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不看舞台看後台
捱到午飯後,張總安排的人來了。來人姓吳,是熟悉礦場作業的老師傅。他著一身還算潔淨的藍色工裝,副駕駛放著安全帽,應是剛從礦場過來的。張總跟他簡單交代了幾句後,吳師傅載上羅蝶燕和周銅,便往礦場的方向開去了。
吳師傅長得老實,一笑起來,眼角黝黑而粗糙的皮膚鼓到一處,更顯得憨憨的。
一路上,他十分熱心地回答貴客的問題。
「礦場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個區。東區、西區和南區為採石區。中央區負責加工,北區用作工人日常生活。原本呢,採石區只有東區和西區,由三十幾年前的勘測隊發現,一直是正規軍開發。」
「正規軍?」羅蝶燕問。
吳師傅答:「官方的探測隊嘛!官方吃飽了,才輪得到民間。像這裡,開發價值最大的西區採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東區才會被拍賣。「
見羅蝶燕仍是不解,他接著說:「東區那麼點東西,正規軍看不進眼裡。有那功夫,他們不如去支援其他的項目。所以西區的工作結束了,礦場連設備帶場地,官方一次性轉給了民間運營。」
羅蝶燕又刺:「所以,東區很小?」
東區很小,意味著經濟價值低,意味著股東手裡的股份不值錢。
吳師傅被問得一哆嗦,連連擺手:「東區不大,咱還有南區啊。剛才不說了嗎,東西南都是採石區。礦場轉為私人運營後,老闆請來了第二支探測隊,這才有了南區。」
羅蝶燕挑眉:「哦?這麼說,周老闆一早就知道南區有礦,才會拍下礦場?」
「老闆又不是火眼睛睛,他能看見石頭裡面有什麼?」吳師傅笑了笑,「他找專家來,是請教人家怎麼掙錢,可不是為了找礦石。當時啊,比起西區來說,東區小得多。不過,加上廠房、機器、土地、人工,老闆從政府手裡拿下礦場,也下了血本。可等到了手上,周老闆仔細一算,才意識到按原有工藝和剩餘儲量來經營,只能掙點辛苦錢,說不好還得賠本。所以,他請了很多專家來考察,看能不能換道利潤高一些的精細加工,沒想到,無意間發現了南區有銅。」
「正規軍沒發現的南區,被哪個民間專家慧眼識珠看出來了?不會是騙子吧?」
吳師傅像是早料到她要這麼問:「還真不是。周老闆也擔心受騙,就找了個點往下挖。挖了一個月,果然全是銅,這才信了。」
「那周老闆還真是撿了個大漏。」羅蝶燕感慨。
「誰說不是呢。話又說回來,三十多年前的勘測技術,早被淘汰了。正規軍嘛,你也知道,吃公家飯,一茬接一茬的,指哪打哪兒,哪有私人老闆對經濟效益上心。」
吳師傅瞄了一眼後視鏡,羅蝶燕贊同地點點頭。他鬆了一口氣。
開過崎嶇的車道,他們漸漸接近礦場,隨後,被大門口的保安攔住了。吳師傅下車去跟保安交涉。不一會兒,保安開了門,吳師傅正要往裡開,周銅提出要下車,呼吸呼吸新鮮空氣。
「山路太繞,顛得人反胃。我自己走進去。「周銅說。
吳師傅也不勉強,載著羅蝶燕先進去了。
周銅冒著冷汗,慢慢進了礦場,走到不遠處的長椅上,坐下來等著。
實際上,車子沿著崎嶇的車道開進深山後,她便不舒服了。年紀還小時,老周特別喜歡帶她過來,可她回回吐個不停,根本無暇巡查周家的領地,漸漸就來得少了。今天也不例外,尤其是進山前,張總還特地招待了油水豐厚的午餐。她這會兒比以往更難受。
大門口的保安給吳師傅放了行,手指操作完大鐵門緩緩關閉後,重新坐成了一具雕像。吳師傅的車不知道停去了哪裡。礦場靜悄悄的,人聲、機器聲什麼都沒有。她只能聽到空曠的上空時而傳出的烏鴉叫。燥熱,濕悶,初夏的礦場充滿了不詳的氣息。
胃裡的翻騰稍微減弱了些,周銅想起來,她們今天來是要查哥哥的死,找礦山麻煩的,比起交通方便的鎮上……
她等了一會兒,還是沒等到人。慢慢地,不安代替了不適,她整個人繃緊了。
羅蝶燕去哪了?吳師傅呢,還有車呢?沒看見吳師傅和羅蝶燕,車也消失了。是不是她對小男孩太客氣,話沒說到位,他告訴了領導,領導告訴了領導的領導,他們發現了她們的企圖,所以把自己和羅蝶燕帶到這鳥不生蛋的地方,準備滅口,像哥哥那樣?
此時,沉重的鐵門重重地落下。哐當一聲,嚇了周銅一跳。回頭一看,出口已經關閉,而礦場,礦場由山體構成天然的屏障。她無處可走了。
忽地,有人拍了拍她右側的肩膀。
她強忍住尖叫的衝動,扭過頭去。是羅蝶燕,周銅的心跳漏了一拍。
羅蝶燕小聲問:「他說的是真的嗎?」
「什麼?」車上羅蝶燕跟吳師傅談話時,周銅全副精神用來抵抗生理反應,無心關注。
羅蝶燕複述了一遍吳師傅說的南區情況,周銅努力回憶了一下:「好像是有這麼回事兒。」
這時,吳師傅停好車過來了,先問周銅需不需要休息。羅蝶燕替她回絕了。
吳師傅又問:「你們想先看哪一片?」
金山集團,公司很小,礦場很大。
三人往裡走了走,到了視野開闊的地方。周銅發現她的感覺並沒有錯。與記憶中忙碌而嘈雜的勞作場不同,今天的礦山格外安靜。她問吳師傅:「人呢?」
「什麼人?」
羅蝶燕也意識到了:「工作人員呢?礦場裡怎麼沒有人?」
老實相的吳師傅一拍腦袋:「唷,應該是工人今天下午休息,回家探親去了。」
羅蝶燕和周銅對視一眼:「這麼不湊巧?不是每個月最後半天休息嗎,這還不到呢。」
「我委託人是這麼說的。」周銅補充了一句。
「原本是月末沒錯,這個月比較特殊……哎,老闆不在,人難管啊。」吳師傅有點為難,「不過,張總跟我說,你們是來參觀礦場的。怎麼?還得見工人?沒跟我說啊。」
羅蝶燕問:「核實股權價值,了解礦場情況,一線工人不在,我們問誰去?」
吳師傅說:「這樣啊。沒事,工人不在,有什麼大不了的。哪裡不明白,你問我,我答不上來,再給你想辦法找一線工人,行不?」
周銅腹誹,問你,你答得上來嗎?
羅蝶燕不依不撓:「那麼多人,全走了?」
吳師傅只好說:「我問問保安。」
問過保安後,吳師傅告訴她們:「採石區沒人了,加工區留了值班。保安說,你們來得確實不巧,人剛走,瞧,路上的灰還沒停。」
剛走?周銅聽出了不對勁。她們這是被那個一臉正氣的張總擺了一道。難怪路上沒車,灰塵卻這麼大。難怪在銅業耽誤了這麼久,估計午餐那會兒,他正安排人走。
吳師傅問:「先去中央區?」周銅和羅蝶燕表示沒意見。
吳師傅琢磨了一下,跟她們大致說了今天的路線:先參觀中央區的選礦廠,隨後去看東邊開採到一半的採石區,接著逛到待開採的南區,最後逛逛開採結束、有觀賞價值的西區,離開前看一眼大門邊的生活區。
然而,計劃剛開始便不大順利。
三人路過生活區、向中央區去時,羅蝶燕想去衛生間了。
吳師傅說:「前面就是廠房了,裡面有衛生間。」
「還有多遠?」「快了快了。」
又走了幾步。
「還有多遠?」「快了快了。「
羅蝶燕抱怨:「先前你就說快了。到底還有多遠?」
吳師傅無奈:「一千米吧。」
「剛才你也是這麼說的。到底還有多遠?「
吳師傅這才說:「生活區的衛生條件不太好,我怕你不適應。」
「不行,我難受。」羅蝶燕轉頭往回看,「生活區有衛生間吧?」
說完,她一個人快速走回生活區,嘴裡嘟囔著:「哪兒那麼多講究!」
這時,橫在兩人中間的周銅蹲下來,說頭暈、想吐。
吳師傅看看羅蝶燕去的方向,又看看周銅生人勿近的難受勁兒,終究還是留在原地等著,只遠遠地叮囑羅蝶燕:「你小心著點,那塊兒可髒。」
半個小時過去了,羅蝶燕沒有回來。
吳師傅有點著急:「她怎麼去了這麼久?」
周銅蹲在路邊玩手機,給羅蝶燕發微信:「完事兒沒有,我拖不了多長時間了。」
羅蝶燕發過來幾張照片,開頭幾張拍的是生活區簡易房,照片中門上的鎖生鏽了,而一排與另一排的簡易房之間長滿了雜草,應該很久沒人住了。最後一張是個巨大的坑,坑裡蓄了些水,坑口有個施工隊。周銅停住了,這個大坑很眼熟,像哥哥留下來的照片。
「這些是什麼?」
「回去細說。我一會兒給你電話,你把電話給吳師傅。」
藉口打亂吳師傅的計劃是羅蝶燕的主意。記者從來無法從負責招待的人嘴裡掏出有價值的新聞,同樣的,投資人也別指望從希望得到投資的項目書里了解真正的風險。她們作為「股東的委託人「,只有跳出精心編排的節目,不看舞台看後台,才會有意料之外的發現。
稍後,羅蝶燕的電話過來了,她說自己迷路了,先說了自己經過的安置房號碼,吳師傅表示他也不知道上哪兒找她去。
然後羅蝶燕提到照片上那個蓄著水的大坑和施工隊,吳師傅才說:
「我知道了。你站在那裡,別再亂走,我去找你。「
吳師傅領著周銅走進西區,原定行程的最後一站。羅蝶燕和她傳給周銅照片的大坑就在這裡。
越往礦山深處走,周銅越屏住了呼吸。
西區的坑不是水坑,是礦坑;坑也不止一個,而是多個層層堆疊在一起,像是真實空間裡巨大而壯觀的馬賽克團塊。這是幾代工人勞作的成果。
而在那許多個礦坑中,有一個被周硼標記了,是多年前無故死去工人們的埋骨處。
吳師傅長得老實,一笑起來,眼角黝黑而粗糙的皮膚鼓到一處,更顯得憨憨的。
一路上,他十分熱心地回答貴客的問題。
「礦場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個區。東區、西區和南區為採石區。中央區負責加工,北區用作工人日常生活。原本呢,採石區只有東區和西區,由三十幾年前的勘測隊發現,一直是正規軍開發。」
「正規軍?」羅蝶燕問。
吳師傅答:「官方的探測隊嘛!官方吃飽了,才輪得到民間。像這裡,開發價值最大的西區採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東區才會被拍賣。「
見羅蝶燕仍是不解,他接著說:「東區那麼點東西,正規軍看不進眼裡。有那功夫,他們不如去支援其他的項目。所以西區的工作結束了,礦場連設備帶場地,官方一次性轉給了民間運營。」
羅蝶燕又刺:「所以,東區很小?」
東區很小,意味著經濟價值低,意味著股東手裡的股份不值錢。
吳師傅被問得一哆嗦,連連擺手:「東區不大,咱還有南區啊。剛才不說了嗎,東西南都是採石區。礦場轉為私人運營後,老闆請來了第二支探測隊,這才有了南區。」
羅蝶燕挑眉:「哦?這麼說,周老闆一早就知道南區有礦,才會拍下礦場?」
「老闆又不是火眼睛睛,他能看見石頭裡面有什麼?」吳師傅笑了笑,「他找專家來,是請教人家怎麼掙錢,可不是為了找礦石。當時啊,比起西區來說,東區小得多。不過,加上廠房、機器、土地、人工,老闆從政府手裡拿下礦場,也下了血本。可等到了手上,周老闆仔細一算,才意識到按原有工藝和剩餘儲量來經營,只能掙點辛苦錢,說不好還得賠本。所以,他請了很多專家來考察,看能不能換道利潤高一些的精細加工,沒想到,無意間發現了南區有銅。」
「正規軍沒發現的南區,被哪個民間專家慧眼識珠看出來了?不會是騙子吧?」
吳師傅像是早料到她要這麼問:「還真不是。周老闆也擔心受騙,就找了個點往下挖。挖了一個月,果然全是銅,這才信了。」
「那周老闆還真是撿了個大漏。」羅蝶燕感慨。
「誰說不是呢。話又說回來,三十多年前的勘測技術,早被淘汰了。正規軍嘛,你也知道,吃公家飯,一茬接一茬的,指哪打哪兒,哪有私人老闆對經濟效益上心。」
吳師傅瞄了一眼後視鏡,羅蝶燕贊同地點點頭。他鬆了一口氣。
開過崎嶇的車道,他們漸漸接近礦場,隨後,被大門口的保安攔住了。吳師傅下車去跟保安交涉。不一會兒,保安開了門,吳師傅正要往裡開,周銅提出要下車,呼吸呼吸新鮮空氣。
「山路太繞,顛得人反胃。我自己走進去。「周銅說。
吳師傅也不勉強,載著羅蝶燕先進去了。
周銅冒著冷汗,慢慢進了礦場,走到不遠處的長椅上,坐下來等著。
實際上,車子沿著崎嶇的車道開進深山後,她便不舒服了。年紀還小時,老周特別喜歡帶她過來,可她回回吐個不停,根本無暇巡查周家的領地,漸漸就來得少了。今天也不例外,尤其是進山前,張總還特地招待了油水豐厚的午餐。她這會兒比以往更難受。
大門口的保安給吳師傅放了行,手指操作完大鐵門緩緩關閉後,重新坐成了一具雕像。吳師傅的車不知道停去了哪裡。礦場靜悄悄的,人聲、機器聲什麼都沒有。她只能聽到空曠的上空時而傳出的烏鴉叫。燥熱,濕悶,初夏的礦場充滿了不詳的氣息。
胃裡的翻騰稍微減弱了些,周銅想起來,她們今天來是要查哥哥的死,找礦山麻煩的,比起交通方便的鎮上……
她等了一會兒,還是沒等到人。慢慢地,不安代替了不適,她整個人繃緊了。
羅蝶燕去哪了?吳師傅呢,還有車呢?沒看見吳師傅和羅蝶燕,車也消失了。是不是她對小男孩太客氣,話沒說到位,他告訴了領導,領導告訴了領導的領導,他們發現了她們的企圖,所以把自己和羅蝶燕帶到這鳥不生蛋的地方,準備滅口,像哥哥那樣?
此時,沉重的鐵門重重地落下。哐當一聲,嚇了周銅一跳。回頭一看,出口已經關閉,而礦場,礦場由山體構成天然的屏障。她無處可走了。
忽地,有人拍了拍她右側的肩膀。
她強忍住尖叫的衝動,扭過頭去。是羅蝶燕,周銅的心跳漏了一拍。
羅蝶燕小聲問:「他說的是真的嗎?」
「什麼?」車上羅蝶燕跟吳師傅談話時,周銅全副精神用來抵抗生理反應,無心關注。
羅蝶燕複述了一遍吳師傅說的南區情況,周銅努力回憶了一下:「好像是有這麼回事兒。」
這時,吳師傅停好車過來了,先問周銅需不需要休息。羅蝶燕替她回絕了。
吳師傅又問:「你們想先看哪一片?」
金山集團,公司很小,礦場很大。
三人往裡走了走,到了視野開闊的地方。周銅發現她的感覺並沒有錯。與記憶中忙碌而嘈雜的勞作場不同,今天的礦山格外安靜。她問吳師傅:「人呢?」
「什麼人?」
羅蝶燕也意識到了:「工作人員呢?礦場裡怎麼沒有人?」
老實相的吳師傅一拍腦袋:「唷,應該是工人今天下午休息,回家探親去了。」
羅蝶燕和周銅對視一眼:「這麼不湊巧?不是每個月最後半天休息嗎,這還不到呢。」
「我委託人是這麼說的。」周銅補充了一句。
「原本是月末沒錯,這個月比較特殊……哎,老闆不在,人難管啊。」吳師傅有點為難,「不過,張總跟我說,你們是來參觀礦場的。怎麼?還得見工人?沒跟我說啊。」
羅蝶燕問:「核實股權價值,了解礦場情況,一線工人不在,我們問誰去?」
吳師傅說:「這樣啊。沒事,工人不在,有什麼大不了的。哪裡不明白,你問我,我答不上來,再給你想辦法找一線工人,行不?」
周銅腹誹,問你,你答得上來嗎?
羅蝶燕不依不撓:「那麼多人,全走了?」
吳師傅只好說:「我問問保安。」
問過保安後,吳師傅告訴她們:「採石區沒人了,加工區留了值班。保安說,你們來得確實不巧,人剛走,瞧,路上的灰還沒停。」
剛走?周銅聽出了不對勁。她們這是被那個一臉正氣的張總擺了一道。難怪路上沒車,灰塵卻這麼大。難怪在銅業耽誤了這麼久,估計午餐那會兒,他正安排人走。
吳師傅問:「先去中央區?」周銅和羅蝶燕表示沒意見。
吳師傅琢磨了一下,跟她們大致說了今天的路線:先參觀中央區的選礦廠,隨後去看東邊開採到一半的採石區,接著逛到待開採的南區,最後逛逛開採結束、有觀賞價值的西區,離開前看一眼大門邊的生活區。
然而,計劃剛開始便不大順利。
三人路過生活區、向中央區去時,羅蝶燕想去衛生間了。
吳師傅說:「前面就是廠房了,裡面有衛生間。」
「還有多遠?」「快了快了。」
又走了幾步。
「還有多遠?」「快了快了。「
羅蝶燕抱怨:「先前你就說快了。到底還有多遠?」
吳師傅無奈:「一千米吧。」
「剛才你也是這麼說的。到底還有多遠?「
吳師傅這才說:「生活區的衛生條件不太好,我怕你不適應。」
「不行,我難受。」羅蝶燕轉頭往回看,「生活區有衛生間吧?」
說完,她一個人快速走回生活區,嘴裡嘟囔著:「哪兒那麼多講究!」
這時,橫在兩人中間的周銅蹲下來,說頭暈、想吐。
吳師傅看看羅蝶燕去的方向,又看看周銅生人勿近的難受勁兒,終究還是留在原地等著,只遠遠地叮囑羅蝶燕:「你小心著點,那塊兒可髒。」
半個小時過去了,羅蝶燕沒有回來。
吳師傅有點著急:「她怎麼去了這麼久?」
周銅蹲在路邊玩手機,給羅蝶燕發微信:「完事兒沒有,我拖不了多長時間了。」
羅蝶燕發過來幾張照片,開頭幾張拍的是生活區簡易房,照片中門上的鎖生鏽了,而一排與另一排的簡易房之間長滿了雜草,應該很久沒人住了。最後一張是個巨大的坑,坑裡蓄了些水,坑口有個施工隊。周銅停住了,這個大坑很眼熟,像哥哥留下來的照片。
「這些是什麼?」
「回去細說。我一會兒給你電話,你把電話給吳師傅。」
藉口打亂吳師傅的計劃是羅蝶燕的主意。記者從來無法從負責招待的人嘴裡掏出有價值的新聞,同樣的,投資人也別指望從希望得到投資的項目書里了解真正的風險。她們作為「股東的委託人「,只有跳出精心編排的節目,不看舞台看後台,才會有意料之外的發現。
稍後,羅蝶燕的電話過來了,她說自己迷路了,先說了自己經過的安置房號碼,吳師傅表示他也不知道上哪兒找她去。
然後羅蝶燕提到照片上那個蓄著水的大坑和施工隊,吳師傅才說:
「我知道了。你站在那裡,別再亂走,我去找你。「
吳師傅領著周銅走進西區,原定行程的最後一站。羅蝶燕和她傳給周銅照片的大坑就在這裡。
越往礦山深處走,周銅越屏住了呼吸。
西區的坑不是水坑,是礦坑;坑也不止一個,而是多個層層堆疊在一起,像是真實空間裡巨大而壯觀的馬賽克團塊。這是幾代工人勞作的成果。
而在那許多個礦坑中,有一個被周硼標記了,是多年前無故死去工人們的埋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