其一,劉唐一個人,勢單力薄,如果去找了大山頭的強人一塊幹這事,最後能分多少,行動中自己能有多少決定權,他沒把握,(事實也證明,最後哪怕是在晁蓋這臨時組建的七人小團伙里,劉唐仍然逐漸淪為小弟馬仔的角色)而晁蓋雖說平日裡接待四方各路混子,頂多也就屬於一個黑白兩路都有點小名氣的地主土財主,對比一看,還是晁蓋這邊能拿捏的把握更大。
第二呢,那些山頭劉唐也去找了,但是讓人明里暗裡的給打發走了(具體原因我們後面會聊到)
第三:劉唐來找晁蓋就是為了唬凱子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細看晁蓋的身份與他們所謀劃的事情的風險收益比就知道了。
晁蓋,號托塔天王,這個外號的由來是當初西溪村請和尚用青石鑿了個祈福避災的小塔,晁天王覺得這影響到了自己東溪村的風水了,於是跑去把這塔給拆遷到東溪村這邊來了,由此得名「托塔天王」。可見晁蓋家族在東溪村、西溪村這塊地界還是挺拿得住的,原因大概有二:
一,晁家祖上就是本鄉富戶,有錢,晁蓋本人又是本地保正,相當於村長的職務,負責協助治安、稅收、訓練壯勇等,自然與官家也有一定來往。
二,晁蓋平時喜歡跟所謂的江湖好漢來往,外人看來很有勢力,他家中江湖人士來往甚是頻繁,他自己也喜好混這個場子,大哥的派頭擺的很足。大致上可以總結,晁蓋是一個在當地有錢有勢有名望的土財主。
那麼,這樣的一個人,正常的邏輯下會因為聽從一個初次見面的小混混三兩句話,就冒著丟家舍業的風險,跟著混混去一塊打劫嗎?這還是要打當朝太師的劫,太師可是國家級的高官。
這麼說大家可能感觸不太深,我們打個比方,你家小鎮上有個富二代,他爹給他留了一家效益還不錯的企業,然後父母就攜手極樂了,這富二代雖說兼著某個外編事業單位的小領導,也沒婚娶,卻總是天天帶著一幫朋友吃肉喝酒ktv,洗腳按摩大保健,你作為一個他鄉的無業青年、小混混,雖說久聞大名,卻與這富二代從未謀面,你有把握三言兩語就說服這個富二代跟你去懟著運鈔車干一票大的嗎?
我想只要智商夠五十,你都不會認為自己能做到這一切吧。
所以,劉唐之所以干出如此不可理喻的事情,就只能基於一個前提,「晁蓋是個凱子」,當然,原著里對這樣的人描寫通常都是「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各位讀者朋友是不是在想,那宋江、柴進不也是這樣寫的嗎?那他們都是凱子嗎?別急,關於宋江、柴進我們之後會有相當大的篇幅細說。
先看晁蓋,我們現在可以對這個人做進一步的總結,晁蓋是一個對江湖有著近乎童話般嚮往,並且相當享受被人叫大哥的土財主!
如此,我們就能理解劉唐來此的真實目的了,在劉唐看來,但凡正常的智商下,晁蓋完全不可能真的捨得下家業去跟他鋌而走險的,但是呢,劉唐作為江湖人,來給你晁保正送富貴,至於拿不拿,那就由你晁保正自己去想了,通常情況下,最後也就是彼此互相客套一番,這件事就此擱置,但是劉唐人來了,晁保正專好結交江湖朋友,自然得招待好吃好住上三兩月的,最後劉唐走的時候再給來個五兩、十兩銀子做盤纏,劉唐呢,肯定會去江湖上傳播一番晁蓋的美名,如此這般,大家彼此豈不都快哉美哉!
但是,凡事就怕有但是,這晁蓋足以稱之為凱中凱,因為他,在吳用的攛掇下,晁蓋認真了!
可能有的朋友依然覺得小生對劉唐來找晁蓋就是哄凱子的結論定的過於草率,那我們再看看劉唐見晁蓋前後的表現:
劉唐醉臥靈官殿被雷橫逮著,直到將他押到晁蓋府上吊起來,劉唐有做辯解嗎?一句都沒有,因為正常人在這種情況下肯定得大呼小叫的喊冤枉,那為什麼劉唐選擇一言不發,直到跟晁蓋串好供後才開口說話呢?那是因為劉唐長期混盪社會的經驗告訴他,在沒見到晁蓋之前保持沉默就是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因為串供之前你說的越多留下的破綻就越多,劉唐一來,很有可能身上多少還帶著點別的案子,混江湖嘛,正常。二來,此時劉唐心裡對於晁蓋是否會搭救自己還沒底,畢竟兩人都不認識,素未謀面,所以此時的劉唐選擇保持沉默,這證明劉唐的智商是在線的。
可當見到晁蓋,兩人相識之後,劉唐和盤托出了生辰綱的計劃,劉唐卻會高調的拿著朴刀去追雷橫討要十來兩銀子,這在明面上看就不符合常理了,因為一個真正準備要做大案子的人,行事前自然是要保持低調,劉唐都已經不小心跟官兵打了照面了,這會兒還去起衝突,這不是倒霉催的嗎,你是嫌雷橫等一眾官兵對自己的印象不夠深刻不成?
劉唐這看似智商突然下線的行為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前面說的,劉唐的真實目的只是來賺凱子的,他拿著朴刀衝去追雷橫的時候,心裡根本沒顧及到之後所謂的要組織辦大事,他此刻心裡只想著如何跟晁蓋顯擺一下自己的膽色手段
原著有寫「我著甚來由,苦惱這遭!多虧晁蓋完成,解脫了這件事。只叵耐雷橫那廝平白騙了晁保正十兩銀子,又吊我一夜。想那廝去未遠,我不如拿了條棒趕上去,齊打翻了那廝們,卻奪回那銀子,送還晁蓋,也出一口惡氣。此計大妙。」
一個喊著到處送人十萬貫富貴的好漢,眼裡十兩銀子比天大,竟成了足以彰顯手段的由頭,真是可笑至極。
確定了劉唐是來哄凱子的,那晁蓋襯得上「凱中凱」的名號嗎?可以說不但襯得上,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且不說他在吳用的拱火下真是舍了家業上山做了賊,我們就看他在謀劃劫取生辰綱計劃中的表現,其天真爛漫的凱子特性可謂展露無疑!
原文寫道:晁蓋攔下了劉唐、雷橫二人衝突後,邀請吳用一同回到晁家莊,講述完事情前後緣由後,晁蓋對著吳用來了一句「今早正要求請教授商議,此一件事若何?」(這說明晁蓋遇事沒主見,自己無法分析利弊,這種要抄家殺頭的勾當他都早就準備找吳用商量,可見吳用平時在他心裡的地位,應該也沒少給吳用花銀子)
當公孫勝找上門後說貧道有十萬貫富貴相送,晁蓋聞言大笑道「先生所言,莫非此地生辰綱麼?」(這裡的表現更是將晁蓋處事浮躁、毫無城府的特質展現的很是淋漓盡致,再次提醒,這是要抄家滅門的勾當,公孫勝都還在話說一半,晁蓋就急吼吼的自個兒全招了,他完全就缺少作為一個大哥應有的沉穩與老練,此處關於公孫勝我們先略提兩句,很多人說公孫勝會仙法屬於超一流輸出的角色,加上古代人對於仙神鬼怪都有敬畏之心,所以他的定位不同於凡人,其實不然,公孫勝其實就是一個遊方道士,會些障眼法的小伎倆,同樣屬於社會上下九流的階級人物,我這麼說肯定有人不屑,其實我這麼說的理由很多,在後面具體談到公孫勝的時候再詳述,我先留下一個最直觀的證據:後文中寫到宋江偶遇九天玄女得了仙書,為何卻與吳用私下參詳卻放著梁山第一神棍公孫勝不一起看呢?就因為宋江說這是娘娘意思?那作為梁山法師代表的公孫勝就不會心生間隙,私底下畫個圈咒死宋江?)
ok,我們接著看,七人在定好初步計劃後,晁蓋又問了吳用一句「「吳先生,我等還是軟取,卻是硬取?」(晁蓋這時候的表現就不再是沒主見了,基本可以說是沒腦子了,你這真是豁出了命去混社會啊,你決定要打劫梁中書跟蔡太師的財物,偷摸摸的智取完了回頭繼續當你的土財主不香嗎?如果是劉唐那種身無長物的人說出這種話來,旁人都得以審視奇葩的眼光好好看看這傢伙是不是還值得一塊共事,這下好,家大業大的晁蓋自己還做上力取的準備了?是做好準備劫了財物再弄出幾條人命嗎?真當這天下是沒人管了嗎?劫了蔡太師的錢財還殺了梁中書的人,這兩白道大哥能善罷甘休嗎?那太師不得往死里逼著追查嫌犯?所以吳用只能很給晁蓋面子的附和了他一句
原著有寫:吳用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來的光景,力則力取,智則智取。我有一條計策,不知中你們意否?如此,如此。」那晁老大又是作何反應呢?原文寫:晁蓋聽了大喜,攧著腳道:「好妙計!不枉了稱你做智多星!果然賽過諸葛亮!好計策!」就大家能想像七個大漢一起合謀打劫官府財物,做老大的跺著腳拍著手大喊好妙計的畫面嗎?
原文緊接著又寫到:吳用立即說道「休得再提,常言道:『隔牆須有耳,窗外豈無人。』只可你知我知。」言語中對晁蓋的鄙夷已經快要遮掩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