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章 第2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程明出生的時候,汭口已經有了十來戶人家,彼此都是一個祖宗下來的,都是自家人,但也還是有不同的。當年祖宗過來的時候是荒廢的村子,但他頑強得活下來了,到了四十多歲才娶到一個女人。女人很是爭氣給他生了三個孩子,其中一個沒有成家,只有兄弟倆才開枝散葉,也就是現在的兩房人。大事都是全村人都有份的,小的事情就未必了,而且大房人丁單薄很多,幾乎是單傳,而小房的可就不一樣了,這十來戶人家有個八九戶人家,大房只有三四戶人家了。大房雖然人丁少,卻掙了些錢,生活也就好了很多。大房住門口的廂房,大凡村子來收稻穀,茶油,桐油的東西了,幾乎都是大房的先給賣了,做生意的覺得不夠,才到後面的小房去收點,收入的差距,加上人多,小房的人感覺吃虧很多,但也無可奈何,誰讓他們是大房呢。程明也是小房的。程明生活和其他小房的其他人家差不多,別說吃的,就是穿的,都是破破爛爛的,女孩擋住關鍵地方,男孩就不一樣了,只要過了開春幾乎就是光屁股的。事情也怪,雖然吃得少吃得薄,但小房的孩子就是皮實,生一個幾乎是活一個,很少有被夭折的,幾代人下來,情況就不一樣了,大房的人有人就開始稀罕了,想讓小房的孩子過繼到大房去,小房的人也看出了由頭,嘴裡說著都住一個村子,沒有必要,心裡卻很是要強,壓根不給大房的機會。程明小的時候也被大房的大伯看中,容易許諾讓程明去讀書,程明的爸爸搖搖頭沒有直接拒絕,但明眼人看出來,程明爸不舍的孩子受苦。程明小的時候,也正是村子裡最苦的時候,收上來的糧食只能維持到正月,過了正月就得饑荒。汭口村有個諺語:正月陪陪客,二月鏟鏟麥。正月里家裡還有點口糧,家裡的客人多,糧食消耗大,同樣的親戚家裡的喜事也多,程明就跟著家裡的大人到處去蹭口吃的。來往密切的親戚,會給程明家裡寄個信,讓程明爹早早去幫忙,這樣不僅能拿到一些報酬,也能吃口好吃的,通常這個時候也是程明最開心的時候。程明有時候也跟著去,雖然穿得差,但那個時候大家都不好過,也就沒有誰笑話誰,只要看著乾淨就是好事。程明去的時候口裡吃的,身上穿的,主人家裡都會幫襯些。碰到關係不是很好的,程明爹就有些為難,但架不住程明的厚臉皮,也只好帶著,只不過告誡程明不要讓親戚看見,躲在別處,等程明爹方便了才拿點吃的出來,應付著點,總比在家裡餓著好。程明能吃口熱乎的也高興,來的時候有些累,吃了幾口人也精神了很多,然後就在附近玩,然後等自己的爹完事了,這才跟著爹回家。程明五歲那年,想過繼程明的大伯走了。大伯就一個女兒,在女兒出嫁的時候,大伯沒有要到程明,心裡始終不快,在那個時候的農村,沒有了兒子可能要比現在尷尬很多,甚至在村子裡說話都有些抬不起頭來,儘管程明的那個大伯家裡有些錢,也是很願意做事的主,村子裡大家明里都敬著大伯,但背後還是看不起他的,大伯自己心裡也很清楚,面子上都樂呵樂呵的,心裡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就在要求程明過繼後的幾天,大伯來到程明家裡。程明爹也知道點事情,於是拿出自己捨不得喝的番薯酒,炒了兩個蛋,剩下的就是家裡的乾糧菜了。就是大伯和程明爹兩個人喝酒。村里人都知道,也不好過來參與,更不想在這樣的時候蹭酒蹭飯,說好了可能大家高興,說不好還有可能和大伯翻臉。大伯這次來可真的是有些苦。開始喝酒的時候,兩個人臉上還有些笑容。番薯酒非常得苦,還很澀。沒有喝過的幾乎都咽不下去,換做是現在的人估計只是用來炒菜,或者是用來給霉豆腐封壇,但在那個時候,大伯還是願意去咽願意去吞,畢竟這是程明家裡能拿出來最好的東西了。炒蛋兩個人都沒有吃,而是大伯夾了一小塊給程明。程明怯生生得看著自己的爹,等看到程明爹臉上有些笑意,這才確定自己碗裡的炒蛋是可以吃的,接下來端起碗以最快的速度逃出了家門,找到一個大家不太注意的地方,一口就吞下了炒蛋。很快,炒蛋的香味只是很快得滑過喉嚨,瞬間就沒有了。程明很是後悔,要是小口小口得咬,可能要回味很久。吃下炒蛋的程明,站在那裡似乎想回憶起當時的感覺,可惜連香味都不曾留下,看著碗裡的飯,程明有些想哭,但又不能哭出來。說是飯,其實大多都是番薯,只有少數的幾個飯粒,那還是程明娘特地給程明分了點飯粒。程明接下來似乎想趁著自己還有些回憶,抓緊得把碗裡的飯給吞下去。程明似乎聽到了哭聲,程明很是敏感,這哭聲自己聽著有些刺耳,不像是村里走了老人的那種乾嚎,而是那種撕心裂肺的哽咽。程明端著碗朝著自己家裡走去,慢慢得近了也看到自己家門口有些人在,程明這才注意到,這樣哭聲確實是從自己家裡傳出來的,他不敢回家去看,怕看到是自己家裡的人在哭,相反,程明想跑,跑得遠遠的地方。但又能跑到哪裡去呢,自己終究還是要回家的,碗裡這麼點東西,程明連個肚子邊都塞不滿,還得回家找吃的。想好的程明站住了腳,蹲下來想想自己該怎麼辦。沒有等自己想明白,村子裡傳出了叫喚自己的聲音,程明知道,可能是家裡人在找自己。也就回應著,往自己的家裡走去,程明想清楚了,不管家裡怎麼樣,自己都還得回家的。

章節目錄