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蔡足獲機會學習,蔡家感恩姬陶
鄶國夫人的葬禮莊重肅穆地進行著,鄭國王宮內外掛滿了白綾,整個宮殿被籠罩在一種厚重的哀思之中。鄶國夫人以「國夫人」的身份安葬,不僅意味著對她身份的承認,也象徵著她作為鄭國家族一員的正式歸屬。大哥原繁和大姐姬璇身著麻衣為母親守靈,白衣孝帶,眼中滿是悲慟與哀思。鄭武公的抉擇令母親終生不得名分,直到離世才得以國夫人的名義而葬。
在這莊重肅穆的葬禮背後,姬陶的心情卻分外沉重。鄶國夫人葬禮的完成,標誌著他與家族之間的情感關係更加鞏固,尤其是與大哥和大姐之間的信任逐漸加深。然而,有一個問題始終在他心中縈繞不去——蔡利父子的未來安排。蔡利雖曾自稱是父親原配族人,蔡利父子因家境貧寒而走投無路,姬陶作為鄭國之主,自然不忍心見到他們無依無靠、再度陷入貧困之中。
葬禮後的第三天,姬陶決定召見蔡利父子,將這件事一併安排妥當。
後院召見蔡利父子
那天清晨,姬陶特意挑選了宮中的一處幽靜後院,準備與蔡利父子進行一次簡短的會面。後院的樹木青翠,陽光透過枝葉灑在石板路上,顯得溫暖而寧靜。蔡利與兒子蔡足走到院中,不禁被周圍的景象所震撼,這是他們平時根本無法接觸的宮廷生活。蔡足緊跟在父親身後,心中滿懷激動,但也不免帶著幾分緊張與不安。
「蔡利,蔡足,見國君!」阿磊沉聲說道。
父子二人立刻行禮,低著頭等待姬陶的發話。姬陶緩緩走到他們面前,目光中透著溫和的關切。他看了看父子二人,尤其是年紀尚輕的蔡足,衣著雖簡樸,但眼神清澈透亮,流露出一種難得的靈動與機智。
「蔡利,你來認親一事雖未成,但我理解你的處境。你家境貧寒,認親無非是求個安穩。」姬陶語氣溫和地說道,「既然你跟隨我多日,我也觀察了你們父子的為人,我打算給予你們一條出路。」
蔡利聞言,忍不住眼眶泛紅,幾乎哽咽著說道:「國君……我蔡利本無地位,今日得蒙國君恩典,已是蔡家莫大的福分。」他頓了頓,哽咽地叩了幾個響頭,似乎想將心中積攢多年的感激與壓抑一同釋放出來。
蔡足雖然年紀輕輕,卻早已看出眼前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他低頭,語氣誠懇地說道:「國君,只要您願意收留我們父子,蔡足一定盡心盡力,不負您的厚愛。」
姬陶見狀,心中微微一暖,便對蔡足說道:「蔡足,你聰明機靈,不如就留在我身邊隨侍,先由阿磊教授你一些禮儀和規矩。只要你勤學、忠誠,將來不愁沒有出路。」他頓了頓,語氣加重道,「但記住,忠誠是第一,隨時都不可懈怠。」
蔡足連連點頭,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國君放心,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
一旁的阿磊也露出了讚許的神色,他微微點頭,對姬陶說道:「國君,蔡足確實機靈,將來或許是個可用之人。我會盡心調教,望不負您的期望。」
葬禮結束後,蔡足正式留在了姬陶身邊侍奉,並在阿磊的指導下開始學習禮儀、規矩,以及隨從的基本職責。雖然日常的訓練嚴苛,但蔡足從不抱怨,反而顯得勤奮好學。阿磊原以為這個少年只是機靈,卻沒想到他學得極快,每一項禮儀動作都執行得有板有眼,甚至細緻到每一個小細節。蔡足的眼神中始終帶著一種特殊的堅定,讓阿磊不禁對他產生幾分敬佩。
一天清晨,姬陶在後院漫步,剛巧看到蔡足正在阿磊的指導下練習禮儀。他的動作雖然略顯稚嫩,但已逐漸規範,一絲不苟的神情讓姬陶停下了腳步。他淡淡地喊了一聲:「蔡足。」
蔡足聞聲,迅速行禮:「國君。」
姬陶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點頭說道:「學得不錯,你進步很快。」
蔡足微微低頭,謙遜地說道:「這是阿磊叔叔的教導之功,我一定會更加努力,不辜負您的信任。」
姬陶聽完後露出微笑:「不必給自己太大壓力,做事貴在忠誠與專注。只要你謹記這兩點,我自會看重你。」
蔡足內心一暖,他明白國君的這番話是對自己的極大肯定。他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但同時也堅定了他要好好表現的決心。蔡利在旁看到兒子如此用心,內心既自豪又欣慰,他知道這是改變蔡家命運的機會,不能再輕易錯失。
自從姬陶收留了蔡足,蔡利的生活也有所改善。姬陶特意為他安排了宮中雜務的職位,讓他每日在王宮中負責一些瑣碎的管理工作。這份差事雖然不顯眼,但對蔡利而言卻彌足珍貴。每日裡,他不僅能探望兒子蔡足,還能見識到更多的宮廷事務,對於這份生活,他倍加珍惜。
一次,蔡利正與幾名宮人忙碌收拾雜務,蔡足趁著練習完畢後過來探望父親。看到兒子日漸成熟的模樣,蔡利不禁感慨道:「足兒,這宮中生活雖繁瑣,但國君對我蔡家如此厚待,你務必加倍用心,不可讓人失望。」
蔡足點了點頭,低聲說道:「父親放心,我一定會竭盡所能。」
父子二人正說著話,阿磊走了過來,笑著對蔡利說道:「蔡利,你的兒子學得很快,將來必定能有所作為。國君能容納你們父子在此,是對你們的極大信任。」
蔡利聞言,心中感動萬分,拱手行禮道:「阿磊兄多次照拂,我心中銘記。若不是國君和您大恩,我蔡家如今還在貧苦中掙扎,何以得今日的安穩?」
阿磊微微一笑,擺手道:「你只需謹記,國君在意的是忠心。你們父子要時刻謹慎,務必以國君的利益為重。」
蔡利聽得心悅誠服,連連稱是。阿磊的話讓他更加明白了自己的位置,他告誡自己,即便是最普通的雜務,也應當小心盡責,以此來報答國君的恩情。
在王宮中侍奉的日子裡,蔡足的眼界逐漸開闊起來。平日裡,他不僅學習禮儀,還從阿磊處得知許多有關鄭國的時事要聞,了解到國家的興衰與君主決策的息息相關。姬陶偶爾會在閒暇時同蔡足閒談,蔡足聽著國君的言辭和對未來的規劃,心中更是湧起敬佩與嚮往。
「國君,您為何對蔡足如此重視?」阿磊曾在某次私下忍不住問道。
姬陶目光微微沉靜,片刻後淡淡一笑:「他年紀雖小,但心志堅定,天性聰慧。人無高低貴賤,忠誠與能力足矣。」
這番話讓阿磊心生敬佩,同時也更加認定蔡足將來必定能成為國君的得力助手。於是,他在教學上更加嚴格,而蔡足也毫不鬆懈,努力吸取每一分教誨。
蔡足有時也會在心中默默發誓,若有朝一日他有能力,他必會全力回報國君對蔡家的恩德。他渴望不止步於隨從,而是希望憑藉自己的努力,真正為國君分憂,為鄭國效力。
在這莊重肅穆的葬禮背後,姬陶的心情卻分外沉重。鄶國夫人葬禮的完成,標誌著他與家族之間的情感關係更加鞏固,尤其是與大哥和大姐之間的信任逐漸加深。然而,有一個問題始終在他心中縈繞不去——蔡利父子的未來安排。蔡利雖曾自稱是父親原配族人,蔡利父子因家境貧寒而走投無路,姬陶作為鄭國之主,自然不忍心見到他們無依無靠、再度陷入貧困之中。
葬禮後的第三天,姬陶決定召見蔡利父子,將這件事一併安排妥當。
後院召見蔡利父子
那天清晨,姬陶特意挑選了宮中的一處幽靜後院,準備與蔡利父子進行一次簡短的會面。後院的樹木青翠,陽光透過枝葉灑在石板路上,顯得溫暖而寧靜。蔡利與兒子蔡足走到院中,不禁被周圍的景象所震撼,這是他們平時根本無法接觸的宮廷生活。蔡足緊跟在父親身後,心中滿懷激動,但也不免帶著幾分緊張與不安。
「蔡利,蔡足,見國君!」阿磊沉聲說道。
父子二人立刻行禮,低著頭等待姬陶的發話。姬陶緩緩走到他們面前,目光中透著溫和的關切。他看了看父子二人,尤其是年紀尚輕的蔡足,衣著雖簡樸,但眼神清澈透亮,流露出一種難得的靈動與機智。
「蔡利,你來認親一事雖未成,但我理解你的處境。你家境貧寒,認親無非是求個安穩。」姬陶語氣溫和地說道,「既然你跟隨我多日,我也觀察了你們父子的為人,我打算給予你們一條出路。」
蔡利聞言,忍不住眼眶泛紅,幾乎哽咽著說道:「國君……我蔡利本無地位,今日得蒙國君恩典,已是蔡家莫大的福分。」他頓了頓,哽咽地叩了幾個響頭,似乎想將心中積攢多年的感激與壓抑一同釋放出來。
蔡足雖然年紀輕輕,卻早已看出眼前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他低頭,語氣誠懇地說道:「國君,只要您願意收留我們父子,蔡足一定盡心盡力,不負您的厚愛。」
姬陶見狀,心中微微一暖,便對蔡足說道:「蔡足,你聰明機靈,不如就留在我身邊隨侍,先由阿磊教授你一些禮儀和規矩。只要你勤學、忠誠,將來不愁沒有出路。」他頓了頓,語氣加重道,「但記住,忠誠是第一,隨時都不可懈怠。」
蔡足連連點頭,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國君放心,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
一旁的阿磊也露出了讚許的神色,他微微點頭,對姬陶說道:「國君,蔡足確實機靈,將來或許是個可用之人。我會盡心調教,望不負您的期望。」
葬禮結束後,蔡足正式留在了姬陶身邊侍奉,並在阿磊的指導下開始學習禮儀、規矩,以及隨從的基本職責。雖然日常的訓練嚴苛,但蔡足從不抱怨,反而顯得勤奮好學。阿磊原以為這個少年只是機靈,卻沒想到他學得極快,每一項禮儀動作都執行得有板有眼,甚至細緻到每一個小細節。蔡足的眼神中始終帶著一種特殊的堅定,讓阿磊不禁對他產生幾分敬佩。
一天清晨,姬陶在後院漫步,剛巧看到蔡足正在阿磊的指導下練習禮儀。他的動作雖然略顯稚嫩,但已逐漸規範,一絲不苟的神情讓姬陶停下了腳步。他淡淡地喊了一聲:「蔡足。」
蔡足聞聲,迅速行禮:「國君。」
姬陶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點頭說道:「學得不錯,你進步很快。」
蔡足微微低頭,謙遜地說道:「這是阿磊叔叔的教導之功,我一定會更加努力,不辜負您的信任。」
姬陶聽完後露出微笑:「不必給自己太大壓力,做事貴在忠誠與專注。只要你謹記這兩點,我自會看重你。」
蔡足內心一暖,他明白國君的這番話是對自己的極大肯定。他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但同時也堅定了他要好好表現的決心。蔡利在旁看到兒子如此用心,內心既自豪又欣慰,他知道這是改變蔡家命運的機會,不能再輕易錯失。
自從姬陶收留了蔡足,蔡利的生活也有所改善。姬陶特意為他安排了宮中雜務的職位,讓他每日在王宮中負責一些瑣碎的管理工作。這份差事雖然不顯眼,但對蔡利而言卻彌足珍貴。每日裡,他不僅能探望兒子蔡足,還能見識到更多的宮廷事務,對於這份生活,他倍加珍惜。
一次,蔡利正與幾名宮人忙碌收拾雜務,蔡足趁著練習完畢後過來探望父親。看到兒子日漸成熟的模樣,蔡利不禁感慨道:「足兒,這宮中生活雖繁瑣,但國君對我蔡家如此厚待,你務必加倍用心,不可讓人失望。」
蔡足點了點頭,低聲說道:「父親放心,我一定會竭盡所能。」
父子二人正說著話,阿磊走了過來,笑著對蔡利說道:「蔡利,你的兒子學得很快,將來必定能有所作為。國君能容納你們父子在此,是對你們的極大信任。」
蔡利聞言,心中感動萬分,拱手行禮道:「阿磊兄多次照拂,我心中銘記。若不是國君和您大恩,我蔡家如今還在貧苦中掙扎,何以得今日的安穩?」
阿磊微微一笑,擺手道:「你只需謹記,國君在意的是忠心。你們父子要時刻謹慎,務必以國君的利益為重。」
蔡利聽得心悅誠服,連連稱是。阿磊的話讓他更加明白了自己的位置,他告誡自己,即便是最普通的雜務,也應當小心盡責,以此來報答國君的恩情。
在王宮中侍奉的日子裡,蔡足的眼界逐漸開闊起來。平日裡,他不僅學習禮儀,還從阿磊處得知許多有關鄭國的時事要聞,了解到國家的興衰與君主決策的息息相關。姬陶偶爾會在閒暇時同蔡足閒談,蔡足聽著國君的言辭和對未來的規劃,心中更是湧起敬佩與嚮往。
「國君,您為何對蔡足如此重視?」阿磊曾在某次私下忍不住問道。
姬陶目光微微沉靜,片刻後淡淡一笑:「他年紀雖小,但心志堅定,天性聰慧。人無高低貴賤,忠誠與能力足矣。」
這番話讓阿磊心生敬佩,同時也更加認定蔡足將來必定能成為國君的得力助手。於是,他在教學上更加嚴格,而蔡足也毫不鬆懈,努力吸取每一分教誨。
蔡足有時也會在心中默默發誓,若有朝一日他有能力,他必會全力回報國君對蔡家的恩德。他渴望不止步於隨從,而是希望憑藉自己的努力,真正為國君分憂,為鄭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