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趙魏暗流隨波涌 齊國君臣返臨淄》
翌日清晨
趙國,邯鄲。
伴隨著趙國第一大的宮殿,叢台宮內,厚重莊嚴,堅固撼實的宮門緩緩打開,朝會的晨鼓聲,內侍的宣召聲,文武百官的上殿聲,此起彼伏。
十一月,愈發趨近的冬季,鋪天蓋地的料峭寒風,任情肆意的遊走穿插在整座邯鄲城的一切物什,無隙不承,無孔不入。仿佛這一切,都是噩耗驚聞的前兆。
「啟稟君上,我等東路伐齊大軍本已大勝,阿城一戰,重創十萬齊軍,其死裡逃生的兵將不過一萬有餘,熟料田齊那篡國逆賊正面軍陣牽制我軍,背面那齊國太子祭出打神鞭,重傷了上將軍。」
「促使我等軍心大亂,被敗兵裹挾而逃,但以牛庚,荀榮,徐良三位副將做主,退守清陽城,修兵繕甲,欲再得君上下令,與齊國決一死戰!!!」
一路風塵僕僕,衣不解甲,馬不卸鞍的徐良之弟,徐封,領著五十名斥候兵,晝夜不息的趕赴邯鄲匯報軍情。恰好在今日上午的朝會,撞見了叢台宮大開的時機。
坐在叢台宮大殿最高主座上的趙國君主,後世的趙成侯趙種,現已繼位九年,37歲,正是剛強有為,欲展宏圖的大好時光。
自然也是心胸開闊,包容海量。見到徐封一臉的辛勞疲憊卻又一身為國的赤膽忠心,對這個少年將軍的好感度油然而生。
「將軍快快請起,寡人深知眾位將軍在前方血戰報國之心,此戰失利怪不得我大趙,都是那田齊賊子陰狠險惡。
「繼承了姜齊基業不說,竟然連姜太公的鎮國神兵打神鞭也在他們手上,眾卿家可還有何等良策,以教寡人?」
時任趙國相邦,繼承趙國名相公仲連之後的兩朝重臣,有65高齡的「太成午」,在文官隊伍中出列答到「啟稟君上,微臣以為,既然攻齊失利,便不宜再動干戈,就此息事寧人,與齊和好結盟,一致對外。」
「什麼?相邦大人此言何意,難道我大趙將士就白白葬送在戰場上嗎?」
「息事寧人也還罷了,竟然還要與逆齊結盟,真是大謬」
「君上,臣附議二位大臣所說,田齊孱弱,若不攻略其土地壯我國力,如何能與秦韓魏三國對抗」
「就是,魏文侯時期立下的三晉之盟,早就撕破臉皮了,靠人不如靠己,我趙國,還當效仿公仲連老相國,變法自強,圖謀再舉」
太成午一言,引起滿朝眾臣紛紛抵制,沒有一個肯定贊同。包括前來呈報軍情的徐封也面帶疑惑不解。
誰料太成午捻須訝笑道:「嘿喲,瞧瞧!老夫說一句,你們滿朝文武就能頂老夫八十句。」
「正是因為三晉聯盟時刻都在動搖不穩,我趙國更不能四面樹敵,征戰無度。
「樂祚將軍妄圖攻齊下衛,一為築造東方屏障以抵衛齊,二為包圍南下魏國,想法不錯,可時勢變換,大家也看到了,田氏代齊,他田家紮根百年,根基深厚,非一時所能攻取。」
「所以臣還是建議君上按兵不動,相機再舉。」太成午拖著年邁垂老的身體,向坐在君位上的趙侯趙種,謙恭嚴謹的施行一禮。
「這……」聽得太成午一言,殿上群臣不知所言,面面相覷。趙種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徐封還在等候著趙侯的下令。
太成午瞧了瞧殿上的氣氛,又再說道:
「不久前,趙魏邊境傳來消息說,魏國西境龍門一帶,有河水變色於赤紅,燒灼的熾烈滾燙,人畜不能沾,臣請星象大家石申先生測算,魏國將要出現大兇刀兵之兆。」
「臣以為此事要緊,三晉國土犬牙交錯,水域流通更是互有往來,當一面派人勘察國內各大水域,再一面暗地屯兵於趙魏邊境,以備後患。」
「況且,聽聞齊國已經派遣上大夫段干朋為特使,護送我趙軍屍身三萬餘具已經出發,要讓我國花錢贖回」
「什麼?竟有此等怪事?也罷,就先放下戰事,解決了內憂,才有精力對付外患。
「勘察水域並齊國要我國贖回屍身兩件要事,一併交由相邦著手安排」。
趙种放下對齊的戰事,聽從了太成午的建議。一令既出,看了看徐封,趙種問道:「徐卿,現身居何職啊?」
徐封回答道:「啟稟君上,臣之前只跟在家兄徐良身邊,聽候差遣,只因報送軍情才領了個斥候營主將一職。」
趙種聽後頓時有了主意,大手一揮道:「寡人封你為清陽城縣尉,統管一城軍務,你兄徐良為清陽令,監督齊國。
「再傳牛庚,荀榮讓他們把寡人的上將軍和餘下的兩萬兵馬安全無誤的帶回來。」
徐封得到封賞,心中暗喜,向趙種跪地一拜:「臣徐封謝過君上,臣這就啟程,快馬加鞭趕回清陽。」
徐封說罷,準備當即就往殿外沖跑過去,結果剛一起步,匆忙不穩,「砰」的一聲,就率倒在了殿堂的木質地板上,全身甲冑的鱗片互相撞擊,發出「哐當」脆響。
「哈哈哈,徐將軍真是少年心性,不急不急,先用過早飯,沐浴淨身,休息片刻再去,來人帶徐將軍下去!」趙種被徐封一番囧樣逗笑,呼喚道貼身內侍帶著徐封出了宮門。
齊國阿城
今日也是齊侯田午並一干文武大臣,公族子弟,帶兩萬齊軍班師回都的時候。
由於段干朋和田盼二人已經入趙,表示願向趙國傳遞,結交兩國盟好之善意,齊侯田午便與眾臣商議,留下一萬兵馬守城,待到右司馬田盼返回後,繼續統帥。
阿城穩定好後,又即令剩下的兩萬齊軍結成軍陣,護佑拱衛著齊國君臣一行人一路向東而去。
一條紫色長龍,擺尾匍匐,將士的軍旗做龍皮,將士的身軀做龍骨,將士的盔甲做龍鱗,浩蕩顯赫。
這是田熙平生第一次真正親眼見識古代軍陣的全貌,兩眼放光,驚撼震顫。
平時在自己的生活中,要是能去個什麼影視城,親眼見證這個千軍萬馬貫盔著甲的大場面,哪怕明知道是在扮演古人,也還是匪夷所思,難以置信。
更遑論這時,是真真正正的古代大軍,威武之師,就在眼前。喜極由懼,當萬千甲冑精兵赫然入目,這一瞬間猶如一支恐怖駭然,鋒利尖銳的箭簇一透穿心般。
「就是你小子救的太子殿下?」齊侯田午看著被太子因齊介紹於眼前的,這個救了他一國太子,挽救了大齊君權傳承的布衣草民,一頭霧水,咋看咋不像,卻是為何?
兩眼無光,渾身呆若木雞的田熙,站在田午君臣等人的車馬隊伍前。雙眼直勾勾的看著齊侯田午,大司馬田壽,左司馬田忌等君臣冥思苦想,發愣發呆。
「他們就是戰國歷史上青史留名的齊國君臣……?
奠定威王霸業,開啟稷下學宮的「田齊孝武桓公田午」
「抗魏抵趙,御燕守泗,在田忌尚未出名的齊國前任大司馬「田壽」
賭金賽馬,圍魏救趙,圍魏救韓,桂陵之戰,馬陵之戰,與孫臏同傳後世的齊國名將「田忌」
掃視眾人,個個都是身高七尺有餘,高岸偉略。其儀態妝容更是面如冠玉,龍眉細目,威儀彰顯,卒為表率。
如此齊國,如此明君良臣,齊國是怎麼就能輸給這個亂世的……耐人尋味。田熙暗自想道。
「喂!熙兄還不快拜見父侯和諸位將軍。」田因齊見田熙久不說話,連忙上前扯了扯,提醒道。
田熙立即醒神,著急忙慌的拜見道:「臣田熙拜見君上,諸位將軍。」
田午對此子沒什麼初次印象的好感,冷冷問道:「你是哪裡人氏,以何業為生,如何就能救下太子?」
即使田午明知道太子被救的種種經過,但他仍然對此子懷有戒心。
畢竟在春秋戰國兩世,無論是敵國君臣,還是江湖豪強,都有組織招募刺客俠士,行刺殺暗害之舉,可謂絡繹不絕。
若眼前的田熙當真是敵國的死士奸細,輕易接近太子,無異於在幽冥地府門前遊走徘徊。
見到這種場面,田熙再是個乳臭未乾的孩子,也看得出來這位田齊桓公對他的警惕防範。
遂假以實話實說的誠懇真切的語氣般,相稟告道:「啟稟君上,臣生來無父無母,從小到大,形單影隻的浪跡天下,識得幾番閱歷,此次得遇太子,身為太子門客,當是熙之福分,定然以死相報。」
看著田熙一副毅然決然之狀,又有太子因齊在側,田午再未多說,揮了揮手示意田熙回到太子身後的隊伍里去。
「回都以後,太子,你要帶著期思和嬰兒他們去往稷下學宮,主持學宮召開之事,招攬諸國賢才名士,讓他們為我大齊富國強兵之舉建言獻策。」
「更要在學宮拜師學教,多加修煉,不可荒廢自身才學武藝,現諸國伐齊之心不死,稍有怠慢,便肆意攻侵,身為太子,當為舉國表率。
「如今修煉到第幾階了?」田午一番苦心積慮,自己的心血都押注在面前的這個國家的太子,他自己的兒子身上。身為一國之君的他,有操不完的碎心。
「父侯放心,兒臣和二弟,三弟他們日夜不輟,從未荒廢過修行,至今為止,都已到了二階修為,游龍境的圓滿期,只差一層,便可突破晉升。田因齊自信滿滿的保證道。
「游龍境圓滿期?」跟在田因齊身後的田熙瞬間捕捉到了關鍵信息。
跟在田午一旁的大司馬田壽欣喜道「哈哈,不愧是我大齊的公卿子弟,君上,諸位公子年紀輕輕便已入二階修為,天賦著實超群,多少人從幼時修煉,二十年也到不了了踏靈境。照這樣下去,公子們都可以正式獨領一軍,護國守境了。」
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田嬰聽到田壽這番言語後,立即接過這個話頭,向田午委屈訴求道:「大司馬此言甚是,我等能殺進趙軍的中軍陣中,重創樂祚,足見自保綽綽有餘,父侯不嘉獎就算了,還讓人把我們打的個個屁股開花。」
田午一向不喜田嬰這個嬉笑怒罵,沒個正經的樣子,當即怒斥道:「不知天高地厚,茲事體重,這也是軍法,肆意妄為,違令出兵,打板子都是輕的,再有下次,軍法處斬。」
田午怒目圓睜,嚇得田嬰不經意間縮了縮脖,半晌說不出話來。
「回頭寡人還會讓閭澤帶著執杖隊去往稷下學宮監督你們修煉,若有懈怠,該打不誤。」田午說罷,上了自己的座駕馬車,示意諸將帶領著大軍往國都臨淄方向前行。
「嘿?這這……憑啥呀?」田嬰委屈巴巴的不服道。
君臣一行人都有自己的專屬馬車,省去了徒步的諸般辛苦。就連田熙也因為結識太子因齊,身為太子的門客也被「恩賞」車架同乘。不然返回臨淄千里之遙,又不似現代的便捷交通,當真是要走斷雙腿不可。
馬車華美,由紫檀木打造,車身鑲嵌金銀飾品,車廂內軟墊錦緞,繡有花紋,觸感滑嫩,又寬闊敞亮,足矣容下四人。車簾輕薄,微風拂動,趕馬車夫站在車前,手牽著雄壯駿馬。當整輛馬車碌碌而行時,無不彰顯著主人的尊貴地位。
田熙看著渾身強勁健碩的駿馬,喜不自勝。不過看著馬兒「咴兒……咴兒」的呼哧帶喘聲,想要撫摸馬頭的手掌,卻遲遲不敢付出行動。
「哈哈,田熙兄,真是一副沒見過戰陣軍馬的樣子,只消這般猶疑,如何能上陣打仗啊」田嬰心直口快道。在兩個哥哥還沒上車時,一個翻身便躍上了馬背,牽起了韁繩。
「你去搬個上馬台來後,就下去吧,本公子親自駕車」田嬰吩咐了車夫,自己操起韁繩,駕馭起馬車行駛的方向。
待到車夫搬來一個木質的三層台階,田嬰對因齊等人說道:「兄長們先上車吧,熙兄咱倆一起來騎馬,讓你適應適應。」
「也好,熙兄便先去試試看,嬰弟,可別把人家摔下去了」田因齊笑著囑託道後,便和田期思一起進入了馬車休息。
因齊兄弟三人似是遇到了新加入他們的,極其難得的玩伴,田熙所求,一應俱全,優待有加。
面對田嬰的主動邀請,田熙連忙應允,早就迫不及待,躍躍欲試的他,藉助上馬台,跨在了戰馬的後背上。坐上戰馬的瞬間,他頓感大事不妙,堅硬的馬骨硌得胯下生疼。
「不好,這個時代的馬鞍沒有這麼精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前,還沒有那個國家重視騎兵,這個馬鞍,不過就像是簡簡單單鋪上的一層毛毯啊……」
不得田熙適應被座下尖利馬骨硌摩的痛楚難忍的時間,田嬰韁繩一扯,馬鞭一抽,馬兒一叫,太子馬車就此開動。伴隨著馬兒的踢踏喘息聲,快速轔轔而去。
趙國,邯鄲。
伴隨著趙國第一大的宮殿,叢台宮內,厚重莊嚴,堅固撼實的宮門緩緩打開,朝會的晨鼓聲,內侍的宣召聲,文武百官的上殿聲,此起彼伏。
十一月,愈發趨近的冬季,鋪天蓋地的料峭寒風,任情肆意的遊走穿插在整座邯鄲城的一切物什,無隙不承,無孔不入。仿佛這一切,都是噩耗驚聞的前兆。
「啟稟君上,我等東路伐齊大軍本已大勝,阿城一戰,重創十萬齊軍,其死裡逃生的兵將不過一萬有餘,熟料田齊那篡國逆賊正面軍陣牽制我軍,背面那齊國太子祭出打神鞭,重傷了上將軍。」
「促使我等軍心大亂,被敗兵裹挾而逃,但以牛庚,荀榮,徐良三位副將做主,退守清陽城,修兵繕甲,欲再得君上下令,與齊國決一死戰!!!」
一路風塵僕僕,衣不解甲,馬不卸鞍的徐良之弟,徐封,領著五十名斥候兵,晝夜不息的趕赴邯鄲匯報軍情。恰好在今日上午的朝會,撞見了叢台宮大開的時機。
坐在叢台宮大殿最高主座上的趙國君主,後世的趙成侯趙種,現已繼位九年,37歲,正是剛強有為,欲展宏圖的大好時光。
自然也是心胸開闊,包容海量。見到徐封一臉的辛勞疲憊卻又一身為國的赤膽忠心,對這個少年將軍的好感度油然而生。
「將軍快快請起,寡人深知眾位將軍在前方血戰報國之心,此戰失利怪不得我大趙,都是那田齊賊子陰狠險惡。
「繼承了姜齊基業不說,竟然連姜太公的鎮國神兵打神鞭也在他們手上,眾卿家可還有何等良策,以教寡人?」
時任趙國相邦,繼承趙國名相公仲連之後的兩朝重臣,有65高齡的「太成午」,在文官隊伍中出列答到「啟稟君上,微臣以為,既然攻齊失利,便不宜再動干戈,就此息事寧人,與齊和好結盟,一致對外。」
「什麼?相邦大人此言何意,難道我大趙將士就白白葬送在戰場上嗎?」
「息事寧人也還罷了,竟然還要與逆齊結盟,真是大謬」
「君上,臣附議二位大臣所說,田齊孱弱,若不攻略其土地壯我國力,如何能與秦韓魏三國對抗」
「就是,魏文侯時期立下的三晉之盟,早就撕破臉皮了,靠人不如靠己,我趙國,還當效仿公仲連老相國,變法自強,圖謀再舉」
太成午一言,引起滿朝眾臣紛紛抵制,沒有一個肯定贊同。包括前來呈報軍情的徐封也面帶疑惑不解。
誰料太成午捻須訝笑道:「嘿喲,瞧瞧!老夫說一句,你們滿朝文武就能頂老夫八十句。」
「正是因為三晉聯盟時刻都在動搖不穩,我趙國更不能四面樹敵,征戰無度。
「樂祚將軍妄圖攻齊下衛,一為築造東方屏障以抵衛齊,二為包圍南下魏國,想法不錯,可時勢變換,大家也看到了,田氏代齊,他田家紮根百年,根基深厚,非一時所能攻取。」
「所以臣還是建議君上按兵不動,相機再舉。」太成午拖著年邁垂老的身體,向坐在君位上的趙侯趙種,謙恭嚴謹的施行一禮。
「這……」聽得太成午一言,殿上群臣不知所言,面面相覷。趙種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徐封還在等候著趙侯的下令。
太成午瞧了瞧殿上的氣氛,又再說道:
「不久前,趙魏邊境傳來消息說,魏國西境龍門一帶,有河水變色於赤紅,燒灼的熾烈滾燙,人畜不能沾,臣請星象大家石申先生測算,魏國將要出現大兇刀兵之兆。」
「臣以為此事要緊,三晉國土犬牙交錯,水域流通更是互有往來,當一面派人勘察國內各大水域,再一面暗地屯兵於趙魏邊境,以備後患。」
「況且,聽聞齊國已經派遣上大夫段干朋為特使,護送我趙軍屍身三萬餘具已經出發,要讓我國花錢贖回」
「什麼?竟有此等怪事?也罷,就先放下戰事,解決了內憂,才有精力對付外患。
「勘察水域並齊國要我國贖回屍身兩件要事,一併交由相邦著手安排」。
趙种放下對齊的戰事,聽從了太成午的建議。一令既出,看了看徐封,趙種問道:「徐卿,現身居何職啊?」
徐封回答道:「啟稟君上,臣之前只跟在家兄徐良身邊,聽候差遣,只因報送軍情才領了個斥候營主將一職。」
趙種聽後頓時有了主意,大手一揮道:「寡人封你為清陽城縣尉,統管一城軍務,你兄徐良為清陽令,監督齊國。
「再傳牛庚,荀榮讓他們把寡人的上將軍和餘下的兩萬兵馬安全無誤的帶回來。」
徐封得到封賞,心中暗喜,向趙種跪地一拜:「臣徐封謝過君上,臣這就啟程,快馬加鞭趕回清陽。」
徐封說罷,準備當即就往殿外沖跑過去,結果剛一起步,匆忙不穩,「砰」的一聲,就率倒在了殿堂的木質地板上,全身甲冑的鱗片互相撞擊,發出「哐當」脆響。
「哈哈哈,徐將軍真是少年心性,不急不急,先用過早飯,沐浴淨身,休息片刻再去,來人帶徐將軍下去!」趙種被徐封一番囧樣逗笑,呼喚道貼身內侍帶著徐封出了宮門。
齊國阿城
今日也是齊侯田午並一干文武大臣,公族子弟,帶兩萬齊軍班師回都的時候。
由於段干朋和田盼二人已經入趙,表示願向趙國傳遞,結交兩國盟好之善意,齊侯田午便與眾臣商議,留下一萬兵馬守城,待到右司馬田盼返回後,繼續統帥。
阿城穩定好後,又即令剩下的兩萬齊軍結成軍陣,護佑拱衛著齊國君臣一行人一路向東而去。
一條紫色長龍,擺尾匍匐,將士的軍旗做龍皮,將士的身軀做龍骨,將士的盔甲做龍鱗,浩蕩顯赫。
這是田熙平生第一次真正親眼見識古代軍陣的全貌,兩眼放光,驚撼震顫。
平時在自己的生活中,要是能去個什麼影視城,親眼見證這個千軍萬馬貫盔著甲的大場面,哪怕明知道是在扮演古人,也還是匪夷所思,難以置信。
更遑論這時,是真真正正的古代大軍,威武之師,就在眼前。喜極由懼,當萬千甲冑精兵赫然入目,這一瞬間猶如一支恐怖駭然,鋒利尖銳的箭簇一透穿心般。
「就是你小子救的太子殿下?」齊侯田午看著被太子因齊介紹於眼前的,這個救了他一國太子,挽救了大齊君權傳承的布衣草民,一頭霧水,咋看咋不像,卻是為何?
兩眼無光,渾身呆若木雞的田熙,站在田午君臣等人的車馬隊伍前。雙眼直勾勾的看著齊侯田午,大司馬田壽,左司馬田忌等君臣冥思苦想,發愣發呆。
「他們就是戰國歷史上青史留名的齊國君臣……?
奠定威王霸業,開啟稷下學宮的「田齊孝武桓公田午」
「抗魏抵趙,御燕守泗,在田忌尚未出名的齊國前任大司馬「田壽」
賭金賽馬,圍魏救趙,圍魏救韓,桂陵之戰,馬陵之戰,與孫臏同傳後世的齊國名將「田忌」
掃視眾人,個個都是身高七尺有餘,高岸偉略。其儀態妝容更是面如冠玉,龍眉細目,威儀彰顯,卒為表率。
如此齊國,如此明君良臣,齊國是怎麼就能輸給這個亂世的……耐人尋味。田熙暗自想道。
「喂!熙兄還不快拜見父侯和諸位將軍。」田因齊見田熙久不說話,連忙上前扯了扯,提醒道。
田熙立即醒神,著急忙慌的拜見道:「臣田熙拜見君上,諸位將軍。」
田午對此子沒什麼初次印象的好感,冷冷問道:「你是哪裡人氏,以何業為生,如何就能救下太子?」
即使田午明知道太子被救的種種經過,但他仍然對此子懷有戒心。
畢竟在春秋戰國兩世,無論是敵國君臣,還是江湖豪強,都有組織招募刺客俠士,行刺殺暗害之舉,可謂絡繹不絕。
若眼前的田熙當真是敵國的死士奸細,輕易接近太子,無異於在幽冥地府門前遊走徘徊。
見到這種場面,田熙再是個乳臭未乾的孩子,也看得出來這位田齊桓公對他的警惕防範。
遂假以實話實說的誠懇真切的語氣般,相稟告道:「啟稟君上,臣生來無父無母,從小到大,形單影隻的浪跡天下,識得幾番閱歷,此次得遇太子,身為太子門客,當是熙之福分,定然以死相報。」
看著田熙一副毅然決然之狀,又有太子因齊在側,田午再未多說,揮了揮手示意田熙回到太子身後的隊伍里去。
「回都以後,太子,你要帶著期思和嬰兒他們去往稷下學宮,主持學宮召開之事,招攬諸國賢才名士,讓他們為我大齊富國強兵之舉建言獻策。」
「更要在學宮拜師學教,多加修煉,不可荒廢自身才學武藝,現諸國伐齊之心不死,稍有怠慢,便肆意攻侵,身為太子,當為舉國表率。
「如今修煉到第幾階了?」田午一番苦心積慮,自己的心血都押注在面前的這個國家的太子,他自己的兒子身上。身為一國之君的他,有操不完的碎心。
「父侯放心,兒臣和二弟,三弟他們日夜不輟,從未荒廢過修行,至今為止,都已到了二階修為,游龍境的圓滿期,只差一層,便可突破晉升。田因齊自信滿滿的保證道。
「游龍境圓滿期?」跟在田因齊身後的田熙瞬間捕捉到了關鍵信息。
跟在田午一旁的大司馬田壽欣喜道「哈哈,不愧是我大齊的公卿子弟,君上,諸位公子年紀輕輕便已入二階修為,天賦著實超群,多少人從幼時修煉,二十年也到不了了踏靈境。照這樣下去,公子們都可以正式獨領一軍,護國守境了。」
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田嬰聽到田壽這番言語後,立即接過這個話頭,向田午委屈訴求道:「大司馬此言甚是,我等能殺進趙軍的中軍陣中,重創樂祚,足見自保綽綽有餘,父侯不嘉獎就算了,還讓人把我們打的個個屁股開花。」
田午一向不喜田嬰這個嬉笑怒罵,沒個正經的樣子,當即怒斥道:「不知天高地厚,茲事體重,這也是軍法,肆意妄為,違令出兵,打板子都是輕的,再有下次,軍法處斬。」
田午怒目圓睜,嚇得田嬰不經意間縮了縮脖,半晌說不出話來。
「回頭寡人還會讓閭澤帶著執杖隊去往稷下學宮監督你們修煉,若有懈怠,該打不誤。」田午說罷,上了自己的座駕馬車,示意諸將帶領著大軍往國都臨淄方向前行。
「嘿?這這……憑啥呀?」田嬰委屈巴巴的不服道。
君臣一行人都有自己的專屬馬車,省去了徒步的諸般辛苦。就連田熙也因為結識太子因齊,身為太子的門客也被「恩賞」車架同乘。不然返回臨淄千里之遙,又不似現代的便捷交通,當真是要走斷雙腿不可。
馬車華美,由紫檀木打造,車身鑲嵌金銀飾品,車廂內軟墊錦緞,繡有花紋,觸感滑嫩,又寬闊敞亮,足矣容下四人。車簾輕薄,微風拂動,趕馬車夫站在車前,手牽著雄壯駿馬。當整輛馬車碌碌而行時,無不彰顯著主人的尊貴地位。
田熙看著渾身強勁健碩的駿馬,喜不自勝。不過看著馬兒「咴兒……咴兒」的呼哧帶喘聲,想要撫摸馬頭的手掌,卻遲遲不敢付出行動。
「哈哈,田熙兄,真是一副沒見過戰陣軍馬的樣子,只消這般猶疑,如何能上陣打仗啊」田嬰心直口快道。在兩個哥哥還沒上車時,一個翻身便躍上了馬背,牽起了韁繩。
「你去搬個上馬台來後,就下去吧,本公子親自駕車」田嬰吩咐了車夫,自己操起韁繩,駕馭起馬車行駛的方向。
待到車夫搬來一個木質的三層台階,田嬰對因齊等人說道:「兄長們先上車吧,熙兄咱倆一起來騎馬,讓你適應適應。」
「也好,熙兄便先去試試看,嬰弟,可別把人家摔下去了」田因齊笑著囑託道後,便和田期思一起進入了馬車休息。
因齊兄弟三人似是遇到了新加入他們的,極其難得的玩伴,田熙所求,一應俱全,優待有加。
面對田嬰的主動邀請,田熙連忙應允,早就迫不及待,躍躍欲試的他,藉助上馬台,跨在了戰馬的後背上。坐上戰馬的瞬間,他頓感大事不妙,堅硬的馬骨硌得胯下生疼。
「不好,這個時代的馬鞍沒有這麼精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前,還沒有那個國家重視騎兵,這個馬鞍,不過就像是簡簡單單鋪上的一層毛毯啊……」
不得田熙適應被座下尖利馬骨硌摩的痛楚難忍的時間,田嬰韁繩一扯,馬鞭一抽,馬兒一叫,太子馬車就此開動。伴隨著馬兒的踢踏喘息聲,快速轔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